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题稿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1卷-26市1等奖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表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经过 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 NH3·H3BO3+HCl= NH4Cl+ H3BO3。
蛋白质有机氮(N)→ 铵盐(NH4+)O→H-NH3→ NH3·H3BO3 → NH4Cl
回答以下问题
e中反应
e采取中空双层玻璃瓶作用是___保__温__使_。氨完全蒸出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
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质量分数为
_____1_.4_C__V%,样品纯度≤___7_.5_C_V_%。
m
m
6/12
命题立意
解题思绪
及考点
及策略
回答以下问题:
(1)a作用是___防__止__b_中__压__强__过_。大 (2)b中放入少许碎瓷片目标是___预__防__液__体__暴_。沸
f名称是___直__形__冷__凝__管_。
化学说题说纲课件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在加
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
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是
。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取干燥后的滤
(五)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 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 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 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 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 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四)重视习惯,严格要求。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 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 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 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 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第 二轮专题复习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 边纠正的方法。一定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 不精等现象。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硝酸,加入硝酸 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3)洗涤主要是除去SO42-和CO32-离子。检验洗净应该 检验SO42-离子。源于教材必修1
(4)第五步煅烧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ZnCO3·xZn(OH)2====(x+1)ZnO+CO2↑+xH2O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中化学素有一定难度,但也是非常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学科。
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实践和应用能力,许多学校会组织化学实验比赛。
而高中化学实验比赛则是展示学生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舞台。
高中化学实验比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实验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
只有理论知识牢固,才能指导实验实施过程,并正确解释实验结果。
其次,实验比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准确、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最后,实验比赛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
在实验设计环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提出独特的实验方案,通过创新实验设计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比赛中,不仅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实验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要求队员之间密切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组队比赛,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团队合作不仅是实验比赛中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此外,高中化学实验比赛也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的舞台。
在比赛中,学生不仅要展示自己的科学实力,还要展现出自信、沟通、表达等方面的优秀品质。
比赛中,学生可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风采,激发自身的潜能和自信心。
同时,比赛也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参赛者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高中化学实验比赛中,评审团通常会根据实验的创新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来评选优胜队伍。
优秀的实验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还要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结论。
参赛队伍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做到严谨细致,注重细节,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实验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是评选优胜队伍的重要标准。
优秀的实验作品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拓展科学领域的边界。
化学说题比赛稿汇编
定南中学“说题比赛”说题案化学教研组肖文盛对于同一化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又能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今天晚上我要说的题是: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 -、解题思路:1、本题来自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1卷)理综化学12题。
题目涉及知识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
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
2、已知点为:磷质量和氯气标准下的体积;求解点为:反应后产物物质的量之比;题眼为磷消耗掉了氯气。
3、隐含条件和潜在信息为磷与氯气发生两个反应。
4、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都在涉及到过量问题计算。
二、解题方法:【解法一】方程式法314 mL氯气(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0.314/22.4=0.014mol0.25g磷的物质的量=0.25/31=0.008molP先完全转化为PCl3,如果CL2有剩余,再反应,转化为PCl5.2P+3Cl2=2PCl32-- --3---------20.008----X--------Y X=0.012mol Y=0.008molCL2剩余的物质的量=0.014-0.012=0.002molPCl3+Cl2=PCl51-----1----- --1A----0.002----Z A=0.002mol Z=0.002mol 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0.008-0.002):0.002=3:1【解法二】十字交叉法:2P+3Cl2=2PCl3;2P+5Cl2=2PCl5,由题可知磷的物质的量为:0.25/31.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14/224.若全部生成三氯化磷的话:则需要氯气为:(0.25/31)*3/2=0.75/62若全部生成五氯化磷的话,则需要氯气为:(0.25/31)*5/2=1.25/62十字交叉:PCl30.75/62 x3.14/224PCl5 1.25/62 y这里的x指的是,取(1.25/62)-(3.14/224)的绝对值,y是取(0.75/62)-(3.14/224)的绝对值,然后x:y≈3:1【解法三】守恒法设Pcl3有x mol PCl5 有y mol则Cl守恒,3x +5y==2*0.314/22.4 P守恒 x+y==0.25/31x==0.00211 y==0.00595PCl3 :PCl5==x:y==1:2.82 约既是1:3三、题目变式[变一] 1mol磷和2mol氯气完全发生反应,它产物是什么,各为多少。
高考有机说题稿
说题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题的题目是《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化学38题》原题再现:对羟基甲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
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3)D的结构简式为____;(4)F的分子式为______;(5)G的结构简式为_____;(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____(写结构简式)。
答案(1)甲苯(2),取代反应(3)H4O3Na2(4)C(5)(6)13 ,这道题我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阐述:一、立体命意本题以有机化合物的框图推断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部分内容: 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方程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等化学用语。
它更凸显了新课程理念中要求考生能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提高获取相关有效信息的素养”等能力的要求,给学生更多思考和答题空间。
充分关注了新课改,引领了新课改,符合时代要求。
二、知识梳理1、有机反应官能团的性质2、有机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判断3、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反应类型4、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名称化学用语的考察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6、信息整合能力三、试题分析包括了学情分析和试题分析。
这道题是典型的有机框图推断题。
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具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提高获取相关有效信息的素养”,它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起点高,落点低。
化学说题稿
化学科组说题稿原题再现33.(16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写出两条)(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
(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说题过程: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今晚说题的题目是2014年广州一模理综卷的第33题。
一、考点分析这是一道无机化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滴定计算。
这种题型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化学语言的准备把握,还要较强的化学计算能力,属于中等偏难题目。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讲解:本题涉及内容篇幅比较大,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够顺利解题。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高考化学真题题目是中学生备考的一大焦点,其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其中,解答题中的“说题”要求考生阐述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原理、过程、应用等,为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考察点。
下面我们就以一道高考真题为例,探讨化学说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真题】某地某学校的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溶液反应制备新鲜的氧气气体。
实验中观察到氧气气体反应管中有深蓝色气泡产生,并且有可燃气体逸出。
求解释氧气气体的产生原理及深蓝色气泡的成因。
解题步骤如下:1. 了解实验反应类型和条件。
根据题目描述,可以确定这是一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其中,过氧化氢是氧化剂,在亚硝酸钠存在下被还原为氧气;亚硝酸钠是还原剂,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被氧化。
2. 分析氧气气体的生成原理。
根据反应类型,过氧化氢在亚硝酸钠溶液中被还原的过程产生氧气气体。
氧气气体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摩尔比成正比,可以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生成氧气的量。
3. 推导深蓝色气泡的成因。
由于题目描述实验中观察到深蓝色气泡产生,并且有可燃气体逸出,可以判断深蓝色气泡是氧气气体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的产物,且反应是可燃气体逸出的充分条件。
4. 总结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气体来自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反应,深蓝色气泡由氧气与其他成分反应而成,并伴有可燃气体逸出。
为了进一步分析深蓝色气泡的成因,可以进行实验室测试,找出深蓝色气泡的组成成分及反应机制。
通过以上解题步骤,我们对化学真题中的说题类型有了初步了解。
在解答化学真题时,考生应该注重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反应过程的分析、物质转化的计量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清晰表达观点,把握解题思路,切忌模糊不清或跑题偏离。
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充分掌握高考化学说题的解答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逐字稿面试主考官:你好,请问你能为我们试讲一下初中化学的内容吗?面试者:当然可以。
我准备试讲的内容是关于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
面试主考官:很好,请开始。
面试者:谢谢。
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关于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
首先,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的最密集状态,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紧密稳定。
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较松散。
气态是物质的最稀疏状态,分子之间的排列较为稀疏。
面试主考官:请问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面试者:很好的问题。
同学们,当物质的温度上升时,原本在固态中紧密排列的分子会逐渐变得活跃起来。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我们称之为熔点,固态物质就会转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同样地,当液态物质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分子活跃度增加,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我们称之为沸点,液态物质就会转化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反过来,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气态物质转化为液态和固态,这个过程分别称为液化和凝固。
面试主考官:那么请问,液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区别呢?面试者:液化和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相同的,只是方向相反。
液化是指气态物质通过降温转化为液态,而凝固则是指液态物质通过降温转化为固态。
在这两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排列逐渐变得紧密,而其活跃度则逐渐降低。
面试主考官:讲得很清晰,谢谢你的回答。
面试者:谢谢。
以上就是我对于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试讲,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面试主考官:非常好,你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都很出色。
祝贺你。
面试者:非常感谢您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
化学说题比赛2012.11
分析真题,应对考题第三题(09广东试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 x N2,其中x=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一、说试题背景1.1考纲背景根据《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1.分析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讲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表达,并作出解释。
2.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处理。
1.2 知识背景1.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2.实验装置的选择、气密性的检验和实验步骤的探究。
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二、说试题解答2.1 审题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需要回答的问题。
本题是制备氮化钙原理简单,只是氮气和钙发生化合反应。
从给出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氮气和钙在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后面接的球形干燥管、U型管和盛有水的导管所起得作用需要学生全面分析,隐含的条件是整个反应体系中不能存在氧气和水蒸气,否则钙会反应。
审题并不是单纯读题干,也要仔细读一下需要回答的问题,抓住问题设置中的隐含信息。
2.2 解题(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参考答案: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
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析: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常见的实验考查试题,也是考生容易失分的试题,主要原因是考生在文字描述上不规范,不严谨。
高中化学说题报告说题比赛PPT课件
C.为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SO42-,可取溶液2,加入BaCl2溶液 D.在溶液X中依次滴入盐酸、双氧水和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将变为红色
答案:B
试题来源:2016年10月浙江选考第25题
延伸与拓展
3. 此类题型既可以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流程和实验现象定性推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也可以在定性推断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判断溶液中可 能存在的离子,如例题3。
4. 此类题型还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实验设计考查常见固体混合物成分的判断或常见 气体混合物成分的判断,如例题4。
【例题4】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 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3. 综合信息,作出判断
学情分析
用此题测试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延伸与拓展
1. 此类题型可以改变题中条件对学生进行考查,如例题1。
【例题1】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a+、Cl-、CO32-、SO42-等离子,将 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
过过量量BaB(NaCOl32)2
一定存在CO32不存在SO42-
1. 考通点读考题,最好答考题试准要备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和Na2CO3 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NaCl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说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以“说题”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对试题的分析与解读,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高考化学试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分析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和趋势,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三、活动内容1. 教师说题:每位教师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高考化学试题,从试题背景、解题思路、考点分析、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2. 小组讨论:针对教师说题的内容,各小组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总结与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四、活动过程1. 教师说题(1)教师A:以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选取一道选择题,从试题背景、解题思路、考点分析等方面进行讲解。
(2)教师B:选取一道实验探究题,分析试题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验证等环节,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教师C:针对一道计算题,讲解解题步骤、解题技巧,并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2. 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教师说题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们从试题的难度、题型、知识点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关注试题的情境设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总结与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要求:(1)教师要深入研究高考化学试题,把握试题特点和趋势。
化学实验探究题说题案例
化学实验探究题说题案例
题目: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案例: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学生小明想要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他准备了以下实验方案:
1. 改变反应物浓度:小明准备了三个试管,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反应物溶液A,B和C。
试管A中的溶液为低浓度,试管B 中的溶液为中等浓度,试管C中的溶液为高浓度。
他在同一时间将试管A和B中的溶液与试管C中的溶液混合,并观察反应的进行速率。
2. 改变反应温度:小明准备了两个试管,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反应物溶液D。
试管D中的溶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而试管E中的溶液在加热后进行反应。
他观察两个试管中反应的进行速率,并记录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催化剂的作用:小明准备了两个试管,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反应物溶液F。
他在试管F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而试管G 中不加入催化剂。
他观察两个试管中反应的进行速率,并记录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验方案,小明将分别探究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他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并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化学课题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化学系的一名学生,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化学课题研究心得。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探索化学奥秘,助力科技创新》。
首先,我想谈谈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食物、药品、能源、环境等,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化学的探索和研究,不仅能够揭示物质的奥秘,还能够为人类的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小组选择了“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这一课题。
在这个课题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催化剂的原理与分类首先,我们了解了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即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不改变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性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催化剂的分类,如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剂等。
二、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开发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效率,我们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材料: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实验验证等方法,筛选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材料。
2. 优化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我们通过调整制备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浓度等,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3.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我们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了解其结构、形貌和组成。
三、催化剂的应用我们小组将开发的催化剂应用于以下领域:1. 有机合成:利用催化剂加速有机合成反应,提高产率。
2. 环境治理:利用催化剂去除废气、废水中的污染物。
3. 能源转换:利用催化剂提高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研究信念,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团队合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
化学说题稿2
说题稿顾晓晶[例20]已知:(不稳定,R代表烃基)现在只含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1)在化合物A-F中有酯的结构的化合物是(填字母代号)(2)把化合物A和F的结构简式分别填入下列方框中。
AF说题过程这是一道联系新情景和定量分析特点的未知有机物结构的推断题,考查知识点主要集中通过有机分子量,有机物性质去推导有机物的分子式以及结构式的确定。
试题题干中给出以下两条新信息:含有醇羟基的有机物在乙酸酐存在跟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酯,而且生成的乙酸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含有醇羟基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即M’r=(乙酸酯)—Mr(醇)=42在同一个碳原子含有两个羟基的有机物很不稳定,它们会自动失水生成含有醛基结构的有机物。
此外,在所给出的框图中,给出了A、B、C、D、E、F六种未知有机物及其相关性质,还给出了这六种有机物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反应条件。
要做好这道未知有机物结构的推断,还要从框图中找出以下的解题信息:从有机物A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有机物A的分子中既含有醛基,又含有羟基。
②从有机物A经“选择氧化”后生成的新有机物D,不发生银镜反应,可被碱中和,说明“选择氧化”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醛基被氧化为羧基的反应,“选择”二字的含意在于同时含有醛基和羟基的有机物只有醛基被氧化,羟基不被氧化。
上述分析,可从B经选择氧化变为C,C又经酯化变成F,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
③含有羟基和羧基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本题中的羧基由醛基经“选择氧化”而来),跟乙酸、乙酸酐反应时,是该有机物分子中醇羟基的酯化反应;当有机物跟乙醇、浓硫酸反应时,是该有机物分子中羟基的酯化反应。
(4)含有醛基、羟基的有机物A,经醇羟基酯化转变为B,又经选择氧化醛基变为羧基生成有机物C,再经羧基酯化变为最终有机物F,在有机物F中,不含有羟基、醛基和羧基,它们已全部转变为酯基。
上述分析,可从A→D→E→F可以加以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科组说题稿
原题再现
33.(16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写出两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
..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
(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
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
说题过程: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今晚说题的题目是2014年广州一模理综卷的第33题。
一、考点分析
这是一道无机化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滴定计算。
这种题型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化学语言的准备把握,还要较强的化学计算能力,属于中等偏难题目。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讲解:
本题涉及内容篇幅比较大,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够顺利解题。
由题目可以得到两层信息:一、这是一道有关无机物制备的实验题,制备原理和制备所需的试剂都已给出来。
二、这个无机物制备需要经历一系列流程,在某个流程步骤中还涉及到气体的吸收装置。
通过通读问题,整合题干信息,可以知道:
第(1)题第一小问主要考查的是常见实验室制备的流程分析方法和实验现象的描述,结合SO2的性质,要求在理解装置特点与用途的基础上,结合SO2的漂白性与还原性进行解题。
解题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语言准确应用。
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和实验改进能力。
解题过程要掌握各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因素,结合新情境进行分析,开放性比较强,答案合理即可。
第(2)题为常见离子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报告的书写。
学生首先要了解实验目的——检验Na2CO3含有的少量NaCl、NaOH杂质,结合实验要求和题目提示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根据NaCl含有氯离子特点,可以通过沉淀法鉴定,这一小问容易解决;而如何检验NaOH的存在,就必须在充分理解提示(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的基础上。
利用其提供的(限选试剂及仪器)设计实验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后在大脑里模拟实验的进行,进而把想法转化为准确的化学语言,把操作过程和预期现象描述出来。
第(3)题为滴定计算题,首先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电子守恒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思想,然后理清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计量关系,由已知的两个方程式,分析消去中间变量可以得到KIO3与Na2S2O3之间的计量关系是1:6,然后列方程式求解得到相应物理量。
参考答案:
33.(16分)
(1)①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溶液颜色很快褪色或指出相应试剂的正确颜色(红色、黄色等)很快褪色也可得分。
②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使用多孔球泡,减缓通入SO2气体的速率等(答其中二条即可)(2)
(3)根据滴定关系可知:
KIO3~ 6 Na2S2O3
1mol 6mol
a/214 cv/1000
列式有:cv/1000 = 6a/214 解之得:c = 6000a/214V 或3000a/107V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评价
1、命题立意
综合实验题,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能力提升的考查。
2、能力水平
能够体现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三、学情分析
对于我现在所教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来说,储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题的灵活性还不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重点依然是巩固好基础,再谋求提高;而在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的方面还有待加强,在运用化学语言方面也缺乏练习,化学计算能力低,尤其是运用抽象字母的运算能力更低。
为适应高考要求及变化趋势,我提出以下学法指导。
四、学法指导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这是我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这启示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习兴趣,多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加以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突出化学的学科特色-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报告的书写;又因为化学计算是学生的一个短板,我们就要从学生一开始学化学就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培养解题思路。
五、题目变式
3.合成氨是“将空气变成面包”的反应,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图:
Ⅰ.原料气的制备
(1)合成氨所需氮气来自空气,方法之一是将空气液化后再加热分离;请另设计一种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工业上获得氢气的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Ⅱ.原料气的净化
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在进入压缩机之前必须经过净化、精制处理,“精制”过程通常是将含有少量CO、CO2、O2和H2S等杂质的原料气体通入含有氨水的醋酸亚铜二氨([Cu(NH3)2]Ac)溶液,以获得纯净的原料气。
其中,吸收CO的反应为
CO+[Cu(NH3)2]Ac+NH3·H2O [Cu(NH3)3CO]Ac+H2O(l)ΔH<0。
(3)为了提高CO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氧气时,氧气将[Cu(NH3)2]Ac氧化为[Cu(NH3)4](Ac)2,则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Ⅲ.氨的合成
(5)合成氨工业中采取的下列措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采用较高的压强(20~50 MPa)
B.采用500 ℃的高温
C.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N2和H2循环到合成塔中并补充N2和H2
(6)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法合成氨的简易装置。
简述检验有氨气生成的方法:_________。
解析:
这种题以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解题思路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进行解题,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顺序是:第一,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
第二,仔细观察框图和所给的装置图,联想熟悉的实验,了解每个步骤和食品与熟悉实验相似的地方,分析每个仪器中所装药品的作用;第三,通读问题,整合信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基础知识解出正确答案。
六、预测及反思
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卷依然会以物质制备为背景,综合考查以物质的组成、性质为主要探究点设计的试题,其命题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这类试题的有效办法是: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熟悉常见探究角度、考查设计的问题,掌握基础实验操作方法,掌握正确分析方法和答题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