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化学计算题。

二、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化合物,同时这些新化合物也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新的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包括:(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都增加;(2)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1)碳酸盐的复分解反应:碳酸盐是一类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在受热或受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HCO3 → H2O + CO2 + Na2CO3(2)酸的复分解反应: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

例如:过氧化氢(H2O2)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3)过氧化物的复分解反应:过氧化物是一类具有氧原子(OO)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过硫酸钠(Na2S2O8)在加热时分解成硫酸钠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S2O8 → 2Na2SO4 + O2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2. 实验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3. 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3. 了解和分析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与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溶液中经过加热或加入特定溶剂后,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于化合物中有两个不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其中一个离子在化合物溶解后与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实验1:氯化银的复分解反应材料:氯化银(AgCl)、氢氧化钠(NaOH)、硝酸银(AgNO3)、盐酸(HCl)、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

过程:a) 取一小块氯化银加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加入少许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氯化银分解为氢氧化银和氯化钠。

实验2:硫酸铜的复分解反应材料: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铜箔、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滴漏管。

过程:a) 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硫酸铜;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用滴漏管加入少许水,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硫酸铜分解为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3. 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a) 农业领域:氯化钙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备融雪剂,改善道路行车环境;b) 化工领域:硫酸铵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取氨气,生产氨水等;c) 医药领域:水合氢氟酸的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石膏模型的制作等。

4. 实验设计与实验记录学生根据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设计自己的复分解反应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观察结果等。

三、教学评价1. 设计问题:请列举三种生活或工业中应用了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并说明其原理和过程。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2 通过实例演示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意义。

1.3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2.1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2 通过实例解析不同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2.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物的性质,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1 引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释温度、压力、浓度等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3.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不同条件下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情况,让学生理解条件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3.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反应条件,以实现预期的复分解反应。

第四章:复分解反应的平衡4.1 引入复分解反应的平衡概念,解释平衡常数和平衡态。

4.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平衡情况,让学生理解平衡态的意义和调控方法。

4.3 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常数和平衡态的知识,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位置。

第五章:复分解反应的应用5.1 介绍复分解反应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如制碱、制盐等。

5.2 通过实例展示复分解反应在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际意义。

5.3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六章: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技巧6.1 介绍进行复分解反应实验时所需的基本实验技巧,如准确测量、搅拌、加热等。

6.2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实验的基本技巧。

6.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技巧对复分解反应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七章:常见物质的复分解反应7.2 通过实例演示常见物质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反应。

7.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预测未知物质的复分解反应。

第八章:复分解反应的计算8.1 介绍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复分解反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对重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能正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尝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创造情景活动,鼓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也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使之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几种常见的盐,重点学习了食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另外几种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来了解复分解反应。

【回顾】请书写出实验室制取C02的方程式。

CaC03+2HC1=CaC12+C02↑+H20【讨论】根据上述反应,请问Na2C03和NaHC03能否与稀盐酸反应,如果能反应,请问它们又会生成什么物质?【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74实验11-1和实验11-2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现象是否完全相同?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相似和差异的原因。

【交流回答】各组讨论分析,并展示各组成果。

【演示实验11-1】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分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气体【归纳总结】1. 化学式中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化合物叫碳酸盐。

它们跟酸反应都有C02生成,故检验它们的方法为:把它们放入盐酸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物质中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2. 含碳酸氢根的物质一般与盐酸反应放出C02气体的速率较快,并且等质量的含碳酸根和含碳酸氢根的物质分别与盐酸反应,由于含碳酸氢根的物质中碳的含量大些,故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02也多些。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过程。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以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教学资源:1.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PPT或幻灯片。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如试管、试剂瓶等。

3.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格。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利用教学PPT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有何不同之处。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格。

2.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何规律可寻。

解释(10分钟):1. 结合学生实验结果,向学生解释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其他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解释其过程和机理。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答和思路。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

2. 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验记录表格和解答问题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复分解反应的更多应用和机理。

2. 提供更多的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释和分析。

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撰写关于复分解反应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合成反应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展示一些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现象,如酸碱中和、盐的溶解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原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来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从化学反应中总结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生活情境,将复分解反应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以下教学策略进行强化:
a.采用类比法,将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反应类型进行对比,突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b.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复分解反应知识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c.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加深记忆。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复分解反应;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并能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
4.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初中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初中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几种常见的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吗?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定义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PPT课件中的例子,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2.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三、学习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1. 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中的例子,分析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2. 总结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a. 生成气体:在反应中,如果生成了气体,复分解反应就能够进行。

b. 生成沉淀:在反应中,如果生成了难溶性的沉淀,复分解反应就能够进行。

c. 生成弱电解质:在反应中,如果生成了弱电解质(如水、醋酸等),复分解反应就能够进行。

四、巩固练习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判断给出的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

2. 强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中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1课时教材:《高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而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2. 学生通过PPT学习复分解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3. 教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分类:按反应物和物的性质可分为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学生通过PPT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电解质;b. 反应物中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c. 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水。

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PPT中给出的几个化学反应实例,判断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方法。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拓展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发生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为什么在制取硝酸钾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硝酸钙和氯化钾反应氯化钙和硝酸钾?2. 学生通过PPT学习制取硝酸钾的反应原理。

复分解反应 教案

复分解反应 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能够分析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4. 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2.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铵;2. 实验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等;3. 教学资料: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为何称之为复分解反应。

2.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氯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解释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Step 2: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提醒学生注意平衡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的添加。

Step 3:实验演示与实验操作(30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和过程。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Step 4: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1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倾向性和平衡问题,与Le Chatelier原理的关系。

Step 5: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进一步巩固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更多关于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和应用。

复分解反应实验操作技巧教案:化学专题复习

复分解反应实验操作技巧教案:化学专题复习

【复分解反应实验操作技巧教案】一、实验原理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盐溶液,在初始时通过离解反应发生颜色变化,而后经过反应消耗无色离子,颜色消失的化学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一类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把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等复化的化学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烧杯,分液漏斗,滴定管,量筒,蒸馏水瓶,玻璃棒等;2. 实验试剂:Na2CO3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将需要的试剂分别准备好浓度和体积,避免发生浪费或不必要的误差。

2. 把一个干净的烧杯倒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在蒸馏水瓶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蒸馏水。

3. 用量筒分别量取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干净的烧杯中进行颜色比较。

4. 在Na2CO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搅拌均匀,直到出现深蓝色。

5. 在CuSO4溶液中滴加同样体积下的 NaOH 溶液,搅拌均匀,直到出现蓝绿等颜色。

6. 分别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慢慢倒入分液漏斗中,在滴定管中收集溶液比较两者颜色的变化。

根据颜色变化和经验判断,测得溶液的颜色、PH 值等化学参数。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溶液的泼溅,尤其是在加 NaOH 溶液时,加入过多可能会造成危险。

2. 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误差。

3. 实验中不要加入过多的试剂或者过度调节 pH 值,以避免搅拌不均或者失去检测结果。

4.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和试剂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分析和总结通过这次复分解反应实验,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颜色变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操作技巧和实验方法。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械,培养了实验探究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有效的运用多种化学知识技能。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熟练掌握常见的五类复分解反应。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的五类复分解反应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归纳、总结与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教材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第三课时的内容。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反应类型,考试中该内容常以判断反应类型、书写方程式、判断离子共存的形式出现。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常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由于历史留下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学生没有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所以导致无法判断沉淀,从而判断不出哪些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最后无法正确书写出方程式。

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板书:①2H2↑+O2↑②2H2 + O2O③Fe + CuSO4=Cu + FeSO4 ④Na2CO3+2HCl=2NaCl+H2O+CO2↑⑤NaHCO3+HCl=NaCl+H2O+CO2↑⑥CaCO3+2HCl=CaCl2+H2O+CO2↑生:学生总结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

设计意图:由已知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对已学知识再认识,提高学习能力。

师:大家再思考④、⑤、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它不属于我们所学的三种反应类型中的任意一种,那么它们到底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呢?请大家翻开课本71-72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复分解反应师: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④、⑤、⑥这三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何不同?教师提示:大家可以看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物是怎样变成生成物的、生成物有多少种?生:学生积极讨论并到黑板上展示定义。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例。

3. 能够预测复分解反应产物。

教学重点:
1. 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及产物。

教学难点:
1. 针对不同情况预测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分析。

2. 实验演示。

3.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

2. 实验指导书。

3. 讲义、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化学复分解反应吗?有什么实例可以举例说明吗?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几个常见的化学复分解反应实例,并推导产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进行一些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演示,观察产物变化。

2.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情况预测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预测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化学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强调化学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请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知识。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分析并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例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2. 提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你们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什么吗?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 强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反应物必须是两种化合物。

(2)反应中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四章:判断复分解反应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1)看反应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2)看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3)看反应中是否水、气体或沉淀。

2. 学生练习判断几个实例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2. 拓展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实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几个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例中反应物和物的种类。

3. 让学生判断每个实例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第七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盐的水解反应:盐与水作用酸和碱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五四学制化学课堂教学:复分解反应实例解析教案

五四学制化学课堂教学:复分解反应实例解析教案

五四学制化学课堂教学:复分解反应实例解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示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解析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2.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验操作和化学计算等方法,解析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工作的热情,注重观察、发现、实验和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产物,以及在实际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复分解反应产物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化学反应,并展示实验结果。

2. 导入与讨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复分解反应的例子,并与学生讨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产物。

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

四、教学内容介绍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含有离子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经过交换离子的作用,而生成既有沉淀又有新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又称为"双重置换反应"。

2. 复分解反应产物的确定方法(1)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状况,以及化合物的溶解度进行判断。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分析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3)通过实验操作,确定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3. 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分析实例一:硝酸钠与氢氧化钡在水中反应。

实验过程:(1)将硝酸钠加入氢氧化钡的水溶液中。

(2)反应结束后,通过滤纸过滤,得到沉淀。

实验结果:(1)沉淀的组成是硝酸钡。

(2)水中还残留一部分未反应的硝酸钠和氢氧化钡。

解析过程:(1)根据化学式,硝酸钠(NaNO3)和氢氧化钡(Ba(OH)2)在水溶液中,可以产生离子:Na+、NO3-、Ba²+和OH-。

(2)通过交换离子的作用,鉴定得到产物:沉淀为Ba(NO3)2,溶液中为NaOH和Ba(OH)2。

实例二:硫酸钡与碘化钾在水中反应。

实验过程:(1)将硫酸钡溶液和碘化钾溶液混合。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二、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三、学习方法指导 :记住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和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师: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如网络中的信息、超市中的商品和图书馆里的图书,请同学们将屏幕上的部分化学药品分类到对应的实验柜中。

生:看屏幕,思考并分析,将物质放到对应的实验柜里。

师:初中已经学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看学案活动一,将已经学习的部分化学方程式归类。

活动一:学会分类(请用序号填空)思考以下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思考、回答①Na2SO4 +BaCl2②AlCl3 + KOH③NaCl + KNO3 ④Fe(OH) 3 +CuCl2⑤H2SO4+ NaCl⑥HCl +Mg(OH)2[归纳]1、复分解反应的类型(提示:五大类即酸碱盐的五种化学性质):师:用微观示意图与学生一起探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小结归纳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相互交换,离子浓度降低。

3、常见的八种沉淀物: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CaCO3 、BaCO3Mg(OH)2、Al(OH)3、Cu(OH)2 (蓝色)、Fe(OH)3(红褐色)[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典题训练]题型一:共存例1、(2013•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O3- B.Na+、Ca2+、CO32-C.K+、NO3-、H+ D.H+、Cl-、OH-例2、(2012•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2+、Cu2+、OH- B.Na+、Cl-、SO42-C.Na+、H+、CO32- D.Fe3+、Cl-、NO3-[归纳]熟练掌握12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初中复分解教案

初中复分解教案

初中复分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反应类型能够同时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2. 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化合物。

2.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化合物。

3.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中的离子能够与生成物中的离子形成沉淀、气体或水。

4. 举例说明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三、应用拓展1. 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实际例子,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制取氧气、制取氢气等。

四、总结反馈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3)能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复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4)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描述,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实验探究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三、知识讲解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并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类别等相关知识点。

四、练巩固教师提供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和练巩固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教师也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介绍了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首先,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化合物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并归纳总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其次,通过flash动画展示了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并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说明了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最后,通过构建特殊离子网络和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和类型。

其中,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化合物相互交换,但价不变。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

这种反应的本质是向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预测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产物;3.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案例,以及相关实验材料和设备;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知识讲解:2. 教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和键的断裂与形成,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详细讲解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实验演示:4. 教师进行一个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示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5. 教师解释实验结果,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学生练习:6. 学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预测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7.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预测和解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实验设计:8.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9.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0.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并与预测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结:1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1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延伸:13. 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和相关实验,并进行相关研究和讨论。

评估:14.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 复分解反应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实验材料和设备- 示意图和实验演示材料- 学生练习和实验设计的指导材料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实验教案: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氧气的方法

实验教案: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氧气的方法

实验教案: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氧气的方法一、教学背景氧气是人类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气体之一。

在人类的呼吸过程中,氧气是身体能量代谢的必需品。

在日常生活中,氧气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冶金、化工、能源等领域。

对于氧气的制备方法掌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次实验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制备氧气,并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复分解反应是由两个化合物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再将其加热恢复最初的物质,其中释放的氧气为本实验的目的,化合物的选择原则为:反应中一种化合物中氧气的电极负反应的效果大于另一种化合物中氧气的电极正反应,即置于反应物对中最负者反应。

本实验采用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钾和氢氧化钠。

2.实验设备和药品过氧化钾(K2O2)、氢氧化钠(NaOH)、石英试管、橡皮瓶、水溶胶、酒精灯、铝箔。

3.实验步骤(1)称取0.5克K2O2粉末,放入干燥的石英试管中。

(2)在一只石英试管中加入0.5克NaOH固体,加入少量水后振荡溶解。

(3)将第二个试管的液体加入K2O2试管中,并在反应管口标记初始位置。

(4)用一层铝箔将试管密封,使氧气只能从小孔口逸出。

(5)将试管放置于水浴中,加热到250℃左右进行复分解反应,通过小孔口观察氧气的喷出情况。

(6)观察氧气燃烧和熄灭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场景。

五、教学评价本实验教学可以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对于氧气的制备和燃烧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氧气的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本实验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

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

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了《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2.教学思路与设计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

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

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情境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进行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分解反应教案
黄菲菲
复习目标:
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会判断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微观实质。

3.可以利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离子共存、物质除杂、鉴别等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请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3)工业制烧碱的反应
(4)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5)用盐酸除铁锈
2.复分解反应
(1)概念:
(2)表达式:AB+CD →AD+CB 特点:
(3)复分解反应的五大类型: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我知道:
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相互反应,两种离子之间如果能结合成难溶性的碱或盐、不稳定的酸或碱(分解放出气体)、或难电离的水(初中阶段宏观表现为生产气体、沉淀和水),反应就能发生,反之,反应就不能发生。

评价活动一:
1.(2016潍坊)除去如表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水蒸气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
燥管
B CaO粉末CaC03高温煅烧
C NaOH溶液| Ca(0H)2加入过量的Na2C03溶
液,过滤
D CuS04溶液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2015•潍坊)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溶液与NaNO3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纯铝和硬铝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评价活动二:
3.(2018•潍坊)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
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1CaCl2、NaCl、CaCO3
2Ba(OH)2、H2SO4、NaCl
3KCl、Na2SO4、NaCl
其中第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评价活动三:
4.(2019•潍坊)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当堂检测
1.(8分)(2015•潍坊)水是生命之源,“爱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用如图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变化(填写“物理”或“化学”);
(2)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地震,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灾区饮用水的净化,制备K2F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X的化学式为,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

(3)污水处理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某工厂甲、乙两车间产生的污水中各含有以下四种物质中的两种:Ba(NO3)2,KOH,K2SO4,HNO3,用石蕊试液和氯化钡溶液分别对两车间污水进行检测,现象如下表:
试剂
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
现象
污水
甲车间变蓝色产生白色沉淀
乙车间变红色无明显现象
则甲车间产生的污水含有上述四种物质中的,工厂决定将两车间产生的污水排入反应池内充分反应后再排放,写出发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反应池内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排放液中的溶质是(填写物质名称)。

2.(10分)(2015•潍坊)浩瀚的大海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海水资源前景广阔,探究学习小组以含有Ca2+,Mg2+,Cl﹣离子的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制备无水CaCl2,流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以MgCl2为例写出卤水中除去Mg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操作Ⅱ酸化时应选择的酸是(填写化学式).
(4)上述反应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填写字母标号)
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分解反应
(5)回收的CO2在紫外线照射和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H4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紫外线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①、②、③)的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第10小时时CH4产量最高是(填写“①”、“②”、或“③”).
(6)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AgNO3Ba(NO3)2AgCl BaCl2
H2O(1)170g 92.0g 1.50×10﹣4g 33.3g
NH3(1)86.0g 97.2g 0.80g 0.00g
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液氨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0分)(2019•潍坊)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微粒“”表示的物质属于(填“单质”
或“化合物”)。

(2)由初中学习可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即: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为例):I.写出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Mg2++2C1﹣+2K++2OH﹣═Mg(OH)2↓+2C1﹣+2K+;Ⅲ.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即得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

请回答:
①如图2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一个与Fe+Cu2+═Fe2++Cu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填序号)。

A.K+、Fe2+、Cl﹣、SO42﹣
B.Na+、Ca2+、NO3﹣、OH﹣
C.Na+、Ca2+、Cl﹣、CO32﹣
D.NH4+、Ba2+、Cl﹣、NO3﹣
答案
评价活动:
1. C
2.B
3. 1和2
4.C
当堂检测:
1.(1)物理(2)KCl;+6(3)KOH、K2SO4;KOH+HNO3=KNO3+H2O;硝酸钾
2.(1)漏斗(2)MgCl2+Ca(OH)2=CaCl2+Mg(OH)2↓(3)HCl(4)b
(5)CO2+2H2O CH4+2O2;②(6)Ba(NO3)2+2AgCl═2AgNO3+BaCl2↓3、(1)HgS+O2Hg+SO2,单质;
(2)I、:MgCl2+2KOH=Mg(OH)2↓+2KCl;
II、①2H++C=H2O+CO2↑;
②Fe+CuSO4=FeSO4+Cu;
③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