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草地.ppt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de9f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b.png)
草坪红丝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一、病因二、症状1.病斑形状:草坪红丝病的病斑呈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块,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边缘清晰。
2.草叶症状:病斑中的草叶逐渐变黄,变褐,最后变为深褐色或者黑色。
草叶上有细小的红色,由于真菌分泌的孢子而形成。
3.持续扩张:病斑的边缘一直扩展,逐渐将健康草坪部分侵占。
4.器官衰弱:草坪受到红丝病菌的感染,草根容易腐烂,草的地上部分也逐渐衰弱。
三、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草坪管理:草坪管理的科学性对防治草坪红丝病具有重要意义。
要保持草坪的适当浇水量和通风状况,适时修剪草坪,保持草坪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在增强草坪抗病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施用含有中高氮元素和磷元素的肥料,可以增强草坪的抗病能力,提高草坪的免疫力。
3.喷洒草坪抗病药剂:在草坪红丝病初期,可以使用草坪抗病药剂对草坪进行喷洒,避免红丝病的进一步扩散。
草坪抗病药剂主要是以抑制或杀灭红丝霉菌为主要目的,一般对其他植物和昆虫无毒害作用。
4.铺草防护:红丝霉菌主要通过草坪的空气传播进行繁殖和感染,因此可以通过在草坪上铺设覆盖物来避免红丝霉菌的传播。
如铺草坪保护膜和草坪覆盖物等,可以有效地抑制红丝病的发生。
5.病斑及时修复:一旦出现红丝病症状,要及时对病斑进行修复。
可以通过修剪草坪来去除病斑,然后进行修补,以保持草坪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总之,草坪红丝病的症状明显,且容易扩张。
在草坪管理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草坪管理,合理施肥,喷洒合适的草坪抗病药剂,铺草防护,及时修复病斑等措施,以减少草坪红丝病的发生和扩散,保持草坪的健康和美观。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42d203bc0b1c59eef9c7b4da.png)
【解析】5选A,6选C,7选A。第5题,对比同一地区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和可利用 天然草地面积,可判断出内蒙古自治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自东向西降低。 第6题,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降水逐渐减少,使得天然 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天然草场的载畜量降低。第7题,题目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 牧,草场资源退化。
牧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第2题,在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人们采取掘井
方式而导致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2020·鹤岗高二检测)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 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 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 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草地且可行的是 ( ) A.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B.增加牲畜数量 C.加大游牧范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解析】选A。增加牲畜数量会使草地破坏严重;加大游牧范围会加大草地破坏 范围;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地的盐碱化。
4.据研究,5 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
【典例通关】 【典例1】阅读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藏,这个超过68%的面积都是天然草地的地方,由于全球变暖、过度 放牧、人口增加和人类活动频繁等,不得不面临草地退化的状况。 材料二 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1988—2005年,藏 西北高寒牧区草地退化了39.64%。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5%的速度扩大。其 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分 别占退化总面积的25.2%和8.84%。
【解析】第(1)题,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a77507cc1755270722085f.png)
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又称草原退化、草场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
它不仅反映在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生物组成上。
具体来说的话,草地退化,就是指,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以及滥挖、滥割、樵采破坏等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草原的草群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与品质下降,从而导致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变化过程。
其特征是:①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②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③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④出现鼠害、虫害。
引起草原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即温暖化与干旱化,这是整个地球表面共同的变化,人类不能够左右,只能认识这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
引起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搂草、挖药材等。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牧,即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载。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单位面积的草场,只能供应一定数量牲畜的活动,如果无限制过分频繁地放牧,牲畜的过度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生长,来不及积累有机质,势必使草丛变得越来越矮,产量越来越低。
不仅如此,那些优良的牧草,即牲畜爱采食的牧草受害最重,影响最大,而那些有毒的或者牲畜不喜采食的植物就得以保存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退化的草地一方面表现为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低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有毒植物相对增多的特点,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严重的草原上,狼毒大量保存下来,就是这个道理。
退化草地的概念
![退化草地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57cbb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c.png)
退化草地的概念退化草地是指本应为健康繁茂的草地,由于人类活动、环境恶化等因素而呈现退化状态的土地。
退化草地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退化草地的概念、成因以及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退化草地是指原本富含植被的草地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植被稀疏、种类单一、地表裸露以及土壤质量下降等现象的草地。
退化草地不仅面积广泛,而且常常出现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例如人口稠密的城市周边、牧区的过度放牧区域、农田的边缘地带等。
其次,退化草地的成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人类活动方面,过度放牧、过度利用草地资源、土地的过度开发、过度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都会导致草地退化。
另外,森林砍伐、草原火灾、土地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也是退化草地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草地的植被生长减缓,物种多样性下降,并且土壤质量恶化,从而形成退化草地。
退化草地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由于植被减少和质量下降,土壤容易受到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这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洪灾和干旱等灾害的发生。
其次,草地上的退化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退化草地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使许多珍稀动植物失去生存的栖息地,进一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除了生态系统的影响,退化草地还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首先,退化草地会导致农牧业产量下降,给农民和牧民带来经济损失,增加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其次,退化草地会削弱土地的生产力,限制农田和牧草地的再利用,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限制。
另外,退化草地还会造成土地沙化和风沙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退化草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
其次,加强土地水土保持措施,例如植树造林、草地恢复、退耕还林还草等,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03c52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e.png)
人类活动:过度 放牧、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等对草 地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草 地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对草地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 恢复能力的影响
科技发展:新技 术、新方法的应 用为草地退化防 治提供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未来草地退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加强草地生态保护,提高草地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推广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态 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草地退化防治的科技支持
遥感技术:监测草地退化情况,为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的草种,提高草地抗退化能力 生态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态平衡,提高草地自我修复能力 信息化技术:建立草地退化防治信息系统,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草地退化防治的实践与 案例
国内外草地退化防治的实践经验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地退化防治 实践,通过实施禁牧、轮牧、休牧等 措施,有效减缓了草地退化速度。
恢复退化草地生态
施肥和灌溉: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 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草地的肥力 和水分含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理放牧:控制放牧强度,避免过 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 复草地的生态平衡,提高草地的生 态功能。
草地保护法规和政策
制定草地保护法规,明确草地保护范围和责任 制定草地保护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草地保护 加强草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草地保护意识 建立草地保护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草地退化行为
草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包括: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生态功能 减弱等。
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高中地理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高中地理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a8ae5c36bec0975f565e21a.png)
二、保护草地 根据我国草地现状,草地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 1.草地退化 (1)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 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经济结构、 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
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坏。
载畜量的头数,一般 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示意
人口 压力
畜产品 需求量 增大
盲目扩 大放养 牲畜量
牧场 超载
牧场退 化以至 破坏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1)欧洲: (2)北美:
——不平衡
(3)澳大利亚: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这里适宜发展什么样的生产? 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1)草原:
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 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
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 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 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
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 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
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 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 包括在其中。
2、草原特点: 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
,易受外力破坏。
3、牧场退化的表现:
(1)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草地ppt课件
![草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04d8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7.png)
野营和露营
草地是野营和露营活动的理想场所 ,能够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的体验需 求。
生态教育
草地可以作为生态教育的场所,向 公众宣传生态保护和自然知识。
草地的保护措施
制定保护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 草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限制过度开发和不合理 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受 损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修 复和补偿,促进生态平衡 。
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矿、城 市化等人类活动侵占草地,导 致其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草地生态平 衡,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
绝。
草地退化的影响
生态平衡失调
草地退化影响土壤、水 文和生物多样性,破坏
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地沙化
草地退化导致土壤裸露 ,风蚀和水蚀作用加剧 ,进而引发土地沙化。
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
总结词
草地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详细描述
草地的根系能够固持土壤颗粒、减少风蚀和水蚀。同时,草地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草地还为土壤微生物和昆虫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维持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恢复草地对于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球气候变暖。
草地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1 2 3
草地分类与分布研究
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全 球草地分布和类型进行精细化分类和评估。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研究草地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农产品和减缓气 候变化等方面的价值,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草地退化与恢复研究
针对全球草地退化问题,研究退化原因、过程和 恢复机制,提出有效的恢复措施和技术。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https://img.taocdn.com/s3/m/85765c650b1c59eef8c7b467.png)
生态学-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某些特定组分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物质的总量。
生物量生物量(biomass)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a表示。
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
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作者以羊草地上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为依据,通过测定2000多株不同物候、不同长势的单株羊草之株高(或生殖枝高)、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及穗长等易测参数,分别提出了羊草营养枝、生殖枝的生物量估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单位面积羊草地上生物量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又称草原退化、草场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
它不仅反映在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生物组成上。
具体来说的话,草地退化,就是指,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以及滥挖、滥割、樵采破坏等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草原的草群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与品质下降,从而导致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变化过程。
其特征是:①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②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③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④出现鼠害、虫害。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https://img.taocdn.com/s3/m/c39ba6aab0717fd5360cdc74.png)
第四节 草地退化Leabharlann 气候暖干化过程引发草地退化
广大干旱半干旱区域草 地生产力在暖干旱化趋势下 呈现降低趋势。
中国北方地区6-8月降水量变化趋势(1951—1999年)
中国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1951—1999年)
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最直接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牲畜头数增长和水资源分布不均是造 成过牧的主要因素
草地退化使牧民受到收入减少和生存威胁的双重力
全国1/3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草原牧区。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生 态恶化导致的生存空间变小、或丧失与载畜量降低造成的收入减少相伴 而来。
草地退化严重的牧区有101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17%, 有上千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4。
第四节 草地退化
第四节 草地退化
2011级地理科学班 第五小组 袁敏 李双双 谷振阳
草地退化(草原退化、草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 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 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草地退化
一、草地退化的现状
二、草地退化的成因
三、草地退化的过程 四、草地退化的区域影响 五、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二、草地退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
气候温暖化与干旱化、长期干旱, 风蚀、水蚀、沙尘暴、鼠虫害等
草地退化
过牧、重刈、滥垦、过度樵采、开 矿等,人类长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 中国广大牧区的气候变化、人口生存压力和畜产品市场 需求持续增加引起的不合理土地利用、自然变化与载畜 量的不匹配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人为因素
初级生产力下降导致载畜能力: 科尔沁草原:20世纪50年代牛和羊的平均产肉量分别为125 kg和15 kg, 70年代则分别下降到75 kg和9 kg 鄂尔多斯草原:1964年一只羊均胴体重12 kg,70年代末期下降到7 kg 锡林郭勒草原:羊胴体重,20世纪末与60年代相比普遍降低20%~40%。
课件13: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课件13: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a3462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7.png)
-1-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2.理解载畜量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世界牧场退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4.理解草地退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 1.草地分布: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2.草地种类:根据草地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地形特征,可将草地 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和草山、草坡、草滩四种类型。 3.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 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杂草、毒草增 多。 (3)危害:导致载畜量降低,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我国下列草场中载畜量最大的是( )
A.呼伦贝尔草原 B.塔里木盆地
C.天山牧场
D.青藏高原
解析:我国的草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草场中
载畜量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的是受降水量
的制约。我国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呼伦贝尔草
原位于这四个地区的最东部,降水量相对较多,所以载畜量最
(2)都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纬度位置低于英国,热量条件好,牧草生长期更长
规律总结利用载畜量和牲畜头数判断一个地区的草场利用程度 载畜量是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单位是每公 顷草地可以合理养殖的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载畜量其实是一个临界值。 牲畜头数=载畜量 草场利用充分、合理 牲畜头数<载畜量 草场未充分利用 牲畜头数>载畜量 超载放牧,草场退化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草场的利用情况
是
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共4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共43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d34a97804d2b160a4ec0c1.png)
寒带苔原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 草山、草坡、草滩
思考
世界草地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世界草地资源分布不均: 世界草地资源在各大洲的分布不平衡,非
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重较大, 欧洲最小。
思考
世界草地资源的分布与种类状况是怎样的?
提示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 寒带苔原:北欧、北美; 草山、草坡、草滩:除南美洲外各洲均有热 带草原。
毒草增多 沙尘暴
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A.欧洲:
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B.北美:
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 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北美
欧洲
亚洲大部分牧场
思考
欧洲载畜量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 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和特点孕育了不同的畜牧 业生产经营模式。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草地分布 的地域性特征和规律,配置适宜当地饲养的家畜, 合理组织生产。
分布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 被破坏后很难恢复。
我国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方。这 里的环境特点可概括为高(地势高)、旱(气候干旱)、寒 (气温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 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 其防治共43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原因、 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 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 的措施和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80a5c7da38376baf1faee9.png)
一、草地退化概念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原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生产力下降的过程称草地退化,也称草原退化。
主要表现是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生境恶化,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衰退。
长时间、大范围的草地退化,引起的不仅仅是草地本身生产力的下降,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
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称为草地退化。
(红色为百度内容,下同,你可以参考参考)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草地退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失调,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遭到破坏,引起产量下降,草群变矮、变稀,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改变,饲用价值变劣,生境条件恶化。
(蓝色为书上的内容,比较专业一点,下同,你也参考参考)二、草地退化原因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从草地上不断取走大量的物质与能量,草地长期入不敷出,违背了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而造成的。
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1)过度放牧。
草地上放牧的家畜长期超载,频繁啃食和践踏,牧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种子繁殖和营养更新受阻,生机逐渐衰退;(2)不适当开垦、挖药材、砍薪柴、割草、搂草、搂发菜等,破坏了草地植被,使风蚀、水蚀、沙化、盐渍化和土壤贫瘠化加剧;(3)管理不当。
在居民点、畜群点、饮水点或河流、道路两侧,由于缺乏保护与管理措施,各种不适当因素强烈影响,草地退化以同心圆或平行于河流、道路,逐步向外扩展,离基点、路道、水源越近,退化愈严重;(4)草地使用、管理权限不明。
家畜户有户养,而草地权属不清,无偿无限使用,造成抢牧滥牧。
退化草地生态恢复
![退化草地生态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75225a86d0d233d4b14e69c1.png)
4.草地退化类型
草地退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是渐进的,又有阶段性, 按其退化程度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 • 轻度退化。牧草在频繁采食或刈割下,生机衰退,草 层高度、盖度下降,产量较正常下降20%~30%; • 中度退化。草层中优良牧草明显减少,劣质牧草或有 毒有害植物相对增加,草地向低产低质演替的同时,土壤结 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恶化,牧草产量下降30%~40%,放牧家 畜牧草严重不足; • 严重退化。植被和土壤条件进一步恶化,牧草产量降 低40%以上,草地出现严重的侵蚀,家畜长期得不到足够的 营养物质,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衰退,个体变小,或由 低产家畜取代高产家畜,草原的整个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下 降。如不能及时扭转,整个系统就可能崩溃,草原将不复存 在。 人们应采取强力措施防止草地退化,对已退化的要进 行重建,使它恢复,并提高其生产能力与生态功能。
5.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与技术
(1)围栏养护,轮草轮牧 消除外来干扰,依靠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修 复能力,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来加快其恢复。
(2)重建人工草地 使荒废的草地很快产出大量牧草,获得经 济效益;同时又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模式
合理利用多年生草地每年中的不同生长期, 进行幼畜放牧育肥的方式,即在青草期利用牧草, 加快幼畜的生长,而在冬季来临前便将家畜出售。 草地修复中还应考虑的其它问题包括:代表 性的草种、外来草种、灌木的入侵、动物的出入、 草地的长期动态变化等。
草地生态系统景观
草地退化: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原生态系统逆 行演替、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草地退化包括: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由于人 为的过度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统称。
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物 质的相对平衡,使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的一种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该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 变化,原有的能流规模缩小,物质循环失调,熵值增 加,打破了原有的稳态和有序性,系统向低能量级转 化,
开垦草原
恢复方法:
整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灌溉方式、水井、河流全流域开发)
滴灌
整治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设置沙障) 植树造林
整治措施——调节农、林、牧用地方式
退 耕 还 林、退 耕 还 草
整治措施——解决能源问题
8~2 沙漠化草地的治理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因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干 旱 、 半 干 旱 和 偏 干 亚 湿 润 地 区 的 土 地 退 化 ( land degradation)。 “地球的癌症”
沙漠化:指在风力作用下,在原非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 的影响,导致沙质地表出现以风沙活动为标志的沙漠景观的地 区退化现象。
草地“三化”:优良牧草消失,不良草种增加,地表裸露 退化现象,风蚀而产生流沙(沙化),土壤盐分聚集(盐渍 化),统称为“三化”。
全球荒漠化面积3600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之和, 占陆地总面积24%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28%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任务任重道远!
草地退化概念
*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 的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经济潜力、服务性 能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或丧失。
第八章 退化草地及其治理
8~1退化草地概况
退化草地现状 全球性问题 中国的现状
我国的天然草地,不仅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而且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利用,目前草原退化已成为 我国一个重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据统计,我国天然草原已有近1/3 的面积处于不 同程度的退化之中,草原大面积退化已严重威胁 着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牧区人民的生活。
46-65
>65
株丛Hale Waihona Puke 度下降(矮化)率20-30
31-50
51-70
>70
植物群落盖度下降率
20-30
31-45
46-60
>60
轻质土壤侵蚀程度
10-20
21-30
31-40
>40
中、重质土壤容重、硬度增高
5-10
11-15
16-20
>20
可恢复年限
2-5
5-10
10-15
>15
西部退化草地原因
脆弱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 营力;
II 中度退化
III 强度退化
IV 严重退化
植物群落产草量下降率 优势植物种群衰减率
10-25
36-60
61-80
>80
15-30
31-50
51-75
>75
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
30-45
46-70
71-90
>90
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
10-25
26-40
41-60
>60
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率
10-20
21-45
(2)治理恢复退化草地,建设人工草地
(3)季节畜牧业(动物生产植物生产的三个不平衡:以 畜适应草)
(4)加强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 与教育体系)
(5)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设饲圈养、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四配套”等政策措施,
在青海省内111个抽样村庄发现,相关生产量30 年内,地上生物量下降了73%,有毒的作物传 播增加了5.6倍(Lang et al.,1997)
亦即维持生态过程所必需的生态功能下降甚至丧失, 或在低能量级水平上形成偏途顶极,建立了新的亚稳 态。
退化草地的特征
“草地退化既指草的退化,又指地的退化”
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 优良牧草生长发育减弱, 草地生境条件恶化, 发生鼠虫害.
退化草地指标分级
内蒙古草原退化诊断指标体系
退化指标(%)
I 轻度退化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群落演替,是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的 过程. 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可以解释退化生态系 统植被恢复的一些宏观现象,并为植被恢复构建先锋 群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退化草地防治对策:
(1)以法管理草地(《草原法》、建立草地资产核算体 系(由于草地无价-有偿使用)以草定畜,合理载畜量)
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 的主要驱动力;
气候变暖变干是西部草地退化的加速的 辅助外营力。(Long,2005)
退化草地的治理
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干预导致局部性、区域性甚 至全球性植物群落格局的变化,不管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变化的强度如何,生态系统常常通过自然演 替能够恢复它们大部分的特征,亦可以通过人类的介 入进行修复。
荒漠:岩石荒漠(石漠)、砾石荒漠(戈壁)、盐质荒漠、泥质荒 漠、沙质荒漠(流动或半固定沙粒组成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荒漠化土地划分的标准不太一样,有的是一种广义的划分,有 的是狭义的划分。广义的划分就是说凡是过去有绿色植被 的土地出现了退化、沙化、烟(盐)碱化的,都是荒漠化 土地;有的用覆盖率来划分,覆盖度在60%以下的划为荒 漠化土地。把覆盖率在30%以下的划为严重荒漠化土地, 这也是主要治理的对象.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面积占 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 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 的面积。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498个县(旗、 市)。
锡林郭勒盟从建国初的20.5万人增加到 目前的92万人;
畜牧数量更是从160万头增到2300万头, 使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其极限。 支持一个标准羊单位的草地面积直线下 降,从原来的77亩/羊到7亩/羊,草场压 力净增加950%。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
撂荒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