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三、《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五、《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优缺点:(1)首创国别体。
(2)与《左传》互相参证补充,史料价值高。
(3)缺点:文风、语言不统一。
六、《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七、《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尚书》“尚”即“上”,《尚书》即是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其内容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的目录如下●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泰誓上周书·牧誓·武成·洪范·旅獒周书·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周书·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2、《逸周书》班固认为是周代的史书,刘向则认为是周代的“诰誓号令”文献集。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总学分:6开课学期:第5、6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性质《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中国历史文选是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典籍并着重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著名的篇章学习的学科。
通过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可以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史籍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且能够掌握中国史籍的阅读与分析等实际运用的能力,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从而利于历史学特别是中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了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的一般情况,课程特点、教学目的、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
理解学习中国历史文选的方法。
掌握历史、历史学、文献、历史文献和历史要籍的涵义及内在联系;区分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与考古文献档案、民族文献;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学进行分析能力,强调学习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先秦时期史籍序言及史料特点了解先秦时期史籍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此时期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健全、史官的设置;介绍先秦时期所产生的典籍及其史料、史学价值。
理解先秦时期史官及其职能、先秦时期史体处于雏形阶段。
掌握文献载体、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培养学生利用先秦史料的能力。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的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问题以及重要注释本,并通过《牧誓》篇的选读加深对该书的认识,重点了解《牧誓》的史料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儒家经典之一《逸周书》的由来、史料价值及其注本。
理解《逸周书》注本。
掌握今、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难点:《尚书》之作者;;选文《牧誓》的个别难解词语。
重点掌握《逸周书》史料价值;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要求其利用唯物史观理解何谓“信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尚书》:是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是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
东汉王充解释《尚书》的名称说:《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地位和作用:相传为孔子所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坑儒,损失很大。
要职:1、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2、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对后代的作用:1、《尚书》实际上是二十八篇,每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2、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 3、作为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
严格的说过《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史籍的雏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春秋》:是西周、春秋时期编年史书的统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都著有《春秋》。
这里所要介绍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其体例是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迹,起源于春秋时代。
优点:便于考察历史事迹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以避免重复论述。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事迹,以致详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和文化情况。
《春秋》是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修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编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地位和作用:1、《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2,、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开后世私人修史的先例,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3、孔子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4、孔子的《春秋》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
三、《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原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体例特点:1、同《春秋》一样,同属编年体2、用史实疏证《春秋》3、叙事,不只详明当时事件的原委,还记载人物对话当中,集录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
成就:1、保存了大量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复习重点先秦部分1.《尚书》的主要内容?2.简述《尚书》的来龙去脉。
3.《今文尚书》之篇目?4.《逸周书》的大概内容?5.《世本》之性质?6.《楚辞》与研究历史有什么关系?7.《诗经》的分类情况、大致内容及史料价值怎样?8.“《春秋》三传”及“《春秋》内外传”?9.何谓编年体?其优缺点?10.《左传》在史学上的价值和地位?11.《国语》的特点及价值?12.简述《战国策》一书的由来?13.简述《战国策》的编订与整理情况。
14.《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1.何谓纪传体史书?所谓“正史”是指哪几部史书?2.简述《史记》的诞生过程。
3.《史记》的体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史记》一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史记》三家注”指的是什么?6.《汉书》的不足之处有哪些?7.《汉书》的注本?8.《后汉书》有哪些特点?9.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要籍有哪些?【正史书与非正史。
(1)书名;(2)作者;(3)卷数】。
10.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有何特点?11.何谓《五代史志》(或《隋书》十志)。
何谓“八书”?12.简要说明为什么应把《南史》《北史》同原“八书”对照起来读而不能偏废其一的道理。
隋唐五代宋元部分1.简述《隋书》的编修经过。
2.《隋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隋书·经籍志》为什么重要?4.官修史书何时确立?其利与弊?5.简述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的编修经过。
6.对新旧唐书作一对比。
7.比较一下新旧五代史。
8.《通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9.简述《史通》的内容。
10.概括说明《史通》一书产生的原因。
11.简要说明《史通》中所反映的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12.《宋史》何以完成的那么快?13.《宋史》的主要优点在哪里?14.研究宋代历史都有哪些重要史籍?15.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的出现标志着什么?16.何谓纪事本末体?17.《资治通鉴》与《通鉴纪事本末》有何不同?18.史书编纂学中的几种主要体裁何时完备?都有哪些?(各举一代表作)19.纪事本末体的主要优点在哪儿?20.按所载史事的时间先后列出从古至清的重要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1、周易:最初具体操作性的占筮书→后人解释为哲学义理之书 分为“经”:卦象、卦名、卦辞、爻辞;“传”:对前者的再解
释。 经文部分成书在西周末年,前9世纪前后;传文部分从战国至西
汉逐渐形成。前3世纪中叶到前2世纪初,个别晚至东汉。
2、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礼:汉民族数千年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结晶的精华。宗法社会中 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行为与言准则、习俗制度仪式, 是一套不成文的法律。
经博士之学。董仲舒即为公羊春秋博士。
2.《谷梁传》: 西汉谷梁赤作,宣帝时立为官学,与公羊传并列。
公谷皆属今文经学,以训诂解经,强调发掘孔子《春秋》的“微 言大义”。但有齐学(《公羊传》)鲁学(《谷梁传》)之别。
3.《左传》: 作者之谜:孔子?左丘明?吴起?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人之手。古文经学。 是否专为传《春秋》而作? 《春秋》以鲁为中心,用周历;《左传》以晋为中心,用夏历。 《左传》与《通鉴》间的编年(前468-404),见钱穆《先秦诸子
三、文献源流:
1、史料来源: 先汉部分:诗、书、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秦国和秦朝则用的
是秦记;汉代部分用《楚汉春秋》、当时的国家档案和自己游历 采访所得的材料。 2、三家注: 刘宋裴骃《集解》,之前有晋末宋初人徐广的《音义》。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日本 瀧川资言(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中国古代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刘屹 首都师大历史学院 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
导言:古籍目录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
《汉书·艺文志》: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隋书·经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历史要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代史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一手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纪师范班、文科基地班、世界史班和城市文化管理班,周三学时,一学期,总60学时,3学分。
三、教学环节、学时安排1、课堂教学:40学时以上。
2、课堂讨论:经常化、随时进行。
3、课外作业:3次,占总成绩30%左右。
4、期末复习考试:4学时。
占总成绩70%左右。
5、其他教学环节:参观图书馆古籍部。
四、教学手法与教学方法1、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2、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重要史籍重点讲授。
3、向学生多展示历史要籍,多提问,多作古文今译练习。
五、教学内容导言(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的一般情况,课程特点、教学目的、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
二、大纲细目:1、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要籍2、课程建设与教材简介3、学习目的与方法三、复习题:1、何谓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要籍?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何在?第一讲《尚书》(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的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问题以及重要注释本,并通过《牧誓》篇的选读加深对该书的认识。
二、大纲细目:1、成书及流传经过2、体例与内容3、价值与问题4、重要注释5、《牧誓》讲解三、复习题1、简答《尚书》的成书经过及流传经过。
2、《尚书》内容、价值简介。
3、《牧誓》今译。
第二讲《史记》(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纪传体史书的鼻祖《史记》的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成就与不足及名篇的讲解,从而掌握这部伟大史著的基本情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不足4、重要注释5、《秦始皇本纪》讲解三、复习题1、《史记》简介2、史学界一致公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著,原因何在?3、《秦始皇本纪》今译。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其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
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
其纪年依据鲁国,但记述范围却遍布当时整个中国。
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但其记述事件简约。
《今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
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
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
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
《古文尚书》:西汉武帝时鲁共王从孔壁中发现,因其由古字写成,故称《古文尚书》。
相传有二十九篇,其中包含《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等诸书。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5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
其弟班超为其申辩,明帝审阅书稿后,认为班固才能卓异, 发还书稿,任命其为兰台令史,掌管图书》的工作,前后经过二十 多年,直到章帝建初中叶,才基本完成全书。
《汉书》在纪传体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世世永昌,千秋万岁。 世世永昌,千秋万岁。
一、《汉书》的成书经过
班固之父班彪,博采遗事异闻,为《史记》作续篇,著成 《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二十三岁,即着手整理其父的遗著 《史记后传》。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幻灯片1第二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史籍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韓鋒2014.12幻灯片2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史籍序言(前221年——589年)●歷史時期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起,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止,首尾共810年,是為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時期。
幻灯片3●史籍地位●這個時期是我國史籍進一步發展並取得其獨立地位的時期。
其突出表現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但是,這一時期的後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的影響。
幻灯片4一、秦代史籍●秦代史籍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在我國歷史上不占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秦朝是以武力建立起的統一王朝,始終重農重戰,強調嚴刑峻法,忽視學術文化。
●焚書坑儒,使傳統文化受到嚴重摧殘。
●國祚甚短,還來不及覺悟到發展史學的重要性。
幻灯片5●秦史籍僅有《秦紀》(記載先君至二世的歷史)、《奏事》20篇(秦代文獻彙編,包括秦時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之文。
●石鼓文(獵碣)●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琊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幻灯片6出土秦簡彌補秦史空白●1975年底,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戰國末期到秦代秦墓時的竹簡共一千一百多枚。
●2002年在湘西裡耶古城出土的3萬6千枚秦簡。
●2010年北大學者從獲贈的一批流失在海外的秦簡牘中發現了一批“算數書”類文獻。
其中一段800餘字的“數論”,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數學理論論述。
幻灯片7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幻灯片8湘西龍山里耶秦簡幻灯片9幻灯片10幻灯片11北大藏秦簡幻灯片12二、两汉时期史学的发展●两汉时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执行“文武并用”政策,采取诸多措施恢复和促进文化繁荣,推动了两汉史学的发展。
幻灯片13漢書·藝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孝武世)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第一节 《尚书》介绍《尚书》的编订及主要内容《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史书之一。
属于最早的几个王朝的历史文件汇编。
……上起唐、虞之际,下至秦繆(p5、8),……“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相传为孔子编订。
《尚书》所记内容,上起尧舜,下讫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时间约前2200年至前600多年,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今传本58篇,其中有25篇为“伪古文”。
具体內容主要是敬天法祖与讨伐逆命,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尚书的体裁《尚书正义》:六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典是追述圣王的言事;谟即谋议,君臣的讨论纪要;训、诰是发布的教诫文告;誓是作战誓辞;命为君对臣发布的使命文告。
《禹贡》、《洪范》一类为因事命篇。
十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
《尚书》的主旨其一,明仁君治民之道。
其二,明贤臣事君之道。
《尚书》的地位和作用 1对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有很高价值。
2《尚书》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3《尚书》开编年体之先河4《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开书志体之先例。
今、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问题尚书 今古文之争:《尚书》自西汉初年分为今文、古文两种版本。
今文传自伏生壁藏《尚书》,从文辞来看,他是用汉代通行隶书写成,但艰涩难懂,佶屈聱牙,与商周以后文辞迥然不同,可见其真实性,所以《今文尚书》是真《尚书》《古文尚书》出于孔子壁中,孔安国得之。
以其用古字写成,故称《古文尚书》。
武帝时未列于学官,但在私下传授,且世代相传。
东汉时古文经学盛行,贾逵所授《古文尚书》据清代学者考证,即是孔安国所传授的《古文尚书》今古文尚书西晋均已佚散失传 所谓伪《尚书》指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即十三经注疏本《尚书》。
此书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书为三十三篇,并序共五十九篇。
宋吴棫、朱熹皆疑其伪,清初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一书,遍举其作伪的证据,这才定案,断为伪《尚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一、名词解释。
1、《隋书》:《隋书》,唐修五代史中的一部,其记事内容上起北周静帝三年(581年)篡周,建立隋朝,下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隋灭亡。
全书共八十五卷,由魏征等人分两阶段修纂而成,是研究隋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其中的书志为独立的典制体史书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成书众人之手,也存在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等缺点。
2、《通志》:《通志》是宋代郑樵私人编修的纪传体通史。
其记事内容自上古至隋朝,全书共二百卷,实际上主要分为纪、传、年谱、略、世家、载记六体,其中以二十略最为有名,它是继《史记》后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二十略有着发凡起例的作用,为研究以前历代典章制度沿革提供了参考,就全书而言,一些观点有所偏失,不够公允。
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由宋代司马光编纂。
其记事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下讫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加上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共三百五十四卷。
该书所记内容十分广泛,且较为真实可靠,是我们研究战国到五代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源。
4、《通典》:《通典》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沿革变迁的典章制度通史。
唐杜佑编纂,全书共二百卷。
其记事内容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
它为我国的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把历史与现实结合,力图为政治服务,对后世影响深远,保存了大量的史料,比新旧唐书更可靠,而且所列之书为今很多书所不存,作者的一些进步观点,对后世史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材料取舍、内容详略、节目编排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5、《文献通考》:《文献通考》也是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史书。
全书以杜佑的《通典》为蓝本,共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著,其记事内容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末年。
该书材料丰富,是研究古代,特别是宋代典章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史籍,另外其编纂方法也比较好,在他的基础出现了一大批的续作。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一、《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要籍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要籍,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2. 使学生了解这些要籍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阅读历史要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
它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约三千年的历史。
2.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为东汉的班固。
它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3. 《三国志》:《三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为东晋的陈寿。
它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介绍《史记》、《汉书》、《三国志》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主要内容。
2. 分析这三部要籍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历史要籍,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要籍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要籍,如《明史》、《清史稿》等。
2. 使学生了解这些要籍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阅读历史要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明史》:《明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编修始于清朝初年,历经百年完成。
它主要记载了明朝的历史。
2. 《清史稿》:《清史稿》是中国近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编修于民国时期。
它主要记载了清朝的历史。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介绍《明史》、《清史稿》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主要内容。
2. 分析这两部要籍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历史要籍,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三章: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导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考古学、文献学、比较研究等。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超大量)
• 其次,《尚书》虽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但全书编排,是按
朝代,先《虞夏书》,然后是《商书》、《周书》。在每一 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的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 了解一个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尚书》又是我国编年史的 开端。
• 最后,《禹贡》一篇,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
了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 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它作为中国 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其先例。
• 记事起止时间与《春秋》大致相同,但全书字数达到十八万,是《春
秋》的十倍。不仅较为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春秋时代的历史,而且还辑 录了不少春秋以前的史料。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的记载(如庄公三十 二年,襄公十年、二十三年,昭公十二年、二十三年、三十一年,哀 公十一年等);有关于战争的记载(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僖公二 十二年宋楚泓之战、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等);有关于诸侯争 霸的记载(如郑庄公图霸、齐桓公称霸、宋襄公争霸、晋楚争霸等) 有关于田制、军制改革的记载(如晋做三军、做六军,鲁国初税亩、 作丘甲、作三军、用田赋等);有关于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记载等。
作,其共同特点是“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 采用问答体式,逐字逐句解释“微言大义”,极少叙事, 史料价值不高。但有利于理解《春秋》字词含义及当时名 物、礼仪制度。《春秋左氏传》则重在用史实疏证《春 秋》,补充了大量史料,史料价值极高。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5、注本:
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 疏尚书覈诂》等。
◆篇目讲解
《牧誓》
说明: 选自《尚书·周书》,是周武王伐纣的
誓师词,题名意思是在牧野誓师。 本篇记录了牧野之战的时间、联军的
组成、伐纣的原因及战术动作、军事纪律 等,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〇李宗邺著:《中国古代史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2年版 〇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
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〇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出版
社1980年版 〇张大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陕西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〇王树民著:《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 1981年版
高,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如: 一、《尧典》记尧舜的事迹,《皋陶谟》
记舜、禹、皋陶商讨治国之事,均为记事体。 誓辞、封命辞、诰辞等记言体实际上亦是记事。 为纪事本末体萌芽。
二、全书按朝代编排,朝代之下按帝王顺 序编排,是编年体的开端。
三、《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 识,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是书志体的先例。
文解字》:又持中,即手持册;吴大澂: “象
手执简形”。 ◆周代《周礼·春官》中的五史:大史、小史、
内史、外史、御史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史官之职:书王命、记时事、掌文书
◆先秦史籍存留: 尚书 逸周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竹书 纪年 世本 山海经 穆天子传等十余种
◆存名佚书:约史
二、学习方法
一、认真听讲。 二、熟读、记忆教材,这是历史学科核心 基础知识。阅读历史著作,可选一部精读,如 《史记》、《资治通鉴》,可配合其他历史文 选教材学习。 三、勤于思考,实际运用。
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介绍中国历史要籍及节选选读内容的书籍,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旨在帮助阅读者深入到版史的历史文献中探寻历史的真相。
该书从全面的视角选编了一些流传至今的历史要籍,以有益于阅读者认识古代中国历史的方式介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重大事件和阶段历史思想发展过程,让读者可以从中深刻体会并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沿革中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书中所选编的著作集中为四大类:史书、诗歌词曲、碑刻文献及政府文书。
这就使得读者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奇特的景象、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其改变历史的代表人物,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书中的文献更能够客观的反映出中国的历史时期变化,以及发展轨迹,使读者能够更了解中国古代伟大文明的耀眼夺目。
书中选编的文献都采用古今中外相结合的编辑方式,充分发挥中西方文化互通的优势,其中大量引用英文资料,促进新时期跨文化交流学术的发展。
此外,书中除了简要介绍,更是对文章的内容及其文化意义作出深入浅出的分析,让读者更加容易深入文理素养的深处,从而使历史文学走向深入。
此外,书中还推荐了适当的历史著作,以便读者可以深入追溯更多有关历史要籍的精彩内容,探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底蕴与特点。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各种视角、各种文献表述的相关评论,既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也可以使我们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彩新篇章。
总之,这本书内容丰富、文献深入、结构清晰,对于阅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勘误
一、上册74~110页《史记》节选,参考本:岳麓书社出版的《史记》2001年9月第二版。
①《秦始皇本纪节选》原文: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
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①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改正:下划线上的双引号应去掉。
②廷尉李斯议曰:‚②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周天子弗能禁止。
改正:下划线上的“文武”之间应加顿号,即为“周文、武王”。
③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③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
功臣,自为枝辅。
改正:下划线上殷周之间加顿号即为“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
④《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原文: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
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臵百官,④宫观僭於天子。
改正:下划线上的应该为“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
”
⑤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谪削地,⑤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
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馀汉。
改正:下划线上应为“是以燕、代无北边郡,”
二、下册162~180页《资治通鉴》节选,参考本: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一》。
原文:《党锢之祸》[延熹九年秋七月],初,帝为蠡吾侯,受学於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为尚书。
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①因师獲印周仲进。
‛②譏二家宾客,互相譏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
由是甘陵有南北部,③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汝南太守宗资以范滂为攻曹,南阳太守成以岑为功曹,皆委心听任,使之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滂尤刚劲,疾恶如雠。
④滂甥李颂素无行,中常侍唐衡以属资,⑤资用为吏,滂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今日宁受笞而死,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怨之。
于是二郡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
‛
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泰及颍川贾彪为其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
学中语曰:‚⑥天下模楷李元礼;⑦不
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于是中外承风,竞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宛有富贾张泛者,与后宫有亲,又善雕镂玩好之物,颇以赂遗中官,以此得显位,用势纵横。
岑与贼曹史张牧劝成收捕泛等;既而遇赦,竟诛之,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
小黄门晋阳赵津⑻贪暴放恣,为一县巨患。
太原太守平原刘使郡吏王允讨捕,亦于赦后杀之。
于是中常侍侯览使张泛妻上书讼冤,宦者因缘谮诉、。
帝大怒,征、,皆下狱。
有司承旨,奏、罪当弃市。
符节令汝南蔡衍、议郎刘瑜表救成、刘,言甚切厉,亦坐免官。
、竟死狱中。
、素刚直,有经术,知名当时,故天下惜之。
岑晊、张牧逃窜获免。
河南张成,善风角,推占当赦,教子杀人。
司隶李膺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意按杀之。
成素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讯其占;宦官教成弟子牢修上书,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
案经三府⒆,太尉陈蕃却之曰:‚今所按者,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⑨!‛不肯平署。
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其辞所连及,太仆颍川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及
陈、范滂之徒二百余人。
或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
陈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乃自往请囚。
范滂至狱,狱吏谓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
‛滂曰:‚皋陶,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⑽;如其有罪,祭之何益⑾?‛众人由此亦止。
陈蕃复上书极谏,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
时党人狱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贤,度辽将军皇甫规⑿自以西州豪桀,耻不得与,乃自上言:‚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⒀,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常人所附也,臣宜坐之。
‛朝廷知而不问。
(以上卷五五)[永康元年五月],陈蕃既免,朝臣震栗,莫敢复为党人言者。
贾彪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
‛乃入雒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魏郡霍等,使讼之。
武上疏曰:‚陛下即位以来,未闻善政,常侍、黄门,竞行谲诈,妄爵非人。
伏寻西京,佞臣执政,终丧天下。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⒁。
臣恐二世之难,必将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
近者奸臣牢修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
臣惟膺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伊、吕之佐⒂,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
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神鬼喁喁之心。
今台阁近臣,尚书朱、荀绲、刘、魏郎、刘矩、尹勋等,皆
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内外之职,群才并列。
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⒃。
如此,咎徵可消,天应可待。
间者有嘉禾、芝草、黄龙之见。
夫瑞生必于嘉士⒄;福至实由善人,在德为瑞,无德为灾。
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
‛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
霍亦为表请。
帝意稍解,使中常侍王甫就狱讯党人范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甫以次辩诘曰:‚卿等更相拔举,迭为辱齿,其意如何?‛滂曰:‚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滂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古之修善,自求多福。
今之修善,身陷大戮。
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李膺等又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惧,请帝以天时宜赦。
六月,庚申,赦天下,改元⒅。
党人二百余人皆归田里,书名三府,禁锢终身。
(以上卷五六)
改正:
①“因师獲印,周仲进。
”
②“譏.二家宾客”
③“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④“滂甥李颂,素无行”
⑤“资用为吏;滂寝而不召”
⑥“天下模楷,李元礼”
⑦“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⑧“小黄门晋阳赵津,贪暴放恣”
⑨“?”
⑩“,”
11 “!”
12 “度辽将军皇甫规,自以西州豪桀”
13 “。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