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解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专题07 《登幽州台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07.中考必背古诗词之《登幽州台歌》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陈子昂集》。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②〔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③〔怆然〕悲伤的样子。
④〔涕〕眼泪。
2.文题解读《登幽州台歌》“登”为攀登之意。
幽州,周代古州名,范围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及辽宁一带。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歌”是古代的一种诗体,即歌行体。
3.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作。
二、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三、写作特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作为背景。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这样前后相互映照,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四、考点梳理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答: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全文翻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经典中考考题及标准答案】
1、《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字词解释。
《登幽州台歌》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陈子昂是武后时期崭露头角并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的诗人,他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传统。
2、代表陈子昂诗歌创作最杰出成就的诗歌是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即为其中的一首。
3、《登幽州台歌》含有的与本诗主旨表达有关的一个典故是()4、与《登幽州台歌》所含孤独之叹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有()5、《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6、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他起到了振起一代诗风的作用,所以他被后人誉为()7、《登幽州台歌》语言风格是()二、简答1、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内涵丰厚?2、《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主旨在封建社会有何普遍意义?三、论述1、试述《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2、学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思想得到了丰富,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人生的孤独与渺小?3、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的风格是“沉郁悲壮”的?一、填空1、风雅2、感遇诗3、燕昭王纳贤4、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等5、直接抒情6、唐诗之祖二、简答1、因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命运之叹,又含人生孤独渺小的哲思2、反应出大多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因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压抑人才,有远大抱负的士子们没有更多的途径实现人生价值,只能通过仕途实现人生之价值,而此又是险途,故多坠入怀才不遇之境遇三、论述1、景藏情中、沉郁悲壮、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意象对比强烈。
2、积极进取的精神、善良的情怀追求人生的成功、应对一切,化解孤独与渺小,不等而已。
3、所取“时空”意象宏大,所发感慨人生孤独渺小是超越时空的千古之叹,表现的是博大的情怀。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
1。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___所作,下面是对该诗的考试题集锦。
1.请解释“古人”和“悠悠”中的一个词语。
答案:古人指的是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___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的意境。
答案: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4.“念天地之悠悠,___然而涕下。
”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答案:古人指的是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个人的孤独寂寞与宇宙的苍茫无边相结合,表现出人类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这种表现手法在艺术上被称为“写景抒情”,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情感,这也是该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同时,该诗也表现出了人类对于理想和才华的渴望,对于人生的苦痛和无奈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和“来者”指的是什么人?( )A.像陈子昂一样直言进谏的人B.像武则天一样不听忠言的人C.像燕昭王一样礼遇贤士的人D.像陈子昂一样游山玩水的人3.“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与以下哪个“涕”,意思相同?( )A.痛哭流涕.B.涕.泪交加C.感激涕.零D.泣涕.涟涟4.“幽州台”在战国时期,又名什么?( )A.梳妆台B.黄金台C.元宝台D.断头台5.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来者指的是作者自己。
B.全诗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D.“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E.全诗句式长短结合,前两句短平急促,后两句增加了虚词“之”“而”,音节一样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答案1.B (文人,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C(礼遇贤士的人,正确)3.C(眼泪)4.B(黄金台)5.A D (A. 来者指的是作者自己。
错。
D. 采用间接抒情的,错,直接抒情)试题2: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6、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自称、,世称。
诗人,尊称“”,与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6.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诗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
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
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
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
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
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愤的心情。
1.请简要赏析“悠悠”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2.“独”的表达效果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层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
3.“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5.“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湖北省荆门市】五、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5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自称、,世称。
诗人,尊称“”,与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7.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8.理解性默写。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登幽州台歌》题集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题集及答案一、解释字词1. 请解释以下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幽州台- 悠悠- 怆然- 涕二、句子翻译1.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三、默写填空1. 请根据诗句内容,完成以下默写填空:- __________不见古人,__________不见来者。
- 念__________之悠悠,独__________然而涕下!四、内容理解概括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 诗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五、描写手法分析1. 请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2. 诗中的“念天地之悠悠”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体现的?七、综合分析1.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慨的。
2. 请谈谈你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一、解释字词1. 幽州台:古代边防要地,位于今北京市。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
怆然:形容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二、句子翻译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看不见过去的英雄人物,也看不见未来的杰出人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慨天地的广阔无边,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
三、默写填空1. 前、后不见、不见天地、怆然四、内容理解概括1.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人生短暂的感慨。
2. 感慨: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物更迭的无奈与感叹。
五、描写手法分析1. 描写手法:对比、夸张、抒情。
举例:通过对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夸张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悲伤。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 人物形象:诗人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感慨万千。
环境:广阔的天地之间,历史的长河之中。
2. 情感:孤独、悲伤、感慨。
通过诗句中的“独怆然而涕下”体现。
七、综合分析1. 诗人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抒发了对历史沧桑、人生短暂的感慨。
登幽州台歌 2013中考汇编
2018黑龙江龙东
2013湖北荆门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018黑龙江龙东】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抒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2013湖北荆门】
1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分)【2013湖北荆门】
15.(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16(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完整word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赏析及试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时间短暂。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译句】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单独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赏析】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
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
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
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登幽州台歌试题集锦一:、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陈⼦昂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昂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限,⽌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写诗⼈⽣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是: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2.写诗⼈独⽴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的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3.请描绘⼀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这个画⾯。
(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边⽆际,但看不到⼀个能赏识⼈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置
1。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对XXX的明君的怀念和对现实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
不同点:前者表现了对古代圣君的崇敬和缅怀,后者则表现了对未来明主的期待和渴望。
同时,前者强调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后者则强调了现实的残酷和自己的孤独。
文章已经清理,以下是修改后的内容:两篇诗中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第一篇诗中的“不见古人”和第二篇诗中的“不见来者”都指像XXX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的是,第一篇诗是感怀历史,第二篇诗则对未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由古及今递进。
XXX然而涕下”是一种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独”这个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作者在高处观景,会“怆然”是因为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感受到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渺小和无助,加上对时代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让作者感到无比悲愤。
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是因为幽州台原名黄金台,是XXX招贤纳才之地。
这暗示了诗人登临的是XXX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让诗人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黄鹤楼》中“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与《登幽州台歌》中的“XXX然而涕下,XXX何时眷予”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悲愤。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XXX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诗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感慨古人已逝,未来也未可知,只有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XXX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XXX、XXX、XXX、XXX、XXX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XXX写下这首诗的背景是在696年,契丹XXX、XXX等攻陷营州。
XXX委派XXX率军征讨,XXX在XXX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XXX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XXX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XXX又向XXX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题包括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和简答题。
在理解性默写中,要求学生默写出表达XXX怀才不遇的诗句和表达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在选择题中,要求学生判断有误的一项是“涕”解释为“鼻涕”,正确答案是“涕”解释为“眼泪”。
在简答题中,要求学生简要阐述诗人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正确的解析如下:这首诗通过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的第三句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而诗的第四句则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
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
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
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
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在这组诗中,诗人慷慨怀古,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的诗风。
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
《登幽州台歌》试题集锦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理解
2.“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理解
4.“悠悠”是什么意思?
(“悠悠”形容时间长,距离远。
)
5.“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独怆然而涕下”体现了什么?
(孤独寂寞凄凉)
(体现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6.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
【全诗理解】
8.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能引起共鸣?(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单寂寞凄凉)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
9.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10.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