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烟台军转干考试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内因和外因
马克思主义--论述内因外因
马克思主义--论述内因外因马克思主义论文之--内因与外因关系的思考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对老师说的“中国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中国人特殊的存在方式,东大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东大人特殊的存在方式”“再杰出的人物,如果他单枪匹马也做不成大事”这两句话印象尤为深刻,并由此思考出“人一半是由外力造成的,一半是自己造成的”这样一句话。
“人的一半是由外力造成的,另一半是自己造成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就是一个事物包括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
总而言之,人的存在依靠于内因和外因。
通俗的讲,内因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因则是外界环境的影响。
经查阅,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内因和外因的解释如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性原因,或称“根据”,也即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非根本性原因,或称“条件”,也即第二位原因;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在我看来,内因和内因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人的生命里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内因和外因:第一,我们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俗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比如一粒种子是长成参天大树,还是长成小草,最根本的是它的本质。
假若你想成为孔子,你没有诗书礼义的知识储备怎么能成为孔子?假若你想如诸葛亮一样有舌战群儒之势,有神机妙算之力,你不博览群书能行吗?假若你想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但是你一点航天方面的知识储备都没有,恐怕你的理想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所以,我觉得内因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重视内因,加强自身素质及修养,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不会让机会和我们擦肩而过。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又是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是什么原因让原本的同一事物发展向了两个方向呢?答案当然再明显不过了:“水土异也”。
2014军转干部考试备考资料-公基马哲1
2014军转干部考试备考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第一部分政治常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概述(一)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及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体系1. 唯物论2. 辩证法3. 认识论4. 历史唯物论(三)根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五)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1、唯心主义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意识1.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4、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性表现为: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特征:(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多样性(二)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2014军转干考试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内因和外因
2014军转干考试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内因和外因【导语】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干考试资讯、政策信息、复习资料等内容,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提供专业的备考指导,帮助考生实现顺利转业。
政治常识是历年来军转干考试的必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因和外因部分。
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内部原因所引起,又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
但是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一、内因和外因二者之间的关系1、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惟一动力。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仅有内因是不够的。
②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不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③外因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而决不能撇开内因独立地起作用二、内外因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在实践重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山东军转干考试:/html/junzhuangan/。
政治高考内因外因
过崖记
看了此则 漫画,你 有何感想
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果遇 结论:外因对事物的发 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并 外因能不能撇 展不仅不可缺少,而且 且具备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 有时甚至还起着非常重 开内因而起作用呢? 物,病人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 大的作用。 相反,如果遇到不负责任或者医术 不高的庸医,或者缺少必要的医疗 条件,病人可能死亡。 这说明了说明道理?
外因在 事物变化发 展中起到了 什么作用?
事物的发展离 不开外因,外因对 >39° C 事物的变化发展能 37-39° C 够起加速、促进或 延缓、阻碍的作用。 <37° CΒιβλιοθήκη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古莲沉睡千年之谜:
科学家曾在辽宁省挖掘出一些在 泥炭层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莲子。 人们把古莲子种下去,两年后, 竟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
内因在事物发展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斗 争的结果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力量发生变化,改 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根据,即根本原因。 例如:在种蛋中存在促进 胚胎发育与抑制胚胎发育 的两个方面,在外部适宜 温度的作用下,促进胚胎 发育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 于是种蛋变成了小鸡。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不同的 内因,在相同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 外因作用下,出 发展的根据、根本 现了不同性质的 原因(根本动力、 结果,这说明内 基础、源泉),内 因在事物的变化 因决定着事物发展 发展中地位和作 的性质和方向。 用怎样?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内外因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事物发展是有原因的,有原因就有结果;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内因和外因是这种复杂性的重要表现,并且两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同时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源泉,它规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外因使事物的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二位的。
这一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全面的,但是,它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然为一定历史条件所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系统思想产生和发展,内因和外因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
在系统理论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但由于内因的复杂性特别是事物质的多方面性,相应决定了事物变化的多方向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并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它不仅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或“内因”变化的过程,还可能使事物或“内因”在某个方向的变化进程中断,特别是在事物变化的多方向中决定事物朝此而非其它方向发展变化。
内因,用系统科学的话来说,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的稳定结构。
而任何事物的存在既包括决定其质的现在结构,也有现在结构产生前的旧结构残余以及将来可能取代现在结构的新结构或多种新结构的萌芽。
同时,由于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那么,从逻辑上讲,事物的存在实际上是无数质或结构或内因的共存。
换言之,内因并不“完全”等同于事物本身。
比如,人有社会的质、生理的质和心理的质等,但并不能说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质完全等同于人。
2014年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干货04
2014年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干货04军转干:军转干考试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在2014军转干考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知识会涉及,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试考生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干货第四部分,供参考。
第三部分可点击查看:2014年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干货0313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在于:①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清除了出去,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变革;②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提供了(哲学)根据;③使研究社会问题的各门学科有了(科学)的指导,从而才能成为(科学)。
131、(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经常起作用的(必要条件),它①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②制约和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③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④一定条件下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但它(不决定)社会的性质和更替,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32、人口是指构成社会的(人的因素)的总和,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经常起作用的(必要条件):①(适度)人口有利于社会发展,(不适度)人口会延缓社会发展;②人口(质量和构成)对社会发展也起重要作用;③人口作用具有二重性(劳动力、消费者)。
但人口(不决定)社会的性质和更替,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33、人口因素受(生产力)和(社会状况)的制约。
134、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35、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①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一、唯物论1.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能动作用。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二、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制度、必然的联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分析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8.量变和质变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9.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事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三、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2.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马哲常考名词解释
1、联系: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3、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4、新事物: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发展: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
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注: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6、旧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7、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矛盾: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对立统一。
9、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0、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和事物外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13、内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14、外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
16、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
17、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2014军队转业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4军队转业干部考试备考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事物发展的内外因.doc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事物发展的内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块的重要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部分的考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经常会作为考试的考察点,所以本文整理了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力求考生对此知识点有个清晰的理解与认知。
1.事物发展的内外因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只要把握好做题的关键,即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做题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分析出题干中强调的内容是内因还是外因,就能轻松做对题目。
下面简单梳理一下,内因和外因的一些例子。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做任何事情能够成功,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因为鸡蛋本身出了问题,所以才会招来苍蝇,强调的还是内因。
例1.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国家在这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团结奋斗,而不是靠外援。
该材料强调了( )。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B.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解析】A。
材料中强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奋斗,体现的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2.下列句子中强调事物内因的是( )。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石头不管孵多久都不会变成小鸡,只有鸡蛋才能孵出小鸡C.蝉躁林更近,鸟鸣山更幽D.气者,理之依也【解析】B。
A项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项强调的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C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外因是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和内因辩证关系原理
外因和内因辩证关系原理
外因和内因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著名的社会观和思想观念辩证法解释和
阐释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基本原理。
它表明,任何事情发展过程都不是简单的“线性”结构,而是由外因和内因双重因素共同构成,互相作用,不断冲突、合作、调和,从而实
现其最终目标。
外因是指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物质环境,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等,它们的综合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而内因方面,则指实质上是事
物内在因素,如客观规律、社会力量、历史文化等,既改变社会,又受社会变迁深刻地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最终的形态实质。
外因和内因辩证关系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因提
供了环境条件,内因则是在此环境条件下运动お再转化的基础,外因内因混合复合的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向前发展。
它更具有实用性,能把客观世界、事物发展过程包括它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综合映射到社会信息及其结构,从而开发出最佳的管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总之,外因和内因辩证关系原理将事物发展深刻地理解为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共同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实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也使得社会研究
具有了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社会复兴及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指导意见。
2014军队转业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4军队转业干部考试备考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014年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汇总
军转干考试2014年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汇总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普遍规律。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辨证的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
(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军转干考试上层建筑一经建筑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斗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辨证循环的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改革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它们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它们规定了社会运动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论文-内因与外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看柳永词形成的内因与外因看柳永词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内容摘要: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内因外因柳永词唐宋歌姬制度内因,即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
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即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柳永,字景庄,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一、柳永生平简介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淳化元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高考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高考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在高考政治考试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掌握好这些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并提供相关例子进行解释。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它包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特点1. 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例子: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形成。
2.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运动和变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
例子: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动力。
3.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例子: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实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
4. 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约束因素。
例子: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
5.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劳动人民的基本来源,剩余价值的获取给资本家带来了经济利益。
例子:资本家雇佣劳动者工作,支付工资的同时,剥夺了一部分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6. 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消灭阶级剥削,实现社会财富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概论内因外因
内因,外因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3、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它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哲学根据。
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既反对“闭关自守”,又反对“崇洋媚外”等方针,是它在实践中的运用。
4、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首先依靠我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地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以消化和吸收,使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6、改革开放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使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要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发展经济,我们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5)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发展经济,我国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加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对外国的合作,但同时应当注意选择性的吸收,吸取有用的,放弃糟粕的,健康的发展我国经济。
6)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发展经济,不能只靠外因,从外国引进的技术资金等,虽然可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但外国引进的不是核心技术,我们仍会受制于人,只有自主创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才能独立自主的搞好现代化建设。
7)事物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忽视内因和忽视外因都是错误的工作方法。
2014考研政治攻略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014考研政治攻略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在考研公共课中,政治总分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为了达到入学考试的目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制订一个合理而周详的复习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考生复习政治理论课时,不做合理的计划安排,摸着哪本书复习哪一部分,其复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考研准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的计划和安排,需要有条不紊地实施贯彻,不然就会打错仗。
暑期将至,同学们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复习,因此,总结部分政治的重难点知识点的解析,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1.知识点提示1)知识点出处:该知识点出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第3个知识点2)地位分析:该部分知识点在马哲中处于辩证法部分,属于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3)命题思路:结合真题及该知识点的特点,可以以选择题或分析题的方式命题。
4)重要程度分析:三大规律是辩证法的重点,而对立统一规律是三大规律的重点,可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5)难度指数分析: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把握。
2.知识点详解1)知识点导入:上一个知识点我们已经讲解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那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进行内容分析2)内容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范畴不仅反映了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本质联系,而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机制和动力。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从根本上说,都是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其表现是: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
例如,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论文-内因与外因
内应与外因内容摘要: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内因与外因辩证又统一关键词:内因、外因、重要性、辩证统一一、内因、外因的解释内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外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惟一动力。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仅有内因是不够的;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不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而决不能撇开内因独立地起作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要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必须把握事物的内因。
事物的存在又不是孤立毫无联系的,它每时每刻都与外部的其它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从而构成外部条件,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影响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进而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二、内因与外因哪个更重要?我认为内因更重要。
以成功为例,很多人有个疑问:就是一个人成功是于这个人的内在有关还是与他的外部条件,或者说是在对一个人的成功的影响中,内因占的比重大还是外因占的比重大。
成功应有三种标准:1.自己的标准;2 他人的标准;3 社会的标准自己的标准:首先,必定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
没有目标,成功当然就无从谈起了。
不同的人所预期的目标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目标也不相同,因此,成功的内容或其现实的含义也随之而改变。
现在社会上公认的成功是有钱、有名、有地位。
也许,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群体标,你追求的是平平淡淡,你可能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有钱有什么了不起。
" 他人的标准:有很多人总是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别人眼中算是成功才是成功,虽然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有多少人能走出虚荣的怪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干考试资讯、政策信息、复习资料等内容,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提供专业的备考指导,帮助考生实现顺利转业。
政治常识是历年来军转干考试的必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因和外因部分。
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内部原因所引起,又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
但是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一、内因和外因二者之间的关系
1、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惟一动力。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仅有内因是不够的。
②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不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③外因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而决不能撇开内因独立地起作用
二、内外因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在实践重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军转干考试网
/?wt.mc_id=bk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