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浅析乳液聚合的合成原理及和材料及稳定性
浅析乳液聚合的合成原理及和材料及稳定性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与用法、pH值、引发剂的类型、搅拌形状与搅拌速度、加料方式、聚合工艺等都会影响到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
功能性单体如硅烷偶联剂、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等作为交联单体参与共聚,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但因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聚合过程中若在水相发生均聚形成水溶性大分子,容易产生絮凝现象,极易破乳。
因而选择合适的乳化体系和聚合工艺对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具有极重要。
聚合物乳液承受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称为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局部胶体稳定性的丧失会引起乳胶粒的聚结形成宏观或微观的凝聚物,即凝胶现象。
凝胶多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块状聚合物,有的发软、发粘,有的发硬、发脆、多孔。
在搅拌作用下凝胶分散在乳液中,可通过过滤法或沉降法除去,但有时也会形成大量肉眼看不到的、普通方法很难分离的微观凝胶,使乳液蓝光减弱颜色发白,外观粗糙。
严重时甚至整个体系完全凝聚,造成抱轴、粘釜和挂胶现象。
凝聚物的生成在乳液研究和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降低单体的有效转化率,增加聚合装置的停机时间和处理的费用,而且还会加大各釜和各批次间产品性能的不一致性,污染环境。
目前比较权威的用于解释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理论是双电层理论和空间位阻理论。
乳胶粒子的表面性质与吸附或结合在其上的起稳定作用的物质有关,酸性、碱性离子末端以及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的乳化剂在一定的pH值下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使乳胶粒子表面带上一层电荷,从而在乳胶粒子之间就存在静电斥力,乳胶粒难于互相接近而不发生聚结。
当乳胶粒表面吸附有非离子型乳化剂或高分子保护胶体时,其稳定性则与空间位阻有关。
乳化剂的选择是决定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乳化剂虽不直接参与反应,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将直接影响到引发速率、链增长速率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此外乳化剂的类型、用量和加入方式对乳胶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乳液粒度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乳液聚合 环氧乳化剂
乳液聚合环氧乳化剂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主要介绍乳液聚合及环氧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描述:概述部分: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技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品、纸张等领域。
乳液聚合通过将水溶性单体以及可能的溶剂、助剂等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乳化剂,通过采用适当的搅拌、温度和pH控制等条件,使单体在水相中聚合形成高分子乳液。
而环氧乳化剂是一类重要的乳化剂,主要用于乳液聚合中的环氧树脂体系。
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优异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地板涂料、涂料、胶粘剂、电子封装等领域。
在环氧树脂的合成过程中,为了实现均匀分散和增加可处理性,常常需要将环氧树脂以乳液形式存在。
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境意义。
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可以实现高分子材料的低污染生产,提高材料的可重复性和可应用性。
而环氧乳化剂的使用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重点关注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的原理和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于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指导。
接下来的几个章节将详细介绍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的工艺、机理、性能等方面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首先给出了本文的概述,对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提示了本文的目的。
- 正文部分:正文主要包括了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两个主要内容。
在乳液聚合部分,将介绍乳液聚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并列举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
在环氧乳化剂部分,将介绍环氧乳化剂的组成、特性和应用,以及其在乳液聚合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可以分析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
- 结论部分:在结论中,对本文进行总结,强调乳液聚合和环氧乳化剂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指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方向和意义。
在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
在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系统中主要组份之一,虽然它并不参加化学反应,但是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乳化剂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乳化、分散、增溶、发泡等多种作用。
不同乳化剂它的作用各不相同。
下面分别对几种主要作用做一下说明。
1.降低表面张力每一种液体都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当向水中加入乳化剂以后,其表面张力会明显下降。
并且乳化剂种类的不同、用量不同其表面张力下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水中加入乳化剂后,因为乳化剂的亲水基团溶于水,而亲油基团却被水推开指向空气,部分或全部水面被亲油基团覆盖,将部分水—空气界面变成了亲油基团—空气界面,所以乳化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即在乳液聚合体系中水相的表面张力<纯水的表面张力。
2.降低界面张力单体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很大,若在水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其中的亲油基团必然会趋向油相,而亲水端则在水相中。
因为在油水相界面上的油相一测,附着上一层乳化剂分子的亲油端,就将部分或全部油—水界面变成亲油基团—油界面,这样就降低了界面张力。
3.乳化作用乳化聚合所采用的单体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单凭搅拌是不能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
当有乳化剂存在时,在搅拌作用下,单体形成许多珠滴。
在这些单体珠滴的表面吸附上一层乳化剂,其亲油基团进入单体珠滴内部,亲水基团测进入水相。
若用的是阴(阳)离子型乳化剂,那么在单体珠滴的表面上就会带上一层负(正)电荷。
由于在单体珠滴之间存在着静电斥力,故小珠滴之间难撞合大珠滴,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这就是乳化剂的乳化作用。
4.分散作用固体以极细小的颗粒形状均匀的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叫做分散。
单纯的聚合物小颗粒和水的混合物,由于比重不同及颗粒相互粘结的结果,不能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但是在加入少量乳化剂后,就会在聚合物颗粒表面上吸附上一层乳化剂分子,在每一个小颗粒上都会带上一层同号电荷,因而使每个小颗粒能稳定的分散并悬浮在介质中。
在合成乳胶中乳胶粒之所以能稳定的悬浮在水中而不凝聚,就是应为乳化剂的分散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乳液聚合》课件——第三章乳化剂
2 浊度法 tc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浊度tc,反应温度和最高贮存温度t 正相乳液聚合: tc- t ≥10℃; 反相乳液聚合:t-tc ≥10℃
Why?
正相乳液聚合要求乳化剂水溶性大; 反相乳液聚合要求乳化剂油溶性好
3 转相点法 PIT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转相点PIT,反应温度和贮存温度t。 正相乳液聚合: PIT- t =20~60℃; 反相乳液聚合:t-PIT =10~40℃ 因PIT与乳化剂和油的种类有关,还与油水相比例 有关,故难于有现成数据,一般需进行实测。
第三章 乳化剂
3.1 乳化剂的分类 3.2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 3.3 乳化剂的基本特征参数 3.4 乳化剂的选择
是否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乳化剂?
只有那些对聚合物乳液体系有着有效的稳定 作用,同时又不影响聚合反应的表面活性剂, 才适合作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将两种或多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符合乳化剂, 使性质不同的乳化剂由亲油到亲水之间逐渐过渡,就会大大增 进乳化效果。
3-26
二 以其他特征参数为依据选择乳化剂
1 三相点法 tk
离子型乳化剂的三相点tk,反应温度和最低贮存温度t t-tk ≥10℃ 具体tk可从手册或其他资料中查取,也可实 测。
对于饱和烃,油水比例对PIT影响不大; 对不饱和烃及芳香烃,随烃所占比例↑,其PIT↑
3.3.8 一个乳化剂分子在乳胶粒上的覆盖面积as
一 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聚 合 物 极 性 影 响
极性
as
分 子 体 积 影 响 烃基 乙氧 基数
1 一般来说,乳化剂分子体积越大时,在同样乳胶粒表面上as 就越大。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摘要乳化剂属于活性物质,目前由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使得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受到广泛重视。
鉴于此,本文就乳化剂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乳化剂;分类;作用1 乳化剂的选择选择乳化剂最常用的方法是HLB法和PIT法。
在选择乳化剂时,当配方中的乳化剂的HLB值能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要的HLB值相近时,会产生较好的乳化效果。
1.1 HLB法HLB值是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代表分子疏水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对水溶性贡献的相对权重。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及其应用列于表。
设计乳液配方的步骤如下:1)决定乳状液的类型;2)选用何种油脂或被分散的物质值,或计算出所需的HLB值。
再查出油相所需的HLB;3)根据油相需要的HLB 值,可先选择习惯的“乳化剂对”,例如制备O/W乳状液时,可选用HLB>6的乳化剂为主,HLB6的乳化剂为辅;4)如果制备的乳状液不理想,则应更换“乳化剂对”。
在设计乳液配方中,往往配方中油相不是单一的化学组分,这时可利用HLB值的加和性计算出混合组分的HLB值。
1.2 PIT法HLB法没有考虑温度对乳化剂的亲水性的影响,而温度对非离子乳化剂的影响却更为显著。
当温度提高时亲水基的水化程度减小,低温时形成的O/w型乳状液,在高温时可能转变为W/O型乳状液,反之亦然。
所以,在一特定的体系中,此转变温度就是该体系内乳状液,反之亦然。
用3%~5%的非离子乳化剂来乳化等体积的油和水,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搅拌,用电导测定乳状液的转相发生时的温度,即为转相温度。
对于O/W型乳状液,一种合适的乳化剂其PIT值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20~60℃,对于W/O型乳状液,其合适的乳化剂的PIT值应比保存温度低10~40℃。
实验发现,在PIT值附近制得的乳状液颗粒很小,但不稳定。
要制得稳定的O/w型乳状液,需采用低于PIT值2~4℃的温度制备乳状液,然后冷却至保存温度,乳液的稳定性最高。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乳化剂是一类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来稳定两相不混溶物质悬浮分散体系的化合物。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对聚合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并以1200字以上分析。
首先,乳化剂作为乳液聚合反应中的分散剂,起着稳定乳液体系和保持乳液粒子的分散状态的作用。
乳液聚合是一种两相反应,其中一个相为水相,另一个相为有机相。
由于两相不混溶性,容易发生相分离,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或产物的性能下降。
乳化剂的添加可以将两相聚集在一起形成乳液,使得乳液粒子分散均匀,并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这样可以提高乳液反应体系的可控性和均一性,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并得到良好的产物性能。
其次,乳化剂还可以调节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分布,进一步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性能。
聚合反应的速率通常与乳液粒子的表面积有关,乳化剂的添加可以增大乳液粒子的表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另外,乳化剂可以调节乳液粒子的分布,使其更加均匀。
均匀的乳液粒子分布有利于反应物的有效接触和扩散,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
此外,乳化剂还可以控制乳液粒子的大小,影响聚合产物的粒径分布。
粒径分布对于聚合产物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颗粒大小和分布影响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透明度和稳定性等。
乳化剂的选择也与乳液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有关。
不同的乳化剂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对乳液体系中的水相和有机相的表面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乳化剂的选择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聚合反应的条件进行考虑。
同时,乳化剂的含量和使用方式也会影响乳液聚合的结果。
合适的乳化剂用量和添加方式可以提高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和反应效率,并得到所需的产物。
乳化剂的选择还需考虑乳液聚合反应后的产物品质和应用需求。
乳化剂的残留物可能对聚合产物的性能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选择乳化剂时,需要考虑其对聚合产物的影响,并选择对产物品质无不良影响的乳化剂。
另外,乳化剂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聚合产物的应用需求,例如聚合物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加工性等。
乳液聚合
1、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或非水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液,从而进行非均相聚合,生成具有胶体溶液特征的乳液聚合物的聚合方法称为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的特点是聚合过程中散热较易,聚合速度较快,聚合物分子量较高,但常含有少量杂质。
例如,1,3-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及其它合成橡胶和胶粘剂等的合成属于乳液聚合。
查看全文2、单体在水中,在乳化剂、引发剂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分散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叫做乳液聚合。
它的主要特点是:聚合物颗粒很小,直径约为0.05~0.2μm;聚合速率快,高分子产物分子量较高;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聚合物反应温度较低,传热控温容易;反应后期,粘度仍很低,适于制取粘性较大的聚合物(如丁苯橡胶)及直接应用乳液的场合...... 查看全文"乳液聚合"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乳液聚合是指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存在下通过机械搅拌使高分子单体分散于水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在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乳液聚合的组成较复杂最简单的配方由单体、乳化剂、水和水溶性引发剂四个组分组成 文献来源2、乳液聚合是指在水相中,由单一的或是不同的烯类单体的非均相体系,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由水性引发剂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聚合反应 文献来源3、乳液聚合是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与硅氧烷偶联剂(如540.550、560、602),在以水为分散介质,碱或酸为催化剂,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的胶束中低中温聚合形成微乳液 文献来源4、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在水中形成乳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乳液聚合[2],自Stoffer[3]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报道微乳液聚合以来,微乳液聚合作为乳液聚合的一个分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文献来源"乳液聚合"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先说一下乳液聚合技术的历史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本世纪早期,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目前乳液聚合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重要领域,是生产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乳液聚合的原理
乳液聚合的原理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它在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乳液聚合的原理是指通过将水溶性单体和油溶性单体分散在水相中,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最终形成乳液聚合物。
乳液聚合的原理涉及到乳液的形成、聚合反应的进行以及乳液聚合物的特性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乳液聚合的原理。
首先,乳液的形成是乳液聚合的第一步。
乳液是由水相和油相组成的两相系统,其中水相是由水溶性单体形成的水溶液,油相是由油溶性单体形成的油相。
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水溶性单体和油溶性单体可以在水相中形成胶束结构,使得油相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液。
这一过程是通过机械搅拌或者超声波等方法实现的,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乳液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聚合反应的进行是乳液聚合的关键步骤。
在形成乳液后,需要加入引发剂或者起始剂等聚合引发剂,使得水溶性单体和油溶性单体在乳液中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进行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条件,以确保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水相和油相中的单体分子逐渐聚合形成高分子链,最终形成乳液聚合物。
聚合反应的进行对乳液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乳液聚合物的特性是乳液聚合的重要表现。
乳液聚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如粒径小、分散性好、表面活性高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乳液聚合物在涂料、胶黏剂、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乳液聚合物的特性与乳化剂的选择、聚合条件的控制、单体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来实现。
综上所述,乳液聚合的原理涉及到乳液的形成、聚合反应的进行以及乳液聚合物的特性等方面。
了解乳液聚合的原理对于掌握乳液聚合的工艺条件、优化乳液聚合物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乳液聚合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将在化工领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作者:刘爽于占海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复合乳化剂对乳胶性能影响、以及对引发剂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乳化剂、复合乳化剂、乳胶性能中图分类号:O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111-01目前,ABS树脂粉料合成采用乳液聚合法,对于乳液聚合来说,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影响乳液聚合状况及稳定性、乳液的贮存性、化学稳定性、粘度、外观、乳胶粒径等。
1、乳液聚合胶束的形状与大小在浓度大子CMC值的乳化聚合的溶液中,体系[1]所形成的胶束可以是球形的,也可以是棒状的或层状的,甚至是由少数几个乳化剂分子所构成的单纯小型胶束,如图1所示。
在一个特定的乳液体系中,胶束的形状取决子乳化剂的种类,浓度、温度以及有无共存物质等条件。
胶束的大小通常用聚集数来表明,所谓聚集数系指平均每个胶束中的乳化剂离子或分子数,聚集数越大则胶束越大。
对于离子型乳化剂来说,在胶束上所带的电荷小于聚集数与每个乳化剂离子所带电荷的乘积。
2、乳化体系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及链增长速率[2]。
它同时会影响决定聚合物性能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影响与乳液性质有关的乳胶粒浓度、乳胶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等。
3、乳化剂用量对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根据乳液聚合的机理可知,乳化剂用量决定着形成胶束量的多少,而胶束的量又影响最终乳胶粒径的大小及分布。
乳化剂用量与乳胶粒径并不完全成正比。
随着乳化剂量的增加,形成的胶束量加大,因而会生成更多的乳胶粒,到一定的程度时,随着乳胶粒径的减小粒子表面积增大,乳化剂补给不足,由于表面能的加大,会导致乳胶粒团聚,乳胶粒径反而会增大。
3.1 复合乳化剂用量对乳胶性能的影响现在ABS树脂合成聚丁二烯胶乳环节多采用复合乳化剂,采用复合乳化剂不仅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同时提高了合成技术、产品质量及降低了ABS树脂的生产成本。
乳液聚合机理
乳液聚合机理
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各种高分子乳液。
其基本原理是以水为连续相,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将水不溶性单体或预聚体分散在水中,再通过聚合反应使其在水相中形成高分子颗粒。
乳液聚合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乳化剂作用:乳化剂在水相中形成一个分子膜,使水不溶性单体或预聚体在这个膜上形成胶束,保护它们不会凝聚成大分子。
同时,乳化剂还能调节胶束的粒径和稳定性。
2. 表面活性剂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单体或预聚体的表面,降低它们的表面张力,使其易于分散在水相中,并能够与乳化剂形成复合胶束,稳定分散体系。
3. 聚合反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单体或预聚体开始进行聚合反应。
由于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高分子聚合物会在水相中形成颗粒,与胶束结构相似。
同时,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也参与了聚合反应,成为了高分子的一部分。
4. 聚合物稳定性:由于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高分子颗粒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凝聚成大分子。
此外,高分子颗粒的粒径和形态也能够通过调节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控制。
总之,乳液聚合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控制聚合条件,可
以制备出各种不同性质的高分子乳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对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提高乳液化学稳定性的方法有 2 种 :一是通过 与少量亲水性单体共聚 (如用不饱和酸共聚加以改 性) 以提高乳胶粒子的亲水度 ;二是提高乳胶粒子保
·18 ·
聚合物化学工作者必须对乳液聚合用乳化剂作更深 一步的研究 ,研制开发出各种性能优良的乳化剂产 品 ,以生产出更多 、更好的聚合物乳液满足各行各业 的众多需要 。
参考文献 1 胡金生 ,曹同玉 ,刘庆普. 乳液聚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 ,1987 2 Chern C S , Chen Y C. Stability of the Polymerizable Sur2
聚合物乳液的化学稳定性 ,又称之为电解质稳 定性 ,指聚合物乳液对添加各种化学药品产生的冲 击作用的稳定性 。由于这些物料中电解质对乳胶粒 子双电层厚度及表面电荷影响甚大 ,故也多指聚合 物乳液对电解质的稳定性 。
乳化剂类型对聚合物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有显 著的影响 。一般说来 ,将非离子型乳化剂和阴离子 型乳化剂联合使用 ,比只使用单一乳化剂常常会取 得更好的乳化效果 。这是因为联合使用时 ,2 种乳 化剂分子交替地吸附于乳胶粒的表面 ,相当于在阴 离子型乳化剂分子之间楔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分 子 ,这样就降低了在同一乳胶粒上吸附的牢度 。加 之非离子型乳化剂对乳胶粒的保护作用 ,从而产生 了协同效应 ,使乳胶粒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
1) 机械稳定性 乳液对剪切应力通常是敏感的 ,敏感程度的高 低对乳液加工和泵送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待测的聚 合物乳液首先通过 100 目的标准筛过滤 ,然后在特 制的混合器中 ,在标准高速搅拌下 ,以一定的转速在 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搅拌 , 再将所生成的沉淀通过 ·16 ·
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乳液聚合在许多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合成高分子乳化剂的研究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并探讨了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该合成方法基于离子交换反应,通过将阳离子单体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形成有机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能够有效地稳定乳液,并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产物品质。
此外,研究还发现改变乳化剂的结构可以调控乳液粒径和形态。
这些结果为乳液聚合过程的优化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乳液聚合引言乳液聚合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方法,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乳化剂作为乳液聚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和稳定性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产物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方法,并探讨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我们将阐述合成原理、反应步骤以及乳化剂在提高乳液稳定性、改进聚合效率和调控乳液粒径和形态方面的优势。
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动乳液聚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方法1.1离子交换反应原理解释离子交换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基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转化过程。
其原理是利用具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附和置换作用,将溶液中的离子与固体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进行置换,从而达到目标物质的分离、纯化或转化。
在离子交换反应中,固体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含有活性位点的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
它能够吸附和固定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并释放出相同数目但具有不同性质的离子。
当溶液与离子交换剂接触时,溶液中的离子会与离子交换剂的活性位点发生吸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子逐渐与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置换,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和控制离子交换剂的性质来实现。
离子交换反应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离子分离、催化剂制备等领域。
乳液聚合基础知识(2)
乳化剂的作用是:
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 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 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 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
乳化作用:
乳化剂
互不相溶的两相
稳定而难以分层的乳液
分散作用(dispersion):降低界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使单体分散成小液滴;
乳化剂
巴德富乳液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6月
什么是乳液
所谓乳液是指以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
成的乳状液,加入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聚合反
应所形成的聚合物,体系中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 和引发剂四种基本组份组成。
乳化剂的作用
聚合物粒子通过其表面所形成的保护层的
作用而使乳液粒子稳定分散在水中,这种保护层可
大体分为吸附保护和化学结合保护;吸附保护层
是由乳化剂和水溶性聚合物,在粒子表面发生物理 吸附而形成的;结合保护层是羧基或羟基或水溶 性聚合物与粒子进行化学结合而形成的。
羟基或羧基或水 溶性聚合物
结合保护层与 吸附保护层相 比,结合保护 层产生的冻融 稳定性,机械 稳定性更强。
乳化剂或水溶性 聚合物
型乳化剂的共同特点是乳化效率高,能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因而用量较少。它们的胶束也较小,
制成的乳液粒子较小。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特征却与阴离子乳化剂相反,因此,两者并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目 前,市场上许多乳液,都是由混合乳化剂生产的。 对一个确定的单体搭配或组合,如何准确的选择乳化体系,目前尚无最好的办法,多半是依靠 前人的经验结果。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确定。 下面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容集中缔合形成 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1.乳液聚合技术的基本原理乳液聚合是指把水溶性或油溶性的单体通过乳化剂乳化成细小的液滴,然后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乳胶性质的高分子聚合物。
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乳液的稳定性、颗粒分散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亦是乳液聚合技术的关键。
2.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1)乳化剂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乳化剂的种类、浓度和添加量等因素,提高乳化剂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乳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2)新型乳化剂的开发:研究人员通过合成新型乳化剂,改善乳液的性能。
例如,使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乳化剂等,可以提高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和聚合反应的控制性。
(3)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聚合反应的温度、pH值、起始物质的浓度等条件,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产率,进而改善乳液的性能。
(4)粒径控制技术: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乳化剂的选择和添加方式等措施,控制乳液中聚合物颗粒的大小,提高乳液的颗粒分散度。
(5)功能化乳液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或添加剂,实现乳液的功能化,例如,制备具有耐臭氧、耐热、耐腐蚀等性能的乳液。
3.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1)涂料和油漆: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制备水性涂料和油漆,具有环保、无毒、无污染等特点,是传统溶剂型涂料和油漆的替代品。
(2)胶黏剂: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制备胶黏剂,具有粘接力强、耐候性好等优点,在包装、家居装修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乳胶: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制备乳胶,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纺织品、医疗器械等行业。
4.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化乳液的研究与应用:随着行业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乳液聚合技术将更多关注功能性乳液的研究与应用。
(2)纳米乳液的研究与应用:纳米乳液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界面活性,可应用于药物递送、功能纤维制备等领域。
(3)乳液聚合反应的放大和工业化应用:乳液聚合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反应规模放大的问题,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和效率。
乳液聚合常用的乳化剂
乳液聚合常用的乳化剂
乳液聚合常用的乳化剂包括以下几类:
1.阴离子型乳化剂:例如肥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可以通过吸附在胶束表面形成负电荷层,从而稳定乳液。
2.非离子型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等,可以通过形成水合层稳定乳液,同时也可以起到增稠、调节黏度等作用。
3.阳离子型乳化剂:例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等,可以通过吸附在胶束表面形成正电荷层,从而稳定乳液。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乳化剂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乳化剂,例如反应性乳化剂、高分子乳化剂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哎,今天咱们来聊聊乳化剂。
这小家伙在乳液聚合中可是个关键角色,就像一位调和大师,搅拌着各种成分,让它们融为一体。
想象一下,咱们在厨房里做沙拉酱,油和水是死对头,想要它们好好相处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这时候,乳化剂就像那调皮的小调味料,帮助油和水手牵手,最终做出一碗美味的沙拉酱。
它可真是个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角色。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乳化剂到底是啥?它就是一些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们在聚合反应中起到的作用就像是在婚礼上拉着新郎新娘的媒人,促成了美好的结合。
当咱们进行乳液聚合时,乳化剂的选择就像选配偶一样重要。
得找对的人,不然结果可就不妙了。
就像有些人喜欢安静的伴侣,而有些人则偏爱活泼开朗的。
这些乳化剂有时候会让水和油如胶似漆,有时候又可能搞得它们水火不容。
因此,挑选适合的乳化剂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
想象一下,要是聚合反应里没有乳化剂,油和水分开那可就成了“分家”,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聚合的产品就会像失去灵魂的孩子,缺乏活力和吸引力,谁还会喜欢呢?乳化剂的工作其实非常巧妙。
它们在聚合反应中形成一层膜,保护着油滴不被水相侵扰。
就好比是在战场上,为油滴们建立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没有这层保护,油滴们就像小船在汪洋大海中,随时可能被水流吞没。
乳化剂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上各种类型的乳化剂层出不穷。
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合成的。
天然乳化剂就像是家里的长辈,温暖而亲切;而合成的乳化剂则像是年轻的拼搏者,勇敢而充满活力。
乳化剂的量也非常讲究,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就像做菜,放盐放多了,整道菜就咸得让人难以下咽。
放少了又会乏味无比。
这时候咱们就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量,才会让人感受到那种“哇,真不错”的惊喜。
经过科学的配比,乳化剂会在聚合反应中发挥出最佳效果,形成一种细腻的乳液,让人一看就想尝尝。
在实际应用中,乳化剂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外观,还能影响其性能。
这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外表光鲜亮丽,内在却暗藏玄机。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乳液聚合,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其中的乳化剂,轻松愉快的!想象一下,在厨房里做蛋糕的时候,你把鸡蛋、牛奶、面粉混在一起,搅拌得飞起,结果它们就像是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搅成了一个和谐美味的蛋糕糊。
乳化剂就是在乳液聚合中起到这个“搅拌”作用的小精灵,让不同成分之间相互融合,形成稳定的乳液。
什么是乳化剂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能帮助水和油这对“冤家”和平共处的物质。
你想啊,水和油本性就不合,互相看不顺眼,想混在一起可真是难如登天。
这个时候,乳化剂就像是一位调解员,轻轻一推,让两者在一起舞动,形成了一种均匀的混合物。
哇,真是神奇!就像一场奇妙的舞会,不同的成分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默契地合作。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乳化剂到底有什么用呢?这个小家伙的作用可大了,绝对是聚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想想看,你喝的牛奶、涂抹的护肤品,甚至是一些美味的沙拉酱,里面都有乳化剂的身影。
它们帮助这些产品保持稳定,避免分层,就像是在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派对打理场地,确保每个来宾都能愉快地享受这个过程。
再说说乳化剂的种类,种类繁多,简直像是五花八门的零食。
常见的有卵磷脂,嘿,听起来是不是像个高级食材?这种天然的乳化剂主要来源于蛋黄,帮助食物形成均匀的质地,真是太棒了!还有一些合成的乳化剂,比如吐温和山梨醇酯,听名字就觉得很专业。
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适合不同的用途,简直是个性十足的明星团队。
不过,有趣的是,乳化剂不仅仅在食品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化妆品、医药甚至工业生产中,它们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想象一下,护肤品里的乳化剂能让油脂和水分完美结合,帮助肌肤保持水润。
你用的每一瓶护肤品,背后都少不了乳化剂的辛勤付出。
挑选合适的乳化剂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就像在聚会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一样,得考虑到场合、参与者的喜好等等。
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成分、不同的效果,都需要乳化剂来“调和”。
这其中的学问可不少,绝对不是随便找个朋友就能搞定的。
乳液聚合实验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乳液聚合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引言在化学实验中,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它在合成高分子材料、胶体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乳液聚合实验操作涉及到许多细节和注意事项,只有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注意相关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乳液聚合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评估乳液聚合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乳液聚合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实验室设备和试剂齐全,并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与控制。
其次要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包括乳液的稳定性、乳液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等。
2. 乳液聚合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乳化剂的选择和添加,乳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乳液的稳定性和颗粒大小有重要影响。
其次是单体的选择和添加,不同单体的选择和添加顺序都会对聚合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是聚合反应的控制,包括温度、搅拌速度、溶剂选择等方面的控制都需要严格遵守。
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在称量试剂时,要注意准确度和精度;在废液处理时,要注意对废液进行合适的处理和处置;在实验结束后,要对试剂瓶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4. 安全问题在进行乳液聚合实验时,也需要重视安全问题。
包括对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安全操作规程的严格遵守,对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废固进行合理的处置,对个人身体安全进行充分的保护等。
三、对乳液聚合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角度来看,乳液聚合实验操作的注意问题主要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关键步骤的控制、细节问题的处理和安全问题的重视。
只有对这些问题充分认识和认真处理,才能保证乳液聚合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对乳液聚合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乳液聚合
乳化作用
使互不相溶的两物质(水与油)转变成相当稳定 而难以分层的乳液。 乳化作用
分散作用 形成保护层 增溶作用
二. 乳液聚合机理
乳化剂:大部分形成胶束,
聚 合 前 单 体 和 乳 化 剂 状 态
非离子型 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阴离子型
60 95~98 >97 ~60
60~90
一. 乳化剂及乳化作用
亲水基团
C17H35COONa
疏水 亲水
乳化剂
疏水基团 乳化剂种类(type of emulsifier)
阴离子型(anionic): 脂肪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1.5~3.0
3.0~6.0 7~ 9 8~18 2). CMC: 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
消泡
W/O型乳化 润湿、渗透 O/W型乳化
经典乳液聚合 是O/W型的。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以分子状态溶于水中; 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乳化剂分子形成胶束(micelle) 。 CMC
胶束
一般乳化剂用量为2%-3%
提供了自由基易
扩散进入聚合的 条件。
胶束是进行聚合的主要场所。
单体 液滴 10000A
增溶胶束
水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体
胶束 40-50A 乳化剂分子
2.成核机理
乳胶粒:胶束内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后的胶束。 成核:形成乳胶粒的过程,称为成核。
胶束成核(油溶性单体):例苯乙烯
水相中引发剂引发单体产生短链自由基(Xn≈4),在水相中沉淀, 被胶束捕捉,在胶束中引发单体成核增长。
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
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选择乳化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和PIT法(相转变温度法)。
前者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后者是对前一方法的补充,只适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
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
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
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
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
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 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
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2) 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
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
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①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树脂乳液的基本组分 :1)水 :质量占乳液体系的 60% ~80% ;2)单体 :为乳液的油相 ,占 20% ~40% ;3)引发剂 :一 般使用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 ,使聚合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 用量为单体的 0.1% ~1.0%;4)乳化剂 :占单体量的 2% ~l0%;5) 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如十二烷硫醇、异丙醇等 ,可调节聚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可减少聚合物链的文化 ,一般用量为单体量 的 0.1% ~5% ;6)缓冲剂 :如磷酸盐等 ,用以调节介质的 pH 值 , 以利于引发剂的分解和保持乳液的稳定。
1 乳化剂的选择
选择1乳.1化H剂L最B常法用的方法是 HLB 法和 PIT 法。在选择乳化剂时,当配方中的乳化剂的
HLB 值能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要的 HLB 值相近时,会产生较好的乳化效果。
1 1HHLLBB法值是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代表分子疏水性基团和 亲水HLB性值基是乳团化对剂的水亲溶水亲性油贡平献衡值的,代相表对分权子疏重水。性基表团面和活亲水性性剂基团的对水H溶LB性贡值献及的其 相应对用权重列。于表面表活。性剂的 HLB 值及其应用列于表。
Applied Technology 应用技术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王伟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工 0602 班 ,湖北荆州
434020
摘 乳化要剂的乳选化择剂及属其于对活性乳物液质聚,合目的前作由用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 ,使得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
受到广泛重视。鉴于此 ,本文就乳化剂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1)变频技术改造后节约大量电能 ,与仪表 ,计算机连接 ,可 以实现自动控制。
2)采用变频后 ,对街供、街回压力给与设定 ,保证系统压差 稳定 ,改善供热效果。
3)采用变频调速后 ,可减少回水泵入出口压差。突然停电时 , 系统回挫压力大幅降低 ,原系统回挫压力为 8kg+4kg=12kg,改造 后为 7.5kg。避免了因供电系统突然停电而导致系统超压 ,使居民 暖气爆裂 ,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
2.3 轮流加入法
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 ,每次只加少量 ,对制备食品类乳 状液较为适应。
2.4 初生皂法
用皂作乳化剂的 O/w 型或 W/O 型乳液可采用该法。将脂肪酸 溶于油中 ,将碱溶于水中 ,两相接触 ,在界面有皂生成 ,而得到 稳定的乳状液。
2.5 转相温度乳化法
该法适用于用非离子乳化剂制备乳液。沼落升高时.到 ,状 湘由 O/w 型转变为 W/O 型乳液.发牛转相的温度是亲水亲油达到 平衡的温度。在相转化温度附近进行乳化可得到良好的乳化效果。
关 键 词 乳化剂 ;分王伟类兵;作用 中图长江分大类学工号程O技6术9学院化工 0602 班,湖北荆文卜献标4识340码20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4-0141-02
摘 要 乳化剂属于活性物质,目前由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使得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
中扮演着1相乳当重化要剂的角的色,选受择到广泛重视。鉴于此,本文就乳化剂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选乳化择剂乳;分化类剂;作最用常用的方法是 HLB 法和 PIT 法。在选择乳化剂 中时图分,类当号配O6方9 中被4 6乳708化(的201油0)相24 所000需0 0要0 的 HLB 值相近时 ,会产生较好的乳化效果。
另外 ,乳化设备主要有四种类型 :简单搅拌器、胶体磨、均 质器和超声波乳化器。乳化器材质对乳液的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是亲水性强的器壁易得到 O/w 型乳液 ,而疏水性强的器 壁易形成 w/O 型的乳液。如玻璃易形成 O/W 型乳液 ,而塑料器壁 则易形成 W/O 的乳液。
3 表面活性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下转第144页)
141 2010•8(上)《科技传播》
应用技术 Applied Technology
的输出频率。当回水压力过高时 ,变频器频率升高 ,水泵转速加快 , 从而降低回水压力 ;相反 ,当回水压力过低时 ,变频器频率降低 , 水泵转速减慢 ,从而升高回水压力。
2.5 安全保护 如果热源单位的供水压力过高 ,变频器将快速减慢供水泵转 速 ,从而保护供水管网不超压。 当电气系统出现过压、过流、过载、欠压、堵转、缺相、短 路等故障时 ,变频器发生故障报警 ,必要时变频器可保护停车 , 以保证电机安全。 3 结论
变频调速装置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 ,还具有保证流量恒定 , 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噪音 ,降低机械磨损等优点 ,有广泛的推广 使用价值。
(上接第141页)
而产物连续地输出 ) 则不宜采用。 2)乳化剂选择 工业上采用的乳化剂多为 C12-C18 的磺酸盐、硫酸盐、羧酸
盐、季铵盐等。其亲油基 R=C nH2n+1,n<9 时 ,在水中不能形成胶束 ; n=10,可以生成胶束 ,但乳化能力较差 ;n=12-18,乳化效果最好 ; n>22 时 ,亲油基过大 ,疏水性太强 ,难以分散在水中 ,不能形成 胶束。可根据 HLB 值选择表面活性剂 ,因聚合物不同 ,对表面活 性剂的要求亦不同。
2 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1 乳化剂在水中法
将乳化剂直接溶于水中 ,在激烈搅拌下将油加入。该法可直 接制备 O/w 型乳状液 ,若欲得到 W/O 型乳状液 ,则继续加油至发 生相变。该法适用于亲水性较强的乳化剂,可直接制备 O/W 型乳液, 该乳液颗粒不均匀 ,稳定性差 ,需剧烈搅拌 ,可利用胶体磨和均 质器进行处理。
2.2 乳化剂在油中法 ( 转相乳化法 )
将乳化剂加入油相 ,再加入水直接制得 w/O 型乳状液 ,若欲
得到 O/w 型乳液可直接继续加水直至转相 ,转相后比直接乳化效 果更好。把乳化剂加到油中 ,形成乳化剂与油的混合物 ,将混合 物直接加入水中 ,可直接生成 O/w 型乳状液。该法制得的乳液颗 粒均匀 ,粒径小 ,乳液最为稳定。
合适的乳化剂其 PIT 值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 20~60O,对于 W/O 型乳状液,其合适的
乳化剂的1.P2ITP值IT应比法保存温度低 10~40O。实验发现,在 PIT 值附近制得的乳状液颗粒很
小,但不稳定。要制得稳定的 O/w 型乳状液,需采用低于 PIT 值 2~4O的温度制备乳状液,
然后冷却H至L保B存法温没度,有乳考液的虑稳温定性度最对高。乳化剂的亲水性的影响 ,而温度对 非离2 乳子状乳液的化制剂备方的法影响却更为显著。当温度提高时亲水基的水化程 度减2将1乳小乳化化剂,剂直低在接温水溶中于时法水形中,成在的激烈O搅/w拌下型将乳油加状入液。该,法在可高直接温制时备 O可/w能型转乳状变液为,若W/ O 型乳状液 ,反之亦然。所以 ,在一特定的体系中 ,此转变温度 就是该体系内乳状液 ,反之亦然。用 3% ~5%的非离子乳化剂来 乳化等体积的油和水 ,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搅拌 ,用电导测定乳 状液的转相发生时的温度 ,即为转相温度。对于 O/W 型乳状液 , 一种合适的乳化剂其 PIT 值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 20~60℃, 对于 W/O 型乳状液 ,其合适的乳化剂的 PIT 值应比保存温度低 10~40℃。实验发现 ,在 PIT 值附近制得的乳状液颗粒很小 ,但不 稳定。要制得稳定的 O/w 型乳状液 ,需采用低于 PIT 值 2~4℃的 温度制备乳状液 ,然后冷却至保存温度 ,乳液的稳定性最高。
3 结论 乳化剂的使用至关重要 ,操作食物轻则降低收率、产品质量 , 重则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甚至发生事故。
参考文献 [1]王憬,周雪松,郑炽篙,等.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对浸渍 滤纸性能的影响[J].中国造纸,2006,25(12). [2]刘文波,石淑兰,李劲松,等.汽车工业滤纸水溶性浸渍 树脂的研制[J].纸和造纸,2007,26(2).
设计乳液设配计方的乳步液骤如配下方:1的)决步定骤乳状如液下的类:型1;)2)决选定用何乳种状油脂液或的被类分散型的物;质2)值,选或用
计算出所需的 HLB 值。再查出油相所需的 HLB;3)根据油相需要的 HLB 值,可先选择习惯
的何“种乳化油剂脂对”或,例被如分制备散O的/W物乳质状液值时,,可或选计用算HLB出>6所的需乳化的剂H为L主B,H值LB。<6再的乳查化出剂油 为相辅所;在需制的备 WH/LOB乳;状3液)时根,可据选油用相HLB需<6要的的乳化H剂L为B主值,H,LB可>6先的选乳化择剂习为惯辅;的4)“如 乳 果单化制一剂备的的化对乳学”状组,液分例不,理这如想时制,可备则利应 用O更H/LW换B 值“乳的乳状加化和剂液性对时计”。算在,出可设混计选合乳组用液分配的H方LH中LBB,>值6往。的往配乳方化中油剂相为不是主 , HL1B2<6PI的T 法乳化剂为辅 ;在制备 W/O 乳状液时 ,可选用 HLB<6 的 乳化HLB剂法为没有主考,虑H温L度B对>乳6 化的剂乳的化亲水剂性为的影辅响;,4而)温如度对果非制离子备乳的化剂乳的状影液响却不更理为显想 ,
(上接第136页)
和水解过程与效果的研究 ,选择更适宜的发酵菌群和工艺 ,尚属 于科研人员和工程人员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高虹,张爱黎.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07:116-118. [2]Dieter Deublein,Angelika Steinhauser.Biogas from waste and renewable resources[M].Weinheim:Wiley-VCH Press, 2008:116. [3]杨建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7:112-130. [4]石磊,赵由才,柴晓利.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 进展[J].中国沼气,2005,23(2):12. [5]叶森,魏吉山,等.自动排料沼气干发酵装置[J].中国沼 气,1989,7(4):19-21. [6]GB/T4750-2002 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