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整理(超详细可下载打印版)

合集下载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化学是初三才开始要学的,因此这是一个打基础的好时候。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氧化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燃烧: 11. 甲烷燃烧

12. 酒精燃烧: 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 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 19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 21. 镁还原氧化铜

23. 碳充分燃烧: 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 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 锌和稀盐酸 35. 铁和稀盐酸

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

第一章

1.导言:介绍一下化学这门学科

2.变化:①物理:只是形状,状态的改变

②化学: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会伴随发光发热(完成习题P11,P27习题1,7)

①②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①②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3.性质:①物理:色,态,味,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密度,硬度等

②化学:发生化学变化时才变现出来的性质

4.实验操作,药剂和仪器使用注意点

(1)三不原则:①不用嘴尝

②不用手拿

③不用鼻子闻(招手入鼻法)

节约原则:未说明用量时,按最少量量取,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2)药品的取用

a.固体①粉末:钥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竖②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竖

b.液体①大量:直接倾倒②用滴管吸取

c.注意点①瓶盖倒放,防止污染试剂②标签对准手掌心,防止腐蚀标签③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液体洒落

(3)仪器使用

a.滴管:吸取或转移少量液体

注意点:①转移时滴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进去②清洗后橡胶头朝上摆放

b.量筒:只能测量液体体积(唯一用途)无0刻度

读数: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②若仰视,则读数偏大,用时偏少

③若俯视,则读数偏小,用时偏多

c.酒精灯:用来加热的仪器

三禁止:①禁止用嘴吹,应用灯帽盖灭

②禁止过火

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火焰①外焰,温度最高②内焰③焰心

酒精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二,最少不少于三分之一

d.天平①精确到0.1g

②若干燥无腐蚀性,垫滤纸称量

③若液体或有腐蚀性,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e.试管加热①若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45°,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4 蜡烛燃烧石蜡 + O2 H2O + 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初三化学总复习笔记

目录

绪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常见物质的俗名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多功能瓶

除杂

鉴定

绪言

l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l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l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l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l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l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l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l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l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l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l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1

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

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元素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初三上册 第一单元化学笔记

初三上册 第一单元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分子、原子.

物质组成、结构

性质变化规律

如:农药、化肥、药物、材料、能源、环境

二、火

物质的变化﹙火药、造纸、陶瓷﹚

道尔顿、何伏加德罗﹙原子论、分子写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纳米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冰→水→水蒸气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生锈、腐烂、燃烧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实验:

﹙1﹚水的沸腾﹙物理变化﹚

现象: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

﹙2﹚胆矾的研碎﹙物理变化﹚

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

﹙3﹚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变化﹚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4﹚石灰石+ 稀盐酸

现象:有汽泡产生

二氧化碳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现象:物理变化:形状改变

状态﹙固―液―气﹚改变

化学变化: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形状:

内容:可燃性、热稳定性、酸性、毒性、氧化性、可与……发生反应

例:木条燃烧―木条能燃烧

铁生锈―铁会生锈

变化→性质:能、会、可以、易、难

2、物理性质:

内容:色、状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

决定

三、性质用途

反应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取用原则

1、安全:不闻、不摸、不尝

2、节约:液体:1-2ml

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药品放回指点容器内

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取用

﹙1﹚仪器

试管用途注意

1、少量药品反应容器1、固体:最少:盖满试管底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KClO3、KCl、Na2CO、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

化学笔记(初三上册)

English:

In the first term of 9th grade,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chemistry. They lear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atom, the periodic table, chemical bonding, 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They also study the properties and behaviors of various elements and compounds,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chemistry in everyday life.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demonstrations, students are able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laws of chemistry in action. This sets the foundation for more complex topics in the later grades, such as organic chemistry, bi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中文翻译: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Fra Baidu bibliotek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4、液体药品的取用
5、酒精灯的使用.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 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 、蒸发皿。
一 、物质的变化
4、C+O2 CO2
现象:空气,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 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 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 、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 反应。
2 、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分子构成。
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
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 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
3、注意: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 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只
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 化学式。
课题2 氧气
初中三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课堂笔记详细(18页,编辑好,可直接打印)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课堂笔记详细(18页,编辑好,可直接打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

(2)举例:玻璃碎了、水结成冰、酒精挥发、冰雪融化、石蜡熔化、干冰升华、气球爆炸、铁水铸成铁锅。

2.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举例:铁生锈、食物腐败、燃料燃烧、爆竹爆炸、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4.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注:(1)所有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由感官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2)举例: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易挥发;

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

2.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木材能燃烧、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

3.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会用“是”、“会”、“能”、“容易”、“可以”等这些字眼。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氧气中,小木条复燃。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小木条熄灭。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022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笔记

2022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笔记

金刚石、石墨和C60

1.金刚石 、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不同,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但三者化学性质相似)金刚石: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 最硬的的物质。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质地很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

2.C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①探究电子排列

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结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性质

②应用:烤焦埋入地下的木桩百年不腐

铁路枕木炭化处理

填写档案用碳素墨水

3.碳的可燃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在常温下,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会增强。)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③同种反应物不同生成物

相同点:反应物相同

结论:相同的反应物,但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

谨防中毒:

4.碳的还原性

①实验探究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

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第1页共7页

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文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