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三、《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五、《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优缺点:(1)首创国别体。(2)与《左传》互相参证补充,史料价值高。(3)缺点:文风、语言不统一。
六、《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七、《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一、《尚书》:是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是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东汉王充解释《尚书》的名称说:《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地位和作用:相传为孔子所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坑儒,损失很大。
要职:1、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2、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对后代的作用:1、《尚书》实际上是二十八篇,每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2、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 3、作为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严格的说过《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史籍的雏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春秋》:是西周、春秋时期编年史书的统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都著有《春秋》。这里所要介绍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其体例是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迹,起源于春秋时代。
优点:便于考察历史事迹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以避免重复论述。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事迹,以致详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和文化情况。
《春秋》是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修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编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地位和作用:
1、《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2,、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开后世私人修史的先例,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3、孔子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第三讲《史记》
一、作者简介与成书经过
巫史传统下的史官 “太史令” 司马谈 《论六家要指》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博览群书、游历各地、李陵之祸 、 《报任安书》。
其余《尚书》、《春秋》三传在正式课程中有专讲;《孝经》、 《论语》、《孟子》、《尔雅》等在此从略。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一讲《尚书》
一、内容与时代
现存最早的传世史籍之一; 上古历史档案文献的汇编(三代政令、誓词、重要谈话和专题记事);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
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体裁。 叙事的时代:号称起自尧舜,降至春秋秦穆公。 作成的时代:一部分是西周历史档案,一部分出自春秋晚
系年·六国年表》,则自前722至清亡,中国的编年史记从未中断。
三、主要参考书:
汉何休解诂、唐许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俱见《十三经注疏》 董仲舒著、苏輿撰《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 晋杜预集解《春秋经传集解》,上海古籍,1978;1988.
经之一。 唐玄宗时卫包“隶古定”今字本《尚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尚书》
“尚”即“上”,《尚书》即是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其内容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的目录如下
●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周书·泰誓上周书·牧誓·武成·洪范·旅獒周书·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周书·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中国历史要籍简介
1《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软禁期间,剔除《彖辞易》与〈象辞易〉之繁琐,创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辞与爻辞,原文仅有448句话,很简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 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 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2《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4《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5《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其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但记述范围却遍布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但其记述事件简约。
《今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
《古文尚书》:西汉武帝时鲁共王从孔壁中发现,因其由古字写成,故称《古文尚书》。相传有二十九篇,其中包含《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等诸书。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5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
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班固开始编纂《汉书》,五 年后,被人诬陷“私改国史”,因此被捕,书稿没入于官。
其弟班超为其申辩,明帝审阅书稿后,认为班固才能卓异, 发还书稿,任命其为兰台令史,掌管图籍,后又升迁为郎官,典 校秘书,明帝令其继续完成编写《汉书》的工作,前后经过二十 多年,直到章帝建初中叶,才基本完成全书。
《汉书》在纪传体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
ຫໍສະໝຸດ Baidu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世世永昌,千秋万岁。 世世永昌,千秋万岁。
一、《汉书》的成书经过
班固之父班彪,博采遗事异闻,为《史记》作续篇,著成 《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二十三岁,即着手整理其父的遗著 《史记后传》。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1.《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蔡美彪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出版。该书是在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1940年,范文澜在延安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时开始撰写《中国通史简编》。1941至1942年,该书上册(上古到五代)、中册(宋辽至清中叶)先后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集中主要精力对该书进行增订重写,将旧本上册修订扩充为三编四册,共约110万字,比旧本扩大了4倍。至1965年,前四册陆续出版。这部著作凝聚着范文澜二十多年的心血,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该书前四册出版后,范文澜曾计划再做进一步的修订。不幸,1969年因病逝世。为了完成范文澜未竟之业,由近代史研究员蔡美彪主持与所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合作,开始编著第五册(隋唐)至第十册这后六册,从1978年开始出版,连同范文澜所著前四册,一起定名《中国通史》。至1991年,十卷本的《通史》全部完成,于1994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
2.《中国通史》(12卷)白寿彝任总主编,从1989年至1999年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400余万字,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学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历时十年完成,被誉为本世纪《中国通史》的压轴之作。成为建国五十年来部头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该书在历史理论和编撰方法方面也多有创获。第一卷为导论,白寿彝先生主编,并亲自撰写了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第三卷:上古时代(上、下)徐喜辰、斯维至、杨昭主编;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白寿彝、高敏、安作璋、廖德清、施丁主编;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何兹全、黎虎主编;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上、下),史念海、陈光崇主编;第七卷:中古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陈振主编;第八卷:中古时期·元时期(上、下),陈得芝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明时期(上、下),王毓铨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清时期(上、下),周远廉、孙文良主编;第十一卷:近代前编(1840-1919)(上、下),龚书铎主编;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中央负责同志的高度评价。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幻灯片1
第二編
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史籍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韓鋒
2014.12
幻灯片2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史籍序言
(前221年——589年)
●歷史時期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起,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止,首尾共810年,是為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時期。
幻灯片3
●史籍地位
●這個時期是我國史籍進一步發展並取得其獨立地位的時期。其突出表現是玄學的興起、
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但是,這一時期的後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的影響。
幻灯片4
一、秦代史籍
●秦代史籍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在我國歷史上不占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
●秦朝是以武力建立起的統一王朝,始終重農重戰,強調嚴刑峻法,忽視學術文化。
●焚書坑儒,使傳統文化受到嚴重摧殘。
●國祚甚短,還來不及覺悟到發展史學的重要性。
幻灯片5
●秦史籍僅有《秦紀》(記載先君至二世的歷史)、《奏事》20篇(秦代文獻彙編,包括秦
時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之文。
●石鼓文(獵碣)
●嶧山刻石
●泰山刻石
●瑯琊刻石
●之罘刻石
●東觀刻石
●碣石刻石
●會稽刻石
幻灯片6
出土秦簡彌補秦史空白
●1975年底,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戰國末期到秦代秦墓時的竹簡共一
千一百多枚。
●2002年在湘西裡耶古城出土的3萬6千枚秦簡。
●2010年北大學者從獲贈的一批流失在海外的秦簡牘中發現了一批“算數書”類文獻。其
中一段800餘字的“數論”,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數學理論論述。
幻灯片7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
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孔子 左丘明 司马迁 班固 陈寿 范晔 沈约 萧子显 魏收 荀悦 袁弘 常璩 崔鸿 郦道元 杨炫之
时代
春秋 春秋 西汉 东汉 西晋 南朝刘宋时期 南朝 南朝梁 北齐 东汉末 东晋 东晋 北魏 北魏 北朝
代表作
编纂《春秋》 、修订《六经》 《春秋左氏传》 (左传) 、 《国 语》 《史记》 《报任少卿书》 《汉书》 《白虎通义》 《两都赋》 《三国志》 《古国志》 《益都耆 旧传》 《后汉书》 《狱中与诸甥侄书》 《宋书》 《迩言》 《四声谱》 《南齐书》 《魏书》 《美女篇》 、 《挟琴歌》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蜀李书》 《十六国春秋》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汉书训纂》 、 《文集》 、 《说 林》 、 《传国玺》 、 《西聘道里记》 《梁书》前 26 卷 《梁书》 《陈书》 《文思博要》 《周书》 《隋书》 、 《谏太宗十思疏》 《十 渐不克终疏》 《唐律疏议》 《大唐新礼》 《南史》 、 《北史》和《太宗政 典》 参与纂写《新唐书》 《五代 史》 ,代表作《醉翁亭记》 《秋声赋》 《通志》 、 《夹漈遗稿》 、 《尔雅 注》 、 《诗辨妄》 主持修《辽史》 、 《金史》 、 《宋 史》
《文史通义》
魏源
清末
顾炎武
明末清初
王夫之
明末清初
章学诚 王鸣盛 钱大昕 顾祖禹
清 清 清 明末清初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I》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Ⅰ)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Ⅰ》是面向历史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现存重要的历史典籍,并选取重要典籍中的重要篇章进行重点讲解。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时期重要典籍的内容、优劣、传承及版本问题,并对其中重要篇章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繁体字、古文献书写方式、古文翻译等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与选读;编年体的产生;国别体的出现;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纪传体的创始于发展;编年体的继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授课72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背诵、抄写、讨论为辅;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论文写作有机结合。
二、本文
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
教学要点:
先秦时期史籍的产生与主要体例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先秦时期史籍序言(1课时)
第一节《尚书》介绍(1学时)
《尚书》的编订
今文、古文《尚书》及真伪问题
《尚书》的体例及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尚书·牧誓》选文(2学时)
《尚书·牧誓》的说明
《尚书·牧誓》讲解
第三节《逸周书》介绍(1学时)
第二章编年体的产生
教学要点:
编年体的定义与体例特点;《春秋》的书写方式;《左传》的价值
教学时数:
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春秋》介绍(3学时)
《春秋》的体例、内容与作者
《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左传》介绍(5学时)
《左传》的作者
《左传》的体例
《左传》的成就
《城濮之战》讲解
(一)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复习参考题.doc
(一)《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复习参考题
(随时更新内容与形式)
第一章:先秦部分
1.《尚书》的主要内容?
2.简述《尚书》的来龙去脉。
3.《今文尚书》之篇目?
4.《逸周书》的大概内容?
5.《世本》之性质?
6.《楚辞》与研究历史有什么关系?
7.《诗经》的分类情况、大致内容及史料价值怎样?
8.“《春秋》三传”及“《春秋》内外传” ?
9.何谓编年体?其优缺点?
10.《左传》在史学上的价值和地位?
11.《国语》的特点及价值?
12.简述《战国策》一书的由来?
13.简述《战国策》的编订与整理情况。
14.《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
第二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1 .何谓纪传体史书?所谓“正史”是指哪几部史书?
2.简述《史记》的诞生过程。
3.《史记》的体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史记》一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史记》三家注”指的是什么?
6.《汉书》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7.《汉书》的注本?
8.《后汉书》有哪些特点?
9.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要籍有哪些?【正史书与非正史。(1)书名;
(2)作者;(3)卷数】。
10.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有何特点?
11.何谓《五代史志》(或《隋书》十志)。何谓“八书” ?
12.简要说明为什么应把《南史》《北史》同原“八书”对照起
来
读而不能偏废其一的道理。
第三章隋唐五代宋元部分
1.简述《隋书》的编修经过。
2.《隋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隋书•经籍志》为什么重要?
4.官修史书何时确立?其利与弊?
5.简述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的编修经过。
6.对新旧唐书作一对比。
7.比较一下新旧五代史。
中国历史要籍简介
中国历史要籍简介
一、先秦历史相关典籍
(一)文献汇编
1、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记载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它以记言为主,主要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2、逸周书《逸周书》,原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记载了上起周文王,下讫春秋末灵王的历史。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二)编年体
1、春秋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开了我国编年体史书的一个先河。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的历史,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完成了我国编年体史书的创造。
2、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三)国别体
1、国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超大量)
• 三、《尚书》体例对后世的影响 • 首先,《尚书》每一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之下,记述
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例如《尧典》 记述尧舜的事迹;《禹贡》记述夏禹治水及任土作贡之事; 《顾命》记成王崩,康王即位之事;《洪范》记武王访问箕 子,讨论治国安民的大法;《洛诰》记周公往营洛邑之事, 这些均是记事体。犹如《甘誓》、《汤誓》、《牧誓》,是 关于战争的誓师辞;《汤诰》、《盘庚》等,是为国家大事 而发布的告天下人民书;《微子》、《西伯戡黎》是记载某 人因某事同某人的谈话,这些均是“记言体”。
第二章 编年体的产生
《春秋)介绍
• (一)春秋名义 •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都有国史,一般都叫做《春秋》,是当
时编年体国史的通名。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国《春秋》。 《春秋》便从编年体国史的通名变成鲁国《春秋》的专名。
• (二)《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和作用 • 1、体例方面 • 《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在
• 《春秋》记述最多的是政治活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社会史资料。其中
以记各国之间的征战所占比重最大,约占全书40%,记各国之间的会盟占 20%,朝聘占20%,祭祀占10%,经济、文化方面极少涉及。
• 此外,《春秋》还记述了日月食、星变、虫灾、地震、山崩、雨霜、冰雹
等自然现象,约占10%,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自然科学资料。如其中记录 日食现象36次,33次证明是可靠的。又如所记录哈雷彗星、天琴座流星 雨等,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但其中包含有天人相予思想,以人事附会天意, 这是应当给与批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勘误
一、上册74~110页《史记》节选,参考本:岳麓书社出版的《史记》2001年9月第二版。
①《秦始皇本纪节选》原文: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
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①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改正:下划线上的双引号应去掉。
②廷尉李斯议曰:‚②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周天子弗能禁止。改正:下划线上的“文武”之间应加顿号,即为“周文、武王”。
③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③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
功臣,自为枝辅。改正:下划线上殷周之间加顿号即为“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
④《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原文: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
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臵百官,④宫观僭於天子。
改正:下划线上的应该为“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
⑤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谪削地,⑤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
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馀汉。改正:下划线上应为“是以燕、代无北边郡,”
二、下册162~180页《资治通鉴》节选,参考本: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一》。
原文:《党锢之祸》[延熹九年秋七月],初,帝为蠡吾侯,受学於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①因师獲印周仲进。‛②譏二家宾客,互相譏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③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汝南太守宗资以范滂为攻曹,南阳太守成以岑为功曹,皆委心听任,使之褒善纠违,肃清朝府。滂尤刚劲,疾恶如雠。④滂甥李颂素无行,中常侍唐衡以属资,⑤资用为吏,滂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今日宁受笞而死,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怨之。
于是二郡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
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泰及颍川贾彪为其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⑥天下模楷李元礼;⑦不
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于是中外承风,竞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宛有富贾张泛者,与后宫有亲,又善雕镂玩好之物,颇以赂遗中官,以此得显位,用势纵横。岑与贼曹史张牧劝成收捕泛等;既而遇赦,竟诛之,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小黄门晋阳赵津⑻贪暴放恣,为一县巨患。太原太守平原刘使郡吏王允讨捕,亦于赦后杀之。于是中常侍侯览使张泛妻上书讼冤,宦者因缘谮诉、。帝大怒,征、,皆下狱。有司承旨,奏、罪当弃市。
符节令汝南蔡衍、议郎刘瑜表救成、刘,言甚切厉,亦坐免官。、竟死狱中。、素刚直,有经术,知名当时,故天下惜之。岑晊、张牧逃窜获免。
河南张成,善风角,推占当赦,教子杀人。司隶李膺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意按杀之。成素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讯其占;宦官教成弟子牢修上书,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案经三府⒆,太尉陈蕃却之曰:‚今所按者,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⑨!‛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其辞所连及,太仆颍川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及
陈、范滂之徒二百余人。或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陈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自往请囚。范滂至狱,狱吏谓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⑽;如其有罪,祭之何益⑾?‛众人由此亦止。陈蕃复上书极谏,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
时党人狱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贤,度辽将军皇甫规⑿自以西州豪桀,耻不得与,乃自上言:‚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⒀,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常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以上卷五五)[永康元年五月],陈蕃既免,朝臣震栗,莫敢复为党人言者。贾彪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乃入雒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魏郡霍等,使讼之。武上疏曰:‚陛下即位以来,未闻善政,常侍、黄门,竞行谲诈,妄爵非人。伏寻西京,佞臣执政,终丧天下。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⒁。臣恐二世之难,必将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近者奸臣牢修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臣惟膺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伊、吕之佐⒂,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神鬼喁喁之心。今台阁近臣,尚书朱、荀绲、刘、魏郎、刘矩、尹勋等,皆
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内外之职,群才并列。
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⒃。如此,咎徵可消,天应可待。
间者有嘉禾、芝草、黄龙之见。夫瑞生必于嘉士⒄;福至实由善人,在德为瑞,无德为灾。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霍亦为表请。帝意稍解,使中常侍王甫就狱讯党人范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甫以次辩诘曰:‚卿等更相拔举,迭为辱齿,其意如何?‛滂曰:‚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滂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李膺等又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惧,请帝以天时宜赦。六月,庚申,赦天下,改元⒅。党人二百余人皆归田里,书名三府,禁锢终身。(以上卷五六)
改正:
①“因师獲印,周仲进。”
②“譏.二家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