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经差测算
测太阳求罗经差公式计算

利用公式计算太阳低高度方位求取罗经差公式:
其中:AC 为计算方位
dec 为太阳赤纬,与测者纬度同名取正,异名取负,航海天文历查取整小时赤纬
Ψ为测者纬度,不论南北,一律取正
LHA 为天体半圆地方时角,不论东西,一律取正,由航海天文历查取整小时格林时角,加上分秒修正,根据测者经度东加西 得出圆周地方时角,0°到180°为西,180°到360°为东,(即上午观测为东,下午观测为西)再换算成半圆地方时角。
若当tgAC 为负时,AC 为大于90°的角度,所以当用反正切求取方位角度时,显示的度数要加上180°才是所求的方位角 由于此时所求的方位角为半圆读数,需要转化为圆周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与半圆地方时角同名。
黄色为可编辑区域圆周方位AC :106.8°
观测罗经方位:100.0°
罗经差△C
6.8°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
tgA C =sin(LHA)
tg(dec)*COSΨ-sinΨ*cos(LHA)
分秒修正,根据测者经度东加西减,)再换算成半圆地方时角。
加上180°才是所求的方位角
称与半圆地方时角同名。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第9章天测罗经差

第九章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
• 一、罗经差测定原理及观测注意事项 • (一)罗经差测定原理:
• Δ C=TB-CB
• 真方位与罗方位都是按圆周法计算的,所求得 的罗经差有正、负之分,正号(+)表示罗北 偏东,为东罗经差,负号(一)表示罗北偏西, 为西罗经差。 • 可用推算船位求得的计算方位作为真方位。 •
3、观测注意事项
(1)应观测高度较低天体的罗方位,其高 度应低于300,最好低于15°。 (2)观测时应注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一般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 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罗经读数读至00.5, 观测时间准确至1m。 (4)观测时应测天体的中心方位。
c
• 二、解算天文三角形 • 1.求天体计算高度hc和计算方位Ac 的计算公式
sin hc sin sin Dec cos cos Dec cos LHA
ctg Ac cos tgDeccsc LHA sin ctgLHA
sin Dec sin sin hc sin Dec cos Ac tg tghc cos cos hc cos cos hc
• 步骤:
• (1)观测北极星罗方位(3次取平均值)的同时记 下观测时间和推算船位。 • (2)根据观测时间,利用《航海天文历》求出 LHAr • (3)以 和LHAr为引数从“北极星方位角表”中 查得北极星半圆计算方位。不必内插。 • (4)求罗经差ΔC=Ac-CB • 凡用表左侧引数查表时,方位为NW;用右侧引数查 表时,方位为NE。
• 二、观测低高度太阳方最基本 方法。 • 一般选择太阳在低高度(小于30°)时 观测为宜。
求观测时世界时 观测低高度太 阳罗方位CB
罗经差,磁差,磁罗经自差及向位换算

罗经差,磁差,磁罗经自差及向位换算1.罗经及罗经差罗经差:罗经北向与真北向方向之间存在一个偏差磁罗经刻度盘0°所指的方向称为罗北罗经差是罗北偏离真北的的角度,当罗北偏在真北的东面时为( );罗北偏在真北的西面时为(-)。
以罗北为基准的航向为罗航向CC;以罗北为基准的物标方位为CB与真方位关系:CC=TC-ΔC CB=TB-ΔC陀螺罗经刻度盘0°所指的方向称为陀螺北NG陀螺差是陀螺北NG偏离真北的角度,当陀罗北偏在真北的东面时为();当陀罗北偏在真北的西面时为(-)。
以陀罗北NG为基准的航向称为陀罗航向GC;以陀罗北为基准的物标方位称为陀罗方位GB.与真向位之间的关系是:GC=TC-ΔC GC=TB-ΔC罗经差:磁差Var 自差Dev罗经差和自差的代数和ΔC=Var Dev2.磁差当磁罗经仅受地磁的影响时,其磁针的指北端,也就是磁罗经刻度盘0°指向地磁北极,该方向在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上的投影,称为磁北 Nm由于地理北极和地磁北极并不重合,地球上某点的磁北线与真北线往往不重合。
把磁北的差Nm偏离真北(Nt)的角度称为磁差Var。
当磁北偏在真北的东面时为( );当磁北偏在真北的西面时为(-)磁差以0°~ 180°计算。
以磁北Nm为基准的航向称为磁航向MC;以磁北(Nm)为基准的物标方位称为磁方位(MB)。
与真向位之间的关系是:MC=Tc-Var MB=TB-Var(2)磁差的变化①磁差随地点的变化:磁差小的地方可为0°,越近磁极磁差越大,最大可达到180°(适用于中低纬地区)②磁差随时间的变化:磁差绝对值每年的变化量叫做年差,通常在0°.2以下。
年差的()和(-)不是指磁差向东或向西变化,而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绝对值的增加()和减少(-)。
(中版)用(E)或(W)来表示年差的向东(E)或向西(W)的变化。
(英版)③地磁异常与磁暴由于地下埋藏的磁性矿物质的影响,某地区的磁差与附近的磁差有明显的差异,成为地磁异常;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称为磁暴,它主要与太阳黑子的爆发有关。
第九章 测罗经差

(3) 求观测时的视时LAT LAT=LMT+ET=ZT±DλEW+ET 视时LAT需要换算成上午(a.m.)视时或 下午视时(p.m.)才可查表 。(1~12)
(4)求计算方位Ac:由于实际的ϕ、Dec、LAT不可 能正好与表列ϕT、DecT、LATT相一致,所以在根据 ϕT、DecT 、LATT查得的表列方位AT的基础上,还要 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才能求得计算方位Ac (5)求罗经差:将Ac换算成圆周方位之后可求得 罗经差∆C=Ac-CB。
AT ∆ADec ∆ALAT
85.3 -0.7 0.0
∆Aϕ 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 84.7 NW= 275.3
CB 27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1.7
第三节 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
40
50
300
60
270 280 290
70
∆C=TB-CB = 351°.5-353 °.5 =-2 °
80
90
22 0
210
20 0
0 190 180 170 16
150
14
0
13 0
12 0
1 10
2 50 260
10 0
0 24
0 23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与上述利用陆标测定罗 经差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观测的 物标是天体。 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 海上是以推算船位为基准求得的天体的 计算方位Ac来代替天体的真方位TB。
sin Dec cos A c = cos ϕ
使用该式时应注意: ϕc恒为“+”; Dec 与 ϕ c 同 名 , Dec 为 “ + ” , 异 名 为 “-”; Ac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ϕc同名,第二 名称真出为“E”,真没为“W”。
罗经差的测定

测罗经差——低高度太阳法
工作程序
1)观测太阳罗方位,记录观测时间 2)求太阳真方位 3)计算罗经差
C TB CB
end
低高度太阳法——真方位的求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求取真方位的方法有三种:
•《航海天文历》 + 函数计算器 •《太阳方位表》 •《航海天文历》 + 《B105表》
《太阳方位表》分上下册; 上册为(Daris’s戴氏表) 下册为(Burdwood’s戴氏表)
基本原理
罗方位CB——罗经观测太阳或星体得到 真方位TB——以计算方位AC代替。
△C= TB - CB △C= AC - CB
天测罗经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观测太阳低高度求罗经差 观测太阳真出没求罗经差 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
1.低高度太阳测罗经差
是大洋航行测定罗经差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低高度——太阳的高度低于30°,最好低于15°。
、λ观测时刻的推算船位纬度和经度,若 用GPS船位则更好。
低高度太阳法——计算规则
纬度不分南北,均为‘+’, 天体赤纬与纬度同名,取‘+’;否则取‘-’ 天体地方时角为半圆时角,恒取+ 计算所得天体方位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 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低高度太阳法——计算举例
例1罗.1方99位5C年B1214月84,日求Z罗T1经6差12。船位:C2715.0N,λc12210.5E, 测得太阳
解:ZT 16 12 ZD -8 TG 08 12
4/XI tT 30406.4 +1.0 t1 2 59.8
4/XI t2 0.2 tG 307 06.4 122 10.5E t 429 16.9
罗经差的测定

低高度太阳法——计算举例 低高度太阳法 计算举例
例1.1995年11月4日ZT1612船位:ϕC27°15′.0N,λc122°10′.5E, 测得太阳 罗方位CB248°,求罗经差。 解:ZT 16 12 4/XI tT 304°06′.4 +1′.0 δT 15°15′.5S +0′.8 ∆t1 2 59.8 ZD -8 ∆δ TG 08 12 4/XI ∆t2 0.2 0.2 δ 15°15′.7S tG 307 06.4 ϕC 27°15′.0N 122 10.5E t 429 16.9 69°16′.9
•《航海天文历》 + 《航海天文历》 •《太阳方位表》 《太阳方位表》 •《航海天文历》 + 《B105表》 《航海天文历》 B105表 《太阳方位表》分上下册; 太阳方位表》分上下册; 上册为(Daris’s戴氏表 戴氏表) 上册为(Daris’s戴氏表) 下册为(Burdwood’s戴氏表 戴氏表) 下册为(Burdwood’s戴氏表) 函数计算器
低高度太阳法——计算规则 低高度太阳法——计算规则 ——
纬度不分南北,均为‘ 纬度不分南北,均为‘+’, 天体赤纬与纬度同名, 否则取‘ 天体赤纬与纬度同名,取‘+’;否则取‘-’ 天体地方时角为半圆时角,恒取+ 天体地方时角为半圆时角,恒取+ 计算所得天体方位为半圆方位, 计算所得天体方位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 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E,下午观测为 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C = TB 差—
计算器计算太阳真出没方位公式:
sin δ cos A = cos ϕ
观测太阳真出没求罗经差 优点:不需要计时,计算简单 缺点:受时间限制
第13章、测罗经差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Hale Waihona Puke 13.1 利用陆标求测罗经差
三、通过罗经比对求测罗经差
在航海中,陀螺罗经是高精度的导航设备,在实际使用中, 定位导航一般都使用陀螺罗经,磁罗经主要是作为应急设备而 保存的。由于两个设备都可以提供测向和测方位,我们在航海 实践中,可以用陀螺罗经航向和磁罗经航向的对比来求得罗经 差和自差,这是驾驶员航行中交接班时必做的一项工作。具体 方法如下:
括纬度0˚~30˚(英版戴氏表 DAVIS΄S TABLE);第二册包 括纬度30˚~64˚(英版柏氏 表BURDWOOD΄S TABLES) 每册又分主表和附表。主表分 前后两个半册,前半册是赤纬 与纬度同名,后半册是赤纬与 纬度异名。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13.2 观测天体求测罗经差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13.2 观测天体求测罗经差
二、利用天体求罗经差的注意事项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减小倾斜误差
由于罗经面的倾斜会引起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该项误 差与被测天体的高度和倾斜角有关系。为减小倾斜误差,应 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来测定罗经差,并且在观测时应尽 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避免观测中的粗差并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⑷随着船舶的航行,一直看到前后标在一条线上,即叠标串 视,记下此时叠标的罗方位CB(GB)
⑸求罗经差G(C)=TC-GB(CB)
利用叠标测定罗经差精度较高,但人工叠标多设在港口附近和 狭水道地区,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船舶航行到没有人 工叠标的海区,可以根据看到的陆标自行选取自然叠标,但该 自然叠标一定要位置准确,易于识别。
cotAc = cosctgDec∙cscLHA-sincctgLHA
12.0 罗经差的测定

所以观测时罗经面尽量保持水平,并且测低高度天体
四、 利用天体方位求罗经差
2、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注意事项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应低于30°,
最好小于15°
2)观测时尽量保持罗经面水平。
3)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以减少随机误差
4)应观测天体的中心方位。
四、 利用天体方位求罗经差
3、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方法
1、将磁罗经和陀螺罗经进行比对,求磁罗经差,
远航中至少每4h、改变航向后比对一次;
求该航向上磁罗经差的大小。
及时发现陀螺罗经在航行过程中是否工作正常.
2、航向比对求罗经差公式
△C=GC+△G—CC
五、航向比对求罗经差
3、用航向比对法求自差的步骤
1)读取陀螺罗航向
2)读取同一时刻的磁罗航向 3)求罗经差△C
观测太阳低高度(h低于30°)方位 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 观测北极星方位
3.航向比对法求罗经差
三、观测陆标方位求罗经差
1.观测叠标方位求罗经差步骤:
两叠标的TB由海图上量得
两叠标间罗方位由罗经测得 C=TB-CB
TB
后叠标 前叠标
2.观测远距离单物标方位求罗经差
前提:有一个准确船位,一个远物标
综上所述:
1)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h<30°) 2)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h=2/3 D) 3)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北极附近)
四、 利用天体方位求罗经差
4、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h<30°)
1) 观测步骤
• 观测太阳罗方位CB,并记下时间
• 求观测时刻太阳低高的计算方位Ac(公式法)
NC C 10°E
罗经误差

○3 接下来就根据正确的天体格林时角 GHA 和天体赤纬 Dec 算出正确的天体地方 时角 LHA 和天体赤纬 Dec。
○4 因为纬度为 13-05.9N,所以根据算出来的正确的天体地方时角 LHA 和天体赤 纬 Dec 在 0°-15°的《SIGHT REDUCTION TABLE FOR MARINE NAVIGATION》书中 查找 LHA 和 Dec 相邻对应的 Z。
或
△G + GB = TB
TC – MC = △C
TB – MB = △C
又由于测磁罗经方位也得前往罗经甲板,所以实际情况是不能使用第二个公式的,
但是驾驶台有一个“HANDLE WITH CARE”,可以很方便的直接看到当前的 MC,所
以用第一个公式就很方便合理了。
测电罗经差
A. 利用陆标(叠标)测定电罗经差
3. 电罗经差△G 即为 Z(TB)-GB。 如何正确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 ○1 首先观测时太阳要是低高度的(h<30°)。 ○2 方位圈要放水平,即可以看到两滴水珠位于中央。 ○3 读数要准确。
如何求取太阳计算方位 Z ○1 首先根据记录的观测时间在《航海天文历》中查出对应的天体格林时角 GHA 和 天体赤纬 Dec,然后由此算出正确的天体地方时角 LHA 和正确的天体赤纬 Dec。 ○2 由计算出来的天体地方时角 LHA 和天体赤纬 Dec 在《SIGHT REDUCTION TABLE FOR MARINE NAVIGATION》书中查出 Z,再根据内差算出正确的 Z。 例: UTC 23-Jun-2018,04:13:07 我利用早上升起的太阳进行了一次电罗经差的测定。 ○1 首先获取基本信息:
天测罗经差计算题

天测罗经差计算题
天测罗经差(Gyro Compass Error,GCE)是航海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校正磁罗经与陀螺罗经之间的偏差。
在航行过程中,磁罗经可能会受到船舶本身铁磁物质的影响而产生偏差,而陀螺罗经则通过陀螺仪的稳定性能提供相对准确的航向指示。
因此,计算天测罗经差对于确保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提供一个简单的天测罗经差计算题,以帮助您理解这一概念:
题目:
在某次航行中,磁罗经显示航向为090°,陀螺罗经显示航向为092°,请计算天测罗经差,并指出是偏向东还是偏向西。
解答:
首先,我们计算罗经差的绝对值:
|092°- 090°| = 2°
接下来,我们判断偏差的方向。
由于陀螺罗经显示的航向大于磁罗经显示的航向,因此偏差是偏向东的。
所以,天测罗经差为+2°,偏向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航行中,罗经差的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船舶的航速、航向变化率等。
此外,为了确保航行安全,航海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罗经校正,以确保磁罗经和陀螺罗经之间的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磁罗经自差计算公式

磁罗经自差计算公式
一、罗经差
地面磁力线:各点的磁力线方向不同
地磁磁极:磁力线方向垂直于地面的点
磁北极(蓝极性,S,-):靠近地理北极磁极
磁南极(红极性,N,+):靠近地理南极磁极
地磁轴:连接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的直线,它与地轴约相交成11°.5
地磁磁极沿椭圆轨道约650年绕地极一周
磁差:磁北(NM)偏离真北(NT)的角度称为磁差,代号Var.。
磁罗经自差Dev或δ:罗北线与磁北线之间的角度。
当磁罗经自差较大时,必须进行自差校正工作,尽可能地消除各个方向的自差。
对磁罗经进行自差的校正以后,应测出八个罗经点方向的剩余自差,然后用曲线法或公式计算法,制成磁罗经自差曲线或自差表,供船舶航行中向位换算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罗北和真北间的误差就是罗经差,用△C表示:
△C=Var+Dev
二、罗向位
以罗北NC为基准的航向和方位统称为罗向位。
1、罗航向CC:罗北线和航向线之间的夹角。
以罗北NC为基准,按顺时针方向度量到航向线,计量范围000°~360°。
2、罗方位CB:罗北线和物标方位线之间的夹角。
以罗北NC为基准,按
顺时针方向度量到物标的方位线,计量范围000°~360°。
第13章、测罗经差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13.2
观测天体求测罗经差
三、利用天体求测罗经差的方法 3)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 方位的查取: 《航海天文历》中列有“北极星方位角表”,其查表引数 为春分点地方时角LHAΥ和纬度。由于表列方位之间的差值很 小,约在0˚.1~0˚.2之内,故无须内插,使用十分方便。 中版《航海天文历》中的“北极星方位角表” 是单列的, 其表列方位为半圆方位。凡用表左侧的春分点地方时角查得 的方位,其名称为NW;用表右侧的春分点地方时角查得的方 位,其名称为NE。 英版《航海天文历》给出的是北极星圆周方位。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13.2
观测天体求测罗经差
二、利用天体求罗经差的注意事项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减小倾斜误差 由于罗经面的倾斜会引起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该项误 差与被测天体的高度和倾斜角有关系。为减小倾斜误差,应 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来测定罗经差,并且在观测时应尽 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避免观测中的粗差并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连续观测三 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罗经读数读至 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4)注意观测天体的中心方位
第十三章
测罗经差
罗经是船上主要的导航仪器之一,罗经工作的稳定与否, 其指示方位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 船舶在航行中,要求航海人员利用一切机会来测定罗经差, 通过观察罗经差的变化来检查罗经是否正常工作,同时对航 向和方位作出必要的修正。 船舶在近岸航行时,可以利用沿岸陆基上专门设置的方 位叠标或自然叠标来求测罗经差。在海上航行时,可以利用 太阳出没方位、低高度太阳方位、北极星方位等天体方位来 求测罗经差。
天测罗经差计算题

天测罗经差计算题天测罗经差是地理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天体位置的误差。
在古代,天文测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经纬度。
天测罗经差是在使用罗盘进行测量时,由于地球磁场的复杂性和罗盘本身的误差而产生的误差。
下面将详细介绍天测罗经差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参考内容。
天测罗经差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静态测量法静态测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天测罗经差的方法。
这种方法先测量出天体在罗盘所在位置的方位角和高度角,并将观测结果转化为罗经差。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 通过观测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得到天体的赤经和赤纬。
2. 将天体的赤经和赤纬转化为地球上的经纬度。
3. 根据观测站的经纬度和天体的经纬度计算出天体的方位角和高度角。
4. 将观测得到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与实际方位角和高度角进行比较,得到天测罗经差。
方法二:动态测量法动态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罗盘在运动过程中的方位角的变化来确定天测罗经差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罗盘安装在一个自由转动的平台上,并测量罗盘在运动过程中的角度变化。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 在罗盘上设置一个刻度盘,用来测量罗盘在运动过程中的方位角变化。
2. 将罗盘置于自由转动的平台上,并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
3. 在旋转过程中,记录下罗盘在不同方位角下的刻度盘读数。
4. 根据旋转过程中刻度盘读数的变化,计算出罗经差。
在计算天测罗经差时,需要使用一些基础的地理测量学知识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地理测量学》(第四版):此书详细介绍了地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方法,包括天测罗经差的计算方法。
2. 《天文观测导论》:此书介绍了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静态测量法的详细步骤。
3. 天文学期刊论文:在天文学相关的期刊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天测罗经差计算方法的研究论文,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
4. 地理测量仪器:在实际测量中,需要使用罗盘和其他测量仪器来进行天测罗经差的测量和计算。
第九章测罗经差

GPS船位求罗经差的新方法。
第一节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
Δ C=TB-CB
Δ C为“+”表示罗北偏东
Δ C为“-”表示罗北偏西
船舶近岸航行时,可以利用专设的叠标或灵敏度较高的 自然叠标来测定罗经差。
ZT 17-02 12/8
返回
_____________Z_D____-__8_____
GMT 09-02
12/8
GHA 313-45.6 Dec’ 14-50.2 N d -0.7
m.s
30.0 d
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差B越小。
3.观测注意事项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其高度应低于 30°最好低于15°。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
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 罗方位。罗经读数读至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4)观测时应测天体的中心方位。
查表引数是观测时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 时12h的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使用附表一般 不用内插。
Tables,柏氏表)。每册又分主表和附表。
(1)主表:分前后两个半册,前半册是赤纬与纬 度同名,后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异名。查表引数为:
表列纬度T ,表间距为1°,列在每页右上角; 表列赤纬DecT,表间距为1°,共计0~24°,列在每页
第一行; 表列视时LATT,表间距为4m(中天前、后1小时之内间距
பைடு நூலகம்
罗经差测定评估讲义

?C=TC-CC=GC+?G-CC
?C=Dev.+Var.
例3.假设读取磁罗经航向的时间为2000年3月21日ZT1830 ?C=31?30?.0N ?C=121?30?.0E 当地磁差资料3?30?.0W(1980)6?.0W电罗经航向GC 063? CC064? ?G-1?。求磁罗经差?C以及自差。
c. 天体地方时角为半圆周时角。
d. 计算所得天体方位为半圆周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若测者纬度等于0,与天体赤纬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2) 计算公式和步骤
a. 用《航海天文历》求取观测时太阳的?和半圆t
ZT tT ? ?T ?
c. 计算太阳的地方时角。
d. 根据纬度、赤纬和地方时角查出太阳的列表方位并进行内插修正,得到太阳的半圆周方位TB。
e. 将半圆周方位换算成圆周方位TB。
(3)计算器法
1) 用函数计算器计算天体方位时的注意事项
a. 纬度不分南北,均为“+”。
b. 天体赤纬与纬度同名,取“+”;天体赤纬与纬度异名,取“-”。
2)用《太阳方位表》计算太阳方位的程序(用表册演示)
a. 从海图上量取观察点的纬度和经度。
b. 根据观测日期从“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中查取太阳的赤纬和时差。
c. 求观测时的视时:将视时转化成上午或下午视时。
d. 求太阳的真方位:根据纬度、赤纬和视时查出列表方位AT,经内插修正后得到太阳的计算方位(半圆周方位)AC,将其换算成圆周方位并作为太阳的真方位TB。
b. 每一册分为主表和附表。主表分前后两半册,前半册赤纬和纬度同名,后半册赤纬和纬度异名。查表引数:表列纬度,其间距为1度,列在每页上角;表赤纬,其间距为1度,共计0~24度,列在每页第一行;表列视时,其间距为4分钟(中天前后其间距为2分钟),每页左列引数为上午视时,右列引数为下午视时(英版用罗马字母表示)。从表中可以查到;太阳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相同,第二名称上午为E,下午为W。附表:“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它们都是按照四年中有一闰年的规定排列的,所以每一个附表中又分为4个小表。查表引数:观测的年月日。分别查到世界时TG12h的太阳赤纬和时差。使用附表一般不必进行内插。
第五章 罗经差的测定

3.求罗经差=Ac-CB
(二)利用《航海天文历》和函数计算器求罗
经差
ctg Ac=cosctg Dec csc LHA-sincctg LHA
利用上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c恒为“+”;
Dec与c同名,Dec 为“+”。 Dec与c异名, Dec 为“-”; LHA和Ac均为半圆周法; Ac的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 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计算公式为 :
Δ C=Ac-CB
ctg Ac=tg Dec cosccsc LHA-sincctg LHA 二.观测注意事项 1.用推算船位求得的天体计算方位Ac代替天 体真方位所产生的方位误差A
A=tg h sin A -cos Dec cosX sec h
例:1996年8月12日,船时SMT 1702,推算船位 c3423.0 N,c12250.7 E,测得低高度太阳罗方位CB
277°,求罗经差Δ C?
ZT
17-02
12/8
ZD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MT 09-02
12/8
GHA 313-45.6 Dec’ 14-50.2 N d -0.7
(一)观测太阳真出没的时机
只有当太阳真高度=0°时才可观测到太
阳真出没的罗方位。那么,什么时候太
阳真高度ht=0°?
这是观测太阳真出没罗方位的关键。
设目视观测太阳真出没时的下边沿高度为ho,则
ht=ho-d-+p+SD=0°
如在式中取眼高e=16m,则d=7′;取平均
测罗经差

在测试中,如果不知道被测物标的真方位以及
磁差,可以采用8个航向上物标罗方位的算数平均 值来代替物标的磁方位MB,从而求出8个航向上的 自差如下:
1 8
Devi MB CBi 8 i1 CBi CBi
(i=1,2,…8)
第二节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
罗经是船舶主要的导航仪器之一,罗经工作是 否稳定,其指示方位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 舶的航行安全。
以T 、DecT、LATT为引数,从表中查得太阳半圆方位AT, 其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 下午观测为“W”。
(2)附表:附表主要是“太阳赤纬表”和 “时差表”,它们均按4年中有1闰年的规律排 列的,所以每个附表中又分4个小表。
查表引数是观测时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 时12h的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使用附表一般 不用内插。
(4)求计算方位Ac:由于实际的、Dec、LAT不可 能正好与表列T、DecT、LATT相一致,所以在根据 T、DecT、LATT查得的表列方位AT的基础上,还要 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才能求得计算方位Ac
(5)求罗经差:将Ac换算成圆周方位之后可求得 罗经差C=Ac-CB。
例:2004年10月20 ,船时SMT 1543,推算船位φC34°23′.0S, λC122°50′.7E,测得低高度太阳罗方位CB 280°,利用太阳方位 表求太阳计算方位,并求罗经差。
ΔC为“-”表示罗北偏西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与上述利用陆标测定罗 经差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观测的 物标是天体。
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
海上是以推算船位为基准求得的天体的 计算方位Ac来代替天体的真方位TB。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计算公式为 :
ΔC=Ac-CB ctg Ac=tg Dec cosccsc LHA-sincctg LHA 二.观测注意事项 1.用推算船位求得的天体计算方位Ac代替天
利用天体测罗经差

利用天体测罗经差利用天体测罗经差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1.原理计算公式:∆C=A C-CB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2.注意事项(可引起所测天体真方位误差的因素)一、所用的光学方位仪必须是经过标校好的,否则所测出来的天体的真方位是有误差的;二、方位分罗经的安装基线必须与舰艏艉线平行,由于甲板变形会引起基线误差,这个误差必然会引起所测天体真方位的误差三、为求得较准确的罗经差∆C,应尽量减小A C和CB的误差。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减小方位误差①方位误差:用天体计算方代替天体真方位产生的误差,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天体高度。
②实际观测中要尽量选择低高度的天体,其高度应低于30︒,最好低于15︒。
③方位误差还与被测天体的方位和赤纬有关,被测天体的方位趋近0︒,赤纬趋近90︒时,引起的方位误差趋近零。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减小倾斜误差①倾斜误差: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引起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与被测天体的高度和倾斜角有关系。
②为减小倾斜误差,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来测定罗经差,并且在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
罗经读数读至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二、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1.步骤1)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时刻太阳的计算方位A C,近似作为太阳真方位。
3)求罗经差∆C=A C—CB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1)结构《太阳方位表》共分两册,第一册适用纬度为0︒~30︒(英版称Davis´s tables, 戴氏表)。
第二册适用纬度为30︒~64︒(英版称Burdwood´s tables,柏氏表)。
查表引数:纬度ϕ、赤纬δ和视时T 。
当查表引数纬度、视时、太阳赤纬与表列数据不同时应进行内插,以求得较精确的太阳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NORIE’S NAUTICAL TABLES中A、B、C表测算罗经差
观测天体时的注意事项:
1)应观测低高度方位天体,其高度应低于30°,最好低于15°。
2)观测时尽量保持罗经面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连续观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平均时刻的罗方位,罗经读数至0.5度,观测时间精准到1min。
下面以某一时刻单次测量为实例说明:
北京时间2016-07-01 17:05:26(世界时2016-07-01 09:05:26)
测得太阳陀螺方位GB=283.5°
陀螺航向GC=010°
磁罗经航向MC=013°
GPS船位(或推算船位)ψ:34°23.0′N λ:122°50.7′E
利用中版航海天文历查阅
太阳整点格林时角GHA′=314°01.3′
赤纬Dec
时角超差◇= 0.9′;赤纬差数△=-0.2′
09 23°3.7′N
10 23°3.5′N 内插求取Dec′=23°3.68′≈23°3.7′N
利用中版航海天文历附表查阅
5m26s时太阳分秒格林时角m.s=1°21.4′;◇′=0.9′×(5.5÷60)=0.1′(精确到0.1′)
△′=-0.2×(5.5÷60)=0(精确到0.1′)
计算:LHA=GHA′+m.s+λ+◇′=314°01.3′+1°21.4′+122°50.7′+0.1′=438°13.6′=78°13.6′W
Dec= Dec′+△′=23°3.7′N
根据以下数据:
ψ=34°23.0′N
Dec=23°3.7′N
LHA=78°13.6′W
使用NORIE’S NAUTICAL TABLES中A、B、C表查询
Table A(根据ψ与LHA查得)
78°79°
34°0.14 0.13
35°0.15 0.14 内插求取A=0.142S(LHA在90°~270°与纬度同名,其余与纬度异名)
Table B(根据Dec与LHA查得)
78°79°
23°0.43 0.43
24°0.46 0.45 内插求取B=0.441N(与Dec同名)
计算:若A与B同名则C=A+B,名称与A&B同名;
若A与B异名则C=A、B中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名称与数值大的同名;
所以本例中C=B-A=0.441-0.142=0.299N≈0.30N
Table C(根据ψ与C查得)
0.30
34°76
35°76.2 内插求取TB=76.08°≈N76.1°W(首名与C同名;若LHA在0°~180°之间尾名取W,否则取E)=283.9°
计算:陀螺罗经差ΔG=TB-GC=283.9°-283.5°=0.4°
磁罗经差ΔC= GC-MC+ΔG =1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