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docx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daeac4028915f814dc220.png)
公开课教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005年11月16日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大海是很令人神往的,一想到大海,我们会想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波澜壮阔”的气势……海水在不停地运动,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
〔课件演示〕波浪、潮汐图片归纳总结: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我们今天来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
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标要求提出问题:什么是洋流?根据水温情况,洋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回答。
〔课件演示〕归纳总结寒、暖流。
〔承转〕洋流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演示〕风海流的成因。
展示图片: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讲解洋流模式图的形成。
〔板书〕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课件演示〕洋流模式形成过程〔板书〕(归纳总结)洋流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北半球南半球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风海流寒流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冬季〔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
学生利用图2—3—7落实需要记忆的洋流名称。
〔课堂练习〕1、下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B: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C: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D: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2、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3、1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航行途中将会: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承转〕洋流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哪些?〔课件演示〕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3f3d143968011ca3009130.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篇一: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第二部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文登一中侯凤波荣风好姜红静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
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做了大量的简化。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教师的指导,生学会熟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3、运用地图,归纳并学会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4、理解洋流的地理意义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突破重难点宜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四、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间回答,90%以上学生能够说出洋流的概念成因分类,通过小试牛刀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以举手调查的方式反馈,要求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90%以上。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并有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根据“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全面性”等评价因素进行互评;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的问题,完成洋流的地理意义。
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五、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c6bb50b9f3f90f77c61b4e.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二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属于自然地理的核心内容,涉及水圈中的海洋水。
本节课从学生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探究入手,引导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认识,认同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同时,为新课标中选修部分《海洋地理》打好基础。
本节内容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地理1 和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中均有相关要求。
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选择性必修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4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书》中指出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也做过不少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不断摸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体现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
在本次《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设计中,也努力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之中。
一、引领问题意识,突出区域认知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区域的丰富材料,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引导学生对区域进行推理分析。
导入部分:以一群年轻人的海上冒险之旅为主线,呈现在旅途的过程中他们见到的奇怪的地理现象,求助于同学们。
在赤道地区的企鹅、突然加快的船速、石油污染的扩散、英国黑暗料理炸鱼薯条、正在变冷的欧洲等新奇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二、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
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主动探究地理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在讲洋流的成因及类型时,设计了两个操作简单的实验。
实验1:探究洋流的成因实验用品:水盆、吸管、纸屑、自来水。
实验过程:在盛水的盆中洒些纸屑,用吸管对着水盆中间平行、连续吹气,观察水的运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79da2c6c85ec3a87c2c56f.png)
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是这几个空。
合作探究〈过渡语〉带着学习目标和已有的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第一个内容: 一、洋流 【情景与问题】思考:洋流是如何分类的?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转折〉:如何判断寒暖流?PPT 展示“等温线”图片:思考:下图中洋流是哪个半球的寒暖流?〈小结〉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第一步:以温定球(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第二步:“凸向即流向”(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练一练:〈转折〉: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有风必有浪。
洋流的主要动力就是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二、洋流的形成PPT 展示“全球风带模式图”和“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图片【情景与问题】思考:图中1.2洋流是如何形成的?3.4洋流又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学生回答 展示答案 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其他组补充完善读图分析、 组织答案独立思考流动,这样的洋流就是被称为风海流。
讲解:由于风海流,使得流出的海域水位变低,流入的海域水位变高。
如图中南北赤道暖流使得大洋东岸水位变低,大洋西岸水位变高,就在赤道上形成了自西向东的补偿流,即赤道逆流。
其他的海域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的补偿流。
另外,秘鲁沿岸海区的补偿流还存在上升流。
还有一种为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水流动,如图中。
〈转折〉:那么全球性的洋流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内容,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独立思考洋流分布规律。
三、洋流分布规律PPT展示“全球洋流分布图”图片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印度洋(北半球)、大西洋、太平洋)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西洋、太平洋)3.南纬40度海域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总结:全球性的洋流分布近似一个无理分数。
注意书写顺序是洋流的流向。
注意,还有一个特殊的海域,北印度洋海区,在冬夏季风的吹拂下,形成季风洋流。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c2d5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d.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第一章:洋流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1.2 教学内容:洋流的定义: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路径,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现象。
洋流的分类:根据形成原因和特点,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受地球自转、地形、气候和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洋流在不同纬度和海区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不同类型的洋流分布情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第二章:主要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1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北大西洋洋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对欧洲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太平洋洋流:包括北太平洋暖流和赤道暖流,对北美洲和亚洲的气候产生影响。
印度洋洋流: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对印度洋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作用。
南极洋流:受南极大陆的影响,形成南极绕极流,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不同洋流的分布情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3.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带来温暖的水汽,增加降水量,提高气温,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寒流带来冷水,减少降水量,降低气温,形成地中海式气候。
洋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洋流参与地球的水循环和能量传输,调节全球气候平衡。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观察洋流对特定地区气候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洋流对全球气候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章: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意义。
地理:2.2《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1)
![地理:2.2《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d6527cc89eb172ded63b75e.png)
1、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 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 降温减湿的作用
2、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寒、暖流交汇处 上升流海域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3、对航海的影响:
请思考: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 时间。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2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比第一次少了15天。为什么?
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模式
逆
逆时针 西风漂流
逆顺ຫໍສະໝຸດ 顺时针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逆时针 西风漂流
顺
逆
逆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60
30 0 30
简单了解洋流的成因
思考: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A:大气运动 B:陆地形状 C:地转偏向力
活动四:我思考,我知道(洋流的地理意义)
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51-P52洋流地理 意义正文部分及知识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并把相关问题标注在教材上: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具体实例。 2、世界主要海洋渔场分布及原因。 3、洋流对航运影响的具体表现。 4、洋流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
2. 图2是“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 图”,则甲洋流是( ) A.北半球的暖流 B.北半球的寒流 C.南半球的暖流 D.南半球的寒流
A
图2
3.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A)
D
暖流
A B
寒流
C
当堂训练( B 能力提升)
4.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受洋流影响的是( ) A.近海污染的扩散 B.沙漠中的绿洲 C.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 D.西欧的海洋性气候 5、下图洋流环流若纬线为30度是 南 半球的 中低 纬大洋环 流 ,若纬线为60度是 北 半球的 中高 纬洋流环流?若在 秘鲁寒 流,D为东澳大利亚暖 流,E为 西风漂 流。 南太平洋C为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86746680eb6294dc886c4c.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
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并应用读图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2e3a0852ea551810a68733.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江苏省泰州中学(225300)王晓圣一、课标分析:㈠《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㈡《江苏教学要求》: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3.阅读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㈢《09江苏考试说明》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了解洋流的类型(寒流、暖流);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我校在教学中,使用的是鲁教版的教材。
本节教材是从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成因分类;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来组织教材的。
其中,把洋流的成因分类放在知识窗里;人教版对洋流的成因分类基本未提及。
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从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及南纬40°附近海区三方面总结,没有提及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而人教版教材没有总结洋流分布的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四个方面阐述。
其中对前2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中,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3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欧海洋性气候及摩尔曼斯克港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与寒流的关系)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中,主要以洋流对渔场的形成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处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中,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而人教版还举例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中,只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
对照其他的三个版本的教材发现,人教版、中图版一样,都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讲述,并相应举了例证,中图版只从三个方面阐述,没有提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f704848bd63186bcebbc76.png)
60° 30°
极地东风带
60°
西风带
陆
30°
海
陆
东北信风带
0°
0°
东南信风带
30°
地 30°
洋
地
西风带
60°
60°
极地东风带
90°
洋流模式图
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图
南赤道暖流
印 度 洋
西
风
北太平洋暖流
太
北赤道暖流
平 南赤道暖流 洋
漂
流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
以 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60° (2)
据图回答问题
①
A
1、A、B两个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A ③
2、在①、②、③、④四处海域中,
最有可能成为大渔场的是 ① ,
判断理由是 这里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
②
B
30°N
④ 0°
【小结】
基础知识:定义、分类(性质、成因)、 影响因素
分 1、中低纬度海区: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洋 流
★ 布规
律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逆时针, 东暖西寒 3、南纬40°附近海区:环球性西风漂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
风
漂
流
二、洋流分布规律
1、在导学提纲上画出六个风带的分布,
2、在洋流模式图上画出洋流的分布,并用红笔标出暖流
90°
60° 30°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0°
东南信风带
30°
西风带
60°
极地东风带
90°
二、洋流分布规律
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盛行风、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课时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导学案 鲁教版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课时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导学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511290767f5acfa0c7cd20.png)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课时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导学案鲁教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运用图表,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概况1.概念: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
3.分类??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1)按性质??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2)按形成的主导因素: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思考1.暖流的水温是否一定高于寒流的水温?答案不一定。
暖流与寒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不同海区的暖流和寒流其水温不易比较,比如较低纬度海区的寒流反而比较高纬度海区的暖流水温要高。
二、洋流分布规律(以北半球冬季为例)大洋环流海域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 A北赤道暖流,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太平洋 F加利福尼亚寒流,B南赤道暖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C西风漂流,H秘鲁寒流大西洋印度洋 J墨西哥湾暖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P本格拉寒流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 I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 1思考2.同是纬度40°~60°的海域,为什么北半球不少地方是暖流,而南半球却是寒流?答案在北半球,西风漂流在太平洋叫北太平洋暖流,是日本暖流的延续;在大西洋叫北大西洋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
由于这两支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因此属于暖流。
而南半球为寒流,因为:①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必然影响其周围海水的温度;②从南极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浮冰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海水温度降低;③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了周围海水的降温。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1.气候(1)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2)沿岸气候??寒流:降温、减湿?2.渔场分布(1)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doc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62b3ead276c66137ef061918.png)
教学课题:《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设计:临淄中学地理组房高利课时:1课吋教材(教材版本、章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是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兀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三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从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方面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学会运用课文屮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屮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屮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休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1、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原则上分为三大块: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半堂检测。
总的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预习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学会运用课文屮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屮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白主学习的过稈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鲁教版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b6bffb52ea551811a6879b.png)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动画演示、活动探究等方式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诗话地理、生活地理、音乐地理的体验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洋流性质及判断
第二课时:洋流的分布规律
第三课时:洋流的地理意义
说明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气旋与反气旋等,这为学好本节课奠定了基础。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要将洋流分布规律准确归纳出来,具有一定难度。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基础好,探究能力强,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课堂。
鲁教版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地理
教材版本
鲁教版
单元名称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洋流性质;
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的地理意义;
单元目标
洋流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与教学难点:洋流的性质判断和成因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完整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0b160448d7c1c708a145d4.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教学课题:《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设计:课时:1课时教材(教材版本、章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是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三目,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从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方面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原则上分为三大块: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当堂检测。
总的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预习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班地理学科孙赛波《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1班地理学科孙赛波《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4e5fff26fff705cc170a9f.png)
出示含义并出示题目
针对含义得出结论
三屏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环节二:
洋流的性质
展示性质分类视频等
合作学习
三屏互动提高罗辑思维能力
环节三:
洋流的分布规律
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实践与归纳
平板摄影提高直观性
环节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三屏互动提高与导学本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环节五:
二、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节课内容。
1、人地协调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中气候、航行、污染物等的影响来体现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通过对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景观的对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2、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
3、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五、设计思路
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让学生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
六、教学环节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及效果
环节一:
3、区域认知:通过展示世界洋流图,指导学生完成太平洋及北印度洋洋流分布简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对风海流和补偿流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洋流分布规律
四、学习者分析
鲁教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经典获奖)
![鲁教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经典获奖)](https://img.taocdn.com/s3/m/8376679b58f5f61fb73666fc.png)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二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板书】: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在学习了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同时洋流的分布又对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后面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一种表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课标要求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节课细化为以下几个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的分布图,绘制大洋环流简图,并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2、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是:利用“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四)说教法与学法:高中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积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
但是,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难度,增加课堂趣味性,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图表或多媒体进行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设计:课时: 1课时教材(教材版本、章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是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三目,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 2-3-6和图 2-3-7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从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方面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原则上分为三大块: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当堂检测。
总的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预习案)课型:新授课设计:房高利审核:时间:月学习日札记◇预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成因。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引导,自我探究◇一、洋流概念及分类1、洋流是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洋流按水温状况(即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按主导因素(即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二、洋流分布规律1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为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性质为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2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逆时针,性质为大洋东岸暖流、大洋西岸寒流。
3 、 40° S 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成因为风海流。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1、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气候:暖流起增温和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和减湿作用。
3、对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的世界著名渔场有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流形成的。
4、对航运:同样条件下,顺洋流航行时快,逆流航行时慢。
5 、对污染物:会降低原污染海域的污染程度,但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自学感悟◇读某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1~2 题。
1.如果 AB 是 30°纬线,则这个海区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2.如果 AB 是 60°纬线,则这个海区位于A.北半球B.东半球C.印度洋D.西太平洋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学法指导】:师生互动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教学过程】:[ 预习反馈 ]:(教师提前全批全改学生的预习案作业,针对预习案问题进行设计教学,课前预留3-5 分钟反馈作业情况。
)[案例导入 ]:音乐:大海故乡案例:《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 年》[ 探究精讲 ]:探究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2、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3、分类:按性质分为:按成因分为:探究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填图,讨论探究)1、请在“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上,填注风带的名称,并标注风向。
2、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世界洋流模式图”,画出信风带和西风带影响下的洋流流向。
3、补充画出其它洋流的流向。
4、观察“世界洋流模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分析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5、观察“世界洋流模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图” ,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暖流:由纬度流向纬度寒流:由纬度流向纬度6、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环流方向北半球呈时针方向,以南半球呈时针方向。
中低纬海区为中心寒暖流分布大陆东岸是流,西岸是流。
大洋东岸是流,西岸是流。
以大洋环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中高纬北半球大陆东岸是流,西岸是流。
为中心大洋东岸是流,西岸是流。
海区400S 附近形成环球性,属流性质。
(承转:展示动画,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具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呢?)7、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规律:8、结合教材P51 图 2-3-7 ,请说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
探究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讨论探究)案例①:(展示图片)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是一个终年不冻港,而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 42oN 附近,结冰期却高达半年以上。
为什么?案例②:(展示图片)澳大利亚西岸景观为荒漠,而澳大利亚东岸景观为森林。
考虑影响因素。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③:(展示图片)观察著名渔场的分布图,分析:著名渔场的分布与洋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案例④:(展示图片) A 处原油泄漏,受洋流影响, 油污会向哪个方向漂移?3、洋流对海水污染的影响:案例⑤:(展示图片)哥伦布,1492 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 天, 1497 年第二次横渡大西洋用了20 天。
你知道为什么吗?4、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1、[ 课堂小结 ]: (要求学生讨论,填写框架结构图)分类2、分布洋流规律地理意义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检测案1、秘鲁附近海区成为著名渔场的根本原因是:A 有寒暖流交汇B有暖流经过C 有寒流经过D与上升流有关2、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赤道流三种类型B洋流是海洋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C暖流都在大洋的西岸,寒流都在大洋的东岸D印度洋北部海区的洋流夏季向东流,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A 日本暖流B 北大西洋暖流C 巴西暖流D 北太平洋暖流4.海洋水体运动的最主要动力是()A .大气运动B.陆地形状的影响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 .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5.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沉没,下列渔场中可能受到污染的是()A .舟山渔场B .北海道渔场C.秘鲁附近渔场 D .北海渔场6.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受洋流影响的是()A .近海污染的扩散B .沙漠中的绿洲C.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 D .西欧的海洋性气候7.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A .风海流B.密度流C.暖流 D .寒流8.下列洋流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A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B .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C.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D .北印度洋冬季环流9、读“太平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C(1)一艘油轮从广州出发,经日本名古屋,横渡太平洋,到美国西雅图,再南下洛杉矶,航程中()A 一直顺水B 一直逆水C 先顺水后逆水D 先逆水后顺水(2)图中 C 处附近著名的 __北海道 _渔场。
10、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问题:⑴、代表季风洋流的字母代号为( D )⑵、图中 A 、B 、C 所示的洋流中,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字母代号为(A)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获取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科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思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采用音乐《大海故乡》和案例《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引到本节课的课题,这样在教学开始就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紧凑,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理顺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考: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较复杂的问题,概念抽象,知识横、纵联系多,有深度。
在教学中我设计层层深入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量也随之层层递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能逐步归纳出洋流分布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学科思路。
通过小组展示并评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但是,这一环节用在小组打分上的时间较多,占用了过多的分析思考的时间。
在从准备到讲授完本节课以后,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一直对一个问题产生疑问。
如图,洋流到底是属于补偿流还是极地东风影响下的风海流?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关注群体的学习参与程度,注重参与面。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享成果的乐趣。
教学中经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容量和质量上去了,但是学生很少有创新的发现和提出质疑,未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与探究。
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我设计了学生小组讨论,填写框架结构图的教学设计,但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进行。
所有这些,都将鞭策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