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_郝玉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不会简单地被“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所替代,至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仍然还有
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经济实践意义。
关键词: 荷兰病; 资源诅咒; 研究范式; 演进趋势
中图分类号: F01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972X( 2014) 03 - 0006 - 05
境: 从“荷兰病”到荷兰模式[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 11) : 44 -
46; ( 3) 唐学葆 . 荷兰的宏观经济调节[J]. 世界知识,1989( 1) : 21.
收稿日期: 2013 - 12 - 20 基金项目: 北京 市 教 委 2011 年 度 人 才 强 教 深 化 计 划 项 目“京 津 冀 地 区 贸 易 与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研 究 ”学 术 创 新 团 队
6
2014 年第 3 期
最早对“荷兰病”的两种基本形成机理①进行初 步探索 的 人 是 格 雷 戈 里 ( 1976 ) 。[3] 此 后,斯 内 普 ( 1977) [4]进一步改进和扩展了格雷戈里的分析方 法,对“荷兰病”基本分析模型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 理论贡献。福塞斯和凯伊 ( 1980) [5]较早采用一般 均衡的观点分析了这种结构性变化。这与后来两位 学者( 戈登,尼尔里,1982) 所采用的一般理论均衡 分析方法很接近。戈登和尼尔里( 1982) [6]对“荷兰 病”基本模型作出了经典性描述,最终确立了“Gregory—Snape—Corden—Neary Approach”理 论 分 析 结 构,本文把这种理论分析结构命名为“荷兰病”研究 范式( The Dutch Disease Theory Research Paradigm) 。
①格雷戈里最早研究了资源繁荣对其他部门结构性影响的两种作用 机制: 第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源繁荣通过汇率升值改变贸易 品 与 非 贸 易 品 的 相 对 价 格,进 而 对 经 济 其 他 部 门 产 生 挤 出 效 应。 第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汇率不变,为了实现新的收支平衡, 那就必须通过国内通货 膨 胀 来 使 非 贸 易 品 价 格 上 涨,从 而 降 低 贸 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 对 价 格 水 平。 无 论 通 过 哪 种 作 用 渠 道,资 源 繁荣要对其他部门产生 结 构 性 影 响,最 终 都 要 通 过 相 对 价 格 的 改 变才能实现。
经济增长率 ≥5. 00 - 1. 0 - 2. 0 - 0. 33 - 0. 52 - 1. 24 1. 76 3. 12 2. 66
通胀率 ≤3. 00 2. 00 10. 00 6. 55 6. 80 6. 90 2. 90 3. 40 2. 30
失业率 ≈1. 00 1. 10 5. 1 6. 0 5. 36 7. 84 10. 11 9. 72 8. 38
摘 要: 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即“荷兰病”研究范式和“资源
诅咒”研究范式。从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从“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替代“荷兰病”研究范式的本质、研究结论和价值取向,以及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和研究现状上
7
郝玉柱,敖 华: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
证这一命题提出标准模型和分析方法。根据这项研 究,1970~1989年,97个样本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只有两 个资源丰裕型国家( 马来西亚和毛里塔尼亚) 年增 长速度超过2%;其余95个样本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回归 检验表明,自然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 负相关性,资源型产品( 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 出 口占 GDP 的比重每提高 16%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1% ( 见表 2) 。
构建解释模 型 是“荷 兰 病 ”研 究 范 式 的 重 点 和 核心。在“荷兰病”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学者们提 出 了 多 种 解 释“荷 兰 病 ”效 应 的 模 型。 其 中最为经典的解释模型主要有格雷戈里 ( 1976) 提 出的相对价格效应模型、斯内普( 1977) 在此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G - S”模型以及戈登和尼尔里( 1982) 在斯内普模型基础上拓展而成的“C - N”模型。
在范·斯维德尔的直接影响下,保罗·克鲁格 曼( 1987) [8]基于“干中学”和内生性技术进步建立
了一个“动 态 比 较 优 势 模 型 ”。 根 据 这 个 模 型 我 们 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 自然资源的发现可能 导致另一些可贸易部门的永久损失,并在长期中降 低社会福 利 水 平。“资 源 繁 荣—短 期 经 济 结 构 变 迁—长期经济增长能力丧失”完整的“荷兰病”效应 理论解释链条已经铸成。萨克斯和沃勒 ( 2001) [9] 进一步把这 种“荷 兰 病 ”理 论 解 释 数 理 化、模 型 化, 构建了一个 基 于 主 流 范 式 的 标 准“荷 兰 病 ”实 证 解 释模型。
DOI:10.16011/ki.jjwt.2014.03.001
郝玉柱,敖 华: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进
郝玉柱1 ,敖 华2
( 1. 北京物资学院 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2.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北京 100875)
表 2 自然资源禀赋类别的特性与经济增长表现
资源 禀赋
国家 (地区) 数量 (
耕地 公顷 /人)
1( 9十70亿年美G元D)P1G9D7P0(年美人元均) 增1人9长6均0( ~%G1D/9年9P0)增1人9长7均0( ~%G1D/9年9P3)
资源贫乏
大国 7
0. 15
21. 05
196
3. 5
3. 7
从 20 世纪 50 ~ 60 年代以来,自然资源在经济 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发达 国家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 引起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其中最受世人关注的 就是“反工业化”现象,也就是“荷兰病”效应。这种 现象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 泛关注,大量的经济学家对“荷兰病”现象进 行 长 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理论, 这就是“荷兰病”研究范式。同时,丰裕的自然资源 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种种复杂的结果。大量研究 成果显示,与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一些资源 富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不佳。根据英国学者 理查德·M·奥蒂的一项研究: 1960 ~ 1990 年间,资 源贫乏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比资源富足的国家 快 2 ~ 3 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这种增长速度之间 的差距更加明显,而且矿产为主的资源富足国家的 经济表现一直都处于最差的行列之中。[1]1993 年, 理查德·M·奥蒂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 丰裕 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条 件,反而是一种限制。[2]这样,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
“荷兰病”研 究 范 式 以 资 源 繁 荣 所 导 致 的 经 济 结构变迁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一般理论均衡为基本 分析方法,以相对价格效应、支出效应和资源转移效 应为核心研究内容,以构建各种经济理论模型为研 究重点,以描述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和特征、阐 述“荷兰病”的作用机制、解释“荷兰病”的形成机理 为研究目标。
小国( 地区 ) 13 0. 16
1. 94
343
2. 5
2. 1
资源丰富
大国 10 0. 56
22. 99
574
1. 6
1. 3
小国
非矿 31 0. 57
1. 41
250
1. 1
0. 7
硬矿 16 0. 66
1. 23
304
0. 8
- 0. 2
石油出口 8
0. 44
( PHR201106139) 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郝玉柱( 1961—) ,男,辽宁北票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总
编,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敖 华( 1971—) ,男,湖南永顺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经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发展等。
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
研究范式: 一是“荷兰病”研究范式,主要兴盛于 20
世纪 70 ~ 80 年代; 二是“资源诅咒”研究范式,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盛行。
一、“荷兰病”研究范式
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荷兰病”一词最早是由
英国《经济学家》于 1977 年 11 月首次提出的。“荷
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
-பைடு நூலகம்
-
- 3. 98 4. 95 6. 19 5. 49 5. 27 3. 56
注: 1980 年以前为 GNP 增长率; 1980 年以后为 GDP 增长率。
资料来源: ( 1) 周建,陈晓燕 . 自然资源丰足引发的“荷兰病”及其个案分
析[J]. 市场经济管理,1996 ( 2) : 59 - 64; ( 2) 陈江生,郑智星 . 老欧洲的困
兰病”是一 种 由 于 资 源 繁 荣 而 产 生 的 综 合 病 症,主
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高财政 赤 字、低 增 长 率 并 存 的“资 源 陷 阱”( 见 表
1) 。
表1
荷兰的宏观经济数据
单位: %
1960 1970 1975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二、“资源诅咒”研究范式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荷兰病”研究范式渐 微,“资源诅咒”研究范式 逐 渐 兴 起。饱 受 争 议 的 “资源诅咒”激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兴趣,特别是 得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普 遍认可。“资 源 诅 咒 ”研 究 范 式 占 据 了 发 展 经 济 学 的主流地位,并深深影响着众多资源丰裕发展中国 家的政府 政 策 与 经 济 实 践。 “资 源 诅 咒 ”研 究 范 式 以“资源诅咒”为核心范畴、以回归分析为主要研究 方法,形成了“资源诅咒”研究范式的基本或标准模 型,即“S - W 模型”。 ( 一) “资源诅咒”命题的提出及实证检验 1988 年,学者吉尔伯提出了一个经典命题: “自 然横财: 是祝福还是诅咒?”1990 年,学者理查德· M·奥蒂对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自然资源丰裕而 经济表 现 不 佳 这 种 现 象 给 予 了 较 早 的 关 注。1993 年,奥蒂首次提出“资源诅咒”概念。1994 年,奥蒂 正式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为后来相关的大量研 究奠定了实证检验的基础。 其标志性研 究 成 果 是 形 成 了“资 源 诅 咒 ”标 准 实证检验 模 型。 “资 源 诅 咒 ”假 说 一 经 提 出 即 引 起 广泛的争议,吸引了大量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 研究。“资源诅咒”命题是否存在? 这是颇有争议 的。1995 年,美国学者杰弗里·D·萨克斯和安德 鲁·M·沃勒采用初级产品出品份额作为解释变量 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检验研究, 不仅首次验证了“资源诅咒”命题的存在性,也为验
这些经典模型完整地解释了资源繁荣对传统出 口部门( 农业) 和进口竞争部门( 制造业) 的“挤出” 效应。但是,早期“荷兰病”研究范式主要倾向于对 资源繁荣“为什么”、“是如何”、“是怎样”引起经济 结构变化这 类“实 证 性 ”问 题 进 行 理 论 描 述 和 模 型 解释。这种研究主要存在两个理论“缺口”: 一是这 种资源繁荣引起的结构变化是一种“好”的变化,还 是“坏的”变化; 二是为什么这种短期的经济结构变 化会导致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丧失。最早对此进行 分析并试图进行回答的学者是范 · 斯维德尔 ( 1984) ,[7]他较早地基于“干中学”原理构建了一个 两部门跨期“荷兰病”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制 造业部门比 非 贸 易 部 门 具 有 更 加 明 显 的“干 中 学 ” 效应,如果这种“干中学”能够诱发技术进步提高劳 动生产率,那么资源繁荣对制造业的挤出必将显著 影响经济长期增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