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固有现象-----湍流及其量化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湍流边界层则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一、湍流边界层的定义湍流边界层是指在流体中,当流动达到一定速度时,边界层内会出现湍流现象。
边界层是指流体靠近固体边界时速度逐渐减小,同时摩擦力逐渐增大的区域。
湍流边界层的形成使得流体流动变得非常复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二、湍流边界层的特征1. 非线性: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和摩擦力分布呈现出非线性分布,即速度和摩擦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剧烈变化。
2. 随机性:湍流边界层的湍流运动是随机的,速度和摩擦力的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
3. 涡旋结构:湍流边界层中存在大量的涡旋结构,这些涡旋会不停地生成、移动和消失,对流体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湍流边界层的数学模型为了研究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
RANS方程是一组描述湍流边界层中平均速度和摩擦力变化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可以得到湍流边界层的平均流动特性。
四、湍流边界层的应用湍流边界层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飞机设计中,研究湍流边界层可以帮助减小气动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在水利工程中,研究湍流边界层可以帮助提高水泵效率和减少流体阻力。
在能源领域,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可以改善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提高电能转化效率。
五、湍流边界层的挑战和前景湍流边界层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湍流边界层的数学模型仍然不够精确,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描述湍流边界层的理论。
此外,湍流边界层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支持。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六、结论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涡旋结构等特征。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可以揭示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流衰减分析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流衰减分析大气边界层是指大气和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是大气中湍流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区域。
湍流在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湍流能量的传递和湍流衰减的过程,对大气层的运动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的衰减机制及其分析方法。
一、湍流衰减的机制湍流在大气边界层中的衰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摩擦:地表的摩擦作用能够减弱湍流能量的传递,使湍流能量逐渐转化为内能而减弱。
2. 湍流混合:湍流传播过程中,不同高度上的气体发生混合,导致湍流的衰减。
3. 温度变化:温度的垂直变化会导致湍流的衰减,温度层结不利于湍流的发展。
二、湍流衰减的分析方法为了分析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的衰减情况,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模型,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1. 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湍流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了解湍流的传播和衰减过程。
相关性分析可以通过测量湍流速度、温度等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
2. 地面观测:利用地面观测站点测量湍流参数,如湍流强度、湍流能谱等,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湍流衰减的信息。
3. 模型模拟:建立湍流衰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湍流在大气边界层中的传播和衰减过程。
常用的模型包括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湍流动能方程等。
三、湍流衰减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和数值模拟能力的提高,湍流衰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1. 精细观测:通过使用多种精密仪器和观测手段,可以获取更准确的湍流参数数据,从而推动湍流衰减的研究。
2. 大气模式模拟:利用大气模式模拟湍流在大气边界层中的传播和衰减过程,可以揭示湍流衰减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3.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结合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可以对湍流衰减进行更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为湍流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湍流在大气边界层中的衰减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理论与实验研究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理论与实验研究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流体在管道、河流、飞机机翼等表面上的流动机制。
湍流边界层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于解决工程中的湍流流动问题,提高流体的输送效率,降低能量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湍流边界层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湍流边界层的理论基础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当时人们对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在边界层内表现出湍流现象。
随后,人们提出了湍流边界层的理论模型,试图描述湍流边界层的形态和运动规律。
其中最经典的理论模型是普拉斯特契克湍流模型和抛物型方程模型。
普拉斯特契克湍流模型是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提出的,它将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视为一系列固定参数的二维振荡量,通过分析这些振荡量的湍流动力学特征,得出了湍流边界层的平均速度和湍流能量的表达式。
普拉斯特契克湍流模型的提出,为湍流边界层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抛物型方程模型是湍流边界层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它采用了数学上的偏微分方程来描述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
通过求解这些偏微分方程,人们可以得到湍流边界层的速度、梯度和流动的涡旋结构等信息,为湍流边界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方法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是湍流边界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验仪器和测量手段来获取湍流边界层的宏观和微观参数,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探究湍流边界层的运动机制。
目前,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技术:湍流边界层的测量需要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
常用的湍流边界层测量技术包括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热线和冷线测速技术、压力传感器等。
2. 模型设计: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通常需要设计相应的模型和装置。
这些模型和装置的设计应能够模拟真实流动情况,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湍流边界层的实验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边界层及边界层理论—湍流的特点 共21页
1.5 边界层及边界层理论
一、边界层概念及普兰特边界层理论 二、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三、边界层分离 1.6 湍流的特点 1.7 流速、流量的测量 1.7.1 变压头流量计 1.7.2 变截面流量计
1.5 边界层及边界层理论
一、边界层概念及普兰特边界层理论
普 兰 特 边 界 层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容 :
文 丘 里 流 量 计 的 缺 点 : 加 工 比 孔 板 复 杂 , 因 而 造 价 高 , 且 安 装 时 需 占 去 一 定 管 长 位 置 , 优 点 : 其 永 久 损 失 小 , 故 尤 其 适 用 于 低 压 气 体 的 输 送 。
孔 流 系 数
Vu0A0C0A0
2gR 0
影 响 孔 流 系 数 C0的 因 素 : A 0/A 1、 雷 诺 数 Re1=du1/、 取 压 位 置 、 孔 口 的 形 状 、 加 工 精 度 。 需 由 实 验 确 定 。
孔板一定时:
0 .8 4
0 .8 2
C0
f Re1,
A0 A1
0 .8 0 0 .7 8 0 .7 6
C 0 0 .7 4
0 .72
C 0 值 多 在 0 . 6 至 0 . 7 之 间 00 ..67 80
0 .6 6
0 .6 4
0 .6 2
0 .6 0
3
104
105
106
R e1
孔 流 系 数 C 0 与 R e1 及 A 0/A 1 的 关 系
压 力 逐 渐 减 小
y
压 力 逐 渐 增 大
y
y
A
S 分离点
D
E
1.6 湍流的特点 -----脉动 fluctuation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流动与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流动与边界层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的湍流流动和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力学中的湍流流动和边界层,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湍流流动湍流是流体力学中流动状态的一种,具有不规则、随机、混沌等特点。
相比于层流流动,湍流流动更为复杂和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流速和压力的不规则变化上。
湍流流动的产生与流体的运动粘滞性、速度梯度和流速等因素有关。
当流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流体内的涡旋和涡核开始发生不断变化与演化,从而形成湍流。
湍流的特点包括涡旋的旋转、涡核的运动、速度的乱流扩散等。
湍流流动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
例如,在大气环流中,气候系统中的飓风和龙卷风就是湍流现象的典型表现。
此外,湍流流动还广泛应用于船舶、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和流体动力学的研究中。
二、边界层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流体运动中与边界接触的区域。
边界层中的流体速度和压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化,可以用来描述流体在壁面附近的流动特性。
边界层主要有两种类型: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是指流体在边界附近以有序的方式流动,流速梯度较小,流体粘性起主导作用。
湍流边界层是指在湍流环境下,流体在边界附近的混乱流动。
边界层的存在对流体运动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边界层中的摩擦力会对物体表面施加阻力,影响物体的运动。
其次,边界层中的速度分布对流动的稳定性和流体的传热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三、湍流流动与边界层的关系湍流流动与边界层密切相关。
在边界层内,由于速度和压力的不规则变化,往往会导致流动变为湍流。
特别是当流速较大或受到外界扰动时,湍流的发展更加明显。
湍流边界层的存在使得流体在边界附近的运动更为复杂,涡旋和涡核的形成与演化对流动的稳定性和传热传质过程产生了影响。
同时,湍流边界层的存在也为流体的混合和动量交换提供了机会,使得流体的运动更为强烈和混乱。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对于流体动力学分析、流体传热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与混合过程研究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与混合过程研究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空间。
在这一层中,湍流和混合过程对大气的运动和物质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和混合过程的研究进展。
一、湍流现象及其特点湍流是指流体中的各种无规则、复杂、混乱的运动现象。
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各种尺度的湍流,从微观的小尺度湍流到宏观的大尺度湍流,都对大气的运动和物质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湍流的主要特点是不规则、非线性、随机性和多尺度。
二、湍流理论的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湍流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湍流理论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数值模拟、大涡模拟和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湍流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三、湍流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湍流在大气中的运动对大气的能量传输、物质混合和边界层高度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湍流脉动的存在使得大气运动更加复杂,产生了风速垂直剖面的不规则性和高低波动。
此外,湍流还影响了大气中的空气质量和颗粒物的输送。
四、湍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湍流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湍流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表热源和地形的影响,而气候变化又会改变地表温度和地形,从而影响湍流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湍流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五、湍流的观测与测量方法湍流的观测与测量是湍流研究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湍流观测与测量方法包括风廓线雷达、气象声波探测器和气象探空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湍流的相关参数,如湍流动能、湍流强度和湍流时间尺度等。
六、大气边界层中的混合过程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是驱动混合过程的主要机制。
混合过程包括热量、水汽和动量的垂直混合,对大气的能量平衡和湿度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湍流的存在使得边界层中的气溶胶和气体能够迅速混合并向上输送。
七、湍流模拟与预测湍流模拟与预测是湍流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和预测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和混合过程,为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脉动分析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脉动分析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自由大气之间的层,是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以及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湍流是大气边界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湍脉动则是湍流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对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脉动进行分析。
一、湍流的定义与特征湍流是指在流体运动中,流速和流向瞬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湍流的特征主要包括不规则、混乱、高度非线性以及能量传递等方面。
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是由于地表不均匀加热、风扰动等因素引起的。
二、湍流湍脉动的观测与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脉动,科学家采用了多种观测和研究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气象探空、风廓线雷达、气象浮标、风能测量塔以及高空探空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获取湍流湍脉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湍流湍脉动的数学模型湍流湍脉动的数学模型是研究湍流湍脉动行为的重要工具。
在大气边界层中,常用的湍流湍脉动模型包括雷诺平均N-S方程、湍流能量方程以及湍流统计方程等。
这些模型能够描述湍流湍脉动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于预测和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湍流湍脉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湍流湍脉动的影响与应用湍流湍脉动在大气边界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于大气的传输、混合以及能量转换等过程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此外,湍流湍脉动还与气候变化、风能利用、空气污染等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湍流湍脉动的特性和行为对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湍流湍脉动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湍流湍脉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
例如,湍流湍脉动的模拟和预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观测和测量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湍流湍脉动的机制和特性,开展更多的观测和实验,并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来解决湍流湍脉动相关的问题。
总结: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湍脉动是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湍流湍脉动的观测和研究方法丰富多样,数学模型能够描述湍流湍脉动的行为和特性。
边界层理论知识点总结
边界层理论知识点总结边界层是指在地表和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动力和能量过程的气体层,其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边界层的存在对于大气环流、气候、水循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边界层理论是研究边界层的物理过程和结构的学科,在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边界层的结构边界层的结构是指边界层内部的物理特征和过程。
一般来说,边界层的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水平结构在地表上,由于地形的不同,边界层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在平坦地区,边界层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分为地表边界层和大气边界层两部分。
地表边界层是指在地表之上0-1000米内的边界层,大气边界层是指在地表之上1000米以上的边界层。
在山地或者海洋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边界层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候边界层内部会出现多层结构。
垂直结构边界层内部的垂直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层。
地表边界层(0-100米)是指最近地表的一层,其内部的风速和风向受到地表粗糙度影响较大。
中层边界层(100-1000米)是指地表上方100-1000米的一层,其内部的风速和风向受到大气稳定度影响较大。
大气边界层(1000米以上)是指在1000米以上的一层,其内部的风速和风向受到大气环流影响较大。
边界层的动力过程边界层的动力过程是指边界层内部的气体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湍流、辐射、湍流输送、地转偏向、辐散、螺旋上升等过程。
湍流湍流是边界层内部流体的一种不规则运动状态,其特点是速度、密度和压力都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存在着不规则的旋转运动。
湍流是边界层内部动能输送和质量输送的重要机制。
辐射辐射是指太阳光的热辐射在地表和大气中的传播和吸收过程。
在白天,地表吸收太阳光,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然后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作用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形成边界层内部的热辐射。
在晚上,地表失去热量,导致地表温度下降,然后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作用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形成边界层内部的冷辐射。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和边界层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和边界层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性质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的具有准中性的气体。
在等离子体物理中,等离子体湍流和边界层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等离子体湍流和边界层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等离子体湍流的定义和产生原因等离子体湍流指的是等离子体内部的湍流现象。
湍流是流体运动的一种不规则、混乱而强烈的流动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在等离子体中,湍流通常由电磁力、离子弛豫过程和流体运动等因素引起。
等离子体湍流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磁流体力学效应、湍流不稳定性和非线性插入过程等。
磁流体力学效应是指由于磁场对等离子体施加的作用而导致的湍流现象。
湍流不稳定性是指等离子体内部存在的微小扰动可以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增长为湍流。
非线性插入过程是指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湍流的产生。
二、等离子体湍流的研究意义等离子体湍流的研究对于理解等离子体的性质、行为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湍流可以导致等离子体能量的转移和损失,影响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湍流会导致等离子体内部的输运现象加剧,使得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浓度失去均匀性,从而影响等离子体的性质和行为。
此外,湍流还可能对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形成和演化产生显著影响。
三、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定义和形成等离子体边界层是等离子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在等离子体物理学中,边界层的形成与等离子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包括等离子体粒子的输运、边界层的稳定性和等离子体粒子与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等离子体粒子的扩散、等离子体粒子与壁面的碰撞和等离子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等离子体粒子的扩散是指等离子体粒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的过程,导致等离子体内部的温度、密度和浓度不均匀。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流体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湍流边界层是指流体在固体边界附近出现湍动现象的一层区域。
在此,将介绍湍流边界层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一、湍流边界层的基本概念湍流边界层是指流体在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区域内,由于流体的湍动而形成的一层动量和能量传输较强的流动层。
湍流边界层的出现与流体黏性有关,主要包括两个区域:靠近固体表面的黏性子层和较远离固体表面的湍动子层。
1. 黏性子层黏性子层位于流体与固体表面直接接触的区域,特点是流速变化缓慢、剪切应力主导、湍动强度较弱。
黏性子层的厚度与黏性流体性质相关,黏性较小的流体黏性子层厚度较大。
2. 湍动子层湍动子层位于黏性子层之上,主要特点是流速变化剧烈、湍动强度较大。
湍动子层中的湍流涡旋互相交错、不断破裂与重组,形成了湍流边界层内的流动。
二、湍流边界层的特点湍流边界层在流体力学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局部流速变化剧烈湍流边界层中的流速变化剧烈,流速的横向分布呈现出复杂的涡旋结构。
这种流速变化的不规则性使得湍流边界层内的流动难以预测和描述。
2. 高湍动强度湍流边界层内湍动强度较大,湍流涡旋的大小和速度均较黏性子层中的流动要大得多。
湍动的存在导致湍流边界层内的流体混合和动量传输增强。
3. 二次流现象与涡旋结构湍流边界层中的流动往往伴随着二次流现象和复杂的涡旋结构。
二次流现象是指流体在边界层中沿壁面方向发生的流动,而涡旋结构则表现为湍流涡旋的大小、密度和分布等特性。
三、湍流边界层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湍流边界层在许多工程和科学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
1. 阻力与摩擦系数计算湍流边界层的存在会导致流体流动阻力的增加,因此在设计和计算中需要考虑湍流边界层对阻力的影响。
摩擦系数是评估湍流边界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描述了湍流边界层相对黏性子层的流动速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
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结构与特征研究
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结构与特征研究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大气中高空空气交接的层次。
在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湍流结构,这种结构对于气象、环境、风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结构及其特征进行研究。
一、大气边界层与湍流结构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大气中高空空气交接的层次。
其高度范围一般为地表附近几百米到几千米。
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湍流结构,湍流是一种流体运动的不规则性,它体现为速度、能量和质量的扩散。
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结构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风速和风向:风速越大,湍流结构越发展,风向变化剧烈时,湍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2. 地表形态和植被:地形起伏、建筑物和植被对湍流结构有较大影响,如山地、城市和森林等地形具有不同的湍流特性。
3. 气象条件:大气温度、湿度、辐射等气象条件对湍流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4. 大气层中的层结和不稳定度:大气层中存在的温度、湿度层结以及不稳定度的变化,会对湍流结构产生影响。
二、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大气边界层湍流具有以下特征:1. 三维结构: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运动是三维的,在水平、垂直和时间尺度上都具有不规则性。
2. 不稳定性:大气边界层中存在温度、湿度的垂直梯度,不稳定度较高,湍流结构也较为发达。
3. 多尺度性:大气边界层湍流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存在,从小到大可以有小涡旋、湍流爆破、辐合辐散等不同尺度的结构。
4. 波动性:湍流结构具有剧烈变化的特点,可以存在波动、混沌等非线性现象。
三、大气边界层湍流研究方法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结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实地观测:在大气边界层进行气象探测,通过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可以获取湍流结构的一些特征。
2.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出湍流的演化过程及其物理特性。
3. 实验室模拟:通过实验室装置,模拟大气边界层内的湍流结构,探究湍流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四、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研究意义对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 预测和预警:了解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特征,可以为天气预测、灾害预警等提供依据。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结构与特征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结构与特征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结构与特征是气象学和气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湍流是大气层中不规则的气流运动,它对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传输、能量传输和风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湍流的定义起源、湍流结构、湍流特征以及湍流模拟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湍流的定义起源湍流这一概念起源于法国物理学家雷诺(Osborne Reynolds)在19世纪末所做的实验研究。
他发现,当一种流体经过管道或流过某个物体时,流体在局部会出现不规则的波动和回旋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湍流。
湍流是一种具有不规则、无定形的流动状态,其速度变化无法预测,是一种混沌状态。
二、湍流结构湍流的结构是指湍流中存在的各种大小不等的涡旋。
湍流结构的尺度范围非常广泛,从微观尺度的涡旋到宏观尺度的大涡旋,相互作用形成湍流层次结构。
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尺度范围:小尺度湍流、中尺度湍流和大尺度湍流。
1. 小尺度湍流:小尺度湍流是指尺寸小于100米的湍流结构,主要由涡旋交替出现和衰减所组成。
这些小尺度湍流结构的产生是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和地面不均匀性所引起。
2. 中尺度湍流:中尺度湍流的尺度范围在100米至10千米左右,主要由冷暖气流交替出现的湍流结构所组成。
中尺度湍流在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气候表现和气象现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3. 大尺度湍流:大尺度湍流是指尺度大于10千米的湍流结构,通常由中尺度湍流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所形成。
大尺度湍流在气象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大气边界层的热力结构和风场分布。
三、湍流特征湍流具有多种特征,包括二维性、统计性、扩散性和涡旋的结构等。
1. 二维性: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湍流可以表现出二维性,即在一定的平面内运动。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强有力的外部驱动下,例如地壳运动或者外部气流的强烈干扰。
2. 统计性:湍流的运动是不稳定的,无法精确预测,但是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研究湍流的平均性质。
边界层流动特性分析
▪ 边界层厚度测量方法
1.热膜风速计法:通过测量热膜上的热量传递来推算流体的速 度分布,从而得到边界层的厚度。 2.皮托管法:利用皮托管测量总压和静压差,计算出平均速度 ,再根据速度分布推导出边界层厚度。 3.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 光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精确测量流场速度,进而确定边界层厚 度。
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理论模型
1.普适方程:描述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理论基础是NavierStokes方程,通过引入边界条件可以求解得到特定情况下的速 度分布。 2.对数定律:对于不可压缩、稳态、层流流动的边界层,其速 度分布遵循对数定律,即速度与距壁面的距离的对数成正比。 3.湍流效应:在湍流边界层中,由于流动的不规则性和随机性 ,速度分布更为复杂,需要借助湍流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描述 。
边界层控制技术
1.边界层控制技术是通过改变边界层的流动特性来提高流体机 械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类技术。 2.常见的边界层控制技术包括流动诱导分离控制、湍流减阻技 术和热边界层控制等。 3.边界层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对于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 流动稳定性理论
1.流动稳定性理论研究流体在受到扰动时的动态行为,以预测 流体从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的条件。线性稳定性理论是 研究流动稳定性的常用方法,通过求解线性化后的纳维-斯托 克斯方程来分析流动稳定性。 2.非线性稳定性理论考虑了扰动发展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适 用于分析复杂流动现象,如湍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近年来,流动稳定性理论的研究逐渐转向多尺度耦合问题, 如气液两相流动、热流固耦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工 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学科,常被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
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边界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并探讨其在流体运动中的作用。
一、边界层的定义与特点边界层是指流体靠近固体表面时产生的速度变化区域。
在边界层内,流体分子的速度会从0逐渐增加到与无穷远处的流体速度相同。
边界层的厚度远小于流体流动的其他尺度,通常为几个毫米到几厘米。
边界层的形成是流体黏性的结果。
由于流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流体靠近固体表面时速度受到阻碍,形成了速度梯度。
二、边界层的分类根据边界层内流体速度的变化情况,边界层可以分为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两种。
1. 层流边界层在层流流动中,流体分子的运动呈现有序且平稳的状态,流体速度沿流向的变化较为平缓。
2. 湍流边界层在湍流流动中,流体分子的运动呈现无序且不规则的状态,流体速度发生剧烈的变化。
湍流边界层中的速度梯度较大,流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三、边界层的影响与应用边界层在流体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1. 摩擦阻力由于边界层内流体速度的减小,流体分子受到表面的阻碍,从而形成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是流体运动中的一种能量损失,对于提高流体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粘性传递在边界层内,流体分子之间由于黏性力的作用而传递动量和热量。
这种粘性传递是实现物质交换和传热的重要途径,对于生物和化工过程中的传质、传热现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3. 边界层控制通过调整边界层的特性,可以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和性能。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程中,通过设计机身或车身的表面形状,可以减小边界层的厚度,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或汽车的速度和燃油效率。
4. 边界层测量与数值模拟为了研究边界层的特性和行为,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测量边界层内流体速度和压力的分布,以及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流体运动中的边界层现象。
流体流动中的边界层研究
流体流动中的边界层研究边界层是流体流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粘性的存在,流体会在靠近固体表面形成一个粘性较大的区域,我们称之为边界层。
边界层的研究对于了解流体流动行为、改善流体流动性能以及预测流体流动中的阻力非常关键。
边界层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流体流动过程中,边界上的速度、压力和温度等物理量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边界层是一种非常薄的区域,在流动物体表面附近,流体流动的性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边界层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流体流动现象的本质,还可以为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边界层的研究内容包括边界层的形成机理、边界层厚度的计算、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边界层中的速度分布和剪切应力等。
边界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粘性的影响,粘性力会阻碍流体靠近物体表面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个粘性较大的区域。
边界层的厚度取决于流体的粘性和流动速度,可以通过流体力学方程和实验手段进行计算和测量。
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在层流边界层中,流体流动的速度分布遵循层流条件,流速逐渐减小到零。
在湍流边界层中,由于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流速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流动状态混乱不规则。
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对于减小阻力、改善流动性能非常重要。
在高速流动和复杂几何体的情况下,边界层的分离现象会导致阻力增大,因此需要通过研究边界层的发展和控制手段,降低流体流动中的阻力。
边界层中的速度分布和剪切应力也是边界层研究的重要内容。
由于边界层的粘性,流体流动的速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在边界层的内部,由于剪切力的作用,会产生剪切应力。
研究边界层中速度的分布和剪切应力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流体力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边界层的研究对于理解流体流动行为、改善流体流动性能以及预测流体流动中的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边界层的形成机理、厚度计算、发展和分离、速度分布和剪切应力等内容是边界层研究的重点。
大气边界层导论:lecture6
第一部分 湍流介绍
根据大量实验观测数据
1) Re < 2100 层流 应力随Re增加而变小 与相对粗糙度无关
2) Re = > 2100 层流变为湍流 应力变大
3) Re > 2100 ……, ……
问题: 请计算边界层中大气的Re
Re=2100
Re
UD
1 10 1000 10 5
湍流的标度律
存在标度不变性。这是一种新的、在 Re数很大时出现的宏观对称性。
如大气湍流能谱“2/3定律、 “-5/3定 律”都是标度律的例子.
到目前为止已有的湍流理论均不能很 好地解释这些定律。
3)大气湍流的拟序结构
拟序结构是指在相互作用中保持的一 种有序的动态图像,非线性系统的相互作 用产生的稳定而持久的动态过程是自然界 广泛存在的一类极为重要的现象,一直受 到科学家的重视
• 湍流定义及其介绍 • 研究湍流的方法 • 湍流的统计特征 •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
湍流如此复杂,如何研究? • 层流? Navier-Stokes
• 湍流? 1)湍流统计理论 2)半经验理论 3)数值模拟(大涡模拟)
湍流统计理论
• 采用较严格的统计途径,对湍流内部进行分析, 研究各种量的相关矩和谱函数。
随机性、不稳定性、 间歇性
湍流飞瀑
黄果树瀑布
诺日朗瀑布
大湍涡,晴空湍流
湍流----流体力学中公认的难题
传统科学创造了汽车、工厂、空间飞行与太空旅 行、计算机和其他许多进步,但在两个重要领域被证 实无能为力。这两个领域是:生命系统和湍流。古典 物理学可以描述自"大爆炸"以来每一毫微秒的情形, 但是对血液奔流穿过左心室和长江中的湍流或是谷物 分蘖却不能完成任何解释。
第二章大气边界层湍流基础
大气边界层湍流基础
第一节 平均场与湍流场 第二节 湍流特征量及基本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大气湍流谱 第四节 大气湍流通量及输送 第五节 大气湍流动能(TKE)
湍流运动特征
三维,非线性,涡旋运动——耗散性, 即湍流运动能量以非线性方式由大湍 涡向小湍涡传递,最后耗散于分子热 能运动
(1)采样时段泄露效应 (2)采样间隔混迭效应
(1)在有限时段上采样,谱S(n) 被修改成ST(n):
ST(n) S(f)s in (T n( n f)f)df
修改后的谱ST(n)中带有虚假的高频成份 T 越大, ST(n) 越接近真实谱S(n) T 越小,泄露影响越大, ST(n)与S(n)之间的差别越大
应用于空间某一特定点,用变量A在某一时间 周期τ上的积分或总和表示:
A=A(t,s), t : 时间; s: 空间
1
At(s)
A(t,s)dt
t0
1 N1
At(s)Ni0 A(i,s)
离散情况下:t/N
2 空间平均
对某一固定时间t,用变量A在空间区域S上的 积分或总和来表示:
如果两个变量完全相关(即变化方向一致),则 r =+1 如果完全负的相关(即反方向变化),则 r =-1 如果两变量变化不相关,则 r =0
自相关测量某一波动在某一时间序列或空 间序列总体上的持续性。因为规则变化可 能与诸如涡动等物理现象有关,因此在序 列中确定持续波或振荡的可能性是特别有 用的。
(2)消除趋势项(Trend removed,去倾),周期大 于样本记录长度的频率成分称为趋势项。在湍流分析中, 通常需要消除这种大尺度的影响,因为去倾与否得出的相 关函数和谱在低频部分有明显区别。
湍流和层流
β = 2m
m +1
η η
= =
0时,f ∞时,f
= f′ ′ =1
=
0⎬⎫ ⎭
• 边界层位移厚度和壁面摩擦应力:
∫ δ * = ∞ (1 − vx )dy = A(β )
2ν
1−m
x2
0
v∞
(m + 1)v0
∫ A(β ) =
∞
(1 −
f
′)dη
0
τw
=
μ (∂vx
∂y
) y=0
=
μ[∂(vδ f ∂η
• 确定控制体内x方向动量的增加率:控制体内的流体的动
量增加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流出控制体的流量减去流入控制
∫ ∫ 体的流量
[d ( dx
δ 0
ρv
2 x
dy
)
−
vδ
d( dx
δ 0
ρvx dy)]dx
• 作用在控制体x向的作用力:
(−τ w
−δ
dp )dx dx
边界层控制体受力分析
• 卡门积分关系式
第五章 层流与湍流边界层
主要内容
• 层流与湍流的基本概念 • 二维层流边界层的相似解 • 二维湍流边界层的主要物理特征及壁面律 • 边界层的动量积分方程 • 边界层的分离
层流与湍流的基本概念
粘性流体与理想流体
平板表面速度型 (a)粘性流体 (b)理想流体
• 粘性 • 牛顿粘性定律
τ = μ ∂vx
• 特点:适用性强,不受外部流动条件的限制,对于层流边 界层和湍流边界层都能用,但由于涉及到数值计算稳定性 分析、差分格式的选用等问题,并且还有较大的计算工作 量。
• 差分解法
空气动力学中的湍流和边界层
空气动力学中的湍流和边界层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在运动中对物体的作用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基本概念,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是湍流和边界层。
湍流是指流体流动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中流体通常呈现出不规则、混乱的运动状态。
边界层则是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发生的摩擦、传热和传质现象,同时也是湍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会从湍流和边界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湍流湍流是一种不稳定的流动状态,流体在湍流状态下表现出许多不规则、混乱的性质。
湍流通常发生在高速流动,流体的流动速度越高,其湍流程度就越明显。
在空气动力学中,湍流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飞机升空的过程中,空气流动会出现湍流现象。
产生湍流的原因主要与流体的惯性、黏性、导流和纹理等因素有关。
其中,惯性是湍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流体具有一定的惯性时,它会随着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迅速的运动,而由于黏性和导流的影响,流体会不断发生往返的摆动,从而形成湍流。
湍流对于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飞机运动中,湍流会增大飞行阻力和能源消耗,同时还会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为了有效避免飞机的湍流影响,需要在设计中特别考虑流体力学因素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减小湍流的措施。
边界层边界层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是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交界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流体会因摩擦和黏性的作用而受到阻碍,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静止的区域。
与湍流相似,边界层也是一种有规律的流动,但它一般只会发生在流体与表面接触的几个微观层面上。
边界层的大小取决于流体与固体表面摩擦力之比。
例如,在液体和气体流动中,边界层往往较为显著,因为相对于气体而言,液体更易产生摩擦力,从而导致边界层的形成。
边界层对于空气动力学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在航空领域中,边界层会导致飞机的飞行阻力增加,并可能影响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边界层与飞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提升飞机性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空气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其中湍流和边界层是空气动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例子
问题:假设我们竖立一跟装有风速表的支柱来测量U与W风 分速,每6秒测量一次一分钟内的瞬时风速,结果如下: U(m/s): 5 6 5 4 7 5 3 5 4 6 W(m/s): 0 -1 1 0 –2 1 2 –1 1 -1 请对各个风速分量求平均,方差以及U与W之间的协方差。
U 5m s w 1.40m s
u uu vu wu t x y z u uu v u w u u' u' v' u' w' u' t x y z x y z u u u u u' u' v' u' w' u' u v w t x y z x y z
2
1
2
u' w' 1.10m s
2
2
湍流动能
• 常见动能(KE)
1 2 mU 2
1 2 U 2
• 湍流动能(TKE)
1 2 2 2 e ( u ' v' w ' ) 2
瞬时单位质量湍流动能
研究湍流动能的重要性
• 湍流动能是研究湍流边界层的一个重要参数。 湍流可以由浮力热泡与机械湍涡产生,并受静 力稳定度的抑制,最后通过分子粘性效应耗散 成热量。
• 根据TKE收支情况,我们就有可能判断湍流是 否加强或减弱。
例子
• 地点 时间 u '2 A 10:00 11:00 0.50 0.50 0.25 0.50 0.70 0.50 B 10:00 11:00 0.70 0.50 0.25 0.25 0.70 0.25
与原始变量有相同量纲
• 湍流强度,通常无量纲化 I A / M M 为平均风速
协方差
• 协方差定义为
1 cov( A, B) N
N 1 i 0
( A A )(B B )
i i
含义为:指示两个变量之间共同关系的程度
让我们仔细看看湍流项!
u' u' v' u' w' u' x y z
By defining
d u v w dt t x y z
u' u' v' u' w' u' du 1 p fv dt 0 x y z x u' v' v' v' w' v' dv 1 p fu dt 0 y y z x
求 平均的法则
( A) ( A A' ) A A' A A'
A' 0
(Mean of the fluctuation is zero)
问题:Why A A ?
还有,
Other rules of averaging:
( A B) A B
dA d A dt dt
In the above,
A B A B 0 B 0
' '
AB A B A' B'
将雷诺平均法则运用到以下方程!
du 1 p fv dt x dv 1 p fu dt y
du 1 p fv dt x
1 p fv 0 x 1 ( p p' ) f (v v' ) 0 x
第二章
边界层固有现象----湍流及其量化
第二部分 湍流量化
本章内容
• 湍流定义及其介绍 • 研究湍流的方法 • 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 • 湍流的统计特征
湍流的统计特征
• 雷诺平均 (湍流项) • 方差、协方差 (湍流强度、湍流动能) • 运动学通量 (涡动通量)
a) 平均风速
b)波
c)湍流
u u u
右边
1 p 1 p' f v f v' 0 x 0 x 1 p f v 0 x
du 1 p fv dt x
du u u u u u v w dt t x y z
质量连续方程
d 0 dt
左边
u v w u uu vu wu u t x y z x y z u uu vu wu t x y z
___
du 1 p fv dt x dv 1 p fu dt y
湍流项!
方差、标准差和湍流强度
• 方差:数据对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N 1 1 2 2 ( A A ) A i N i 0
A • 标准差:
1 N
N 1 i 0
2 ( A A ) i
问题?12:00 12:30
13:00 …… 1) 风速变化趋势如何? 2) 湍流强弱如何?
如何数学描述湍流?
u u u
平均部分 + 湍流部分 (随时间与空间改变!)
平均的含义
平均包括: 时间平均,空间平均,总体平均
时间平均:空间的某一点,某一时间区域。最常用!
空间平均:某一时刻,空间的某一区域。 总体平均:几次同样实验的平均 实验室使用,减少随机实验误差 实际大气不使用(天气事件不可重复)
u , u
雷诺平均(Renolds Averaging)
AB ( A A' )( B B' ) ( A B A B' A' B A' B' ) ( A B ) ( A B' ) ( A' B ) ( A' B' ) A B 0 0 A' B' A B A' B'
cA c A
Where c is a constant
现场小练习
在3分钟时间内,每隔10秒获取风速值, 结果如下: (单位:m/s) 10.0, 9.8, 9.7, 10.1, 10,3, 9.5, 10.1, 9.7, 10.2, 10.1, 10.2, 9.6, 10.0, 9.9, 9.7, 10.1, 9.6, 10.3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