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_三国演义_
解读《三国演义》
![解读《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37e941a8956bec0975e3d7.png)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 瞒,沛国谯(今安徽亳 县)人。东汉末年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 • “古往今来奸雄第一 奇才”——“宁教天下人 负我,休教我负天下 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奸诈多疑,骄横自负。 • “治世之能臣”—— 驻军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 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 中下人物,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精兵法,著 《孙子略解》、《兵法 接要》等书。
现在看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有以下几种: 1、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全书二 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尚未分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 序,嘉靖壬午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引。学术界多认为此 本最接近原作,对确定罗贯中时代和《三国》成书时间, 对准确把握罗贯中思想和创作倾向,具有重要价值。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 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 堂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 系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 本又称“伪李评本”。 3、《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简称《李 渔评本三国志》,以“伪李评本”为底本,加上李渔大量 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削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 《三国演义》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本子。
相似点 都 用 火 攻 , 以 弱 胜 强
不同点
曹操 7万 袁绍 70多万
焦点:粮草
结果: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 曹操 号称80万 联军(周瑜、诸葛亮) 7万多
焦点:水战
结果:曹军败退,三国鼎立 蜀汉(刘备) 75万 孙吴(陆逊) 10万
焦点:水
刘备大败,蜀汉走向衰亡。
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以蜀汉为中心, 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结构,既写 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 密切配合。
简述三国演义版本的发展
![简述三国演义版本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a076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b.png)
简述三国演义版本的发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自其问世以来,经历了许多版本的发展。
本文将从时间顺序上简述三国演义版本的发展。
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不详。
该版本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改编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叙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故事。
这个版本以其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
清代的《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基础的修订版本。
清代的《三国演义》是由罗贯中完成的,他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删减。
罗贯中在文中增加了大量的对白和心理描写,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罗贯中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作,如“赤壁之战”和“三气周瑜”等,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和精彩。
20世纪初,鲁迅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整理和修订,形成了他的版本。
鲁迅的版本在保留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了改动,使之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口味。
鲁迅的版本还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使得鲁迅的版本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20世纪后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版本。
这些版本在保留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些版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更加严谨,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
同时,这些版本也更加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描写,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和真实。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三国演义也开始以电子书和网络小说的形式出现。
这些版本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娱乐元素,如游戏化的设定和虚构的情节。
这使得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经历了从明代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到清代的《三国演义》,再到鲁迅的版本,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修订和改编。
不同版本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和对历史的解读上有所差异,但都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和英雄人物为主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三国演义也开始以电子书和网络小说的形式呈现,更加适应了现代读者的需求。
赛雷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9
![赛雷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9](https://img.taocdn.com/s3/m/898856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9.png)
书中对赵云的描绘非常生动。在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为了救阿斗,多次冲入敌 阵,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这个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赵云的英勇和忠诚,也 加深了读者对三国演义中这个角色的理解和印象。
书中对诸葛亮的智谋也有所描绘。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东风借箭,成功 地完成了任务。这个画面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谋略,让读者对他的智慧 和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赛雷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9》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这一章是整个三国历史的关键章节,讲述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的故事。 通过精彩的画面和幽默的对话,展现了三国时期军事斗争的激烈和智慧。
这一章讲述了蜀汉名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故事,以及刘备攻占益州的 历史事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展现了三国时期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这一章讲述了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历史事件,以及诸葛亮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奋 斗的故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情描绘,展现了诸葛亮忠诚和智慧的形象。
精彩本由赛雷所著的漫画书籍,通过轻松有趣 的漫画形式,展现了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以下是本书的一些精彩摘录:
在这本书中,曹操和刘备的初遇被描绘得十分生动。曹操正在大街上欺负商贩, 刘备走上前去劝说,结果被曹操一拳打倒。这个画面不仅展示了曹操的强势和 刘备的善良,也预示了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目录分析
《赛雷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9》是赛雷创作的一部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漫画作 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幽默的对话,将三国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下是对这 本书目录的分析。
《赛雷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9》的目录以时间线索为主线,将三国历史的发展 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主要事件或人物,例如“黄巾之乱”、 “赤壁之战”、“定军山之战”等等。这种组织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 三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真相揭秘从文献考古角度重新解读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真相揭秘从文献考古角度重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6cb90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e.png)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真相揭秘从文献考古角度重新解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时代,而《三国演义》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然而,历史与小说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人们在阅读小说的同时也希望了解到更加接近真相的历史。
因此,本文将从文献考古的角度出发,对《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中的历史真相。
第一章:《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根源1.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公元184年至280年的年代,是东汉王朝灭亡后的动荡时期。
这个时期内,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而这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构成了《三国演义》的重要背景。
1.2《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他以历史为基础,进行了艺术创作。
罗贯中在创作该小说时,旨在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以及人物形象,来倡导忠诚、正直、智慧和巧妙等美德。
第二章:《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件考察与真相解读2.1 红、蓝、绿的对战:官渡之战《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发生在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之间,而小说中描述的胜负结果与历史事实有所区别。
根据文献与考古学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更为真实的结论。
2.2 诸葛亮的崛起与平定南蛮:第七次北伐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其才智和谋略而成为众人景仰的人物。
在小说中,诸葛亮七次北伐平定南蛮,但是历史研究却对此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通过查阅文献与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对此进行重新解读。
第三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解析与真相揭示3.1 关羽的义气与刘备的仁德关羽与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忠义勇敢的典范人物,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情节。
通过审视当时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关羽和刘备的真实形象。
3.2 曹操的权谋与手段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以其冷静果断的性格和战略谋略为人们津津乐道。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51b5357cd184254b353587.png)
•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5•总分数 5•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C.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A.以人为本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C.《周易.震》B.《周易.艮》A.《周易.贲》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A.天文C.物文D.人文•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B.儒、释、道三家并列A.儒道互补C.“易”、“道”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和为美B.中庸之道C.阴阳五行正确•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4•总分数 4•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4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C.以仁为本•本题总得分:1分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C.夫妇有别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天人合一C.辩证逻辑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正确•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9•总分数 9•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9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B.义C.礼A.仁D.知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B.克己复礼为仁C.仁者其言也讱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A.仁者爱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C.明辨A.博学D.自我修养B.审问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中寻找A.共性B.个性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C.自然义A.神性义D.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B.道德义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6【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董仲舒C.孟子A.孔子B.老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7【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A.人与自然的和谐C.人的身心和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8【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B.慎独C.仁礼的统一D.穷理A.尽心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9【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D.不以人灭天B.制天命而用之A.天人交相胜C.尽心、知性、知天正确•对应章节第三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10•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史官D.礼官C.司马B.祭司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C.仁义礼智B.清虚卑弱D.恭宽敏惠A.和静清寂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无神论A.祭神如神在B.未知生,焉知死D.怀疑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善利万物而不争D.处众人之所恶C.居善地B.推己及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D.物壮则老A.治人事天莫若啬C.上善若水B.圣人无常心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D.祸福相依C.道法自然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B.不作为A.不妄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C.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A.忠恕之道D.天道酬勤正确•对应章节第四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10•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1【单选题】(1分)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C.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A.辁才讽说之徒D.万物之一类B.任公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惠子C.庄子B.孔子A.老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B.二遍A.一遍C.三遍D.四遍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B.孰知正色A.孰知正处C.孰知正味D.孰知正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人籁D.道籁B.地籁A.天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6【单选题】(1分)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B.百围之木C.水面D.天空A.大地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7【单选题】(1分)“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之人无己C.圣人无名B.神人无功D.以自为是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8【单选题】(1分)《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C.养气为主D.养情为主B.养性为主A.养形为主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9【单选题】(1分)“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B.屠户A.厨师C.治国者D.尸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单选题】(1分)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B.遁天之刑C.帝之悬D.悬解A.遁天背情正确•对应章节第五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10•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D.传说中的人物B.神仙C.庙里的塑像A.智者、觉者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C.中国B.古印度A.D.泰国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C.三国时期B.秦代A.公元前6世纪D.西汉末、东汉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C.少林寺D.南华寺A.普救寺B.白马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三国演义每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每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79a71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5.png)
三国演义每章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
小说以三国时期为背景,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各种人物的形象。
全书共分120回,每一回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
下面将对三国演义每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在这一回中,我们见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豪杰结义为兄弟的情景,他们一起共同对抗黄巾军,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忠诚。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中,张飞因为邮递不及时而怒鞭督邮,展现了他的刚烈性格。
同时,刘备的舅舅何进和袁术的宦官张让之间的权谋斗争也在这一回中展开。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在这一回中,董卓为了镇压反对他的官员,采取了残暴的手段。
同时,吕布在李肃的劝说下,投靠了董卓。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刘备和曹操联手,共同讨伐董卓。
同时,董卓也在这一回中被废黜,结束了他的统治。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兴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发出矫诏,号召各地抵抗董卓。
同时,关羽、张飞和刘备三兄弟在这一回中联手,共同对抗吕布,展现了他们的豪气和勇武。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烧毁了金阙,行凶杀戮。
同时,孙坚背弃了曹操,私藏了玉玺,引发了后续的战事。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在这一回中,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孙坚也跨江击败了刘表,展现了各方势力之间的角力和对抗。
以上是三国演义前七回的主要内容概括,后续章节还有更加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一起期待后续的精彩故事吧!。
试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试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https://img.taocdn.com/s3/m/40136dab5a8102d277a22f08.png)
浅议《三国演义》人物曹操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
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
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
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三国中曹操在性格上的反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
我们努力从历史的和艺术的角度去重新解读曹操。
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即魏武帝。
曹操,即魏武帝。
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曹操生前在北方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
曹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见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但是现在呈现在这里的还仅仅是客观的介绍。
《三国演义》中经典句的魅力和智慧解读
![《三国演义》中经典句的魅力和智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899b5efb7360b4c2f3f6459.png)
《三国演义》中经典句的魅力和智慧解读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中,54岁的曹操酒至微醺,横槊立于船头,对诸将说:"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气也。
"踌躇满志的曹操,回想自己的戎马生涯,对此情景,甚是慷慨,作下了这首《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当年的魏武,斟酒高歌,纵马挥鞭,何等的潇洒,又何等的豪情。
奈何岁月不居,时光荏苒。
纵然意得志满,也不由得沧海一声感叹。
人生短暂,要有所作为,就不要败给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狄更斯说: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盛年不会重来,生命无法倒带,"人生得意须尽欢"。
一辈子,三万天。
不要留下任何遗憾,须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曹操率83万大军,挥师江南,欲吞刘备,灭孙权。
迫于当时的形式,孙刘决定联手,共抗曹操。
大家商议军情,诸葛亮和周瑜不约而同,提出"火攻"。
一切准备就绪,单等东南风起。
周都督却因此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诸葛亮心中有数。
自称有个秘方。
专治周瑜的病。
药方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语破的,正中周瑜的心事。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大要素。
只有所有条件具备,且把握得当,才能顺理成章地致胜。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诸葛亮南屏山设起七星坛,祭来了东风,火烧曹操连营。
三毛说:我要你学会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花开有时,雁过有期。
所有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低谷时,你要学会耐心等候,静待时机。
别心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中,才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
③赔了夫人又折兵。
解读三国廖化当先锋乃是实至名归
![解读三国廖化当先锋乃是实至名归](https://img.taocdn.com/s3/m/72da39113968011ca200910a.png)
一部《三国演义》巨作留下了诸多精彩与文化享受,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史书,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尊崇惯性而存在明显的尊刘贬曹抑孙倾向,故事中存在明显诸多的虚构情节,具体见拙作:揭秘:《三国演义》九大“张冠李戴”。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不难发现,诸葛亮是被神化的最厉害的一位,其道德和功业简直是无人能比,为此身处明末的罗老先生不仅贬对手,比如说曹操,而且还贬合作伙伴,如刘禅,为此乐奀还写了两篇博文: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还原一个真实的蜀汉后主刘禅,以期还原那段历史及其人物真实的一面。
今天,乐奀主要和大家聊聊蜀汉将军廖化这个人,他到底何许人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是《三国演义》一书中对三国后期蜀汉人才短缺的一种写照。
它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人才,即便是担负重任的人也是能力平庸。
长期以来,常常用它来形容那种为无可奈何的选择。
那么,廖化真的就是我们常规理解的一个很平庸而无多大本事的人吗?真的就不值一提吗?这需要从廖化同志的生平谈起。
廖化画像(来自:)一、廖化同志的生平事迹介绍陈寿老先生在《三国志》中,仅不过寥寥百余字就把廖化给打发了:“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
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
思归先主,乃诈死。
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
会先主东征。
遇于秭归。
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
官位与张冀齐,而在宗预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不过没关系,毕竟陈老先生作为西晋著名史学家,生于三国后期,长在西晋时期,相信说的应该是真实的。
好了,下面现梳理一下廖化同志的生平事迹。
廖化(?—264),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今属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后期将领,以勇敢果断著称。
廖化是三国演义中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过程极少数人中的一个,他与严颜、黄忠共称为蜀汉三老将(这就不一般呀!)。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解读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9c8ce0855270722192ef7e8.png)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
曹军流行疾病。
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
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
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
周瑜、诸葛亮等人计谋精妙,处处占先。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461bc808a1284ac85043a4.png)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描述东汉末年到晋朝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个政治集团为夺取政权而进行激烈、你死我活的争斗的长篇历史小说。
电视剧《三国演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曹操是剧中备受瞩目、最为关键、最具争议的角色。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魏国头面人物,多疑、诡诈的性格极其突出并伴随其一生,纵有文韬武略,最终也还是难成千古一帝。
他性格的形成,是由三方面的原因所致: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遭人鄙夷的童年;令人胆战心惊的战争环境。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多疑性格的体现;多疑性格的根源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他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这部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演绎了自东汉灵帝年间至晋朝百年以来诸多政治集团之间,为争权夺利展开的龙虎争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军事冲突。
英雄出于乱世,乱世成就英雄。
从群雄逐鹿,雄豪并起,至曹操、刘备、孙权魏蜀吴三国成鼎立之势,再到天下一统,剧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一、曹操多疑性格的体现电视剧伊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曹操,是一位奸雄的形象。
曹操志存高远、气吞山河。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却带着另一副面具:屡次猜忌,过分敏感、神经质、狡诈多端,绝非常人可比。
曹操杀董卓败漏后仓皇逃跑,反被追杀。
途经中牟县被擒,县令陈宫连夜提审,曹操如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
陈宫感念其正义的事业而释放了曹操,自己也弃官不做,收拾盘缠,并决定跟随他。
两人行驶三天到成皋,投奔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
吕伯奢深明大义,欲与曹、陈把酒言欢,却苦于家中无好酒,便去西村买,很久未归。
曹操认为吕伯奢只是父亲老友而非至亲,怀疑他出去的动机不是买酒。
吕伯奢临行前命下人杀猪款待二人,下人便在庄后磨刀。
曹操听见磨刀声想看个究竟,偏巧听见下人说:绑起来杀了如何。
曹操误以为自己和陈宫要被杀,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杀了吕家八口之后,才看见绑在树上将被杀掉的猪,方知误杀了人。
三国演义》的审美解读解析
![三国演义》的审美解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37cdddb52acfc788ebc9cb.png)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 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宁教天下人 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奸诈多疑,骄横自负。
一、重温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临 江仙.doc
二、成书:陈寿《三国志》、裴松之的注提供
了素材
民间故事不断的丰富 隋唐
的文艺表演有“三国”的节目
宋代的
“说话”已有“说三分”
元代《三国
志平话》
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三、关于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散人,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迹不详。
• 四、关于版本: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 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 目。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 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成双句。
全城的百姓都舍家随他而去。部下权他放弃,
刘备却说:宁死也不抛弃百姓,至襄阳后,那
里的老百姓也随其逃难,把一次军事转移,变
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难民大迁徙(当然也有作
秀的因素)。两地百姓还高呼:我等虽死,也
愿随使君。这是一种何等的力量。因此,很好
解释,为何占领成都时,作为侵略者的他,却
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这个结果体现的正
六、“拥刘反曹”倾向的实质
• 1.历史回顾: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 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 ①西晋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统; • ②东晋人习凿齿《汉晋春秋》首次以蜀
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学理解
![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学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d975f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b.png)
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学理解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为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学价值的小说。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文学意义进行解读。
1. 描写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通过生动有力的描写,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刘备、关羽、张飞等英勇豪杰的英雄形象,以及曹操、孙权等权谋之士的智慧和胆识。
在描写人物时,作者运用了对比、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表达历史背景的意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的风云变幻。
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这些历史背景的描绘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
同时,作者巧妙地利用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
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对于读者了解历史、思考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反映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国演义》中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包括忠诚、勇敢、智慧、贪婪、狡诈等。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丰富的个性特点,还展示了他们因为不同的人性而产生的不同命运。
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读者对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在描写人物形象、表达历史背景以及反映人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无论是其艺术手法还是思想深度,都使得《三国演义》成为了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阅读的文学巨著。
解读《三国演义》-图文
![解读《三国演义》-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9f0f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9.png)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现
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堂 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系 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本 又称“伪李评本”。
•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 雅斯贝斯 提出“边缘情境 ”:
• 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例如死亡、 失败、生离死别时的一种突然的觉醒,这 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 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 间瓦解,于是,人们不得不睁开眼睛重新 认识这个熟识的世界。
4、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毛宗岗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2、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歌
• 秦朝末年是2000多万人,到了汉初已经死亡了 70%。
• 西汉末公元2年全国人口是5959万,到了东汉初 的公元57年,人口只有2100万了,死亡了65%。
• 唐代的“安史之乱”,死亡人口也将近全国人口的 二分之一。
• 明朝末年四川原有人口1000万,随着张献忠入川 ,人口不满80万。
三国演义新理解
![三国演义新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d0a1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f.png)
三国演义新理解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战乱年代的故事。
而在新的理解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重新解读这部作品。
第一,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时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权力斗争的竞争场。
故事中的三个主要势力——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之间的权谋、智慧和勇敢,都展示出了他们在争夺统治权力的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
这种权力斗争的背后,可以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对人性的影响。
第二,三国演义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关于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群英荟萃,他们的团结合作和相互支持,为他们在战场上的辉煌取得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通过刘备的领导力,他们能够吸引并团结各方势力,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
这种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三国演义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历史的镜像,提供给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教训。
这部作品中所描述的战乱年代、政治腐败、人性的复杂性等问题,在当代社会中也存在着。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教训,为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启示。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通过重新解读和理解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看待历史和人性的问题,为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06ae3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战争、政治和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该书的主题主要包括:英雄豪杰、争霸天下、忠诚诚信、智勇双全、纷争矛盾、友情相助等。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纷争,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动荡和动乱。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谋,描写了诸侯争权夺利、内斗和外交等。
3.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矛盾和纷争。
4. 该书强调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以及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5. 书中还描绘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战略战术,包括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演义之战等。
总之,《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浅出的描写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影响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同。
同时,这部小说也被广泛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从B_站解读类视频看《三国演义》的速食化传播
![从B_站解读类视频看《三国演义》的速食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eaaad2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0.png)
2024年01月微信、微博、抖音和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等新媒体平台渐渐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以前,大众观看影视的方式局限在影院和电视前,观看的内容与时空的选择权不完全被大众所掌握。
进入新媒体时代,大众观看影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消除,观看影视的方式有了新选择——速食化观影。
速食化观影是观看解读类视频、缩短观影时间的一种观影模式,如B站或抖音上的自媒体博主解说。
这一类解说视频多是自媒体博主通过视频剪辑、特效、合成等多媒体技术,以短或长视频为载体,伴以人声或AI解说的新型电影观赏方式,比如“5分钟带你看完xx”“一口气看完xx”。
在当下众多的视频平台中,B站作为国内知名的弹幕视频网站,其平台内容涵盖了7000多个兴趣圈层,越来越多的用户在B站观看和创作视频,使得B站在各大视频网站中脱颖而出。
B站上类型丰富、风格多样、详略得当、长短适宜的自媒体解读类视频满足了很多受众的差异化需求,影视或书籍的速食化传播就此兴起。
截至2023年7月20日,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电视剧在B站上播放量高达4.1亿,弹幕量多达414万。
同时,B站上有关《三国演义》的速食类视频数量和类型也有不少。
本文以B站上解读《三国演义》的有关视频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速食视频的传播机制,思考B站上速食视频传播的正、反效应。
一、传播主体与主题:优质UP主与多元UGC 的呈现以前,解读《三国演义》的原著或视频,都是由专家或者专业机构来完成。
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用户可以在门户网站上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观点,包括对名著的观后感和对影视作品的见解。
可以说,进入新媒体时代,书籍评论和影视评论渐渐地从专业垄断视角发展向多元的、甚至草根视角。
目前,B站解读类视频的传播主体大多都是普通用户,相对应的传播内容也较为多元。
在专业上一般将此类群体创作的内容简称为“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就是用户生产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9124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f.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战斗。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特点、行为和思想。
一、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角色。
他是一个有着卓越才能和野心的统治者,被称为“奸雄”。
曹操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政治手腕,他建立了魏国,使其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两面性。
一方面,他勇冠三军,智谋出众,以致曹魏能够在割据混战的时代中立足。
另一方面,曹操的手段狠辣,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给普通百姓带来了苦难。
曹操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权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深思。
二、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仁义之君的代表。
刘备为人仁厚正直,有着广泛的人缘和深厚的人民基础。
他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兼容并蓄,从而获得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
刘备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坚守信义的原则,并且视人民如众生父母般珍惜。
他设立为官者的有效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为其巩固地位和民众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的形象是充满人文情怀的,他代表了仁爱和正义的思想理念。
三、孙权孙权是曹操、刘备之后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东吴国的创立者。
与曹操相比,孙权更加年轻和灵活,他经历了艰难困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抗击外敌能力的统治者。
孙权的形象是勇敢坚毅的,他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始终保持乐观和决心。
他善于借鉴他人的长处,稳定统治,与世长辞后,东吴国局仍稳定。
虽然孙权和曹操、刘备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但他也同样面临着权力的考验和各种的诱惑。
他通过策略、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的形象表明在乱世之中,掌握政治手腕的人才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立足。
总之,《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优点、缺点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三分归晋》主要内容解读与赏析
![《三国演义-三分归晋》主要内容解读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6a03b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0.png)
《三国演义-三分归晋》主要内容解读与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演义-三分归晋》主要内容解读与赏析【导语】:三分归晋(第115120回)是《三国演义》最后的一个情节单元,也是全书的大收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 家 说 :“ 天 道 无 亲 , 常 与 善 人 ”,“ 天 下 土 地 , 唯 有 德 者 居 之”。罗贯中借助这部小说重树传统价值, 寄托理想, 呼唤明君, 呼唤英雄, 崇尚仁政、忠义、智勇, 陶醉在自我重建的传统中。在 三国鼎立中, 刘蜀集体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最完美的, 他们既有刘 备这样的明君, 又有诸葛亮这样的贤相, 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这 样 的 忠 义 之 士 。 然 而 在 正 与 邪 、情 与 理 、理 想 与 现 实 的 冲 突 中 他 们却失败了, 结果是那么地惨烈。先是关羽败走麦城, 后是张飞 遇难, 接着刘备白帝城托孤, 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曾 仰天喟叹:“吾本竭忠尽力, 恢复中原, 重兴汉室, 奈何天意如此, 吾旦夕将亡矣! ”在众英雄纷纷陨落之后, 刘蜀集团匡扶汉室的 基业终成泡影, 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就这样土崩瓦解, 烟消云 散。在理想与现实、传统的重建与颠覆中, 罗贯中回天无力, 他茫 然了、迷失了, 他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原 则 的 私 人 之 间 的 情 谊 ”[3]。 笔 者 认 为 “ 忠 义 ”指 的 是 一 种 对 等 关 系 , 朋 友 、兄 弟 或 同 志 之 间 以 诚 信 、友
谊 为 本 的 救 助 关 系 。 在《三 国 演 义》中 , 诸 葛 亮 始 终 是 忠 君 的 楷 模, 贤相的典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 为匡扶汉室基业,“鞠躬尽 瘁”, 先后六出祁山。尤其是在第四次北伐, 形势一片大好时, 后 主 刘 禅 听 信 谗 言 , 召 诸 葛 亮 班 师 回 朝 , 诸 葛 亮 彷 徨 、犹 豫 , 他 感 慨:“若不从是欺主, 若从之祁山难再得。”然而最终他还是忍痛 割爱放弃了北定中原的大好机会, 对蜀汉君主忠贞不贰。
这 样 的 民 谣 :“ 刘 皇 叔 自 到 此 民 丰 足 ”; 当 阳 撤 退 时 , 刘 备 带 十 万 “ 禁 习 角 抵 之 戏 ”, 政 治 压 迫 激 烈 , 社 会 矛 盾 尖 锐 。 小 说“ 拥 刘 反
百姓转移,“缓缓而行”,“日行十里”, 但却不肯弃百姓而先; 入西 曹”的观念寄托了生活在刀光血影中的作者及民众的政治理想,
二、崇尚忠义
为 报 知 遇 之 恩 , 诸 葛 亮 为 匡 扶 汉 室 基 业“ 鞠 躬 尽 瘁 , 死 而 后 已 ”。
刘备知人善用, 用人不疑。长坂坡他与赵云失散, 有人说赵云可
忠义是《三国演义》的伦理道德核心, 全书以忠义为书胆, 慷
能叛变, 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 如铁石, 非富贵所能动摇。” 慨激越。“忠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是处理人际关
当他接过赵云怀中酣睡的阿斗时, 一把掷在地上, 说道:“为汝这 系的一种精神的约束力。“忠”是指臣子对君王绝对的遵从、恭敬
孺子, 几损我一员大将。”刘备看重情谊, 关羽死后, 他哭倒在地, 和臣服; 游国恩先生认为“义”是“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
- 234-
· · 2008·3
CANGSANG
三、推崇智勇
乱世出英雄, 游走于乱世中, 凭借的是非凡的勇力和超常的 智慧, 小说塑造了一批神勇智慧的英雄。在刘蜀集团中有温酒斩 华雄、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的关羽 , 有当阳桥一声 大喝, 使得河水倒流的张飞, 有在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的赵云, 他们都是旷世奇才, 然而小说更推尚智慧。我国古代文化贵柔斥
川后, 与百姓秋毫无犯, 老百姓焚香礼拜。刘备求贤若渴, 礼贤下 表达了作者及民众对仁政的渴盼, 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以及对荼
士, 赏识人才, 尊重人才, 懂得储备人才, 他身边有一批像关、张、 毒黎庶、滥杀无辜的乱臣贼子的唾弃与憎恶。
赵等的人。为请诸葛亮, 三顾茅庐, 刘备面对诸葛亮的考验, 不急 不躁, 谦和恭逊。他的赤诚和高尚的品格一下子打动了诸葛亮,
收场, 尤其在塑造刘备、曹操这两个人物形象时, 一褒一贬, 作者 此 基 础 上 又 提 出“ 民 为 贵 , 君 为 轻 ”( 《孟 子·尽 心 下》) 的 思 想 , 他
态度明确, 对比鲜明, 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们皆主张以德治国, 施恩于民, 让人民充分享受精神的自由。“仁
刘备被塑造成明君圣主的典型。自桃园结义起 , 他就抱有 政”成为衡量君主贤明与否的标志。而该书成书于元末明初 , 蒙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 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借助刘蜀集团英雄的壮举, 宣扬儒家政治观念、 价值标准、文化传统。作者沉湎于重建的传统, 在理想中陶醉。然 而事实上, 刘蜀集团匡扶汉室的事业成空, 罗贯中重树的传统被 颠覆, 一切成空。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的史诗 悲剧, 它既是三国时期刘蜀集团的英雄失志的悲剧, 也是罗贯中 理想搁浅的悲剧, 更是一部民族大众召唤传统文化的史诗悲剧。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史诗悲剧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是 以 儒 学 为 主 , 释 、道 兼 容 , 三 位 一 体 的 文 化 一日哭绝三五回, 三日水浆不进, 泪湿衣襟, 斑斑成血。矢志为关
机制。刘鹗《老残游记》曾云:“儒、释、道三教, 譬如三个铺面挂了 羽报仇, 几乎抛却万里江山。他所表现出的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
关羽是忠义的化身, 他与刘备桃园结义后, 三兄弟共复汉 室, 风雨与共。徐州失散后, 他投奔曹操, 却与曹操约法三章, 降 汉不降曹, 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见他每天都穿一件绿锦袍, 就命人做了一件新罩袍, 关羽把新袍穿在里面, 旧袍穿在外面, 曹操问其由, 关羽说:“旧袍是哥哥送的, 每天穿着如见哥哥。”后 来 听 到 刘 备 的 消 息 , 挂 印 封 金 , 辞 曹 而 走 , 并 给 曹 操 留 书 :“ 新 恩 虽厚, 旧义难忘。”曹操十分折服, 赞叹关羽为“真义士”。后来华 容道义释曹操, 从而把义提升为更为宽泛的概念。后关羽被俘遇 害, 关公的赤兔马绝食而死, 马效其主, 忠义自见。关羽生前伟
波澜壮阔的政治风云。《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刘蜀集团为核心 曹操为“奸绝”。他是暴君奸雄的典型, 他的行为让人唾弃。
展 开 故 事 , 从 黄 巾 起 义 到 诸 葛 亮 秋 风 五 丈 原 54 年 的 历 史 , 罗 贯
我国古代的政治价值核心是“仁政”, 孔子认为“仁者, 爱
中用了 106 回的篇章, 而此后 41 年的历史仅用了 14 回就草草 人”。《论语·颜回》曰:“仁者, 莫大于爱民。”( 《孔子家语》) 孟子在
《三 国 演 义》是 一 部 大 型 的 史 诗 悲 剧 巨 著 , 小 说 全 景 式 地 再 后埋七十二疑冢。他鼠肚鸡肠无容人之量, 嫉贤妒能, 杨修才华
现三国时期刘蜀英雄匡扶汉室的壮举, 描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 横溢, 他想方设法害死杨修。曹操既有不可思议的文韬武略, 又
起 义( 184) 到 三 国 归 晋( 280) 仅 一 百 年 的 历 史 , 再 现 了 三 国 时 期 有 不 可 思 议 的 魅离魅 伎 俩 , 是 治 世 之 能 臣 , 乱 世 之 枭 雄 , 毛 宗 岗 评
值判断和广大民众的理想, 作者用理想化的价值观重塑历史, 褒 所到之处, 烧杀抢掠, 甚至挖坟掘墓。曹操狐性多疑, 他一生杀人
贬人物, 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
如麻, 他害怕被人刺杀, 他说自己会梦中杀人。有次他在睡觉时,
把被子踢掉地上, 侍卫帮他把被子捡起, 替他盖好, 他却拔剑把
一、拥刘反曹
侍卫杀了, 然后, 又像没事人继续睡觉。他权变奸诈, 削发代首、 借刀杀人, 假黄祖之手, 杀掉祢衡。他活着阴险, 死后也奸诈, 死
“上报国家, 下安黎庶”的宏愿, 他深知若成大事, 必以人为本, 他 古统治者异常暴虐, 他们大肆荼毒生灵, 刘因《杂诗》感慨:“遗民
以仁德及人, 正道直行。他宽厚仁慈, 爱民如子。初作安熹县尉 心胆破, 讳说战功初。”(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卷九)《元史·刑法
时, 就与当地百姓秋毫无所犯, 民皆感化; 作新野牧时, 当地就有 志》载 元 统 治 者 严 禁“ 诸 民 间 藏 铁 尺 铁 骨 朵 及 铁 柱 杖 者 ”, 甚 至
智慧、勇武既是作者所推尚的才能, 又是民众处理现实矛 盾 、克 服 困 难 、反 抗 暴 力 的 理 想 手 段 , 也 是 对 元 人 大 肆 杀 戮 的 批 判 与 否 定 , 此 与 仁 政 的 政 治 理 想 、忠 义 的 价 值 观 念 是 相 辅 相 成 、 密不可分。
四、结语
大, 死后亦辉煌, 他在玉泉山显圣, 佑护一方百姓, 人们为他立庙 祭祀。关羽义薄云天, 在民间、在历代统治者心中关羽就是神, 老 百姓称他关帝爷, 帝王称之为盖天古佛。在他身上积淀了中国传 统价值观念。
三个招牌, 其实都是卖的杂货, 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 都是作者所歌颂的, 他是作者心中拯救万民出水火的明君圣主。
铺子大些, 佛、道的铺子小些, 皆是无所不包的。”[1]然而自金元以
《三 国 演 义》中 的 曹 操 是 暴 君 奸 雄 的 代 表 , 与 历 史 真 实 的 曹
来, 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佛学、道教的发扬光大, 理学的裂 操有很大不同, 他是作者鞭挞的对象。历史上, 曹操文韬武略, 唯
变, 心学的崛起, 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 才是举, 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然而在小说中曹操“挟
排斥。罗贯中借助小说的形式, 以史为经, 以儒学为准绳, 重树了 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他是一个阴谋家。他的处
传统价值观。一部《三国演义》是对现实社会价值与道德的强烈 世哲学“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救了他的命,
元末明初, 天下动荡不安,“忠义”是风雨飘摇中的人们相互 救 助 、相 互 扶 持 、温 情 回 报 的 精 神 纽 带 , 是 作 者 和 民 众 所 追 求 的 理想化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忠义”与“仁政”是密不可分的, 仁 政 解 决 了 君 臣 、君 民 的 关 系 , 忠 义 进 一 步 解 决 了 臣 君 、臣 臣 的 关 系。两者是清明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 要 内 容 , 是 对 曹 操 类“ 托 名 汉 相 , 实 为 汉 贼 ”的 不 忠 与“ 宁 教 我 负 天 下 人 , 休 教 天 下 人 负 我 ”的 不 义 的 否 定 与 批 判 , 是 对 元 代 统 治 者为君不仁, 为臣不忠, 与人交不义的现实观照, 具有强大的穿 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