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国家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
国家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
国家审计是中国政府对财政收支及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验、评价和预警等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没有国家审计,政府在财政收支方面的行为就无从监管,也无从约束。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是必须重视的,因为它与财务管理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将从国家审计风险成因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审计风险成因
1.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财务管理制度是审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如果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或缺陷,就容易对审计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容易
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审计工作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包括数据处理错误、档案管理不当或账务不清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受影响。
3.财务报告不准确。财务报告是反映财务管理状况的重要
工具,因此如果财务报告不准确,审计机关就难以从中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审核内控不到位。审核内控是指对财务管理机构的内部
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如果审核内控不到位,审计员就会难以对财务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果。
5.经济形势不良。经济形势不良会导致财务管理机构的财
务收支状况恶化,从而增加审计员工作难度和风险。此时,审计员需要更加谨慎,小心处理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结果准确。
二、国家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
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仅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独立、客观的审核、评估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然而,内部审计也存在重大的风险。本文将浅析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一、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1.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无法发现并排除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此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存在主观意识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其判断和决策,导致审计失误。
2. 内部控制不严
内部控制不严是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完善,容易造成内部管理漏洞、资金流失、违
法违规等风险。如果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检查和发现这些问题,就可能导致其丧失监督和预警作用。
3. 管理人员不支持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整个企业内部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审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缺乏重视,甚至存在对内部审计的抵触态度,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为内部审计撤换人员、干扰审计结果等。
二、防范措施
1. 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防范各种风险。
2. 完善审计人员培训
企业应该注重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培训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 强化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支持
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同时,管理人员也应严格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觉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
浅谈企业审计风险的原因和防范对策
浅谈企业审计风险的原因和防范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审计风险成为了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审计风险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还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产生严重影响。了解审计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是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之一。
一、审计风险的原因
1. 管理层的不当行为
管理层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着不当行为,包括财务信息的操纵、违反合规规定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引发审计风险。管理层可能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而操纵财务信息,虚报收入或隐瞒负债,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 内部控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也是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可能会存在错误或欺诈,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缺乏有效的收入确认和费用支出的监管,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性和可信度降低。
3. 外部环境的变化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发审计风险。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市场竞争的加剧、相关法规的变化等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
4. 会计准则的复杂性
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也是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演变,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如果企业未能完全理解并遵守新的会计准则,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性和审计风险的增加。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管,提高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度,从源头上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2. 强化管理层的责任和监督
管理层应该始终把合规经营放在首位,加强自身的责任和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1)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躲避措施(1)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那么?和我国的?独立审计详细准那么?。?国际审计准那么?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详细准那么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会计检查工作本身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与被审计业务有关的内部控制未能预防和检查出账户金额或业务中重要错误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条例性测试进展测量。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方面出现问题所导致的风险。如审计人员经历缺乏、责任心不强等。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源于审计客体方面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从根源讲来自审计客体方面,而固有风险那么是审计客体根本的方面,它是审计主体进展审计活动直接考察的对象与根据,一切审计风险均与之有关。固有风险的形成直接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及会计资料的形成亲密相关。因此,考察审计风险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其标准化管理等问题上来。
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标准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方案、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非常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展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到达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表,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
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
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
企业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实施或者无法取得预期结果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
1、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制度设计不合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等。当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的错误和疏漏时,就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2、管理层诚信问题:企业管理层的诚信性是企业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当企业管理层存在诚信问题,可能存在帐外账、偷税漏税等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风险。如果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就会增加审计工作的风险。
3、人为造假:企业财务造假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能会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销售假账、虚报资产等,以掩盖真实的经营情况。这些行为导致审计师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审计风险。
二、外部环境
1、法律法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财务报告,以符合新的要求。而审计师需要根据新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如果对新规定不了解或者应用不当,就会增加审计风险。
2、外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企业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经济衰退、市场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审计师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来判断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防范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即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审计意见与事实不符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因素的结合小。
2、审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 完善审计程序, 改进审计技术, 提高审计质量, 以降低审计风险, 但始终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即审计风险不可能降至为零。因为现代审计的特点是抽样审计,以样本推断总体, 无论采用的抽样方法及样本量如何,总存在一定的误差,即样本反映的特征不可能与总体完全相符,从而存在风险。退一步说,即使样本足以完全代表总体或实施详细审计。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道德品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等,仍存在判断错误的可能性以及错误判断被接受和正确判断被拒绝的可能, 也就存在风险。
(2)、可控性。尽管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而且产生于审计的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 但只要审计人员规范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完善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等, 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将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能被接受的水平。
浅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浅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审计风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有审计的地方必然存在审计风险。就审计工作面对的新形势,需要迎接的新挑战,必然要把防范审计风险、健全和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放在第一位。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漠。近几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大,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完成审计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人少事多,任务重,“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思淡薄,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的要求。表现为“重完成任务。轻审计质量”,造成实施的审计项目多,打造的审计精品少,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是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现有人员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比较单一,整体上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较弱,宏观意识、现代审计意识不够强。审计工作中“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但求无过”的思想比较突出。传统财务审计的观念比较浓,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查账的目的就是处罚;有的思维方式单一,比较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多层次、多视觉地透视问题不够,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
三是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适应自身的规律需要而建立的。客观地讲,这些年我们在国家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上,明显地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而忽视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具体表现为“重视审计实施、轻审计标准”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严重脱节,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审计质量,有的“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有的“重审计报告、轻决定落实”;造成审计走过场,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评估,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04
具体防范措施探讨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识别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 。
采取的防范措施及效果评估
内部审计效率提高:内部审计频次增加,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审计覆盖面更广。
员工素质提升:员工对审计风险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得到提高,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 的审计风险。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的实施,某公司的审计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财务报表的质量得 到了提高,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平交易
审计风险可能导致不公平的财务信息 ,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防范审计 风险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提高审计质量
01
02
03
审计公信力
防范审计风险可以提高审 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增强审计公信力。
审计效率
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 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和 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质量标准
遵循国际和国内审计准则 ,确保审计质量符合标准 ,为投资者和市场提供可 信的财务信息。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原因
1、信息不一致:审计过程中,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如果当前
企业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者审计信息未能及时更新,这样就会导
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2、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审计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技能和经验,如果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不足,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财务报表设计和审计标准的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要符合有关财
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如果有关财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发生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4、审计方法的不合适: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如果审计方法不适当,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5、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环境也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
果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审计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正确的审计工作和记录: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业务技能,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要做好记录,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2、经验丰富的审计团队: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当组建一支经验丰
富的审计团队,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一、概述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其作用日益凸显。审计风险作为审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考量因素,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状况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还可能对投资者、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带来负面影响。深入探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对于提高审计质量、保障经济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这一主题展开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差异,从而可能给相关利益方带来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源于审计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审计活动的内在不确定性。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审计人员和机构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应对。
抽样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需要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以推断总体的特征。样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样本不能代表总体,或者样本规模不足,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
报告风险: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如果审计人员在编写报告时出现错误或遗漏重要信息,可能会导致报告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风险。
为了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机构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质量,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问题,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可靠。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点:
1.目标的不确定性: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进行评估,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由于估计、计量和订价的不确定性,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以及随机误差
等因素,财务报告可能存在潜在错误或虚假陈述,从而给审计过程带来不
确定性和风险。
2.内部控制的弱点: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与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防止和检测错误和虚假陈述以及保障资产和利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
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可能导致错
误和虚假陈述的发生,从而影响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审计程序的不适当:审计程序是指为了达到审计目标所设计的具体
方法和程序。如果审计程序设计不当、执行不力或者对于风险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对于错误和虚假陈述的检测不足,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为了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控制措施:
1.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体系、
重要的财务报表科目及账户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2.内部控制评估: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
的评估,识别潜在的弱点和风险,确保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有效性。
3.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审计师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合适的审计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确保审计过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证据的获取和评估:审计师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
【摘要】
注册会计师获得高收入注定背后承担者高风险,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及
会计事务所的诉讼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审计人员及审计机构在法律诉讼及
赔偿方面的费用不断攀升,损失不断加大,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
计机构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审计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
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做出结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之中,尤其是在这个“诉讼爆炸”的
时代,频频发生的审计诉讼,使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必须承担“深口袋”
和“风险社会化”的责任。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我国审计界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一般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
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固有风险是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
何内部控制时错报、漏报财务信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
防止、纠正错报、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测试
未能发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一般的审计模型将四者的关系表述为:审
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由被
审计单位造成的,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它们的水平,并不能消除这类风险。
审计人员要想控制审计总风险水平,只能通过控制检查风险的水平来进行。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2.1审计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抽样的确存在抽样误差,不论抽样的规模有多大,只要不是全面审查,这种误差就不会消失,同时根据部分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可靠。同时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及财务收支都进行查实、核对,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绝对真实、可靠。
审计风险的原因及防范
审计风险的原因及防范
一、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审计风险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参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诸如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合并会计报表等新内容不断出现,对这些业务的处理,要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具挑战性,更容易发生争议,也为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从审计内容来看,现代审计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也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既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评价,这些都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的难度。
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日益突出,导致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法处理。此外,一些法规政出多门,相互矛盾,造成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无所适从,也容易导致审计风险。另外,事务所本身不按规定标准收费,竞相压价,降低审计成本,扰乱市场秩序,也是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和期望越来越高,加大了审计风险。
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社会上参与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
另一方面,信息使用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他们要求审计人员保证查出全部的差错和欺诈行为,保证财务报表不产生误导行为。
审计风险的原因与防范方法
浅析审计风险的原因与防范方法
摘要:审计风险一直普遍存在于各个企业之中,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小的损失。审计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当今企业又如何尽可能减少避免审计风险?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并且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从当今关于出现审计风险的各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
完善改进审计方面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审计风险独立性沟通
要避免审计风险,首先必须了解何为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指的就是在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当今社会中,企业改革和发展与审计唇亡齿寒,不能分离。审计于企业的重要性不易言表,因此审计风险永远是企业的敌人,是审计人员必须扼杀的对象。必须从审计风险的本质出发,深入研究审计风险本身的起因、形成的因素,进而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治理,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1.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首先,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审计机构的建立模式是整个审计机构的框架,建立模式不合理好比建筑的钢筋打的不对,会对后面的建造造成严重的质量以及外观影响。同理,审计机构建立模式的不合理,会影响整个审计机构进而出现各种审计问题。客观的来说,在我国,审计机构的不够独立,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我国的内部审计才逐渐发展起来。由于政府
的“一手带大”,因此审计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强,政府对审计机构的影响也颇大。久而久之,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被削弱。而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独立性,只有独立性得到了保障,才能进一步避免审计风险。
其次,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下永恒的话题。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使自身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企业竭尽所能推成出新,以至于造成企业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大大加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审计人员不仅要从自身的专业出发进行基本判断是否有坏账,存货是否遭到破坏等,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职业素质来判断一些信息的真实性。这大大加深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使失误能容易产生。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要⽤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那么审计风险为什么会形成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的鉴证权⼒的同时,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员在审计活动中因发⽣违约、失察等⾏为⽽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受托⼈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范围的扩⼤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研究与评价,⽽且还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作出报告。有关这⽅⾯的信息不确定性很⼤,风险很⾼,审计⼈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
3.审计责任的扩⼤和期望差距的存在增加了审计风险。所谓期望差距是指审计职业界对本⾝的认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认识上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直认为,只要按照审计准则去执⾏审计业务就是履⾏了其应尽的职责,并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区分开来,认为按照独⽴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不仅仅是审计⼈员依据审计准则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提出审计意见,⽽且还要求审计⼈员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舞弊和错误。审计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于审计责任的理解不同产⽣了期望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对检查舞弊责任的认识上。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1. 审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审计工作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根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审计风险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法律、经济、竞争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审计工作的完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审计对象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不合规行为,或导致审计工作受到干扰等。
1.2 内部因素引发的审计风险
内部因素包括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会计记录等因素,内部因素的不可靠或缺陷可能会导致审计工作存在相应的风险,如审计对象的账目资料不完整、不真实。
1.3 人为因素引发的审计风险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审计人员和审计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存在人为瑕疵或者出现失误。
2.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是识别审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而言,防范审计风险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风险评估与控制计划制定
对于审计风险,需要逐一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
应对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可以建立风险监控和管
控机制,及时了解各类风险的变化和趋势,制定应对策略。
2.2 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实践
可以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审计实践,了解他们在审计工作中实
施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他们处理风险的经验和方法。
2.3 强化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需要加强对内部管理的把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提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我国信息失真严重,加之有些单位、部分“反审计”的手段多种多样,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都使得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广大审计职员需要重视并加以的题目。本文试从主客观两方面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使审计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关键词]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控制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职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SAS47)以为:“审计风险是审计职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固然界定的范围有所不同,但对审计风险涵义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职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以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审计意见与事实不符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以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职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因素的结合: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法律赋予审计部分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责任的扩展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越发展,国家、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越高,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治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视演变为以监视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审计职员的审计责任从检查帐表的正确性扩展到证实被审查的经营活动是否有重大舞弊行为,是否有重大损失浪费题目等。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审计风险就越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大量外资引进,民营、联营、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繁杂、交易工具多变,承包、租赁、收购、吞并、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新题目不断出现,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的经济活动及载体。而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内容庞杂广泛。社会公众要求审计职员揭示出重大的差错与舞弊,并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遵纪遵法做出报告。然而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也很高,审计职员得出结论的正确性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另外,企业自身在核算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审计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 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目前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被审计对象中占有很大比例,一旦出现
人为地蓄意篡改机程序的情况,将使得审计职员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给审计监视带来了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审计职员的工作能力差异审计职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审计职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定能力、工作经验如何,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清正廉洁并保持应有职业关注,对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工作中,审计职员的能力和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审计职员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看,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尽对的。另外,审计职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也不尽相同,审计活动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工作,审计职员有责任周密计划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行为,同时审计职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运用专门技术和职业关注。可见,审计职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的结论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审计职员并不是人人能达到要求,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2.审计本身隐含审计风险首先,它过分依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固然可以减少活动中的错弊,但因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其不能避免所有的错弊。比如发生未预料的经营情况,或出现特殊的经济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不适用;本应相互牵制的工作职员串通作弊;治理职员滥用职权或责任心差异致使控制系统失效;受本钱用度的制约控制措施所需用度太高,被治理当局废弃等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面对大量的资料
往往采用的是统计抽样方法,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进步审计效率,但由于取证方法不同,加之样本与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产生一定的差错,由此也会带来审计风险。且审计方法采用重要性审计,夸大审计本钱与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答应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条件。但是具体到审计事务中来,审计职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差总是存在的。因此也必然产生审计风险。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一)建立健全审计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新、新情况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很多新任务,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健全有效的审计准则和法律制度,才有利于公道地界定审计职员的责任。要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以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操纵,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规避审计风险,切实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加强审计机构内部治理、实施全面质量控制进步审计质量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关键。质量与风险成反比关系,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反之,质量越低,风险就越大。 1.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组织要加强审计质量治理工作,执行合格审计,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规范化原则,即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管辖范围和审计程序的要求进行操纵;二是真实性原则,即审计职员在审核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证据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三是正当性原则,即对审计查证的题目,必须依据题目发生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