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腮腺肿瘤的CT诊断
论文摘要腮腺肿瘤的CT诊断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of parotid tumors胡建妙(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淳安 311700)关键词 腮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9.87;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11(2007)06-0639-0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 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4例腮腺肿瘤中,男9例,女5例,年龄35~78岁。
主要临床症状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咽部异物感,体检质软或稍硬,有结节感。
病程最长者30年,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使用TCT-300或Esprit Phus螺旋C T扫描机,层距层厚各5mm,以病变为中心扫描,取常规卧位,采用Reid线,即眶下缘至外耳道连线,平行向下扫至下颌角,层厚及层间隔为5mm,全部均采用C T平扫及增强扫描。
4例加冠状位扫描。
增强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的碘海醇100ml,注射流率3 0ml/s。
2 结果病灶位于右侧腮腺8例,左侧6例,9例(64 19%)位于腮腺浅叶,4例(35 81%)同时累及深、浅叶,仅1例(7 14%)位于深叶。
1例术后8个月复发。
14例腮腺肿瘤中良性11例,恶性3例见表1。
表1 腮腺中良、恶性肿瘤病理分类良性例数恶性例数多形性腺瘤7粘液表皮样癌1 Warthin瘤2未分化癌1肌上皮瘤1鳞癌1乳头状囊腺瘤1总数113本组良性肿瘤11例均为单侧,肿块大小1 6~16cm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
肿块形态规整8例,密度均匀7例,囊变1例,钙化3例。
形态不规整呈分叶状2例,部分边缘模糊1例。
7例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似。
4例肿块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C T值68~85HU,以强化后的下颌后静脉为标准区分腮腺浅叶与深叶肿瘤。
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目的:对腮腺肿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其对腮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总结CT在腮腺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对于收治及门诊的腮腺肿瘤确诊患者78例,应用CT技术检测,并对所有患者的共93个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良性肿瘤,CT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密度较为均匀;恶性肿瘤,CT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且其内部密度不均,存在转移现象。
CT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6.2%,8例因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密度不均匀,而诊断为恶性肿瘤。
CT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75.0%,有4例因边缘较清晰而误诊为良性肿瘤。
结论:CT观测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腮腺肿瘤的具体情况,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分析,以及良性恶性诊断,并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标签:腮腺肿瘤;CT;诊断中圖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7-0035-02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
由X光断层扫描装置、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可以对人体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发现病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2]。
近年来,CT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在国内外取得迅速发展,发挥了有别于传统X线检查的巨大作用。
它的主要优点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并可以产生多层次的扫描图像,提供病变部位具体的影像资料。
因此,CT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腮腺是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
据统计,腮腺肿瘤的发病率约占头颈部肿瘤的3%~5%。
腮腺肿瘤类型多,且有良恶性肿瘤之分[3]。
临床医生了解病变部位具体情况对于临床外科手术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影像学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国内外CT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
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腮腺疾病多,腮腺肿瘤种类也繁多,临床病理分型复杂。
腮腺肿瘤良性居多。
临床上患者因腮腺肿块就诊,肿瘤性质单凭临床症状体征难以确诊。
腮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但特异性差。
随着多排CT及高场强MRI的投入使用,腮腺肿块及周围结构显示清楚,对病变性质诊断也有很大提高。
目前腮腺混合瘤CT及MRI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报导不多,现总结近几年来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检查方法及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共2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资料。
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8~73岁。
左侧腮腺16例,右侧腮腺1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耳下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
病程可达数十年。
肿块较硬,表面呈结节状,境界清楚,压痛不明显。
患者在门诊就诊,行CT 或MRI检查。
1.2方法CT检查采用GE16层螺旋CT(lightspeed16sys#CT99-oco机型)扫描仪,平扫或平扫并增强扫描。
层厚5mm,层间隔5mm,螺矩1.375:1,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
扫描后层厚减薄至 1.0mm~1.25mm,后处理采用ADW4.3工作站,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
增强检查,造影剂为典海醇300(北京北陆公司生产)。
高压注射器为德国密苏里XD-2001(missouriXD-2001),对比剂经前臂浅静脉注入,速率为3.5ml/s,用量为80~100ml。
动脉期20~25s,静脉期45~50s。
MRI检查为飞利浦Achieva3.0TX-series磁共振扫描仪。
8通道或16通道头部线圈。
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
主要扫描参数T1WI:TR/TE179/9.2;T2WITR:2504ms,TE:100ms,STIR-TSE:TR:4101ms,TI:180ms,TE:15ms。
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腮腺疾病多,腮腺肿瘤种类也繁多,临床病理分型复杂。
腮腺肿瘤良性居多。
临床上患者因腮腺肿块就诊,肿瘤性质单凭临床症状体征难以确诊。
腮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但特异性差。
随着多排CT及高场强MRI的投入使用,腮腺肿块及周围结构显示清楚,对病变性质诊断也有很大提高。
目前腮腺混合瘤CT及MRI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报导不多,现总结近几年来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检查方法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2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资料。
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8~73岁。
左侧腮腺16例,右侧腮腺1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耳下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
病程可达数十年。
肿块较硬,表面呈结节状,境界清楚,压痛不明显。
患者在门诊就诊,行CT或MRI检查。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 16层螺旋CT(lightspeed16 sys#CT 99-oco机型)扫描仪,平扫或平扫并增强扫描。
层厚5mm,层间隔5mm,螺矩 1.375:1,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
扫描后层厚减薄至1.0mm~1.25mm,后处理采用ADW 4.3工作站,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
增强检查,造影剂为典海醇300(北京北陆公司生产)。
高压注射器为德国密苏里XD-2001(missouri XD-2001),对比剂经前臂浅静脉注入,速率为3.5ml/s,用量为80~100ml。
动脉期20~25s,静脉期45~50s。
MRI检查为飞利浦Achieva3.0T X-series磁共振扫描仪。
8通道或16通道头部线圈。
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
主要扫描参数T1WI:TR/TE 179/9.2;T2WI TR:2504ms,TE:100ms,STIR-TSE:TR:4101ms,TI:1 8 0 m s , T E : 1 5 m s 。
CT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检测诊断・CT 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梁 峰 叶叔文 季少华作者单位: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CT 检查不仅可用于诊断,而且可用于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评估。
作者收集本院2000年4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9例腮腺区肿瘤患者的CT 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以评价CT 在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腮腺肿瘤患者19例,男9例,女10例。
年龄20~74岁,平均51.7岁。
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7例。
主要临床表现:腮腺区无痛性肿块18例,痛性肿快1例,病程1个月~17年,其中16例>2年,3例<1年,1例腮腺肿块17年,开始生长缓慢,后来半年内迅速长大。
19例腮腺肿瘤中无1例有面神经受侵及压迫症状。
112 检查方法 应用S OM AT OM AR C 型和PHI LIPS SEC URA 型两种CT 机,采用腮腺区横断面扫描,其中2例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2~5mm ,范围包括整个腮腺,怀疑恶性或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向下扫描至环状软骨水平,增强扫描以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注入碘海醇95ml ,注射速率2.0~2.5ml/s ,动态床移快速增强扫描。
2 结果12例良性肿瘤中良性混合瘤6例,血管瘤3例,腺淋巴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1例,淋巴管瘤1例;7例恶性肿瘤中腺泡细胞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恶性混合瘤1例,低度恶性乳头状腺癌1例,腮腺转移瘤2例。
CT 平扫示肿瘤密度均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例淋巴管瘤呈水样密度,CT 值15.2Hu ,其余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平均CT 值38.5Hu 左右。
良性混合瘤中3例密度均匀,呈均匀强化,3例密度不均匀,内有不强化囊变或坏死区;3例血管瘤中2例见静脉石,增强呈结节充填式强化或延迟强化;1例腺淋巴瘤密度均匀,增强呈均匀强化,CT 值增高30Hu ;1例淋巴上皮囊肿为双侧,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增强囊壁明显强化,壁光滑;1例淋巴管瘤呈多囊状无强化水样密度;恶性肿瘤中1例低度恶性腺泡细胞癌,呈结节浅分叶状,边缘清楚,密度均匀,邻近结构清晰,似良性肿瘤,术前误诊;1例腺泡细胞癌,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密度均匀;1例粘液表皮样癌为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1例混合瘤恶变,肿块最大径6.7cm ,密度不均,内有不规则斑点状钙化;1例低度恶性乳头状腺癌,呈囊实性,囊性部见液分层,实性部强化均匀,术前误诊成良性肿瘤;腮腺转移瘤2例,1例右鼻咽低分化鳞癌腮腺区转移,右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间隙见转移融合淋巴结;1例左顶大汗腺细胞癌转移至腮腺伴左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左侧腮腺区分叶状不均密度肿块。
腮腺混合瘤的影像诊断
腮腺混合瘤的影像诊断
•⼜称腮腺混合瘤。
•是唾液腺肿瘤最常的类型, 也是腮腺最常的肿瘤,约占60-80%。
•40-50岁⼥性多。
•多为良性,⽣长缓慢,单发多见。
•临床症状:腮腺区⽆痛性肿块。
•成分复杂,由腺上⽪细胞、肌上⽪细胞、黏液样物质、软骨组织等组成。
腮腺混合瘤-影像表现CT
•多位于浅叶,单发多见。
•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分叶与肿瘤多中⼼⽣长有关。
•肿块密度⼀般⾼于腮腺。
•⼩病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病灶不均匀,可有坏死,强化较不明显。
•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
•常见⼩钙化,囊变较少。
腮腺混合瘤-影像表现MRI
•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有包膜,信号不均,瘤体内可条索状低信号的胶原纤维间隔或低信号钙化灶。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粘液成分)且信号不均匀。
•增强扫描延迟强化。
谢谢。
腮腺Warthin瘤的CT诊断
腮腺Warthin瘤的CT诊断引言腮腺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腮腺肿物,其中Warthin瘤占所有腮腺瘤中的10%至15%。
Warthin瘤又被称为混合瘤,它是一种双重的上皮-间充质肿瘤,大多数位于耳垂下方的腮腺。
CT检查是诊断Warthin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准确、快速和非侵入性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腮腺Warthin瘤的CT诊断。
CT扫描参数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来实现不同的成像效果。
对于腮腺Warthin瘤的CT诊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参数设置:•低剂量扫描技术:由于腮腺瘤往往是良性病变,因此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同时进行增强扫描和非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出血管和病变的边缘,非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出病变的密度和内部结构。
•薄层扫描:薄层扫描可以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使病变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更容易观察和评估。
CT表现在CT图像中,腮腺Warthin瘤通常呈现为一个边缘光滑的、低密度的、卵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可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CT表现:•低密度:由于Warthin瘤中含有液体和黏液成分,其密度往往较低,通常在-20到10HU范围内。
•卵圆形或椭圆形:Warthin瘤常常呈现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范围从0.5到12厘米不等。
•具备明显的结构:Warthin瘤通常由多个小的分叶组成,这些分叶常常分别由腺体组织和囊肿组织组成。
影像诊断腮腺Warthin瘤的CT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诊断要点:•结合病史:对于既往或目前有腮腺区域肿胀的病人,进一步考虑Warthin瘤的可能性。
•结合影像学表现:通过分析CT图像,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特征,进一步判断是否为Warthin瘤。
此外,需要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如腮腺腺瘤、腮腺癌等。
•化验结果:通常,腮腺Warthin瘤伴随有一个特殊的炎症细胞浸润,这些细胞在术前修复的肿瘤组织中可能被发现。
4排螺旋CT腮腺肿瘤的CT诊断
4排螺旋CT腮腺肿瘤的CT诊断金明锡 【摘要】 目的 评估CT检查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并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双盲阅片评估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12例,密度不均、部分境界不清6例。
30例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24例;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6例。
48例肿瘤的CT图像中均未见面神经显示。
双盲阅片结果表明:CT对7819%的腮腺肿块能正常定性(炎性反应,良或恶性肿瘤),但不能确认其组织学类型。
结论 CT能鉴别大多数的良、恶性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
【关键词】 腮腺肿瘤;断层摄影;CT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主要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2000~2007年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进行CT 检查的腮腺肿瘤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8~75岁。
1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4排螺旋CT扫描机,层厚5 mm,不间隔,每层扫描时间1~5s,范围从肿块上缘至下缘,包括整个腮腺。
先平扫,然后根据需要行增强扫描,48例均平扫,仅有8例行增强扫描。
对每位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将其CT征象与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48例腮腺肿瘤手术切除42例,因病变范围大不能手术切除而行术中活检4例,2例患者拒绝手术仅行活检。
所有肿瘤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8例,右侧20例;浅叶40例,深叶8例。
211 CT表现 良性肿瘤18例,其中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血管瘤、脂肪瘤和囊肿各2例,除脂肪瘤呈脂肪密度,囊肿呈水样密度外,余良性肿瘤与肌肉密度相似,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者12例;密度不均匀者6例,部分境界模糊。
其中淋巴瘤与血管瘤做了增强扫描,腺淋巴瘤表现为外周结节和环带状强化;血管瘤明显强化,持续时间超过5m in以上。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20·论 著通讯作者:(215002)江苏省苏州市立 医院本部放射科 杨文雅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放射科 杨文雅【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
结果 肿瘤按CT表现分三类:52例患者中,I类30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除1例腺淋巴瘤外,29例均为良性混合瘤;II类1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欠均,边界较清或模糊,其中7例良性混合瘤,2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淋巴瘤,2例血管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III类7例,形态不规则,边缘无法确定,其中恶性混合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囊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
结论 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较为准确,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腮腺;腮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 R814.42; R739.8【文献标识码】AThe Value Of CT Diagnosis On Parotidean TumorYANG Wen-y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u Zhou Municipal Hospital(Headquarter)215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agnosis value of CT on parotidean tumor. Methods The CT findings of 52 cases of parotidean tumor confimed by pathology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tumor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CT findings. Type I: regular, homogeneous density and well-defined,there were 30 patients, included benign mixed tumor(n=29) and adenolymphomas(n=1); Type II:irregular, heterogeneous dentsity, poordefined, there were 15 patients, included benign mixed tumor(n=7), malignant mixed tumor (n=2),adenolymphomas(n=3), hemagioma(n=2),mucoepidermoid carcinoma(n=1). Type III:irregular and could not definded, there were 7 patients, included malignant mixed tumor (n=2),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n=2),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n=1), malignant lymphoma(n=1), acinic cell carcinoma(n=1). Conclusion CT have important values in location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Especially differiate benign parotid tumors from malignant ones.[Key words] Parotid Gland;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腮腺肿瘤在颌面部比较常见,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目前CT既能发现肿瘤,又能为术前评估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已经成为腮腺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
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方 玲 汪建 峰
21 0 2年 l 1卷 第 3
・・ 3 7
【 中图分类号 】 R 3. 79 【 8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04 02 303—2 6 185( 1) —070 2 0 【 要 1 目的: 摘 探讨 c 在腮腺肿 瘤诊 断中的应 用价值 。 T 方法 : 回顾性分析某 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4 例腮腺肿瘤 5
腮腺 内最常见的肿瘤 , 肿瘤一般有包膜 , 但常不完 整 , 肿 瘤 可穿 过 包 膜 侵 入 周 围组 织 , 且 手术 如 不彻 底 切 除 , 于 复发 。少 数 良性 可转变 为恶 性 , 易 因此混 1 资料 与方 法 合 瘤 属于 临界 瘤 。如何 在术 前对 腮腺 肿瘤 做到 比较 11 临 床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20 . 0 9年 2月 2 1 0 1年 准确 的诊 断非 常重要 。 1 收 治 的经 手 术 和病 理 证 实 的腮 腺 肿 瘤 患者 4 0月 5 正常腮腺密度低于肌 肉而稍高于脂肪组织 、 腮 例 , 中男 3 例 , 1 例 ; 其 l 女 4 年龄 1~ 8岁 , 27 中位年 腺 外包 有一 层致 密 的嚼肌 筋膜 包裹 ,T图像 上腮 腺 C 龄5 5岁 ; 病程 3 个月 1 , 2 年 中位病程 4 。主要 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 年 而且两侧易 于对 比【 能清楚 ” , 临 床表 现 :腮 腺 区无 痛性 肿 块 4 2例 ,痛性 肿 块 2 显示腮腺 内病变 , 尤其是增强扫描 能清晰显示病变 例 , 例并发同侧周围性面瘫 。术后经病理证实 ,5 1 4 的大 小 、 部位 、 围及 与周 围解 剖 结构 关 系 , 别 是 范 特 例 中 良性 混 合 瘤 3 0例 , 淋 巴瘤 1 例 , 性 混 合 深叶肿瘤 , T 腺 1 恶 C 有助于了解其对颞下凹和咽旁间隙的 瘤 1 , 样 囊性 癌 1 , 液表 皮 样癌 1 , 泡 累及 情况 ,更 易 观察肿 瘤与 脂肪 层 的关 系 ,T检查 例 腺 例 黏 例 腺 C 细 胞癌 1 。 例 对外科 医师决定手术方案 , 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1 . 方 法 本 组 患 者 均 进 行 Se n e nt n A 具有 重要 价值 。 2 i me sD f io s i i . T定 位诊 断 C T对 于腮 腺病 变 18层 螺旋 C 2 T扫描 检 查 , 厚 2 5 层  ̄mm, 距 08层 31 腮腺 肿 瘤 的 C 螺 ., 能准 确 定位 ,明确 病 灶位 于腮 腺 内还 是腮 腺 外 , 是 距 2 5 m。扫描 范 围从 颅底 至 T 椎 体 上缘 包 括 腮 -m 。 腺 。全部 病例 均先 平 扫 , 增 强扫描 , 后 以高压 注 射器 腮腺浅叶或深叶。腮腺深叶和咽旁肿瘤的鉴别标志 腮腺深 叶肿瘤使咽 从肘静 脉注入 30 gm 碘 海醇 8m ,注射 速度 是咽旁间隙所构成 的低密度带 , 0m I l / 0l 旁 间隙低 密 度 带前 移 , 肿块 的 中心一 般 位 于腮 腺 且 1 - .m /, . 25 l 扫描延 迟 2 s 5 s 5。 2 结 果 内 , 围一般包绕正常腮腺组织 ; 周 咽旁 间隙肿瘤使 咽旁间隙低密度带外移 , 且肿块的中心一般位 于腮 C T诊 断肿 瘤 均位 于 腮腺 内 ,其 中位 于 浅 叶 3 7 腮 与 例 , 叶 3例 , 深 同时 累 及深 浅 叶 5例 , 与手 术 结 果 完 腺 外 , 腺 呈受压 移位 , 肿块 间可见 脂 肪分界 。腮 C 全 一致 。C T显 示 肿瘤 密度 均 高于 正常腮 腺 组 织 , 其 腺 深浅 叶是 以面神经 来划分 的 ,T扫描 一般 不 能显 只 形 中C T呈 圆形 、 度 均匀 、 化 均匀 、 缘 清 晰者 2 示 面神 经 , 能 根 据 面后 静 脉 的位 置 、 态 或 以下 密 强 边 3 . 5 0弧 Cr a ) r来 例, 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 均为 良性 混合 瘤 ; 病灶 颌 骨 升支 后缘 8 mm处 作一 9 。 形 (om’e 推 测 面神 经走 向[ 2 ] 。当肿瘤 引起 面神 经移 位时 , 下颌后 呈 分 叶状 、 度 不 均 匀 其 内 有囊 性 密度 影 , 密 环形 或 因此对 术 前 正确 均 匀 强化 、 边缘 较 清 晰 者 1 9例 , 中 6例 为 良性混 静 脉 的正 常 解剖 位 置也 随 之改 变 , 其 估计 肿瘤 的位置是 很有 帮助 的。 作者单位 : 山市人 民医院口腔科 安徽 2 5 0 黄 400 32 腮 腺 区 良恶 性 肿瘤 的 C . T鉴 别 诊 断 腮 腺 良 、 2 1— 4 1 0 2 0 — 0收稿 ,0 2 0 — 7修回 2 1— 5 0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导读: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左右居多,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具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较完整,可有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偶可出血、液化、坏死、囊变,有时可见钙化,具有多形性和混合性。
……
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左右居多,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具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较完整,可有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偶可出血、液化、坏死、囊变,有时可见钙化,具有多形性和混合性。
CT可清晰显示肿瘤存在,混合瘤与正常腮腺组织存在良好对比。
混合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可呈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密度一般较均一。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可见强化,边界与周围间隙、邻近结构显示清晰。
腮腺混合瘤可发生恶变,CT
扫描显示无包膜,呈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与周围肌肉脂肪界限消失,邻近骨质破坏如茎突、乳突破坏、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可考虑有恶变,CT可对炎症、钙化、脂肪样变、囊变作出诊断。
腮腺肿瘤中,由于其他良性病变较少,其表现与腮腺混合瘤常有混淆。
当腮腺区肿块有钙化时可考虑腮腺混合瘤,且为良性病变,应与神经鞘瘤、淋巴瘤鉴别。
腮腺深叶肿瘤应与咽旁间隙肿瘤鉴别,如肿瘤与腮腺间脂肪带存在着为咽旁间隙肿瘤,反之为腮腺
深叶混合瘤,腮腺深叶混合瘤多位于茎突前,将颈内动静脉推向内后方,但较大的咽旁间隙肿瘤可没有脂肪带存在。
综上所述,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腮腺的占位病变,对肿瘤的定位准确,敏感性较高,可显示邻近脂肪带,周围组织界限、邻近骨质有无受侵,可作出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
对照组采用MR诊断,观察组实施CT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诊断后的检出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特异性、灵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实施CT鉴别诊断不仅能提高患者检出率,还能明确诊断,提高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Methods 20 cases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from July 2012 to Nov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1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diagnosed by MR,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T diagnosis,and the diagnosis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00%,which was higher than 40.00%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T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but also make clear diagnosis and improve specifici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CT manifestation;Differential diagnosis腮腺多形性腺瘤也可以称为混合瘤,为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最常见的是上皮和变异肌上皮成分与黏液样或软骨样成分的混合。
腮腺良性肿瘤增强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腮腺良性肿瘤增强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腮腺良性肿瘤是指在腮腺组织中生长的非恶性肿瘤。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增强CT成为了腮腺良性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在增强CT上的特征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一、腮腺良性肿瘤的常见征象1. 腮腺良性肿瘤在增强CT上常呈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肿块的密度多为均匀或稍不均匀,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对比明显,使其能够相对易于被鉴别。
2. 腮腺良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血供。
增强CT显示肿块早期即显示明显的强化,在动脉期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强化程度降低。
此特征征象可以与恶性肿瘤相区分。
3. 对于一些具有分泌功能的腮腺肿瘤,增强CT还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钙化或脂肪成分。
这些征象能够进一步支持良性肿瘤的诊断。
二、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1. 高准确率的诊断:增强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密度以及强化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对腮腺良性肿瘤进行可靠的诊断。
2. 有助于术前评估:增强CT还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详细信息,如肿块的大小、位置、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等。
这些信息对于手术的方案制定和手术计划的安全性评估非常重要。
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能有效指导诊断及手术决策,提高手术成功率。
3. 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增强CT的定期检查,可以观察腮腺良性肿瘤的生长趋势和强化特点的变化。
这对于评估肿瘤的稳定性以及术后复发的风险非常重要。
4. 潜在的恶性肿瘤筛查:一些腮腺良性肿瘤在CT表现上与恶性肿瘤相似。
在增强CT的检查中,如果出现强化不均匀、边界模糊、侵犯周围结构等异常征象,应警惕可能的恶性转化。
及时发现这些征象,能够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总结:腮腺良性肿瘤在增强CT上具有一系列特征征象,如边界清晰、血供丰富、内部钙化或脂肪成分等。
增强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在术前评估、监测病情变化以及筛查恶性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腮腺肿瘤的CT诊断分析
腮腺肿瘤的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对腮腺肿瘤的CT 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份至2011年7月份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以常规的 CT 平扫来进行强化性扫描, 对病患相关的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
结果良性肿瘤为26例, 其中密度较为均匀且边界较为清楚的患者有 21 例,而密度不够均匀并且部分境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密度不够均匀的且边界较为模糊的有15例,有7例密度较为均匀且境界也较为清楚。
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定位,其的准确率高达100%,对于诊断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良性91.7% , 恶性90.1% 。
结论 CT 可用于诊断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 尤其是诊断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腮腺肿瘤;CT诊断;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11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79-021前言腮腺肿瘤在多见于颌面部, 主要是行外科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明确肿瘤性质及大小、范围对指定手术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CT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肿瘤,还能为手术前进行评估以及预后等方面提供合理依据,CT已成为临床上腮腺肿瘤最主要的一个检查手段。
本文对我院2010年7月份至2011年7月份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相关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做如下报告。
2临床资料经过我院的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肿瘤病患中,有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在17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岁。
全部患者的病程长短各不相同,病程最长为23年,最短为25天。
具体的临床表现是耳后大肿块,良性肿瘤病患的肿块活动较为平稳,生长比较缓慢,但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恶性肿瘤患者的表现是肿块在近期有不断加快或迅速增长的趋势,质硬,但不活动,肿块边界不清楚,有疼痛感,面目出现疼痛或麻木现象,张口饮食、说话均受到一定限制[1]。
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3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CT或MRI检查方法,并结合检查成像分析患者的病变征象,以此来评断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30例患者在经过CT及MRI检查后,共检查出了32个病灶,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具有及其显著的应用价值,适合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研究中。
关键词:CT检查方法;MRI检查方法;腮腺混合瘤诊断腮腺混合瘤的类型较多,病理分型过程也极为复杂,临床表现多为腮腺结块,此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很难辨别出患者所患肿瘤的类型,为此,医护人员需要在腮腺混合瘤检查中应用影像检验方式,但是不同的影像检验方式存在不同差异[1]。
CT及MRI检查方法属于临床医学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影像检验方式,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腮腺肿块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这为主治医师分析患者病变特征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3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展开了关于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具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式1.1普通资料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3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的年龄在29-74岁之间,患有左侧腮腺混合瘤的患者为16例,患有右侧腮腺混合瘤的患者为14例,患者的病程在1-10年左右不等,临床症状为耳下出现包块、肿块无明显压痛感、肿块表面呈现节状,30例患者均接受了CT及MRI检查。
1.2实验方法1.2.1CT检查方式本次实验中应用的CT检查医疗设备是GE16层螺旋CT扫描机,每层的厚度为5mm,应用电压为120KV,应用电流为250MA,在应用过程中配置的造影剂型号为碘海醇300,配置的高压注射器型号为密苏里XD-2001。
64排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4排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李晓婷【摘要】目的: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探讨64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共检出82个病灶,良性病变76个,其中56个位于浅叶,形状规则为类圆形及类椭圆形者46个,33个边缘界限清晰;交界性及恶性肿瘤6个,5个跨深浅两叶、形态不规则、可见分叶,且边界模糊不清,比例明显增加.所有病例中,5例面神经及下颌后静脉受累.结论: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并能从多方位显示解剖关系,对临床术前评估、制定相应手术方案提供有力帮助.【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14【总页数】3页(P3-4,154)【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作者】李晓婷【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4腮腺多形性腺瘤好发于腮腺浅叶,多为良性,因其瘤体内含有肿瘤性上皮成分、黏液、软骨样等多种组织成分,因此又名腮腺混合瘤,约占唾液腺肿瘤的80%左右[1]。
本文通过对在本院检出的6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日常工作中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影像信息。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放射科检出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资料65例,病灶共82处,分析其CT检查影像学表现。
所有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19~67岁,平均41岁,病史3月~19年,多数因发现耳下无痛性包块来诊,其中4例为双侧发病。
选取所有病例中,41例行CT水平位扫描,24例兼行CT平扫及CT增强检查。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GE 64排128层Optima CT 680进行扫描。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丁同文,刘金朝,商守宇,王东林(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濮阳457000)・431.【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
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腺瘤,多形性;腮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9.87;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62(2005)08—0431-02CTdiagnosisofmixedparofidtumorDINGTong-wen,LIUJin-chao,SHANGShou-yu,WANGDong-lin(DepartmentofRadiology,People’sHospitalofPuyang,PuyangHenan45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ticvalueofCTinmixedparotidtumors.Methods:TheCTfindingsof23casesofmixedparotidtumorconfirmedbyoperationandpathology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Of23mixedparotidtumor,allhadwell-definedmarginandhigherdensitythanthatofthenormalparotidgland,16wereroundorellipti—calinshape,theother7werelobulated.Fourteenhaduniformdensity,theother9wereinhomogeneousindensity.Conclu・sion:Mixedparotidtumorischaracterizedasamasswithwell—definedmarginandhomogeneousorinhomogeneousdensity,CTplaysanimportantroleindiagnosisofmixedparotidtumor.Keywords:adenoma,pleomorphic;parotidneoplasms;tomography,X-raycomputed腮腺混合瘤来源于腮腺上皮组织,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一70%[】】。
右侧腮腺腺混合瘤
右侧腮腺腺混合瘤43岁女性,右侧颈部无痛性肿块一年余。
病理:右侧腮腺腺混合瘤影像描述:CT平扫示右腮腺肿块呈等、略低密度,强化扫描动脉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延迟强化,强化较均匀。
讨论: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为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中年女性多见。
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
实际上是腮腺腺瘤,其中的粘液组织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
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腮腺混合瘤多为良性,但大约有1/4左右可发生恶变。
肿瘤生长缓慢,少有钙化,组织成分呈多样性。
,肿瘤90%位于腮腺浅叶,10%位于深叶。
发生于深叶的肿瘤可突入咽旁间隙,成为哑铃状,并使颈内动、静脉向内侧移位。
影像表现:1、平扫示病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与肌肉相似,但高于腮腺;2、可见斑点状钙化,并认为钙化有助于诊断。
3、可见囊变、坏死和出血征象。
4、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为均一强化,囊性区不强化。
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较明显强化,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弱于基底细胞腺瘤。
鉴别诊断:咽旁肿块:腮腺深叶混合瘤需与咽旁肿块鉴别。
前者与腮腺间无脂肪分界,咽旁间隙变窄或闭塞,多位于茎突前,将颈内动、静脉推向后内方;后者多数病变表现与前者相反。
Warthin瘤:见于老年男性,多有吸烟史,一般多发,双侧略多见,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强化均匀基底细胞腺瘤:一般位置较表浅,CT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动脉期即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稍减低。
恶性腮腺混合瘤:包膜消失,呈浸润性生长,周边环形强化,可有肿大淋巴结。
------推广------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江朝根;邱菊生;朱希松;杨小军;方涛【摘要】10.3969/j.issn.1007-6948.2012.05.01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腮腺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腮腺病变的资料,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分析不同病理特征腮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
结果:良性肿瘤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多形性腺瘤多呈进行性、延迟强化;腺淋巴瘤强化方式表现为“快进快出”;基底细胞腺瘤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显著,静脉期持续强化。
恶性肿瘤多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并伴邻近组织浸润。
结论:螺旋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465-468)【关键词】腮腺疾病;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作者】江朝根;邱菊生;朱希松;杨小军;方涛【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衢州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衢州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衢州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衢州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衢州 3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1腮腺病变以肿瘤性病变为常见,螺旋CT对其定位、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81例腮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性质腮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
1.1 临床资料本组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9~78岁,平均48.6岁。
临床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包块(67/81),伴有胀痛(13/81),其中2例局部红肿,1例反复流脓9年。
2例双侧腮腺受累,79例单侧受累。
病程3 d~16年,平均9.5个月。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Plus 4单排螺旋CT机及荷兰飞利浦公司CT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均行平扫和增强双期扫描,扫描层厚及层距3~5 mm,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I/mL),总量60~75 mL,速率3.0~3.5 mL/s,动脉期延迟25 s,静脉期延迟75 s。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CT表现
需鉴别的疾病为
①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腮腺良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吸烟人群。50岁以上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腮腺下极和下颌角 区。生长缓慢,瘤体一般较小。增强扫描
多均匀强化,早期强化明显,延迟强化迅
速减低。
②腮腺混合瘤恶变:恶变时包膜消
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
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肿瘤可有坏死和囊变 区,一般有完整的包膜。
临床特点
可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为1:1.4; 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或不明显; 大小不定(与病程有关);
多为圆形或结节状,质硬,界限清楚。
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
1.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 数分叶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 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 匀,少数不均匀低密度区,为肿瘤囊变或粘 液组织。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性生长,若表现为周边环形强化,
中心低密度区则提示有恶变可能,
可有淋巴结转移。
总结
1、腮腺混合瘤多为腮腺内的类圆形肿块 ,密度高于腮腺。可有囊变坏死区。强 化特点为渐进性的强化。 2、良恶性鉴别主要是肿瘤边缘是否清晰 ,有无周边浸润。 3、与腮腺腺淋巴瘤的鉴别:腮腺腺淋巴 瘤增强扫描特点为“快进快出”。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腮腺解剖
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上致颅 底,位于乳突尖和颞颌关节之间,下至下 颌角,是茎突前咽旁间隙重要器官
腮腺是脂肪性腺体,CT呈低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丁同文,刘金朝,商守宇,王东林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濮阳457000)
・431.
【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
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腺瘤,多形性;腮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9.87;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62(2005)08—0431-02
CTdiagnosisofmixedparofidtumor
DINGTong-wen,LIUJin-chao,SHANGShou-yu,WANGDong-lin
(DepartmentofRadiology,People’sHospitalofPuyang,PuyangHenan45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ticvalueofCTinmixedparotidtumors.Methods:TheCTfindingsof23casesof
mixedparotidtumorconfirmedbyoperationandpathology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Of23mixedparotidtumor,allhadwell-definedmarginandhigherdensitythanthatofthenormalparotidgland,16wereroundorellipti—calinshape,theother7werelobulated.Fourteenhaduniformdensity,theother9wereinhomogeneousindensity.Conclu・sion:Mixedparotidtumorischaracterizedasamasswithwell—definedmarginandhomogeneousorinhomogeneousdensity,CTplaysanimportantroleindiagnosisofmixedparotidtumor.
Keywords:adenoma,pleomorphic;parotidneoplasms;tomography,X-raycomputed
腮腺混合瘤来源于腮腺上皮组织,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一70%[】】。
本文对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
区,不均匀6例,23例中均未见钙化(图1,3)。
其中增强扫描的11例中,均匀一致性强化7例,CT值49~92Hu,肿块内见低密度区,甚至环形强化4例,增强后肿块边缘更加清晰(图2,4)。
1资料和方法3讨论
腮腺混合瘤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
年龄24-70岁,中位年龄48岁。
临床表现均为耳下无痛性肿块,腮部酸胀,异物感2例。
应用德国Somatomplus4CT扫描仪,以下眶耳线为扫描基线,范围包括腮腺。
5mm层厚螺旋扫描,螺距1.0,重建间隔5mm。
120kV,220-250mA。
增强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使用60%碘造影剂100ml,流率3ml/s,延迟25s扫描。
2结果
腮腺混合瘤23例,均为单侧,单发,左侧12例,右侧11例,肿块大小1.6-4.8cm,边缘均较清楚,圆形、卵圆形16例,9例有浅分叶。
平扫密度均匀17例,CT值30~49Hu,肿块内有低密度【收稿日期】2004-12-30
【作者简介】丁同文(1970一),男,河南范县人,主治医师。
腮腺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为多,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
对于腮腺混合瘤的发生意见不一,1874年Micssion认为该肿瘤是由两个胚叶来源命名为混合瘤,后来多数人认为是纯上皮来源,包括肌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以及肿瘤基质,认为称多形性腺瘤较为合适。
多数仍习惯称之为腮腺混合瘤。
病理上,腮腺混合瘤一般具有较完整厚薄不一的结缔组织包膜,但部分作者观察有40%左右肿瘤包膜不完整,认为是瘤牙或分叶部分突破包膜所致[21。
大体标本见肿瘤剖面呈实性,灰白或淡黄色,其中可见淡蓝色的软骨组织,半透明的胶冻状粘液组织,偶可见
.432.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年第16卷第8期JChinClinMedImaging,2005,Vol16,No.8
图1。
2为同一患者,右腮腺2.1emx3.2era较均匀卵圆形肿块,稍有分叶,边缘清楚。
增强后,均匀较明显强化,边缘更清楚。
图3,4为同一患者,右腮腺1.2cm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内见不规则小低密度区,增强后更加明显。
出血和坏死囊变,镜下观察细胞排列呈索状或片状,可构成大小不等的囊腔,有纤维组织、粘液组织及软骨样组织等,以粘液组织最为突出,偶可见钙化组织,其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组织像复杂且有多形性多中心起源,不同的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其组织成分可不一致,这些病理改变是其影像学表现的基础。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密度低于肌肉而高于脂肪组织,其密度决定于脂肪与腺体的比例,腺体萎缩时脂肪增多,密度降低。
腮腺体外包有一层由颈深筋膜浅层所构成的腮腺鞘膜,这些都为CT很好地显示腮腺及其病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CT具有良好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加之腮腺解剖及其肿瘤的病理学特点,腮腺正常组织和肿瘤形成了良好的密度对比,非常利于检出,检出率达100%。
腮腺混合瘤CT表现主要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圳,少数呈分叶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但其边缘仍较清楚。
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本组17例,少数不均匀见较小的低密度区,本组6例,其密度不均是因为组织成分不一致,低密度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的影像表现,在增强CT上,其密度差别加大,对比更加明显,多表现为肿块内不规则小低密度区,甚至可表现为环形强化。
这种改变亦可见于恶性肿瘤,所以肿瘤的密度不均及强化方式不能决定肿瘤的性质。
相对来说,肿瘤的边缘情况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意义更大[3],一般来说,良性者边缘清楚,无周边侵润,增强扫描后其边缘更加清楚【5】,而对于边界不清,有侵润征象者推测有恶性可能。
少部分腮腺混合瘤不均匀膨胀性生长而呈分叶状,其包膜可不完整,但其大部分边缘仍较清晰锐利。
对于腮腺肿块病史较长,当肿瘤生长加速,边缘不清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腮腺的其它良性肿瘤如囊腺淋巴瘤、血管瘤、基底细胞瘤等均少见,发病率低,均为良性肿瘤,鉴别意义不大。
恶性肿瘤的特征已如前述,CT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混杂密度,向周围侵犯,如引起乳突尖、茎突、下颌骨等附近骨骨质破坏,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并可引起淋巴结转移。
腮腺深叶混合瘤应与咽旁间隙肿瘤相鉴别,前者位于腮腺内,咽旁间隙向内移位,而后者使咽旁间隙向外侧移位。
另外,副腮腺的出现率约为35%,位于腮腺浅部前缘与咬肌前缘之间腮腺管起始部上方,多呈椭圆形,副腮腺可发生混合瘤,据其部位及肿瘤特点可作出诊断,容易误诊[句。
腮腺混合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唯一方法,术前明确肿瘤的范围和性质,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CT能做到发现肿瘤,明确其部位、范围及与周围关系,基本鉴别良恶性,为术前评估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腮腺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
CT检查对于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9.
【2]张永福.实用口腔颌面外科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6—77.
[3]罗德红,石木兰.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2):106—109.
[4】赖清泉,李伟程,陈世勇.腮腺混合瘤CT的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107—1108.
[5]谢爱民,彭实,梁赵玉.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209—1210.[6]刘世杰.副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J].实
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