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离子聚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序号分类方法聚合物1 2 3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状态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按聚合的单体形态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均相聚合、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气相聚合、固相聚合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高分子化学名词翻译和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翻译和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聚合度(DP、X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

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第五章配位聚合解析

第五章配位聚合解析

第五章 配位聚合 习题参考答案1.举例说明聚合物的异构现象,如何评价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解答:(1)聚合物的异构现象:① 结构异构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丙烯酸乙酯:CH 3|-[-CH 2-C-]n - -[-CH 2-CH-]n -| |CO 2CH 3 CO 2C 2H 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乙酯② 几何异构聚合物,汉分子链中由于双键或环形结构上取代基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立体异构称为几何异构,也称顺-反异构。

如丁二烯聚合所形成的1,4-聚丁二烯,其结构单元有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两种:~~~CH 2 CH 2~~~ ~~~CH 2 HC = C C = CH H H CH 2~~~ 顺式结构(顺-1,4聚丁二烯) 反式结构(反-1,4聚丁二烯)③ 光学异构聚合物,如聚环氧丙烷有一个真正的手性碳原子:H|~~~O-C *-CH 2~~~|CH 3④ 构象异构聚合物,当大分子链中原子或原子团绕单键自由旋转所占据的特殊空间位置或单键连接的分子链单元的相对位置的改变称构象异构。

构象异构可以通过单键的旋转而互相转换。

(2)当大分子链上大部分结构单元(大于75%)是同一种立体构型时,称该大分子为有规立构聚合物,或立构规整聚合物、定向聚合物。

反之,称为无规立构聚合物。

2.写出下列单体聚合后可能出现的立构规整聚合物的结构式及名称:(1)CH 2=CH-CH 3(2)CH 2-CH-CH 3O(3)CH 2=CH-CH=CH 2CH 3|(4)CH 2 =C-CH=CH 2 解答:(1) 聚丙烯全同聚丙烯(R 为甲基) 间同聚丙烯(R 为甲基)全规聚环氧丙烷 间规聚环氧丙烷 (3) 丁二烯~~~CH 2CH 2~~~ ~~~CH 2 HC = C C = CHH 2~~~ 顺式结构(顺-1,4聚丁二烯)反式结构(反-1,4聚丁二烯)R 为乙烯基)间同1,2-聚丁二烯(R 为乙烯基)(4) 异戊二烯~~~CH 2 CH 2~~~~~~CH 2 H C = CC = C CH 3CH 3 2~~~ 顺式结构(顺-1,4聚异戊二烯)反式结构(反-1,4聚异戊二烯) 全同3,4-聚异戊二烯(R 为-C(CH 3)=CH 2)间同3,4-32)全同1,2-聚异戊二烯(R 乙烯基)间同3,4-聚异戊二烯(R 为乙烯基)3.什么是配位聚合?主要有几类催化剂(或引发剂),各有什么特点?解答:(1)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的碳-碳双键先在显正电性的低价态过渡金属的空位上配位,形成某种形式的络合物(常称σ-π络合物),经过四元环过渡态,随后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增长的聚合过程。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离子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离子聚合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HMnM (CR) + XA
ktr,s
HMnMA + X (CR)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2 HMnM (CR) + O
2 HMnM +
O
HO OH
2
(CR)2
2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757
791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Rp不 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 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3 CH2 C CH3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 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 的线型聚合物

绝大部分Lewis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 的供给体
12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如:无水BF3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 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CH3 CH2 C + H (BF3OH) CH3
CH3 CH2 C CH3 CH2
CH3 C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 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烯烃
7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
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
气相聚合
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
单体形态
固相聚合
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
聚合物—单体不溶
沉淀聚合 均相聚合
聚合物—单体互溶
非均相聚合
溶解性
聚合物—单体部分互溶
2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物料起始状态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5.1 引言
自由基聚合有四种基本的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 不加任何其它介质, 仅是单体在引发剂(甚至不 加)、热、光或辐射源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剂对聚合度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20
4、应用实例
多用于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等。
表4
单体
溶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溶剂 硫氰化钠 水溶液 水 甲醇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产物特点与用途 纺丝液 配制纺丝液 制备聚乙烯醇、 维尼纶的原料
聚合物—单体—溶剂体系 均相聚合 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丙 烯酸酯 苯乙烯—苯、丙烯酸—水、 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 沉淀聚合 氯乙烯、丙烯腈、丙 烯酰胺 氯乙烯—甲醇、丙烯 酸—己烷、丙烯腈— 水 氯乙烯 氯乙烯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6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能、耐 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俗称“有机 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牌、指示灯 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是紧靠活性中心的引发剂碎片,与活性中心 所带电荷相反,称反离子或抗衡离子。
B
A B
是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其中 A 为引发剂 的活性中心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1.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 子聚合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1. 1 α-烯烃
乙烯(Ethylene): 无侧基,C=C电子云密度低,对质子亲和力小,难以 阳离子聚合。 丙烯(Propylene)、丁烯(Butylene): 烷基供电性弱,生成的二级碳阳离子较活泼,易发生 重排等副反应,生成更稳定的三级碳阳离子。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HMnM
kt (CR)
Mn+1 +
H (CR)
2、链终止:
(1)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反离子有足够的亲
CH3 CH 3 C + BF3OH CH3 + CH2 CH3 C CH3 CH3 CH3 C + CH3
CH2
BF 3OH CH3 C
+
-
CH3 CH3 C CH 2 CH3 M CH3 CH3 C CH2 CH3
CH3 C + BF 3OH CH3 CH 3 C CH 3
n
* CH2
-
CH3
CH3 CH2 C CH3 97% r1 =2.5 3% r2=0.4 CH2 CH3 C CH3 98.5% 1.5% n
* 2 CH
CH3 + CH2 C CH CH2
-100℃
CHCl3溶剂
AlCl3 +H2O引发
CH3 C CH CH2 m
5.2.1 研究现况
3、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教案-第五章-离子聚合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教案-第五章-离子聚合

5.2 阳离子聚合
到目前为止,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原因: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 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 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 有丁基橡胶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HSO4- H2PO4-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CF3COOH,CCl3COOH的酸根较弱, 可生成高聚物

Lewis酸引发
F-C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 受体,称为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Lewis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 AlCl3, SnCl4 ,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CrO2Cl,SOCl2,VOCl3 绝大部分Lewis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 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R t = k t [HM (CR) ]
建立稳态
Ri = Rt
K k i [C] [RH] [M ] kt

[HM (CR) ] =

Rp =
K ki kp [C] [RH] [M ] 2 kt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 应是控制速率反应,因此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 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 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高分子化学说课

高分子化学说课

高分子化学说课一、课程概述高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合成方法、结构特点以及性能应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性能应用。

2、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类型、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动力学等)。

2、高分子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应用,包括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等。

3、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

4、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高性能化、环保化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课堂讲解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

实验操作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主要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

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PPT和Flash动画,用于展示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实验教学视频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的演示,用于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学术网站、数据库和论坛等,用于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六)---离子聚合(精)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六)---离子聚合(精)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六)---离子聚合学校名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院系名称:化学纺织工程系时间:2017年3月10日1、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最重要的两个应用是什么? 答: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制备嵌段共聚物。

2、能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有哪些? 答:能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包括三种类型:(1)带吸电子取代基的-α烯烃;(2)带共轭取代基的-α烯烃; (3)某些含杂原子(如O 、N 杂环)的化合物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等(既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也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3、将下列单体和引发剂进行匹配,并说明聚合反应类型。

单体:CH 2=CHC 6H 5;CH 2=CHCl ;CH 2=C(CH 3)2;CH 2=C(CH 3)COOCH 3 引发剂:(C 6H 5CO 2)2;萘钠;BF 3 + H 2O ;Ti(OEt)4+AlEt 3答:CH2=CHC6H5 以(C6H5CO2)2引发属于自由基聚合,以萘钠引发属于阴离子聚合,以BF 3 +H 2O 引发属于阳离子聚合,但是副反应多,工业上较少采用,用Ti(OEt)4+AlEt 3进行配位阴离子聚合;CH 2=CHCl 以(C 6H 5CO 2)2引发属于自由基聚合,除此之外,不可发生阴、阳离子聚合反应;CH 2=C(CH 3)2以BF 3 + H 2O 引发属于阳离子聚合,并且该单体只可发生阳离子聚合;CH 2=C(CH 3)COOCH 3以(C 6H 5CO 2)2引发属于自由基聚合,以萘钠引发属于阴离子聚合,不可发生阳离子聚合。

4、在下表中为每一个单体选择一个合适的引发剂(连线)。

答:5、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简述原因。

答:CH 2=CHCl ; (2)CH 2=CHC 6H 5; (3)CH 2=C(CH 3)2; (4)CF 2=CFCl ; (5)CH 2=C(CN)COOR ; (6)CH 2=CHNO 2; (7)CH 2=CH-CH=CH 2;答:(1)和(4)均适于自由基聚合,因Cl 原子的吸电性和共轭效应均较弱,F原子体积很小可视同H原子看待。

高分子化学名词翻译和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翻译和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聚合度(DP、X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

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高分子化学5.1阴离子聚合5.1.1 课件

高分子化学5.1阴离子聚合5.1.1 课件
逐步加成聚合
连锁聚合
按活性中心
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
阴离子、阳离子和配位聚合
背景导论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 离子与配位聚合
什么是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是以带负电荷的离子或离子对为活性中心的 一类连锁聚合反应。
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Metallic Ion)。 M :聚合单体

CN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 离子与配位聚合
阴离子链终止
(1)向质子性物质转移终止(单基终止)
~ CH2 _ CH -.....Li+ + CH3OH CN
~ CH2_ CH2 + CH3OLi CN
~ CH2 _ CH -.....Li+ + HOH CN
~ CH2_ CH2 + LiOH CN 变成烷基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 离子与配位聚合
Anionic polymerization
阴离子聚合
徐州工程学院
主讲:董黎明
2015年 4月3日
导入
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聚 合
按单体和聚合物的 组成结构变化分类





按聚合机理分类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 离子与配位聚合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开环聚合 …….
逐步聚合
缩聚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五章 离子与配位聚合
5.1.3 阴离子聚合机理
也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 ◆ 取代基的极性即e 值大小是决定单体参加阴离子聚合
反应活性的决定因素 ◆ 取代基的共轭程度即Q值的大小却是决定单体参加自
由基聚合反应活性的决定因素 例如, Q值大的共轭单体苯乙烯属于活泼的自由基 性聚合单体,但是在阴离子聚合反应中却不活泼。

高分子化学常用公式集合

高分子化学常用公式集合

高分子化学公式推导浙江大学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1)分子量的计算公式:M0:重复单元数的分子量,DP为重复单元数M1:结构单元数的分子量, Xn为结构单元数(2)数均分子量:定义为某体系的总质量m被分子总数所平均.N1,N2…N i分别是分子量为M1,M2…M i的聚合物分子的分子数。

x i表示相应的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3)重均分子量:i聚体的分子量乘以其重量分数的加和.m1,m2…m i分别是分子量为M1,M2…M i的聚合物分子的重量W i表示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6)分布指数:分布指数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1)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分解一般属于一级反应,因而分解速率为的一次方。

将上式积分得:进而得到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对应半衰期时:,由前面的推导有:半衰期(2)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链引发速率:链增长速率:链终止速率:式中:kd、kp、kt分别为引发、增长及终止速率常数;[M]为体系中单体总浓度;为体系中活性种(自由基)的总浓度;f为引发剂效率。

推导如下:链引发反应由以下两个基元反应组成:式中:为初级自由基;为单体自由基。

若第二步的反应速率远大于第一步反应(一般均满足此假设),有:引入引发剂效率后,得引发速率的计算式如下:一般用单体的消失速率来表示链增长速率,即:链增长反应如下式:引入自由基聚合动力学中的第一个假定:等活性理论,即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 kp1=kp2=kp3=…kp x=kp推得:自由基聚合一般以双基终止为主要的终止方式,在不考虑链转移反应的情况下,终止反应方程式如下:偶合终止:歧化终止:终止总速率:式中:Rtc为偶合终止速率;Rtd为歧化终止速率;Rt为总终止速率;ktc、ktd、kt为相应的速率常数。

在以上公式的基础上,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三个假设,得到以单体消耗速率表示的总聚合速率,其计算公式为:以及单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若引发剂浓度可视为常数,则上式还原为:以上公式推导如下:自由基浓度较难测定,也很难定量化,因而无实用价值,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二个假定——稳态假定,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在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后保持一个恒定值,或者说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 Ri=Rt即:解出:再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三个假定:大分子的聚合度很大,用于引发的单体远少于增长消耗的单体, Ri <<Rp由此,用单体消失速率来表示的聚合总速率就等于链增长速率代入引发速率的表达式得:代入引发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积分得:两边同时变号当引发剂的浓度可看作常数时即:即:此时:可略去高阶无穷小量得:(3)动力学链长及平均聚合度1)不考虑链转移反应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双基终止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双基偶合终止,另一种为双基歧化终止,二者所占的分率的不同将会引起平均聚合度的改变,但两种终止方式不会改变动力学链长的大小,二者的计算公式为:式中:Rtc为双基偶合终止的反应速率;Rtd为双基歧化终止的反应速率;Rp为链增长速率。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逐步聚合,是指聚合过程中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是缓慢逐步进行的,每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聚合早期,单体很快聚合成低分子量的齐聚物,短期内单体转化率很高,反应程度却很低。

连锁聚合,是指从自由基、阴阳离子等活性种开始,经历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的,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很大的一类聚合反应。

数均分子量,是指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子量,等于高分子样品中所以分子的总质量除以总的摩尔分数;质均分子量,是指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质量统计平均的分子量;黏均分子量,是指用粘度法测得的高分子的平均分子量。

热塑性弹性体:通常的弹性体如橡胶是通过化学反应使聚合物分子链发生交联才具有弹性,而热塑弹性体的弹性来自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如氢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

普通橡胶不能二次加工,而热塑弹性既具有橡胶的弹性,又具有塑料的可塑性,可以多次进行成型加工。

热塑性聚合物:线形或支链形大分子以物理力聚集成聚合物,可溶于适当溶剂中,加热时可熔融塑化,冷却时固化成型,此类聚合物称作热塑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在树脂合成阶段,需控制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使其停留在线形或少量支链的低分子预聚物阶段。

成型时,经加热,再使其中潜在的官能团继续反应成交联结构而固化。

此类聚合物称作热固性聚合物。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均聚是指系统中只由一种单体构成的聚合反应,如氯乙烯的缩聚;共聚是指聚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聚合而成的聚合反应,如尼龙-66的聚合;混缩聚是指类如aAb的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反应程度的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将大分子的结构单元数(不是重复单元数)定义为聚合度。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提出,不同的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此理论适用于一般的聚合度不太高的、体系粘度不太大的缩聚体系;不适用于聚合反应后期,因为聚合反应后期,聚合度较大、粘度大,链段活动受到阻碍,端基活性降低。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链式共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链式共聚合反应
2019/3/24 高分子化学
5.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5.2.1. 共聚方程与竞聚率
共聚物性能
密切相关
共聚物组成
不相等 但相关
单体组成 单体相对活性
共同决定
共聚物中单体单元 含量与连接方式
共聚方程描述二元共聚产物的组成(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单体 组成及单体相对活性(竞聚率)之间的关系。
2019/3/24
r1 f1 f1 f 2 F1 r1 f12 2 f1 f 2 r2 f 2 2
可按实际情况选用两种形式的共聚方程式,在不同的场合各有 方便之处。
2019/3/24 高分子化学
5.2.1.2. 共聚方程应用条件 在以上共聚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没有涉及到链引发、链终止和 链转移反应,所得到的共聚方程不包括链引发、链终止和链引发速 率常数。因此共聚物组成与链引发、链终止无关,也与是否添加阻 聚剂和链转移无关。 对于同一单体对,因链式聚合反应类型不同,如是自由基、阴 离子还是阳离子聚合,r1和r2会有很大的差别,共聚方程就有所不 同。但只要是聚合类型相同,共聚方程就相同。例如自由基共聚, 不管采用何种引发方式(引发剂、光、热、辐射等)以及何种聚合 方法(本体、溶液、乳液),却得到相同的共聚物组成。 共聚方程推导中,曾作了几方面的假设 , 其中不考虑前末端 (倒数第二)效应、共聚反应是不可逆的假设是针对共聚反应而提 出的。由于有少数单体对或反应条件并不符合这二个假设,因而造 成与共聚方程产生一定的偏差。。
d [M1] = d [M2]
2019/3/24
* k11[M* 1 ][M1] + k21[M2 ][M1] * k12[M* 1 ][M2] + k22[M2 ][M2]
高分子化学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公式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公式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1)分子量的计算公式:M0:重复单元数的分子量M1:结构单元数的分子量(2)数均分子量:N1,N2…N i分别是分子量为M1,M2…M i的聚合物分子的分子数。

x i表示相应的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3)重均分子量:m1,m2…mi分别是分子量为M1,M2…M i的聚合物分子的重量Wi表示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4)Z均分子量:(5)粘均分子量:α:高分子稀溶液特性粘度—分子量关系式中的指数,一般在0.5~0.9之间(6)分布指数:分布指数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1)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分解一般属于一级反应,因而分解速率为的一次方。

将上式积分得:进而得到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对应半衰期时:,由前面的推导有:半衰期(2)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链引发速率:链增长速率:链终止速率:式中:kd、kp、kt分别为引发、增长及终止速率常数;[M]为体系中单体总浓度;为体系中活性种(自由基)的总浓度;f为引发剂效率。

推导如下:链引发反应由以下两个基元反应组成:式中:为初级自由基;为单体自由基。

若第二步的反应速率远大于第一步反应(一般均满足此假设),有:引入引发剂效率后,得引发速率的计算式如下:一般用单体的消失速率来表示链增长速率,即:链增长反应如下式:引入自由基聚合动力学中的第一个假定:等活性理论,即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kp1=kp2=kp3=…kp x=kp推得:自由基聚合一般以双基终止为主要的终止方式,在不考虑链转移反应的情况下,终止反应方程式如下:偶合终止:歧化终止:终止总速率:式中:Rtc为偶合终止速率;Rtd为歧化终止速率;Rt为总终止速率;ktc、ktd、kt为相应的速率常数。

在以上公式的基础上,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三个假设,得到以单体消耗速率表示的总聚合速率,其计算公式为:以及单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若引发剂浓度可视为常数,则上式还原为:以上公式推导如下:自由基浓度较难测定,也很难定量化,因而无实用价值,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二个假定——稳态假定,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在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后保持一个恒定值,或者说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Ri=Rt即:解出:再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三个假定:大分子的聚合度很大,用于引发的单体远少于增长消耗的单体,Ri <<Rp由此,用单体消失速率来表示的聚合总速率就等于链增长速率代入引发速率的表达式得:代入引发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积分得:两边同时变号当引发剂的浓度可看作常数时即:即:此时:可略去高阶无穷小量得:(3)动力学链长及平均聚合度1)不考虑链转移反应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双基终止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双基偶合终止,另一种为双基歧化终止,二者所占的分率的不同将会引起平均聚合度的改变,但两种终止方式不会改变动力学链长的大小,二者的计算公式为:式中:Rtc为双基偶合终止的反应速率;Rtd为双基歧化终止的反应速率;Rp为链增长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C (BF3OH) CH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CH3 CH2 C + R (SnCl5)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SnCl5) CH3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 AlCl3 > TiCl4 > SnCl4
离 子 聚 合
5
5.1 引言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
1953年,Ziegler在常温低压下制得PE 1956年,Szwarc发现了“活性聚合物”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根本区别在于聚合活性种(中心)不同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
通常是 碳阳离子 碳阴离子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如:无水BF3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 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引发剂共引发剂 H (BF3OH) BF3 + H2O 络合物
CH3 CH2 C + H (BF3OH) CH3 CH3

碳-碳双键对质子有较强的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 适当的稳定性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H判断):

-烯烃
CH2
CH2
CH2
CH CH3 757
CH2
CH C2H5 791
-△H( kJ/mol) 640 无取代基,不易 极化,对质子亲 和力小,不能发 生阳离子聚合
M
tr,M
综合式
1 Xn
=
kt kP [M]
+ CM + CS
[S] [M]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kp ( l / mol•s) kt 活性种浓度
阳离子聚合
7. 6 4.9×10-2 (s-1) kp / kt 102
[C*]
自由基聚合
100 10 7 ( l / mol•s) kp / kt1/2 10-2
5.2 阳离子聚合
到目前为止,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原因: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 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 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 有丁基橡胶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 中间进行链增长
HM (CR) + n M
增长速率为
kp
HMnM (CR)
Rp = kp [HM (CR) ] [M]
特点: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 合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 络合物而后引发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CCl3COOH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Rt = kt [HM (CR) ]
建立稳态
Ri = Rt
K ki [C] [RH] [M] kt

[HM (CR) ] =

Rp =
K k i kp kt
[C] [RH] [M]2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 应是控制速率反应,因此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 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 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BF3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 在此条件下,Rp最快,分子量最大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 子量降低
CH3 CH3 + H2O CH2 C CH3 OH + H (BF OH) 3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H
A B
+
CH2
CH R
A
CH2
C R
B
称为 反离子
从两方面考虑: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 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 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CH2 CH N +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
CH CH TCE 2
3 阳离子聚合机理

N
链引发
以引发剂Lewis酸(C)和共引发剂(RH)为例
C + RH H (CR) + M
K
H (CR)
ki
HM (CR)
若是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 引发剂络合物
CH3 H CH2 C CH3
(BF3OH) n CH2 C CH3 CH3
CH3 n CH2 C CH 2 + H (BF3OH)
CH3 H CH2 C CH3
反应通式:
HMnM (CR)
kt
Mn+1 + H (CR)
[H (CR) ] K= [C] [RH]
[H (CR) ] = K [C] [RH]
Ri = ki [H (CR) ] [M] = ki K [C] [RH] [M]
特点: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 (与自由基慢引发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Rp不快; 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 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故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3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 易与质子亲合, 820 kJ / mol 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 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O CH3CM (ClO4)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 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 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TCE)是一例:
CH2
C (BF3OH) CH3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 剂络合物,故Rp下降
BF3 + H2O
H2O
H (BF3OH)
(H3O) (BF3OH)
氧翁离子,活性较低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I2,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I2 + I2
O CH3C (ClO4) + M
I (I3)

HA
H A + CH2 CH X

H A
CH3 CH A X

条件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H+,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 心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如
A CH3 CH A X

CH3
CH X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氢卤酸的X-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 合引发剂,如HCl引发异丁烯

动力学链不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 和端基,同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CH3 H CH2 C CH3 n CH3 CH2 C (BF3OH) CH3
H+

CH3 + CH2 C CH3
CH3 H CH2 C CH3
CH3 n CH2 C CH2 + CH3
CH3 C (BF3OH) CH3
带有1,1-二烷基、烷氧基等推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 行阳离子聚合
具有腈基、羰基等强吸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行阴离 子聚合
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大多属离子聚合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原因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 复杂
CH3
CH2
C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 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 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