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曾称肝昏迷。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称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

目的根据肝性脑病的产生原因,探讨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因、病情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进行护理总结结果肝性脑病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选择对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证结论根据肝性脑病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措施,采取相应的方法,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对治疗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标签:肝性脑病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常发生在肝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因摄入过高的蛋白质饮食或上消化道出血等原因而诱发。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及神经系统表现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四期(昏迷期):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1]。若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并且及早观察发现诊断并且及时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是有很大帮助的。

1诱因分析

1.1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进入肠道,血液中的蛋白质被分解,肠道内产氨增多,肠粘膜吸收氨增多。

1.2 高蛋白饮食主要原因是在原有食道静脉曲张的基础上饮食不当;服不适当的蛋白饮食,慢性肝病伴有明显门-体分流的患者,对食物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耐受性差,如一次大量进食蛋白食物,蛋白质被肠菌分解,产生大量氨和芳香族氨基酸等有害物质,则可能诱发肝性脑病[2]。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受损,对蛋白质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均降低,未经消化的蛋白质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而诱发肝性脑病。此外,精神紧张劳累和精神紧张可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加剧肝细胞的破坏[3]。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低,出现轻度性格改变、嗜睡、昼夜颠倒等表现时,家属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4.辅助检查结果 护士应评估患者的血氨水平检测、脑电图检查、心理智能测验、影像学检查等。
1.6 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影响大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障碍等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知识缺乏,患者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
1.4 治疗要点
1.消除诱因 及时清除上消化道出血后肠道内的积血;避免高蛋白饮食;预防感染等。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1)灌肠或导泻。灌肠或导泻可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 (2)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口服新霉素、甲硝唑等肠道不易吸收的抗生素。 (3)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乳果糖或乳梨醇口服后不会在小肠被分解,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仍亢进;各种反射消失,肌
张力降低,患者不能合作,
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1.3 辅助检查
1.血氨水平检测 慢性肝性脑病血氨增高,急性肝性脑病者的血氨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 节律变慢,二期至三期患者可出现每秒4~7次的8波或三相波。 3.心理智能测验 对诊断早期肝性脑病或轻微肝性脑病简易有效。 4.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检查。急性肝性脑病者有脑水肿,慢性者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降低肠道内pH,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减少肠道细菌产氨。 (4)益生菌。维护肠道内正常菌群,抑制有害菌群,减少毒素的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_1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_1

---------------------------------------------------------------最新资料推荐------------------------------------------------------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概念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和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由门静脉高压、广泛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肝性脑病,称为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

二、病因 1.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部分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其他包括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癌等。

2.诱因:

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1)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后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作用后,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引起血氨升高,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2)感染:

机体感染时增加了肝脏吞噬、免疫及解毒功能负荷,发热引起代谢率增高与耗氧量增高,增加氨的毒性。

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了氨的产生。

(3)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

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促使 NH3 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氨中毒。

1/ 10

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血容量减少及肾功能减退,还可造成大量蛋白质丢失和电解质的紊乱,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4)高蛋白饮食:

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

(5)便秘:

可使含氨、胺类及其有毒衍生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长,有利于毒素的吸收。

肝性脑病的护理

肝性脑病的护理

扑翼样震颤 也称肝震颤。嘱 病人两臂平伸, 肘关节固定,手 掌向背侧伸展, 手指分开时,可 见到手向外侧偏 斜,掌指关节、 腕关节、甚至肘 与肩关节的急促 而不规则的扑击 样抖动。若紧握 病人手一分钟, 能感到病人抖动
辅助检查
1.血氨:慢性多有血氨增高;急性肝衰竭多 正常。
2.脑电图检查 3.心理智能测验:用于诊断轻微肝性脑病。
感知改变
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 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照顾者角色困难
与病人意识障碍、照顾者缺乏有关 照顾知识及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营养失调:低 于机体需要量
与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障碍、以 及控制蛋白质摄入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
(一)一般护理:
1.减少饮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
饮食成份
护理要点
2.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了解药物的主 要副作用,定期随访。
3.家庭指导:教会家属识别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家属要给予病人精神支撑 和生活照顾;协助病人提高自我保健,帮助病人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及诱因: 1.各型肝硬化,尤其是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
。 2.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
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 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

肝性脑病的护理

肝性脑病的护理
肝性脑病
教学目标
• 掌握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避免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和饮食护 理;
• 熟悉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 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病理
什么是肝 性脑病?
概述
•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指由严 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 以意识障碍、行为改变和昏迷为主 要临床表现。
5-羟色胺、5-羟吲 哚乙酸
抑制性神 经递质
三、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诱因:
• 上消化道出血 • 低钾性碱中毒 • 摄入高蛋白饮食
(二)身体状况
• 根据精神神经系统表现、意识障碍 程度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 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
• 轻度性格改变 和行为失常。
• 扑翼样震颤。
• 脑电图多数正 常。
• 门—体分流性脑病。
来自百度文库
(一)病因和病理
• 1.病因 • 各型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后是引起
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 •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 2.病理 • 脑水肿是本病的继发性改变。
二、发病机制
•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 明了。许多毒性产物未被肝解毒或 清除,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透 过大脑屏障,引起脑功能紊乱 。
肝性脑病时,血氨多正常。 • 2.脑电图检查 • 前驱期正常,昏迷前期到昏迷期明

肝性脑病的护理

肝性脑病的护理

肝性脑病的护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各型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的急性或暴发性肝衰竭阶段。少数还可由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引起。

【巧妙记忆】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常见的诱因为上消化道出血。

2.发病机制

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便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关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学说主要有:

(1)氨中毒学说:

氨代谢素乱引起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1)氨的形成和代谢:

血氨主要来自肠道、肾和骨骼肌生成的氨,其中胃肠道是氨进入身体的主要门户。当结肠内pH>6时,NH3大量弥散入血;pH<6时,则以NH+4形式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便排除。肾产氨是通过谷氨酰胺酶分解谷氨酰胺成为氨,亦受肾小管液pH的影响。

2)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

血氨增高主要是由于氨的生成过多和(或)代谢清除减少所致。

3)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氨对大脑的毒性作用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引起高能磷酸化合物浓度降低,使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不能维持正常功能。此外,氨在大脑的去毒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谷氨酰胺,可导致脑水肿。氨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合物,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损害。

(2)假神经递质:

肝衰竭时,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在肝内清除发生障碍而进入脑组织形成β-多巴胺和苯乙醇胺,后二者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作用很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当假性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而取代正常递质时,神经传导发生障碍,兴奋冲动不能正常地传至大脑皮质而产生异常抑制,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病人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复发。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和食用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如酒精、药物、化学物 质等。
07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1 2
肝性脑病的定义和病因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肝性脑病的定义、病因和常 见诱因。
临床症状与体征
详细描述肝性脑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 碍、行为失常等。
就诊时机及原因分析
就诊时机
当病人出现肝性脑病的迹象,或者病情恶化时,应及时就医 。
原因分析
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因, 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家庭自我管理和预防复发
饮食管理
病人的饮食应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同时要避免暴 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
休息和运动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肝功能、脑电图等检查进行诊断。
02
护理评估
评估工具和方法
临床评估
医生或护士会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评估。
神经心理测试
包括简单的认知测试和情绪评估, 以了解患者的认知和情绪状态。
神经电生理测试
如脑电图和诱发电位,以检测大脑 电活动的变化。
病人状况评估
3
疾病发展与预后
阐述肝性脑病的发展过程及不同阶段的预后情况 。

肝性脑病36例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36例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36例护理体会

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2009年来我科治疗的肝性脑病36例,36例肝性脑病患者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6~77岁。按肝性脑病分期标准[1]:I期(前驱期)19例,Ⅱ期(昏迷前期)12例,Ⅲ期(昏睡期)3例,Ⅳ期(昏迷期)2例。32例经积极去除诱因并给予抗肝性脑病治疗后效果满意出院,2例死亡,2例治疗效果不佳自己要求出院。

2 护理

2.1 观察和预见性护理

多数肝硬变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前都有行为异常或轻度性格改变等表现。但早期隐匿,临床检查无阳性神经系统表现,即称为轻微或亚临床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如未能接受早期相应的干预措施容易发展为临床肝性脑病,对重型肝炎预后有较大影响[2]。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人的认知情况,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尽快告诉医生并及时处置。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护理活动,减少HE的发生,促使昏迷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

2.2 心理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病程长,易反复,预后较差,患者常有悲观,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因此应积极开导病人,教育其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及时地予以疏泄和心理支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合理安排探视时间,既保证病人的休息,又鼓励亲朋好友探视病人。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各种社会支持,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当患者狂躁不安或有抽搐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副醛、 水合氯醛、哌替啶(度冷丁)及速效巴比妥类,可减量使用 (常量的1/2或 1/3)地西泮(安定)、东莨菪碱,并减少给 药次数。
(2)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①灌肠和导泻
• 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 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或鼻饲33%硫酸镁 30—60ml导泻。
1.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2.观察病情进展 3.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三)对症处理和治疗配合
1.对昏迷患者的护理 2.并发症防治和护理 (1)脑水肿 静脉滴注高溶葡萄糖、甘露醇等脱
水剂以防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功能 用冰帽降低 颅内温度,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
(2)消化道出血 (3)肝肾综合征 (4)感染
(三)心理状况
严重的肝病基础。 丧失工作和自理能力。 经济负担重。 焦虑、抑郁。 昏迷后,家属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四)辅助检查
1.血氨:
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血氨多增高。 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数正常。
2.脑电图检查:
典型改变为节律变慢,昏迷前期及昏 睡期病人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δ波或三相 波;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 于4次。
3.心理智能测试
三、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 与血氨升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引起大脑功能紊乱有关。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护理及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40例肝性脑病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40例肝性脑病患者中,昏迷前期7例,昏睡期10例,昏迷23例,临床治愈15例,死亡25例。结论:加强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标签:肝性脑病;病情观察;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各类严重肝病发展至肝功能哀竭,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特点为进行性神经精神变化,从性格异常、嗜睡及行为异常开始,很快进入意识障碍或昏迷。此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至2010年收治4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3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岁。以肝硬化入院30例,原发生肝癌10例。其中昏迷前期7例,昏睡期10例,昏迷23例,临床治愈15例,死亡25例,

2、方法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肝性脑病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首先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交接班制度,必要时设特护,详细了解病情,以便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由于患者肝功能哀竭导致代谢紊乱,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患者如果出现神经精神进行性变化,如性格和行为异常,睡眠时间倒错,表性淡漠、喜怒无常,举止异常,双手朴翼样振颤等症状,则提示患者进入肝性脑病的前驱期。

2.2 严密观察有无诱发因素的存在,如发热、周围血象增高等感染征象、口鼻出血、便血等出血倾向。大量利尿,放液过多(>1000m1),电解质紊乱情况。过多摄人蛋白质、便秘等诱发因素的潜在危险。

肝性脑病的急救护理培训小结

肝性脑病的急救护理培训小结

肝性脑病的急救护理培训小结

性脑病确诊后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护理: (1)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大多数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因此,在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 (2)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通常采用六合氨基酸或凡命注射液静脉滴注,并给精氨酸20g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点。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10%-25%的米醋灌肠,以保持肠道内酸性环境,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3)加强安全防护。部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因性格异常,行为错乱,狂躁而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行为。因此,在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护理人员除加强巡视外,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头柜上的热水瓶、玻璃杯、刀子、剪子、皮带等,以防伤人。②将患者转移到安

全的病床,避开窗边,以免医护人员和家属不备时,患者出现爬窗等意外。③及时和患者

家属联系,说明病情,让家属有心理准备,并请家属来院24小时陪护,以免发生意外。对没有家属陪护的患者,应派专人守护。④医护人员在患者出现狂躁时,不用训责的语言或

口气与患者对话,以免使患者更狂躁。应以说服、劝导的口气,当劝说无效时,为了避免

伤人伤己,可用约束带。⑤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为了使患者转入安静,滥用镇

静剂,否则会加重或加速患者进入昏迷。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更须加强观察。应定期测定电解质,并及时给予补充纠正,在使用利

尿剂时,宜联合间歇使用,以避免电解质紊乱。 (5)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保持每日1次,有便秘时采取乳果糖口服,必要时给米醋稀释灌肠通便。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必要措施之一。 (6)加强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蛋白质饮食与肝硬化恢复及肝性脑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患者根据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

肝性脑病患者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护理

一概述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临床表现轻者可仅有轻微的智力减退,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终末期肝病首要死亡原因。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进行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2.营养失调。

3.有受伤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三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和导致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解释避免各种诱因的基本做法。关心、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

活动会增加肝脏耗氧量,使肝细胞损害加重。因此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肝脏足够供血,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3.安全护理

患者出现躁动时应设专人看护,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以防患

者坠床。

4.用药护理

遵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

用能够加重肝性脑病和损伤肝脏的药物。肝功能不全时,肝脏解毒功

能差,故应慎重使用镇静剂。

5.饮食护理

对于肝性脑病高危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40g以下,但不

能持久地限制,以免引起氨基酸不足,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植物蛋白。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坚硬、油炸、辛辣刺激等食物。

6.保持大便通畅

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毒素、积食、积血等,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

液体,忌用肥皂水。

肝性脑病护理要点

肝性脑病护理要点

肝性脑病护理要点

指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病因:各型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会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严重胆道感染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也可引起肝性脑病。

诱因:门体分流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感染、外科手术、尿毒症等。

发病机制

一、氨中毒

1.氨的形成和代谢:主要来自肠道、肾和骨骼肌生成,但是胃肠道是氨生成的主要部位。

2.机体清除氨的主要途径:(1)合成尿素,经肾脏排泄;(2)在肝、脑、肾等组织消耗氨,合成谷氨酸和谷氨酰胺;(3)氨过高时,可从肺部呼出少量。

3.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外源性摄入高蛋白饮食或药物;内源性上消化道出血;肾前性与肾性氮质血症,血中大量的尿素弥漫至肠腔,转变为氨进入血液;肝衰竭时对氨的代谢能力明显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血氨升高。

4.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1)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使大脑的能量供应不足;(2)增加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对脑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脑内氨浓度升高,胶质细胞合成谷氨酰胺增加,谷氨

酰胺是一种很强的细胞内渗透剂,可使细胞肿胀,肝性脑病脑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4)氨还可以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临床表现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体征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的临床过程分为五期:

0期(潜伏期)又称轻微肝性脑病;病人仅在进行心理或智力测试时表现出轻微异常,无性格行为异常、无神经系统病理征、脑电图正常。1期(前驱期)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轻度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即嘱病人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

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昏迷

与肝性脑病氨中毒有关。

2.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

与肝性脑病代谢失调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病人昏迷或躁动不安有关。

4.排便异常

与禁食或肠壁水肿或肠道感染有关。

【护理要点】

1.对怀疑有肝性脑病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找出诱因,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过多、摄入含氨食物等。

2.做好病人生活护理,加床档,保护病人安全。烦躁病人应约束四肢。

3.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严禁蛋白质的摄入,每日热量不能低于2000kcal(1kcal=

4.184kJ)。随病情改善,适当给予少量豆浆、牛奶、肉汤或蛋类,但需监测血氨、水电解质的变化。

4.肝性脑病并发脑水肿甚至脑疝者,需严密观察神志、双侧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使用高渗液,尽快降低颅内压。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以便及时排除肠道内毒素和有害细菌。

7.遵医嘱给予病人灌肠治疗,不能使用碱性液体灌肠,可使用生理盐水或白醋灌肠,保持肠道内pH<6。

8.肝性脑病病人如需输血,应使用新鲜血液。库存血液可能因为时间过长造成含氨量上升。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08T11:25:14.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蓓[导读] 观察记录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出入量,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等。

张蓓(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一一医院 150000)【摘要】目的讨论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记录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出入量,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等。①遵医嘱迅速给予降氨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静脉点滴精氨酸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流涎、面色潮红与呕吐等;应用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注意检测患者的血钾、钠值,病人尿少时少用钾盐,明显腹水和水肿时慎用钠盐;

②乳果糖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轻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③长期服用新霉素时,少数病人可出现听力和肾功能损害,故服用不应超过一个月,并注意用药期间对病人听力和肾功能的监测。【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hepaticoonl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因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程度、缓急以及诱因不同而很不一致。一般可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病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的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抖动。嘱患者手紧握检查者手1分钟,检查者能感到患者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持续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对本溪市某院收治的5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好转50例,占89.3%;死亡4例,占7.1%;自动出院2例,占3.6%。结论:加强对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预防相关诱发因素的发生,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肝性脑病;诱因;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2-0091-0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hepatic coma),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可以从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到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1]。临床上最常见于终末期肝硬化,病死率高。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肝功能损伤和(或)门体侧枝分流病理生理基础存在;循环毒素的产生;突破血脑屏障的循环毒素在不同水平上对脑功能的损害[1]。临床上大多数HE的发病均可以找到相关诱发因素,他们通过促进毒素的生成,诱发或加重HE的发生、发展。因此,加强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严格预防相关诱发因素、提高预见性,积极做好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3月于某院住院的56例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消化病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WCOG)工作小组2003年3月出台的《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标准)[2]。排除中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原发颅内病变和精神性因素等其他原因所致脑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2~67岁,平均42.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6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药物性肝硬化7例,原因不明肝硬化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3例,低钾血症8例,合并肝硬化腹水5例,肝肾综合征7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例。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HE分为四期,Ⅰ期(前驱期):轻微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Ⅱ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嗜睡、行为失常为主,出现扑翼样震颤及不随意运动,脑电图有特异性异常;Ⅲ(昏睡期):以昏睡和神经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唤醒,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锥体束征多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Ⅳ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1]。本组56例患者中Ⅰ期15例,Ⅱ期23例,Ⅲ期12例,Ⅳ期6例。

2结果

2.1肝性脑病的诱因

消化道出血13例,占23.2%;高蛋白饮食10例,占17.9%;电解质紊乱8例,占14.3%;肝肾综合症7例,占12.5%;低血容量和缺氧5例,占8.9%;感染5例,占8.9%;药物3例,占5.4%;饮酒3例,占5.4%;不明原因2例,占3.6%。

2.2治疗结果

56例肝性脑病患者均给予及早识别并去除诱因,减少或去除肠道毒素的生成与吸收,促进体内氨的清除,拮抗神经毒素对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对症治疗。

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Ⅰ期治愈14例(93.3%),Ⅱ期治愈21例(91.3%),Ⅲ期治愈7例(58.3%)。Ⅳ期治愈2例(33.3%)。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对于Ⅲ、Ⅳ期患者,条件允许可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取平卧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痰粘稠者每日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氧气吸入,以改善脑乏氧状态,一般情况下吸氧流量2~4 L/min,给氧时间视病情调节。躁动不安者适当给与保护性约束。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清洁肠道,口服或鼻饲缓泻剂同时(或)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灌肠,减少肠道产氨、减少氨的吸收。

3.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肝性脑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晚期肝硬化因出现众多并发症,可引起患者身心痛苦,情绪低落,缺少对回归社会和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尤其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时,往往同时存在消化道出血、感染以及腹水等诱因。病情危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精神综合征,不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此时应耐心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3]。避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患者精神负担,医务人员避免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病情及向家属交代有关预后不良情况。并指导患者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而加重病情。

3.3静脉输血、补钾的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士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输液和输血通畅,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周围循环衰竭。肝硬化患者宜输入新鲜血,以免加重肝性脑病。呕血时应平卧,同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部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引起窒息。同时准备急救器材、药品等。严重低钾血症需要静脉补钾,输液时必须保证静脉通路的顺畅,应选择周围较大较粗的静脉或深静脉置管,并避免反复穿刺以防止静脉炎等血管损伤的发生。输液前要严格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要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情况及有无疼痛,防止外渗。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3.4合理饮食

本组资料证实高蛋白饮食是肝硬化患者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饮食治疗重要意义及方法和原则,制订符合患者治疗需要又能接受的饮食。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如轻微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等,应禁止摄入含蛋白质高的食品入,如肉类、蛋类、牛奶、奶制品等。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食物,患者神志转清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忌酒、忌食生冷、粗糙、辛辣食物,同时饮食也不宜过热,以免损伤食管、胃黏膜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并发低钾、低钠血症患者,鼓励并指导患者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如水果、蔬菜、谷类等[4]。3.5合理用药不恰当用药是诱发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但往往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当患者合并腹水时,临床治疗中为了尽快而有效消除腹水,往往大剂量使用利尿剂或者服用泻药,这样大大减少有效血容量和丢失钠盐,从而诱发肝肾综合征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另外麻醉、镇痛、催眠以及镇静等药物不仅可直接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还可激活GABA/BZ受体复合物而诱发HE。所以,基于上诉药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