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l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的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2003)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等收益线:是指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它表示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组合带来的收益都是相等的。

等产量线(U1,U2,U3):表达投入品数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纯技术关系,它表示要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等产量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要素组合都是有效率的。

等成本线:既定的成本可购买的两种要素各种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所谓悲惨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指随着贸易的进行,一国进口需求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增长利益完全被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转移至他国的利益,使得一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收益:在现有产量水平下,厂商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额外收益。

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基于本国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对对外贸易活动所采取干预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关税概念: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名义保护率: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出口倾销是大型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耍,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2、财政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其税率往往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的。一般保持较低水平。

3.期汇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照所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來的约定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4.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现有的可以无条件地用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它可以是在国外建立口己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当地的公司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联合投资建立合资企事业或合作企业。

6.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t増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8.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

代四个阶段。

9.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

内部的行为。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时机本钱(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拟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本钱,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拟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国际经济学 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  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社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3.国际贸易纯理论: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从事贸易的利益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主要包括:贸易动机、贸易方向、贸易结构的决定因素,国际市场的均衡,以及贸易对各国生产、消费与福利的影响等。

4.国际贸易政策理论:探讨贸易政策(如关税、配额、区域一体化等)对各国各项经济活动与福利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条件或环境下,政府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最佳选择。

5.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6.净出口:很多国家在同类商品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时,如果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反之,则称为净进口。

7.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8.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9.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10.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反映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能够获得诸多利益。

4.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引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是去最好机会的价值

5.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充裕要素是指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

6.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7.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

8.要素价格均等化(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9.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再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10.偏向型增长(biased growth)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经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地域分工说。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

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3.相互需求理论:从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

4.要素禀赋理论:即H-O理论。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

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5.需求偏好相似性理论: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

6.里昂悌夫之谜: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7.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8.补贴:实际上是出口国为了能使自己的企业产品有竞争力,返给企业的税收。

9.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10.贸易依存度:外贸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贸易依存度= 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

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8、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9、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处于绝对劣势,另外一个国家相反。如果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国际交换,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10、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

1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1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派生需求:源于对消费品的需求的工业产品的需求。

4.贸易所得:作为一种降低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自由化国家经验结果的净效益。

5.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6.非贸易品:本质上不可以贸易流通的商品。

7.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8.局部均衡分析:也称局部均衡分析,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9.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结论被称为贫民劳动论。

10.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要素丰裕度:是从一国整体的角度来衡量其要素禀赋状况。

2、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反映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3、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要经历创新、成长、成熟、衰退阶段的全过程,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技术传播,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进行转移过程的统称。

6、有效保护率:就是由于各种保护措施下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7、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8、关税配额:指征收关税与进口配额相结合的一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9、汇率制度: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的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基本内容包括:确定汇率的原则与依据;维持与调整汇率的方法;管理汇率的法规、制度和政策等;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官方机构。

10、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11、出口补贴: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强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与出口厂商的补贴

12、贸易创造:是当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一些原来在本国国内生产的产品现在被同盟内其他国家更低的进口产品所替代,从而增进了同盟内部成员国福利的贸易效应。

15、模仿滞后:是指技术领先国家发明出一种新产品到落后国(模仿国)模仿并能够生产出同样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

2、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

3、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4、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5、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6、机会成本: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

7、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量。

8、要素密集度: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

9、要素充裕度: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10、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11、自动出口限制:当一国出口威胁到进口国整个国内经济时,进口国以全面贸易限制相威胁,引导另一国―自愿‖地减少某种商品的出口。

12、国际收支: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14、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

15、抛补套利:在即期市场上买入准备投资的外币,同时卖出外汇远期以避免汇率风险。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重叠需求理论:是从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来研究相互之间密切关系的贸易理论。

2、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3、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4、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

5、进口附加税:是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时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所加增的一种关税。

6、过境税:是一国对外国货物通过其关境和领土时所征收的关税。

7、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系具有同等效率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8、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的贸易政策措施。

9、共同市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10、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11、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12、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13、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品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14、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

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

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

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 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 nd curve):是表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X产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 X =K X/L X,大于Y产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 Y=K Y/L Y,即k X >k Y, ,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4、罗伯津斯基定理:

PPT上: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ΔK。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书上: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ΔK。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要素变化后,要素相对价格仍会保持不变,从而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保持不变。

5、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6、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保护的程度需以国内生产的附加值的提高来衡量。有效保护的计算公式: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粗略衡量。

2.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两国贸易增长的原动力。只有当其能从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4.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7、18世纪盛行的理论,指出一国富裕的出路在于限制进口,刺激出口。因此一国的盈利必然建立在他国的亏损之上。

5.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高的效率。

6.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解释一国在生产所有商品都不如他国有效或相对他国有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互利贸易仍能发生。该国应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商品。

7.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且不相交。

8.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一国或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由一国或地区中各种主要商品的进出口净额的百分比来衡量。

9.交易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由交易引起的消费增加,与国家在闭关自守时继续生产相比较而言。

10.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由于生产专业化引起的消费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Chapter 5

1.Biased growth: Biased growth takes place when TT (a country’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2.Isovalue lines(等价线) : It is a line along which the market value of output is constant by an equation of the form: PCQC + PFQF = V. The higher values of output, the farther out an isovalue line lies.

3.Indifference curves(无差异曲线): Each traces(表明) a set of combinations of cloth (C) and food (F) consumption that leave the individual equally well off.

4.Terms of trade : The price of the good a country initially exports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the good it initially imports.

5.Export-biased(出口偏向) growth: home experiences growth biased toward cloth and disproportionately expands a country’s P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good it exports.

6.Import-biased growth (进口偏向): It disproportionately expands a country’s P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good it imports.

7.Immiserizing growth (贫困化的经济增长): A situation where export-biased growth by poor nations can worsen their terms of trade so much that they would be worse off than if they had not grown at all.

8. Import tariffs are taxes levied on imports

9.External price: goods are traded internationally

10.Export subsidy(出口补贴):payments given to domestic producers who sell a good abroad.

Chapter 6

1.Dumping(倾销):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