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x
合集下载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完整解读课件(共89张PPT)
课程目标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口口,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 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 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 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 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 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 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第三部分
修订原则
修订原则
(修订原则较2011年版课程标准均发生了变化,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
修订原则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 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 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 课程时代性。
第五部分
课标内容
内容如下
课标目录
一
四
二
五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2020年整理).pptx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 写字。
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 要求端正、工整、整洁。
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 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优美。对姿势、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 例的,前所未有的。
3、强调核心价值观。
学海无涯
1 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2 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3 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 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学海无涯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 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 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 300 个基本字表 , 17 个部首,300 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 版本 的教材,都要先学这 300 个字。
4、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 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5、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 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 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 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幻灯片,不敢写字。三是有的 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识字 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
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 要求端正、工整、整洁。
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 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优美。对姿势、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 例的,前所未有的。
3、强调核心价值观。
学海无涯
1 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2 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3 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 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学海无涯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 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 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 300 个基本字表 , 17 个部首,300 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 版本 的教材,都要先学这 300 个字。
4、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 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5、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 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 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 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幻灯片,不敢写字。三是有的 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识字 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 寄语一:倡导语文教师要以“读”为基本 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 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 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 地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抓住文中内涵 深刻的句段,反复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 作品产生共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正确会通文 意、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 受到激荡,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情趣,享受学习的快乐,显现生命的丰 彩!
17
第二学段(3-4)
•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 习作的自信心。
•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 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 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
9
2、“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特 点
• (1)、准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适 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 (2)识、写要求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 两种目标。
• (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
• (4)、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 的识字基础。
10
3、教学建议
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 总目标突出了这样的思想: • 1、是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
2023语文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出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02
课程理念
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03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注重学
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
美的文章。
增加反映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 新文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性
和应用性。
强化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 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实施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情感熏陶。
通过语文实践,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运用能力,促进其 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 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包括听说读 写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的整合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 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应倡导启发式、探究 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帮助
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
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
语文新课标解读PPT
输入你的标题
输入你的标题
输入你的标题
输入你的标题
教学手段和资源
8%
独立学习和小组
85,56%
70,51%
50,95%
20,58%
40,16%
01
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02
03
04
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05
简明扼要的说明分
竞争和合作对象
输入你的标题
ANALYSIS OF TEACHING
课程性质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教学内容
20%
40%
80%
教学目标
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相关的文字描述,可以从您的文案中复制需要的内容到这里,
创意为您的演示助力
添加需要重点标出的内容
源文件比展示视频和预览图更高清流畅,并为您精心准备修改教程和素材赠品,即使是新手也能制作出大师级水准的PPT。
(一)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二)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有哪些改革重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LOGO
加强学段衔接,落实三个部署
We will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ademic sections and implement the three plans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2020年整理).pptx
学海无涯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 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 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 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 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 级、5~6 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 阶段性。 2.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 个 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 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 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 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 进和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 源,提高课程适应性。
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团队建设,与同事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06 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全面 发展
家长参与语文教育重要性认识
提升孩子语文学习兴趣
家长的参与和引导,能让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重 要性。
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 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综 合能力。
命题技巧
设计真实情境,融入跨学 科知识,设置开放性问题 ,注重评价学生创新思维 。
命题挑战与对策
避免机械记忆题,控制试 题难度,关注试题的区分 度和信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特长与潜能,体现评价的激励与发 展功能。
03
家长应鼓励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增强孩子的表
达能力和自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高年级(5-6年级)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默读有 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 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知识点衔接与拓展
识字与写字
在低年级阶段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中高年 级阶段加强独立识字能力和书写规范、整洁的训练。
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 源,提高课程适应性。
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团队建设,与同事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06 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全面 发展
家长参与语文教育重要性认识
提升孩子语文学习兴趣
家长的参与和引导,能让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重 要性。
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 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综 合能力。
命题技巧
设计真实情境,融入跨学 科知识,设置开放性问题 ,注重评价学生创新思维 。
命题挑战与对策
避免机械记忆题,控制试 题难度,关注试题的区分 度和信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特长与潜能,体现评价的激励与发 展功能。
03
家长应鼓励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增强孩子的表
达能力和自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高年级(5-6年级)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默读有 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 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知识点衔接与拓展
识字与写字
在低年级阶段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中高年 级阶段加强独立识字能力和书写规范、整洁的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PPT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定位了语文课程的功能,语文素 养指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 对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 语感、思维,包括语文能力,包括 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内容: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 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 ;发展语文能力 热爱祖国语文 ;良好的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 种文化现象;语文的人文 性内涵有两个方面:教材 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教 学过程的人文情怀。
二、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不是对立,也不是简单相 加,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形式---内容; 躯壳---灵魂; 依托---价值。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全版.ppt
.精品课件.
24
三、《语文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理性维度。
(1)战略眼光。在观念上注意与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 新潮流接轨;内容上与与未来现实生活接轨。
(2)理论领先。观念、理念决定行为。原来提倡的教 师为中心,强调预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现在 讲究师生互动。理性思考包括六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科学的教育理论
.精品课件.
34
3、“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从 内容上看,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 念更为宽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而语 文素养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 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 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前者重在 功用性,后者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
4、“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语文课程 的过程意识。“形成”强调的是过程的动态 性和基础性,“发展”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 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动态的)。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精品课件.
4
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精品课件.
5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历程:
时间:1996年7月1日
2001年
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试点
.精品课件.
6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时代使然。
(即现实意义或重要性)
部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PPT课件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 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写字姿势要正确 ,字要写得规范、端正 、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 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 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第20页/共43页
第三学段(5 ~ 6 年级 )
(四) 口语交际
1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添加标题
2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 ( 段 ) 。
4. 写字姿势要正确 ,字要写得规范、端正 、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 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 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第20页/共43页
第三学段(5 ~ 6 年级 )
(四) 口语交际
1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添加标题
2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 ( 段 ) 。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PPT课件
• • • •
500 m 3/d
52m3/h
3
" "" " 7
新内容,新征程
9.40
7-10
• • •
2.6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
6.8.1.
:
a
0.3
6m
30cm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
•
•
3.4
:
目录
b
前言
b. 7
新理念,新起点
---xxxx
---
---
.
e
(
)
•
•
•
7-13 xxxx
• • •
•
•
•
• •
x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
3
新改变,新挑战
(2) "
"
• •
xxxx.
,
111 06′ 112 21′
24 39′ 26 5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的原则 知情并重原则 开放性原则
第二问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 本理念。 (2)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 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 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 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 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 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读之一:
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就要求我们 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 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不能写 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说迎合别 人的话,甚至说假话。这对于学习做人 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从长 远看,它对于开启一代真、善、美的社 会风气,净化人文环境,培养做人的基 本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解读之三: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 作文和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是为了培养学生丰富 的想象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想象 作文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进而引导学生会想 象。课程标准就作文条理性方面提出了“能根据习作 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这个要求看似 简单,实际上隐含着强调学生作文思维的合理性语 严密性。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 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 情”。“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提倡 学生自主拟题,少些或不写命题作文;要注意落实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
第二问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 本理念。 (2)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 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 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 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 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 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读之一:
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就要求我们 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 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不能写 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说迎合别 人的话,甚至说假话。这对于学习做人 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从长 远看,它对于开启一代真、善、美的社 会风气,净化人文环境,培养做人的基 本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解读之三: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 作文和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是为了培养学生丰富 的想象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想象 作文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进而引导学生会想 象。课程标准就作文条理性方面提出了“能根据习作 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这个要求看似 简单,实际上隐含着强调学生作文思维的合理性语 严密性。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 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 情”。“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提倡 学生自主拟题,少些或不写命题作文;要注意落实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
2022版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前言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做好学段衔接,为完整的人的培养创造更加通畅的成长环境。新修订的课程方案立足学段一体化设计,删除了一些学科间内容简单重复和交叉现象。特别对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做好相应的调整,为教师提供专业引导。
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注重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是这次课程方案修订重点之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章
课标修订的背景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重点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修订过程:
第二章
课标修订的重要意义
(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20年来再次修订
(二)20年来再次修订的目的
(三)再次修的重要意义
细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目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02.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具体包括语文教学功能的整合、知识 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能力的整合、评价 的整合等。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语文课 文内容、情节、更重要的是课文背后隐含 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1、第一部分“前言”。阐述语文课程 改革的时代背景、语文课程的性质与 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 课程的设计思路。这些内容是《语文 课程标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实 质。注意三个问题:
2、“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又到“课程 标准”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提升,说明了对语文 教育认识的深入。
(一)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我国过去实施的课程方案,包括“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其中的“教学大纲”是规范学 科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科教学 本身。其特点是:一是关注教师;二是规定具体。
2、活动的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学 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有利于 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固守学 科本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可持续地发展。活动也是学生 学习语文的重要形式,所谓实践出真 知。活动的课程观已经开始动摇“课 堂是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传统观念。
3、整合的课程观。
A、主要有两个基本思路:语文教学内部 因素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外部因素的整合。
2、问题阐述(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相当于简答题, 但防止填空题,答的不仅仅是标题,要作出相应的简单说 明,不必举例。
3、教学叙事(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从研究角度转 化成描述(叙事性描述),就是从文学角度讲,降低了要 求:A、有完整的事件,可长可短;B、必须展开阐述;C、 运用文学语言D、体现一件事一个主题,不要泛泛而谈, 反映一、二个教学理念。
5、主讲教师可对“学习点击”进行适当提示。
考试说明
1、此课程全省统一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采用试 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 究》、《语文课程标准》。
3、提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点击”可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题类型
1、观点界说(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说明正确的在哪 里,不正确的在哪里。
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究
龙港五小 张春霄
培训安排:
1、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 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本课程共30课时,其中脱产集中培训15课时(2天半, 一个专题辅导半天),校本培训(含自学)15课时。
3、每专题集中培训3课时。
4、集中培训可以采用“2+X”模式:主讲教师辅导报告2课 时,其它时间安排互动式讨论。
其次,作为国家制定的关于学科课程的指导 性文件,不能过多地规定教学过程的直接要求和 细微问题,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在各方面 素养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在新 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
a、指导思想的变化。 b、教学目标的变化。 c、教学内容的变化。 d、教学要求的变化。
(三)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
《大纲》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强调学 科本位,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 系,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空、偏、旧、繁。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主要是:
1、生成的课程观
意思是阅历、经历、过程。课程不是既定的 固定系统,而是预设的变化系统。课程是不 断生成的:观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 生的经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这种生 成、变化的特性既为课程的不断延伸提供了 可能,也为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 了广阔的空间。
e、教学评价的变化。
(二)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 求”——教学要求的变化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工作做出细致的规定,规定教 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业评价的“最低要求”和 “最高要求”。对最高要求进行严格的限制,强调 教学不能超“大纲” ,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公民在语文素养的基 本要求(所谓下限大纲、上不封顶),对基本要求 作引申说明:
A、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事物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自然属性是不依赖与人的意志而存在 的,而文化属性则蕴含人的情感、态 度和世界观等。语文主要体现的是它 的文化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所以 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 和方法照搬到语文教育中来。这是语 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 一。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历程:
时间:1996年7月1日
2001年
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试点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时代使然。
(即现实意义或重要性)
1、“课程标准”不是新词,比“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的历史还要悠久。
1912年→1952年→1992年→1996年
1、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个“基本”要 求。(不可能是“所有”,所以新课标的要求 和实施就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 差异。)
2、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个国家法定的标准, 只求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标,并不求每一个学 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优秀”。在语文教学总 目标上,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基 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的要求。 (正如俗语说的“天才是有的,全才是没有 的”。)
B、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 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 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 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 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 “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 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 关系。
C、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个基本理念 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 文课程(保障)。语文课程建设的理念 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上述4个理 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义地提出现代社 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最重要的、当前注意 的、重点、难点、特点,不是全部)
(1)人文素养;(2)科学素养(探究学 习);(3)创新精神;(4)合作意识; (5)开放的视野;(6)阅读理解和表达 交流的能力;(7)、运用现代技术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基本要求”是 语文教育的灵魂。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1、第一部分“前言”。阐述语文课程 改革的时代背景、语文课程的性质与 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 课程的设计思路。这些内容是《语文 课程标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实 质。注意三个问题:
2、“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又到“课程 标准”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提升,说明了对语文 教育认识的深入。
(一)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我国过去实施的课程方案,包括“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其中的“教学大纲”是规范学 科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科教学 本身。其特点是:一是关注教师;二是规定具体。
2、活动的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学 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有利于 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固守学 科本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可持续地发展。活动也是学生 学习语文的重要形式,所谓实践出真 知。活动的课程观已经开始动摇“课 堂是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传统观念。
3、整合的课程观。
A、主要有两个基本思路:语文教学内部 因素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外部因素的整合。
2、问题阐述(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相当于简答题, 但防止填空题,答的不仅仅是标题,要作出相应的简单说 明,不必举例。
3、教学叙事(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从研究角度转 化成描述(叙事性描述),就是从文学角度讲,降低了要 求:A、有完整的事件,可长可短;B、必须展开阐述;C、 运用文学语言D、体现一件事一个主题,不要泛泛而谈, 反映一、二个教学理念。
5、主讲教师可对“学习点击”进行适当提示。
考试说明
1、此课程全省统一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采用试 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 究》、《语文课程标准》。
3、提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点击”可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题类型
1、观点界说(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说明正确的在哪 里,不正确的在哪里。
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究
龙港五小 张春霄
培训安排:
1、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 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本课程共30课时,其中脱产集中培训15课时(2天半, 一个专题辅导半天),校本培训(含自学)15课时。
3、每专题集中培训3课时。
4、集中培训可以采用“2+X”模式:主讲教师辅导报告2课 时,其它时间安排互动式讨论。
其次,作为国家制定的关于学科课程的指导 性文件,不能过多地规定教学过程的直接要求和 细微问题,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在各方面 素养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在新 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
a、指导思想的变化。 b、教学目标的变化。 c、教学内容的变化。 d、教学要求的变化。
(三)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
《大纲》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强调学 科本位,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 系,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空、偏、旧、繁。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主要是:
1、生成的课程观
意思是阅历、经历、过程。课程不是既定的 固定系统,而是预设的变化系统。课程是不 断生成的:观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 生的经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这种生 成、变化的特性既为课程的不断延伸提供了 可能,也为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 了广阔的空间。
e、教学评价的变化。
(二)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 求”——教学要求的变化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工作做出细致的规定,规定教 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业评价的“最低要求”和 “最高要求”。对最高要求进行严格的限制,强调 教学不能超“大纲” ,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公民在语文素养的基 本要求(所谓下限大纲、上不封顶),对基本要求 作引申说明:
A、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事物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自然属性是不依赖与人的意志而存在 的,而文化属性则蕴含人的情感、态 度和世界观等。语文主要体现的是它 的文化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所以 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 和方法照搬到语文教育中来。这是语 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 一。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历程:
时间:1996年7月1日
2001年
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试点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时代使然。
(即现实意义或重要性)
1、“课程标准”不是新词,比“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的历史还要悠久。
1912年→1952年→1992年→1996年
1、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个“基本”要 求。(不可能是“所有”,所以新课标的要求 和实施就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 差异。)
2、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个国家法定的标准, 只求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标,并不求每一个学 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优秀”。在语文教学总 目标上,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基 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的要求。 (正如俗语说的“天才是有的,全才是没有 的”。)
B、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 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 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 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 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 “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 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 关系。
C、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个基本理念 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 文课程(保障)。语文课程建设的理念 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上述4个理 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义地提出现代社 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最重要的、当前注意 的、重点、难点、特点,不是全部)
(1)人文素养;(2)科学素养(探究学 习);(3)创新精神;(4)合作意识; (5)开放的视野;(6)阅读理解和表达 交流的能力;(7)、运用现代技术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基本要求”是 语文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