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23.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1(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23.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1(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稳定性抽签号:【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3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教材提供的素材有:观察自制瓶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曲线图、小资料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培养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概括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等【教学准备】学生自制生态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4分钟)1、学生展示自制的生态瓶,互相观察、交流。

2、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很快就死亡?学生回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引出课题: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分钟)1、阅读“1906年前的凯巴森林”2、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提出与“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3、筛选问题,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

(1)此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地位如何?(2)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评价1: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下图)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一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且小鱼、水藻都是活的。

下列关于生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B.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所以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C.该生态球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D.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水草的光合作用是食物和氧气的来源,故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球内空间小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能提供的食物少,所以小鱼、水藻不能一直繁衍下去;水草的光合作用是球内生物食物和氧气的来源,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生物只有水藻和小鱼,较易遭到破坏。

故B符合题意。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展示的自制生态瓶,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功能等旧知,并通过分析资料,讨论交流解决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环节二:通过分析材料解读示意图,设计探究实验,明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指向目标2)教师活动2结合凯巴森林的例子,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凯巴森林为何能够维持稳定?过渡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的讲解。

学生活动2合作探究1:分析凯巴森林为何能够维持稳定?(1)狐的变化曲线是____.(2)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鼠的数量迅速________,草场中草的数量________.(以上两格填“增加”或“减少”)(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____,另一类是________,由此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的.7.板书设计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八年级生物下册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

本章以生态系统为框架,研究了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二方面内容,是本章主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内容的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通过对事例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的实例彼此分享,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也知道了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但并不理解这种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另外,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还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有关结论。

而且,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难度。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讨论、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简述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自制生态瓶。

【教学内容】一、情景提问,进入新课教师活动:实物投影展示制作好的生态瓶,讲述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几天前制作好的生态瓶。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B.工业和生
C.树木的大量砍伐 采
D.海洋石油开
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 是(A)被破坏后,最不容易恢复的是(A)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0.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 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概念
能 量 生态系统 流 的稳定性 动
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

上图中总共多少条食物链
功能: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太阳
呼吸热
呼吸热
呼吸热
物质流动是循环的,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生产者 (植物)
体 落 叶
初级 尸 消费者 体
粪 便
次级 消费者
尸 体 粪
便
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
呼吸热
对照说明为什么有些发达国家的食品结构是 以肉、蛋、奶为主,而我国的食品结构仍是 以粮食为主?
能 量
生 物 数





字 塔
生 物 圈陆地 湿地 海洋生来自系统最大的 类型功
一定自 然区域
组成
结 构

生环 物境
非生命物
质.能量
食食

生产者、 物 物

消费者、 链 网

分解者

只有

生产者

消费者
( D)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 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 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C)

谢谢大家!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第 8 单元生物与环境第 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第 1 节生物的生计依赖必定的环境一、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水、光、空气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过解析总结环境中非生物要素与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提升解析总结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生物的生计依赖必定的环境,进一步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课重难点:1.说出水、光、空气对于生物的影响;2.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

三、教课过程:老师出示丛林或草原的图片,发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出章节标题,学生观察、回答。

老师发问: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表现了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学生思虑回答: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发问:1.环境中的生态要素包含哪些?2.非生物要素包含哪些?谈论:你能举例说明水对于生物有着如何的作用吗?指引学生回忆有关细胞的成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人体必要的营养成分等,总结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发问: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否是越多越好?你能举出例子么?少了呢?指引学生总结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出示草原旱季与雨季的图片,说明水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要素。

学生回忆、思虑、回答,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思虑、谈论并总结。

发问:1.光合作用除了需要水作为原料外,还有其他必要条件吗?2.光不过对于植物是必要的吗?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析基础上指引学生得出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介绍阴生与阳生植物,长日照与短日照植物。

学生思虑、回忆、回答。

出示北目标叶树与热带雨林阔叶树的图片,发问:针叶树合适生活在北方,阔叶树合适生活在热带,是哪一种生物要素起了主要作用?学生思虑,回答。

发问:生物要素会对生物造成哪些影响?指引学生回忆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

谈论:生物间的关系如何表现了生物的生计依赖必定的环境?谈论: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环境?学生回忆、思虑、回答。

老师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3.开展一次家庭或社区生态环境调查,了解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调查内容包括:
a.生态环境现状。
b.存在的主要问题。
c.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要求:调查报告不少于500字,数据准确,分析合理,措施具体。
4.结合所学知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一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海报,旨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海报内容包括:
a.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c.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或标语。
要求:创意新颖,画面美观,内容具有吸引力。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与措施。
(7)情感教育: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在探究、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基本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影响因素: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4.实例分析:选取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方法指导:教授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6.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与措施。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属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的内容,本章包括《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4节,同时也是初中生物会考的重点,近几年会考的卷面平均分值在20分左右。

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识图题的形式考察。

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以考察基础概念和知识为主,识图题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综合考察。

所以我们复习的重点也就落在一些关于生态系统核心概念、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复习。

二、学情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同时,经过一年的生物学习,学生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这节课需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已经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网络和体系,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基础;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猜一猜,根据提示猜一下是什么生态系统?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们回忆生态系统的种类,并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些生态系统都位于地球上,同时提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从而引出第一个教学环节生态系统的概念。

过程: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及草原上部分生物,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担任什么成分?2、图中没有出现生态系统的哪个成分?3、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生:有草、兔、鼠、狐狸、老虎和鹰,草是生产者,兔鼠狐狸老虎和鹰都是消费者……师: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组成以及各成分功能,同时从功能分析,提出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应用与实践: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
-学生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将生态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撰写小论文和参与课堂讨论,提升了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对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同时,他们在情感态度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生态现象的理解仍存在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知识难点的讲解和辅导。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文、实例分析和课堂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其次,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展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但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意识到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够精准,有时导致课堂节奏略显紧张。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考虑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他们普遍对互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本节课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课程设计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全面提升生物学素养。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后续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均具有重要影响。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设计真实的环保情境,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3.通过讲述生态环境的实际案例,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贯穿始终,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还注重了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设计真实的环保情境,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3.通过讲述生态环境的实际案例,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以保护生态系统?又有哪些行为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针对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维持机制。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生态环境,发现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体现出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和关注。
2.设计一项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小实验或调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分析成功的原因,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4.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涵盖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稳定性、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5.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家庭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共同制定家庭环保计划,并付诸实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请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案例中选择一个,分析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盗伐现象;
b.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工业污染;
c.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药滥用问题。
分析要求不少于400字,明确指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生态保护,我们在行动”的海报。海报内容应包括: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生动的实例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呢?”通过这个实例,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在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了初步认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等资源,寻求解决方案。我将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1.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的理解。
2.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针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北师大版
2.拓展建议:
(1)开展户外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环保宣传: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他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森林砍伐: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2.污染排放: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3.生物入侵: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物造成威胁,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题5:
结合实际,谈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创意设计“环保行动”图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实践。
4.在板书旁边添加有趣的生态小故事或谜语,增加课堂趣味性。
5.利用板书空间,展示学生优秀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机制、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教师点评,总结)
4.多媒体展示(10分钟)
现在,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播放图片、图表和视频,讲解)
5.实践探究(15分钟)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1)分发生态瓶和显微镜。
(2)按照教材P70页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提纲
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8.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富集作用常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

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
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1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1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