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合集下载

浅议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浅议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浅议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发布时间:2022-06-08T08:29:07.89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期作者:王颖

[导读]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学校一分子。

王颖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学校一分子。本文从学生的这一特性,深入剖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如何在学校政工作中展开三位一体的的德育模式,以及在这一模式下取得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德育模式学生状况课程教育社会基地家庭同步

过去、现在还有将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职业中学

一直并将继续受到群众的轻视,公认为初中阶段的差生最后受再教育的方面就是职业中学的教育。所谓的差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而现实中,除少数因学习方法不好,理解能力差成为差生外,大多数的则是既无心学习又是在家父母难管,在校教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中很多都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会尊重别人,有些在初中阶段就好拉帮结派,干坏事,敲诈年小学生的钱物等,使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难度远远超过普通中学。一方面要抓好他们文化专业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搞好他们的德育工作

已成为众多职业中学叫苦不迭的疑难之症,职业教育工作者无不费煞苦心却茫然无所适从。

面对这一问题的存在,而且要设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职业中学的德育工作责无旁贷。有些学校忽视了这一问题,只是单一地强调智育方面的培养,最后不仅没有达到以智育培养的目的,而且损坏了青少年的道德的健康发展,使许多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解决的问题扔给社会,成为全社会的精神包袱,从而对学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过,把德育工作完全看成是唯学校的工作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一生从出生就开始受父母,家庭其它成员的呵护和身教,在漫漫的成长过程中受电影、电视、小说的教育,受社会正反现象的教育都是极其广泛的,也就是这些极其广泛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认识不同,性格不同,生活学习的环境不同,而塑造出具有不同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人。因此,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其同教育的综合体,我校正是以此为突破口,打开了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大门,为职业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必要的尝试。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发布时间:2021-03-15T14:39:57.2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作者:周杭洁

[导读] 五育并举,德育当先,小学德育是最有效、最直接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一门课程,

周杭洁

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五育并举,德育当先,小学德育是最有效、最直接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一门课程,也对其他四育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继者奠定思想基础,由此,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对于我国当前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尤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工作;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前言:目前,小学德育课程依旧很多都实施国家课程,采用全国统一的课程和教学大纲,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加大学校自主的空间,国家鼓励学校发展办学特色,许多小学开始了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当地文化为背景,学校为基地,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紧扣国家德育目标,德育校本课程可以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随时做出课程的调整与改变,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教师不断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兴趣

学校的德育课程不同于国家德育课程内容固定,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丰富的过程,校本课程发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国家课程中对于德育有着严谨的内容设置,每一章节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特色,但是面向是全国所有的小学生,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差异,每一个学校也有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造就了学生不同的发展,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国家课程的延伸上要重视本校学生的差异和个性需求,德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的整理和开发,课程内容的焕新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校特色进行不断更新发展,校本课程内容的编撰整理要符合德育教学的逻辑和规律。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并不仅仅只是课程内容的增减,而是课程内容的合理创新与开发,重视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编排,重视编排的逻辑性和难易度。同时也要根据德育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科学编排,符合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在结构。

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展。
●03
第三章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角色定位
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01
承担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学校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02
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0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教育的实施策略
学校教育的实施路 径和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个性发展 多元评价
学校教育的特色和 创新
学校管理体系和运作 机制
展。
家庭教育应该坚持 以人为本、因材施 教、德育为先等原 则,秉持着以培养 独立、自信、有责 任心的下一代为目
标的思想。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 身教、榜样示范等 方式进行教育,还 可以利用奖惩、引 导等方法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家庭结 构变化、家长教育水平不足等。有效 应对家庭教育中的挑战,需要家长关 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建立和谐的亲子 关系,同时加强家校社三方的协作。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挑战与突破
问题与挑战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和挑战
创新思路
持续创新的思路和 措施
突破方法
如何突破困境
主要趋势
技术教育发展 个性化教育 跨界教育
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三位一体教育
家庭 学校 社会
期望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公平 教育创新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

我们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我们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

我们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具体措施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同时,我们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我们将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每周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增强教育效果。

3、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我们将动员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教育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4、学校教育资源要与村中共享。我们将主动给村里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学校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并提供师资等方面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

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

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网络。如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的和谐教育?笔者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特殊成分,学校教育中应建立优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学生

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健康的发展。学校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畅通的联系渠道和途径,如可以对家庭和社会公布联系电话、设立公共邮箱、建立博客等,将学生的表现情况及

时反馈给家长和社会。学校需要发挥主动性,去挖掘社会和家庭的可利用资源,设法“为我所用”。

如成立社会、家、校共同教育指导委员会,邀请各行各业和学生家庭以及其社会关系中有代

表性的人员参加,共同研究、指导学生教育。可邀请社会上的各类优秀人物、家长中的正面

成功典型等来校演讲、与学生座谈,以尽可能地放大正面影响、缩小负面影响。学校要完善

校友(毕业生)档案,经常邀请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校友回校演讲或与学生座谈,为在校学生

树立榜样,加强校友(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沟通。学校要广泛建立学生帮扶与结对制度,鼓励、邀请校内外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庭及其社会关系中的各类人员,根据自

身特点、优势等,到学校中选择自己的帮扶、结队对象,可以是经济上的、学习上的、专业

爱好与发展上的,也可以是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学生转化方面的,等等。总之,要尽量化

09小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09小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09小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第一篇:09小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顺河小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2009——2010年度)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我校地处山区,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学生70%来自四面八方。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根底、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开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底,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根底。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开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典范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预.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

〔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探讨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研究报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研究报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研究报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教育模式

引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

育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

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

体的教育模式,分析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

现状分析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在人

才培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优质的

教育环境和专业的教师队伍。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关乎学生的品德养成、情感培养和习惯养成。在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家长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等。尽管如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涵盖了广泛的教育资源和形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教育为 students提供了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然而,我国社会教育尚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挑战与对策

挑战

1.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不足,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

2. 家庭教育观念偏差,过度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

3. 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策

1.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同机制,加强三者之间的

沟通与协作。

2. 引导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身心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

网络

___建立了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的德育

工作网络,以更好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培养。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更加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育人方式。因此,学校建立了多种德育工作机构和队伍,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思想,使学生的素质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学校方面,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工作。思政、团委、班主任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育人局面。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还通过举办军训和入学教育,开展国防知识、革命传统、军队优良作风和良好行为惯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每周的班会课、德育课教学与研究、表彰大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中的先进份子,树立正气,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通过家长会、___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社会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总之,___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

网络,旨在更好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培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工作主要通过“家访”来进行。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教育从来没有脱离家庭和社会而独立存在。作为义务教育场所,学校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家访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我们的领导认为,虽然学校是义务教育,但是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遭遇更多的挫折。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通过多种方式的家访活动,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真心关爱和重视,树立自信。家访活动也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是一种立体化的网络,主要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构成。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育从狭小的教室走向广大的社会,通过密切家庭教育、社会和学校,同向同步、协调一致这三大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新时期中职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是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教育体系,通过多种平台的搭建和多种途径的探索,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切实发挥出来,以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打造家校社共育的新样态。

关键词:协同育人;三位一体;家庭;学校;社会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受教育的主体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最主要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助推力,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教育则是通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对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进行弥补,以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新形势下,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密切各个主体之间的分工和协作,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

1、没有清晰的认知各个主体的责任

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很多父母在传统观念的制约下,在自身的教育上失位,通常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或者社会的培训结构,漠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动态。正是因为存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使他们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本应该有的家庭教育的滋养。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或者在学校有着不稳定的情绪,则把全部责任推给学校,埋怨老师没有教好自己的学生,导致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升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而一些社区人员则认为应该由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探讨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探讨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1-05-13T12:04:33.95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作者:刘大伟

[导读]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共识

刘大伟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摘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共识,也是当前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政策导向和实践要求。构筑“三位一体”立体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永恒不变的主题。

【关键词】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针对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因此,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总体要求,学校构建“三位一体”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与实施模式,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联动的德育共同体,以学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协同育人视角下构筑“三位一体”立体网

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线,创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管理体系,深化以德育为特色的育人模式,引领教育走向规范,走向科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奠基,这将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永恒不变的主题。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工作制度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工作制度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工作制度

一、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一)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对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深化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强化道德教育,推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增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接受教育。

2.学校要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学生宿舍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卡,各班级都要建立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电话网和完善家访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议,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学校聘请先锋派出所方述为法制副校长,并经常邀请优秀干警来我校展开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讲座,做好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展开法制宣传,维护校园秩序。

4.要切实对贫困生的学杂费实行减、免政策;要保障留守教育的权利;要坚决有效地控制辍学,降低辍学率。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实施体系

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能是“育人”,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说明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看成是争取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研究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

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

1、目的性原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

教育目的。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共育新人。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2、主导性原则。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学校教育还具有可控制性,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目的对各种客观影响进行选择和调节,使其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其调控机制联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

小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小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小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的说明报告

我校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主要利用现在的微信,学校成立学校教师微信群,各班教师在各班成立家长微信群,各班推选出家长委员会成员,并依次推选组织全校家长委员会,推选出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负责对学校的通知等情况与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在班级群中负责对各班家长进行解释与宣传,并且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与传递给学校相关人员。

通过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学校了解了家长,教师了解了学生,家长了解了学校,家长理解了教师,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

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提

高学校办学效益

学生的健康成长往往受到自身素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整体联动的教育合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对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会有很大帮助。结合实际,建议:

一、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办学效益

一是“走出去”。学校要建立家访长效机制,教师要有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家访活动。特别是加强特殊生的家访工作。通过家访不仅能使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还可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办学效果的真实评价;二是“请进来”。结合“父亲节”“母亲节”感恩主题“班队会”等,邀请家长参加,让老师,家长,学生在一起,进行教育互动;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建立教师跟学生、家长的联系,使交流更方便快捷,甚至可以考虑通过网络布置批改家庭作业等。

二、加强校校联谊,实现资源共享

多渠道与省内、国内名校交流,建立友好学校。互相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进行交换教学交流,互相选派部分学生进行换校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达到教育资源优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尝试校企联合,实现互利共赢

从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作为切入点,大胆尝试校企联合。选择企业作为学校的实验基地,自然课堂。学校可以在文化传播,文艺宣传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为学生实践活动能够提供平台,在资助办学,帮扶学生,激励学习方面给予学校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型教育框架,将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未成年人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是截然割裂开来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学校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教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相互区别,各自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又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因此,未成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教育形式合力的结晶,只有把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整体的“综合效应”。因此,近两年来,道外区教育局校外教育办公室一直力求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并以家长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研究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先决条件。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影响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

综于以上分析,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牵动下,我们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梳理。

一、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深刻地感觉到,现在的家长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不知怎么爱、如何爱才是真正地爱孩子。他们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积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

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成立区级家长委员会,共建育人网络

道外区教育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着眼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建立了区、校、班三级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区级家长委员会的各位成员,是区教育局在全区70多所学校推荐的家长代表中,选出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必将有效、及时地沟通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教育部门与社会的联系,达到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手段,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服务的目的。

家长委员会将参与区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组织专人收集整理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印制图册、组织家长学校学习培训、建立专门网站等相应载体,畅通交流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满足家长对教育方法的需要,孩子对健康成长的需求,把家长委员会真正建设成为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手段的不竭源泉。重点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可以采取建立咨询热线、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专门研讨等形式,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家长委员会的集体智慧,使家长会员会真正成为推广优秀教育策略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家教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充分挖掘社会各届的积极因素,吸纳各界关心与支持教育的有识之士,共同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学生不仅收获文化知识的积累,更得到健康人格的成长。

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人性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志着家长拥有更多的语话权。学校、家庭只是学生暂时栖息的港湾,我们的学生需要更博大的视野与更广阔的舞台。因此,家长委员会要承担起兼顾当下,放眼未来的使命。既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又及时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教育的内外一致。学校和家长不是对立的两个阵营,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道外区教育局首届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是力求更好地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是今天,更是明天。只有我们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推进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家教知识讲座,更新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现代家庭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越来越关注子女的成长,“望子成龙”又苦于教子无方,所以帮助家长们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为此,道外区教育局校外办联合区妇联开展的“绿荫行动”巡讲,本着“学生入校,家长入学”的原则,于2012年11月3日、4日,历时两天,组织了幼儿园,小、初、高起始学年共计五场的家庭教育讲座活动。市妇联儿童家庭部部长、道外区首届家教委员会会长及委员们、道外区教育局校外办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前教育系副主任,学前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哈尔滨市教育督学杨飞龙教授进行了幼教知识讲座。杨教授主要围绕“怎么从心理健康角度培养孩子”展开讲座,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