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3第三章详解
原子物理学第三章
线光谱与连续光谱
线光谱
由特定频率的光子组成,通常对应于原子中电子的特定跃迁 。
连续光谱
由多种频率的光子组成,通常对应于原子中电子的多个跃迁 。
原子能级与光谱项
原子能级
原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上运动,每个能级都有特定的能量。
光谱项
描述原子能级跃迁的能量差,与光谱线的频率和波长相关。
感谢您的观看
电子排布
电子排布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电 子在原子中以特定的方式排列。
能级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运动,离原子核越远的能级具有 越高的能量。
电子跃迁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跳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 能量。
原子半径与电离能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描述了原子的大小,通常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到原子核 的距离来衡量。
原子物理学第三章
目录
• 原子结构 • 原子光谱 • 原子核 • 量子力学初步 • 原子能级与跃迁
01 原子结构
原子核与电子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 子和中子组成,负责产生原子的 大部分质量。
电子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其数量决 定了元素的化学特性。电子的数 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 特性。
04 量子力学初步
波粒二象性
原子物理3
p
x
h x
p hk
pxx h
考虑到在两个一级极小值之外还有电子出现
px
p 0
p
x
h x
动量的不
确定性
px x h
衍射角
而平均偏向角小于 0 , px x 的不确定值还要小些
精确推算应为
pxqx 2
物理意义:
表示出同时测量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表示光子不仅具有波动性,同时也具有粒子性 ,即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任何一个特定的事例中 ,光要么显示出波动性,要么显示出粒子性,两者决 不会同时出。
康普顿正在测晶体对 X 射线的散射
二、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思考
E h
这样定义光粒子的 能量是否令人满意
德布罗意(1892~1987)法 国物理学家。1933年当选 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德布 罗意在1924年发表电子波 动论文,当时光的波粒二 象性刚被证实,他把这种 二象性推广到物质粒子, 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 问题,为此获1929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子波代替可见光制成的电子显微镜能具有极高的 分辨本领。
电子显微镜在 现代工农业生产 和科学研究中应 用广泛。
§3-2 不确定性关系
1927年海森伯(W.Heisenberg)提出了不确定 关系。
原子物理学 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
2. 粒子由波组成
电子是波包。把电子波看成是电子的某种实际结构,是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
某种物质波包。因此呈现出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波包的大小即电子的大小, 波包的群速度即电子的运动速度。
什么是波包?波包是各种波数(长)平面波的迭加。
平 面波描写自由粒子,其特点是充满整个空间,这是因为平面波振幅与位置无关。 如果粒子由波组成,那么自由粒子将充满整个空间,这是没有意义的,与实验事 实相矛盾。 实验上观测到的电子,总是处于一个小区域内。例如在一个原子内,其广延不会 超过原子大小≈1
波和粒子是两种仅有的、又完全不同的能量传播方
式。
在经典物理中,无法同时用波和粒子这两个概念去
描述同一现象。
粒子可视为质点,具有完全的定域性,其位臵、动
量可精确测定。 精确测定。
波具有空间扩展性,其特征量为波长和频率,也可
波长测定的一个 方法:‚拍频法‛
已知v1,测定 v 即可测定v2,但 至少观察到一个 拍,至少需要时 间:
波粒二象性是普遍的结论:宏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例:m = 0.01kg v = 300m/s 的子弹
h h 6.63 1034 2.2110 m P m 0.01 300
34
h 太小了使得宏观物 体的波长小得难以测 量宏观物体只表现出 粒子性
m大
0
原子物理学需要知道的塞曼效应知识
原子物理学中关于塞曼效应的基础知识
作者:201832131134刘兴晟
摘要: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效致旋光效应和克尔效应之后发现的第三个磁场对光有影响的实例。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由于及时得到洛伦兹的理论解释,更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誉为继X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第一章:引言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研究电磁场对光的影响,他把钠光源置于强磁场中,发现钠光谱线出现了加宽现象,即谱线发生了分裂。,随后,洛伦兹用经典电磁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他认为电子存在轨道磁矩,并且磁矩方向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因此在磁场作用下能级发生分裂,谱线分裂成间隔相等的3条谱线,用塞曼效应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
1897年12月,普雷斯顿发现在很多实验中光谱线有时并非分裂成3条,间隔也不尽相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塞曼效应。1925年,两名荷兰学生乌伦贝克和古兹米特提出电子具有自旋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反常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中一个著名的经典实验,它不仅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量子化,而且通过它能测定电子的荷质比,至今仍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立足于原子物理学中对塞曼效应的认识,详细介绍了塞曼效应的发现、塞曼效应物理实验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和塞曼效应物理原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塞曼效应的物理应用原理。
第二章:塞曼效应的发现
1902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和洛伦兹因为在1896年发现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磁场对光的效应所做的贡献。
原子物理讲义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YCS )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1896年发现放射性,1897年发现电子,1900年提出量子化概念)为近代物理学的序幕。1905年爱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出光量子概念,1913年玻尔将普朗克-爱因斯坦量子概念用于卢瑟福模型,提出量子态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此外,利用泡利1925年提出的不相容原理和同年乌仑贝克、古兹米特提出的电子自旋假说,可很好地解释元素周期性、塞曼效应的一系列实验事实。至此形成的量子论称为旧量子论,有严重的缺陷。
在“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思想的基础上,于1925-1928年间由海森堡、玻恩、薛定谔、狄拉克等人建立了量子力学,它与相对论成了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
量子力学的本质特征在1927年海森堡提出的不确定关系中得到明确的反映,它是微观客体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量子力学的主要内容:1)相关的几个重要实验;2)有别于经典物理的新思想;3)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3-1玻尔理论的困难
玻尔理论将微观粒子视为经典力学中的质点,把经典力学的规律用于微观粒子,使其理论中有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故有重大缺陷。如:为什么核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但处于定态的加速电子不辐射电磁波?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电磁波的根本原因何在?……(薛定谔的非难“糟透的跃迁”:在两能级间跃迁的电子处于什么状态?)
玻尔理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力不从心”,如无法解释氢光谱的强度及精细结构,无法解释简单程度仅次于氢原子的氦光谱,无法说明原子是如何组成分子及构成液体和固体。……
§3-2波粒二象性
原子物理 知识要点
原子物理 知识要点
第一节 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 1、阴极射线 2、汤姆孙的研究
3. 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 (1)粒子散射实验原理:
(2)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几部分组成。
(3)实验的观察结果 入射的
粒子分为三部分。大部分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
三个问题: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粒子大角度散射?
(1)
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2)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小结:实验中发现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
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
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上。
①绝大多数粒子不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②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
③极少数粒子被弹回 表明:作用力很大;质量很大;电量集中。 3、原子核的电荷与大小
4.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第三节 波尔的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原子物理学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3-1 电子的能量分别为10eV 、100eV 和1 000eV 时,试计算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
长。 解:
根据公式h
p λ==10eV 、100eV 、1 000eV
得1240eV λ=⋅因此有:(1
)当110,0.39K E eV nm λ===时 (2
)当1100,0.123K E eV nm λ===时 (3
)当11000,0.039K E eV nm λ===时
3-2
设光子和电子的波长均为0.4nm ,试问(1)光子的动量与电子的动量之比是多少?(2)光子的动能与电子的动能之比是多少?
解:由题意知
Q 光子的动量h p λ
= , 光子的能量c
E h h
νλ
==
电子的动量 h p λ
= , 电子的能量2e E m c =
∴(1)
1
2
1p p = (2)
126212400.0610.40.40.40.51110e e E h hc eV nm E m c m c eV nm
⋅====⨯⨯⋅ 3-3
若一个电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止能量,试求:(1)该电子的速度为多大?(2)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
解:(1)相对论给出运动物体的动能为:
20()k E m m c =-,而现在题设条件给出20k E m c =故有
2200()m c m m c ∴=-
由此推得02m m ==
=
223
0.8664
v v c c ∴=⇒==
(2)
0h
p c λ
=
=Q
0.0014nm λ∴=
==
3-4
把热中子窄束射到晶体上,由布喇格衍射图样可以求得热中子的能量。若晶体的两相邻布喇格面间距为0.18,一级布喇格掠射角(入射束与布喇格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试求这些热中子的能量。
教科版物理必修三
教科版物理必修三
教科版物理必修三是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高中物理
教材,主要面向高中三年级学生。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
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现代物理等多个物理学科的
知识。
下面是教科版物理必修三的详细章节内容:
第一章:机械振动与波动
1. 机械振动:包括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等内容。
2. 机械波动:包括机械波的传播、波的叠加、波的干涉和
波的衍射等内容。
第二章:热学
1. 热量与温度:包括热量的传递、温度的测量和热平衡等
内容。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包括内能、热机效率和热力学循环等
内容。
3. 热力学第二定律:包括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熵的概念和
熵增定律等内容。
第三章:光学
1. 光的反射与折射:包括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光的
全反射等内容。
2. 光的波动性: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内容。
3. 光的粒子性:包括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内容。
第四章:电学
1. 电场与电势:包括电场的概念、电势的概念和电势能等
内容。
2. 电流与电阻:包括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
等内容。
3. 电路与电源: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电源的概念等
内容。
第五章:现代物理
1. 原子物理学:包括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和波粒二象
性等内容。
2. 核物理学:包括放射性衰变、核反应和核能等内容。
3. 固体物理学:包括晶体结构、导电性和磁性等内容。
教科版物理必修三的内容丰富,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
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
验能力。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
概念、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动量
1.冲量
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单位是N·s。2.动量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状态量;p=mv;单位是kg ·m/s;1kg ·m/s=1 N·s。
3.动量守恒定律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力远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5.动量定理
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
的变化;I=mv
末-mv
初
。
6.反冲
在系统力作用下,系统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系统动量守恒。
7.碰撞
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动量守恒。
8.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计,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9.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需要计算损失的动能的碰撞;如果两物体碰撞后黏合在一起,这种碰撞损失的动能最多,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第二章波粒二象性
1.热辐射
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做热辐射。
2.黑体
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质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3.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4.黑体辐射规律
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5.能量子
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粒子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并且ε=hν,ν是电磁波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子的能量为hν。
原子物理学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放射的,其动能为7.68×106电子伏特.散射
物质是原子序数Z=79的金箔.试问散射角θ=1500
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2
2
cot
42Mv b Ze
θ
πε= 而动能
21
2
k E mv =
则
2
02
22
cot
442k E Mv b b Ze Ze
θ
πεπε== 由此,瞄准距离为
2
0cot 2
4k
Ze b E θ
πε=
其中:
79Z =
12-1-108.854210A s V m ε-=⨯⋅⋅⋅
191.6021910e C -=⨯
0150θ=, 0cot
cot 750.26802
θ
==
3.14159π=
6197.687.6810 1.6021910k E MeV J -==⨯⨯⨯
得到:
2192150
2212619
0cot 79(1.6021910)cot 4(4 3.141598.854210)(7.6810 1.6021910)
k Ze b m E ο
θπε---⨯⨯==⨯⨯⨯⨯⨯⨯⨯
153.969710m -=⨯
2.
已知散射角为
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1)4sin m
Ze r Mv θ
πε=+,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
2min
202
121
()(1)4sin Ze r Mv θπε=+ 2min
02
1
1()(1)4sin k Ze r E θπε=+ 其中,0
150θ=, 0sin
sin 750.965932
θ
==
把上题各参数代入,得到
原子物理_光的粒子性与电子的波动性
39
§1.4德布罗意波与电子衍射
1.4.1光的波粒二象性
2018/11/10
张延惠
原子物理
பைடு நூலகம்40
1.4.2
德布罗意假设
受光的波粒两象性的启发,一直被当作粒子的实 物粒子(如电子、质子),会不会也具有波动 性呢 ?1924 年,法国青年学者德布罗意 (L · V· de Broglie) 在他的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的研究》中 大胆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长
( 1)
具有 焦耳/米2的量纲。
2018/11/10
张延惠
原子物理
5
物体不仅有热辐射现象,对光也会
有吸收现象。通常用吸收系数 。 ( 2 )吸收本领 它定义为物体在温度 T 时,有波长为λ的光入射,被物体吸 收的该波长的光能量与入射的该波 长的光能量之比。 故吸收系数是一个
无量纲的量。 (λ , T) 来表示物体的吸 收本领
2018/11/10 张延惠 原子物理 37
2018/11/10
康普顿在做康普顿散射实验 张延惠 原子物理
38
康普顿 (1892-1962) 美国人
2018/11/10
吴有训(1897—1977) 物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理学院院长 1928 年被叶企孙聘为清华大学物理 系教授 对证实康普顿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康普顿的一本著作中曾 19处提 张延惠到吴的工作 原子物理
解定态薛定谔方程的一般方法
粒子处于第n个状态 n的概率为cn*cn,则E ncn*cn n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原子物理
§3.2 势垒贯穿
本小节我们考虑方势垒的穿透问题。
解得T T0eiEt 并将常数T0归到所含常数中,得 (r, t) (r)eiEt
得出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11) (12)
[ 2 2 u(r)] E
2m
(13)
并注意到,由(12)式几率密度 * *与时间无关。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原子物理
2 sin nx , dd
En
n2h2 8md 2
,
n 1,2,
(7)
注意到的是,最低的能级为E1
h2 8md 2
0,也可从不确定原理看出,
近似为位置不确定度为x d,则动量不确定度p,因而有:
(p)2 h2
E 2m 2md 2 O(E1)
(8)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原子物理
第三章 量子力学基础
【内容】 1. 薛定谔方程 2. 势垒贯穿 3. 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理论与方法 4. 氢原子
【重点】 薛定谔方程 态叠加原理
氢原子能量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PPT课件
1 2
B
与实验不符
20
3.3.2.朗德 g 因子(2)
• 自旋角动量 自旋磁矩(2)
– 假设 s 2 s ( s 1 )B 3 B , s , z 2 m sB B – 与实验相符,并可从理论导出
• 朗德 g 因子(1)
– 角动量 j 磁矩 j
j j( j 1)gjB j,z mj g jB
ˆj2 lˆ2 sˆ2
ˆj2 sˆ2 lˆ2
gj gl 2ˆj2 gs 2ˆj2
gl
gs 2
gl
gs 2
lˆ2
sˆ2 ˆj2
3212sˆ2
lˆ2 ˆj2
30
3.3.3.单电子 g 因子表达式(9)
• 推导单电子 g 因子表达式的两个假定
– L-S耦合: S与L耦合成J, S与L绕J 旋进. 要求无外磁
10
3.2.1.实验装置
电炉O: 原子气体; 气体过狭缝S1, S2: 原子束; 原子束过 磁场区SN(磁场沿z方向); 到达相片P: 记录原子位置
11
3.2.2.实验原理(1)
• 电炉O: 氢原子气体
– 温度T时, 热平衡速度
Ek
12mvx2
3KT 2
– T = 7x104 K Ek = 9.0eV < 10.2eV (氢第一激发能)
•轨道磁矩,自旋磁矩电子总磁矩(3)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6
7.6810⨯电子伏
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试问散射角150ο
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
910(1)7.6810 1.6010sin 75
ο--⨯⨯⨯=⨯⨯⨯+⨯⨯⨯
143.0210-=⨯米
1.3 钋放射的一种α粒子的速度为7
1.59710⨯米/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7
10-米、密度为4
1.93210⨯3/公斤米的金箔。试求所有散射在90ο
θ>的α粒子占全部入射粒子数的百分比。已知金的原子量为197。
解:散射角在d θθθ+ 之间的α粒子数dn 与入射到箔上的总粒子数n 的比是:
dn
Ntd n
σ=
其中单位体积中的金原子数:0//Au Au N
原子物理第三章s
代入方程, 代入方程,并用
2 mµ r h2
2
1 ⋅ 乘以两边: 乘以两边: R ( r )Y (θ , ϕ )
Fra Baidu bibliotek
2 1 d 2 dR 2mµ E 2 2mµ e 2 (r )+ r + r 2 2 R dr dr h 4πε 0 h r
1 1 ∂ ∂Y 1 ∂ 2Y =− sin θ + 2 2 Y sin θ ∂θ ∂θ sin θ ∂ϕ
h 2Y − 2 mµ r 2
d 2 dR h2R dr r dr − 2m r 2 µ
1 ∂ ∂Y 1 ∂ 2Y sin θ + 2 sin θ ∂θ ∂θ sin θ ∂ϕ 2
−
e2 4πε 0 r
RY = ERY
2
(17-13)
(17-19)
2 2 d 2 d αh h + V R = ER r + − 2 2 2mµ r dr dr 2mµ r (17-10)
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
d 2Φ + νΦ = 0 2 ∂ϕ
ν =m
imϕ
2
d 2Φ + m 2Φ = 0 ∂ϕ 2
2 2
2π
1 A= 2π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第三章题解
第三章题解
3-1
电子的能量分别为10eV,100 eV,1000 eV 时,试计算相应
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依计算电子能量与电子波长对应的公式
3-2 设光子与电子的波长均为0、4nm,试问:(1)光子的动量与电子的动量之比就是多少?
(2)光子的动能与电子的动能之比就是多少? 解:(1),即p 光子:p 电子=1:1 (2)由 光子动能与波长的对应的关系
电子动能与波长的关系 3-3 若一个电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止能量,试求:(1)该电子的速度为多大?(2)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就是多少?
解: (1)依题意,相对论给出的运动物体的动能表达式就是:
2
mc E = 2
c m E E k += 2
22c m mc = 02m m = 02
2
21m c
v m m =-= 41122=-c v 22141c
v -= 22
43c v =
所以
0.866c c 43
v ≈= (2) 根据电子波长的计算公式:
0.001715nm eV
105111.226nm )(1.226nm
3
=⨯=
=eV E k
λ
3-4 把热中子窄束射到晶体上,由布喇格衍射图样可以求得热中子的能量.若晶体的两相邻布喇格面间距为0、18nm,一级布喇格掠射角(入射束与布喇格面之间的夹角)为30°,试求这些热中子的能量.
解:根据布喇格衍射公式 nλ=d sin θ λ=d sin θ=0、18×sin30°nm =0、09 nm
1.226nm
λ=
22
1.226nm ()13.622eV 185.56eV k
E λ
=== 3-5 电子显微镜中所用加速电压一般都很高,电子被加速后的速度很大,因而必须考虑相对论修正.试证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4,5,6,)
漫线系:从高D态向3P态跃迁产生; ~ T (3P) T (nD) (n 3,4,5,)
(又称第一辅线系)
基线系: 从高F态向3D态跃迁产生。 ~ T(3D) T(nF) (n 4,5,6)
(又称柏格曼系)
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选择规则: l 1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困难):
光的波粒二象性在1923 年的康普顿散射实验中直接得到 验证。将在第六章介绍这个实验。
3. 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假设
1923 年,德布罗意把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观念推 广到所有的粒子,从而朝量子力学的建立迈开了革命性的一步。
法国物理学家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 – 1987 ) 1924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 论的研究》中提出把粒子性和波动 性统一起来。 为量子力学 的建立提供 了物理基础。
路易.德布罗意认为,如同过去对光的认识比较片面一 样,对实物粒子的认识或许也是片面的,二象性并不只是光 才具有的,实物粒子也具有二象性。
德布罗意说道:“整个世纪(十九世纪)以来,在辐 射理论(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是过于忽视了 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粒子的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 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的太多,而过 分地忽视了波的图象?”
n* :有效量子数
实验表明,△与轨道形状 l 有关 n* n l
那么能级可以表示为
En
Enl
(n
Rhc l
)2
hcT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内部两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该原子的谱线:
hv E Em En
1
1
Rhc
(n
l )2
(m
l')2
所以碱金属光谱的波数为
~
v
R
(n
1 l )2
(m
1672年,牛顿,光的微粒说 1678年,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十九世纪初,在菲涅耳(A. J. Fresenel)、夫琅和费( J. Fraunhofer)和杨氏(T. Young)等人证实光的干涉、 衍射的实验之后,光的波动说才为人们普遍承认。 到了十九世纪末,麦克斯韦和赫兹肯定了光是电磁波,这
个时候,光的波动说似乎得到了决定性的胜利。
(b) 电子经加速电势差 U 加速后,其速度由下式决定:
本章将简要介绍:一些不同于经典物理的一些新思想、新 概念及简单应用。介绍只能“言犹未尽”。
。
物理学全明星梦之队--汇聚了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
德 布 罗 意
1927年第五届索尔瓦会议参与者留影--一张聚集了地球上三分之一最智 慧大脑的照片: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为 mv) ,就有一定的波长λ和频率 的波与之相对应,这种与
实物粒子相对应的波叫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这些量之间
的关系与光波相类似为: 粒子性
P
h
波动性
E h
h
P
h
h
P
mv
… … 著名的德布罗意关系式。
——德布罗意波波长
(2)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a)若 v << c 则有
h m0v
3.1 波粒二象性及实验验证 1、经典物理中的波和粒子
•波和粒子是两种仅有的、又完全不同的能量传播方式。
•在经典物理中,无法同时用波和粒子这两个概念去描述 同一现象。
•粒子可视为质点,具有完全的定域性,其位置、动量 可精确测定。 •波具有空间扩展性,其特征量为波长和频率,也可精确测定。
2.光的波粒二象性
2、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原子的光谱决定于其最外层价电子,碱金属元素的 光谱可以用与氢原子相同的公式来表述。
碱金属原子:带一个正电荷的原子实 + 一个价电子
碱金属原子的基态:-Li、Na、K、Rb、Leabharlann Baidus、Fr的基态 依次为:2s、3s、4s、5s、6s、7s。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级
En
RhcZ 2 n2
1 l')2
T (n*) T (n*)
实验观察表明,碱金属元素的光谱主要分为四个线系 : 比如对于钠元素来说,它的四个线系分别是:
主线系: 从高P态向3S态跃迁产生; ~ T (3S) T (nP) (n 3,4,5,)
锐线系: 从高S态向3P态跃迁产生; ~ T (3P) T (nS)
A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
第一节 波粒二象性及实验验证 第二节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 第三节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第四节 薛定谔方程 第五节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结束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New
玻尔理论的困难,迫使新一代物理学家努力寻找更完整、 更准确、应用面更为广泛的原子理论。一门描述原子的崭新 理论——量子力学在1924-1928年诞生了!
于是他大胆地提出假设:认为不只是辐射波具有波粒二象 性,一切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也具有波粒二 象性。并且把光子的能量~频率和动量~波长的关系式,引申到 实物粒子。
(1)德布罗意波:
1924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一切实物粒子(电
子,分子... )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个质量为 m,并以一定速度 v 运动的实物粒子(其动量
Review
1、玻尔--索末菲模型:对玻尔的圆轨道模型作出了修正, 提出了椭圆轨道模型,把电子绕核的运动由一维运动推广 为二维运动,并用两个量子数 n,l 来描述这个系统。
n 称为主量子数,且 n=1,2,3……; l 称角量子数,它决定运动系统轨道角动量的大小,
且 n 取定后, l=0,1,2,……,n-1。
里德伯给出的经验公式:
RhcZ *2 En n2
En
Rhc
n
2
Rhc n*2
Z *
T
Z 2R n2
R
(
n Z
)2
R n2
Z* 是价电子感受到的原子实的有效电荷,对于氢原子Z*=1, 对于碱金属原子,由于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效应的存在, 使得Z*>1.
因为Z*>1,所以n*<n。令n*=n-△
1905年,爱因斯坦,光量子 E h
p
h
(1)
E, P v,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量子 E h
p
h
(1)
光是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矛盾统一体。
在干涉、衍射、偏振这些现象上,光显示出波动性;
在涉及能量的问题中,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问题中,
光又显示出粒子性。
(1)式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数学表示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