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概论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概论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概论

1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就曾围绕着

“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爆发了一场大辩论。1972 年,罗马俱乐部公开发表专著《增长的

极限》,提出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明确地将环境问题及相关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到全球性高度,他们认为,如果以目前的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

。同年 6 月5 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可尔摩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为当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

环境,已经是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1987 年,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992 年6 月,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各国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21 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这次会议标志着初

步实现了人类对“发展”认识上质的飞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权威性的定义是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

人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所述,可持续发展是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

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需求,尤其是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2)我国国家级环境法体系的基本内容
从法律的效力层级来看,我国的国家级环境法体系 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
1、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
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在整个环境法体系中 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是环境立法的基础和根 本依据。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 态环境,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
(1)环境行政责任 所谓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 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承担责任者既可能是:
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人员、直接责任人员; 也可能是其他公民个人; 既可能是中国的自然人、法人; 也可能是外国的自然人、法人。 对负有环境行政法律责任者,由各级人民政府的环 境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 门根据违反情节给予: 罚款等行政处罚;
任。 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则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也不论行为本身是 否全法,只要造成了危害后果,行为人就应当依法承担 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人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 害、排队妨碍、消除危险等预防性救济方式,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等补救性救济方式。 (一) 环境刑事责任
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 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 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2、环境保护基本法

第一讲:可持续发展概论

第一讲:可持续发展概论
由于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区域特点,对 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认识 (1)从自然属性角度的定义 国家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 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1991) 国家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 IUBS)定义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1991 ) (2)从社会属性角度定义 IUCN、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保护地球—可持续 生存战略》中的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 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1991)
沙浪
楼兰故城
风沙北京
环境污染
钢厂废气污染
工矿企业 烟雾污染
光化学烟雾污染
气体污染对 植物的危害
酸雨对水稻的危害
城市湖泊污染
河流污染
造纸废水污染
石油污染
水体污染对水生物的危害
钢渣污染
焊接眩光
北京噪音污染
飞机噪音
交通噪音
工厂噪音
炼钢高温
火山爆发
地震灾害
2.2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过程
3.2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
可持续性的普遍意义是指决定事物可以久存的属性、
特质或状态,有人也称之为“可持续状态”。用于不同的 发展领域,根据其不同的目标,可持续性有经济、生态和 社会文化的不同解释: 从经济角度是指人类福利在无限时段内能维持的某种 可接受的状态 从生态角度是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资本存量 不下降) 从社会文化角度是指社会和文化体系的稳定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精)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精)

二、中国与生物多样性公约 1988-1992年,中国参加10次重要会议 1992,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成为第64个签约国。 1992年11月,中国人大批准了公约。 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优先保护的 生态系统和物种名录。
三、国际资助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开发计划署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慈善基金会如密弄基金会,Micro Arthur 基金百度文库 非政府组织如WWF,IUCN 发展中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活动获得资助的新渠道 全球环境基金(GEF)主要资助与全球环境变暖,生物多样性领 域和臭氧消耗相关的项目。 GEF对中国的资助: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 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管理计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必须依靠科学技 术进步 1. 要保护和利用好生物多样性就必须对自然界的生 物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2. 现代生物技术为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不断满足食 物的需求展现了广泛的前景。 3.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逐步实现无废少废工艺、资 源再生利用等综合治理措施,才能缓解环境污染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危害。
期末考试
• 写课程论文 题目:请写一篇与保护生物学相关的课程论文,可在以下范 围内任选一主题:某物种保护现状、外来入侵物种、物种 保护法律、物种濒危原因分析、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环境 保护教育等。 要求:1、按发表论文格式书写(广西师大学 报格式); 2、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通篇抄袭; 3、3000字以上; 4、下学期开学时交。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范
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 3 系统性原则: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 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环境与发展之间 矛盾的实质是由于人和这一复杂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
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是要以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
二、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一)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 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提高,但生物呼吸
与分解强度同样由温度决定,生态系统立地生物量变化微小;高温
干旱地区,温度升高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 (二) 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格局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反 映了生物与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对稳定关系。当气候或其他环
(四)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物种组成的改变是生态系统结构上的重 大变化。然而,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许多微小、相对不易识别的 变化。从长期看将导致重大的生态后果。如温度升高和湿度下 降使荒漠地区的条件更为苛刻,某些物种密度下降,与荒漠为 邻的生态过渡区也可能荒漠化。
(五) 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环境变化的生态后果研究中,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变化不易
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
(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可耗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最优耗竭问题: (1)在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2) 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是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 源的永续利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环 境的实质也就是保护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人口、农业 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之间,通过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

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所谓低碳,是指在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达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经济:是指在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景观适宜的环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期末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期末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期末复习题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看到了环境问题开始显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环保的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读者进行期末复习提供帮助。

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环保指的是人们通过各方面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过程,是对环境影响的责任和义务。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之间取得平衡,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不会破坏环境资源,同时也不会追求以牺牲人民福利为代价的单纯经济增长。

二、环保的现状

环境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各种环境事件也频频发生。比如近年来发生的程度不断加重的雾霾天气、水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命健康、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同时也难免会给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于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国际上

也出台了很多条例和规定,以此鼓励国际合作,提高环保效果。一些

国家也制定了有关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法规,加大了惩罚力度,鼓

励人们参与环保活动,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可持续发展不仅有益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

供了更多选择。人们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控制能源消耗量等方式来改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35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概论

英文名称:The conspec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 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概念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等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紧迫,就是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改善和创造整洁、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全球《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全球长期战略,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可持续发展概论》是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属于概论的性质,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教学目的: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掌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了解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及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接受可持续发展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生态经济管理;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期培养学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35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概论

英文名称:The conspec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 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概念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等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紧迫,就是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改善和创造整洁、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全球《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全球长期战略,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可持续发展概论》是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属于概论的性质,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教学目的: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掌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了解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及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接受可持续发展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生态经济管理;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期培养学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概论”提纲(精)

“可持续发展概论”提纲(精)

可持续发展的性质识别
目标与过程的区别:可持续发展作为目 标的含义,不是在于达到一个状态,更 多在于调整现有的某种方式而作出的努 力。 现有的用法: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
几个相关概念的含义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
wk.baidu.com

经济发展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容也不断地发 生变化。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增长的目的与意义。 产品多样化、强调公平与追求福利等不断地进入经 济发展的视野。五、六十年代认为,经济发展不仅 意味着更多的产出,而且指生产比以前更多种类的 产品。例如,我国曾经历过的大炼钢铁,在钢铁总 量方面的赶英超美现象。 随着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出现,Meier(1976)认 为:经济发展首先是一个过程,是指一个国家的人 均真实收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增加,必须保证低 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不增加,同时收入的 分配并不变得更加不平等。Munasinghe(1996)则 认为,发展的范式从产出最大化开始转向公平增长、 减轻贫困与经济效率三者的协同。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与恶化,尤其是全 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表明传统的发展 模式不可持续。 1987年由WCED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 念,并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上形成共识。 但是,关于具体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存在多种不同的 理解与表述。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三章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三章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Ⅰ类水体:为源头水及其自然保护区;
Ⅱ类水体:为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地;
Ⅲ类水体:为集中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级 鱼类保护区、游泳区等;
Ⅳ类水体:为工业用水区,人体不能直接接触的 娱乐用水区;
Ⅴ类水体:可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C.水污染状况
对国内135个城市河段的监测表明,北方河流受监 测河段中,五类或五类以下的河段占了70%,而达到 二类或三类水体标准的河段只有5%左右。 1)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多 条受到污染,超过70%。 表2-2 1995—1996年我国七大水系水污染状况比较
赞同,认为中国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起到 了“旗舰”的作用。
6、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我 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面临经济发展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 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国土面积的60%是 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宜人类 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和沙漠化;33% 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第一、危害人体健康;
第二、危害植、物生长; 第三、腐蚀许多材料;
第四、影响大气环境
表2—3
国 家
1992年二氧化碳工业排放量最高的10个国家
美元。

可持续发展概论10English1

可持续发展概论10English1
8
Chapter1 The hist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
Chapter1 The hist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The Thinking about Traditional Mod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serious condi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an to think about the models of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an they drew a conclusion that, the traditional or the conventional常规的 industrial 常规的 production is linear线性的 economy.
5
Chapter1 The hist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inued
To correct these serious and dangerous flaws缺点, environmentalists and some economists call for us to move from an Earth-plundering掠夺 economy based on addiction 沉迷于with to unlimited economic growth to an Earth-sustaining economy based on cooperating with the earth and recognizing that the wealth that truly sustains us is not money or property but nature. We need to redefine what we call wealth, progress, and national and global security. We need economists, leaders ,and ordinary citizens who understand that global, national, and local security depends on treasuring珍惜 and putting infinite value on the air, water, soil, and wildlife that keep us all alive. Just as important, we need to see every—especially children, who are the future of our species—as equally unique, precious, and special individuals, not primarily as workers and consumers in our economic machines.

可持续发展概论

可持续发展概论

可 持 续 发 展 概 论 学 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社体091班 姓 名:向守兵

学 号:

15

结 课 论 文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与生活。为此,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已刻不容辞,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Abstract: Water is fundamental to human surviv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lifelin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Water in our liv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requir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becoming aculeate increasingly. Water shortag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t also could influencep human’s health and life form profoundly. So, it needs our everyone’s effort to protect water resources and save water.

15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全球变化

第二节主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γ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目标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古埃及文明(公元前6000年)、巴比伦文明(公 元前2000年)、古希腊文明、玛雅文明(中美洲)、 中华文明(公元前5000年)等都是著名的农业文明。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和谐 的,它本身与自然系统没有必然的冲突。 随着历史的进程,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 社会。 迄今为止,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口 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社会变动最 剧烈的时期。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人类对 自然的干预能力有了巨大提高。
本章教学课时:8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掌握:(1)可持续发展 概念的由来;(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3)可 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部分;(4)可持
续发展支持体系的构成;(5)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
内容;(6)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动向和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论)的由来及其 内涵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 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全世界每年有1100万公顷热带森林被开辟成农田;
每年从地下取走1000亿吨矿石; 平均每分钟砍伐森林40.47公顷,每秒钟开采11万 升石油。 最后,工业生产中的剩余物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大而成正比例地增加。
据国外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发达国家每人年产垃 圾3.5吨,发展中国家1.3吨。 工业化(或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 全球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空 气污染等负面,它们犹如投掷在人类文明前进通路上 的一颗颗定时炸弹,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 胁。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本章教学课时: 2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思考:(1)阻碍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2)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 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本章教学重点: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可持续发展中较 深层次的问题
本章教学具体内容:
1、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目前既不是市场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而 是一种很大程度由行政部门充当或支配经济主体的市 场经济。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阻碍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是:
没有廉洁的政府就没有清洁的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1) 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 治体制改革
技术可行 区间 (1)
经济可行 区间 (2)
政治(利益) 可行区间 (2)
有三种情况使我们不能做可持续发展要求做的事情:百度文库
第一种技术上不可行; 第二种经济上不可行(有技术却买不起用不起) (美国和日本分别人均11000美元和4000美元后大规模 治理); 第三种政治上不可行(经济技术评价没问题,但 通不过调整利益这一关)。 但其潜力巨大。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可持续发 展的动力,它对经济效率和技术潜力的发挥具有巨大 的相关性。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 (二)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
本章讲授要点回顾
一、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 经济行为政绩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

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生态持续性”,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为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或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即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上则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5.综合性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2.如何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作为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具体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资源;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简述从哪几个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着重做好的工作: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加快林业建设和发展。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不断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

(四)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降低高生育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进一步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搞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妥善解决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