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1.2.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1.2.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二课时共价键引入:【回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形成共用电子对:H CL【讲述】活泼的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而活泼非金属元素容易得到电子,当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如氯化镁。

请你们回忆它的电子式的书写?【思考】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讲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分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说明:这个共用电子对就如拔河比赛一样,当拔河的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谁也拔不过谁。

【分析】像这样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像HCL这样的分子间相邻的原子均通过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板书】三、共价键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形成条件: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讲解】用电子式也可以表示共价分子。

举例:Cl2;H2O电子式的书写【板书】4.表示方法:①电子式a.双原子单质分子;b.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练习】Br2;O2;N2;HF;CO2的电子式的书写。

【讲解】讲解习题。

【思考】以共价键结合的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是否只有一对?【分析】为了更清楚明了地表示共价分子中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我们可以用结构式来表示共价分子。

在结构式中,原子间的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两对共用电子对则用两根短线表示,以此类推。

对于不参加形成共价键的其他电子省略不写。

我们一起看书本14页表1-8。

【板书】②结构式:用“—”表示共用电子对,不用表示未成键电子【设问】这些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否就像我们所写的结构式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模型【展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若干。

【分析】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可以表示功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球棍模型中小球表示原子,短棍代表共价键,球棍模型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说课稿-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说课稿-新版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入手,介绍了元素周期律,引入到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最终要求学生从微观结构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本单元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前一单元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学生的知识水平仍旧局限在单个微粒或单种元素的层面上,这一单元正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原子是怎么样构成物质的,了解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以便为下一单元学习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多样性而打好基础。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是基本的、重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它将贯穿于整个化学的课程之中,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后续学习,也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化学自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⑴理解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⑶了解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⑷能利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和物质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对通过学习化学键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⑵通过学习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培养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⑵培养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习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概念。

学习难点:判别化学键的类型,以及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

【教学展开分析】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并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已经接触了较多的常见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因此,本单元内容实际上是对已学的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总结、归纳,使之上升到理论层面。

高中化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7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7 苏教版必修2

《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概念;3、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后面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教学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辅资料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了解物质中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认识离子键。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了解元素原子是怎样彼此结合的。

学习应用电子式来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表示离子化合物。

教学建议:1. 注意直观教学。

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比喻、化学符号、化学用语和模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减少理解的困难。

同时,让学生了解运用化学用语、模拟方法和结构模型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例如,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点:可以运用电子式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电子式省略了内层电子的排布情况,突出了离子键形成前后微粒最外层结构的变化。

原子相互结合是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用电脑动画模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想像微粒运动的情景。

2.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化学概念在教学中不能只从文字描述和定义来解释、说明,要注意结合具体实例的分析研究来介绍、使用,帮助学生在使用中逐渐理解接受。

高一化学教案52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共价键)

高一化学教案52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共价键)

(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会识别判断共价化合物,熟知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示方法。

3.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难点: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小明买了一个烧烤味薯片,他既想吃烧烤味的薯片,也想吃原味的薯片;小兰买了一个原味薯片,她既喜欢原味薯片,又喜欢吃烧烤味的薯片;思考: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办?【生】把两种薯片放一起,一起吃。

【展示】氢原子、氯原子的图片【讲解】H需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需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H原子和Cl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使两原子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并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HCl分子。

【讲解】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2)成键三要素①成键微粒:原子。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条件:成键原子成键前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问】稀有气体分子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生】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该电子层的稳定结构,难得到或失去电子,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分子内无化学键。

【讲解】共价化合物(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四类常见的共价化合物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等。

③酸:如H2SO4、HNO3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生】不一定,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 、NH 4Cl 等)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讲解】共价分子(1)概念:原子之间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叫作共价分子。

必修2专题一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子键教案

必修2专题一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子键教案

必修2专题一第二单元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子键教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二章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化学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教材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节。

?查阅资料了解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课题知识目标:1、认识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2、通过交流讨论,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及离子化合物。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比较类比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观看多媒体视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学生实验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本课内容在学生对微粒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主要《探究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尤其是对化学键的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深刻理解“静电作用的”内涵。

通过电子式的书写,把微观的物质给形象化。

教学重难点:1、化学键的含义 2、离子键的形成3、离子化合物的概念4、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的形象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哪学生回忆回答有112激发学生学位同学能告诉我,目前我们一共发现了种元素,有很多很多习的积极性多少种元素,又有哪位同学告诉我,我的物质。

们人类一共发现了多少种物质,物质的种类与元素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原子、分子和离子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 物质的种类多于元素并分别举例的种类,是因为不同微粒之间是否有作用力呢, 的原子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新课导入学生观察并分析: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2ml的水,另一支一段时间后,水变成比较微粒间装有试管中加入2g食盐,分别放在酒精灯上了水蒸气跑掉了,而作用力的不加热,有什么现象, 食盐依然是固体存在同。

高一化学教案521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离子键)

高一化学教案521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离子键)

第1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键的概念与形成,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会判断离子化合物。

2.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与形成;2.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电子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各种类型的相关物质【问】这些物质构成有离子原子和分子,他们为什么能构成物质?【生】微粒之间存在作用力。

【讲解】1.化学键(1)定义: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常见类型:①离子键;①共价键。

【问】思考: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结合形成氯化钠的?【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动画【讲解】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静电引力: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使阴、阳离子相互吸引;静电斥力:阴离子的核外电子与阳离子的核外电子之间、阴离子的原子核与阳离子的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使阴、阳离子相互排斥。

【讲解】离子键(1)概念: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成键三要素①成键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①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①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问】常见的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生】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形成离子键,一般为位于周期表中①A、①A族的金属元素与①A、①A族的非金属元素。

【讲解】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类型①强碱:如NaOH、KOH、Ba(OH)2等。

①绝大多数盐:如NaCl、K2SO4等。

①活泼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MgO等。

(3)性质①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一般比较牢固,破坏它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为固体。

①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展示】电子式【讲解】1.电子式的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作电子式。

高中化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7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7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7 苏教版必修2 【课时目标】1. 掌握溶解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了解对溶解度影响的各种因素,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3. 掌握溶解热、冰点降低和沸点升高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4. 了解胶体悬浮液的特点,掌握表征胶体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的方法;5. 掌握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溶解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溶解度曲线的画法;3. 溶解热、冰点降低和沸点升高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4. 胶体悬浮液的特点和表征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剂种类、溶质性质等因素的关系;2. 胶体的表征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引出问题:为什么糖、盐等固体能溶入水中?溶解的多少跟什么有关?2. 给出一组数据:20℃时1mol NaCl溶于100g H2O的溶解度为36.2g;1mol KCl溶于100g H2O的溶解度为34.2g;1mol NH4Cl溶于100g H2O的溶解度为29.6g;1mol Na2SO4溶于100g H2O的溶解度为42.0g。

让学生思考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1.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称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溶剂或mol/L。

(2)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分子、离子间相互转移达到动态平衡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将在同一温度下,溶质质量/饱和溶液总质量(%)作为横坐标,将在该溫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大能溶解的溶质质量称为溶解度(即纵坐标),用点表示,得到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峰顶即为饱和浓度(溶解度)。

(4)影响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温度系数);②压力:对固体的影响较小,对气体的影响较大;③溶剂种类和性质: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也不同;④溶质性质:同一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同,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氮气大。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Customer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novatio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

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

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4-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4-苏教版

教学设计
质疑拓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质疑拓展】:
1.NaOH电子式如何书写?
2.如何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
物?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

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E.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F.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思考
提升升华
学生思维跟着思
考,回答问题
空间思维
想象能力
通过对离
子键和共
价键的比
较提升对
基本概念
的认识。

总结离子
键和本节
课内容,
也为下不
学习铺
垫。

【当堂检测】
1.下列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Cl2
B、P2O5
C、CaF2
D、KOH
2.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氨气分子的电子式:B.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C.S2-的结构示意图:
D.CH4的分子比例模型为:
3、请判断下列化合物的类型,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

HBr H2S KOH HCN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互对答案
及时巩
固,及时
评价给学
生一个反
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苏教版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和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确定了如下的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了解电子式的书写特点,会书写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2. 了解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会书写常见的共价分子的电子式。

3.通过对比学习,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并会判断。

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在电子式书写上的差异。

培养归纳比较能力。

4. 培养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二、学生认知水平分析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早已知道的东西,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据此进行教学。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酸、碱、盐的有关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本学期也学习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应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在此之前刚学过氯及其化合物及典型金属元素钠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总体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新知的生长点。

三、设计思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把把现成的、包装好了的知识仔细地吸收和内化,而是一个广义的组织概念、情境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

化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启迪思维,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

苏教版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课时最新精品教案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课时最新精品教案设计

微粒之间的互相作使劲【课标要求】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一样的作用,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知道离子,分子,原子能够分别构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b5E2RGbCAP3.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色和成键方式。

4.学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会用构造式表示共价健以及共价分子。

认识能够用球棍模型,比率模型表示分子构造。

p1EanqFDPw【教材剖析】本单元帮助学生研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作使劲,要点解说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不一样的分子间作使劲各不同样,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DXDiTa9E3d 本单元从学生熟习的物质——氯化钠下手,引入离子键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开朗金属和开朗非金属的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

运用原子构造表示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离子化合物,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在第二个内容中,从学生熟习的物质——氯化氢下手,引入共价键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

能运用原子构造表示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共价化合物,说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RTCrpUDGiT分子间作使劲存在于分子之间,它也是微粒之间的一种作使劲,它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教材中将分子间作使劲和物质的溶沸点高低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分子间作使劲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详细的认识。

并且,教材中还介绍了氢键,使学生对一些特别物质的失常的熔沸点有所认识,进而能够解说一些自然现象,如冰为何浮在水面上。

5PCzVD7HxA学习这一单元,还将学习两种化学用语——电子式和构造式,还将运用几种构造模型——分子的比率模型、球棍模型、和晶体的三维空间构造模型,这些化学用语和模型的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jLBHrnAILg【教课目的】(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一样的作使劲,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使劲的含义。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1.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1.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设计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 C60 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汽化
2.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 SO2 C.HBr、CO2、H2O、CS2 D.Na2O2、H2O2、H2O、 O3
课外 作业
教学 小结
问题探究 2: 分析表格 5、哪些物质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6、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问题探究 3: 按以上的规律比较沸点:H2O 和 H2S? (资料:H2S 的沸点-61.8) 发现问题并讨论:结合课本 P16 1、水分子间还存在别的作用力?
2、氢键影响了水的那些性质?
3、氢键存在于哪些物质间?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 1.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设计
课题
§1-2-3 分子间作用力
课题
课时
1
备课
2017 年 2 月 20 日
总课
上课பைடு நூலகம்
第2周


时数
8
教学 1.认识分子间作用力,正确区分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 目标 2.认识到微粒之间的作用不同,导致物质性质有所差异。
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0
1、2H2O0=0=℃=2H2↑+O2↑ 是什么变化?破坏的是什么 作用力?(分别写出结构式后思考)
2、将水加热到 100℃时液体水变为水蒸气是什么变 化?破坏的是什么作用力?
3、这种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较?
4、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哪些性质?
1/2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 1.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离子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键、离子键,掌握离子化合物,能用电子式表示各种微粒,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难点:判断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写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之前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目前已知有一百多种元素,这么多元素组成了不同的物质。

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间是通过什么作用去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经过科学家的长期努力从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各种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彼此结合形成物质。

那么什么是化学键?1、化学键定义: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参照教材上的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失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氯离子。

钠离子与氯离子不断地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

从该过程可归纳离子键定义。

2、离子键定义:使带有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成键元素: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元素(ⅠA族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族ⅦA族)易形成离子键。

注意:不是所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都可以形成离子键,例如AlCl3 中无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NH4Cl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定义: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离子化合物: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绝大多数盐(包括铵盐,除AlCl3)注意:只要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电子式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原子:Na Mg Al Si P S Cl Ar (写其原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Na﹢Mg2﹢Al3﹢简单阴离子:S2﹣Cl﹣(写其电子式),强调最外层电子、中括号、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

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养学
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
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
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