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发
工厂学习心得体会
工厂学习心得体会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工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一个工厂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于工厂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工厂学习是一次实践教育的机会。
通过亲身参与工厂的生产活动,我能够亲眼见到各种机器设备的运作,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亲自动手参与其中。
这种实践教育让我能够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工厂学习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工厂的生产现场,我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例如机器故障、生产计划调整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与团队成员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锻炼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再次,工厂学习是一次了解团队合作的机会。
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每个岗位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才能保证生产目标的完成。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良好地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工厂学习还让我对工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工厂的参观和学习中,我了解了各种工业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一些工业生产中的基本技能。
这对于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工厂学习让我更加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在工厂的学习中,我亲眼见到了工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为了生产一个产品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
这让我更加明白一个产品背后所蕴含的劳动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劳动者的努力和付出。
综上所述,工厂学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对工厂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次工厂学习将对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厂生产经验总结 (2)
工厂生产经验总结1. 引言工厂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工厂的利润。
本文将总结一些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旨在帮助工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
2. 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优化生产流程的经验:2.1 定期进行生产调度会议定期进行生产调度会议是确保生产流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在会议中,生产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关于原料采购、产品交付等方面的信息。
这有助于消除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前解决。
2.2 实施生产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生产标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通过建立标准作业程序,可以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和浪费。
同时,标准化也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使用自动化设备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繁琐的重复工作,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更准确地完成工作。
此外,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
3. 管理原材料和供应链3.1 定期检查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定期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工厂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程序,确保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被采购和使用。
3.2 寻找可靠的供应商寻找可靠的供应商是管理供应链的关键。
工厂应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及时获取所需原材料,并了解供应商的能力和可靠性。
同时,多渠道和多样化的供应商选择也是降低风险和保证生产的重要手段。
4.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4.1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通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可以监控和控制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和培训体系也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4.2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可以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NYP“教学工厂”理念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启示
N Y P“教学工厂’’理念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启示刘敏,孙百鸣,赵宝芳,李晓兵(啥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啥尔滨150081)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
教学工厂”理念为核心,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人才,服务未来的新加坡,实施综合科技教学,处处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量身定g'l增-养多元能力的人才,使得“教学工厂”成为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
新加坡的许多办学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尤其是对学校国家骨--r-撇校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工厂;综合科技教学;双行教学;组织无界化;内涵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4一000l—032012年2月和7月我院派出两批共40名教师及管理人员参加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研习与考察活动,重点学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 Y P)“教学工厂”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对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N Y P的办学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培养与训练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世界知名学府,是亚太十大理工学院之一。
该院创立的“教学工厂”闻名世界,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主流教育模式。
(一)N Y P的使命全日制教育使命即竭尽所能为学生及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课程,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使他们成为终生学习者,并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即“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生,服务未来的新加坡”。
(二)N Y P的办学策略主要包括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等办学策略。
市场导向主要指依据国家和企业需求及年轻学子的抱负超前设置专业,开发相应的课程,在专业上升阶段开始研发专业的第二起点;柔性系统是指灵活及适应性强的办学系统,具有较快的转变发展能力;能力开发是指通过教师培训、科研项目开发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专业能力;国际合作是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国际化进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
职校“教学工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OCCUPATION 2011 534职校“教学工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文/徐向前 “教学工厂”,即在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环境,改变了传统职业技术教学中只是模拟或模仿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产品的开发研究等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实战培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理实一体。
实践证明,经过“教学工厂”学习、培训的学生,基础扎实,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深受企业的欢迎。
为此,笔者将该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具体结论如下。
一、教学观念不同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观念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只注重把知识讲深、讲透。
“教学工厂”从学生的发展、就业这一基本思想去设计、实施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状况。
二、教学的基本模式不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六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重视知识传授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但是,这种机械沉闷的程式化教学,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更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连传统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认知性任务,也不能得到很好实现。
“教学工厂”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
它既不是在学校之外再办一个教学实习工厂,也不是和企业联系,将企业作为定点实习工厂,让学生在学完理论后再到工厂进行实习(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采用这一模式),而是把学校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将学校的某个系(或是某个专业)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并将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合在一起,让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中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相联系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启示
二、“ 学工厂” 教 教学 模式和办学理
念 的 实 施 “ 教学 工 厂 ” 以 学 院为 本 位 , 不是 是 而
、
“ 学 工厂 ”办 学理 念 和 教 学 模 教
式 的创 建
设计 、 美组装 、 格检查后 才算 完成 。 完 严 同时 , 整个 培 训过 程 中 , 生使 用 的 在 学 设备 和仪器都是先进 的。因为如果采用 陈旧的设备 和仪器 来训练 , 就难 以培养 出有经验 的未来员 工 。在工程 系 内 , 执 行 工厂教学方案 的是 工业 项 目部 。该部 门与工业 界保持 经常性 联系 , 其操 作方 式类似 一个商业 单位 : 工业界 引进 的 从 项 目将 是学生 及老师学 习 的开始 , 从设
与手续 。目前 , 其他 两个系( 息科 技系 信
和保 健科学 系 ) 也正朝 着“ 教学工 厂 ” 的 模式努力。
由此 可 见 ,企 业 项 目与 研 发 项 目是 “ 学 工 厂 ” 里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教
训 。至第 三年 , 学生 的毕业 项 目基 本上
分 为 两 类 :第 一 类 是 学 生 制 作 项 目 ; 第
联系非 常密切 , 学 工厂所 接受 的企业 教 开 发 项 目也 很 多 。学 院 不 仅 仅 利 用 企 业
及跨 国公司完成 了许多 的工程 项 目。
另 外 ,教 学 工 厂 ”理 念并 非 仅 仅 用 “
于工程 系 ,南洋理工学 院工商管理系所
设 立的“ 学企业” 是“ 学工厂 ” 教 也 教 的另
学 工 厂 ”是 一 个 国 际公 认 的 先进 的 办 学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
” 的综 合 改 革 指 导 理 念 . 为高 技能人 才 的培养 提供 _ 『
制度 、 方 法 、 资 源保 障 , 在 全 国示 范 性 中 等 专 业 学 校 建 设 的过 程 中 , 将 硬件 建设 与课程 开发 、 师 资 配 套 与 软 件 建设结 合起来 . 进 推 进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基 地 的 建 设 “ 专业 文凭 ” 教 学 结 构 保 证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要 求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首 先 应 保 证 学 生 学 习 方 法 和 学 习 能 力 的 培 养 . 这 一 过 程 必 然 贯 穿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 , 只有 学 生 的学 力 提 升 了 . 才 能 满 足 高 技 能 人 才 终
关键词 : 教 学 工厂 ; 核心科技综合理念 : AE S系 统
中图 分 类 号 : G7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7 2 — 5 7 2 7( 2 01 3) 0 8 — 01 4 8 — 0 3
随着 工 学 结 合 的深 入 , 其结构 、 内 容 也 在 不 断 发
和监控 各 项计 划 的执行 首先 . 要
建 立 有 利 于 促 进 教 学 团 队 进 步 的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使 其 具 备 应 用 型
技 术 理 论 和 技 术 知 识 经 验 .并 善 于 技 术 开 发 和 技 术 应 用 .实 现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升 和 职 教 能 力 的提 高 第 三 . 为 教 师 创 建 提 升 自 身 价 值 的 空 间 和 舞 台 . . 教师 、 管 理 者 和 学 生 是 学 校 品 牌 的创 造 者 . 学校灵 魂 的承载者 , 体 现着学 校的价值 因此 . 学 校要将关 注 的 目 光 放 在 教 师 身 上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为 教 师 参 与 工 程 实 践 、解 决 技 术 问题 、开 展 应 用 研 究 和 技 术 开 发 创 造 便 利 的条 件 .使 教 师 提 升 技 术
“教学工厂”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0 引言
2 项 目化课 堂教 学存 在 的 问 题
4 基于“ 教学工厂, , 的课 堂 教 学 改 革 实 施
近年来 . 学 院努力实现理论教学 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 着力改变传 4 . 1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以企业实际项 目作为教学任务 统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理论教学 的状况 . 从课程体 系至 U 课程教学进行 了 在教学工厂模式下 的教学应加强 与企业 的紧密合作 . 专业老师要 大量改革 . 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 引入任务驱动式项 目 化 教学方 法。但 积极跟踪企业生产技术 的发展现状 . 认 真研究分 析校企合作单位的反 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面却很难达 到预期 的效果 . 实训 项 目和操作 过 馈意见 . 根据企业 的典型工作任 务的分析 . 提炼 知识 、 能力 的关键点 , 程 单一枯燥 . 且与 实际应用有很 大差距 , 导致学生 兴趣不 高 . 随意 应 进行课程结构和 内容 的设 计 。确保课程 实施项 目的构建 和设计既与 付, 严重影 响了教学质量 。 根据汽修专业教学 实践经验 , 对课堂教学存 “ 教学工厂” 实训 基地相适用 , 同时又贴近企业实际 , 具有实践性 、 针对 在的问题 进行 总结 如下 : 性及可操作性 同时要 考虑到学生 的自主性 , 给学生一定 的 自由发 挥 首先 . 课 堂教学项 目设置过于生硬死板 , 实践操作过于简化 , 很难 余地 。 激 起 学 生 积极 的 学 习兴 趣 。 教 师 在 进 行 项 目设 计 时 总是 受所 用 教 材 和 4 . 2 完 善 项 目化 教 学 法 现有教学台架 限制 . 对企业生产实际过 程和技术考虑不够 . 而且有时 “ 教学工厂” 的建设 为课 堂教学 提供 了优 良的基础环境 , 但要想提 也容易片面强调技能考级的通过率 . 走人为 了技能考级 而设置项 目的 高教学质量 . 必须加强课 堂教学的深化改革 . 不断寻找 与教 学工厂模 误区 。 对于这些项 目. 学生在实施过程 中, 经常会直接生搬硬套书上的 式相适应 的教学方法 。 首先要将课堂从简单 的知识传授型 的教与学转 的操作 步骤 . 机 械的去完成每 一步操 作 . 甚至 为了考核采取死记硬 背 变为知识应用 型教 、 学、 做。 课堂实施环节要尽 可能采 用小班式教学组 的方法 如 此来说 .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也就流于形式 , 很难达到预期教 织形式 . 这样可 以增 加设备的利用率 。 给予学生更 多的动手训练 的机 学效 果 会. 提高技能实训的成效。 课 堂教学 中, 教师要结合“ 教学工厂” 实际环 其次 , 实训 室设备 陈旧, 很难与实际生产技术同步 , 甚至有些设备 境和设备 . 选取实际生产中的典 型任务作为教学项 目。 明确项 目内容 , 技术已经被淘汰 而且 为了方便教学 . 有些设备都是专为教学设计 的 要求及一些基本参数 . 让学生在 “ 教学工厂 ” 的企业 实际生产环境 中组 实训台架 . 结构进 行了简化 , 仅能应用于模拟训练 . 缺乏真实性 。学生 织 完 成 指 定 任 务 在实践操作 的时候 . 总是缺少 一个最 终的实用 的产 品或成果 . 感觉就 对于汽修专业 . 在专业课的课堂实践中尽可能的按照汽修行业 的 算完成也没有实际价值 , 因此积极性 和兴趣都会大大 降低 。在这种 实 服务流程组织学生实训 . 老师 以客户 的身 份提出 问题 和要求 . 并进行 训设施缺乏情况下 . 即使老师尝试设置 实际产 品和实 际故 障作 为实训 验收评价。 学生分为多个小组 , 并设有小组组长 , 根据实际任务要求对 项 目. 也是很难完成 . 无法达到预期 的实训成效 。 小组各成员进行角色分 配 . 共 同完成从 车辆维修接待 . 维 修生产作 业 最后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学生作 为主体 的作 用不够 充分 . 老师不 到验车及费用结算 的所有工作 。 在维修接待和讲解中可以锻炼学生的 能充 分的放手 . 学生在 学习实践过程 中不 管遇到什么 问题 . 总是 一味
产学结合之教学工厂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年拨 款工 艺教育 学 院 1 新元 以支付 费用 。 亿
新加 坡政府 除每 年 由国家拨 款发 展高等 职业
技术 教育 外 , 制定 了一项 政策 , 还 即从 1 7 9 9年起 , 通过 向企 业 集 资建 立 技 能发 展 基 金 。政府 规 定 ,
企业 要为 工资 每月不 满 7 0新元 的 职工 向国家缴 5 纳 相 当于该职 工工 资 1 一 4 的技 能发 展 基金 ,
育 的发 展 。
1 4 建 立高职 教 育体 系 , . 注重 高职 与普 高的衔 接 通过 4 O多年 的改革 与发展 , 加坡 已形成 了 新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加大 经费投 入 。 。 设立 技能发展 基 金
个 完 整 的 “ 交 桥 ” 的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体 立 式
经费是 职业 技 术教 育 特 别 是 高职 启 动 、 展 发
教学 工厂 。本 文 介 绍 了新 加 坡 高 职 教 育 特 色 , 出促 进 我 国高 职 教 育 改 革 的 一 些 建 议 。 提
关 键 词 高 职教 育 ; 学 工 厂 教
中图分类号 G7 1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7 — 8 0 ( 0 1 0 —0 1 — 0 61 1 0 2 1 ) 6 0 2 4
教育 研究
武汉 船舶 职业技 术学 院学报
21 0 1年第 6期
产 学 结 合 之教 学 工厂 对 我 国高 等 职 业教 育 的启 示
胡学梅
( 汉船舶 职业技 术 学院机械 工程 学院 , 北武 汉 武 湖
摘 要
40 5) 3 0 0
新 加 坡 高 职 教 育 是 世 界 职 业 教 育 模 式 的 成 功 范 例 之 一 。它 在 借 鉴 德 国 的基 础 上 , 建 了新 加 坡 的 双 元 制 —— 创
高职院校 “教学工厂” 模式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工厂”模式的思考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要求的合格劳动者,是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际上,实行“教学工厂”模式已成为许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教学工厂”校企合作“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取得了职业教育的成功。
一、“教学工厂”的经验与特点1.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
把工厂目前使用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引进实验室,让学生去看,去操作,去理解,保证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实用、超前,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工厂”环境。
“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接受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强化了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师资队伍素质与企业接轨。
“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教学工厂’的关键要素”。
南洋理工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学历,而且要具备五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
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带来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
有了这些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才保证了“教学工厂”企业项目教学的实施。
3.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与企业接轨。
课程开发,一是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三是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要请由企业资深人士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董事会论证、批准。
这些措施保证了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
在课程安排上,“教学工厂”吸取了德国“双元制”的经验,第一年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丰富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半年学习应用性课程,半年搞工业项目设计,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岗位工作。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迪与思考及其实践
能 力 . 短 教 学 与 就 业 岗 位 之 间 的 距 离 . 学 生 毕 业 后 即 能 胜 缩 使
任 岗位 工 作 。 “ 学 工 厂 ” 企 业 实 习 、 业 项 目与 学 校 教 学 的 教 是 企
方位与企业深层次合作 . 为企 业 生产 服 务 , 时 推进 技 术 应 用 。 同 形成 校 企 合 作办 学 的长效 机 制 . 为培 养 高 技 能人 才 奠 定基 础 ( ) 模 式 建 设 实践 基地 。 善 实践 教 学 条 件 体 系 一 多 完 要 以 学 院 自主 建 设 、 企 合 作 、 会 参 与 及 多 渠 道 筹 措 资 校 社 金 为 实践 基 地 建 设 思 路 , 以工 学 结 合 为切 入 点 . 目标 一 致 、 以 并 行协 调、 程合作 、 全 互利 双赢 为合 作 基 点 . 建设 学 院 与 企 业 交 融
的规 模 适 当 、 能 合 理 、 施 完 善 、 备 先 进 的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 功 设 设 形 成 鲜 明 的产 业 发 展 离 不 开 高职 院 校 . 职 院 校 离 不 开 产 业 集 高 群 的校 企 合 作 特 色
有 机 结 合 . 中企 业 项 目和研 发 项 目是 “ 学 工 厂 ” 可 缺 少 的 其 教 不
台 .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职 业 素 质 . 高 学 生 的 职业 技 能 和 创 新 有 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短 时 间 内很 难 有 较 大 的 改 善 因此 . 习 借 鉴 “ 学 工 厂 ” 学 教 理 念 . 能 局 限 于 校 内 . 是 只 凭 借 学 院 自己 的 力 量 . 打 开 校 门 不 或 要 走 出去 , 靠 社 会 的 力 量 . 持 走 “ 业 融 人 产 业 . 学 融 人 企 依 坚 专 办 业” 的改 革之 路 , 瞄准 产 业 发 展 设 置 专 业 . 整 专 业 教学 内容 . 调 充
“教学工厂”理念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启示
“教学工厂”理念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启示摘要: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理念、办学特点和意义,阐述了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及定位、专业教学内容选择、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学院焊接专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工厂;专业建设;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摇?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05-03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理念(1)“教学工厂”是以教学任务为本位而不组织企业产品生产的实体,是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2)将工厂概念应用到学院,把实际企业文化、管理、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3)以教学工厂为载体,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学习平台,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提供教职工学习提升的平台。
(4)专业教学与行业要求相适应。
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职业培训课程学习不同职业的技能和各种专业知识,而“教学工厂”更为学生提供某一行业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在行业环境中熟悉职业的特点。
(5)理论、实践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单一项目、综合项目、企业项目及科研项目等,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内涵“教学工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就业环境融合,学生在教学工厂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培训质量,使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产、学、研结合。
通过企业项目、研发项目的开发,转化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把技能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教学工厂”有利于教师、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养成。
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的开发,教师和学生开放思维、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众人的机智,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理发挥个人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作的良好风气。
“教学工厂”模式对技校校企合作的启示与探索
“教学工厂”模式对技校校企合作的启示与探索摘要:“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在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中,苏州市吴中技工学校借鉴并进行了探索实践,旨在寻找适合技工学校的能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工厂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实践2011年五月,我有幸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期近一个月的机电一体技术专业的培训学习。
此次培训,我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先进教学理念,特别是“教学工厂”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设置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上。
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技工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特点是它独具一格的教学工厂办学理念,这是其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学院、实训中心和企业三元合一提出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即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综合一起,在学校内建起环境逼真、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教学工厂。
学生在这种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习环境中,在既是教学导师又是项目工程师的带领下,既当学生又当员工,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接受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操培训。
借助企业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平台,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亲密关系,工厂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和实践实习,学校则为企业解决难题或设计产品,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灵活应变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应付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NYP教学工厂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 教 学工厂”的精髓
学设备 、灵活 的课 程设计 、超前的教 学理念 ,为职业 教育 的成 功创 校 内、校外 资源 ,构建 初 、中 、高 “ 三级 ”平 台 ,形成 课内模拟训 造 了条件。教材、师 资和工业项 目是支撑 “ 教学工厂 ”的三大关键要 练 , 课外实践演练的多层次 、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 。 素。 同时 ,教学 1 = 厂 的建 设不 仅仅 是 “ 硬件 ” , “ 软件 ” 同等重 ( 一)“ 教学工厂 ”的灵魂是专业课程体系 要, 要具备训练项 目开发功能 ,能够构建模块式训练体系。如南 洋理 对于N Y P 来 说 ,任何一个 新专业 的设 置与新课 程的开发 ,都必 _ 上 学院 ,各个专业都不断开发 、引进企业培训项 目,通过引进国外实 须立足于本 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相 当长时间的市 场调研与多方论 训项 目,进行 国际职业资格认证 ,与国际接轨 。将开发出的训 练项 目
于 晓 波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6 1 0 0 0)
【 摘 要】 本 文借 鉴 N Y P 的精髓—— “ 教 学_ T _ f - ”这一先进教学模式 ,结合我院汽车技术服务 与营销专 业的教 学改革实践经验,力求探
索高职 院校 “ 教学工厂” 实施途径 的普适性与成效 性,以期解决产学结合 的问题 ,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 目的。 【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 学工厂 理念 项 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1 4 X( 2 0 1 3 ) 3 5 — 0 0 4 — 0 1
■ ■ —■ ■■ ■ —■ ■■ ■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变理念努力办“教学工厂”式职业教育
率和在合作企业预就业的比例都会大大提高。有 了这些生产性 实训基地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这 种教学方式变得切交可行 ,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都
被融入了浓厚的职业氛围。 “ 教学 : 【 厂”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建设、打
分 ,是 国 家经 济和 社会 发展 的 重要 基 础。 本 文从 依托 ,以就业为导 向,深化校企合作,把工厂实 造高职教育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 教学工厂” 职 业教 育 的 办 学理 念 、 目标 和 方式 等 方 面对建 立 际要求落实到教学 中去 ,转变观念 ,办 “ 教学工 只是一种形式 ,它背后折射 出的是职教办学理念 与经 济建 设和 社 会 发展 相适 应 的职教 办学模 式进 厂”式职业教育,采取真正巧意义上对l专业的 办 “ 教学 工厂’式职业教育 ’
李乐芝 陈华松
摘要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的机遇 ,以劳动力市场为
行 了阐述。
合一”,即课堂与实 训点合一的 “ 学做合一”、
实训与生产合一的 “ 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 开发、服务合一的 “ 教研 合一”。通过校内生产 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推进,学生的 “ 双证书 ”获取
一
I1 20 l
.
j
正意义上的就业培训 ,创新办学机制 ,积极探索 提高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同时也 职 业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 分 ,是 职业教 育办学新路子 ,促进职业教 育、成人教 为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同步发展。 深化 以工作过 l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良 稃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 二, 如何办 “ 教学工厂”式职业教育 好的 基础 。 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企业要求职业院 校培养出来的毕 业生适应 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就是加深校企 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 r 多年来,中国政府 性要强 ,到了企业后就能用。可学校毕竟和 工厂 合作的力度。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 ,必须高度融 确定 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坚持把教育发展摆在优 不一样 ,所 以职 业教 育必须 引进行业 、企 业的 入区域产业 、干 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引 亍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 ‘ 大课堂。将教室建成 “ 教学工厂” , 就是要打 企入校 、把教室改建成 “ 教学工厂”,推倒的不 育 。在中圈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会和广 上 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从实验室 、实训室再到 (是物化的隔墙,更是一堵堵理念的隔墙、精神 又 一 大职业教 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职业教育 生产性实训基地 ,这 背后完成的是 “ 从学科教学 的隔墙。它背后折射的是职教办学理念的转变和 有 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 到职业教学 ,再到现 代高职教学”的教育理念大 改革的勇气,实现的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形式来 的以中等 、高等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与各种形 转变。按 照 “ 跨越发展 ,提速升位”的总 目标, 促使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 式的培训并举,沟通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职业 职业教育如何真正成 为饭碗教育,我认为应大力 压缩饼干,我们要培养的是高级 ‘ ’、是高 蓝领 教育体系。 发展 “ 教学工厂”的职业教育模式—— “ 教学工 技能人才,而在传统本科式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室 为什么 要办 “ 教学工厂”式职业教育 厂”并不意味着在学校之下再办一个教学实习工 中是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的。将教室建成 ‘ 教学 教育部 l g 文件要求 火力推行工学结 合, - 6 厂 ,或在社会上划定某个工厂定点实习,而是把 工厂 ’,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从教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 学校职业 教育在 工厂办的模式 ,让 学生通过生 室 ( 实验室 )到实训室 再到生产性的 ‘ 教学工 企合作,加强实训 、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与 产 ,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 ,可以吸纳大批 厂 ’,看似形态上的转变,实质上完成的是从本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 外出就业准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入厂就业后开展职 科压缩饼干式的学科教学体系 ,到体现技能训练 结合作为高等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 业技能培训 ,工厂或企业提供教室和技能培训场 的职业教学体系,再到适应于工学结合的现代高 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 所 ,生产车间是最好的技能培训场所 ;职业学校 职教学体系的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与以前 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与企业或工厂共享学费。这样可以解决劳动力转 仿真实训不同的是 ,学生所接触全部是 “ 真刀真 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 移的诸多问题 :1 、学生不愿单纯学 习还 出生活 枪”的实训内容 。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 “ 生产产 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 内 费,因为他们可以 白天上班晚上学 习或白天学 习 品”的能力,走 } 岗位后 ,大多数人会显得游刃 学 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 晚上上班 ,实际上学生工作 、培训都得到落实, 有余。毕业生能够实现毕业与就业 ‘ 零过渡 ’, 实践考核相 结合 ,探索课 堂与实 习地 点的一体 还能够拿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 , 学生应该有相 当 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很强。 化;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 高的积极性。2 、企业或工厂提供的技能培训场所 积极顺应教育全球化趋势,努力办 “ 教学工 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 业 员工 的职 、培 训 , 与企 业 合 作开 展 应 用研 究 和 和学生或学员的食宿场所都是职工现有的,学生 厂”式职业教育 ,可以促使办学理念更新 ,加快 I 的实习耗材由学费提供,相当于企业免费培训职 专业调整币1 【 培养模式创新的步伐 ,弥补职业教育 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 , 工,企 业应 该有积极性 。3 、设备大 多数是校企 资源的严重不足 ,从而使我国职业教育融人教育 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 中创 合作购置 ,企业还可以派一些技术能手给学生 当 全球化的进程 ,与国际教育接轨 。而作为我们, 新人才培养模式。 “ 师傅”,大刀阔斧地进行 “ 工厂教学”,突破 要把握好教育全球化这一机遇 ,就必须对职业教 深化校企合作,把工厂实际要求落实到教学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成一个个全真的职场环 育发展面对的种种挑战有深刻而 又清醒的认识, 中去,加强灾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 境。例如 , 习机械专业的学生就在机器上边操 转变理念,深化校企合作 ,努力做大做强 “ 学 教学 改善办学条件 、 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救学质量的 作边学习 ; 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自己动手 工厂”式职业教育 ,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快 学 重点。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 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 设计 、装潢而不是纸上谈兵 ;学习建筑工程专业 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吏用的职业人才。 组合新模式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 企业提供 的学生 ,不仅要学理论知识、画图纸 ,还要在实 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 训室里砌墙 、扎钢筋。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本大大 参考 文献 : 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 ,使校内生产性实 降低,办学规模成N 倍扩大 , 何乐而不为? [ 俊 朗 姜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1 凋 教室变身 训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 教学工厂”, 《 中国教育报*20年3 09 82日 正是 因 为把 传统 教 室格 局 变为 “ 教学 工 而 目前我国职教现状不 容乐观 ,职教人 只 2 白彦婷 ;新加坡 “ 教学工厂 ”的经验与启 厂” ,才使学生在校 园内就感受到 了企业真实的 【】 有不但适应现代职 业教育发展形势 ,突破职业教 示, 《 职业教育研究》20年l期 07 2 生产氛围,实现了校 内生产性 实训基地的 “ 三个 育办学模式单 一 、学生就业难的 “ 瓶颈” ,抓住 【 教育部1号文件 3 】 6
论“教学工厂”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启示
论“教学工厂”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启示[摘要]当前,“教学工厂”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从师资队伍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提高工学结合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工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笔者于2008年考察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简称NYP),对其办学策略、办学优势、教学管理系统与课程开发等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其“教学工厂”理念对做强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1.“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
“教学工厂”是由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
它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
它不是英式的“三明治”课程安排,也不是德式的”双元制”课程安排,而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理念。
学院努力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环境,将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境引入校园,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能让教师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学,大大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工厂工作学习、企业项目的开发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开放思维,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在项目的开发中,学生学会在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众人的智慧,取得最后的成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工厂”的发展过程。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其发展经过了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再到融合(integration)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院和企业开展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纳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
工厂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精品)
工厂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精品)新人们的试用期时间都已经陆陆续续的结束了,这批新人中,我负责了xx以及xxx这两名新人的带教工作。
尽管作为一名老员工来说,我也没有什么带教的经验,但就这两名“徒弟”的情况来看,我做的应该还算不错。
回顾这几个月的教学情况,尽管是作为师傅在教人,但其实我自己也在这场教导中学习了不少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也算是我对自身基础知识的一次梳理,也算是受益良多。
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情况,我心中也有不少的感受,现将自己这段时间来的带教心得和体会记录如下:一、教学感受在教导两位新人的时候,我思考了很多过去没有仔细想过的事情,如:怎样将工作的要求表达好,怎样将工作描述的更加简洁以及怎样完成工作更加方便等等。
通过这些思考,我也认识很多工作的细节,以及过去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我也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导者,在工作中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教去管,更要考虑到徒弟的感受,和学习进度。
这也让我在配合的能力上有了一部分独特的体会。
二、个人的体会三、教学的感受通过了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以及自身在工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加进步!这些问题,也许在自己一人的时候很难发现,当要教导给别人的时候,反而会看的更加清楚。
这也是一份责任感。
为此,经过了这番的体会,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更多对自己进行一些检讨和反省,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自我的素质。
为了让自己今后自己能在工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也会在工作中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xxx员工!带徒弟心得体会教师带徒弟心得体会篇1:教师带徒弟心得体会时光飞逝,很快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我和**老师师徒结对已经一年了。
回顾这一学年“师徒结对”活动,我获益匪浅,*老师的“传、帮、带”加速了我的成长。
我非常感**老师为我搭建教学发展平台,在师傅的关爱下,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教学方面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很荣幸能成为*老师的徒弟。
工厂实训情况的个人心得范文
工厂实训情况的个人心得范文工厂实训是我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段经历,通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这篇个人心得中,我将介绍我在工厂实训中所学到的东西以及对我的成长的影响。
在实训开始之前,我对工厂实际操作的环境和流程知之甚少,只在课堂上学习过一些理论知识。
通过实操环节的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仅仅知道一些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工厂实训中,我参与了生产线的操作、质量检测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通过亲自操作机器,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生产设备。
这让我意识到,在工厂实际工作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在质量检测方面,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工厂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上市,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检测产品的各项指标。
通过实际操作,我理解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正确使用各种检测工具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故障排除方面,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实训中,我遇到了许多设备故障的情况,需要快速解决问题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我学会了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并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工厂实训还锻炼了我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觉性。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同事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相互支持和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这次工厂实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
在实训中,我经历了困难和挑战,但也感受到了专业成长的喜悦和满足感。
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未来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工厂实训是我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我通过实操环节的学习,深入了解了工业生产的环境和流程,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工厂实习心得与体会
工厂实习心得与体会
在工厂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有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
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合作。
在工厂的生产线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只有团队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生产任务。
我和我的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和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能。
在工厂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生产操作技巧和
安全知识,例如如何操作机械设备,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和装备等。
我也学习了一些生
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了解了如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我还学会了解决问题和处理困难的能力。
在工厂实习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
挑战,例如遇到设备故障或生产线停工的情况。
但是通过与同事和领导的沟通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迅速解决问题,并且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沉着。
最重要的是,工厂实习让我明白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生产线上,每个工人都在为
公司的发展和生产做出贡献。
我亲眼目睹了产品的制造过程,明白了产品背后的辛勤
努力和付出。
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工作和劳动的价值。
通过这次工厂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
积极的影响。
工厂生产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2)
工厂生产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参加工厂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工厂生产的艰辛和挑战。
以下是
我对实习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工厂生产的全过程。
在实习中,我亲身参与了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对于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
明白了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和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也明白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
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线的运转。
这让我对于工厂生产的复杂性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实习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在工厂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
需要团队成员协力合作,只有大家密切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学会了与
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工作方式,以更好地协调工作。
我也学会了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
第三,实习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
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逐渐提升了
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了需要加强
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工厂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实习,我对于工厂生产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这些都将对我的职业发展
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会继续坚持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对新加坡“教学工厂”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借鉴-2019年教育文档
对新加坡“教学工厂”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借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应该说,自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的高职院校就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但由于种种因素,校企融合的广度、深度亟待提升。
一、“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教学工厂”,其实质是将真实的企业生产引进校园,实现了企业实际项目运营和教师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升相结合。
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形势下,借鉴学习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前院长林靖东先生以德国“双元制”模式为基本理念,专门创设了将企业实践环境嵌入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去,并通过教学管理、人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创设这一教学模式的起因是很多企业反应大专院校毕业生要适应工作岗位有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很长,企业界进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特征1.适合国情:“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全面深入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和积累,创设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既有别于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也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2.学院主导:“教学工厂”的运营是由学院主导,而非企业主导,是以学院现有的教学元素(课程、实验实习和项目安排)为基础创设的。
因此,学院可根据自身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设置学生在校(同时也是在企业)的培养过程,并可以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及时监控适修正,确保完成既定教学目的。
3.实用超前:“教学工?S”在对行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秉持“实用”和“超前”的原则,按照企业实际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要求购置教学实验设备,使得学生“现在学的”、“现在企业用的”、“毕业时企业用的”、“今后做的”基本保持一致,竭尽所能追求学生学习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发项目报告项目组负责:肖俊项目组成员:徐建东、张俊朱力、李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于1992年。
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所设立的四所跨国合作技术学院:德新学院,法新学院,日新学院和精密工程学院。
这四所学院在南洋理工学院于1992年立院后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移交南洋理工学院管理。
本项目组的5位成员,于今年5月由所在院校的推荐,有幸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了为期四周的“2014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培训项目”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通过四周的系统学习和了解,对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国家财政对教育地投入仅次于国防。
南洋理工学院直属于国家教育部,虽然办学时间不长,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国际层次的职业教育视野。
从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应用与能力开发,面向世界的办学策略,到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工厂”、“无界化办学”、“职业无货架”等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到以国家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无一不令项目组的成员感触深刻。
在这一个月的职业技术教学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对所学理念逐步清晰明朗,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南洋理工学院国际(NYPi)南洋理工学院国际(NYPi)以强化“南洋理工学院”品牌为重点,作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推广的“教学工厂”和办学理念,以及分享学院的专业能力开发和教育与培训经验之平台,为南洋理工学院发展为卓越的国际化理工学院之努力作出积极贡献。
南洋理工学院国际(NYPi)积极强化学院的跨国合作和开展伙伴关系,为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与海外实习机会。
学院也为来自其他国家的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服务,与我们分享学院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特别是南洋理工学院特色鲜明的“教学工厂”理念,以及“教学工厂”之教学和企业科研项目有效结合之实施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了实战性强的职业培训,并促进了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工厂”理念1. “教学工厂”的由来“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最重要的办学理念,是由新加坡理工学院首任院长、现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负责人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如图所示。
2014年7月8日上午,首任院长林靖东先生与我们交流、座谈那时,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认识到第三次经济和产业结构要转型成功,必须推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培养出素质一流的技术员工队伍。
为此,该局建立了三所新的职业技术与技能培训学院。
当时具体负责的是经济发展局官员林靖东先生,他深知要适应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力开发战略的实施,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就必须改革。
于是,林先生在对德国的“双元制”理论与实践,同新加坡国情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从事职业和工艺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教学工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199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建立,林靖东先生出任该院首任院长,并且继续致力于“教学工厂”理念的实践探索,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教学工厂”的理念,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升华,并且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注册商标。
林靖东先生介绍,“教学工厂”的创立,是“教学医院”的理念演变而来。
我们都知道,每一所医学院的背后都有一所、甚至几所医院作为医学院学生的实习现场,提供真实、贴近工作实际的场景。
后2年每学期有一半时间,学生在医院的医生带领下,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
林先生看到“教学医院”模式的优点,将此教学模式延伸到工程教育中,创立了“教学工厂”的工程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以学院为本位,通过企业项目的研发而设立的,是从模拟——模仿——融合的一个过程。
是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的环境,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全方位创造工厂的环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它不同于英式的“三明治”课程安排,也不同于德式的“双元制”课程安排,而是将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统一结合。
2. “教学工厂”的目的“教学工厂”的目的在于解决至今仍困扰职业院校所面对的办学难题:如何试图在一个职业院校里,塑造一个企业环境和教学环境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教学工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项目。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开发能力,师生们紧密配合,携手解决企业开发项目所常面对的成本、质量及性能等要求挑战。
这些项目通常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和跨学科与多元科技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
这就在不断的项目研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开发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同时学生也得到了更加专业的培训。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超越自我。
这样可以保证学院专业开发能力永葆青春,同时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联系。
“教学工厂”不仅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办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能全面地把学院各技术能力综合,成倍的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它不但对教学质量有良好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1)它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倾向会起着积极作用;(2)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3)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5)学院能力开发和教职员工专业培训之重要途径;(6)促进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这种积极和自强性的教学系统,对建立起一个重视团体精神、积极创新、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和专业能力开发工作环境,贡献巨大。
它也是促成南洋理工学院独特学院文化和精神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种文化与精神正是学院成功落实“无界化”校园理念的先决条件。
3. “教学工厂”的模式教学工厂是新加坡理工学院办学的主要手段。
但学院强调“教学工厂”只是一个教学发展模式,它不是固定的模式,它会随着学院的成长和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教学工厂”所依附的载体是企业项目。
持续的项目开发,就是学校不断地进行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这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对教师来说,不仅能了解企业的技术状况和实际需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职业能力。
对学生来说,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指导他们完成一定的项目,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这里的一些项目不是为教学而设计的,这些项目都来自企业或其他单位某一具体问题,这种实战演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如图所示。
全日制学生的双行安排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地鼓励和开发,使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真正做到“用最新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对学院来说,一是确保了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挂钩,提高了职业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与企业始终保持着互动,二是为社会不断地输送实用型人才,在为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中,实现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三是通过项目教学反映出学校的社会信誉及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开发能力。
学院专业能力基础的强化,将促进“教学工厂”模式的提升,并加深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的结合。
但是,“教学工厂”内工业和科技项目的持续开发,没有一个完整的文化、体制、制度等的配套与保障,实施的难度很大。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这些方面克服了以上的弊端,其“教学工厂”的工作是卓有成效、有目共睹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整体就是一个大的“教学工厂”,里面包括众多由专业系构建的小的“教学工厂”。
学院拥有包括办学无界化、创新能力、超前意识、先驱精神、终身学习、精益求精、经验积累与分享等优秀的组织文化,完善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巧妙、精细的“无货架寿命”教师专能开发体系,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管理体系,完备的质量管理机制和框架(包括ISO9001、理工学院质量体系保障框架、工作改进计划、职员建议计划等等),设计科学的基于项目教学的双轨教学系统,有效的项目和综合科技教学等等,都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大大小小的“教学工厂”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三、“教学工厂”理念的启示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是新加坡先进的职教理念。
“以学院为本位”无疑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后续持续改革发展的正确选择。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初前身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建立的四个技术培训中心,其是为了适应当时技能密集型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建。
到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密集型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经济发展局又成立科技学院,其包括德新学院(生产科技)、日新软件科技学院、法新学院(电子科技)、日新学院(机电一体化)、精密工程学院以及20个应用科技中心,而以上所述的培训中心都并入科技学院。
根据林靖东先生的介绍,以上所述的培训中心和科技学院都借鉴了德国双元制的一些理念,培训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能工巧匠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熟练企业人员。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创新与科研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由上述各学院包括应用科技中心合并成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由此可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建初时,就拥有了大量兼具培训能力和工业与科技项目开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以及先进的工业仪器和设备,这些都是以学院为本位、以工业与科技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工厂”运行的必要条件。
总而言之,南洋理工学院“以学院为本位”是由其产生的历史和新加坡国情所决定的。
“以学院为本位”,在时空组合上,能保证教育行为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达到更高的效率与效果,或者说能最大限度上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更大程度上保证相关者的利益。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相比较,我国目前大部分高中职院校在以下几方面都有先天不足:一是政府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二是与企业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三是拥有真才实料的“双师”人才。
因此,无论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还是德国的“双元制”等,我们都缺乏天然条件而不能完全照搬使用,只能取其精华,根据自身和区域条件,或者创造一些条件,适当地加以吸收和拓展。
但是无论如何,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的核心无外乎一个关键词——产、学、研紧密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结合是我们每个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其中,抓内涵.练内功,提升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产业、企业合作的热情和意愿,才能真正产生双赢和多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