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初中统考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模拟卷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初中统考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
1.已知铜密度为8.9×103kg/m3,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A.20g B.10g C.16g D.8g
2.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

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A.33.2g B.43.2g C.31.8g D.35.8g
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像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4.如图所描述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湖水中楼阁的倒影 B.露珠下树叶的叶脉
C.阳光下指针的影子
D.平面镜中的花瓶
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6.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
7.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铁路的路基加厚,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医生用听诊器检察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二、填空题
11.某钢瓶内所装氧气密度为8kg/m3,一次电焊中用去其中的四分之一,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______kg/m3
12.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

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cm。

13.高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____米,像高______米。

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像和镜之间的距离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填物态变化)
15.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
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三、计算题
17.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治理环境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4×103kg/m3,试求:
(1)此水样中泥沙的质量是多少kg?
(2)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8.沈阳到天津的G130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190km/h,求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
(3)此动车长为200m,匀速通过长为1200m的桥所用时间为20s,如果以同样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所用时间为30s,求隧道的长度。

四、实验题
19.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左/右)移动,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g,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cm3.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3)如果他们在操作(1)过程中,没有调节平衡螺母,便直接测量质量,由此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变小了
D.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中,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没有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与这﹣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移动。

(4)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则光屏需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换透镜前变_____。

(选填“大“或“小“)。

2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E、白纸C、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在竖立的玻璃板E前点燃蜡烛A,用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_____,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
(3)移去蜡烛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并测量可以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如果将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而是向蜡烛A倾斜,可以观察到像_____(选填“不动”、“位置偏高”或“位置偏低”)。

2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

23.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
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 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
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
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
(1)该物质在4min到9min这段时间内__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2)温度为51℃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 (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与下表中________的熔点相同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6kg/m3
12.凸 50
13.1.7 不变变小
14.升华,凝华,熔化
15.甲乙乙丙
16.200
三、计算题
17.(1)0.96kg;(2)24kg/m3。

18.(1)170km/h (2)107.67km (3)1900m
四、实验题
19.左 29 10 2.9×103偏小
20.D 缩小照相机上左小
21.刻度尺蜡烛B 完全重合等效替代法虚不变相等 B 不位置偏高22.C E D E 20cm
23.(1)40 24 (2)偏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 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24.吸收液海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