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2.2《登幽州台歌》中考题汇编 演示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2.2《登幽州台歌》中考题汇编 演示版

1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 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15、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 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 孤独感。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C___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 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遇,理想破灭,孤寂沉Fra Baidu bibliotek(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1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 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分) 16.(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 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 对即可给分)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D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 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2017湖北省荆门市】五、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 问题(共5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专题07 《登幽州台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07 《登幽州台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07.中考必背古诗词之《登幽州台歌》

一、助读资料

1.课本注释

①选自《陈子昂集》。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②〔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③〔怆然〕悲伤的样子。

④〔涕〕眼泪。

2.文题解读

《登幽州台歌》“登”为攀登之意。幽州,周代古州名,范围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及辽宁一带。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歌”是古代的一种诗体,即歌行体。

3.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作。

二、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三、写作特色

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作为背景。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这样前后相互映照,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含答案)

目录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4.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登楼远眺书写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8.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_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__ 的爱国情感。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全文翻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经典中考考题及标准答案】

1、《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字词解释

《登幽州台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登幽州台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三、阅读(本大题含9~24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诗句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他们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集锦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___所作,下面是对该诗的考试

题集锦。

1.请解释“古人”和“悠悠”中的一个词语。

答案:古人指的是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___形容时

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的

意境。

答案: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4.“念天地之悠悠,___然而涕下。”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

答案:古人指的是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个人的孤独寂寞与宇宙的苍茫无边相结合,表现出人类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这种表现手法在艺术上被称为“写景抒情”,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情感,这也是该诗的艺术特色之一。同时,该诗也表现出了人类对于理想和才华的渴望,对于人生的苦痛和无奈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登幽州台歌鉴赏考点背诵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登幽州台歌鉴赏考点背诵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10.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 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 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 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 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 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1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 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1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 面。(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 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 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汇编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 2.“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用典“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 以后的贤明君主。)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4.“悠悠”是什么意思? (“悠悠”形容时间长,距离远。) 5.“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独怆然而涕下”体现了什 么? (孤独寂寞凄凉) (体现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 怆然流泪了。)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写诗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

孤独悲愤的心情。

1.请简要赏析“悠悠”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2.“独”的表达效果

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层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

3.“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注释】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1.《登丝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构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社。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概,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3.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情感: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望,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5.请对“古人”“来者”和“悠悠”进行解释。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存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进,由古及今。

7.賞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綿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之意・细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社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8.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中考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与答案

中考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与答案

中考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与答案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2018·福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从、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写诗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

孤独悲愤的心情。

1.请简要赏析“悠悠”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2.“独”的表达效果

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层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

3.“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登幽州台歌》(七下)+中考题解析

《登幽州台歌》(七下)+中考题解析

《登幽州台歌》(七下)+中考题解析

登幽州台歌(七下)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作品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他进言,武攸宜非但不听,还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折,报国宏愿化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卑身后币招贤纳士,师事郭隗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

本诗为歌行体,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暗含了诗歌的主旨。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特点是:(1)篇幅可短可长。(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不拘,可以换韵。(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了三言、五言、九言等。

二.句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句解: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诗人登临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想到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直抒胸臆,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遇到,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与孤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句解:“悠悠”形容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诗人把个人置于广寞的宇宙空间,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念”字表现了诗人纵览宇宙古今、宽广无限的精神境界;“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表现了诗人孤零零一个人登上高台的孤独、寂寞之感。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07《登幽州台歌》(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07《登幽州台歌》(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07《登幽州台歌》

(含解析)

专题07 《登幽州台歌》

★基础存盘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练习题

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咸阳城东楼》《登幽州台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登幽州台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登幽州台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8分)

(甲)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自选角度赏析“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4分)

15.《咸阳城东楼》和《登幽州台歌》都是登高望远之作,但在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又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4.略

15.《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登幽州台歌》最新中考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最新中考题及答案

阅读古诗《登幽州台歌》完成 1——6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愿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从写景角度说说诗歌前三句的作用。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独怆然而涕下”的“独”字。

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感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这首诗仅二十二字,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请从运用对比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6.《登幽州台歌》与《赤壁》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请分析两首诗的诗人分别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借古抒怀的?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ACD.正确;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故选:B。

2.前三句描写了诗人登高登楼远眺的景象,以苍茫宽广的宇宙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勾画深邃壮美的背景画面,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气氛,衬托下文抒情主人公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基础。

3.一个“独”字,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4.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

情感: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

5.示例一:古与今的对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用两个“不见”相连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一网打尽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一网打尽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一网打尽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6分)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15、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2017福建省】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答案】4.(3分)C

【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2017广西桂林市】(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这组诗中,诗人慷慨怀古,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的诗风。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

《登幽州台歌》试题集锦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理解

2.“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理解

4.“悠悠”是什么意思?

(“悠悠”形容时间长,距离远。)

5.“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独怆然而涕下”体现了什么?

(孤独寂寞凄凉)

(体现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6.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全诗理解】

8.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能引起共鸣?(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单寂寞凄凉)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9.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10.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