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围手术期管理
目录
• PCI手术简介 • PCI围手术期管理流程 • PCI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PCI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01 PCI手术简介
PCI手术定义
PCI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外科手术的冠心病治疗方法。通过 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进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或进行冠状动脉 内旋磨等操作,以达到疏通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疗目的。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 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风险。
术中操作规范
确保手术过程中操作规范,减 少血管损伤。
术后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抗凝治疗方案,预防血栓形成
。
严密监测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原则与方法
出血处理
对于出血并发症,应立即停止 抗凝治疗,并进行压迫止血。
严重出血时需输血治疗。
血栓形成处理
发现血栓形成时,应立即进行 溶栓治疗或介入取栓。同时继 续进行抗凝治疗。
血管并发症处理
血管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再次 手术或介入治疗,以修复损伤 的血管。
心肌梗死处理
心肌梗死发生后,应尽快进行 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PCI手术
。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和严密监 测。
04 PCI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在手术过程中,如出现突发情况,应 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配合手术
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手术过程 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 恢复良好。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必要的疼痛控制措施, 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康复指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径路使用导丝和气囊扩张支架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1.指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且存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其他冠心病相关症状。
2.检查与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3.手术准备和操作:介入治疗需要在心导管室进行,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手术过程涉及导丝的穿刺、导丝导入冠脉、放置气囊扩张支架等步骤。
4.术后管理和护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监测血压、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并
发症,如血管穿孔、血肿、心律失常等。
5.抗血栓治疗: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以预防再狭窄和血栓
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指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式,该治疗通过介入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改善血液供应和心肌缺血所致的症状,并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PCI操作是一项高度技术性的治疗,要求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一系列器材和设备。
为确保PCI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标准,本文就此进行介绍。
一、PCI手术前的准备1、患者评估:在进行PCI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病情、体检、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检查等,以确定该患者是否适合进行PCI手术。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资料,准确判断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
3、器材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导管、支架、球囊等器材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二、PCI手术操作流程1、局麻醉和血管插管:手术前先对患者施行局麻醉,然后进行血管插管,一般以股动脉为主。
2、导管插入:将导管插入血管中,准确将导管引导到近端冠状动脉。
3、球囊扩张:在支架植入前,通过心脏导管将球囊输送到狭窄的部位,通过扩张球囊来扩大狭窄部位的狭窄。
4、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后,通过导管将支架腔输送到扩张的部位,在需要扩张的位置放置支架,并使支架与血管壁贴合。
5、药物输注:在支架植入后,需要输送药物来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发生。
一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栓的形成。
6、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包括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等。
三、PCI手术的注意事项1、手术时应保持手术操作区域清洁,保证手术无菌。
2、手术时应当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过敏体质等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准确的控制。
3、操作时应谨慎,保证操作技能熟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防止手术操作错误。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
它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心内科PCI的基本原理心内科腔内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两个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狭窄或闭塞部位。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介入器械送至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和固定,以恢复血管通畅。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用。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开胸手术。
此外,PCI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
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这一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2心内科PCI的流程心内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PC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评估:在进行PCI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这些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PCI治疗,并确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2)血管造影:PCI的第一步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心脏支架介绍
心脏支架是一种金属网状结构,用于支撑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壁,在血管内保持通畅,改善血液流通。
有哪些类型的支架
目前,常见的心脏支架类型包括药物洗脱支架、药物首次引导支架和生物激 活支架等,每种支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
支架放置的步骤
1
1. 导丝导航
使用导丝引导,将支架送达狭窄的冠状动脉段。
如何诊断冠心病
冠心病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判断冠状动 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情况。
冠脉狭窄和闭塞的原因
冠脉狭窄和闭塞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和血管痉挛等,导致血液供应 不足,引发冠心病症状。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一项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使用X射线检查冠状动脉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狭 窄程度和位置,为后续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 绍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
什么是冠脉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将特殊器械送入冠状动脉进行治疗的方法,用于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促进 血液流通。
冠心病介绍
冠心病是心脏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它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的结果。
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处理
支架再狭窄是指血管内支架的狭窄程度再次增加,影响血液流通。处理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药物治疗或再次 放置支架。
冠脉介入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冠脉介入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心律失常、血管损伤等,尽 管风险存在,但在合适的情况下冠脉介入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5
1. 麻醉和准备
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并准备 好导管和介入器械。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简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该治疗方法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治疗适应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后梗死的急性介入; 3. 冠状动脉狭窄:可用于单狭窄、双狭窄和三支或多支狭窄等; 4. 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包括斑块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治疗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 1. 皮肤消毒; 2. 静脉插管,静脉注射抗凝药物; 3. 插入导管; 4. 冠脉造影; 5. 治疗:包括扩张血管、放置支架等;
6. 导管拔出;
7. 停止抗凝治疗;
8. 观察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 1. 立即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 2.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 3. 慢性药物治疗,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4. 鼓励恢复活动和锻炼。
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 1. 出血:发生率为
0.5%~4%; 2. 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5%~2%; 3. 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为
0.1%~0.3%; 4. 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术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同时,也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处理。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06
CATALOGU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与随访
短期疗效评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短期疗效评估是对PCI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及 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短期疗效评估通常在术 后1-3个月内进行,主 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 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有无 并发症,如心包积液、 支架血栓形成等。
手术过程
血管入路
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通 常为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射 造影剂,以明确病变部位 和程度。
介入治疗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 的介入治疗手段,如球囊 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拔除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 压迫止血。
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
PCI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旋磨等技术,其中支架植入是最常用的方法。
PCI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PCI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 时主要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治疗冠心病。
1987年,第一个裸金属支架(BMS )问世,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ES) 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PCI的治疗效果 。
疗。
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必要时进行紧急PCI或
血栓抽吸。
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01
02
03
04
心包填塞
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进行 心电监护和补液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PCI或溶栓治疗,必要时 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重要脏器栓塞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硬化症的介入治疗是什么?一般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即PCI,用专业的医疗术语来讲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可以简称为冠脉介入治疗。
这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的斑状旋转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是具有变革性的,开创微创性的心脏手术的先河,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比起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怎样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冠状动脉狭窄部中插入带有球囊的扩张管,向里面加压使球囊扩大,这样就会对冠状动脉壁上的斑点起到机械压迫和拉伸作用,从而扩张狭窄血管腔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采取给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给,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如胸痛或者胸闷的症状减轻甚至消除的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这个技术是冠状心脏病治疗的基本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冠脉治疗的设备条件也越来越好,性能好的新型支架等相关器材一一投入使用,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也不断地提升。
进行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之后的一部分患者,扩张过的冠脉血管会再一次变得狭窄,这可能是出现了血管弹性低下、血栓形成等情况。
这样的情况必须起重视,因为胸痛和胸膜炎会相继复发。
因此,近年来,开发了减少支架植入后狭窄发生率的所谓“药物涂层支架”。
这样的支架表面涂有特殊的药,可以防止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
药物镀膜支架虽然价格比较高,但在临床使用时让患者更加放心。
二、哪些患者适宜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简单来说,“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介入冠状动脉性硬化症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患者一个人的情况,这种适应症也有区别和选择。
“急性冠脉综合征”会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同时出现。
临床上把不稳定心绞痛、不同情况的心肌梗死结合起来称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这些都是一样的病原理导致的,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一)各种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对于会有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心绞痛时常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用药物已经无法控制改善病情。
冠脉介入治疗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了解冠脉介入治疗的历史沿革 、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 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文旨在回顾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治疗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为临床医生、患 者及家属提供参考。
采用文献回顾法,搜集与冠脉介入治疗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 病领域中备受关注。目前,一些基因治疗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距离实际应用仍 需时间。
临床应用及推广前景
适应症拓展
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正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冠心病治疗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 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等。未来,随着技术 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2003年
FDA批准了第一个可降解聚合物涂层DES 。
2006年
FDA批准了第一个无聚合物涂层DES。
03
冠脉介入治疗现状及问题
当前应用情况及疗效
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快速、安全地恢复心肌供血, 缓解心绞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其 中PCI是最常用的方法。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将进一步促进冠脉介入治疗 技术的市场需求增长,为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05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在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绞 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相较于 传统药物疗法,能够更快地控制病情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应症
• 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狭窄旳 血管供给中到大面积处于危险中旳存活心肌旳 病人。
• 有轻度心绞痛症状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旳客观 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明显,病变血管供给中到 大面积存活心肌旳病人。
• 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管腔狭窄旳病人。 • 急性心肌梗死
术前:1)术前指导:
阐明手术 训练呼吸 训练大小便 2)口服抗血小板汇集药物 3)拟行桡动脉穿刺者
一、心脏血管视图
二、动脉导管途径
三、心脏血管 狭窄部位和X线 显像
四、球囊进入狭 窄部位和球囊扩 张
五、支架进入及 释放过程
六、造影剂显像 确认冠脉处理效 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
经皮冠状A腔 内成形术 PTCA
经皮冠状A内 支架置入术
冠状A内旋切 术、旋磨术 和激光成形
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了解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定义 熟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过程及适应症 掌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 是用心导管技 术疏通狭窄甚 至闭塞旳冠状 A管腔,从而 改善心肌旳血 流灌注旳措施。
冠脉介入手术过程简图
护理
术中:
• 1)心悸不适 • 2 ) 监测
护理
护理
术后:
1)心电监护 2)心电图 3)拔除鞘管 4)活动 5)吃喝 6)抗凝 7)抗感染
8)并发症
讲课结束!谢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A内径,解除其狭窄,使 相应心肌供血增长,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旳 一种非外科手术措施。是冠状入治疗最基 本手段。
ESC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指南解读(全文)
ESC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指南解读(全文)2005年3月22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首部欧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
该文件就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PCI 相关问题的最新共识和观点:(1)PCI 指证;(2)PCI 辅助用药;(3)PCI 辅助装置;(4)药物洗脱支架。
指南的目的是提供所有PCI的相关证据,帮助医师在其日常临床决策中权衡治疗操作的风险与获益。
一.PCI 指证(一)稳定冠状动脉疾病(CAD)的PCI已有多个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对于所有有客观大面积缺血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除不能通过的慢性完全性闭塞以外,PCI可被视为几乎所有病变亚组中重要的最初再血管化方式(I A 类指证)。
对于无或轻微症状的患者,PCI 似乎并不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指他汀类)。
但AVERT 和RITA-2 试验的PCI 组支架使用率很低(30%和7.6%),也未提及噻氯吡啶、氯吡格雷或GPⅡb/Ⅲa 抑制剂。
有必要在支架时代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时代,重新评价PCI、他汀以及联合PCI 和他汀的效果。
在单纯球囊扩张时代,CABG 优于PCI。
随着支架的大量使用,这种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仍是成功率较低、再狭窄率较高的PCI 病变,药物洗脱支架(DES)在这方面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该指南将CTO病变的PCI 定为Ⅱa C 类指证。
根据AWESOME 试验和注册研究的结果,对外科高危病人行PCI被定为Ⅱa B 类指证。
既往有CABG 史的患者,PCI 可能优于重复CABG。
左室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似乎可以从PCI 受益,尤其对于有存活心肌证据的患者。
已有的多数临床试验资料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和/或糖尿病的PCI 效果逊于CABG。
这类患者的PCI 指证依旧为Ⅱb C类。
即将得到的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资料可能改变这类指证。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仍应首选CABG。
仅在CABG 的围术期风险非常高的情况下才考虑PCI(Ⅱb C 类指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手术成功的恢复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术后心电监护:术后患者需要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新的心电异常,如心律失常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血压和氧合情况的监测。
特别要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低血压、低氧、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3.术后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更换敷料,以预防感染。
同时,应注意观察伤口的渗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4.控制出血:术后患者需要在密切观察的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
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出血,观察尿液和便便中的出血情况,并提示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避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出血情况。
5.注意饮食:术后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采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过度饮食,防止肥胖。
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6.行动指导: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以免引起伤口裂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适当的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
7.心理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
护士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情绪支持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提高情绪状态。
8.家庭指导:在患者即将出院前,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控制、用药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监测并发症: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紧急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
紧急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治疗方法,它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来恢复血液流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的问题。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再灌注治疗并不能完全恢复心肌供血,这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冠脉内导入溶栓药物来解决冠脉血栓的方法。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静脉溶栓疗法来说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冠脉腔内溶栓技术中,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等)被引入到冠状动脉的血栓中,以分解血栓并恢复血液流通。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的有效性来源于其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存率。
此外,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的优势还包括更快的再灌注速度、更低的动脉再狭窄率以及更少的血管并发症。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的适应症包括ACS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后仍然存在支配性血栓或者部分血流阻塞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可以帮助恢复血流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使用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操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以确保溶栓药物能够准确地送达到血栓部位。
此外,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尽管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不适用于所有冠脉狭窄患者,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一部分患者。
其次,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因此需要紧急操作。
此外,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也与一些可能的并发症相关,例如冠脉破裂等。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技术是一种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于某些冠脉狭窄患者能够提供有效疗效的方法。
它通过分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
出血与血肿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和血肿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诊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包括在手术前评估患者 的凝血功能,手术过程中保持压 迫止血时间充足,以及术后加强
观察和护理。
一旦发生出血和血肿,应立即采 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重新加压 包扎、局部冷敷等,以控制出血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密切观
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护理技巧
02
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和方法,如心理护理、伤口护理、康复指
导等。
团队协作
03
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THANKS
感谢观看
伤口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伤口,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步、慢 跑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 康复信心。
饮食与生活建议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 果。
2024-01-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目 录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简介 • 术前护理 • 术中护理 • 术后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一种通 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 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方法。
并发症处理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4》要点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4》要点
1.指南的目的:该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全面信息和指导,旨在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评估冠脉病变的重要性: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医生需要评估病变的程度、严重程度和可达到的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的潜力。
3.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早期干预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存率和预防进一步的冠脉事件,尤其是对于有稳定心绞痛或无症状的高危患者。
4.目标血管的选择:根据不同情况和患者病史,选择最佳目标血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指南提供了关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血管成形术和血凝块抽吸等技术的详细介绍和操作指南。
6.二次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医生需要制定个体化的二次预防措施,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
7.并发症和处理:指南介绍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包括血管损伤、过敏反应、血栓和心律失常等。
8.认识和管理并发症的风险: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和相关检查结果,以确定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9.消化系统出血风险管理:对于必须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注意评估和管理消化系统出血的风险,包括消化道抗凝治疗和保护措施。
10.肾功能衰竭的管理:对于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确保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总之,《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4》提供了临床医生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指导,对于提高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水平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 tion, 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
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等。
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 和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
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
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2.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1)直接PCI①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在12h内,能在就诊后90min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②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36h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可在休克发生18h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PCI者。
③AMI发病12h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3级)患者。
④AMI发病12---24h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或有持续心肌缺血症状者。
⑤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证的AMI患者。
(2)溶栓后补救性PCI①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心电不稳定者。
②溶栓后仍有或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急性期后的PCI①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再梗死征象者。
②心源性休克或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③左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④急性期曾有过心力衰竭者。
⑤对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均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对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或严重狭窄病变行PCI(若无缺血证据,建议在数天或数周后进行)。
⑥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相对禁忌证】1.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
2.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
3.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4.在无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MI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AMI发病已超过12h,无心肌缺血症状,且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不应行PCI。
【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1)术前用药及准备①术前应继续口服原有抗心绞痛药物。
②抗血小板制剂:术前3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对未服用过阿司匹林而须急诊PCI者应于治疗前立即给予300mg水溶性制剂口服。
对计划行支架置人术者还应口服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
氯吡格雷应于6h前服用负荷剂量300mg(急诊PCI可于术前立即服用),此后每日75mg;噻氯匹定由于起效慢,应于术前72h开始给予250mg,2/d,2周后改为250mg,1/d。
噻氯匹定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症,必须定期复查血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包括急性ST段高心肌梗死)还可合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
③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于术前2~3h开始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lOOml/h,直至术后10h或出现充足尿量。
对给予充足血容量后仍尿少或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给予适量呋塞米静脉注射。
④患者术前应备皮、行碘过敏试验、接患者入导管室前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⑤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向患者和(或)家属解释操作的大致过程及须与医师配合的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材的选择①引导导管:常用Juakins型引导导管。
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为了增强导管支撑力还可选用AmplatzL、XB、EBU等类型导管。
右冠状动脉呈钩形向上时,为增强导管支撑力可选用AmplatzL型引导导管,但操作须十分谨慎,因较易发生血管开口部及近端夹层。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者,还可选用一些特殊类型引导导管。
②导引钢丝:按尖端的软硬程度,可分为柔软钢丝、中等硬度钢丝和标准硬度钢丝三种类型。
一般非闭塞性病变或急性血栓性病变可首选柔软钢丝,对慢性闭塞性病变可试用中等硬度钢丝或标准硬度钢丝。
若不成功,对有经验的术者可使用专门用于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尖端变锐的硬钢丝,以利于通过病变。
此外,还有带亲水涂层的钢丝,适于严重不规则狭窄及部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加强支持(ex-trasupport)钢丝,适用于严重纡曲的血管狭窄病变。
在使用时,导引钢丝尖端应根据血管走向、血管直径及病变特点弯成适当角度,以利于进入血管并通过病变。
③球囊导管:直径 1.5~4.0mm,长度20ram者最常用,也有短球囊和长球囊,可根据病变长度进行选择。
球囊由于材料不同,其特性不同,可分为顺应性球囊、半顺应性球囊和低顺应性球囊。
这些球囊在一定压力(命名压)下达到指定的直径,以后对进一步增加压力引起的直径增加程度不一,术者必须对所使用的球囊特性有精确的了解。
④支架:多由医用不锈钢制成,按支架释放方式,可分为自膨胀型支架和球囊扩张型支架,后者按支架的基本设计又可分为管状裂隙支架、环状支架和缠绕形支架。
球囊膨胀型支架最为常用,一般在血管开口部和血管近端病变常选用径向支撑力好的管状支架,远端血管或病变处极度弯曲的病变常选用柔顺性好的环状支架,附近有大分支的病变选用有较大侧孔的支架。
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目前上市的药物洗脱支架有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
对糖尿病患者、小血管及长病变时选用药物洗脱支架意义更大。
⑤其余器材及设备同冠状动脉造影。
2.基本操作方法(1)血管入路:可选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也可选用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进入(以右侧桡动脉常用)。
选用桡动脉途径者,必须行Allen试验,证实手掌动脉弓通畅者方可进行穿刺。
对个别患者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均不能进入者,可考虑经肱动脉穿刺途径进入。
在相应动脉穿刺插入鞘管后,经鞘管注入肝素7500~10000U(或根据体重调整用量l00U/kg),使ACT维持在≥300s,手术每延长lh,补充肝素2500--3000U。
(2)球囊扩张的基本操作要点①将适宜的引导导管送入病变所在的冠状动脉开阴,在X线透视下调整引导导管,使之与血管近端呈良好同轴状态又不引起压力嵌顿。
选择能充分暴露病变、血管影无重叠的体位进行基础冠状动脉造影。
②X线透视下经引导导管送人导引钢丝,跨过狭窄病变,送至冠状动脉远端。
在推送导引钢丝过程中,动作应轻柔,边旋转引导钢丝边推送,不应有阻力。
对完全闭塞病变,当导引钢丝跨过阻塞段后应造影确认其在血管真腔,再继续操作。
③沿导簪l钢丝送入球囊导管,对不拟进行支架置入的病变,可选择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1:1的球囊导管,球囊送至狭窄病变部位后即可开始加压扩张。
压力应在X线透视下逐渐增加,赢至球囊上病变的压迹消失,一般6,--10个大气压(取决于球囊特性、所选用球囊与血管直径的比例及病变特征)。
若拟置入支架,可用小一号(或用直径2.5mm)的球囊进行预扩张,可减少由于球囊扩张所致的夹层的发生。
(3)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基本操作要点:支架一般在球囊预扩张之后沿引导钢丝送入。
在较局限、非完全闭塞、近端血管无严重纡曲、无显著钙化的病变,也可不经球囊预扩张,直接墨入支架。
支架直径的选择一般与血管直径之比l~1.1:1(血管直径的估计应在注入硝酸甘油之后进行)。
经造影确定支架准确定位予病变部位之后,加压扩张,直至在X线透视下见支架球囊充分扩张,一般扩张压力11~--13个大气压。
压力的大小应根据病变特征、所选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之比等综合决定。
对加压至16个大气压仍不能使支架满意扩张者,可使用短的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以免造成近、远端血管撕裂、夹层。
对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应注意支架须覆盖全部病变,旦后扩张的球囊不能超过支架近远端边缘,以免出现边缘再狭窄。
支架置入后应多体位(至少嚣个互相垂直的体位)投照,观察支架是否满意扩张,病变或夹层是否被支架充分覆盖,病变处残余狭窄情况等。
血管内超声(IVUS)有助于精确判断血管直径、病变特性,从而选择适宜直径的支架,并判断支架扩张是否充分和满意,但临床上一般并非必须,有条件者可考虑应用。
3.术后处理(1)术后一般不必常规应用肝素,4h 后ACT<150~180s可拔除股动脉鞘管,桡动脉内鞘管可在术后立即拔除,加压包扎。
(2)继续抗血小板治疗: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l00~300mg/d(3个月后通常可服用l00mg/d),置入裸金属支架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至少1个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至少服用12个月。
术前服用噻氯匹定者,术基250mg,2/d,2周后改为250mg/d,服用时间同前,但要严密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非完全血管重建的患者应继续服用抗心绞痛药物。
(4)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特征。
复查心电图、记录尿量,注意血容量的补充。
注意穿刺部位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者,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术中或术后有可疑缺血征象者如长时间胸痛、分支闭塞、心电图ST-T改变或盎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于术后6~8h和24h复查血清标志物TnT或TnI、CK-MB和CK。
【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每次l00~---300ug,必要时可重复应用,也可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每次0.1~0.2mg,总量1.0~1.5mg;或地尔硫革每次0.5~2.5mg,总量5~10mg。
2.冠状动脉夹层轻度内膜撕裂通常不影响手术结果。
严重的夹层,如造影剂在管腔外滞留成"帽状"、螺旋状夹层、管腔内充盈缺损、血流减慢或完全闭塞者,应紧急置入支架。
3.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动脉夹层或上述三个因素间的组合所引起。
在术中发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应立即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除外冠状动脉痉挛。
若不能缓解,可重新沿导引钢丝插入球囊导管,在闭塞处扩张,使血管再通,并置入支架。
对急性血栓闭塞可静脉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