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合集下载

维生素K2,开启健康骨骼新纪元

维生素K2,开启健康骨骼新纪元

维生素K2,开启健康骨骼新纪元文雷泽今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暨第十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昆明固康保健品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将在本年二季度隆重推出国内首款新一代骨质疏松保健食品:固升牌维生素K2软胶囊!该保健食品已获得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批文(国食健字G2*******)。

此消息一出,即刻激起了与会的近四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医生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并通过各种管道迅速在业界传播,在平淡的国内骨保健品市场掀起了意想不到的震动。

有人预言:大象与犀牛的对决即将上演,骨保健品市场将面临一轮你争我夺的洗牌过程,从而奠定主导产品的领导格局。

维生素K2产品,曾经只能“望洋兴叹”维生素K2是二十多年前从日本人最喜欢吃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中发现的金矿,在普通食品中仅有微量的存在,大约需从6250公斤的猪肉或7140公斤的鸡蛋中才能提取1克的维生素K2,故有铂金维生素之称。

从那以后,众多的科研机构与国际大公司在维生素K2上倾注了前所未有的智慧与热情,积累的大量详实研究数据更是出乎原来的意料,维生素K2居然在骨质疏松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无与伦比!继95年日本卫材公司首次推出维生素K2抗骨质疏松药物(固力康)之后,98年挪威的著名保健品公司Natto Pharma推出了第一个维生素K2骨健康保健品(MenaQ7),同年MenaQ7在韩国用于婴儿食品。

经过严格的功能及安全性评价后,2009年4月22日,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决定在其所有成员国中,维生素K2可用作功能食品或营养强化剂的原料(2009/345/EC)。

MenaQ7上市后对传统以钙及维生素D为主导的骨保健产品的颠覆性革命,以及取得的巨大持续性成功,世界著名保健品公司Frutarom、Danisco、Kappa 及PL Thomas等迅速跟进,从2007年起,维生素K2保健品的国际市场出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其市场规模每年以高于50% 速度快速膨胀。

VD相关疾病

VD相关疾病

2013版》
2013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2015年中国营养学会《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全国佝偻病防治方案及诊断标准
认识 悦而 维生素D
国家政策法规文件指导性产品
认识 悦而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现状---婴幼儿、儿童
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各地抽样调查显示82.9% 3-12岁儿童有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西安市调查显 示有91.20% 的新生儿为维生素D缺乏,其他调查显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 的发生率在80%~90%之间。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儿是维D缺乏高危人群。
2、2015中国营养学会《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 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 g (400 IU)。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3、《2016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佝偻病的预防)我国推荐的预 防量为出生后15日起至18岁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骨健康基
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
2013年中华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 超过50岁后建议口服足够的钙剂1200mg/d及足够的维生素D800-1000IU/d。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和钙及VD3 并用,药理作用互相补充,不仅药物使用量减少、临床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少。
双鲸®知名商标:双鲸®被评为知名商标,公司产品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年博览会金奖、农业部优质产品等荣誉。
“双鲸路” 企业荣誉:青岛市政府为表彰双鲸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把青岛双鲸所在地的道路命名为“双鲸路”

Swisse K2钙告诉你:如何正确地精准补钙

Swisse K2钙告诉你:如何正确地精准补钙

Swisse K2钙告诉你:如何正确地精准补钙为什么中国人普遍缺钙?30多年来全民补钙为什么仍然全球倒数?为什么以长寿著称的日本人很少缺钙?对比于其他国家,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难以摄入足够的易被人体吸收的钙,据统计,中国人每日钙平均摄入量只有国际推荐量的一半。

而含钙量较高的奶和奶制品的摄入量又较少,致使中国人普遍缺钙。

补钙,一直是贯穿各个年龄层的重点关注话题。

现在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钙剂,如Swisse K2钙等。

容易被忽略的骨骼守护者——维生素K2人大概在30岁就达到了身体钙含量的峰值,而女性更年期开始后骨质丢失速度加快,每日需更多的钙摄入降低患骨质疏松风险。

30岁之后额外补充钙剂不是令到钙含量增加,意义是在于可以减缓钙质流失的速度,从而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每当提及补钙,大家似乎都只关注钙含量的高低,而忽略一个补钙的重要角色——维生素K2。

维生素K2能够调节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的骨形成及吸收中间的负平衡,减少因骨量流失导致的腰酸背痛、骨折风险增加的现象。

而Swisse K2钙就是富含维生素K2、维生素D的钙片。

简单说一下维生素K2的作用原理,大家就能更加清晰它的重要性。

维生素K2具有帮助成骨细胞分泌的初级骨钙素羧化,变成活性骨钙素,从而促进血液中的钙离子沉积入骨;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进而减少骨质流失,减少骨密度下降),通俗一点讲就是让钙达到骨质。

那么富含维生素K2的食物有哪些呢?经过发酵过程的动物性食品,如芝士奶酪、奶油、香肠等;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菠菜;这里不得不重点提及纳豆。

日本多位学者发现从小吃纳豆的日本儿童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普遍存在生长痛;第二是日本高龄老人骨密度不减、骨骼健康及长寿水平提高均能归结为长期服用富含维生素K2的纳豆有关。

补钙新宠:Swisse K2钙有人认为:那只要多吃这些食物就可以补充维生素K2了吧。

但问题是,现代饮食中这种维生素K2重要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是非常低的。

骨质疏松症防治培训课件

骨质疏松症防治培训课件
临床上常用的推荐测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颈
• 正常
:≥-1SD
• 骨量减少 :-1SD~-2.5SD
• 骨质疏松 :≤-2.5SD
• 严重骨质疏松:≤-2.5SD+≥1处非暴力性骨折
G9/2u2/i2d02e4lines of preclinical evaluation 骨an质d疏c松l症in防ic治al trials in osteoporosis,1998,Genev2a2
9/22/2024
骨质疏松症防治
48
阿仑膦酸钠(福善美)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 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阿
24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原则
尽早预防、 长期预防!
9/22/2024
骨质疏松症防治
25
卫生部关于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
(一)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 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 系。
9/22/2024
骨质疏松症防治
(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防治
16
可 控 制 因 素
9/22/2024
➢ 低体重 ➢ 药物 (皮质激素等) ➢ 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 ➢ 吸烟,过度饮酒、咖啡等 ➢ 体力活动缺乏 ➢ 饮食中钙缺乏 ➢ 维生素D缺乏
骨质疏松症防治
17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妇女过早绝经 遗传因素、体形瘦小 钙质不足、缺乏运动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 患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糖尿病
痫药者食物结构不合理、偏 食。
Age
Age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CN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CN
用。据2006年至2007年卫牛部科教司资助开展的
髋部骨折的治疗,在城市基本全部接受外科治 疗,即使接受外科治疗,其治疗方式差别也很大。而 在农村,绝大部分髋部骨折患者由于经济原因选择 在家休养,不接受外科治疗。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 区文化和经济差异悬殊,因此,目前尚无一个可靠数 据来反映在中国是如何治疗髋部骨折的,有待进一
生的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椎体、
髋部和腕部。我国东部上海地区(纬度31.400~ 31.530)报道,60岁以上的老人骨折总患病率城区 为20.10%(男15.58%,女23.45%),农村地区为 8.83%(男2.04%,女9.81%);在城区,老年前期 不论男性和女性以前臂远端骨折为主,至老年期男 性髋部骨折略多见,女性以前臂远端、椎体和髋部为 主;在农村男性老年人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骨折无 专一好发部位,女性与城区情况类似旧¨。
5.8%,女性分别为12.2%和15.5%);60岁以上人
群分别为14.2%和13.2%(男性12.1%和8.1%,
女性分别为32.3%和53.5%)哺],但该研究没有对
各研究设备进行横向校准。 2003年至2006年由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全国 的另一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中国人群的 峰值骨密度和达峰年龄。男性在20~30岁骨量达 峰值,而女性则在30~40岁达峰值。40岁以上汉 族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以椎体L14,股骨颈 和大转子BMD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 15.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3%和24.4%),椎体 和股骨颈总患病率分别为19.7%和14.1%(男性和 女性椎体分别为2.6%和27.3%;股骨颈分别为 4.9%和11.5%);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L14,股骨 颈和大转子BMD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 为15.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8%和30.8%),椎 体和股骨颈总患病率分别为20.7%和14.4%(男 性和女性分别为椎体2.6%和27.3%;股骨颈分别 为4.9%和1 1.5%);全人口20岁以Ll 4或股骨颈 部位BMD小于等于一2.5 SD人群百分比男性为 4.2%,女性为12.8%¨J。存在低骨量的人群(BMD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37
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 形
PTH 治疗骨质疏松


物 -
•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 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危险
•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
PTH
38
骨质疏松的治疗

Vitamin D 和椎体骨折


Favors Vitamin D Favors Placebo






RR with 95% CI
40
骨质疏松的治疗





– 对BMD有益
活 性
– 活性维生素D降低跌倒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危险
维 生
– 应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用

D
41
其它治疗
– 中药 – 植物雌激素
疗效观察
• 脆性骨折 • BMD:每年测定一次 • 骨转换指标:主要指标如骨钙素、CTX、NTX
0 Placebo
(n=544)
14
rhPTH 20 (n=541)
14
rhPTH 40 (n=552)
No. of women who had > 1 non-vertebral fragility fracture
N Engl J Med. 2001 May 10;344(19):1434-41.
➢ 骨密度(BMD)(反映70%骨强度)
骨量下降30%
➢ 其它方法 (定量超声,X线摄片)才 早能期显诊现断,意对义 不大
➢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诊断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诊 断 流 程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及其预防

骨质疏松及其预防

骨质疏松及其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或骨强度下降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更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目前,中国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

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突出问题。

根据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占6%,女性占32.1%,65岁以上妇女为51.6%,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在我国,不仅骨质疏松人口比例较高,而且对骨质疏松的关注程度还不够。

5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3.7%的人接受了骨密度测试。

1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年龄、绝经后妇女、母亲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以及体重低、性腺机能减退、吸烟、饮酒过量、咖啡和碳酸饮料摄入过多、刹车、缺乏体力活动、饮食营养不平衡等,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疾病和药物都可以改变。

2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折骨折和再骨折的风险会严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生活。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30%的女性在第一次骨折后5年内再次骨折。

事实上,这些骨折是可以预防的。

2.1脆性骨折5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会在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又称低暴力性骨折,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从相当于或低于该高度的高处坠落而引起的。

脆性骨折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

2.2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

脊柱骨折不仅增加了脊柱骨折复发的风险,也增加了其他低暴力性骨折的风险。

脊柱骨折有时没有明显症状,可能误认为一般腰痛等症状,可导致身高下降、脊柱侧凸或驼背。

2.3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最严重的骨折类型。

80%的髋部骨折发生在绝经后妇女。

一旦发生髋部骨折,五分之一的病人需要在疗养院接受治疗。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 7.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 8.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 9.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防治对策 • 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 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
•三级预防
•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
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 • 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 • 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 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 疗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骨密度测定
双能X线吸收法(DXA)---诊断金标准
其他评估方法
1、定量超声测定法
2、X线摄片法:只有当骨量下降30%才可以在X线摄片中显现出来,
故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基础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 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 ②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基础措施
•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 1)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量),
• • 2)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μ g)/d,老年人推荐剂量为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 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mg~600mg

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

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

中外健康组织发布《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 2008年10月21日15:37 新浪公益在“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到来之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康健促进基金会共同在北京启动“2008-2009中国骨健康年”活动,并发布了《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凯尼斯在启动仪式上说,此次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选择在北京启动这一活动意义重大。

中国是世界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骨质疏松和潜在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骨质疏松研究和防治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说,作为世界骨质疏松白皮书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发布的《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对全球防治骨质疏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凯尼斯这位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制定者说,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因骨头脆弱而导致骨折的慢性病已成为了世界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

它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最不容易被人了解的慢性疾病。

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为三分之一,男性为五分之一。

他说,为了减少骨折的发生,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具有20%的骨折风险的患者列入治疗范围,根据这一新的医疗标准,世界上需要医疗救助的患者将成倍增加。

作为世界骨健康年中方合作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介绍了"中国骨健康年活动"中将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设立骨病救助专项基金、开展“银丝带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公益行动”、开展“牛奶与骨健康公益行动”、“万人社区骨密度普查活动”、承办“世界骨质疏松社团大会和第三届亚洲骨质疏松大会” 、资助相关学术和科普的书籍出版、骨病普查和骨健康新闻奖的设立等丰富的活动。

启动仪式上,前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小组主席吉南特介绍了世界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最新进展。

未来的诊断将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

作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企业会员、中国骨健康年合作伙伴贵州同济堂制药公司董事长王晓春说,传统中医药是中国独有的治疗方法,在骨质疏松防治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骨质疏松营养(饮食)指导宣传手册

骨质疏松营养(饮食)指导宣传手册

健康热线:XXXX-6XXXXXX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所致;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多在65岁以后发生。

随年龄增长本病发病率及其引起的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

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骨质疏松有什么临床表现?(1)最常见的是:疼痛,以腰背痛为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多见。

(3)骨折,退行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

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碳酸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 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

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xx年xx月xx日•骨质疏松的基本概念与认识•骨质疏松的诊疗流程与规范•骨质疏松诊疗的辅助技术目录•骨质疏松诊疗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诊疗的心理干预•骨质疏松诊疗的康复护理01骨质疏松的基本概念与认识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较正常人群降低,而骨密度是衡量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定义最为常见,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分类与特点原发性骨质疏松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如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

继发性骨质疏松较为少见,分为幼年型和成年型。

特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危害与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可出现骨骼疼痛、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疼痛骨折风险增加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较正常人群增加,且恢复时间较长。

疼痛和骨折风险增加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问题。

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02骨质疏松的诊疗流程与规范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信息。

收集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椎和股骨等部位的骨密度测定等。

体格检查检测患者的血、尿样本,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拍摄骨盆、腰椎和股骨等部位的X线片,以观察骨质的密度和结构。

X线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DXA)通过测量骨密度来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通过测量腰椎和股骨等部位的骨密度和结构,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通过测量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评估骨折风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骨折风险。

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QCT)生物力学评估血液生物标志物药物治疗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磷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等,以增强骨密度和预防骨折。

通过改善饮食和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促进骨骼健康。

针对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以改善骨密度和预防骨折。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骨质疏松症一、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分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

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

以腰背痛最为多见。

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

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身长缩短、驼背: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有时身高缩短5-20cm不等。

3、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

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4、呼吸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明显下降,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峰值骨量:在女性28岁、男性32岁以前,骨量处于增长年龄段,在随后7-8年为峰值年龄段。

峰值骨密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后天营养、运动、光照、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估量变化。

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

五、发生机理和病因: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下列因素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1、活性D减少;2、甲状旁腺激素增加;3、降钙素减少;4、性激素减少;5、维生素K2减少;6、皮质类固醇升高;7、遗传因素;8、有多种成骨细胞因子及破骨细胞因子对骨形成与骨吸收有着调节作用;9、营养因素:钙减少、蛋白质减少;10、运动和失重(制动);11、吸烟、嗜酒、过多的咖啡因摄入。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分类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特发性骨质疏松(主为青少年型)继发性:疾病、废用、药物、遗传、营养、妊娠等
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病因尚不明
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20岁以上人群仅为11.7%
治疗-基础措施
1α (OH)D31,25(OH)2D3
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IU(目前国内的钙剂和Vit D复合制剂中Vit D含量普遍偏少)
活性Vit D帮助肠钙吸收
治疗-基础措施
注意老年人有肝肾功能不全时,需要使用活性Vit D长期大量同时服用活性Vit D3 和钙,可能导致高血钙,造成全身钙化及钙在脏器中的沉积 ,所以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Vit D制剂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 D水平应为30ng/ml(75nmol/L)以上,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增加营养物质如蛋白、钙、磷及VD等摄人
治疗-基础措施
力量训练保证身体平衡协调和增加灵活性,增强肌肉的收缩活动,增加对骨的局部应力牵伸训练腰背肌牵伸运动,将软组织被动的拉长来增加局部骨组织的应力有氧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与运动强度及量成正比。可强化骨密度、维持骨强度,促进骨形成,缓解骨质流失调节体内激素分泌灵活性运动球类运动锻炼平衡协调能力,防止摔倒
治疗-基础措施
治疗-基础措施
适用人群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抽筋、腰酸背痛的妇女和中老年人孕妇、母乳喂养的人群骨折修养中人更年期、痛经者、神经衰弱、神经性偏头疼等人士需要防止骨质疏松,骨软化,佝偻病,肌肉抽搐,痉挛的人士

北京市和德州市社区居民对补钙的认知情况

北京市和德州市社区居民对补钙的认知情况

北京市和德州市社区居民对补钙的认知情况刘向红;周斌;梁文英;韩琤琤【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和德州市社区居民对补钙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2012年7-8月,以调查者分别居住的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和德州市广川社区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地各抽取55人.采用同一个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一对一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在生活中是否有意识补钙、以何种方式补钙(包括补钙食品的选择和出现缺钙症状时的应对)、服用钙片的时间、补钙原因、获取补钙知识的渠道和进行骨密度检查的频率.所得数据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北京市社区居民有意识补钙者比例高于德州市[80.0%(44/55)与52.7%(29/55),P<0.05];前者选择钙片、口服液等保健品补钙者的比例高于后者[52.3%(23/44)与24.1%(7/29),P<0.05].出现缺钙症状时,北京市社区居民"去医院就医""加强户外锻炼,多晒太阳"者比例[56.4%(31/55)和83.6%(46/55)]均高于德州市[36.4%(20/55)和45.5%(25/55)](P<0.05);两市社区居民服用钙片的时间无差异(P>0.05).北京市社区居民由于骨质疏松和骨折而补钙者比例[61.8%(34/55)和25.5%(14/55)]均高于德州市[25.5%(14/55)和10.9%(6/55)](P<0.05);前者通过"社区、街道宣教""亲朋好友"获取补钙知识者比例[34.5%(19/55)和40.0%(22/55)]均高于德州市社区居民[0和16.4%(9/55)](P<0.05).两市社区居民骨密度检查频率间有差异(P<0.05).结论与德州市比较,北京市社区居民对补钙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更依赖药物和保健品来补钙,倾向于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补钙,对于缺钙表现的认识更优.建议德州市应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层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层面提供给居民正确补钙知识的能力;主流媒体要进行正确的补钙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利用.【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4(017)003【总页数】4页(P343-346)【关键词】钙;居民;认知;健康知识,态度,实践;社区医学【作者】刘向红;周斌;梁文英;韩琤琤【作者单位】100120,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10级临床一班;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10级临床一班;100120,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8.1缺钙现象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会引起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等一系列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一、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分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

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

以腰背痛最为多见。

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

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身长缩短、驼背: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有时身高缩短5-20cm不等。

3、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

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4、呼吸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明显下降,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峰值骨量:在女性28岁、男性32岁以前,骨量处于增长年龄段,在随后7-8年为峰值年龄段。

峰值骨密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后天营养、运动、光照、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估量变化。

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

五、发生机理和病因: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下列因素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1、活性D减少;2、甲状旁腺激素增加;3、降钙素减少;4、性激素减少;5、维生素K2减少;6、皮质类固醇升高;7、遗传因素;8、有多种成骨细胞因子及破骨细胞因子对骨形成与骨吸收有着调节作用;9、营养因素:钙减少、蛋白质减少;10、运动和失重(制动);11、吸烟、嗜酒、过多的咖啡因摄入。

六、诊断:1、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X线设备(DXA)测得的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SD),或者骨量下降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普通X线片一般骨丢失超过30%以上才能被发现。

2、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以评价骨代谢状况。

临床常用的指标有血钙、磷、镁、尿钙、磷、镁,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3。

疑似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者,可选择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血清蛋白电泳,血、尿轻链、血皮质醇、24小时尿皮质醇、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以及骨髓穿刺骨活检等,以至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3、骨质疏松诊断程序:(1)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病史及临床症状,用生理年龄预诊法作初步诊断。

(2)作骨密度检查,根据测量结果和上述诊断标准综合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极其严重程度。

(3)配合生化检查、X线片等手段作鉴别诊断,判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4)如果测量骨密度结果正常,或没有到达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水平,而出现了某个部位脆性骨,还是要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

可能测量部位与骨折部位不一致造成,也可能与其他一些原因造成,患者依然需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七、鉴别诊断:骨软化症、骨硬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畸形性骨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

八、治疗与预防的原则:1、早期诊断和测量骨密度的指征大于65岁者;具备一个主要骨折风险因子或2个以上次要因子的50-65岁成年人应该每年评估有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需要测量BMD;(主要骨折风险因子: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指数、生活地域、治疗药物种类和治疗时间;次要骨折风险因子:家族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家族史、轻微骨折史、髋部骨折史、类风湿性关节炎、吸烟、酗酒、牛奶摄入状况、系统使用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及其他相关药物史等)骨质疏松治疗开始后,需要每年一次到两次的测量,以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无需治疗的患者,建议对中度骨折风险的患者每1-5年复查一次BMD,对低度骨折风险的患者每5-10年测量一次。

2、对症处理可采用药物、物理、外科等不同的治疗、预防、康复等措施。

3、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在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时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疗法或雌激素受体)。

骨量丢失年龄段,女35岁以后,男40岁以后,应尽可能延缓其骨量丢失。

4、预防骨折的发生清楚自身存在哪些骨折风险因子并尽量改变之;维持均衡饮食,摄入自身所需要的钙、维生素D和维生素K2;维持体重在合适状况,一周至少参加3次体育锻炼,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过多咖啡因摄入,例如咖啡因、某些碳酸饮料、浓茶等;避免吸烟;避免过量饮酒。

九、治疗方法治疗的真正目的是降低骨折风险。

另外,雷奈酸锶、维生素K2为混合作用机制的药物,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

2、药物开始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只有当骨密度丢失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区域时,才应该开始治疗。

作为特殊情况,由更年期等骨代谢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施行激素补充疗法,就能使其发病率下降,这一点值得提倡和推广。

3、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骨密度:骨密度在峰值骨量的60%以下(即丢失40%)的病例,其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高。

(2)骨代谢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检查超过标准值的病例,可认为是骨吸收抑制剂的良好适应症。

(3)既往存在骨折:既往的轻微外力导致骨折的病史,不仅可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而且要注意该患者将来可能发生新骨折。

一处或几处骨折,只要有骨折既往史,均容易再次骨折,特别是对脊椎而言,这种倾向尤为显着。

(4)营养状况: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适用于钙摄入不足的患者。

阳光照射不足的老人,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

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需要适时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K2。

(5)疼痛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是降钙素,对急性疼痛的另一种选择性药物应考虑使用阿仑膦酸钠制剂。

(6)预防跌倒(7)药物联合应用选择的方法骨密度显着低下、既往存在骨折史、高龄老年、存在跌倒危险因素,这些情况重叠的病例最适合使用骨吸收抑制剂。

由于双磷酸盐制剂可引起胃肠症状,当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可选择维生素D3和钙制剂、维生素K2制剂。

对骨密度无急剧降低的病例(即骨量减少者)可直接选择维生素D3或钙制剂。

(8)相关药物钙制剂:选择合适的钙片最重要,最昂贵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对于某些人来说,钙片会引起胃肠到不适、便秘或者恶心,可以尝试不同品牌或形式,以便找到最合适的产品。

为促进钙质吸收,建议同食物一起服用,或者饭后立即服用,因为胃肠道中有食物,钙质吸收会更好。

要注意,服用钙剂时要充分饮水。

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原则上应用单种药物。

下列三种情况出现时可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①已有骨折的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②单一药物治疗,但病情仍在进展的骨质疏松症患者;③一种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骨矿含量很难恢复的患者。

另外,降钙素、双磷酸盐或雌激素制剂等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和钙剂、维生素K2及维生素D3并用,其药理作用可互相补充,不仅药物使用量减少,临床效果好且副作用少。

4、中医药疗法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时,要根据病人病情采用辩证施治、治本兼治标的原则进行治疗。

5、矫形外科治疗十、预防1、食物疗法(1)保持合适的体重:BMI=;(2)钙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我国50岁以上居民每日膳食钙适宜摄入量为1000mg/d,最大允许摄入量为2000mg/d。

含钙高的食物包括牛奶及乳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小鱼及海藻类、黄绿色蔬菜(如油菜、小白菜、蓬蒿、心里美萝卜等)。

(3)维生素D:维生素D3可以使进入体内的钙吸收提高30%-80%。

因此,目前一些钙片同时添加了维生素D3。

在日照充足的季节和地区,经常户外活动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每日照射30分钟至一小时即可,日常照射最好到户外,夏季在树荫下可起到较好效果,不可暴晒。

因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室内晒太阳时要打开窗户照射。

(4)影响骨代谢的其他营养素适量摄入蛋白质、镁、钾、微量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尤其是K2)等营养素,对骨钙的维持也是必要的。

(5)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因子钠的过量摄入、维生素A的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的过量、吸烟。

2、运动疗法如果身体一般状况良好,首选每天早晨慢跑30分钟。

高龄老年人,推荐散步等日常活动,和从事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对提高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防止跌倒方面也是有利无害的。

鼓励老年人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缓慢长跑、游泳、骑自行车,做体操等。

3、物理疗法人工紫外线疗法、日光浴疗法、其他(电疗、水疗、磁疗、温热疗法等对症治疗)4、延长绝经年龄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同事间关系融洽;保持乐观、开放的心理状态;积极治愈慢性疾病;加强营养;戒烟;湿度的姓生活;适当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都是保护卵巢功能,防止卵巢过早衰退的方法。

5、预防跌倒跌倒的危险因子:行动障碍、伤残;跛行或平衡失调;神经肌肉型或骨骼肌肉疾病;年龄;视力下降;神经精神疾病或心脏病;跌倒史;正在服用某些药物;认知能力下降。

6、维生素D的基础知识必须检测维生素D的患者:骨质疏松的患者、慢性肾病的患者、移植患者、易跌到的老年患者、接受皮质醇激素治疗的患者、伴有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不明原因的骨痛或肌肉痛、肥胖患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应该给予系统检测的患者:儿童和青年、65岁以上的人、黑色皮肤或较少接触阳光的人。

很可能会变成以上提及的情况:孕妇、癌症患者、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病患者、HIV患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患者。

其他有关疾病。

十一、重要观点综述:骨质疏松的原因应该被鉴别并进行适当治疗;出现骨折后应该进行严格治疗以预防未来骨折再次出现;任何45岁及以上患者出现低能量骨折应该进行骨密度检查;出现骨质疏松高风险的女性应该进行骨密度按检查;在绝经期首先使用长时间的雌激素补充治疗是有争议的,应该向患者详细说明性激素补充资料的益处和增加乳腺癌风险的潜在风险。

有骨折史的老年患者推荐使用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雷洛昔芬是预防脊柱骨折的替代方案;单一的维生素D摄入只推荐在长期家居或住院患者早期时使用;充足的钙摄入和包括正确锻炼方法和跌倒预防的生活方式。

(摘自《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