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教案(4页)-精选教育文档
人性的复苏邳州市第四中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专题内容分析: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 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 ; 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本课内容分析:本课的线索:“黑暗时期”湮没了古典文明城市经济和资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主义萌芽的发展(略讲)需分析以下几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鲜明地阐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人文精神并赋予新的内涵,把人从窒息的神学专制中解脱出来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者的第一次战斗,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起了准备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质上都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而自由的生活正是他们追求的真谛(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故事,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事件,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
2.多元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
a.利用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
4.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a.教师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b.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c.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课后延伸,巩固知识:
a.布置与宗教改革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推荐学生阅读宗教改革方面的经典著作,如马丁·路德的《基督教自由》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补充和引导,使其在掌握宗教改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主张、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思维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3.知识储备不足:尽管学生对宗教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细节知识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补充和引导。
4.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面对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已有观念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文档资料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博罗县高级中学钟丹红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需要学生重视并理解、把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艺复兴,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五、教学过程(一)意大利.印象初步了解意大利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并回顾上节课的古希腊先哲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艺复兴的背景展示史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提出问题:材料中“纱幕”指的是什么?这层纱幕为什么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1、探思想之源——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理论诞生的根基。
或说,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是建筑在古希腊哲学之上的,后包含并蒙蔽了希腊哲学。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课是第六专题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第二课。
本专题所述的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继承古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文主义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其实质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
它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
学生虽有高一历史必修一二政治经济模块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分科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重视。
本模块教学内容偏重理性思维,许多思想史上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艰深的知识通俗化,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是教学前要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现,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中,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验和感悟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利用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进而认识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2、难度: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五、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学习资源(课内、课外)、学习伙伴(师生间、生生间)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利用等策略,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将本课三个子目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这一主题贯穿教学过程,凸显这一时期两场运动的核心精神,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作者:丁晓平《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和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三、课时、课型课时:1课时课型:讲授新课四、教法、教具教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科书、黑板擦五、教学过程导入:当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时,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就从宗教和神话转向了自然;当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于是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于此滥觞。
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一)希腊时代,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这是人文精神的产生阶段;(二)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竖起“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人文精神的发展阶段;(三)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和天赋人权,用“平等自由”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启蒙之火引领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这是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认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学生应能够描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学生应能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统治下人们自我认知的困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例如,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认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精品教案(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精品教案(6页)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教学设计年级学科:高一历史授课人:普昆鹏课题:《神权下的自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思、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复习反馈】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压抑人性的因素是什么?2、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导入新课】(四)成就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
《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
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
《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
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
3.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这种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教会、国王、骑士、平民等角色,生动演绎神权政治下的欧洲社会。
3.创设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政治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及其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束缚,如:“为什么神权政治会在中世纪欧洲得以确立?”“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何影响?”“在神权政治下,个体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等。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了解,以及对其影响的认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神权下的自我四明中学方洁一、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影响,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成果、意义。
难点:形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价值判断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由,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由此请学生回答书本104左边的学习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单纯的重复吗?生:不是简单的重复。
教师给出结论,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师:那么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有哪些人在努力探寻自我、肯定人的价值,恢复被基督教神权统治所泯灭的人性呢?请大家阅读书本,帮助填写表格。
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阅读书本第二目人性的启蒙。
请学生回答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的代表作品,指出彼特拉克有“人文主义之父”的称号,在几位文学家中,着重讲解薄伽丘的《十日谈》。
第一天无主题。
……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如愿以偿。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九天无主题。
第十天恋爱,或是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
师: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的主题就是人本身,薄伽丘在其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人,讴歌了人性,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分析十日谈,会发现里面讲的多是男欢女爱,对人的关注还停留在什么上面呢?生:人的本性,人的本能,呼唤人们去追求现世的幸福。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3)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世界历史的知识储备有限,对于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线索不明确,对于人文主义抽象概念的理解及其深远影响的体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从学习习惯来看,学生习惯于记忆教师讲解的结论,不太适应通过史料阅读等方法去主动深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从思维角度来看,学生思维的广度(中西之间的比较)和深度(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需要拓展;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讲,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和世界近代史的了解比较肤浅,对宗教改革很感兴趣但存在认知偏差或认知困难。
体会掌握本课重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反馈设计
1.文艺复兴时某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2、德国思想家莱辛评价说:“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者通过男女青年讲故事的形式,辛辣地嘲讽教会的黑暗、罪恶。”这部代表性作品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了解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关于文艺复兴: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能理解文艺复兴;
关于宗教改革:知道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和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神权下的自我——一个绽放人性光辉的时代一、课标与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于《神权下的自我》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集中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如何将人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偏重上流社会的思想启蒙,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倡导人回归人性,以人为中心,并积极享受现实生活,从而达到解放人的目的;而宗教改革则通过路德等人对教会的改革,将灵魂自救的主导权转移到了每位世俗人的手中,抬高了世俗平民的地位,从而实现将广大的平民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其范围要远超文艺复兴,所以这两场运动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解放了人。
由于这两场运动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做了适当的“取舍”,只涉及文艺复兴,力求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理解为何这个时候会出现、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与传统基督教思想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思考这种人文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和对今天产生的超越时空的永恒影响。
学情分析:对高一学生而言,本课相对较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经过一学期多的高中历史学习,部分同学已经初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分析问题,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停留在浅层次记忆历史结论的阶段。
加之文艺复兴又是外国史,距离我们有几百年的时间,学生很难建立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通过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优秀作品,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关注;同时设计问题:画家由不敢表现自我到以自我为中心说明了什么?人在古代已经发现自我价值,为何还需要一场发现自我的文艺复兴,通过教师的设问,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开门见山地引入正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
4.通过学习宗教改革时期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具备了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本知识,但对宗教改革时期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学生在高一阶段已学习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认知能力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宗教改革影响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宗教信仰、神权统治等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误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宗教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3)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宗教改革时期的不同人物、派别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宗教改革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神权统治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理解“神权下的自我”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和追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权统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表现。
2、教学难点理解“神权下的自我”这一概念的深层次含义。
探讨神权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神权统治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理解“神权下的自我”奠定基础。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如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世纪教堂的图片,提问学生:“从这幅图片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神权统治的背景讲解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教会的强大势力。
分析宗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神权统治的形成原因。
2、神权统治的表现政治上,教会掌握着重要的权力,干预国家事务。
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征收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教育,控制人们的思想,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3、“神权下的自我”的觉醒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背景和主要内容。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例,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对人性的赞美和对自由的追求,让学生理解“神权下的自我”的初步觉醒。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案主题:神权下的自我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重难点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讲解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7、教学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神权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观念。
理解神权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表达和交流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尊重和追求。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神权统治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
神权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
122 难点如何理解在神权背景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探讨神权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神权统治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其深入思考。
1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现象。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作为主要教学依据。
142 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案:《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课程,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第三节“神权下的自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在这一时期中世纪欧洲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理解神权政治的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难点: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以及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世纪欧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重点介绍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关于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政治和人们生活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2. 请说明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3. 请举例说明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4. 请简要描述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4.电子白板:便于实时展示学生讨论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输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讲解过程中的提问: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4.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确保关键词突出,便于学生记忆。
2.合理使用颜色,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3.保持板书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方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适时擦除辅助性内容,避免板书过于杂乱。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可能了解不足,影响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2.学生在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影响时,可能受到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双重影响,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塑造作用。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点金训练》同步练习
课后
反思
课
程
讲
授
1、文艺复兴
(一)背景:
思考: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归纳文艺复兴的背景
1)政治上:中世纪,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经济上: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价值观念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
(二)概况:
(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1、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新课
预习
阅读教材P104-106完成《点金训练》基础知识梳理。思考;
1、归纳文艺复兴的背景
2、文艺复兴概况
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2、文艺复兴的扩展 ——英国
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直接对话)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天主教的剥削和压迫,德国尤甚
④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
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路德的思想主张:
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因信称义)
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重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用。
难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设计(5页)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严海英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共四节内容 ,第一节 ,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 ,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 ,重视人的理性 ,是人文精神的升华;第二节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 ,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 ,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开展;宗教改革蔑视权威 ,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第三节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 ,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开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西方思想史的开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 ,是历年学考、高考的一个热点 ,需要学生重视并理解、把握。
2、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 ,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 ,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含义。
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理解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 ,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思考问题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表上。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 ,以史料为载体 ,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的阐释 ,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识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学、情境教学、问题探究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 ,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及人文主义的含义。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案: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神权下的自我”。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并引导学生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坚持自我,发展自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认识到神权对个人自我发展的限制。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发展自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古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发展自我。
4. 讲解知识点: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
5.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权下的自我1. 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2. 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3. 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发展自我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
2. 请论述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
3. 请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发展自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发展自我。
课后,学生应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课标内容】明白薄伽丘等人的要紧作品,熟悉文艺振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进展那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那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运动——文艺振兴和宗教改革。
古典文化的“再生”事实上讲述的是文艺振兴的背景,文艺振兴和宗教改革是古典人文精神得以宏扬,并给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同时,两大运动对现今世界的政治、文化都有较大阻碍。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文科生,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并有必然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常的见闻中,对文艺振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必然的感性熟悉,但关于的人文主义的内涵熟悉,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人文主义的爱好。
因此,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形,采取通俗易懂、深切浅出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启发点拨,冲破教学重难点。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文艺振兴的要紧内容;本课的难点是人文主义的熟悉和价值判定。
为了使文艺振兴取得更好的明白得,对讲义进行大刀阔斧的增删,为减少设计过于冗长,对宗教改革内容不做设计,除书本上的文坛三杰外,增加艺术三杰。
让学生不仅能探源文艺振兴的魅力,更能感受文艺振兴的风度。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史料、故事、视频、图片等手腕展现相关内容,以期更好的明白得。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薄伽丘等人的要紧作品;熟悉文艺振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进程与方式:通过探源文艺振兴的背景,培育依照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振兴的功效,培育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回味文艺振兴的内容,培育通过反思交流,形成价值判定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权下的自我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课是第六专题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第二课。
本专题所述的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继承古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文主义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其实质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
它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
学生虽有高一历史必修一二政治经济模块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分科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重视。
本模块教学内容偏重理性思维,许多思想史上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艰深的知识通俗化,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是教学前要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现,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中,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验和感悟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利用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进而认识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
2、难度: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五、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学习资源(课内、课外)、学习伙伴(师生间、生生间)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利用等策略,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将本课三个子目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这一主题贯穿教学过程,凸显这一时期两场运动的核心精神,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七、板书设计
一、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
1.背景
2.概况
3.影响
二、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
1.背景
2.马丁路德的主张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