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心血管
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心肌
血运重建治疗是指以冠状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重建血管,恢复心肌
灌注,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
二者结合的杂交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
重要手段。为了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
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
使用。Ⅱ类:指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
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 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 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 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危险评分和风险分层
危险评分和危险分层用于预测心肌血运重建手术死亡率或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从而为选择适宜的血运重建手段提供参考。常用的危险评分模型的特点如下
1.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 ( EuroSCORE):用于预测外科手术死亡率,最近有人将其用于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手术部位:通过检查结果确定病患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 术前检查:对病患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和确认手术的可行性。
- 术前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手术室环境卫生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
2. 麻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以下是麻醉的具体步骤:
- 局部麻醉:在手术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病患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 镇静药物:根据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病患镇静药物,使其保持舒适和松弛状态。
3. 手术操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穿刺:在手术部位进行穿刺,将导丝引入冠状动脉。
- 导丝引导: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冠状动脉,定位到狭窄或闭
塞的部位。
- 扩张治疗:使用导丝引导下的球囊扩张器,扩大血管狭窄处
的通路。
- 植入支架:将支架导入扩张的血管,使血管保持通畅。
- 结束手术:确认支架位置和血流情况,将导丝和导管取出,
处理穿刺口。
4. 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病患需要适当的术后护理:
- 监测:密切观察病患的心脏功能和血流情况。
- 保持休息:手术后病患需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
- 用药: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 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诊,检查血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情况。
以上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大致操作步骤,具体操作应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手术前和术后的细节护理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研究进展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研究进展标签: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因其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已逐渐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术者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心导管材料的不断革新,经过20多年发展,PCI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PCI本质上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手段,术者操作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将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现就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做一简要综述。
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冠状动脉痉挛指冠脉因各种原因引起持续性收缩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冠状动脉痉挛会产生明显缺血症状,如胸痛和心肌缺血等的重要术后并发症。严重的冠脉痉挛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猝死[1]。虽然CAS发生的原因至今并未完全明确,但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其主要与血管狭窄、异物(球囊支架、指引导管等)刺激等有关。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心绞痛、低血压、心电图ST段抬高等。
有研究指出,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的重点在于对抗血管痉挛以及引发痉挛的基础病变,而不是针对痉挛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2]。无论冠状动脉是否正常,对于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可以首先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0.4 mg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 mg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在硝酸甘油无效或者耐药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特别顽固的患者可以持续静脉输注或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导管刺激引起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撤除心导管。因为β受体阻断剂诱导α受体兴奋、诱发CAS的可能,故对于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的CAS病人严禁单独使用β受体拮抗药[3]。有时在药效不明显的情况下,需要撤出冠状动脉内球囊或指引导丝才能解除痉挛。当内科介入治疗无效时应紧急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血压平稳后立即送外科手术室行急诊CABG。切忌反复尝试介入治疗,从而贻误救治时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与适应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与适应症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的目的在于: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减轻或根除症状。PCI 最初应用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逐渐扩展到ACS患者。如病变的条件适合,PCI可改善病情急重患者的生存情况,并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
一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PCI是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于药物治疗相比,其总体上不能降低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一)危险分层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可根据无创检查结果进行危险分层。无创检查提示高危的患者,大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如无血运重建的禁忌症,均应行冠脉造影;而低危患者的预后较好,如症状不严重,不建议冠脉造影。冠脉造影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无创检查的危险分层:
(1)高危(年死亡率>3%)
1. 静息状态下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
2. 平板评分高危(评分≤-11);
3. 运动状态下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运动状态LVEF <35%);
4. 负荷状态下大面积灌注缺损(特别是前壁损伤);
5. 负荷下多处中等大小的灌注缺损;
6. 大面积固定性灌注缺损伴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量增加(201Tl)
7. 负荷状态下灌注缺损伴有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量增加(201Tl)
8. 给予低剂量多巴酚丁胺时[≤10g/(kg·min]或心率较慢时(<120次/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壁运动障碍(涉及>2个节段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
9. 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
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它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心内科PCI的基本原理
心内科腔内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PCI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两个步骤。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狭窄或闭塞部位。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介入器械送至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和固定,以恢复血管通畅。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PCI手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用。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开胸手术。此外,PCI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这一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2心内科PCI的流程
心内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PC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1)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4、当病变直径狭窄<90%时,提议仅对有对应缺血证据,或血流 贮备分数 FFR≤0.8 病变进行干预。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第7页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第8页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对 STEMI 患者尽早溶栓并进行早期 PCI 治疗 是可行,尤其适合用于无直接PCI治疗条件患 者。
溶栓后早期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宜在 3~24 h,其最正确时间窗尚需深入研究。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第16页
STEMI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对合并多支病变STEMI患者,美国及中国STEMI指南 均提议仅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干预,除非合并 心原性休克或梗死IRA行PCI后仍有连续性缺血征象 ,不应对非IRA行急诊PCI。
第33页
对HAS-BLED评分≥3分需口服抗凝药品冠心病 患者(包含SCAD和ACS),提议不考虑支架类型 ,口服抗凝药品加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 雷75 mg/d最少1个月,然后改为口服抗凝药品 加阿司匹林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g/d(连续时 间依据临床详细情况而定)(Ⅱa,C)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第19页
抗血小板治疗:SCAD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1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断发展。开始时仅限于球囊成形术,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而现在PCI还包括了其他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例如斑块消蚀技术(斑块旋切术、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在此后的5年中,PCI技术及辅助药物治疗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明显地减少了因再狭窄而造成的再次血管重建,成为PCI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为PCI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显然已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
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并参考2005年和2007年ACC/AHAISCAI更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叫和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町,重新修订了本指南。为了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II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II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III类:指那些己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芸萃分析。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培训课件
23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4
术后护理
吸氧prn 体位 病情观察 药疗护理 饮食护理 生活护理 健康教育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6
体位
床头抬高30度 平卧24h (平卧与侧卧交替)
相应关节伸直制动至拔鞘后6h(即术后10h)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19
操作过程
在局麻下,经皮右股动脉或右手桡动脉穿刺,行 冠状动脉造影后,用特制球囊导管扩张病变部位, 再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以8个大气 压扩张球囊30~60秒植入支架。然后,用耐高压球 囊,加压12~16个大气压,扩张30~60秒,以保 证支架均匀扩张。支架将永久地嵌入患者冠状动脉 内膜。
27
病情观察
心电监护 自觉症状 穿刺局部 患侧肢体末梢循环 药物副作用 排尿 并发症的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8
血压
与术前对照基础压及脉压差 低血压/休克先兆:术后30分-3小时恶心 不明原因低血压:
腹膜后出血—下腹痛 穿刺部内出血—血肿、脉搏消失 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心包填塞
15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16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17
健康教育
训练床上使用便盆大小便 洗头、沐浴、更衣、剪指甲 手术的方法、目的、时间
冠脉介入治疗ppt课件
通过复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访的重要性
强调随访的重要性,提醒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 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06
冠脉介入治疗的前景与展望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药物洗脱球囊
通过在球囊上涂布药物,实现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释放药物,从 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长期效果
生存率
长期观察发现,接受冠脉 介入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明 显高于药物治疗或冠状动 脉搭桥手术。
心功能
冠脉介入治疗有助于保护 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 力衰竭的发生。
再狭窄
尽管冠脉介入治疗能显著 改善症状和预后,但部分 患者仍可能出现冠状动脉 再狭窄的问题。
预后影响因素
患者自身状况
术后护理与药物治疗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自身 状况对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
术后护理和药物治疗对冠脉介入治疗 的预后起到关键作用,需严格遵循医 嘱,定期复查。
病变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 和数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 后。
04
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 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时可能引
优点
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 患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 使冠状动脉靶部位的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同时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 )
3 级血流。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等技术的广
泛应用,目前认为术后残余狭窄〈20%是理想的造影成功的标准。(2)操作成功:指已达到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操作有关的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CK、CK-MB )升高即可诊断,但对于不伴有Q波心肌酶升高的意义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证实CK-MB 水平较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 波心肌梗死具有临床意义。不伴有Q波的CK-MB水平明显升高本身意味着PCI存在并发症。(3)临床成功:PCI 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 或体征缓解。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 个月以上。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
1988年美国ACC/AHA 根据PCI 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 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
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 )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与注意事项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与注意事项
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与注意事项
1 引言
目前,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必须强调的是,虽然PCI能使心肌较早得到充分的血流灌注,仍应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技术优势,科学地选择急诊PCI的适应症,方能使患者达到最大的临床获益。本文根据2005处欧洲PCI指南和2006年美国心脏学院/美国心脏病协会PCI指南和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部分内容,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急诊PCI指征和注意事项加以介绍,供基层临床医师参考。
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与注意事项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指征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系指在胸痛或其它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以内对病变血管直接进行导管介入治疗。主要适应证包括:1、AMI或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症状发作12小时内能够行PCI并能及时完成者;2、年龄等于或大于75岁的患者,有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在36小时以内、适合血运重建且手术能够在休克发生18小时以内进行者;3、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并且症状发作在12小时之内;4、症状发作12~24小时同时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性缺血证据的患者;5、不适合行静脉溶栓治疗、症状发作小于12~24小时并且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 tion, PCI)
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
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
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 和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
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
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
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
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
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2.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
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概述
概述
PMI是指PCI围手术期心肌细胞受到缺血、缺氧、再灌注等损伤,导致心肌功 能障碍或坏死的现象。中医诊疗在PMI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通过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细胞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发挥治 疗作用。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PMI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其中, 心肌缺血是PMI发生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则进一步加重了心肌损伤。
内容摘要
2、对于PCI术后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降压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和非药物治疗。
内容摘要
3、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 免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
内容摘要
4、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努力,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管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1、病因病机:PCI术后胸痛的主要病因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导致脉络不 通、气血运行不畅。
内容摘要
2、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脉及辅助检查,对PCI术后胸痛进行 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内容摘要
3、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 相应的中药方剂。
内容摘要
4、药物使用:建议使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中药,如丹参、川芎、 红花、延胡索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药物,如痰浊痹阻型可加用瓜 蒌、薤白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流程和器材选择ppt课件
后扩球囊
18
支架
19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
5
造影用到的耗材
桡动脉鞘
6
股动脉鞘
7
三联三通板
环柄注射器
压力延长管
8
造影导管
造影导丝
超滑导丝
9
造影图像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 查后,确定狭窄部 位堵塞度,心脏病 专家一般认为血管 狭窄超过75% 应选 择置入支架治疗。
10
治疗过程概述
• 心脏支架手术治疗的过程是使用之前造影 已经建立好的动脉入路,使导管在血管中 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先用球囊扩 张血管的病变位置,然后利用传送系统将 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覆盖并支撑 病变位置、撤出导管,结束手术。
11
治疗
根据造影后得出的图像开始治疗
12
球囊置入
在导丝的引导下置 入球囊导管,到达 指定的部位后使用 压力泵反复多次的 进行球囊充盈从而 达到冠状动脉狭窄 部的扩张,为支架 的顺利置入做好准 备。
13
支架置入
14
治疗所用Fra Baidu bibliotek材
压力延长管
Y型止血阀
15
指引导丝
指引导管
16
压力泵
17
预扩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 流程和器材选择
1
冠状动脉示意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体会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体会
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发病时患者胸闷胸痛,低血压,有濒死感,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冠心病在我国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自1977年Andreas Gruentzig首次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与传统外科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今已成为80%病人的标准治疗措施。但同时,也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护理对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术后早期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 我科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进行了PCI术的105例病人,其中男性58例,年龄42-76岁;女性47例,年龄46-69岁;隐匿型73例;心绞痛型136例;心肌梗死型71例。结果: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护理要点
2.1体位:术后安置患者取平卧位休息,术侧肢体制动禁止弯曲和移动。12小时后如无伤口出血可协助取侧卧位休息,但仍需绝对卧床24小时。24小时后若无特殊情况可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注意病人保暖及卧位舒适,满足生活所需。
2.2饮食护理:术后可进正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尽快排泄,以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嘱病人少食用奶制品豆制品如:甜豆浆、牛奶等,以免引起腹胀不适。
2.3病情观察:
术后需要观察病人神志变化,在休克早期病人可因缺氧表现烦躁、易激动,可进行持续血压心电监护,结合无创血压及心率情况动态观察,判断休克的存在与否。术后体温监测可以为术后是否存在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术后每日测量体温3次,连续测量3天。少数病人会在术后两天左右出现38℃左右低热,配合医嘱连续使用3天抗生素可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观察病人有无胸痛、腹痛、恶心、呕吐、背部及下肢疼痛等症状,以便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痉挛、闭塞、破裂、穿孔肋内膜撕裂及夹层;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溃疡;出血;支架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适应证】
1.临床怀疑冠心病者,为明确诊断。
2.临床诊断冠心病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
4.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
5.心脏外科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6.特殊职业者。
【禁忌证】
1.除了精神正常、有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患者拒绝该项
检查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外,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
(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3)未控制的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4)未控制的高血压;
(5)急性脑卒中;
(6)并发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7)急性心肌炎;
(8)主动脉瓣心内膜炎;
(9)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
(10)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者;
(11)急性心肌梗死无上述适应证者;
(12)严重碘造影剂过敏;
(13)严重肾功能衰竭和(或)无尿,除非已准备透析治疗清除造影剂和体内过多的液体,否则不宜进行造影。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
5.如有PCI准备,需术前阿斯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使用三天以上,不足三天,氯吡格雷须负荷300mg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 tion, PCI)
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
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
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 和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
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
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
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
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
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2.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
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1)直接PCI
①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在12h内,能在就诊后
90min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②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36h内发生心源性休
克,可在休克发生18h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PCI者。
③AMI发病12h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3级)患者。
④AMI发病12---24h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或有持
续心肌缺血症状者。
⑤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证的AMI患者。
(2)溶栓后补救性PCI
①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心电不稳定者。
②溶栓后仍有或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急性期后的PCI
①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再梗死征
象者。
②心源性休克或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③左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④急性期曾有过心力衰竭者。
⑤对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均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对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或严
重狭窄病变行PCI(若无缺血证据,建议在数天或数周后进行)。
⑥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相对禁忌证】
1.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
2.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
3.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4.在无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MI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AMI
发病已超过12h,无心肌缺血症状,且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不应行PCI。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及准备
①术前应继续口服原有抗心绞痛药物。
②抗血小板制剂:术前3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对未服用过阿
司匹林而须急诊PCI者应于治疗前立即给予300mg水溶性制剂口服。对计划
行支架置人术者还应口服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应于6h前服用负荷
剂量300mg(急诊PCI可于术前立即服用),此后每日75mg;噻氯匹定由于起效
慢,应于术前72h开始给予250mg,2/d,2周后改为250mg,1/d。噻氯匹定的
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症,必须定期复查血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
入治疗(包括急性ST段高心肌梗死)还可合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
③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于术前2~3h开始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
水或5%葡萄糖lOOml/h,直至术后10h或出现充足尿量。对给予充足血容量后
仍尿少或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给予适
量呋塞米静脉注射。
④患者术前应备皮、行碘过敏试验、接患者入导管室前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⑤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向患者和(或)家属解释操作的大致过程及
须与医师配合的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材的选择
①引导导管:常用Juakins型引导导管。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为了增强导管支撑力还可选用AmplatzL、XB、EBU等类型导管。右冠状动脉呈钩形向上时,
为增强导管支撑力可选用AmplatzL型引导导管,但操作须十分谨慎,因较易发生
血管开口部及近端夹层。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者,还可选用一些特殊类型引导导管。
②导引钢丝:按尖端的软硬程度,可分为柔软钢丝、中等硬度钢丝和标准硬度
钢丝三种类型。一般非闭塞性病变或急性血栓性病变可首选柔软钢丝,对慢性闭
塞性病变可试用中等硬度钢丝或标准硬度钢丝。若不成功,对有经验的术者可使
用专门用于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尖端变锐的
硬钢丝,以利于通过病变。此外,还有带亲水涂层的钢丝,适于严重不规则狭窄及部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加强支持(ex-
trasupport)钢丝,适用于严重纡曲的血管狭窄病变。在使用时,导引钢丝尖端应根据血管走向、血管直径及病变特点弯成适当角度,以利于进入血管并通过病变。
③球囊导管:直径 1.5~4.0mm,长度20ram者最常用,也有短球囊和长球囊,可根据病变长度进行选择。球囊由于材料不同,其特性不同,可分为顺应性球囊、
半顺应性球囊和低顺应性球囊。这些球囊在一定压力(命名压)下达到指定的直
径,以后对进一步增加压力引起的直径增加程度不一,术者必须对所使用的球囊特
性有精确的了解。
④支架:多由医用不锈钢制成,按支架释放方式,可分为自膨胀型支架和球囊
扩张型支架,后者按支架的基本设计又可分为管状裂隙支架、环状支架和缠绕形支
架。球囊膨胀型支架最为常用,一般在血管开口部和血管近端病变常选用径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