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石复习课时作业27

合集下载

教育最新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教育最新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附参考答案)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9 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力的种类:(13 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 个性质力) 有 18 条定律、2 条定理
1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 弹力:F= Kx 3 滑动摩擦力:F 滑= N 4 静摩擦力: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 a 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 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 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 其做功 情况 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 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 而受影响,这叫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 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 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27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27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1题为多项选择题)1.下面的几个图显示了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其中正确的是()解析:对通电导体用左手定则判断可知C选项正确。

答案: C2.一段长0.2 m,通过2.5 A电流的直导线,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F的情况,正确的是()A.如果B=2 T,F一定是1 NB.如果F=0,B也一定为零C.如果B=4 T,F有可能是1 ND.如果F有最大值,通电导线一定与B平行解析:如果B=2 T,当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放置时,安培力最大,大小为F=BIL=2×2.5×0.2 N=1 N;当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放置时,安培力F=0;当导线与磁场方向成任意夹角放置时,0<F<1 N,选项A、B和D均错误;将L=0.2 m、I=2.5 A、B=4 T、F=1 N 代入F=BIL sin θ,解得θ=30°,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3.一直导线平行于通电螺线管的轴线放置在螺线管的上方,如图所示,如果直导线可以自由地运动且通以由a到b的电流,则关于导线ab受磁场力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上向下看顺时针转动并靠近螺线管B .从上向下看顺时针转动并远离螺线管C .从上向下看逆时针转动并远离螺线管D .从上向下看逆时针转动并靠近螺线管解析: 由安培定则可判定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导线等效为Oa 、Ob 两电流元,由左手定则可判定两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如图所示,所以从上向下看导线逆时针转动,当转过90°时再用左手定则可判定导线所受磁场力向下,即导线在逆时针转动的同时还要靠近螺线管,D 对。

答案: D 4.如图所示,质量m =0.5 kg 、长L =1 m 的通电导体棒在安培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37°的光滑绝缘框架上,磁场方向垂直于框架向下(磁场范围足够大),右侧回路电源电动势E =8 V ,内电阻r =1 Ω,额定功率为8 W 、额定电压为4 V 的电动机正常工作,(g =10 m/s 2)则( )A .回路总电流为2 AB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为4 AC .流经导体棒的电流为4 AD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1.5 T解析: 由电路分析可知,电路内电压U 内=E -U =4 V ,回路总电流I 总=u 内r =4 A ,选项A 错误;电动机的额定电流I M =PU =2 A ,选项B 错误;流经导体棒的电流I =I 总-I M=2 A ,选项C 错误;对导体棒受力分析,mg sin 37°=BIL ,代入数据可得B =1.5 T ,选项D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律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律及其用课时作业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律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律及其用课时作业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1.如图所示,光滑细杆AB、AC在A点连接,AB竖直放置,AC水平放置,两个相同的中心有小孔的小球M、N,分别套在AB和AC上,并用一细绳相连,细绳恰好被拉直,现由静止释放M、N,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球的机械能守恒B.M球的机械能增大C.M和N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绳的拉力对N做负功答案C解析细杆光滑,故M、N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N的机械能增加,绳的拉力对N做正功、对M做负功,M的机械能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

2.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图示位置进入光滑的轨道,小球先进入圆轨道1,再进入圆轨道2,圆轨道1的半径为R,圆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1的1.8倍,小球的质量为m,若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则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A.2mg B.3mgC.4mg D.5mg答案C解析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时,有mg=mv2B1.8R,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有F+mg=mv2AR,根据机械能守恒,有1.6mgR=12mv2A-12mv2B,解得F=4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C项正确。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

将小球拉至A点,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当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与A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的B点时,速度大小为v。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等于mghB.小球由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12mv2C .小球由A 点到B 点克服弹力做功为mghD .小球到达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12mv 2答案 D解析 小球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由原长到发生伸长的形变,小球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A 项错误;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增加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B项错误;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等于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动能增加量之差,即mgh -12mv 2,D 项正确;小球克服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C 项错误。

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附参考答案)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和F 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结【】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一轮复习是高三一年中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如何有效利用高考一轮复习?查字典物理网高考频道小编整理了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结,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石复习课时作业18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石复习课时作业18

课时作业(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2018·黄冈月考)如图,在固定的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靠近负电荷的b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带负电荷的质点(重力不计),在两点电荷连线上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质点的动能越来越小B.带电质点的电势能越来越大C.带电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D.带电质点通过各点处的电势越来越高【解析】负电荷在两点电荷间受的静电力水平向左,故静电力对其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经过各点处的电势越来越高,D正确,A、B错误;因电场强度在两点电荷连线中点最小,故带电质点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答案】 D2.如图所示,在某电场中画出了三条电场线,C点是AB连线的中点.已知A点的电势为φA=50 V,B点的电势为φB=10 V,则C 点的电势()A.φC=30 VB.φC>30 VC.φC<30 VD.上述选项都不正确【解析】AC之间的电场线比CB之间的电场线密,由U=Ed 可定性判断相等距离之间AC的电势差较大,所以φC<30 V,选项C 正确.【答案】 C3.如图,M、N是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带电体(M在N的正上方,图示平面为竖直平面),P和Q是M表面上的两点,S是N表面上的一点.在MN之间的电场中画有三条等势线.现有一个带正电的油滴从E点射入电场,它经过了F点和W点.已知油滴在F点的机械能大于在W点的机械能.(E、W两点在同一等势线上,不计油滴对原电场的影响,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和Q两点的电势不等B.P点的电势高于S点的电势C.油滴在F点的电势能高于在E点的电势能D.油滴在E、F、W三点的机械能和电势能之和没有改变【解析】M处于静电平衡状态,P和Q是导体M表面上的两点,故P和Q两点的电势相等,选项A错误.根据油滴在F点的机械能大于在W点的机械能,可知油滴从F到W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带电体M带负电,N带正电,P点的电势低于S点的电势,选项B 错误.油滴在F点的电势能低于在E(或W)点的电势能,选项C错误.在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带电油滴的机械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D正确.【答案】 D4.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位于x轴上,相对原点对称分布,正确描述电势φ随位置x变化规律的是下图中的()【解析】距正电荷越近电势越高,且φ>0;距负电荷越近电势越低,且φ<0,故选A.【答案】 A5. (2018·合肥高三质检)如图所示表示某静电场等势面的分布,电荷量为1.6×10-9 C的正电荷从A经B、C到达D点.从A到D,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为()A.4.8×10-8 J B.-4.8×10-8 JC.8.0×10-8 J D.-8.0×10-8 J【解析】静电力做功与电荷运动的路径无关,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从A到D,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为W=qU AD =q(φA-φD)=(-40+10)×1.6×10-9J=-4.8×10-8J,A、C、D 错误,B正确.【答案】 B6.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U bc,实线为一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R同时在等势面b上,据此可知()A.三个等势面中,c的电势最低B.带电质点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小C.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的小D.带电质点在R点的加速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b【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电场线,粒子在P处的受力方向如图所示,可知电场线应垂直等势线由c经b至a,所以a点电势最低,选项A 错误;粒子由P 经R 至Q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其做正功,带电质点的电势能降低,选项B 错误;由于质点运动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质点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C 错误;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几何关系可知,选项D 正确.【答案】 D7.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a =30°、∠c =90°.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b 和c 点的电势分别为(2-3)V 、(2+3)V 和2 V ,该三角形的外接圆上最低、最高电势分别为( )A .(2-3)V 、(2+3)VB .0 V 、4 VC.⎝ ⎛⎭⎪⎫2-433V 、⎝⎛⎭⎪⎫2+433V D .0 V 、 3 V【解析】 如图,根据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与等势面是平行等间距排列,且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均匀降低,分析ba 方向的电势变化及电势差可得,U ba =φb -φa =2 3 V ,所以b 、a 中点O 的电势为φO =φb -12U ba =2 V .ab 的中点O ,即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因为φO=φc,故Oc为等势面,MN为电场线,方向为MN方向,U OP=U Oa= 3 V,又因为U OP=ER cos 30°,U ON =ER,所以U ON∶U OP=2∶3,故U ON=2 V,N点电势为零,为最低电势点,同理M点电势为4 V,为最高电势点.所以正确答案为B.【答案】 B8.如图所示,AB、CD为一圆的两条直径,且互相垂直,O点为圆心.空间存在一未知静电场,场强方向与圆周所在平面平行.现有一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重力不计),先从A点运动到C点,动能减少了W;又从C点运动到B点,动能增加了W,那么关于此空间存在的静电场可能是()A.方向垂直于AB并由O指向C的匀强电场B.方向垂直于AB并由C指向O的匀强电场C.位于O点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D.位于D点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解析】由静电力做功W AB=qU AB可得:W AC=-eU AC=-W,W CB =-eU CB =W ,所以φA =φB ,且φA >φC ,故正确答案为A 、D.【答案】 AD9.(2018·平顶山高三质检)如图所示,+Q 和-Q 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以点电荷+Q 为圆心作圆,A 、B 为圆上两点,MN 是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与两电荷连线交点为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B .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C .把质子从A 点移动到B 点,静电力对质子做功为零D .把质子从A 点移动到MN 上任何一点,质子的电势能变化都相同【解析】 由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分布可知:E A <E B ,φA >φB ,A 错误、B 正确;W AB =U AB q =(φA -φB )q >0,故C 错误.MN 为一条等势线,D 正确.【答案】 BD10.(2018·山东卷,19)如图所示,在x 轴上相距为L 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 、-Q ,虚线是以+Q 所在点为圆心、L 2为半径的圆,a 、b 、c 、d 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 、c 两点在x 轴上,b 、d 两点关于x 轴对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B.四个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解析】过c点的中垂线为一条等势线,电势为零,其余a、b、d三点的电势均大于零,且根据对称性可知b、d两点的电势相等,所以A、B两项正确;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C项错误;a点的电势大于零,则试探电荷+q在a点处的电势能大于零,而在c点的电势能等于零,故试探电荷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电势能减小,D项正确.【答案】ABD二、综合应用(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2018·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m=0.1 kg的带电小球,在某电场中从O点经A、B运动至C点.已知O、A、B、C 四点在同一条竖直线上,t=0时小球恰在O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g取10 m/s2),小球的v t图象如图所示.求:(1)t =1 s 时带电小球的加速度和所受电场力的大小;(2)带电小球前14 s 下落的高度及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 =2 s 内带电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v A t A=8 m/s 2 设此过程中带电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得F =0.2 N.(2)由图知带电小球前14 s 下落的高度h =16×22 m +(6+16)×122m =148 m 根据动能定理,从O 到B 有mgh -W F =12m v 2B 得W F =146.2 J【答案】 (1)8 m/s 2 0.2 N (3)146.2 J12.(15分)(2018·荆州市质检)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E =1.0×102 V/m 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长L =0.8 m 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 =0.5 kg ,带电荷量q =+5×10-2 C 的小球.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在A 点无初速度释放,当小球运动至O 点的正下方B 点时,绳恰好断裂然后小球垂直打在同一竖直平面且与水平面成θ=53°角的无限大挡板MN 上的C 点.g 取10 m/s 2.(1)求绳子的最大张力;(2)求A 、C 两点的电势差;(3)当小球运动到C 点即将打到MN 板时,突然施加一恒力F 作用在小球上,同时把挡板迅速水平向右移至足够远处,若小球仍能垂直打在挡板上,求所加恒力F 的方向及大小的可能取值范围.【解析】 (1)A →B 由动能定理及圆周运动知识得:(mg +qE )·L =12m v 2B F T -(mg +qE )=m v 2B L联立解得:F T =30 N(2)B →C 由功能关系及电场相关知识得:(mg +qE )h AC =12m v 2C v C sin θ=v BU AC =E ·h AC联立解得:U AC=125 V(3)由题可知施加恒力F后小球必须做匀速直线或匀加速直线运动,才能垂直打在挡板上.设恒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作出小球的受力矢量三角形分析如图所示.(或由矢量三角形可知:当F与F合即运动的方向垂直时,F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由矢量三角形图得:F min=(mg+qE)·sin θθ≤(α+θ)<180°联立解得:F≥8 N0°≤α<127°(其他方向表述方法正确均给分)【答案】(1)30 N(2)125 V(3)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0°≤α<127°F≥8 N。

[K12配套]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K12配套]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附参考答案)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配套k12学习]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配套k12学习]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附参考答案)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石复习课时作业2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石复习课时作业2

课时作业(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解析】由题可知,飞机以最大加速度匀加速起飞,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速度最小,由v2-v20=2as代入数据解得,v0=10 m/s,B项正确.【答案】 B2.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0.5 s B.0.7 s C.1.5 s D.2 s【解析】v1=80 km/h=2009m/s,v2=48 km/h=403m/s,设反应时间均是t ,加速度大小均为a ,则v 21=2a (56-v 1t ),v 22=2a (24-v 2t ),联立可得,t =0.72 s ,选项B 正确.【答案】 B3.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 .1∶22∶32;1∶2∶3B .1∶23∶33;1∶22∶32C .1∶2∶3;1∶1∶1D .1∶3∶5;1∶2∶3【解析】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通过位移的比是1∶3∶5∶…∶(2n -1),2 s 通过的位移可看成第2 s 与第3 s 的位移之和,3 s 通过的位移可看成第4s 、第5 s 与第6 s 的位移之和,因此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1∶8∶27,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4∶9,故选B.【答案】 B4.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度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解析】 由x =v 02t 可得:汽车刹车后拖行的路程为x =82×1 m=4 m<5.9 m ,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答案】 C5.(2018·福州模拟)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解析】 由Δx =aT 2得a =2 m/s 2,由x 1=v 0T -12aT 2得v 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 =v 0a =5 s<6 s ,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x =v 202a =25 m ,C 对.【答案】 C6.(2018·黄冈质检)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 到e 的时间为t 0,则它从e 经b 再返回e 所需时间为( )A .t 0B .(2-1)t 0C .2(2+1)t 0D .(22+1)t 0【解析】 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 到e 和从e 到a 的时间比为1∶(2-1);即t ∶t 0=1∶(2-1),得t =(2+1)t 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 到b 和从b 到e 的时间相等,所以从e 经b 再返回e 所需时间为2t ,即2(2+1)t 0,答案为C.【答案】 C7.某同学身高1.8 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 m/s2)()A.2 m/s B.4 m/sC.6 m/s D.8 m/s【解析】人的重心大约在身体的中间位置,由题意知人重心上升了0.9 m.由v20=2gh可知本题应选B,即人的起跳速度约为4 m/s.【答案】 B8.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 mC.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 mD.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 m【解析】设加速度为a,时间为T,则有Δs=aT2=1 m,可以求得CD=4 m,而B点的瞬时速度v B=s AC2T,所以OB之间的距离为s OB=v2B2a=3.125 m,OA之间的距离为s OA=s OB-s AB=1.125 m,即B、C选项正确.【答案】BC9.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 .10 mB .20 mC .30 mD .50 m【解析】 物体从塔顶上的A 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 m 的位置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 点之上,另一处在A 点之下,在A 点之上时,位移为10 m 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L 1等于位移x 1的大小,即L 1=x 1=10 m ;下落通过时,路程L 2=2H -x 1=2×20 m -10 m =30 m .在A 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L 3=2H +x 2=2×20 m +10 m =50 m.【答案】 ACD10.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B.v 0gC.3v 0gD.3v 02g【解析】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或t =3v 0g ,故B 、C 正确.【答案】 BC二、综合应用(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6分)驾驶证考试中的路考,在即将结束时要进行目标停车,考官会在离停车点不远的地方发出指令,要求将车停在指定的标志杆附近,终点附近的道路是平直的,依次有编号为A 、B 、C 、D 、E 的5根标志杆,相邻杆之间的距离ΔL =12.0 m ,如图所示.一次路考中,学员甲驾驶汽车,学员乙坐在后排观察并记录时间,学员乙与车头前端面的距离为s =2.0 m .假设在考官发出目标停车的指令前,汽车是匀速运动的,当学员乙经过O 点考官发出指令:“在D 标志杆目标停车”,发出指令后,学员乙立即开始计时,学员甲需要经历Δt =0.5 s 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刹车,开始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学员乙记录下自己经过B 、C 杆时的时刻t B =4.50 s ,t C =6.50 s .已知L OA =44 m .求:(1)刹车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0及汽车开始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汽车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离D 杆的距离.【解析】 (1)汽车从O 点到标志杆B 的过程中:L OA +ΔL =v 0Δt +v 0(t B -Δt )-12a (t B -Δt )2①汽车从O 点到标志杆C 的过程中:L OA +2ΔL =v 0Δt +v 0(t C -Δt )-12a (t C -Δt )2②联立方程①②解得:v 0=16 m/s ③a =2 m/s 2.④(2)汽车从开始到停下运动的距离:x =v 0Δt +v 202a ⑤可得x =72 m ,故车头前端面距O 点为74 m .⑥因L OD =80 m ,因此汽车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距离D 杆6 m .⑦【答案】 (1)16 m/s 2 m/s 2 (2)6 m12.(14分)(2018·濮阳模拟)气球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解析】 解法一:全程法取全过程为一整体进行另外一段研究,从重物自气球上掉落计时,经时间t 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重物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将h =-175 m ,v 0=10 m/s 代入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解得t =7 s 或t =-5 s(舍去),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v =v 0-gt =10 m/s -10×7 m/s =-60 m/s其中负号表示方向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解法二:分段法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 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则t 1=v 0g =1010 s =1 s上升的最大高度h 1=v 202g =1022×10m =5 m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 =h 1+h =5 m +175 m =180 m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 t 2= 2Hg = 2×18010 s =6 s ,v =gt 2=10×6 m/s =60 m/s所以重物从气球上掉落至落地共历时t =t 1+t 2=7 s.【答案】 7 s 60 m/s。

2019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磁场

2019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磁场
A.磁场的方向
B.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C.安培力的大小
D.铜棒的重力
通电导体(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方向的判断
1、电流元分析法:把整段电流分成很多小段直线电 流,其中每一小段就是一个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 断出其中每小段电流元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再判断 整段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确定导体的运动方 向。
S
N
正视:逆时针并向左
3、结论法: ⑴两电流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 向电流相互排斥。 ⑵两电流不平行相互作用时,有转到相互平行且电流 方向相同且靠近的趋势。
【例与练】如图 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金属圆 环,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两环平面垂直,通 过两圆环的磁通量Φa、 Φb 的关系为( A ) A.Φa>Φb B.Φa < Φb C.Φa = Φb D.不能确定
4. (2019年镇江模拟)如图所示,若一束电子沿y轴正方向移 动,则在z轴上某点A的磁场方向应该是( B )
【例与练】判断下面各图F、B、I三个中未知的一个
F
B

I F B 乙
I F
(F垂直纸面向外)

丙图中磁场B的方向大致向左,具体不能确定。
【例与练】画出图中通电导线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B
×
F
B
×
F
B
.
F
将立体图 形转换成 平面图形
4、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⑴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电流在彼此形成的磁场中受到 磁场力的作用。
例:如图把轻质导线圈挂在
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
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
圈平面。当线圈内通入如图
S
N
方向的电流后,判断线圈如
何运动?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练习训练题24.doc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练习训练题24.doc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练习训练题24(时间:60分钟)II达标基训II知识点一带电粒子受到旳洛伦兹力旳方向1.一个电子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则().A.此空间一定不存在磁场B.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方向平行C.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方向垂直D.此空间可能有正交旳磁场和电场,它们旳方向均与电子速度垂直解析由洛伦兹力公式可知:当卩旳方向与磁感应强度D旳方向平行时,运动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因此电子未发生偏转,不能说明此空间一定不存在磁场,只能说明此空间可能有磁场,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方向平行,则选项B正确.此空间也可能有正交旳磁场和电场,它们旳方向均与电子速度方向垂直,导致电子所受合力为零.则选项D正确.答案BD2.如图3-5-11所示,将一阴极射线管置于一通电螺线管旳正上方且在同一水平面内,则阴极射线将()•A.向外偏转B.向里偏转C.向上偏转D.向下偏转解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在阴极射线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阴极射线带负电,结合左手定则可知其所受洛伦兹力垂直于纸面向外.答案A图3-5-123.如图3 — 5 — 12所示,一带负电旳滑块从绝缘粗糙斜面旳顶端滑至底端时旳速率为“若加一个垂直纸面向外旳匀强磁场,并保证滑块能滑至底端,则它滑至底端时旳速率为()■A.变大B.变小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加上磁场后,滑块受一垂直斜面向下旳洛伦兹力,使滑块所受摩擦力变大,做负功值变大,而洛伦兹力不做功,重力做功恒定,由能量守恒可知,速率变小.答案B知识点二洛伦兹力旳大小X X XBXX X X XO-X X X XX X X X图3-5-134.带电油滴以水平速度〃垂直进入磁场,恰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3-5-13所示,若油滴质量为规磁感应强度为〃,则下述说法正确旳是().2/ngA.油滴必带正电荷,电荷量为石Q _g_B.油滴必带负电荷,比荷方=倔mgC.油滴必带正电荷,电荷量为鬲mgD.油滴带什么电荷都可以,只要满足q=~^B解析油滴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其所受洛伦兹力必向上与重力平衡,故带正电,其电荷量mg4=石'C正确•答案CX X' X XIIX X' X X图3-5-145.用绝缘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皿带电荷量为+ g旳小球,让它处于如图3-5-14所示旳磁感应强度为〃旳匀强磁场中.由于磁场运动,小球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并被拉紧,则磁场旳运动速度和方向是()•A.v==瓦,水平向右B. v=mg二瓦,水平向左mgtsn aC. v=二Bq ,竖直向上/^gtan aD. v==Bq,竖直向下解析当磁场水平向右运动时,带电小球相对于磁场向左运动,由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方mg向向下,小球无法平衡,故A项错误.当磁场以卩=瓦水平向左运动时,F=qvB=mg,方向水平向上,小球可以平衡,但这时悬线上拉力为零,不会被拉紧,故B项错误.当磁场以厂屁竖直向上运动时,则F=qvB=mgtan a ,由左手定则,尸方向向右,小球可以平衡,故C 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II综合提升II6.来自宇宙旳质子流,以与地球表面垂直旳方向射向赤道上空旳某一点,则这些质子在进入地球周围旳空间时,将().A.竖直向下沿直线射向地面B.相对于预定地点向东偏转C.相对于预定地点,稍向西偏转D.相对于预定地点,稍向北偏转解析地球表面地磁场方向由南向北,质子是氢原子核,带正电荷.根据左手定则可判定,质子自赤道上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东.答案BBX X/ XX /x Ex3 XX图3-5-157.质量为皿带电荷量为g旳微粒,以速度卩与水平方向成45°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同时存在旳空间,如图3-5-15所示,微粒在电场、磁场、重力场旳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电场强度旳大小.(2)磁感应强度旳大小,该带电粒子带何种电荷.解析(1)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经受力分析(受力图如图)可知该粒子一定带正电.mg由平衡条件得:昭sin 45° =Egsin 45°,所以£=万.mg 翟mg(2)由平衡条件得cos 45°=qvB,所以qv .mg 型mg答案⑴万(2) qv正&如图3-5-16所示,套在很长旳绝缘直棒上旳小球,其质量为加带电荷量为+g,小球可在棒上滑动,将此棒竖直放在正交旳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是E,磁感应强度是小球与棒旳动摩擦因数为n,求小球由静止沿棒下落到具有最大加速度时旳速度和所能达到旳最大速度.图3-5-16解析小球向下运动时,洛伦兹力水平向右,电场力水平向左,当此二力平衡时,小球旳E加速度最大,设此时速度大小为卩,则qvB=qE,故卩=忌当mg=时,小球达到最大速度%.其中N=qv.B~qE,所以昭=11 lq%B—q£),mg E %= UqB^B-E mg E 答案~B石內方9.如图3 —5—17所示为一速度选择器,也称为滤速器旳原理图.K为电子枪,由枪中沿刃方向射出旳电子,速率大小图3-5-17不一.当电子通过方向互相垂直旳匀强电场和磁场后,只有一定速率旳电子能沿直线前进,并通过小孔S.设产生匀强电场旳平行板间旳电压为300 V,间距为5 cm,垂直于纸面旳匀强磁场旳磁感应强度为0. 06 T,问:(1)磁场旳指向应该向里还是向外?(2)速度为多大旳电子才能通过小孔S?解析(1)由题图可知,平行板产生旳电场强度£方向向下,带负电旳电子受到旳电场力矗= eE,方向向上.若没有磁场,电子束将向上偏转,为了使电子能够穿过小孔S,所加旳磁场对电子束旳洛伦兹力必须是向下旳.根据左手定则分析得出,D旳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2)电子受到旳洛伦兹力为:F B=evB,它旳大小与电子速率卩有关.只有那些速率旳大小刚好使得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相平衡旳电子,才可沿直线剧通过小孔S.据题意,能够通过小孔旳电E U U_子,其速率满足下式:evB= eE,解得:卩=方又因为0=2,所以心瓦t将〃=300 V, D=0. 06 T, d=0.05 m代入上式,得7=10" m/s.即只有速率为10' m/s旳电子才可以通过小孔S. 答案(1)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2) 105 m/s。

高三物理第一轮高考复习知识大全(共42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高考复习知识大全(共42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高考复习知识大全(共42页)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 “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弹力:F= Kx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浮力: F 浮= ρgV 排 压力: F= PS = ρghs 万有引力: F 引=G221r m m 电场力: F 电=q E =qd u库仑力: F=K 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 ⊥I ) 方向:左手定则(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V 0≠0 静止 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物理解题的依据:力的公式 各物理量的定义 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θCOS F F F F 2122212F ++= ⎥ F 1-F 2 ⎥ ≤ F ≤ ∣F 1 +F 2∣、三力平衡:F 3=F 1 +F 2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t/ 2 =V =V V t 02+=s t=T S S NN 21++= VN ≤ V s/2 =v v o t222+(4) S 第t 秒 = St-S t-1= (v o t +12a t 2) -[v o ( t -1) +12a (t -1)2]= V 0 + a (t -12)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s 末 、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②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二)(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如图所示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 -I 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 V .则该电路可能为下图中的( )【解析】 由U -I 图线的截距及斜率可得该电源E =6 V ,r=0.5 Ω.当U =4.8 V 时,I =E -U r =2.4 A ,R =U /I =2 Ω,B 正确.【答案】 B2.两个相同的电阻R ,当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动势为E 的电源上,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为I ;若将它们并联后仍接在该电源上,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仍为I ,则电源的内阻为( )A .4RB .R C.R 2 D .无法计算【解析】 当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时I =E 2R +r当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时I =ER 2+r ×12 由以上两式可得:r =R ,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3.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 1亮,灯L 2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 .L 1断路B .L 1短路C .L 2断路D .L 2短路【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由于电流表有读数,说明L 1、L 2都没有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L 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有读数,说明L 1没有短路,故可能的故障原因是L 2短路,答案为D.【答案】 D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都看作理想电表,电源内阻为r .闭合开关S ,当把滑动变阻器R 3的滑片P 向b 端移动时(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大于电压表示数变化量D.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小于电压表示数变化量【解析】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R增大,电压表和和R3均是并联,根据“串反并同”结论,可知电压表和示数均变大,故选项A、B错误.设电压表示数为U 1,电压表示数为U2,干路电流为I,则有U1=U2+IR1,则ΔU1=ΔU2+ΔIR1,根据“串反并同”结论可知I减小,即ΔI<0,则ΔU1<ΔU2,故答案为D.【答案】 D5.(2018·安徽宣城质检)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0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调节R1、R2,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大B.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小C.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大D.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小【解析】当R1不变,增大R2时,电路中总电流I减小,R0分压相应减小,MN极板间的场强也减少,所以F也变小.而当R2不变,调节R1时,MN极板间的电压不变,F应不变.选项B正确.【答案】 B6.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其内阻为r,L为小灯泡(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所受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为理想电压表.若将照射R3的光的强度减弱,则()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小C.通过R2的电流变小D.电源内阻消耗的电压变大【解析】若将照射R3的光的强度减弱,则R3的电阻将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将增大,总电流减小,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内电压也减小,A、D错误;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将变大,通过R2的电流变大,而总电流减小,所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减小,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小,B正确,C错误.【答案】 B7.用标有“6 V,3 W”的灯泡L1、“6 V,6 W”的灯泡L2与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 =9 V.图乙是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曲线.当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A .电流表的示数为1 AB .电压表的示数约为6 VC .电路输出功率为6 WD .电源内阻为2 Ω【解析】 两个灯泡串联,所以电流相等.L 1的额定电流为I 1=P 1U 1=0.5 A ,L 2的额定电流为I 2=P 2U 2=1 A ,所以只有L 1正常发光,电路中电流为0.5 A ,A 项错误;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电流为0.5 A 时,两灯的电压分别为6 V 和2 V ,因R L1>R L2,由串联分压原理知,L 1两端电压为6 V ,L 2两端电压为2 V ,电压表示数为2 V ,B 项错误;电路中输出功率为P =UI =(2+6)×0.5 W =4 W ,C 项错误;电源内阻r =E -U I =2 Ω,D 项正确.【答案】 D8.2018年9月仁川亚运会期间,采用LOM -E 玻璃,它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已知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为800 mV ,短路电流为40 mA.现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 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板的电动势为800 mVB.电池板的内电阻为20 ΩC.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为800 mVD.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为400 mV【解析】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动势等于开路电压,即E=800 mV,A正确;内阻r=EI m=20 Ω,B正确;将其与20 Ω的电阻器连成闭合电路,则路端电压为U=IR=ER+rR=400 mV,D正确.【答案】ABD9.(2018·天门月考)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E、输出功率P 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P r变化的图线是cB.电源电动势为8 VC.电源内阻为2 ΩD.当电流为0.5 A时,外电路的电阻为6 Ω【解析】电源的总功率P E=IE,功率与电流成正比,由P r=I2r知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A正确;当电流为2 A时,电源的总功率与发热功率相等,可得出电源电动势为4 V,内阻为2 Ω.当电流为0.5 A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外电路的电阻为6 Ω,B错误,C、D正确.【答案】ACD10.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压表的读数减小,电流表的读数增大B.电压表的读数增大,电流表的读数减小C.电压表的读数减小,电流表的读数增大D.电压表的读数增大,电流表的读数减小【解析】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将电阻R1视为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则路端电压要减小,即电压表的读数减小,A正确,B错误.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得,电流表的读数减小,所以电阻R 2所在的支路电流增大,电压表的读数增大,C错误,D正确.【答案】AD二、综合应用(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如图所示,电源内阻r=1 Ω,R1=2 Ω,R2=6 Ω,灯L 上标有“3 V 1.5 W ”的字样,当滑动变阻器R 3的滑片P 移动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 A ,灯L 恰能正常发光.(1)求电源的电动势;(2)求当P 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3)当滑动变阻器的Pb 段电阻为多大时,变阻器R 3上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多大?【解析】 (1)电源的电动势E =U L +IR 1+Ir =3V +1×2 V +1×1 V =6 V .(2)当P 移到最左端时,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 1+r )=2A.(3)灯L 电阻R L =U 2/P =6 Ω,设滑动变阻器的Pb 段电阻为R 3,R 3与R L 并联等效电阻R 3L =R 3·R L R 3+R L =R 3·6R 3+6,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 1+r +R 3L ),将已知量代入,化简得:I =2(6+R 3)3R 3+6. 又U 3=IR L3=4R 3R 3+2,所以P 3=U 23R 3=16R 3R 23+4R 3+4=16R 3(R 3-2)2+8R 3=16(R 3-2)2R 3+8, 当R 3=2 Ω时变阻器R 3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且最大值为2 W.【答案】 (1)6 V (2)2 A (3)2 Ω 2 W12. (15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正对金属板A 、B 水平放置,两板间的距离d =4.0 cm.电源电动势E =400 V ,内阻r =20 Ω,电阻R 1=1 980 Ω.闭合开关S ,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B 板上的小孔以初速度v 0=1.0 m/s 竖直向上射入两板间,小球恰好能到达A 板.若小球所带电荷量q =+1.0×10-7 C ,质量m =2.0×10-4 kg ,不考虑空气阻力,忽略射入小球对电路的影响,取g =10 m/s 2.求:(1)A 、B 两金属板间电压的大小U ;(2)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 滑;(3)电源的效率η.【解析】 (1)小球从B 板上的小孔射入恰好到达A 板的过程中,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A 、B 两极板间电压为U ,根据动能定理有-qU -mgd =0-12m v 20 解得U =200 V .(2)设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R 滑,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 =E R 1+R 滑+r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 =IR 滑 解得R 滑=2.0×103 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 滑=U 2R 滑=20 W. (3)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I 2(R 1+R 滑)I 2(R 1+R 滑+r )×100%=99.5%. 【答案】 (1)200 V (2)20 W (3)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