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x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课件(1)
创意为您的演示助力
添加需要重点标出的内容
源文件比展示视频和预览图更高清流畅,并为您精心准备修改教程和素材赠品,即使是新手也能制作出大师级水准的PPT。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态度决定一切,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尽到自己本份,尽力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本着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
我们W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学难点
一年来,每做一项工作,哪怕是再怎么简单,没有朋友的支持是不行的,团队工作讲究的是协作,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后汉书》有云:志不求易,易不避难,我时常想,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总体任务完成度
98%
教学方法设计
新内容,新征程
新课标对于统编教材下的教学有何新的导向?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一线课堂?如何读懂新课标,要做好怎样的准备?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下培养学生,我们有自己的着眼点,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时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三有”又与核心素养密切关联。中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达有三个要素:一是关键能力,但在关键能力前面,我们加上了第二个要素必备品格,用必备品格来指引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向;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又在必备品格的前面,加上了第三个要素价值观念,即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念落实有理想的要求,因为价值关乎理想、信念;必备品格落实有担当的要求,因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关键能力落实有本领的要求,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让时代新人不仅能“坐而论道”,而且能“起而行之”。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
引领文化潮流
当代文化成果往往代表着时代的 潮流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其的展 示和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时代脉搏,成为具有时代感
的新时代好少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代文化成果往往蕴含着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其的学习 和借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
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01
02
03
听说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 和表达能力,能通过口语 交际和朗读等方式进行有 效沟通。
读写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 力提升,通过阅读理解和 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养。
培养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综合评价等多种教学策 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跨学科整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全球化视野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增强文化意识
0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培养
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02
通过模拟联合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
跨文化交流过程,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和沟通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03
鼓励学生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全球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培养
教材中应增加更多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 力。
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案例分享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翻转课堂
将传统课堂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进行 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领文化潮流
当代文化成果往往代表着时代的 潮流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其的展 示和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时代脉搏,成为具有时代感
的新时代好少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代文化成果往往蕴含着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其的学习 和借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
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01
02
03
听说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 和表达能力,能通过口语 交际和朗读等方式进行有 效沟通。
读写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 力提升,通过阅读理解和 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养。
培养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综合评价等多种教学策 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跨学科整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全球化视野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增强文化意识
0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培养
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02
通过模拟联合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
跨文化交流过程,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和沟通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03
鼓励学生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全球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培养
教材中应增加更多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 力。
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案例分享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翻转课堂
将传统课堂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进行 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个阶段:一、二、三、四学段
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
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2
六、语文课程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总目标
语文课程阶段目标
300 250
260万
200
150 100
50 0
50篇 5万
100万 80篇 50篇 60篇
40万
文 课 程
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
展。
.
20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努
力 提出理念的原因分析
建
设
开
放 新的课程观
而
有
活
力 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的特点
的
语
文
课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程
.
21
五、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设计特点:九年一贯、通盘安排; 突出主体,注重实践;阶段分明,循 序渐进。
不是对立,也不是简单相
加,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形式---内容;
躯壳---灵魂;
依托--. -价值。
4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解
读
主讲人:李加华
2017年10月 日
.
1
一、“语文”的缘由、课标概 况
第一部份---前言(性质、地位、设计思路)
第二部份---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应用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 解教材。
应用实例
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 学习课文,加深对人物性格、情感等的理解。
合作学习策略及实践案例分享
合作学习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写作
在低中年级阶段进行写话训练,高年级阶段进行习作训练 ,注重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阅读
在低中年级阶段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高年级阶段强调默读速度、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 意义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口语交际
在各个年级阶段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阅读教育专业书籍与期刊
教师应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专业书籍、期刊 和论文,了解同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3
跨学科学习与交流
教师应关注其他学科发展,拓宽知识面,提高跨 学科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能力提升和团队建设策略
深入课堂实践与研究
教师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反思 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
乏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学生需求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语文 学习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更 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教师教学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 教学水平,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学 生需求。
新课程标准制定背景及意义
制定背景
为解决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和挑战,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 新要求,制定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点 展的影响
精选编辑ppt
18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
极 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倡 导 自 主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合 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精选编辑ppt
10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
面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提 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
高 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
学 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习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
方 学习。 式
精选编辑ppt
20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积多
极种
倡学
导习
自方
主式
合
作 探 究 的 学 习 方 式
学 习 方 式 的 运 用
关于自主学习 关于合作学习 关于研究学习
三者间 关系及 教师角 色
学习方式运用的课堂模式
课堂模式的几点说明
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思考
精选编辑ppt
21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努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
力 建 设 开
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 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放 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
语文新课标解读PPT课件(3)
选择你要介绍的事物。选择你介绍的对象。列出介绍事物的特点。询问介绍的对象:“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根据有问结果补充所介绍事物的特点,列出内容提纲。根据介绍对象的要求和说明目的完成"有目的地说明询问介绍的对象:“你觉得哪里没有看明白”根据询问结果调整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或者说明语言。评价”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观察点1.在阅读与鉴赏过程有“对象意识”和“目的意识”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分析表达效果。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
输入你的标题
课堂教学设计
演示完毕感谢您的观看
教师说课PPT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课程性质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教学内容
20%
40%
80%
教学目标
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相关的文字描述,可以从您的文案中复制需要的内容到这里,
第二学段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第三学段有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育字义,并借助语境和工具书验证自己的推断。第四学段有深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目信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這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堆能力
审美整賞与创造
审美创容结构
第二部分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输入你的标题
课堂教学设计
演示完毕感谢您的观看
教师说课PPT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课程性质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您的标题
教学内容
20%
40%
80%
教学目标
添加您的标题
在这里添加相关的文字描述,可以从您的文案中复制需要的内容到这里,
第二学段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第三学段有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育字义,并借助语境和工具书验证自己的推断。第四学段有深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目信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這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堆能力
审美整賞与创造
审美创容结构
第二部分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04
实施建议与评价方式改革
教学建议及策略调整
强化核心素养导向
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等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
展。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倡导在真实的生活和情境中开 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05
师生角色定位及关系构建
教师角色转变与专业素养提升要求
01
教师角色由传统知识传 授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 和促进者转变。
02
教师需具备跨学科整合 能力,创设综合性学习 情境。
03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 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04
强调教师持续学习和专 业发展,以适应教育教 学改革需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人才 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育作为 基础学科,需要适应时代需求进行改 革。
教育教学改革趋势
旧版课标存在的问题
旧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 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 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需要进行修订和 完善。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强 调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重视阅读素养培养
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之一,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 阅读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阅读兴趣。
强调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 要趋势,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
推进评价改革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将继续推进评价改 革,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 力。
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语文新课解析PPT课件
教师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
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
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 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 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
3.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交流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 教学实践模式。
1.高效课堂的“三个标准”
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 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 不是 一个时髦的叫法,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 条件; 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 提高、学习高效;
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 爱国主义、优秀传统 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 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 然资源、向学生免费 或优惠开放。发挥其 重要育人作用
O2
提升智育水平
•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 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 学,
• 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 定学业质量标准。
强化体育锻炼
• 坚持健康第一,实 施学校体育固本行 动。
O4
强化美育熏陶
•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 动,严格落实音乐、 美术、书法等课程,
学习小组的建立
针对多数学生的胆怯、怕说话的现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自行研讨转向小组讨论,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形式可以是同 座二人、前后四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法,分组中还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同层分 组或搭配分组,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 新的敏捷性、多端性。 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形成小组意见,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 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这样的自行研讨、 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 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20年整理).pptx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 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 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海无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 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 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 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 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 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能力 与 01 版的课标相比,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 问题躲不开,绕不过,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课标没有打太极,直接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
学海无涯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学海无涯
解读 2011 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在教育被异化的今天,语文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 2001 年 7 月,语文新课标实验稿正 式颁布至今,十个年头过去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一线工作多年的语文教 师,我在这次新课标的学习中,也得到了不少收获,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所得总结如下: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 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 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海无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 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 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 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 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 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能力 与 01 版的课标相比,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 问题躲不开,绕不过,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课标没有打太极,直接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
学海无涯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学海无涯
解读 2011 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在教育被异化的今天,语文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 2001 年 7 月,语文新课标实验稿正 式颁布至今,十个年头过去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一线工作多年的语文教 师,我在这次新课标的学习中,也得到了不少收获,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所得总结如下: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PPT课件
第一部分
新理念,新起点
新理念,新起点
学科融合是大趋势
• 在本次的新课标新订中也提出,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 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验,强化实践性要求。”
•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在课时安排上也能传递学科融合这一信号。尤其是语文总课时占比20%22%,是数学的两倍,英语的三倍。
• 相较于较2011版课标的【综合性 学习】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 上有新增。
新改变,新挑战
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学培训”
坚持终身学习, 提升专业素养。
适应时代要求, 提升信息素养。
加强区域教研, 推广典型经验。
1
2
3
4
5
立足教学实践, 提高教研水平。
聚焦关键问题, 推进校本教研。
第三部分
新内容,新征程
加强劳动教育
•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 课时不少于一半。
第二部分
新改变,新挑战
新改变,新挑战
“课程性质”方面:
• 2022版课标“课程性质”部分的表述,是综 合了2011版课标的“前言”与“课程性质” 部分的大部分内容,并注入新鲜血液。
• 强调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新改变,新挑战
【识字与写字】
• 相较于2011版课标的【识字与写 字】 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 上有新增。
【阅读与鉴赏】
• 较2011版课标的【阅读】更为详 细,且在序列上有调整。
【表达与交流】
• 在2011版课标的【写话】/【习作】 +【口语交际】基础上有新增内容, 且在序列上有调整。
【梳理与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PPT
02
理性看待
• 课时安排上也能传递学科融合这一信号。尤其是语文总课 时占比20%-22%,是数学的两倍,英语的三倍。表面看 来课时分配差距很大,网络上也出现了“大语文时代来 临”“得语文者的天下”的论调,但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 到其本质原因。
引导 五育全面发展
新概念.新起点
O1
突出德育实效
• 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 践大课堂
01
价 值 观核心素养三要素
01
• 正确价值观念落实有理想的要求,价值关乎理想、信念;
• 必备品格来指引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向
02
• 必备品格落实有担当的要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力落实有本领的要求,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 新能力、职业能力让时代新人不仅能“坐而论道”,而
01 新 概 念 、 新 起 点
新概念.新起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 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出: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2016年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发布会”中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新概念.新起点
工作重点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
重要性
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 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推进我国社会现 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具体包括语文教学功能的整合、知识 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能力的整合、评价 的整合等。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语文课 文内容、情节、更重要的是课文背后隐含 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1、第一部分“前言”。阐述语文课程 改革的时代背景、语文课程的性质与 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 课程的设计思路。这些内容是《语文 课程标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实 质。注意三个问题:
A、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事物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自然属性是不依赖与人的意志而存在 的,而文化属性则蕴含人的情感、态 度和世界观等。语文主要体现的是它 的文化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所以 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 和方法照搬到语文教育中来。这是语 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 一。
其次,作为国家制定的关于学科课程的指导 性文件,不能过多地规定教学过程的直接要求和 细微问题,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在各方面 素养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在新 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
a、指导思想的变化。 b、教学目标的变化。 c、教学内容的变化。 d、教学要求的变化。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历程:
时间:1996年7月1日
2001年
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试点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时代使然。
(即现实意义或重要性)
1、“课程标准”不是新词,比“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的历史还要悠久。
1912年→1952年→1992年→1996年
B、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 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 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 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 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 “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 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 关系。
C、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个基本理念 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 文课程(保障)。语文课程建设的理念 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上述4个理 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
2、“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又到“课程 标准”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提升,说明了对语文 教育认识的深入。
(一)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我国过去实施的课程方案,包括“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其中的“教学大纲”是规范学 科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科教学 本身。其特点是:一是关注教师;二是规定具体。
2、活动的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学 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有利于 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固守学 科本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可持续地发展。活动也是学生 学习语文的重要形式,所谓实践出真 知。活动的课程观已经开始动摇“课 堂是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传统观念。
3、整合的课程观。
A、主要有两个基本思路:语文教学内部 因素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外部因素的整合。
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究
龙港五小 张春霄
培训安排:
1、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 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本课程共30课时,其中脱产集中培训15课时(2天半, 一个专题辅导半天),校本培训(含自学)15课时。
3、每专题集中培训3课时。
4、集中培训可以采用“2+X”模式:主讲教师辅导报告2课 时,其它时间安排互动式讨论。
(三)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
《大纲》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强调学 科本位,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 系,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空、偏、旧、繁。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主要是:
1、生成的课程观
意思是阅历、经历、过程。课程不是既定的 固定系统,而是预设的变化系统。课程是不 断生成的:观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 生的经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这种生 成、变化的特性既为课程的不断延伸提供了 可能,也为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 了广阔的空间。
e、教学评价的变化。
(二)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 求”——教学要求的变化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工作做出细致的规定,规定教 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业评价的“最低要求”和 “最高要求”。对最高要求进行严格的限制,强调 教学不能超“大纲” ,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公民在语文素养的基 本要求(所谓下限大纲、上不封顶),对基本要基本”要 求。(不可能是“所有”,所以新课标的要求 和实施就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 差异。)
2、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个国家法定的标准, 只求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标,并不求每一个学 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优秀”。在语文教学总 目标上,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基 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的要求。 (正如俗语说的“天才是有的,全才是没有 的”。)
2、问题阐述(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相当于简答题, 但防止填空题,答的不仅仅是标题,要作出相应的简单说 明,不必举例。
3、教学叙事(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从研究角度转 化成描述(叙事性描述),就是从文学角度讲,降低了要 求:A、有完整的事件,可长可短;B、必须展开阐述;C、 运用文学语言D、体现一件事一个主题,不要泛泛而谈, 反映一、二个教学理念。
5、主讲教师可对“学习点击”进行适当提示。
考试说明
1、此课程全省统一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采用试 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 究》、《语文课程标准》。
3、提供的“学习点击”可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题类型
1、观点界说(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说明正确的在哪 里,不正确的在哪里。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义地提出现代社 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最重要的、当前注意 的、重点、难点、特点,不是全部)
(1)人文素养;(2)科学素养(探究学 习);(3)创新精神;(4)合作意识; (5)开放的视野;(6)阅读理解和表达 交流的能力;(7)、运用现代技术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基本要求”是 语文教育的灵魂。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1、第一部分“前言”。阐述语文课程 改革的时代背景、语文课程的性质与 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 课程的设计思路。这些内容是《语文 课程标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实 质。注意三个问题:
A、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事物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自然属性是不依赖与人的意志而存在 的,而文化属性则蕴含人的情感、态 度和世界观等。语文主要体现的是它 的文化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所以 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 和方法照搬到语文教育中来。这是语 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 一。
其次,作为国家制定的关于学科课程的指导 性文件,不能过多地规定教学过程的直接要求和 细微问题,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在各方面 素养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在新 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
a、指导思想的变化。 b、教学目标的变化。 c、教学内容的变化。 d、教学要求的变化。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历程:
时间:1996年7月1日
2001年
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试点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时代使然。
(即现实意义或重要性)
1、“课程标准”不是新词,比“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的历史还要悠久。
1912年→1952年→1992年→1996年
B、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 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 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 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 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 “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 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 关系。
C、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个基本理念 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 文课程(保障)。语文课程建设的理念 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上述4个理 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
2、“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又到“课程 标准”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提升,说明了对语文 教育认识的深入。
(一)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我国过去实施的课程方案,包括“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其中的“教学大纲”是规范学 科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科教学 本身。其特点是:一是关注教师;二是规定具体。
2、活动的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学 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有利于 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固守学 科本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可持续地发展。活动也是学生 学习语文的重要形式,所谓实践出真 知。活动的课程观已经开始动摇“课 堂是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传统观念。
3、整合的课程观。
A、主要有两个基本思路:语文教学内部 因素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外部因素的整合。
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究
龙港五小 张春霄
培训安排:
1、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 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本课程共30课时,其中脱产集中培训15课时(2天半, 一个专题辅导半天),校本培训(含自学)15课时。
3、每专题集中培训3课时。
4、集中培训可以采用“2+X”模式:主讲教师辅导报告2课 时,其它时间安排互动式讨论。
(三)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
《大纲》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强调学 科本位,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 系,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空、偏、旧、繁。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主要是:
1、生成的课程观
意思是阅历、经历、过程。课程不是既定的 固定系统,而是预设的变化系统。课程是不 断生成的:观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 生的经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这种生 成、变化的特性既为课程的不断延伸提供了 可能,也为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 了广阔的空间。
e、教学评价的变化。
(二)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 求”——教学要求的变化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工作做出细致的规定,规定教 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业评价的“最低要求”和 “最高要求”。对最高要求进行严格的限制,强调 教学不能超“大纲” ,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公民在语文素养的基 本要求(所谓下限大纲、上不封顶),对基本要基本”要 求。(不可能是“所有”,所以新课标的要求 和实施就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 差异。)
2、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个国家法定的标准, 只求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标,并不求每一个学 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优秀”。在语文教学总 目标上,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基 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的要求。 (正如俗语说的“天才是有的,全才是没有 的”。)
2、问题阐述(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相当于简答题, 但防止填空题,答的不仅仅是标题,要作出相应的简单说 明,不必举例。
3、教学叙事(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从研究角度转 化成描述(叙事性描述),就是从文学角度讲,降低了要 求:A、有完整的事件,可长可短;B、必须展开阐述;C、 运用文学语言D、体现一件事一个主题,不要泛泛而谈, 反映一、二个教学理念。
5、主讲教师可对“学习点击”进行适当提示。
考试说明
1、此课程全省统一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采用试 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 究》、《语文课程标准》。
3、提供的“学习点击”可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题类型
1、观点界说(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说明正确的在哪 里,不正确的在哪里。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义地提出现代社 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最重要的、当前注意 的、重点、难点、特点,不是全部)
(1)人文素养;(2)科学素养(探究学 习);(3)创新精神;(4)合作意识; (5)开放的视野;(6)阅读理解和表达 交流的能力;(7)、运用现代技术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基本要求”是 语文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