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生态保护工程项目效益预测——以南宁市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为例

20 0 9年 l 2月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Jun lo ih a oe t ce c n e h oo y o ra fSc u n F rsr S in e a dT c n lg y
Vo . 0, 13
N . o6
De . e, 20 09
由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现有的森林面积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风景区位于邕江右岸除原有风景区绿化较好外其余区域均未形成有效基础绿化植物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影响邕江泄洪排涝和航运交通风景区拥有大片森林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森林林相结构极不合理多为单一马尾松纯林防护效能和生态效能较差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远未达到理想水平
南 面 以邕江 为界 , 至 民族 大 道 , 接 竹 溪 路 、 山 北 西 青
路, 东临邕宁县仙湖开发区 , 幅员面积 l. m , 9 4k 核
心 风景 区面 积 4 1k 2为 国家 A A . m , A A级 风 景 区 。 青 秀 山风景名 胜 区是南 宁市郊 最 大 的一片 森林 植被 , 位 于城市 主导 风 向上风 向 , 断 向市 区输送 且 不 新鲜 氧气 , 称 为南 宁市 的 “ 肺 ” 直 接 影 响 城 市 被 绿 , 的大气 和人居 环境 质 量 , 自治 区人 民政 府 列 为 重 被 点保 护单 位 。 由于 城市 建设 和工农 业 生产 的快速 发 展 , 市 人 口不 断增 加 , 有 24 2 m 城 现 9 .8h 的 森 林 面
当地 实际情 况 出发 , 结合青 秀山生态保护工程项 目建设 内容 , 对该 项 目在 经 济、 生态、 环保 等 方面 的在 项 目营运期
南宁市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规划设计

文 章 编 号 :05— 2 5 2 1 )5— 0 1— 3 10 5 1 (0 10 0 5 0
南 宁 市 环 城 森 林 生 态 圈 建 设 规 划 设 计
刘 频 , 道 京 黄
( 西林 业 勘测 设 计 院 , 西 南 宁 5 0 1 ) 广 广 3 0 1
摘
要 : 划 建 设 的 南 宁 市环 城 森 林 生 态 圈以 环 城 高速 公 路 为 轴 线 , 体 布 局 区划 为 “ 环 五 带 十 一 个 节 点 工 程 ” 规 总 一 。
2 1 年 9月 01
防
护
林
科Leabharlann 技 S p ., 01 et 2 1
第 5期 ( 14期 ) 总 0
P oe to o e tS i n e a d Te h l g r tci n F r s ce c n c noo y
N . ( u o 14 o5 S m N .0 )
规划 区 的地形 地貌 为丘 陵 , 势 较为平 缓 , 地 海拔 在 2 0 m 以下 , 度 2 。 右 。交 通 等 基 础 设 施 良 0 坡 O左 好 , 林业 生产 活 动 频 繁 , 农 自然 植 被受 破 坏 严 重 , 现 存 的植 被类 型 主要 是 人 工 植 被 、 树 灌 丛 和农 耕 作 稀 物 。森 林植 被 主要有 桉 树 、 马尾松 、 地松 、 湿 芒果 、 荔 枝 、 眼等 人工 林 , 林 覆 盖率 为 2 . % , 于市 区 龙 森 73 低 绿化 覆 盖率 1 . 0 5个百 分 点 。由于 经营 强度 较大 , 树 种组 成 单一 、 次 结构 简 单 , 层 森林 生 态 严 重 退 化 , 立 体层 次 上缺 乏 自然 性 或 近 自然性 , 面 景 观上 缺 乏 平 色 彩 的丰 富和柔 美 , 林 文 化 上 缺 乏地 方特 色 和 民 森 族特 色 , 能充 分体 现亚 热 带 森 林 所 应 有 的 乔 、 、 不 灌 草组 成 的复层 植 物群 落景 观 , 林 旅游 价值 不高 , 森 难 以适 应 游客 和市 民对森 林 游 憩功 能 的要 求 ; 未 能 也 很好 发挥 森林 在 城 市 环境 生态 建 设 中 的作 用 , 以 难
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规划环境综合分析-南宁市为例

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规划环境综合分析——以南宁市为例科目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SWOT分析法是一种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方法,现常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
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南宁市规划环境综合分析,通过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按照SWOT分析法的要求,明确南宁市经济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了解南宁市经济发展的外部机遇和威胁,选择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的。
【关键词】:SWOT分析法;南宁市;内部优势;内部劣势一、南宁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在中国西部地区中,像南宁这样具有多机遇重叠、多区域合作得天独厚优势的城市是少见的:她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中的枢纽城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地,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加快推进,南宁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作为未来中国—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及中国—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中心、交通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南宁,目前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投资商机。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S)(1)区位独特。
南宁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中国西南、华南和东盟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的核心,战略地位突出。
(2)资源丰富。
南宁地处有色金属地带,已勘探发现的有金、银、铜、钒、铁、锰、铝、锌、铀、钴、钛、铋、磷、硅、煤、石英砂、水晶、重晶石、白云石、花岗岩、石膏、石灰石等41种,为全国矿种的三分之一。
同时,南宁又是我国西南重要的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基地,盛产水稻、玉米、木薯、甘蔗、花生、豆类、麻类、茶叶、茉莉花、板栗、烟叶等农副土特产品以及香蕉、菠萝、芒果、龙眼、荔枝、扁桃、柑橘等40多种亚热带水果。
南宁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南宁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2013]185号)和《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发改环资[2013]140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紧紧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树立全寿命期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建筑舒适性,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一)新建建筑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3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15年末,市区范围内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市辖各县绿色建筑工作逐步推进;在五象新区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新区核心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改造20万平方米。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期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00万平方米。
三、重点任务(一)推进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1、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
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区改建、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中,以绿色、节能、环保为指导思想,建立包括绿色建筑、生态环保、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逐步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内容,落实到项目的规划方案。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1、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南宁市是以南宁盆地、武鸣盆地、邕宁盆地及盆地周边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山地约占总面积2.5%,丘陵约占57.32%,台地约占8.49%,平原约占14.29%,水域约占2.4%,其他约占15%。
2、森林资源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有热带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
全市林业虽因1958年大跃进和八十年代初期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但经过近十年的灭荒达标建设,森林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现森林面积约3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
3、水资源南宁市河流众多,径流丰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2 条,总长1171.9公里,平均年径流总量476.6亿立方米。
全市大中小水库 317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9座及小型水库304座,总库容20.42 亿立方米。
另有山塘5000多座,总库容3.9013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有武鸣灵水、邕宁清水泉等25条地下河,枯季流量达12立方米/秒。
4、旅游资源南宁市是广西“王”字型旅游网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全区重要的旅游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有地文景观类资源,如山地、岩溶、洞穴;有水文景观类,如风景河段、湖泊、泉;生物景观类,如风景林、观赏花草和原始植物群落等。
2、生态环境建国以来,我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有绿城之美誉。
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邕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功能区噪声基本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武鸣、邕宁两县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建立优质粮食基地生态工程、亚热带水果基地生态工程、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南宁建设实施方案

南宁建设实施方案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
为了推动南宁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制定了南宁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新建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优化道路网络布局,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覆盖范围;升级供电设施,提高供电稳定性;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利用。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1.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推动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加大绿化投入,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建设生态景观带,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 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加强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监测,严格环境保护标准,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
2. 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 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 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提高人才集聚能力。
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住房保障;加强高等教育资源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南宁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南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希望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南宁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共同为南宁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南宁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南宁市的土地资源丰富,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2. 水资源污染严重南宁市的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但由于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
许多江河湖泊已经丧失了生态功能,地下水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3.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由于南宁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原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威胁。
4. 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南宁市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铝土矿等,由于开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许多矿产资源被浪费,导致了矿产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破坏。
二、对策探究1. 加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针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南宁市应该加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速度,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用地。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南宁市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对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修复和保护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南宁市应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加强对重点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开展生态修复和栖息地保护工作,推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4. 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南宁市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估工作,推广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南宁市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探析

5 综 合 整 治 工 程 措 施
凤 凰 江生 态环境 综 合整 治工 程措 施 主要是 采取 挖 湖 滞 洪 、河 道 疏 浚 、生 态 护 岸 ,并 结 合 截 污 治
污 、引水 补水 、生 态恢 复 、景观 设置 等各 种措施 通
盘 考虑 ,统 一规 划 ,使之 达 到整 治 目标 。
规 划 战 略
水 利 规 划 与 设 计
21 0 0年 第 4期
南 宁市城 市 内河生态环 境 综 合 整 治 工 程 措 施 探 析
谭 巧 矛
( 西 南宁水利 电力设 计 院 南 宁 5 0 0 8 广 30 1)
【 摘 要 】 本 文 通过 广西 南 宁 市 凤 凰 江 生 态 环境 综 合 项 目,分 析 了南 宁 市 内河 道 现状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论 述 了
2 ~
低。 该 河道 汇水 面积大 ,排涝 任务重 ,但是 由于 河
道 长期 没有 彻 底 清淤 、清 障 ,致 使 河道 淤 塞严 重 ,
过水 断 面缩窄 ,排水 能力 下降 。同时 由于原 泵站 的 装机 规模 偏 小 ,导 致 河 道 行 洪 调 滞 洪 能 力 日显 不
足 。 因此 无 论 是 自排 还 是 抽 排 能 力 均 不 能 满 足 凤 凰
- 前 言
随着社会 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和人 民生活水平 的 日
益提 高 ,河道 作为 城 市 基础 设 施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其 现状 已不 能满足 城 市建 设 和 可持 续 发 展 的需 要 。 城 市河流 除 了排 水功 能 以外 ,它在 保持城 市生 态平
衡 、调 节 区 域 微 气 候 、 塑 造 城 市 景 观 、 营 造 宜 人 的
南宁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南宁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南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南宁市建设生态城市打基础的重要时期。
南宁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做好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南宁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市的环境形势(一)主要进展“十五”期间,南宁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促进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得了空间、提供了支持。
、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保护和改善环境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五”期间,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市建立县、区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制定《南宁市县、区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将县、区一把手环保工作实绩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机制。
实施《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市委做出了建设生态南宁,构建和谐南宁的决定。
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启动了一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制糖、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进一步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经济快速增长情况下,我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继续深化污染治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技术落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力度。
南宁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为加强大南宁环境管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市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从决策的源头、工业和城市、农业和农村等各个环节减轻环境污染,大幅度提升全市污染控制能力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南宁市公园条例(二)2024

南宁市公园条例(二)引言概述:南宁市公园条例(二)是南宁市政府为了加强公园建设和管理而颁布的一项法规。
本条例旨在保障公众的娱乐和休闲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推动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南宁市公园条例(二)的内容。
1. 公园的建设规划- 制定综合公园规划,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 充分利用市政工程项目,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园设施。
- 加强公园绿化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城市环境。
2. 公园的管理制度- 设立专门部门或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 完善公园入口检查机制,确保游客进入公园的安全和秩序。
- 制定公园开放时间,并定期对公园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3. 公园的设施建设-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公共厕所、饮水设备等,方便游客的使用。
- 建设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和休闲广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安装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保持公园的清洁卫生。
4. 公园的活动管理- 鼓励举办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增加公园的吸引力。
- 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避免影响公园的整体环境和秩序。
- 加强公园安全保障工作,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公园的环境保护- 加强公园植被保护,定期对树木进行检查和养护。
- 引入生态景观构建和保护理念,提高公园的生态价值。
- 限制破坏公园环境和植被的行为,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总结:南宁市公园条例(二)对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规定,旨在保护和提升公园的品质和环境,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良好管理和有效保护,南宁市的公园将成为市民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理想场所。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南府办[2010]77号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南府办[2010]77号](https://img.taocdn.com/s3/m/598a799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b.png)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正文:----------------------------------------------------------------------------------------------------------------------------------------------------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南府办〔2010〕7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是,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开发利用,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的部署,按照《生态广西规划纲要》及《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南宁市组织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南宁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产生原因、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确定对保障南宁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生态功能区划对于指导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促进富裕文明和谐南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南宁美丽河湖规划方案

南宁美丽河湖规划方案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南宁市内有许多美丽的河流和湖泊,这些水体成为了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这些水体,南宁市政府制定了美丽河湖规划方案。
规划目的美丽河湖规划方案的目的是保护和管理南宁市内的河流和湖泊。
这种规划方案可以确保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城市旅游质量。
主要内容河流保护南宁市内有许多河流, 包括澧水、邕江、田东江、凤山江、西江等。
美丽河湖规划方案通过以下手段对南宁市的河流进行保护:•河道环境整治。
对河道里的污染物和垃圾进行清理,保持河道环境的卫生和美观。
•河流生态修复。
加强河流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修复,保护生态多样性。
•河道生态用途开发。
将一些河道边的绿化带开发成滨水公园、休闲场所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娱乐休闲空间。
湖泊管理南宁市内有著名的如翠湖,青秀湖等人工湖。
美丽河湖规划方案通过以下手段对南宁市的湖泊进行管理:•湖泊景观提升。
加强湖泊周围建筑物、景观等建设,提升湖泊的美丽程度。
•湖泊管理规范化。
制定管理制度,确保湖泊的卫生和安全。
•湖泊开发利用。
通过发展环湖旅游和休闲产业,使湖泊成为南宁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美丽河湖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
南宁市政府将加强环保工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排污。
深化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大户的治理力度,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绿化工程。
对市区的道路、公园、广场、沿江绿化带、休闲山林等进行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
•加强噪声污染治理。
制定实施噪声污染治理方案,加强对建筑噪声、公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等噪声污染的治理,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未来展望南宁市美丽河湖规划方案的制定将促进南宁市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美丽南宁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河流和湖泊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提高南宁市的城市品质和市民生活水平,将南宁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幸福的城市。
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一)2024

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一)引言概述: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一)是南宁市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法规,旨在促进城市绿化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该条例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绿化区划、绿化用地保护、绿化设施建设、绿化植物选择和绿化管理。
正文:一、绿化区划1. 细分不同的绿化区域,如市区绿化带、社区绿地、公园绿地等,明确各种绿化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
2. 根据绿化区划划定不同的绿化标准和指标,确保各区域的绿化程度和绿地面积的合理分配。
3. 制定绿化区划管理机构和责任部门,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绿化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二、绿化用地保护1. 制定具体的规划和用地管理政策,保护城市绿地用地不被滥用和侵占。
2. 限制城市建设对绿地的占用,鼓励绿地保护,并设立绿化用地保护基金,用于绿地资源的保护和维护。
3. 加强对绿地批准、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严格控制绿地违建和非法占用行为。
三、绿化设施建设1. 规划和建设城市绿化设施,包括公园、广场、休闲步道等,提供市民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2. 加强绿化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设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化设施建设,通过公私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
四、绿化植物选择1. 定期评估和优化绿化植物种类,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提高绿地植物生存率和景观效果。
2. 加大研究力度,推广使用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好的绿化植物,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3. 引入本地特色植物,提升城市绿化的特色和文化魅力。
五、绿化管理1. 建立完善的绿化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对绿地养护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2. 培训绿化管理人员,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绿地的良好维护和管理。
3.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市民参与绿化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的局面。
总结: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一)的制定和实施,为南宁市的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南宁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南宁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人口逐渐增加,交通压力也日益加大。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南宁市决定建设轨道交通系统。
然而,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开发和工程施工,这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宁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前进行了详细的环境评估和生态调查,确定了建设方案和路线。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振动和粉尘等污染源的排放,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扰民和环境的破坏。
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噪音和空气污染。
为了减少噪音污染,南宁市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设置了隔音墙和隔音设施,减少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同时,南宁市还加强了轨道交通车辆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车辆的运行平稳,减少噪音的产生。
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排放物,如尾气和垃圾。
南宁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这些排放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南宁市推行了电力化轨道交通系统,减少了燃油的使用,降低了尾气排放。
另一方面,南宁市配备了专门的清洁人员和设备,定期清理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南宁市还注重轨道交通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绿化工作。
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南宁市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建设了生态景观带,营造了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设置了公园和休闲设施,提供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总的来说,南宁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南宁市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
通过环境评估和生态调查,科学规划轨道交通线路;通过隔音设施和车辆管理,减少噪音污染;通过电力化系统和垃圾清理,减少尾气和垃圾排放;通过绿化和生态修复,提升环境质量。
南宁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思路研究

摘要院“十三五”以来,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于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保 护初步思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和总体设想。以供参考。
2.3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厂进水浓度依然偏低,污水管网运行效能不高,完善排水 基础设施系统仍需久久为功;部分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 处理效率低且设施运行成本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 足,部分县垃圾处理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 投放、收运、处置体系有待完善。
2.4 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土壤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防治、餐饮服务业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能力薄弱,县、区生态环境 监测能力参差不齐。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环 境执法工作职责有待进一步理顺,基层环境执法力量亟待 加强,餐饮油烟、噪声污染、辐射安全等领域监管难度大。
· 70 ·
价值工程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野十四五冶规划思路研究
Research o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ink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Nanning City
唐花蕾 TANG Hua-lei
(南宁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南宁 530000)
protection, the main tasks in key areas and key areas,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overall ideas for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南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

南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
南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首先,南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南宁市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明显改善了市区空气质量。
此外,南宁积极推动水环境保护,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改善水体水质状况。
其次,南宁注重生态建设,积极推动城市绿化工作。
南宁市建设了大量的河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增加了城市绿地覆盖面积,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南宁还注重发展森林资源,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
此外,南宁还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大了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南宁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的普及,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了低碳发展。
综上所述,南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大气污染治理到水环境保护,再到城市绿化和可持续发展,南宁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南宁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南宁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24•【字号】南府办[2006]134号•【施行日期】2006.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南宁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府办〔2006〕13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生态南宁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报经市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四日生态南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广西生态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西生态省(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桂生态发[2005]1号)确定开展广西生态省(区)创建活动的重大决策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建设“生态南宁”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首府南宁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全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在全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市,凸现“中国绿城”新形象。
二、指导原则(一)尊重规律,协调发展原则。
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与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科教支撑,不断创新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科教支撑能力,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桂战略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的水平和科技含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复杂、生态多样性及文化资源丰富等特点。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的生态环境遭遇严峻的挑战,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广西生态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于2019年12月发布,下面就该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一、规划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和保护广西的生态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生态优美的广西,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修复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廊道”为两大重点部分,力求达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
1. 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是指受到过度开发和损害的地区,包括林地、湿地、草地和水域等。
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要求得到全面的生态修复,其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并实施深入推进秸秆还田、绿色化工业、农药农薬零使用、毒性铁锰厂区治理等防治污染工作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实施森林恢复与重建、水土流失治理、湿地恢复与重建、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修复等。
(3)治理工矿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污染和环境问题,规范工矿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运营、环保等各项活动,对有严重环境污染行为的企业进行问责。
2. 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指自然界中两侧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之间的过渡带。
保护和建设生态廊道是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必要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1)建立生态空间连续性,包括生态红线和生态保护区等,实现自然连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2)保护并发展多样化的农林业生产,保护并整治湿地、河流、湖泊、海岸线等。
(3)推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廊道生态孕育的活动的监测与管控。
三、实施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
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
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
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
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一)自然资源概况1、土地南宁市是以南宁盆地、武鸣盆地、邕宁盆地及盆地周边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山地约占总面积2.5%,丘陵约占57.32%,台地约占8.49%,平原约占14.29%,水域约占2.4%,其他约占15%。
2、森林资源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有热带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
全市林业虽因1958年大跃进和八十年代初期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但经过近十年的灭荒达标建设,森林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现森林面积约3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
3、水资源南宁市河流众多,径流丰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2条,总长1171.9公里,平均年径流总量476.6亿立方米。
全市大中小水库317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9座及小型水库304座,总库容20.42亿立方米。
另有山塘5000多座,总库容3.9013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有武鸣灵水、邕宁清水泉等25条地下河,枯季流量达12立方米/秒。
4、农业南宁市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水资源条件较好,为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水果、蔬菜、木薯等作物提供了良好条件,全市耕地面积29.3万公顷,农业人口约170万人。
5、珍稀动植物南宁市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不完全调查,全市植物资源有200多科,800多属,约2000余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有桫椤和金花茶,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格木、蚬木、福建柏、紫荆木、观光木、白豆杉、马蹄参等。
此外,还发现了大明山常山(绣球花科)、大明山稠(壳斗科)、武鸣杜鹃、大明松等新物种。
这些珍稀物种在南宁市局部地区形成群落,如邕宁四塘的小金花茶群落;富庶的金花茶群落;邕宁长塘的大叶榕竹群落、武鸣玉泉和邕宁苏圩的石山苏铁群落等。
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初步调查计有42科,65属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物种有黑叶猴,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物种有猕猴、苏门羚、穿山甲、原鸡、海南虎斑鳽、林麝、小灵猫、草鹗、大壁虎等。
6、旅游资源南宁市是广西“王”字型旅游网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全区重要的旅游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有地文景观类资源,如山地、岩溶、洞穴;有水文景观类,如风景河段、湖泊、泉;生物景观类,如风景林、观赏花草和原始植物群落等。
7、矿产资源辖区内已勘察发现有10大类46种矿产。
其中郊区主要矿种有煤矿、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武鸣县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铜、钨、锑、铁、金、银、锰、煤、磷、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26种;邕宁县有煤炭、石灰石、重晶石、花岗石、莹石、高岭土、铁、锰、铅、锌、金等。
(二)生态环境现状建国以来,我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有绿城之美誉。
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邕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功能区噪声基本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武鸣、邕宁两县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建立优质粮食基地生态工程、亚热带水果基地生态工程、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两县和郊区还分别编制了本辖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公益林等规划,并已逐步组织实施。
199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矿山复垦24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32公顷。
到2000年底全市建成沼气池8.1万个。
南宁市虽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但仍面临着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事实,主要表现在:1、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平山填塘造地盖楼,导致局部内涝时有发生,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2、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内河污染整治任务繁重,排水系统有待完善,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城市现有道路主干路网不均衡,部分路段狭窄,市内交通网络不完善。
3、市区众多饮食服务业排放烟气、油烟,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使低空面源污染加剧,酸雨频率在全区居高位,大气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市区整体噪声仍处于较高水平。
4、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差。
江河径流量与水库丰蓄水量逐年减少。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6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9%。
土地贫瘠、岩石裸露、易塌陷地裂的喀斯特地形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25%。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仍频繁发生。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山川秀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不相适应。
5、乡村企业与农药化肥污染仍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6、矿区生态破坏仍然严重。
全市矿区废弃土地400公顷,损害地貌景观、植被,加速水土流失甚至诱发滑坡、塌陷。
7、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南宁市周边地区的野生动物锐减。
二、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一)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自治区党委“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决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保护与建设结合,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改造与保护、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有计划的实施。
2、因地制宜,科学配置。
做到农艺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3、突出重点,治保结合。
发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优先开展对全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工程建设。
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坚持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农、林、水等各主要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5、依法建设,严格管理。
健全法规,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走向法制化轨道。
建管并重,做到边建设、边管理,使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6、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充分发动群众,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创新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
(二)奋斗目标总体目标针对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现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花种草绿化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建设生态农业,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一批对改善南宁市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用30年的时间,把南宁市建成景色秀丽的生态城市和名副其实的中国绿城。
1、2010年近期目标城市地区:扭转城市中心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体系,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强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邕江、南湖、内河水系及城市排水,酸雨控制区、机动车尾气等重点流域、区域、领域进行全面整治;按生态城市目标完善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0%,绿地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0 %;中心商业区部分改造为步行街;城市新区按生态园小区标准建设。
城市周边及农村地区:在环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环道两侧建设绿色长廊;控制人为的水土流失,治理石化沙化土地,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占全市森林面积40%以上;全面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全市矿山生态恢复率达80%。
建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化的农村及小城镇示范点,农村及小城镇环境治理及改造的总体规划全面开始实施。
化肥、农药、地膜、畜禽养殖以及乡镇企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大中小型水库周围水源涵养林得到恢复与发挥作用。
2、2020年中期目标城市及周边地区:基本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进入全国生态城市行列。
城市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要求,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绿地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规划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建成。
远郊及农村地区: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任务基本完成。
绿色通道工程项目建成逐步发挥效益。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 %,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45%以上。
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