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3cc6f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c.png)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教师常引用历史故事来完成教学,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1:井陉之战公元前206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
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
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
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
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
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反现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
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
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
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30里远地方扎下营来。
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
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6c1e61561252d380eb6e94.png)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阜康市二中杨静对于初中生,历史课在他们心目中是一门朦胧神秘而又存有不少误区的学科。
他们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许多故事,而且侧重点在故事二字。
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也主要是由这个“兴趣”而生。
这一直接由故事而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今后是否喜欢历史课,进而影响到历史教学的成败。
在历史教学中,我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来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设臵“悬念”的历史故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及早进入最佳状态。
我认为,导入新课时,设臵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对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单纯,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来说很容易被感染。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
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臵。
同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臵“悬念”的历史故事,也能使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如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课时,我首先请学生上讲台讲关于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讲述,有的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有的讲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引出课题,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如在学习?利用初一学生好动、爱说,又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把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历史故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一下子提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悬念”历史故事设臵,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就会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也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9459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a.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研究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在学生历史学习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故事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故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动机等。
这样的思考能力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有效手段。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情节鲜明生动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入感悟历史事件中的人性、情感与价值观。
例如,通过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同时,故事中的历史悲剧也能让学生反思人性的弱点,进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1. 选择适合的故事题材在历史教学中,故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故事题材。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明时,可以引用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智慧与才情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合理设计故事情节故事的情节设计要有层次感和张力,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适当增加悬念和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思考的主动性。
同时,还要注意故事与历史事实的结合,确保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故事呈现多媒体技术是故事教学法的有力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故事内容更加饱满生动。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记忆,增强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感性。
4. 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故事教学法并非单纯的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5efcde80eb6294dd886c5f.png)
人 得 好 对 于思 维 比较 活 跃 的 初 巾 生 来 说 , 大 多 数 人 都 不 喜 欢 历 史 这 种 相 对 比较 沉 闷 的课 堂 。 所 以, 若 能 在 一 节 课开 始 给 学 生 讲 一 些 比较 新 颖 的 、 有趣 的 、 充满悬念性 的故事 , 那 么 除 了 能够 立 即让 喧 闹 课 堂 安 静 下 来 之 外 ,还 能 够 快 速 吸 引 更 多 学 生 的 注意 力 。 比 如在 讲 远 古 居 民文 章 时 , 历 史 教 师 可 以给 学 生 讲 女 娲 造 人 的故 事 。 故事讲完后需要将学生拉回现实 , 可 以通 过反 问 的方 式 点 出原 始 居 民 的诞 生形 式 , 激发学生兴趣。 3 . 2 在课 堂 中 的合 适 点 插 入 有 趣 的 历 史故 事 。 历史 故 事 虽 然 相 比 于 课 文 正 文 内 容 而 言 更 能 吸 引 学 生 的 注意力 。 但 是 一 节 课 只有 4 0 ~ 4 5 分钟 , 若 整 个 课 堂 都 一 直 穿 插 历史 故事 , 那 么 基 本 是 不 可 能 的 。但 为 - r 既 吸引 学 生 注 意 力 , 让 学 生 时刻 保 持 听课 状 态 , 又 能 够 确 保 课 文 内容 顺 利 讲 解 , 历 史 教 师 应 该 学 会 在课 堂 中 间适 当插 入 一 些 比较 有 趣 的 故 事 。 比如 在 讲 东 汉 历 史 时 教 师 可 以 给 学 生 讲 述 神 医华 佗 的 故 事 。 在 讲 楚 汉 之 争 时 可 以 给学 生 讲 述 著 名 的 鸿 门 宴 …。 在 讲 西 汉 时 期 的 历 史 和人 物 时 可 以讲 《 史记》 作 者 司 马 迁 受 宫 刑 后 仍 然 能 够 写 出 历史 巨作 的不 屈 精 神 , 等等。 这 种 通 过 存 课 堂 巾 间穿 插 历 史 故 事 的 方式 。 既 能 够 让 学 生 保 持 听 课状 态 , 营 造 出一 种 较好的课堂氛围 , 又 能 够 让 学 生 对 历 史 知识 有 深 刻 理 解 , 更 有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6be1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3.png)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历史故事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帮助学生理解
历史、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思考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进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
理解。
例如,通过讲解楚汉战争中的蒯聩故事,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楚汉战争中蒯聩发挥
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蒯聩这个历史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历史故事生动有趣,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通过讲述古代名将的事迹或是鲜为
人知的历史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爱好。
激发思考
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一些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原因,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
和思想,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通过讲述“墨子兼爱”这个历史故事,
可以让学生思考“兼爱”这个理念对古代与现代的意义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地运用历史故事,以活泼有趣的形式传递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故事讲解中,通过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6cda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e.png)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故事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下面将介绍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讲解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红楼梦》中贾府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
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往往包含着戏剧性的冲突和精彩的情节,这些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人们对于故事的记忆往往比抽象的事实更加深刻。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在讲解二战时期的抗日战争时,可以通过讲述“八百壮士”和“刺杀鲁迅”等故事来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这段历史。
历史故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讲解古希腊民主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民主的利与弊进行思考和讨论。
历史故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历史故事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这一资源,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历史。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一目的故事设计思路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一目的故事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d12ed60c02020740be1e9b1f.png)
有 不同用途 , 即实用性 。课 文 中配备 了两 幅 图片进行说 明, 并在小 字部分 补充两座商朝古 墓 中发 掘 的不 同种类 的青 铜器物 , 都是为 了说 明我 国青 铜器物 的种类 繁多 和
不 同的实用性 。这个 补充材料 略显单薄 , 不能让 学生对 种类 繁多和实 用性 有更 感性 的认 识 。所 以在 教学 设计
探究 想象力 。四是 故事 设定 的知 识延 伸性 。故事 设定
不能简单地对历史知识进行 整合 , 应在 寻求学 生共 鸣和 设定 合理性 的 同时增 加故 事 的思考延 伸 价值 。在 故 事 设 定 的填空 中, 前 几个 填空是 器物 的分类 , 最后一 个填 的是器物 的具 体 名称 。最 后一 个填 空 的设置 有两 个 目 的, 即一 个是 巩 固学生 的现场认 知 能力 , 另 一个是 引导 学生的分类 能力 ; 并 引 出青铜 器物 分类 中 的延伸 内容 , 即礼器 的用途和王权 的象征 。 三、 故事设定的效果——课堂使用效果 任何历史故事 的设 定效 果 必须经 过课 堂教 学 得到
课例研 究 Z H 0 N G X U E J I A O X U E C A N K A O
历 史 教 学 中的 历 史 故 事 设 定
— —
《 种 类繁 多的青铜器 物》 一 目的故事设计 思路
江 苏徐 州 市第二 十九 中,  ̄( 2 Z l O O O ) 陈大 松
教师在历史教学 中运用历 史故事 说 明历 史知识 , 可 以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趣 , 吸引学 生对历 史 问题 的探 究 。故事可 以是现成 的历史典 故 , 也 可以是利 用学 生 已 有 的历史知 识 和生活 知识 , 汇 编成 新 的历史故 事 , 把理 性 的历史知识变成感性 的历史 认识 , 降低 了学生学 习历 史 的难度 , 最 终实 现历 史教 学 的有效 性 。笔 者 以《 青 铜 工艺 的杰 出成就 》 第二 目“ 种类 繁多 的青铜 器物” 为例谈 谈 自己的做法 与思考 。 故事设定 的背景——教 材 内容及认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05b0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7.png)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以下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原则及策略分析:一、原则:1. 生活化原则:历史故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系统性原则:历史故事应当融入教学大纲中,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为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3. 效果性原则:历史故事应当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效果,帮助他们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多样性原则:历史故事应当多样化,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物的故事,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策略:1. 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场景或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历史情境或分配不同角色的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相应人物,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历史,增强学习效果。
3. 结合实物或图片资料: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资料辅助讲解历史故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提高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引导思考和讨论:教师在讲解历史故事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做法。
5. 激发学生创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历史故事进行创作,例如写一篇历史小说、制作历史漫画等。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历史故事,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历史知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并结合场景、图片、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使历史故事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f9bb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6.png)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通过讲述《苏武牧羊》这个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奴隶制度和苏武的爱国精神。
通过故事的情节展开,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行为动机,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历史故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等等。
而历史故事通常以一个具体的事件或人物为背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能够将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在教学《中华民族的奋斗》时,可以通过讲述《白求恩》这个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精神和国际主义的理念。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使学生在娱乐中获得了知识,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
历史故事可以改善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历史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和谈故事等多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时,可以通过讲述《伟大的火药发明》这个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火药的发明过程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通过听故事、观察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通过故事的听、讲和谈,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教学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64e4aff524ccbff1218483.png)
三过 家 门而 不入 , 他们 受 到大公 无私 精神 的感 召 ; 左 高 。历 史故事 有一些是 经过艺 术加工 了的 , 使 讲 附着 了许多作 主义 教育 的感染 ; 越 王勾 践 “ 薪尝胆 ” 讲 卧 的故 事 , 发他 史 故事和历 史题材 的文学作 品 以欣 赏为 主 , 启 而对 于历史 事
时 , 了盘古 开天辟地 , 娘娘抟 土造人 等故事 , 讲到 女娲 吸引
学 生进入 故事 情节 中 , 同时指 明 , 这种 神话 传说 的出现 同
人们 的认识 能力低 有关 , 而没有科 学 的依 据 。引领 他们 思
考人 类到底 是怎么来 的 , 自然地 导人人类 是 由类 人猿 经过 劳动 转化来 的这一基 本史实 的传授 。这 样 , 不仅使 热爱 历 史课 的学 生进入状 态 , 能吸 引不爱学 习历史 的学生 的注 也 意力, 因而能收 到非常 明显 的教 学效果 。 2 .历史故 事可 以使 学生 明确 许多做 人 的道理 。很 多 历 史故 事 里涉及 到 的历史 人物 的英 雄事迹 和 可歌 可泣 的 精神, 是我们学 习 的典 范和楷模 。比如讲大 禹治水 1 2年 , 宗棠 、 天祥 和屈 原 的故事 , 以使 他们 受到 强烈 的爱 国 文 可 们感 受那 种在逆境 中 自强 不息 , 奋发 图强 的顽 强拼搏 和 昂
中华历史小故事课程设计
![中华历史小故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4bd5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7.png)
中华历史小故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记住中华历史中的至少三个小故事,如“草船借箭”、“望梅止渴”和“负荆请罪”。
2. 学生能够描述这些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解读历史故事,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与中华历史相关的小故事,提升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中华历史小故事,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在探讨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时,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年级:小学四年级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历史类选修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草船借箭》故事讲解与分析,涉及三国时期背景、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对决。
2. 《望梅止渴》故事讲解与分析,介绍曹操与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心态调整与应对策略。
3. 《负荆请罪》故事讲解与分析,学习古代礼仪、忠诚与勇敢的品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草船借箭》1. 导入:简要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述故事内容,分析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智慧与谋略。
第二课时:《望梅止渴》1. 导入:介绍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引发学生思考。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bdd32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5.png)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分析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缺乏直观的印象。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将历史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讲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抗日英雄的事迹,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
历史故事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历史道理和历史规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讲述海瑞罢官、谈经论道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官吏廉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廉政意识。
历史故事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历史研究和历史阐释的方法,使他们具备从历史文献中获取信息和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
针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就历史故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报告的方式展示出来。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还可以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进行阅读和研究,并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
历史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16e7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b.png)
历史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历史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人物或故事,来引导学生探讨历史问题、理解历史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故事教学法的特点是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教学素材,然后通过讲述、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其中的历史规律和历史价值。
通过历史故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1. 选择精彩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历史故事或传奇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历史故事可以是国内外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政治丑闻、社会风云等,也可以是一些不为人知但十分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续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挖掘历史故事背后的历史规律和价值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历史故事背后的历史规律和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深层意义。
通过历史故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更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创造性表达通过历史故事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对历史事件进行设想和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历史故事为素材,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创造性表达,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情感通过历史故事教学,学生除了能够增强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情感。
历史教学中小故事选取原则与方法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小故事选取原则与方法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0e7ed2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7.png)
历史教学中小故事选取原则与方法的运用标签:历史教学;小故事;运用;原则;方法;启示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
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处的应用小故事,不仅会给历史课平添乐子,而且还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传正能量于无意之中。
小故事,开启了历史教学的大课堂。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如何选取故事以及怎样呈现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一、运用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作用1.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2.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故事得到理论,再用理论剖析故事,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3.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讲议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故事中蕴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精神力量等,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故事选取的原则1.目标原则。
小故事的选取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直指目标。
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历史教材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教学重点服务。
如,我在讲商鞅变法时选取“立木为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2.价值观原则。
历史课有一个更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小故事的选择要能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向思维。
如,在讲述“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
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b9f3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9.png)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应用历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故事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素材,能够生动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与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应用历史故事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分析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并提出一些教学实践建议。
一、历史故事的巧妙运用1. 生动具体地展示历史事件与人物历史故事是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具体体现,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记忆。
通过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可以生动地展示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军事冲突,以及关羽、张飞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奋斗历程,使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故事中常常包含着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背后的深刻道理,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通过讲述《红楼梦》中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衰落与新文化的兴起,激发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
3. 提高教学效果历史故事能够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
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认同,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记忆。
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选材精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历史故事,避免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确保教学内容与故事内容的密切联系,形成有机衔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2. 引导分析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解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解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3fed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b.png)
解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是教师常常用来教授历史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历史故事可以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历史故事往往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具体化。
在讲述二战时期的抗日战争时,可以通过讲述八路军游击队员在敌后进行的猛烈战斗,以及他们智勇双全的战术手段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英勇。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比于枯燥的历史知识点和教科书,历史故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如明朝大航海家郑和的七下西洋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故事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冲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历史故事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思考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秦始皇为何能够统一六国,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和策略?”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历史故事往往通过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伟大和光荣,乃至他们的失误和悲剧,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在其中体会到正义、勇敢、团结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向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且从中汲取教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善用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善用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ed81c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8.png)
初中历史教学善用历史故事摘要: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知识通常是纲要性的,比较“干瘪”,缺少生动性,不易吸引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故事来组织教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材的这个弱点。
当然,历史故事的教学价值还远不止于九——教师善用历史故事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元的,值得历史教师重视并积极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历史,本来是个非常有趣的学科。
它不仅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哲理性,而且还具有情节性和趣味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去主动关注历史,或是增长见识、提升素养,或是愉悦心境、积累谈资一(旦是,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知识通常是纲要性的,比较"干瘪”,使历史的生动性大大降低,不易吸引学生。
这很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当然,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使用,其价值还远不止于此一一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信息变得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因为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可以提升学生记忆效果;因为故事呈现了历史因果,还可以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一善于利用历史故事来组织教学,往往使教学变得易于组织、效率倍增。
下面,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就如何善用历史故事进行探讨。
一、历史故事的选择在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教师最好不要随机而来一虽然教师“肚子”里装了不少历史故事,往往能够脱口而出,但我们教学不是和朋友摆龙门阵,使用历史故事需要有一些基于教学需要的思考。
一般来说,教学中选择历史故事,首先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便吸引学生来听。
但这个趣味性的故事不应是为趣而趣的,它必须是为了服务于教学。
也就是说,和我们教学目标、任务没有关系的故事,可以少说,以免耽误教学时间,也容易带偏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教中国原始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讲炎帝的故事,讲他发明刀耕火种以及他和黄帝之间的阪泉之战等等一择这一组历史故事,有这样几个原因。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a732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7.png)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故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相比于枯燥的历史知识讲解,讲解历史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故事往往有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有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打破他们的学习乏味状态,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讲解西周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中的“西周列国”故事,向学生描绘西周时期诸侯国争霸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欲望,引发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故事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历史背景、事件以及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
在讲解明代的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明代名将郑和的故事,向学生展示郑和航海的事迹和对明朝的贡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海洋贸易、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加深他们对明代历史的认识。
历史故事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历史故事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人物和情节的记忆和联想,从而对历史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结果,明白相关的历史概念和关系。
在讲解清朝的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红楼梦》中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清代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加深对清代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要注意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方式。
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应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视频、图片等形式,结合历史故事进行讲解,多维度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和场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历史故事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讲解历史故事的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并与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9b665833687e21af45a9f1.png)
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历史故事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
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古代中国早起政治制度》时,我插入了“大禹治水”、“炎黄传说”、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传说,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讲故事,使历史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能仅靠老师的说教,而要让学生具体感受爱国主义的表现,那些历代爱国者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示范。
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近代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的故事,一定会让学生具体体会到先人的爱国热情,从而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三、运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讲故事中来,则更加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学生知道的故事就由学生讲。
像《三国鼎立》这一课,赤壁之战的故事学生都熟悉,可以让学生来讲,避免了每次都听老师讲故事的枯燥。
如果时间允许,甚至可以让几个学生讲了之后作对比,看谁讲得绘声绘色,这样学生讲故事的热情会更高。
事先选一个专题,让学生课后去搜集故事,课上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改编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改编](https://img.taocdn.com/s3/m/3c572f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0.png)
题目:历史长河中的明珠——齐桓公称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
这个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各路诸侯纷纷寻求自己的霸主地位。
其中,齐桓公的称霸故事就是其中一则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
齐桓公,名姜小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
他聪明勇敢,胸怀壮志,渴望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伟业。
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子时,他就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他注重治理内政,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故事开始于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会盟。
当时的齐国虽然已经强盛,但在众多诸侯国中仍不能独霸天下。
于是,齐桓公决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齐国的霸权地位。
在他的领导下,齐国逐渐发展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大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齐桓公以其智慧和胆识,克服了种种困难,带领齐国走出了困境。
他的治国之道不仅仅关注经济和军事,还注重文化和民生。
他大力推广儒家文化,推崇仁义道德,让齐国的国民逐渐形成了一种尊老爱幼、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
同时,他也重视民生,关注百姓的生活疾苦,使得齐国的百姓对他充满了敬爱和感激之情。
然而,称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齐桓公的统治下,齐国与周边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齐桓公积极寻求与各国的和平共处之道。
他主动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往来,互赠礼物,互派使者,促进了各国的友好关系。
在他的努力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际秩序。
然而,称霸之路也并非易事。
齐桓公在处理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时,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利益纠葛。
他需要巧妙地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
在历史的洪流中,齐桓公的称霸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的聪明勇敢、胸怀壮志、治国之道以及和平外交的理念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经济和军事的力量,更在于其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
总之,齐桓公的称霸故事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
作者:陈大松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年第11期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说明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
故事可以是现成的历史典故,也可以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汇编成新的历史故事,把理性的历史知识变成感性的历史认识,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以《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二目“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故事设定的背景——教材内容及认识
“工匠们运用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制造出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按用途划分,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每一大类又包括许多种。
”教材的这段描述包含有两个内容:一是种类繁多;二是不同种类有不同用途,即实用性。
课文中配备了两幅图片进行说明,并在小字部分补充两座商朝古墓中发掘的不同种类的青铜器物,都是为了说明我国青铜器物的种类繁多和不同的实用性。
这个补充材料略显单薄,不能让学生对种类繁多和实用性有更感性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设计进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处理,笔者通过汇编历史小故事来充实内容。
这个历史故事是这样的:姜太公坐在渭河边钓鱼,周文王来请姜太公去辅佐他,姜太公和周文王坐着青铜铸造的车马器一起去镐京。
进了宫殿,卫兵拿着兵器护卫在殿前,殿堂上响起了乐器的动听声音,那是欢迎太公的声音,桌子上的食器放满了珍馐美味,酒器里盛满了美酒。
太公给周文王建议,要想国力强大,最好发展农业生产,接着他推荐了青铜犁铧来耕地。
文王接受了建议,大力发展生产,国力一天天强大起来。
到了武王的时候,终于打败了纣王,建立了周朝,后来周康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铸造了大盂鼎。
由于故事难度不大,学生根据刚刚了解的知识很快填出正确的答案。
二、关于故事设定的思考
在进行故事设计之前,我有以下思考: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学习即为再积累的过程。
周文王邀请姜太公辅佐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歇后语中就有反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武王伐纣(第5课内容);成王铸鼎(第5课插图《西周淳化大鼎》)。
利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知识和历史知识,可以引起共鸣,增强故事的亲和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
其次,故事设定的合理性。
一是故事情节的合理性。
情节上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影响故事的真实可信度,更能增加故事的吸引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
故事设计有三个情节:太公辅佐周王;武王伐纣;康王铸鼎纪念。
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是故事设置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合理性。
故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过分体现故事的故事性,应在故事的悬念中凸显历史知识的内容,并以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得以体现。
本则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以幻灯片的方式出现,学生对照图片填空,既有感官感受,又有知识考查,集中体现了青铜器多样性和实用性的认知和应用。
三是故事展现时机的合理性。
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应用必然引出历史故事展现时机合理性的思考。
合理的展现时机,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历史原理、提示学生探究等作用。
这个历史故事在学生对众多种类的青铜器物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出现,故事出现得不是很突兀,这样既能够进一步巩固刚学的历史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想象力。
四是故事设定的知识延伸性。
故事设定不能简单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应在寻求学生共鸣和设定合理性的同时增加故事的思考延伸价值。
在故事设定的填空中,前几个填空是器物的分类,最后一个填的是器物的具体名称。
最后一个填空的设置有两个目的,即一个是巩固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的分类能力;并引出青铜器物分类中的延伸内容,即礼器的用途和王权的象征。
三、故事设定的效果——课堂使用效果
任何历史故事的设定效果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得到检验。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个故事是先让学生熟悉,然后让个别学生通过讲述的方式来展现。
在过程中基本达到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课堂中学生气氛明显活跃,只要稍加提示多数学生就能立刻总结出我国青铜器物的种类繁多的特点,有个别学生还提到实用性的特点。
实践证明,这个故事的设计是成功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入新的知识,汇编成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