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波的能量
12.2波的图像和12.3波长、频率和波速详解
4. 如图4位某一简谐波的波形图,传播方向 向右。已知波形曲线在5s内重复出现10次,则 波长为 4m ,波速为 8m/,s 周期为0.5s ,频率 为 2HZ 。
高二2班同学: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表现更为优秀,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2014年4月
T 0.24 s 0.67s
v 0.36
拓展:若把条件“设该波的周期T大 于0.5s”去掉,该题又该如何解答?
课堂练习
1.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保持不 变的是( B )
A. 波长 C. 波速
B. 频率 D. 传播方向
2.关于公式υ=f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D ) A.公式说明提高波源的频率f,它激发的波的 波速也增大. B.公式中υ、f、λ三个量,对同一机械波在通 过不同介质时,只有f不变,而λ与υ成正比。 C.公式中υ、f、λ三个量,对同一种类的不同 机械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υ不变,λ与f成反 比。 D.公式υ=fλ适用于一切波。
t秒时 的波形
t+0.5秒 时的波形
解答:
1、如果波向左传播,波形向左移动了
x 1 0.06m
4
v x 0.06 m / s 0.12m / s t 0.5
T 0.24 2.00s
v 0.12
2、如果波向右传播,波形向右移动了
x 3 18cm
4
v x 0.18 m / s 0.36m / s t 0.5
定义:波源质点振动的周期(或频率) 就是波的周期(或频率)。
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波的频率约为20Hz~ 20000Hz.男低音歌唱家发出的声音可以低到 65Hz,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1180Hz.
1. 定义: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12章 机械波基础知识梳理
第十二章机械波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一、机械波的形成1.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即波源和介质是波的形成条件2.介质(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说明: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中的任意一种。
3.机械波的形成(1)动力学观点:介质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介质中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将波源的振动形式向外传播。
(2)能量观点:介质中前后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而相互做功,从而将波源能量向外传播。
特别提醒(1)机械波的形成是介质中各质点集体运动的结果,个别质点振动不能形成波。
(2)单个质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3)所有质点前面带后面,后面学前面。
4.波的特点(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运动: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5)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二、机械波的传播1.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介质中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其振幅和频率(或周期)都与波源的相同,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也与波源的相同,但振动并不同步,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
2.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提供的能量介质中各质点靠弹力相互作用,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跟着前一质点振动,故可根据前一质点的位置来确定后一质点的运动方向。
若不计能量损失,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应相同。
3.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信息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
4.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波的传播可以脱离波源的振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机械波一旦形成,运动形式和能量就会向外传播,即使波源的振动停止波也不会停止传播。
波的能量密度
波的能量密度一、引言波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理现象,其能量密度是描述波能量分布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波的能量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二、波的能量密度的概念1.定义波的能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波动能量。
在电磁学中,电磁场中每个点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电磁能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而辐射通量密度除以光速就可以得到电磁场中每个点上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电磁辐射能量,即电磁场中的辐射能密度。
2.单位波的能量密度通常用J/m³或者W/m³来表示。
三、计算方法1.机械波对于机械波,其能量密度可以表示为:u = 1/2ρv²其中,u为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所具有的单位体积内储存的总功率;ρ为介质的质量密度;v为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所具有的速率。
2.电磁波对于电磁波,其能量密度可以表示为:u = εE²/2 + 1/2μB²其中,u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所具有的单位体积内储存的总功率;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E为电场强度;μ为介质的磁导率;B为磁感应强度。
四、应用领域1.辐射治疗医学上常用的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产生伤害,而这些伤害与辐射通量密度和能量密度有关。
因此,在医学上,需要精确测量出辐射通量密度和能量密度,以便控制辐射剂量。
2.光学领域在光学领域中,波的能量密度是描述光强的重要参数。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中,需要精确测量出太阳光的能量密度以确定其转换效率。
3.声学领域在声学领域中,波的能量密度是描述声音强度的重要参数。
例如,在音频设备中,需要精确测量出声音波的能量密度以确定其音质和音响效果。
五、结论波的能量密度是描述波能量分布的重要参数,其计算方法不同于不同类型的波。
在医学、光学和声学领域中,波的能量密度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控制波的强度和剂量。
波的能量
w
A2
2
sin2 t
x u
平均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 平均值.
w 1
T
T 0
A2
2
sin2
t
x u
dt
1 2
A2
2
3. 能流密度
为了描述波动过程中能量的传播情况, 引入能流密度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波动传播方向上单 位面积的平均能量,叫做波的平均能流密度, 也称之为波的强度.
LI
I lg
I0
贝尔(B)
LI
10 lg I I0
分贝( dB )
几种声音近似的声强、声强级和响度
声源
引起痛觉的声音 摇滚音乐会
交通繁忙的街道 通常的谈话 耳语
树叶的沙沙声 引起听觉的最弱声音
声强W/m2
1 10-1 10-5 10-6 10-10 10-11 10-12
声强级dB
120 110 70 60 20 10 0
声强:声波的能流密度. I 1 A2 2u
2
能够引起人们听觉的声强范围:
1012 W m2 ~ 1W m2
声强级:人们规定声强 I0 1012W m2(即相
当于频率为 1000 Hz 的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最弱的声
强)为测定声强的标准. 如某声波的声强为 I , 则比
值 I I0 的对数,叫做相应于 I 的声强级 LI .
超声波可以用来弄碎肾石, 消毒食物,因为高速的 振动会令细菌难以抵抗. 超声波亦可以用来清除眼镜或 饰物的污垢.
3. 超声电子学 利用超声元件代替电子元件制作在 107 ~ 109 Hz 内的延迟线, 振荡器, 谐振器, 带通滤波器等仪器, 可广 泛用于电视、通讯、雷达等方面.
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
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波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光波、声波、水波还是电磁波,它们都具有不同的能量和频率。
能量和频率是波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能量和频率的概念。
能量是指波传播过程中具有的能够产生物理效应的特性。
它与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频率则是指波每秒钟震动的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进行计量。
频率越高,波的震动次数就越多。
在电磁波中,能量和频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电磁辐射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电磁波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射频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这些区域中的波长和频率都有所不同,因此它们携带的的能量也不同。
以可见光为例,它是人类肉眼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一种电磁波。
可见光的频率范围约为400到800纳米,而不同频率范围的光就有不同的颜色。
从紫光到红光,频率依次降低,而能量也随之降低。
紫光的能量较高,可以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而红光则相对较弱。
当频率进一步降低时,超过红光的范围,就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能量更低,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同样,声波中也存在着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
声波的能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能量越高。
而声波的频率则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人耳可以感知的声音范围大约在20Hz 到20kHz之间,低于20Hz的超低频声波和高于20kHz的超声波对人耳来说是无法听到的。
综上所述,波的能量和频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波在不同的能量和频率范围内传播,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了解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波的行为,并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通信、医学、地质勘探等。
波的能量和频率的研究,也为人类探索自然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相位的传播,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相位的传播,外观 上有波形在传播。 上有波形在传播。 能量也在传播。 随着波的传播 能量也在传播。 对于“流动着”的能量,要由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和 对于“流动着”的能量,要由能量密度和 能流密度两个概念来描述 两个概念来描述。 能流密度两个概念来描述。 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各质元都在振动。 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各质元都在振动。 每个质元,有振动速度而具有振动动能; 每个质元,有振动速度而具有振动动能;因发生 形变而具有形变势能 两者之和称此媒质中弹性 形变势能, 形变而具有形变势能, 两者之和称此媒质中弹性 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二、能流密度
波的强度
能流: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某一面积的能量. 能流: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某一面积的能量. 平均能流: 平均能流:
P = wuS
v u
能流密度 (波的强度 ):通 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单位 面积的平均能流. 面积的平均能流.
u
S
P I = = wu S 1 2 2 I= ρ A ω u 2
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形变为零, 3)正、负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形变为零,动 势能和总机械能均为零。 能、势能和总机械能均为零。 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形变最大,,动能、 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形变最大,,动能、势 ,,动能 能和总机械能均为最大。 能和总机械能均为最大。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S1
S2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例2 证明球面波的振幅与 离开其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离开其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介质无吸收, 证 介质无吸收,通过两个 球面的平均能流相等. 球面的平均能流相等.
波的幅度和能量的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信号处理:通过调整波的幅度和能 量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等处理
信号检测:通过检测波的幅度和能 量实现对信号的检测和识别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监测环境污染:通 过监测波动幅度, 了解环境污染程度
控制噪音污染:利 用波动幅度和能量 关系,降低噪音污 染
节能减排:通过优 化波动幅度,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 少排放
论的正确性。
4
波动幅度和能量的 实际应用价值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太阳能:利用 太阳光的波动 幅度产生电能
风能:利用风 力的波动幅度
产生电能
水能:利用水 流的波动幅度
产生电能
地热能:利用 地热资源的波 动幅度产生电
能
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信号传输:利用波的幅度和能量进 行信息传输
信号编码:利用波的幅度和能量进 行数字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创新应用:未来可能会 出现更多利用波动幅度 和能量的产品,如声波 医疗设备、超声波环保 设备等,这些都可以提 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利用波动幅度和能量的关系改善环境状况
波动幅度和能量的关系:波动幅度越大,能量越大
改善环境状况的方法:利用波动幅度和能量的关系,通过控制波动幅度来改变能量
具体应用:在环保领域,可以通过控制声波、电磁波等波动幅度,降低噪音污染、电 磁辐射等环境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波动幅度和能量的关系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小
2
波动幅度与能量在 不同领域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波的幅度和能量
光的强度:光的强度与波 的幅度成正比,光的能量 与波的幅度的平方成正比
声波的强度:声波的强度 与波的幅度成正比,声波 的能量与波的幅度的平方
物理实践: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
计算公式: E = ρ c ² u ²/ 2 , 其 中 E为能量密度,ρ 为介质密度,c为 波速,u为振动 速度
与功率的关系: 能量密度与功率 成正比,即能量 密度越大,功率 越高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波所传递的能量, 表示波的强度。
功率和能量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通常功率越高的波具有越高的 能量密度。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对环境的影响 波的传播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波的能量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波的能量密度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 度未来发展趋势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 度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
电磁波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波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对人体 的辐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高强度声波对听力的损伤
无线电波:传输 信号,实现远距 离通信
微波:用于卫星 通信和移动通信 网络
光纤:高速、大 容量的信息传输, 提高通信质量
电磁波:用于雷达、 导航和探测等军事 和民用领域
激光雷达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波源测量和定位 微波源技术:利用微波源技术实现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波源产生和控制 声波源技术:利用声波源技术实现低成本、高稳定性的波源产生和应用 电磁波源技术:利用电磁波源技术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波源传输和通信
物联网技术:实现波的功率和能量 密度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激光技术:利用高能激光束产生高功率和能量密度的光束,可用于医疗、军事等领域。
核聚变技术: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高能量密度,可用于未来能源领域。
纳米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提高能量密度,可用于电池、传感器等领域。
波的能量、惠更斯原理
所以物理上通常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 加以补充(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补充) 6
惠更斯原理就是非常成功的定性和半定量方法 1678年惠更斯提出:简洁的作图法定性解决
了波的传播问题 称惠更斯原理 菲涅耳在光学方面做了重要发展 称惠-菲原理 经基尔霍夫在数学上描述 发展成“光传播”的重要计算手段
21
附录: 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的 振幅关系和相位关系的推导
即讨论边界两侧波的振幅和相位关系
界面
Z1 1u1
Z2 2u2
入射波 透射波
反射波 o
x
22
推导步骤
•波的表达式
设: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表达式如下
1 A1eik1xeit
1
Ae e i(k1x1 ) it 1
A e e i(k2x2 ) it
· 波传播方向
u
· ·
·
·
ut
t + t
·······t •········
在各向同性 介质中传播
9
三.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1.原理给出:一切波动都具有衍射现象 衍射---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方向 所以:衍射是波动的判据
10
入射波 衍 平面波 射
物
入射波 衍 平面波 射
物
平面波 经小孔 衍射成 球面波
通常称为半波损失
27
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光密介质 n1 < n2
反射光的电矢量
在反射处相位有的突变 通常称为半波损失
n1
n2
光波
19
例 已知入射波的表达式 写反射波的表达式
入
A cos
t
kx
π 2
SI
§12-3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解: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取两个相等的面积,其能 流相等
1 2 2 P w1uS1 A1 uS 1 2
由于P P2 1
P 1
P2
所以 A1 A2
S1
S2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P39,倒数第1段
例2 证明介质无能量损失 (无吸收)时,球面波的振幅 与离开其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证 介质无吸收,通过两个 球面的平均能流相等.
P38,12.15式上1行
2.平均能量密度(w):能量密度在一周期内的平均值
P38,12.15式下1行
T
0
适用于任 何机械波
3.单位:焦耳/米3 (J/m3 )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三、能流与能流密度
1.能流(P ):单位时间垂直通过某面积的能量,其 方向就是波的传播方向。 P38,倒数第1段,第1-2行 2.平均能流( P ):一个周期内垂直通过某面积的平 均能量
单位:W.m-2
方向:波的传播方向即u的方向。 说明:ω、ρ、u一定时, I∝A2,描述能量的强 弱,把它叫做波的强度。平均能流密度,对于声波 称为声强,对于光波称为光强。
P41,12.21式,12.22-23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例1 证明如果介质没有能量损失(无吸收),在 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平面波的振幅保持不变。P39,12.18式下
3)体积元的总能量(机械能)
x W=Wk+Wp V A sin t u
2 2 2
P37,12.14式
2.说明 1)Wk 、 Wp 、W均随t变化;且Wk =Wp均随t作 同频率、同相位的变化,同时达到最大,同时 减到零,总能量不守恒。
P37,12。14式下两行,见下页附图
3.波的能量、多普勒
c V
光波存在横向多普勒效应,当光源和观察者的相对速 度V 垂直于它们的连线时
V 1 2 c
2
分子、原子或离子由于热运动而使它们发射或吸收 的光谱线频率范围变宽,这称为谱线多普勒增宽。 当光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小,因而波 长变长,这种现象叫做 “红移”。如将来自星球的 和地面的同一元素的光谱比较,发现几乎都发生红移 。这是 “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
迎面开来的汽车反射回来,与入射波形成了频率为
1.1104 Hz 的拍频。此汽车是否已超过了限定车速
100 km h ?
-1
解: 设汽车速率为
v
8 -1 雷达波传播速率: u 3 10 m s
测速仪发射的雷达波频率为 s 5.0 1010 Hz
发射波与接收波形成的拍频为 1.1104 Hz
2 2 2
波动动能与势能数值相同,位相相同。同时变 大,同时变小。
介质中所有参与波动的质点都在不断地接受来
自波源的能量,又不断把能量释放出去。
最大位移 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能量增大,从前面输入; 最大位移: 能量减小,向后面输出。
E 随 t 、x 变,不守恒 ! 能量传输!
2. 能量密度
由介质元振动能量
x dE dEk dEp A sin (t ) dV u
2 2 2
比较:
谐振动质点
孤立系统,机械能守恒
Ek , Ep反相变化
波动介质元能量 非孤立系统,dE不守恒 dEk , dEp同相变化
介质元振动能量
x dE dEk dEp A sin (t ) dV u
所以
大学物理-波的能量
以横波为例定性说明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动能、 同时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动能、势能 同时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x = ρ∆VA ω sin ω(t − ) u 能流和能流密度(波强) 二、能流和能流密度(波强)
2 2 2
∆E = ∆EK + ∆EP
为了精确地描述波的能量分布, 为了精确地描述波的能量分布,引入能量密度 1、能量密度 介质中单位体积中的波动能量 、能量密度---介质中单位体积中的波动能量
∆E x 2 2 2 w= = ρA ω sin ω(t − ) ∆V u
10--3波的能量
一、波的能量
波动过程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移动, 波动过程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移动,而是能量随着波动 向外传播出去,即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向外传播出去,即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波动的过程是能量传播的过程呢? 那么,为什么说波动的过程是能量传播的过程呢? 由于在波动时, 由于在波动时,任一介质元与周围的介质质点之间有 相互作用的弹性力作功,通过作功就发生了能量交换, 相互作用的弹性力作功,通过作功就发生了能量交换,使 能量随波向前传递(任一介质元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能量随波向前传递(任一介质元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在波动过程中,任一介质元将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在波动过程中,任一介质元将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具 有动能;同时, 有动能;同时,弹性介质元在波动过程中因发生形变而具有弹 性势能。因此,波的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组成的, 性势能。因此,波的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组成的,
波的能量和强度
y
2
t
1 2
dVA2 2
sin2 (t
x) u
ya
e
dV
b
d
t
b
c
在不受任何扰动时,体积元是一个长方体,当波动传播到该体积 元时,将发生弹性变形,因而产生弹性势能,且弹性势能与相对形 变的平方成正比。
在平衡位置b、d处相对变形最大,势能也最大; 在波峰a及波谷c处相对变形最小,势能也最小;
均能流密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波动传播方向的单位
面积中的平均能量。
I
P S
1 2
A 2 2u
表示波的能量强弱
(2)体元中的能量是随时间变化的(非弧立系统),波动过程是一个
能量传播的过程。
从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移动时,且从前面体积元获得能量 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移动时,且向后面体积元输出能量
dE dEK dEP dVA22 sin2 (t
x u
)
2、能量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中的能量
w
dE dV
这与动能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理论推导证明,某一体积元的
弹性势能表达式与动能完全一样,即:
dEp
dEk
1 2
dVA2 2
sin2 (t
x) u
体积元的总能量
dE dEK dEP dVA22 sin2
(t
x u
)
ya
e
dV
b
d
t
说明: c
(1)波动过程中,体元中的动能与势能“同相” ——同时达到最大, 同时达到最小。体积元在平衡位置时,动能、势能和总机械能均最大; 体积元的位移最大时,三者均为零。
波的能量、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干涉ppt课件
每个质元都与周围媒质交换能量。 4
二、波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1. 定义: 波传播时媒质单位体积中波的能量
w=
W DV
=
r A2w2 sin2[w(t -
x) u
+
j
0]
2 A2(特征)
2. 平均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能量密度的平均值
§3 波的能量 (energy of wave)
一. 波的能量 振动有能量,它的传播将导致能量的传播。
这里要搞清: ①媒质质元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②能量传播的规律如何? 以绳子中的简谐横波为例来分析:
1
x
0
x
x
x =Acos[(t-x /u)+0]
u
0
x x+x
x
1. 媒质中质元的动能
∴
Wk
=
1 (Dm )v2 2
x
用二项式定理
= Vx[1 +
(
Vx
)2
1
]2
Vx
? Vx[1 1 ( ¶ x )2 ]
¶x
w
x
2 ¶x
= A sin[w(t -
¶x
u
) u
+
j
0]
∴W p =
1T ( ¶ x )2Dx = 2 ¶x
1T D xA 2 w2 sin2[w(t -
2
u2
x
) u
+
j
0]
(Q T = mu 2)
=
1 mDxA2w2 sin2[w(t 2
蝌 1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3. 线元的机械能
x 机械能 W = Wk +Wp = ∆mA ω sin [ω(t − ) +ϕ0 ] u 讨论
2 2 2
(1) 任一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同步变化,即Wk=Wp ; 任一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同步变化, y
dP J= = wu dS
•波的强度(一个周期内能流密度大小的平均值) 波的强度(一个周期内能流密度大小的平均值) 波的强度
udt
1 2 2 1 T 1 T I = J = ∫ Jdt = u ∫ wdt = uw = ρA ω u ∝ A2 2 T 0 T 0
说明 的平方成正比。 波的强度 I 与振幅 A 的平方成正比。
ρ
∆x
F
∆y
F
则单位体积线元中的机械能( 则单位体积线元中的机械能(能量 中的机械能 密度)为 密度)
S
W x 2 2 2 w= = ρA ω sin [ω(t − ) +ϕ0 ] S∆x u
说明 质元能量密度 变化的角频率为 质元能量密度w变化的角频率为ω。 能量密度
一个周期内的平均能量密度 一个周期内的平均能量密度 1 T 1 2 2 w = ∫ wdt = ρA ω T 0 2
三、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介质不吸收能量) 介质不吸收能量)
1. 平面波
一个周期内通过两个面的能量分别为
v u
1 = ρA2ω2uST W = I1S1T 1 1 2 1 2 2 W2 = I2S2T = ρA2ω uST 2
介质不吸收能量
S1 S2
I1 A1 I2 A2
W =W 1 2 A = A2 1
12.3 波的能量
波动 过程 质元 运动 形变 动能 势能 波动过程是能量 的传播过程
F ∆y =Y S ∆x
SY F= ∆y = k∆y ∆x
∆x
F
∆y
F
一、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1. 线元势能 1 1 YS 2 1 ∆y 2 1 ∂y 2 2 Wp = k∆y = ∆y = YS∆x( ) ≈ Y∆V ( ) 2 2 ∆x 2 ∆x 2 ∂x 根据 u2 = Y / ρ 有 1 2 ∂y 2 1 2 ω x Wp = u ρ∆V ( ) = u ∆m A sin[ ω(t − ) +ϕ0 ]}2 { 2 ∂x 2 u u 1 x 2 2 2 = ∆mA ω sin [ω(t − ) +ϕ0 ] 2 u
2. 能流(能量的传播) 能流(能量的传播)
x w = ρA ω sin [ω(t − ) +ϕ0 ] u
2 2 2
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波动能量) •能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波动能量 能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波动能量
P=
wudtS = wuS dt
v u
S
•能流密度 (通过垂直单位截面积上的能流 能流密度 通过垂直单位截面积上的能流 通过垂直单位截面积上的能流)
S2
S1
r 1 r2
设距波源单位距离处波的振幅为A0,则距波源 处的波的振幅 则距波源r处的波的振幅 设距波源单位距离处波的振幅为 A0 A= r 则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
A0 r y(r, t) = cos[ω(t − ) +ϕ0 ] r u r >0
说明
增大而减小。 球面波的振幅随 r 增大而减小。
得 说明
平面波在媒质不吸收的情况下, 各处振幅相同。 平面波在媒质不吸收的情况下, 各处振幅相同。
2. 球面波 一个周期内通过两个球面的能量分别为 1 2 2 W = I1S1T = ρA ω u ⋅ 4π r2 ⋅T 1 1 1 2 1 2 2 W2 = I2S2T = ρA2ω u ⋅ 4π r22 ⋅T 2 得 A r = A r2 介质不吸收能量 W =W 11 2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元势能
1 x 2 2 2 Wp = ∆mA ω sin [ω(t − ) +ϕ0 ] 2 u
2. 线元的动能
1 ∂y 2 1 2 Wk = ∆m = ∆m( ) v 2 ∂t 2 x 将 y = Acos[ω(t − ) +ϕ0 ] 代入上式 u 1 x Wk = ∆mA2ω2 sin2[ω(t − ) +ϕ0 ] 2 u
v u
A B x
弹簧谐振子 • 动能和势能变化 不同步 • 机械能守恒
O
速度最大,形变也最大 动能、 动能、势能同时达到最大
速度最小,形变也最小 动能、 动能、势能同时达到最小
(2) 质元机械能 随 t 变化,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质元机械能W 变化,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二、能流密度
1. 能量密度 设质元横截面为S 设质元横截面为 ,体密度为
四、波的吸收
吸收媒质, 吸收媒质,实验表明
I0
I
dx
O
dI =−αI dx
dI = −αdx I
I = I0e
说明
−α x
x
x
(1) α 为介质吸收系数,与介质的性质及波的频率有关; 为介质吸收系数,与介质的性质及波的频率有关; (2) 波的强度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衰减。 波的强度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