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生理的关系
02
心电图波形反映了心脏电生理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包括除极和
复极过程。
心电图波形的命名与意义
03
P波、QRS波群、T波等波形的命名与心脏电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导联系统
标准导联
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用于记录心 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01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 情绪激动,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02
检查时需保持安静,不 要讲话或移动体位,以 免干扰心电信号的记录 。
03
对于女性患者,检查时 需解开内衣,露出胸部 ,以便正确放置电极片 。
04
检查过程中如出现不适 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 知医生。
06
心电图判读技巧与误区解 析
ST-T改变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 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自动分析心电图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要 结合人工判读进行综合分析。
提高心电图判读能力的方法
01
02
03
04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心电图相关基础知识 ,包括心脏电生理、心电图波
形特征等。
多看多练
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 的心电图,提高判读能力和经
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00-220次/ 分。
3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内产生极快的不规则颤动波,心房率通常在 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室性异位搏动,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室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00-250次/分。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
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可 能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引起胸痛或胸部不适。心绞痛通 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 可缓解。
心脏肥大与心脏扩大
心脏肥大
心脏肌肉体积增大,通常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脏疾病引起。心脏肥大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心电图的用途
总结词
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诊断心脏疾病、监测心脏功能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
详细描述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常用手段,同时也可 以用于监测心脏功能,如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 评估治疗效果,如监测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03
心电图异常与疾病关联
心跳过速与心动过缓
心跳过速
心跳速度超过100次/分钟,可能由于运动、情绪激动或某些 疾病引起。心动过速可能引发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心动过缓
心跳速度低于6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员或健康人。但心动过 缓也可能由于心脏疾病引起,可能导致乏力、胸闷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以及 心脏传导阻滞等异常波形。这些异常波形 可能提示心脏疾病或其他问题。
常见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
正常P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时间不 超过0.11秒,电压不超过 0.25mV。
QRS波群
正常成年人一个标准导程 中QRS波群的时限为 0.06~0.10s,平均为 0.08s。V₁导联R/S≥1,V₅ 导联R/S≤1,R波自V₁至 V₅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 小。

心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T波 :
• 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电位改变。 • (1)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与 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 联向上,aVR向下。 • (2)振幅: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 的1/10。 • 异常: • (1)低平:心肌缺血,心肌炎,低血钾。 • (2)抬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室 早。
QRS波群:
• 异常: • (1)间期>0.10s: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 预激综合症,室早。 • (2)Q波>R波1/4:心肌梗塞。 • (3)低电压:心包炎,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 (4)电压增高:消瘦,小儿心室肥大。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 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处在缓慢恢复复极的时 间。 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 升在 V1 ~ V2 导联不超过 0.3mV,V3 不超过 0.5mV,V4 ~ V6 与肢体导联均不超 0.1mV 。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目测法 –作图法
–查表法
目 测 法
作 图 法
查表法
正常范围
- 30 °~ + 90 °
• 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 30 °~ - 90 ° + 90°~ + 180 °
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
见于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 –极度右偏或不确定电轴 - 90 ° ~ - 180 °。
心电图组成
• 心电图组成:包括P波、QRS波群、T波• ,有时还可看到U波。 根据这些波还可分为几个段:P-R间期,Q-T间期,S-T段。
心电图纸构造及测量
• 心电图纸是由小方格组成的。在标准电压 为1mv,纸速为 25mm/s的情况下 ,小方格的高 度代表0.1mv,长度代表0.04s。 • 测量方法是用分规去测量各波段的高度或 长度,时间测量应选择波形较清晰的导联。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0.43
0.80
75.0
0.348
0.39
0.60
100.0
0.302
0.34
0.40
150.0完整版PPT课0件.246
0.29
14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5.Q-T间期:Q波起始部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 极与复极所需时间。
一般选择V3测量,因其导联T波高,U波明显。 Q-T间期延长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低钾、
完整版PPT课件
25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完整版PPT课件
26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 提前的P波重叠于前面的T,且不下传,可无
QRS波 • 不完全性代尝间歇居多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完整版PPT课件
27
V4:左锁中线第五肋间
侧对称处
V5:左腋前线与V4水平 V7:左腋前后与V4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水平
V9:左脊柱旁线与V4水平
完整版PPT课件
18
完整版PPT课件
19
二、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4.窦房传导阻滞: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左侧胸导联上移<0.1mV;
任何导联水平降低<0.05mV
完整版PPT课件
13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
R-R 间期度
心率
(s)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缺血表现。
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易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 等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病 理性Q波等。
瓣膜性心脏病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1 2
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扩 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但长期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 室肥大。
《心电图》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 常见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录
• 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注意事项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及作用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作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 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 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等。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2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稳定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给出 诊断意见。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建议及时与上级 医师或心电图专家会诊。
THANK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正常 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
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 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024/1/2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 缩构成,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QRS波群与T波消失,代之以规 律的、振幅相等的正弦波,频 率约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约 为250-500次/分。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时间
电压
意义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 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后 面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QRS 波群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J点 。
2024/1/28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多在 0.06-0.10秒之间,最宽不超过 0.12秒。
在肢体导联中,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性)或 <3.5mV(女性)。在胸导联 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1.0mV。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024/1/28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缩短。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与呼吸运动有关。
12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s。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规律的 锯齿状扑动波,心房率通常为 250-300次/分。
低钙血症
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可能 导致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T波增宽等异常表现。
2024/1/28
20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Chapt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波:
T波后0.02-0.04s,为低振幅小 波,在胸导易见,尤其V3导联, 低血钾时明显。
临床上常见异常心电图
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
一、心房、心室肥大 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三、心律失常
⑴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⑵早搏(房性、室性、交界性) ⑶异位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 、阵发性室性 、尖端扭转型 室性) ⑷房扑、房颤 ⑸室扑、室颤 ⑹传导阻滞(窦房、房室、束支、分支) ⑺预激综合征
心 脏 激 动 顺 序 与 心 电 图 的 关 系
三、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法则: ①波幅大于5mm的波用大写英文字母标记,波幅小于的测量:
(一)、波幅及时限的测量:
纸速:25mm/s 标准电压:1mv=10mm
1.波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基线上缘量至波顶(最高点) 负向波:从基线下缘量至波底(最低点)
心电图阅读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压、日期及当时 的状况 。
2.确认导联数目(单导联、6导联、12导联、18导联)。 3.确认标准电压和走纸速度。 4.阅读顺序:P波、P-R间期 、QRS波 、ST-T、Q-T间期、 U波及电轴的方向等。 5.自备圆规一副。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
T 波:
形态:宽而圆钝,升降支不对称,起始部分较缓,终 末部分较陡;
方向:与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R波为主的导联T波应>1/10 R波,胸导可达 1.2-1.5mv。
Q-T间期:
Q-T间期随心率不同而不同,心率在60-100次/分, Q-T间期在0.32-0.44s;
经修正过的Q-T间期公式:Q-Tc=Q-T/ RR,其最高 值为0.44s。

5s

(三)心电轴的测量
正 常 值 及 意 义
(四)心脏的转位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P 波:
形态: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方向:I、II、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 导联双向、倒置或低平; 时限:≤0.11s; 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0mv。
P-R间期:
2、时限的测量:
以波的凸面为起止。
(二)、心率的测量:
1、当心率规整时,以60除以P-P间距或R-R间距即可。 目测心率:
P-P(R-R)2个大格(0.4S) 3个大格(0.6S) 4个大格(0.8S) 5个大格(1.0S)
150次/分 100次/分 75次/分 60次/分
2、当心率不规整时,测定6S或3S以内的心房波或心室波的个数乘以10或20 即可。
aVF 导联:左下肢正极,
左上肢、右上肢合为无干 电极接负极
心电图导联(常规导联)
• 单极胸导联(V)
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导联:V2与V4连线中点 V4导联:左第5肋间与锁骨中线相交处 V5导联:左腋前线与 V4水平线相交处 V6导联:左腋中线与 V4水平线相交处
一、心电图导联(常规导联)
•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 导联)
I 导联:左上肢正极,右 上肢负极
II 导联:左下肢正极,右
上肢负极
III 导联:正极,左上肢负
极左下肢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导联:右上肢正极,
左上肢、左下肢合为无干 电极接负极
aVL 导联:左上肢正极,
右上肢、左下肢合为无干 电极接负极
电图?
J点
正常时,一次心电活动可观察到:① 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② P-R段、S-T段; ③ P-R间期、Q-T间期、S-T间期及J点。
二、各种波形及时段表示的意义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过程。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过程。 T波: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过程。 U波:一般认为是心肌传导纤维的复极造成,也有人认为 是心室的后电位。 P-R段:反映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因传导缓慢,电位变化 微弱,记录呈等电位线。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过程。 P-R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程。 Q-T间期: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程。 S-T间期:心室复极的整个时程。 J点:心室除极结束与心室复极开始的分界点。
心电图导联线的连接方法
• 肢体导联线
红—右上肢
黄—左上肢
绿—左下肢
黑—右下肢
• 胸导联电极
红 — V1 棕 — V4
黄 — V2 绿 — V3 黑 — V5 紫 — V6
常见故障的排除
• 肌干扰 • 基线不稳 • 肢体动作 • 交流电干扰 • 电极板松脱 • 走纸异常(正常走纸
25mm/s) • 电压异常等等。 怎样做好一份完整的心
肢导每个QRS波群的电压绝对值应≥0.5mv,胸导应≥0.8mv, 否则为低电压。
Q波:在以R波为主波的导联中,Q<1/4 R,<0.04s, V1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为QS波。
J 点:
在等电位线上,QRS波的终末与ST段起点的交点。
ST段:
ST段下移:任何导联< 0.05mv;
ST段上升:V1、V2<0.3mv, V3<0.5mv,V4-V6及肢导< 0.1mv。
临床常见心电图教学图解
长沙市一医院心内科 成彩云
目录
一、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 心电图的构成 三、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四、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
心律失常
心传导系
窦房结
(一)窦房结
位置: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功能: 心的正常起搏点
(二)房室结 位置: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下
功能: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 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
(三)房室束(His束)
1、右束支
房室结
2、左束支
3、Purkinje 纤维网
房室束
右束支
左束支
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 到整个心室的心肌。
心脏的传导系统
• 窦房结起搏→结间束(前、中、 后)→房室结→房室束(希室束) →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
第二节 心电图的构成
0.12-0.20s(随心率变化),老人或心动过缓者可达0.22s。
QRS波群:
时限:0.06-0.10s,≤0.11s; 波形与振幅:
胸导:V1-V6的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波在V1< 1.0mv,V5、V6<2.5mv;R/S比值V1<1,V5>1,V3=1;
肢导:R波在aVR<0.5mv,aVL<1.2mv,aVF<2.0mv,I <1.5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