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3第三章详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mv) ,就有一定的波长λ和频率 的波与之相对应,这种与
实物粒子相对应的波叫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这些量之间
的关系与光波相类似为: 粒子性
P
Hale Waihona Puke h波动性E h
h
P
h
h
P
mv
… … 著名的德布罗意关系式。
——德布罗意波波长
(2)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a)若 v << c 则有
h m0v
3.1 波粒二象性及实验验证 1、经典物理中的波和粒子
•波和粒子是两种仅有的、又完全不同的能量传播方式。
•在经典物理中,无法同时用波和粒子这两个概念去描述 同一现象。
•粒子可视为质点,具有完全的定域性,其位置、动量 可精确测定。 •波具有空间扩展性,其特征量为波长和频率,也可精确测定。
2.光的波粒二象性
里德伯给出的经验公式:
RhcZ *2 En n2
En
Rhc
n
2
Rhc n*2
Z *
T
Z 2R n2
R
(
n Z
)2
R n2
Z* 是价电子感受到的原子实的有效电荷,对于氢原子Z*=1, 对于碱金属原子,由于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效应的存在, 使得Z*>1.
因为Z*>1,所以n*<n。令n*=n-△
路易.德布罗意认为,如同过去对光的认识比较片面一 样,对实物粒子的认识或许也是片面的,二象性并不只是光 才具有的,实物粒子也具有二象性。
德布罗意说道:“整个世纪(十九世纪)以来,在辐 射理论(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是过于忽视了 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粒子的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 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的太多,而过 分地忽视了波的图象?”
1672年,牛顿,光的微粒说 1678年,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十九世纪初,在菲涅耳(A. J. Fresenel)、夫琅和费( J. Fraunhofer)和杨氏(T. Young)等人证实光的干涉、 衍射的实验之后,光的波动说才为人们普遍承认。 到了十九世纪末,麦克斯韦和赫兹肯定了光是电磁波,这
个时候,光的波动说似乎得到了决定性的胜利。
n* :有效量子数
实验表明,△与轨道形状 l 有关 n* n l
那么能级可以表示为
En
Enl
(n
Rhc l
)2
hcT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内部两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该原子的谱线:
hv E Em En
1
1
Rhc
(n
l )2
(m
l')2
所以碱金属光谱的波数为
~
v
R
(n
1 l )2
(m
(b) 电子经加速电势差 U 加速后,其速度由下式决定:
A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
第一节 波粒二象性及实验验证 第二节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 第三节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第四节 薛定谔方程 第五节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结束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New
玻尔理论的困难,迫使新一代物理学家努力寻找更完整、 更准确、应用面更为广泛的原子理论。一门描述原子的崭新 理论——量子力学在1924-1928年诞生了!
(又称第二辅线系)
(n 4,5,6,)
漫线系:从高D态向3P态跃迁产生; ~ T (3P) T (nD) (n 3,4,5,)
(又称第一辅线系)
基线系: 从高F态向3D态跃迁产生。 ~ T(3D) T(nF) (n 4,5,6)
(又称柏格曼系)
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选择规则: l 1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困难):
2、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原子的光谱决定于其最外层价电子,碱金属元素的 光谱可以用与氢原子相同的公式来表述。
碱金属原子:带一个正电荷的原子实 + 一个价电子
碱金属原子的基态:-Li、Na、K、Rb、Cs、Fr的基态 依次为:2s、3s、4s、5s、6s、7s。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级
En
RhcZ 2 n2
本章将简要介绍:一些不同于经典物理的一些新思想、新 概念及简单应用。介绍只能“言犹未尽”。
。
物理学全明星梦之队--汇聚了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
德 布 罗 意
1927年第五届索尔瓦会议参与者留影--一张聚集了地球上三分之一最智 慧大脑的照片: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于是他大胆地提出假设:认为不只是辐射波具有波粒二象 性,一切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也具有波粒二 象性。并且把光子的能量~频率和动量~波长的关系式,引申到 实物粒子。
(1)德布罗意波:
1924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一切实物粒子(电
子,分子... )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个质量为 m,并以一定速度 v 运动的实物粒子(其动量
1 l')2
T (n*) T (n*)
实验观察表明,碱金属元素的光谱主要分为四个线系 : 比如对于钠元素来说,它的四个线系分别是:
主线系: 从高P态向3S态跃迁产生; ~ T (3S) T (nP) (n 3,4,5,)
锐线系: 从高S态向3P态跃迁产生; ~ T (3P) T (nS)
1905年,爱因斯坦,光量子 E h
p
h
(1)
E, P v,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量子 E h
p
h
(1)
光是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矛盾统一体。
在干涉、衍射、偏振这些现象上,光显示出波动性;
在涉及能量的问题中,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问题中,
光又显示出粒子性。
(1)式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数学表示式。
Review
1、玻尔--索末菲模型:对玻尔的圆轨道模型作出了修正, 提出了椭圆轨道模型,把电子绕核的运动由一维运动推广 为二维运动,并用两个量子数 n,l 来描述这个系统。
n 称为主量子数,且 n=1,2,3……; l 称角量子数,它决定运动系统轨道角动量的大小,
且 n 取定后, l=0,1,2,……,n-1。
光的波粒二象性在1923 年的康普顿散射实验中直接得到 验证。将在第六章介绍这个实验。
3. 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假设
1923 年,德布罗意把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观念推 广到所有的粒子,从而朝量子力学的建立迈开了革命性的一步。
法国物理学家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 – 1987 ) 1924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 论的研究》中提出把粒子性和波动 性统一起来。 为量子力学 的建立提供 了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