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简介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一、乳化剂的简介: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用。
2。
乳化液: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20由此可见,HLB在0~20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
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麦胶蛋白结合,使面筋蛋白分子变大,乳化剂与蛋白络合,使产品保持柔软性,提高面团持气性,增大产品体积。
这一类乳化剂比如双乙酰洒石酸甘油酯和硬脂酸酰酸盐。
4、与脂类化合物的作用:在无水脂类中,油脂呈现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可延缓和阻止晶型的变化。
Chap4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乳化与破乳作用
Chap4 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乳化与破乳作用乳化简介乳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
由于体系呈现乳白色而被称为乳状液。
形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乳化。
液滴大小对分散体系外观的影响乳状液体系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为内相,又称不连续相或分散相,另一相连成一片称为外相或连续相、分散介质。
大多数乳状液,一相是水溶液(水相),一相是与水不相溶有机物(油相)。
㈠乳状液的类型和形式1、乳状液的类型和鉴别乳状液的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水包油型(o/w):内相为油,外相为水。
如:人乳、牛奶②油包水型(w/o):内相为水,外相为油。
如:油状化妆品③套圈型: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主要有油包水再包油(o/w/o)和水包油再包水(w/o/w)两种形式.这种类型乳液极少见,一般存在原油中。
套圈型乳状液的存在给原油的破乳带来很大困难。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稀释法、染料法、电导法和滤纸润湿法四种。
①稀释法:利用乳状液能够与其外相液相混溶的特点,以水或油状液体稀释乳状液来判断。
②染料法:将少量水溶性染料加入乳状液中,若整体被染上颜色,表明乳状液是o/w型,若只有分散的液滴带色,表明乳状液是w/o型。
油溶性染料情况恰好相反。
③电导法:o/w型乳状液的导电性好;w/o型乳状液的导电性差。
测定分散体系的导电情况即可判断乳状液类型。
④滤纸润湿法:将一滴乳状液滴于滤纸上,若液体迅速铺展,在中心留下油滴,则表明乳状液为o/w型,若不能铺展,则此乳状液为w/o型。
2、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⑴相体积计算出液珠最紧密堆积时液珠相(分散相)的体积占总体积的74.02%,连续相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5。
98%,当液珠相的体积分散大于74。
02%,乳状液就会被破乳或发生转型。
2%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油相如果少于25.98%只能形成o/w型实际情况,可能大大超过74。
02%例如:石蜡油与水仅被一层薄薄的水膜隔开,油相体积分数可高达99%仍保持o/w型.⑵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a、亲水基、亲油基横截面大小的影响乳化剂中亲水基和疏水基横截面积不相等,其分子犹如一头大一头小的稧子,小的一头可以插入液滴例如:一价的金属盐极性大的横截面积大于非极性碳氢链横截面积,在该类乳化剂作用下容易生成o/w型。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课件
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01
微乳化技术可以将表面活性剂 和其他化学剂以微小的液滴形 式分散在石油中,降低油水界 面张力,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02
微乳化技术可以改善油藏的润 湿性,提高油藏的渗透性,从 而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03
微乳化技术可以降低石油中的 杂质含量,提高石油的质量和 纯度。
降低燃料的毒性
微乳化燃料能够降低燃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硫、氮等,从而减少燃烧 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微乳化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 场的青睐。Βιβλιοθήκη 感谢观看THANKS
农药和医药行业
在农药和医药行业中,微乳化技术主 要用于制备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 和药物制剂,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药效。
在医药领域,微乳化技术还可用于制 备靶向药物、纳米药物等新型药物制 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通过微乳化技术,可以将农药或药物 包裹在微小的液滴中,从而提高药物 的靶向性和稳定性,减少药物对非目 标生物的毒性。
燃料和石油工业
01
在燃料和石油工业中,微乳化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02
通过微乳化技术,可以将燃料或石油与水进行混合,形成稳定 的微乳液,从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降低废气排放。
03
在石油开采中,微乳化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采收率,通过将采出的 石油与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形成微乳液,提高石油的流动性,从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01
02
03
微乳化技术能够将药物 溶解或分散在微小的液 滴中,形成稳定的药物 体系,防止药物的水解 和氧化等降解反应。
微乳化药物具有较高的 表面能,能够增加药物 的分散度和溶解度,从 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
氨基硅油乳化工艺
氨基硅油乳化工艺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简介1. 引言•氨基硅油是一种聚硅氨基酸酯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润滑、防水和抗氧化性能。
•乳化是指将水相和油相均匀分散在一起,形成可稳定保存的乳状液体的过程。
2. 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的重要性•氨基硅油乳化工艺可以将氨基硅油应用于水基系统,提高其使用性能。
•乳状液体方便稳定储存,并且易于使用。
3. 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的步骤1.选择乳化剂:乳化剂是实现氨基硅油乳化的关键。
常用的乳化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胶体稳定剂等。
2.配方设计:根据需求,确定所需氨基硅油和乳化剂的比例。
3.增加溶剂:为了更好地溶解乳化剂和氨基硅油,可以添加适量的溶剂。
4.搅拌混合:通过搅拌使乳化剂、氨基硅油和溶剂均匀混合。
5.超声处理:借助超声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乳化效果。
6.完善乳化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调整搅拌时间、温度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乳化状态。
7.过滤:为了保证乳状液体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必要的过滤处理。
4. 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的应用•应用于化妆品行业:氨基硅油乳化后可作为化妆品的基质,提供优异的润肤和保湿效果。
•应用于润滑油行业:氨基硅油乳化后可增加润滑油的黏附性和附着性,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应用于纺织行业:氨基硅油乳化后可以应用于纺织品的防水、防油和抗静电等处理。
5. 总结•氨基硅油乳化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够使氨基硅油更好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合理的配方设计以及严格的工艺控制,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氨基硅油乳状液体。
以上是关于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的一些基本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6. 优势和挑战•优势:–氨基硅油乳化后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可用于润滑油和化妆品等领域。
–乳化后的氨基硅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期保存和使用。
–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挑战:–乳化剂的选择需要进行研究和测试,以找到最适合的配方。
–乳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搅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乳化效果。
佐剂及乳化工艺简述
年
10— 30 天
无
无
免疫增强剂的简单介绍 • CMG和盐酸左旋咪唑: CMG是酵母细胞壁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 药用和保健价值,特别是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免 疫力。 盐酸左旋咪唑(LH)是一种化学合成药物, 主要用于驱除寄生虫,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有资料表明两者低剂量合用时能显著地提高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口蹄疫疫苗的体 液免疫能力。
佐剂及乳化工艺
廖 勇
一、佐剂
• 佐剂的概念:一种与抗原共同使用的能加强机体对抗原的 免疫应答、改进免疫效果的物质。 • 佐剂的分类:常用的佐剂可分为4类: 1、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 2、有机佐剂,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分枝杆菌、短小杆菌、 细菌提取物等; 3、合成佐剂,如左旋咪唑、异丙肌苷等; 4、油佐剂,如弗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等。
• F188、ELP和土温-80 F188(泊洛沙姆)由聚氧乙烯和聚氧丙 烯共聚而得到的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ELP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纯化产品, 主要应用于水不溶性药物或其他脂溶性药 物的增溶剂和乳化剂,能很快通过尿液排 泄。 三者合用不但可以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 能力,而且所得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的提 高。三者比较理想的复配比例为: F188: ELP:土温-80=1:3:3
土温-80和司班-80的简介
• 土温-80:又名聚酸梨酯。性状为淡黄色或 橙黄色油状液体,微有特臭,味微苦略涩。密 度1.06—1.09, PH值5.0—7.0,皂化值45— 60,羟值65—80
• 司班-80:性状为琥珀色或红棕色油状液体, 臭味特殊,似豚脂,具油溶性,不容于水。 密度0.9675,皂化值145—185。
• 佐剂的主要作用:
1、抗原物质混合佐剂注入机体后,改变了抗原的 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了抗 原的作用时间。 2、佐剂吸附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 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 处理; 3、佐剂可促进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增强辅助T 细胞的作用; 4、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变; 5、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
脂肪与乳化剂的简介
乳化剂的概念
乳化剂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团(极性的、疏油的)和疏 水基团〔非极性的、亲油的)的表面活性剂,而且 这两部分分别处于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 构。乳化剂分子结构的两亲性特点,使乳化剂具 有了油、水两相产生水乳交融效果的特殊功能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 降低界面张力 在分散相表面
形成保护膜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乳化现象
水
油
水
油乳 化乳
剂化
液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分子结构特点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分子性能
在乳化液中,乳化剂分子为求自身的 稳定状态,在油水两相的界面上,乳化剂分 子亲油基伸入油相,亲水基伸入水相,这样, 不但乳化剂自身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在客观 上又改变了油、水界面原来的特性,使其中 一相能在另一相中均匀地分散,形成了稳定 的乳化液
油脂的消化吸收率的高低,取决于油脂的乳化程度 乳化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外力作用下使之呈 微粒分散的过程 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后,饲料中的油脂能够迅速分解 成乳糜油,分散在水中,大大提高了油脂和消化酶的 接触面,消化吸收效率明显提高 乳化剂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的同时,能增加其他脂 溶性营养物质(如:VA、VD等)与消化酶的接触面 积,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增加饲料 报酬
高脂肪日粮存在的问题
饲料使用的油脂质量不好,消化率不高, 在部分畜禽中使用效果不明显
过量油脂常常导致畜禽的腹泻,特别是幼 龄动物
原因:日粮中高比例的油脂所需要的胆汁 酸盐量大大超过了畜禽体内能够分泌的量, 所以油脂的乳化不彻底,添加的脂肪不能 被充分消化吸收
其他原因:疾病、日粮因素
乳化剂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必要性
乳化剂的应用--HLB值
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
乳化剂类型简介(苦心总结)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
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类型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
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负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
这类乳化剂最常用,产量最大,常见的商H31~35CO2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品有:肥皂(C15~17(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结构式如)等。
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
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正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
这类乳化剂的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N-十二烷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
非离子型乳化剂为一类新型的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
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
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
典型的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
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的生产。
乳化剂的种类第一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醚类非离子助剂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系列、农乳100号110 120 130 140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1:1 1:2 1:3 1:4EO平均摩尔数4-5 9-10 14-15 19-20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 -O(EO)nH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浊点69-71℃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用量少泛用性广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浊点83-92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三苯乙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浊点(1%水溶液)EO加成数1:2.2-2.3 70-75 20-21 1:2.6-2.7 80-85 24-251:3.2-3.3 95-100 30-31b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中间体/EO质量比浊点(1%水溶液)EO加成数1:2.1-2.3 70-75 17-181:2.6-2.8 85-90 20-243)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聚合度中间体/EO质量比1:1.7 1:2 1:2.3 1:2.6 1:3 1:3.5 1:4浊点(1%水溶液)51 70 75 82 89 96 86(5%CaCl2溶液)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 CA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EPE型农乳1601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73.5-80℃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2)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3)烷基胺氧化物4)季胺烷氧化物及其类似产品第二大类:酯类非离子助剂1、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1)油酸聚氧乙烯酯2)硬脂酸聚氧乙烯酯3)松香酸聚氧乙烯酯2、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国内乳化剂By国外称BL,宁乳110 120 130 140 乳化剂EL、PC3、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斯潘系列20 40 60 80 85亲油性较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系列水溶性比斯潘大4、甘油为基本原料的非离子助剂1)二聚甘油和脂肪酸酯2)双甘油聚丙二醇醚3)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第三大类: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1、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2、不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磺酸盐1、烷基苯磺酸盐1)二烷基苯磺酸钠2)烷基芳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钙)DBS-Na((农乳500号)2、烷基萘磺酸盐1)丁基萘磺酸钠Nekal A润湿剂HB2)二丁基萘磺酸钠Nekal BX(拉开粉)3)二异丙基萘磺酸钠Morwet RP4)单、双甲基萘磺酸钠Morwet M3、烷基磺酸盐1)石油磺酸钠R为混合烷基平均分子量400-5002)烷烯基磺酸钠RCH=CHCH2SO3Na3)羟基烷基磺酸钠R- CH-CH2-CH2SO3NaOH4、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1)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渗透剂T、润湿剂CB-102(二异辛基丁二酸酯磺酸盐)、Aerosol IB(二丁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MA(二己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Ay(二戊基丁二酸磺酸钠)2)烷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SSOPA(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酯磺酸钠)农助2000(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丁二酸磺酸钠产品为30%溶液)5、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CNF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NO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NO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MF7、N-甲基脂肪酰胺基牛磺酸盐洗涤剂209胰加漂T8、N-烷基酰肌氨酸盐英卜内门Lissapol LS即净洗剂9、异逐硫酸盐衍生物二、硫酸盐1、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2、脂肪醇硫酸盐ROSO3Na1)改性月桂醇基硫酸钠2)鲸蜡醇基硫酸钠C16H33OSO3Na3)仲醇基硫酸钠CnH2n+1CH(CH3)OSO3Na4)混合脂肪醇(C12-14)硫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Maprofix ES(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R- -O(EO)nSO3Na常用烷基为壬基、辛基5、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三、磷酸盐、亚磷酸盐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O OR- -O(EO)n-P-(OH)2 〔R- -O(EO)n〕2-P-(OH)2单酯双酯目前有两个系列R=C8H17 OPEPO4、R=C9H19 NPEPO4商品名:酚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MAPP(单酯)、NPEPO4Na(或K)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游离酸型)代号SPEnPO4O O (-CHCH3)K- -O(EO)n-P-(OH)2 〔(-CHCH3)K- -O(EO)n〕2-P-(OH)2 单酯双酯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磷酸盐4、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O5、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R=C12-14 n=10-16单酯商名为表面活性剂MAP RO(EO)n-P-(OH)2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四、羧酸盐(脂肪羧酸盐)如松酯酸皂高分子型助剂一、非离子型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号2、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宁乳36号、农乳700-1号农乳SPF2)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2号、宁乳37号3)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日本Sorpol PPB150、2003、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4、聚乙烯醇完全水解的聚乙烯醇98-99%、部分水解的水解度为88-89%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醚类分子量2000-3000有良好的去污力,分子量更高的分散力较好,如环氧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二、阴离子型1、聚合羧酸盐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Ⅱ(270)SOPA-Ⅴ(570)3、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及其类似品种MF MSF4、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及其类似品种1)酚磺酸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分散剂HN(又称分散剂S)分散剂C3)酚-脲-甲醛缩合物磺酸盐5、缩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6、黄原酸胶XG7、木质素磺酸盐脱糖木质素磺酸钠M-9、16 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M-10 木质素磺酸钠M-14 缩合改性木质素磺酸钠M-13、15 脱糖脱色木质素磺酸钠M-17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铵盐型1、烷基铵盐型2、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型3、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型4、咪唑啉型二、季铵盐型1、烷基三甲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2、二烷基二甲基铵盐型3、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 晴纶匀染剂TAN4、吡啶嗡盐型5、烷基异喹啉嗡盐型6、苄索氯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一、氨基酸型1、丙氨酸型2、甘氨酸型二、甜菜碱型三、咪唑啉型四、氧化胺氧化胺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似,既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又与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在中、碱性溶液中显示非离子特性,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弱阳离子特性。
表面活性剂之乳化剂
乳化剂的作用
❖ 1.乳化作用 2.分散湿润作用 3.起泡作用
乳化剂 - 在食品中的应用
❖ 1.焙烤及淀粉制品。 ❖ 高速面团,增加面筋网、促进充
气、提高发泡性,使焙烤食品的 结构细密;增大体积,使产品膨 松柔软;保持湿度,防止老化, 便于加工,延长货架寿命。 在糕点中使脂肪均匀分散,防止 油脂渗出,改善口感,提高脆性, 并能减少蛋的用量(用量一般为 0.3%~1%)
❖ 4.巧克力。
❖ 增加巧克力颗粒间的摩 擦力和流动性,降低粘 度,增进脂肪分散,防 止起霜。提高热稳定性, 提高产品表面光滑度。
❖ 5.糖果。
❖ 使脂肪均匀分散,增加 糖膏的流动性,易于切 开和分离,提高生产效 率,增进产品质地,降 低粘度,改善口感。
❖ 6.口香糖。
❖ 提高基料混溶性、均匀性、 改善可塑性、脆性、防止生 产时的粘着,从而提高生产 效率,改善香料的乳化和分 散,增进风味,一般油包水 型乳化剂效果更佳。用量为 0.5%~1%。
❖ 2.由于复合乳化剂有协同效应,通常多采用 复配型乳化剂,但在选择乳化剂时要考虑HLB 高值与低值相差不要大于5,否则得不到最佳 稳定效果。
3.乳化剂加入食品体系之前,应在水或油中 充分分散或溶解,制成浆状或乳状液。
谢 谢 大 家 !
❖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 开始重视表面活性剂使用的 安全性,加强了对无毒、生 物降解性好的非离子乳化剂 的研究。在食品、化妆品、 医药等行业限制某些乳化剂 的使用,开发出山梨酸醇脂 肪酸酯类、磷脂类、糖脂类 乳化剂等新型乳化剂。
简介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乳化剂提出多功 能、高纯度、低刺激、高效率的更高要求, 开发出更多的新型乳化剂。 目前乳浊液的种类已从传统的水包油型和油 包水型扩大到多重乳浊液、非水乳浊液、液 晶乳浊液、发色乳浊液、凝胶乳浊液、磷脂 乳浊液和脂质体乳浊液等多种形式。
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1定义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2应用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乳化机理: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质,使之易于在油水界面上吸附并富集,降低了界面张力,改变了界面状态,从而使本来不能混合在一起的"油"和"水"两种液体能够混合到一起,其中一相液体离散为许多微粒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成为乳状液.起乳化作用的有乳化香料,赋予饮料以香气和浊度,用高HLB值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及皂树皂苷,可调制成乳化香料。
添加乳化香料的饮料多属酸性,而聚甘油脂肪酸酯和皂树苷耐酸性优,因而十分合适。
亲水性好与耐酸性高的卵磷脂也可使用。
酒精饮料、咖啡饮料、人造炼乳可使用甘油酸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等低HLB值的亲油性乳化剂和其他亲水性乳化剂配合,可提高饮料及炼乳的乳化稳定性。
乳化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
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
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
1乳化理论乳状液是化妆品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等。
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以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制乳状液乳状液的制备在确定其合理的配方后,其乳化技术也是极其重要的。
化妆品的制备主要是混合技术。
虽然混合技术比较单纯,但作为化妆品,要求有多种功能和性质,要制备出性质优良和稳定的乳状液等化妆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3乳化方法制备乳状液的乳化方法,除了前述的初生皂法、剂在水中法、剂在油中法之外,还有:油水混通常此法是水、油两相分别在两个容器内进行,将亲油性的乳化剂溶于油相,将亲水性乳化剂溶于水相,而乳化在第三容器内(或在流水作业线之内)进行。
超声乳化术的基本操作
适用范围与优势
4.操作简便
超声乳化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 维护。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液态物质中固态物质的破碎与 分散,尤其在制药、生物技术、化妆品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
1.高效破碎
超声波能量可快速破碎固体颗粒,提高生 产效率。
3.环保节能
相较于传统机械破碎方法,超声乳化术能 耗低,对环境影响小。
晶状体取出与切口缝合
使用吸管或பைடு நூலகம்物器将乳糜状晶状 体吸出或取出。
对切口进行清洗,确保无残留物。
对切口进行缝合,确保手术部位 稳定愈合。
04 术后处理
常规护理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眼药水或药膏。
休息与活动
术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定期复查
超声乳化术的规范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 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禁忌
症。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 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
痛感。
手术操作
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操作 流程进行手术,注意控 制手术时间和减轻患者
痛苦。
术后处理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妥 善处理,包括伤口护理、 疼痛控制和康复指导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器械准备
超声乳化仪
选择合适的超声乳化仪, 确保其性能良好、准确可 靠。
手术器械
准备齐全的手术器械,如 注射器、刀片、镊子、冲 洗针等,确保手术顺利进 行。
灌注液和药物
准备适当的灌注液和手术 所需的药物,如麻醉剂、 抗炎药等。
患者心理准备与沟通
柴油乳化剂简介
柴油乳化剂简介:纳米级复合柴油就是由市售国标柴油80%加上20%的复合添加剂和水,通过固定的设备处理而形成的油料,产品清亮透明。
这种复合柴油同原柴油相比,同颜色,同效果,使用功率大,同质量,长久储存,无论是外观颜色,还是使用性能,都与市售柴油基本相同,不分层,启动快,马力大,尾气有害物的排放量大大的抵于国家标准,利用这种剂生产的复合柴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市售柴油相混使用。
技术特点:一是,颜色同柴油相同,清澈透明;二是,有拒水的可靠性;三是,稳定性好,长期储存不分层;四是,产品的互溶性好,可同柴油任意混合使用;五是,产品的环保性,降低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量30-70%;六是,降低成本;七是,原材料易购;八是,生产设备简单,只要有反应釜储罐计量器和一台专用设备即可;九是,投资小,见效快,十是,占地面积小,只需要50平方的厂房和储罐的占地即可。
使用方法:首先把油按比例加入到搅拌罐中(80%),在按比例加入乳化剂(10%)搅拌,同时按比例加入(10%)的净水搅拌至透明,同原柴油相同。
在搅拌的同时通过乳化机进行乳化,当达到一个循环后通过放样孔放样检测,达到清澈透明同原柴油一样即可。
柴油乳化剂在18度温度时会凝固,需要加热熔化即可使用。
乳化柴油质量检测方法:乳化柴油做好后检测质量:A,检测互溶性,取乳化柴油看是否可以和没有加工的柴油互溶,如果不互溶,是加工的细度不到位,或是乳化剂的量不足。
B,检测拒水性,取乳化柴油到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搅拌一下,看后加的水很快沉淀,是加工的细度不到位,或是乳化剂的量不足。
C,加热检测,加热到100度时,乳化柴油不变颜色。
乳化剂的量不足。
理化指标:名称指标标准及方法水分散度<99.9% 企标有效成分<99.5% 企标粘度40度时<25 国标265 开口闪点实测国标261 外观黄色PH值<7 试纸密度(20度) 0.88-0.90 使用前耐温98 包装:铁桶。
食品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及其应用张浩(09化学学号:09081053)一、概述食品乳化剂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1]。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规定,食品添加剂分为21 大类,1460 种,加上1998 年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通过的新品种11 种、香料3 种,共计1474 种[2]。
食品乳化剂是最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它不但具有典型的表面活性作用以维持食品稳定的乳化状态,还表现出许多特殊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可起到乳化、增溶、润湿、起泡等作用[3]。
二、基本理论简介1.乳化剂的作用机理[4]①降低表面张力,使两相自动收缩的趋势减小。
乳化剂分子是一种两亲分子,可优先吸附在两相界面上,与水相和油相同时发生作用,显著降低水相和油相的表面张力,两相自动收缩趋势减小。
②形成界面吸附膜,阻止液滴的聚结。
乳化剂分子优先吸附在两相界面上,在界面上发生定向排列,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即界面吸附膜,可以阻止液滴的聚结。
2.乳化剂的作用于过程以空气和水的界面为例说明:第一阶段:在界面上定向排列,界面张力迅速下降。
第二阶段:形成界面吸附膜,表面张力的下降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乳化剂浓度是一个临界浓度,成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第三阶段:多余的乳化剂进入液相主体,开始形成胶束(乳化剂分子中长链的亲油基可以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互相缔结在一起,亲水基朝向水中,即形成胶束,在W/O体系中形成的胶束称为反向胶束)。
对于乳化作用,当乳化剂浓度等于CMC时,表面张力降低到最小值,乳化作用最大,一般选用的浓度都在CMC左右的一个范围内。
对于增溶作用,食品中的许多难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如色素、调味剂、防腐剂等,能够增溶到乳化剂胶束内部或表面,选用的浓度要超过CMC。
三、乳化剂的作用及实际应用1、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①乳化作用食品工业应用最广是乳化作用。
(完整版)水包油体系聚甘油酯乳化剂的表现及应用推荐
实验小结
非极性油脂体系中聚甘油酯乳化剂对无法发挥良好的乳化作用。避免在纯非 极性油脂体系使用。
由于体系中使用的混合醇用量较小,顾其高温稳定性与其相关,使用卡波聚 合物能非常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含有苯环的油脂乳化效率不高。 对于极性油脂的选择要求不高(介电常数<4),使用量达到总油脂量的10%
O/D相 O/W乳化体系
■O/W乳化法 S-Face系列
O/W乳化体系
HLB范围广泛
HLB值的选择多样性
乳化
洗浄
親油性
O-201P
O-401P O-601P O-1001P
C18:1
IS-202P IS-1009P
IS-201P IS-1005P
IS-401P IS-601P
IS-1002P IS-1001P
水包油体系聚甘油酯乳化剂的表现及应用推荐
讲述:陆海翔 日期:2014-7-7
议程
聚甘油酯乳化剂简介 聚甘油酯乳化剂乳化特点介绍 聚甘油酯乳化剂在水包油体系的作用及分析
聚甘油酯乳化剂简介
不含EO,无亚硝胺和二恶烷。 聚甘油以及脂肪酸均是植物来源。对人体十分安全。 不仅适用于凝胶乳化,同样适用于转相乳化。 具有广泛的HLB适用领域。 体系持久的湿润感。涂布舒适润滑。
的植物油,甘油酸酯都在此范围内。) 在大量使用非极性油脂体系以及大量苯甲酸酯的体系适应
性不佳。 与TR-1搭配可以有效增强乳化体系的稳定性。搭配使用效
果更佳。
附录
推荐配方推荐配方1
步骤
将原料3-13搅拌均匀并后加热至80°C 形成均匀的B相。将分散好的A相同步 加热至80°C。
无聚合物
3
X/4
10+
乳化工艺书籍
乳化工艺书籍
摘要:
1.乳化工艺简介
2.乳化工艺的类型与原理
3.乳化工艺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4.乳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乳化工艺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在一起的技术,通过加入乳化剂使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工艺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乳化工艺简介
乳化工艺是一种重要的液体制备技术,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原本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剂可以是天然或合成的,根据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可以调节乳状液的稳定性、粘度等性质。
二、乳化工艺的类型与原理
乳化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机械乳化和化学乳化。
机械乳化是通过高速旋转的机械设备,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剪切、混合,形成乳状液。
化学乳化是通过加入乳化剂,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其相互混合。
乳化剂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降低液体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三、乳化工艺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乳化工艺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乳化剂
常用于制作乳状饮料、人造奶油、沙司等产品。
在化妆品制造业,乳化工艺用于制备乳液、膏霜、洗面奶等护肤品。
此外,乳化技术还在医药、石油、涂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乳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乳化工艺不断发展和创新。
新型乳化剂的开发、高效乳化设备的研制以及绿色环保生产理念的推广,使乳化工艺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化妆品乳化原理
化妆品乳化原理
化妆品乳化原理是指将两种互不溶解的液态成分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稳定的乳化体系。
乳化体系通常由两个相互接触的液体相和一个稳定剂组成。
乳化液的制备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乳化剂的吸附,乳化剂吸附膜的弯曲,以及液滴的破碎和重组。
首先,乳化剂中的亲水基团吸附在水相中,疏水基团则吸附在油相中。
这样,乳化剂形成一个包围液滴的双层膜,称为胶束。
乳化剂的选择对乳化体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当乳化剂在水相和油相之间形成包围液滴的胶束时,当胶束的数量足够多时,胶束之间的排斥力会导致液滴的弯曲。
液滴的弯曲使得液滴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加了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液滴的弯曲使得液滴变得不稳定,容易破裂。
这就导致液滴的破碎和重组。
液滴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更小的液滴,并且由于乳化剂的存在,液滴之间的相互作用足够强大,从而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总结起来,乳化剂在化妆品乳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吸附在水相和油相界面形成胶束,通过液滴的破碎和重组过程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这种乳化原理使得化妆品能够同时包含水溶性和油溶性成分,使得化妆品更易于使用和均匀涂抹。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Pickering乳化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Pickering乳化技术在化妆品中
的应用
成果简介以颗粒乳化的乳液又叫Pickering乳液,它首次由Pickering在1907年发现。
虽然这种乳液发现的很早,但它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重新成为了胶体与界面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同小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等乳化剂相比,这种颗粒乳化剂稳定的乳液具有以下特点:
(1)完全阻隔了Ostwald熟化过程,这是乳液和泡沫的气泡/液滴变大的主要原因;
(2)长期稳定性极高;
(3)复杂的多级结构是构筑新材料的理想前驱体;
(4)独特的流变特性。
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个人护理用品、食品、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首次发现了淀粉纳米晶具有优异的乳化性能并阐明了其乳化机理。
同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相比,淀粉纳米晶稳定的乳液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低刺激性、透皮性以及抗天然油脂氧化的性能,可作为化妆品的一类新型乳化剂。
根据Pickering乳化技术,发明了无机纳米粒子直接乳化聚合制备有机硅弹性微球的方法。
该有机硅弹性微球表面吸附有无机纳米颗粒,抗凝结性强、易于分散,具有优异的油脂吸收性能和干爽光滑性,可广泛用于化妆品中改善肤感、遮盖细纹、防晒、负载和控放活性物质。
本项目已经在2017年底实现工业化并在化妆品领域开始试用。
佐剂及乳化工艺简述
206及50V简介
• 206:是基于矿物油的佐剂,用于制备水包 油包水的剂型,含有十八烷酸和无水甘露 醇脂的免疫佐剂,色淡黄,呈油性溶液状 态。与水相以50/50的质量比乳化。密度 0.86。 • 50V:是基于矿物油的佐剂,用于制备油包 水的剂型。它包含高级注射用矿物油和植 物来源的甘露醇和油酸高度精练的乳化剂。 与水相以50/50的体积比的生产。密度0.85。
• 佐剂的主要作用:
1、抗原物质混合佐剂注入机体后,改变了抗原的 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了抗 原的作用时间。 2、佐剂吸附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 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 处理; 3、佐剂可促进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增强辅助T 细胞的作用; 4、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变; 5、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
乳化操作规程
• • • • • • • • • • • • • • 目的:建立乳化的操作规程,确保乳化效果,以便生产合格产品。 适用范围:乳化的操作。 责任人:操作人员、班长、生产负责人。 程序: 4.1佐剂入1号乳化罐: 4.1.1准备工作: 4.1.1.1根据毒液量计算所抽取佐剂量。 4.1.1.2按所需量把佐剂推入白油间待抽。 4.1.1.3关闭1号乳化罐罐底阀门,打开呼吸器阀和罐进料阀,电话通知白油间 打白油。完毕后,2号同样操作。 4.1.2抽取操作过程 4.1.2.1开启油佐剂包装桶盖,抽出佐剂进称量,并取样保存,确保称量准确 后开启油泵进行抽取,直到抽完后。 4.1.2.2把所有的油相液体抽完以后,先关闭抽油佐剂阀门,后关闭1号乳化罐 进料阀门,并补压。完毕后,2号同样操作。 4.1.2.3做好抽取油相量的记录。将样瓶放到固定位置并作标记。 4.2油佐剂高压灭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膜击破机理:破乳剂碰撞液珠的界面膜,或代替很少一部分活性物质击破界面膜,使
界面膜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e) 润湿增溶机理:认为破乳剂对乳化膜有很强的溶解能力,从而破坏界面膜。破乳剂可 以润湿成膜物质→水湿和油湿,分别使成膜物质向水中或油中溶解,从而破坏界面膜。 f) 反离子作用机理:破乳剂能中和油-水界面膜上的电荷,从而破坏受电荷保护的界面膜。
在气举井中,结蜡位置与机抽井是不太一样的。一般在一个固定的深度。
猜测:锦州气举井原油为:石蜡基原油。乳化主要是由于蜡晶沉积在界面膜。首先是 增加了界面膜厚。其次就是蜡晶在界面膜的网状结构改变了膜的流变特性。 +— 胶质 + 沥青质 + 界面膜
9
?
蜡晶
+
锦州25-1
2.3.3 固体颗粒 ① 固体颗粒吸附在界面膜形成刚体结构,对液滴聚并起到空间阻碍作用; ② 粒子携带一定程度的静电排斥,进一步增强乳状液稳定。 ③ 与所含矿化水无机盐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双电层,增强界面膜稳定性。
11
锦州25-1
下一步工作:
1、寻找乳化预测模型 2、沥青购买、沥青分离、原油模拟 3、继续软件学习
12
锦州25-1
END
请老师、批评指正!
13
増加,其在界面上形成的界面膜会从二维结构向三维网状结构变化。
7
锦州25-1
液体流动膜
此时界面膜 受压时有三种情况:
• 碱性条件下膜强度提高
• 相对不溶膜,界面粘度较高酸性条件下, 该界面膜强度较高,J碱性下转换。
固体刚性膜 过渡膜
• 挤压时不易扭曲变形,且界面粘度低
Mclean、李明远在沥青质膜中混入一定量的胶质,则可使得界面膜变得更加致密, 强度↑.随着胶质含量↑,沥青质膜的结构会出现裂痕,混合膜的强度↓。 Because: I. 增加胶质后,增加了沥青质的溶解性,降低了沥青质晶体尺寸。
PH
6
锦州25-1
2.5 乳化剂类型 原油中常见的天然乳化机有:胶质、沥青质、石蜡、环烷酸皂活性物、固体颗粒。 作为界面活性物质[1]:胶质加量在达到2%时,其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能力与沥青质加量 在5%时形成的稳定性强度相似,表明沥青质的稳定能力要强于胶质。且 极性强弱为 在油水界面膜的强度为
蜡 > 胶质 > 沥青质
Pe >> Po
2
锦州25-1
• 逐级卸载 采用气举阀逐级卸载、降低流压、降低启动压力。 在达到设计的生产能力的气举阀称为工作阀,油管鞋 上20米处、安装一底阀,防止油管鞋处压力波动高压 气体进入有关造成间歇喷油。
1.4 柱塞气举
间歇气举能建立更低的井底流压,仅适用于油管气举。 包括常规间歇气举、柱塞气举等。要求气举阀 大孔径、快开性能。以便将液体段塞尽快举升到地面。
4
锦州25-1
一、乳化
2.1 原油乳化液的形成: ①存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一般是油和水); ②存在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两相界面的表面能; ③充足的混合和搅拌,使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增加体系的能量。 B18HS、B13H、B20H都属于高含水、高含蜡油井、而且随着开采、综合含水率很高。
2.2 原油乳化类型
锦州25-1 一、气举
1.1 气举原理:
按照进气的连续性分为:
气举方式 气举原理 适用场合
连续气举
将高压气体连续注入,利 用气体的膨胀能举升液体, a) 采油指数高; 降低油管内气液混合物的 b) 井深造成井底流压高 密度,降低井底流压的一 种机械采油方式,类似于 自喷井。 将高压气体周期性地注入, a) 低产井; 利用气体的膨胀做功将井 b) 采油指数高,井底压 力低; 液呈“段塞状”间歇地举 升到 地面。 c) 采油指数、井底压力 都低
柱塞气举:在油管中增加一个活动柱塞,形成气液见间的固体界面。
I. 密封性好、能够有效地降低气体窜流、液体回落,提高举升效率; II. 柱塞往复运动,还能防止结蜡、结垢等。
3
锦州25-1
1.5 PI/IPR • PI通过达西定律推出:
J=
其中: J为采油指数,������3 /d·Mpa; ������������ 为产油量,������3 /d ; ������������ 为井底静压,Mpa; ������wf 为井底流压, Mpa。 • IPR流入动态曲线: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 1.6 气举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温、机械强度大,改变了界面膜的流变性能、使液滴难以聚并,乳状液保持稳定;
II. 双电层稳定机理:由于电离、吸附、摩擦使天然表面活性剂均带有电荷、形成Ster 双电层分布模型。 2.4 影响因素 主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界面膜强度的因素上:
温度 矿化水 固体颗 粒 乳化剂 无机盐 浓度
搅拌速 率
界面膜 强度
间歇气举
简单来说:气举井的启动就是一个气举卸载过程。
1
锦州25-1
1.2 气举方式
I. 按进气方式分类:
正举:中心管出油、环形空间进气 反举:中心油管进气、环形空间走油
II. 按气源分类:增压气举、本井气举、临井气举;
1.3 气举工艺流
压缩机产生高压气体 → 静液面下降 → 中心 油管液面上升 → 油管鞋 → Pe →高压气体进入 油管 →混液气密度下降 → 油管液面上升至地面 → 不断注入高压气体 → 流压降低,小于地层压 力 → 油流进入油管 → 密度有所增加,压缩机 注入压力有所增加 → 压力最后协调稳定至Po , 保持差压、形成持续过程。
10
锦州25-1
2.4 化学破乳机理 a) 顶替或置换机理:破乳剂成膜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所以能够优先吸附到油-水 界面并将原有成膜物质顶替或置换出来,新形成的膜具有较小的稳定性。 b) 絮凝-聚结机理:认为分子量较大的破乳剂可将分散水滴群集在一起,称作絮凝作用。 群集在一起的水滴再相互合并而聚并成大水滴后从原油乳状液中脱出。 c) 膜排液机理:两个液滴(如水滴)相互碰撞时→两液滴间形成平行的接触平面→挤压变 薄、界面活性物质被带走→相反的界面流、界面张力梯度→破乳剂的作用是吸附在界 面上有效地消除界面张力梯度。
A. 油包水型(W/O):水为分散相(居多) B. 水包油型(O/W):油为分散相 C. 多重乳状液(O/W/O) :多重复合
借鉴稠油降黏→
二次转化→ W/O
→ O/W
?
5
锦州25-1
2.3 乳化机理 I. 由于原油中含有一些天然表面活性剂,这些天然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水乳状液界 面,形成一层较强的界面膜,并且具有很大界面张力(界面压)、界面粘度、耐高
固体粒子稳定乳状液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
粒子半径 、粒子间相互作用、粒子间润湿性,只有那些粒子半径远小于液滴半径
能稳定的吸附在液滴周围,并且既能能被水相又能油相润湿才能有效稳定乳状液。 2.4 破乳手段
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方法来:
沉降分离法、外加电场(Zeta)、润湿聚结法、化学破乳法、微波辐射、加热、离心 分离。
2.5.1 沥青质、沥青质
蜡 < 胶质 < 沥青质
沥青质的表面活性很低、但是形成的界面强度比胶质、蜡晶都高。主要是因为沥青质
在油水界面开始时形成了一种单分子定向、交联的凝胶结构,而且排列紧密。在较高的压
力下保持完整性。 胶质虽然也可形成界面膜,但是其形成的界面膜不能承受过高的压力碰撞,强度很低。
界面膜结构随着沥青质溶解度的増加会发生变化,即随着沥青质在油水界面上含量的
II. 胶质的存在对附膜性质:
是形成乳状液的主要原因。
8
界面膜的界面压力大、界面粘度高、机械强度大、耐高温、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小,
锦州25-1
2.5.2 蜡晶 石蜡基原油所含石蜡主要为C17—C30的正构烷烃 受温度、受压力影响较大(轻组分)。 温度↓,高熔点的蜡析出蜡晶,不断生长形成网 状结构,一些蜡晶滞留在水滴之间,在水滴表面堆积成一定强度的网状型机械屏障,阻 碍水滴聚并。
������������ ������������ −������������������
产量、举升深度调节灵活,配产方便; ① 压力波动大、气体窜流不可避 井口简单、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底 免、对油流搅拌强烈; 层天然气能量;井下无运动构件(气 举柱塞除外),适合于斜井、定向井、 ② 容易造成流体轻质组分溢出 出沙井;井底温度、压力梯度容易获 (对含蜡原有影响较大)。 得;类似于自喷、管理方便、易于实 现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