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

合集下载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和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趋势。

XX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 IMT-2000XX1 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 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国际电联于2021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XX IMT— 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MT- 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质量;XX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用的频谱为XX885 M~2025M,2110 M~2200 M(共230M)1980 M~2021 M,2170M~2200 M(限于卫星使用)XX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XX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XX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多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的要求,目前**大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Doo为首提出的W-CDMA;Lucent、torola等提出的CdmaOne;西门子、阿尔卡特等提出的TD—CDMA。

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XX2 三种方案的特点XX(1) W-CDMA系统由于的G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 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XX,所以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o (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o正在同爱立信、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2021年完成样机,2021年进行商业试验。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

,-./# 属 于 $! 中 的 内 容 # 主
要用于对下行分组域的数据速率 进行增强 ’ 在 $J 中 #"N// 正在 致 力于 ,-A/# 标准的制定 $ ,-A/# 主要是用于对上行分组域的数据 速率的增强 $ 这部分的标准还正 在制定之中 # 预计可以在 HII! 年 J 月完成 $ 由于 ,-A/# 专注于对上行速 率的增强 # 和下行链路相比 # 两者 拥有的功率资源是不同的 $ 下行 链路的功率是由基站来提供的# 上行链路的功率则来自于各个终 端 # 而且在上行链路上有远近问 题 # 功率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 因 此 # 增强下行链路数据速率的方 法并不一定适用于上行链路 $
./001的无线技术 标准进展
23 45增强型
$(%1*CC
$"12 亿 ! 占 全 球 移 动 用 户 总 数 的 (134#"
从 1* 的 商 用 网 络 情 况 看 ! 截 至 $&&! 年 ( 月 ! 全球共有 (2& 个 1* 网 络 商 用 $56 7/8 和 (9 分 别 计 算 %! 其中 :./,0 商用网络有 ;’ 个 !<=>?$%%% (9 商 用 网 络 44 个 @
在 :; <=> ? 中反向链路支持的峰 值速率可达到5NC&’()*+ !
" 增 强 EFG 支 持 ! 为 了 支 持 # EFG$ 在物理层 %&?O 层以及更高
层都进行了改进 ! 前向链路增加 了对更小数据包的支持 $ 利于对 时延敏感的小包传送 ! 前向多用 户可同时发送 $ 减少等待时间 $ 并 且 <P/ 和 &?O 支 持 多 流 的 分 类 ! 反向链路采用子分组发送 $ 降低 平 均 发 送 时 延 $&?O 层 采 用 Q,/ "QJ3II(0R)F9/(>F) # 可有效减小对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周夕良Ξ(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湖北宜昌 443000)摘 要:本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的起源、发展及三个主流标准W CD MA 、cdma2000、T D -SCD M A 的技术特点作了介绍。

并分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面临2G 和W LAN 、W iMAX 的双重竞争。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 DM A ;cd ma2000;T D -SC DM A ;W iMAX 1.3G 的起源第三代移动通信(3r d G eneration M obile Communications :3G )系统是为多媒体通信设计的,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始于“国际电信联盟”(IT U :International T elecommunica 2tions Union)下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1992年会议,在此次会议中,2G H z 附近的频率被指定给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

在IT U 中,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I MT -2000(Interna 2tional M ob ile T elephony 2000)。

2000年5月,国际电联(IT U )在土耳其召开全会,经对I MT -2000无线接口技术标准的10个候选方案(如表1所示)的频谱效率、网络接口、Q oS 、技术复杂性、覆盖率、灵活性和设备体积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评估,正式确认了五种标准,分别是MS -CD M A 、DS -C DM A 、T D -CD 2MA 、SC -T DM A 和MC -T D M A ,这是一个以CDM A 技术为主体,兼顾T D MA 技术,包含FD D 和T D D 两种双工方式的多元化体系标准。

表1 正式向IT U 提交的候选RTT 方案序号提交者候选RTT 方案1日本ARIB W -C DM A2欧洲ES ASW-CD MA&SW-CT D M A3ICOICO RT T 4中国CATT T D -SCD MA5韩国TT A G l obal CD MA Ⅰ&Ⅱ,Satellite RT T6欧洲ET SI -DECT EP -DECT 7欧洲E TSI -UTRAUT RA8美国T LA UW C -136,cdma2000,WIMS W -CD MA 9美国T IP1-ATISW CD MA ΠNA 10IN M ARS ATH oriz ons2.3G 的三个主流标准IT U 制定IMT -2000的最初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高速数据接入的单一的、通用的和全球性的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3G的定义3G”(英语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 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原中国联通的CDMA现在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二、3G技术的几个标准分析及特征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以WCDMA、CDMA2000、TD-SCDMA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大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3G的几种标准:1: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 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第三代移动通信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介绍

2.支持分组交换和多媒体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能够同时提供 实时语音和宽带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包括:支持新的基于分组交换的空 中接口,实现无线接入互联网及无 线IP技术,支持话音、活动视频和 高清晰图像等多种多媒体业务,实 现多种信息一体化。
3.高速传输、速率能按需分配
支持多种速率的业务,包括低 速寻呼、语音以及与视像和文件 传送有关的高速业务,传输速率 能按需分配;具有支持上行和下 行数据速率不对称的能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介绍
1、什么是3G? 2、3G的标准 3、3G的目标和特性 4、3G的现状及趋势
一、3G概述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 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 技术。即国际电信联盟(ITU) 定义的IMT-2000移动通信技 术建议(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6.业务灵活性
第三代的网络体系必须能 够做到方便地调整网络以增加 新的业务,即要求网络体系可 以灵活地引入新业务,最小程 度地影响网络各单元。
7.智能化
网络上则以智能化为典 型特征。移动终端可以连接 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 用也可固定使用。
总之,全球漫游和多媒体业务 是3G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它为我们 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人们可以 带着一部手机周游世界,而不必为 在哪些国家无法进行通信担心,用 手机实现可视通话,接入互联网等, 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多媒体通信。
三、3G目标(ITU建议)
1、全球统一频段(1885- 2025MHz,2110-2200MHz) 、 统一制式,全球无缝漫游;
2、高频谱效率;
3、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
四、3G的特性
1.全球性
3G通信系统计划是一个 全球性的系统,能够促成全 球标准,同时容纳不同系统, 具有世界统一的频段和基于 终端移动性的全球漫游。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分析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分析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分析分课题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前景和业务应用分析近年来,3G虽然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通信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属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子课题,主要对我国未来3G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国内3G网络建设、业务设计及推广等工作起到参考和示范作用。

一、国际3G市场概况截至2003年12月,国际上共有33国家发放了117张3G牌照,其中WCDMA牌照114个,CDMA20001X EV-DO牌照3个。

在已经开通的3G网络中,WCDMA网络为13个,CDMA2000 1x EV-DO网络为4个。

截至2004年6月,国际上的3G用户已经超过750万户。

对于现有2G运营商,其3G用户主要由对移动数据具有较高需求的中高端2G用户转化而来。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三大块市场较为活跃,即日本市场、韩国市场及欧洲市场。

在上述三个市场上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提供丰富及平滑业务的NTT-DoCoMo的公司和提供合理资费和业务的和记的"3"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总的来看,3G的需求是存在的,但这种需求不可能像语音时代那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释放出来,需要随着网络完善、价格稳步下降、业务不断丰富以及运营商的积极引导而逐渐释放出来,这决定了国际3G市场的全面启动是长期性的。

二、国内移动通信发展及远景用户预测截至到2004年4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比去年底新增2705.7万户,达到29575.0万户。

目前这一数字已超过了3亿户,发展速度稳定保持在30%以上。

全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2003年全年达到2335亿元,占全部电信业务收入的4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

表一:2001年到2003移动用户数增长情况(单位:百万户)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我们可对未来移动通信用户数进行预测。

表二:2004到2001年移动数预测(单位:百万户)三、3G业务分类及业务定位3G业务是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上运行的各种移动通信业务,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而且还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 将来手机既可以打电话,又可以实现收发传真和电子邮件,浏览Internet、购物、医疗急救等多种功能。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是关于3G通信技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为高校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使用3G通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3G 通信一、3G的定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3G的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二、3G的使用状况通过走访中国联通盐城分公司、中国电信盐城分公司这两家通信企业,我们了解到:1、中国联通3G业务中国联通采用WCDMA3G网络,此网络为现在国际上最成熟的第三代通信协议,全球覆盖率第一,26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通信协议,商用覆盖率达78%,同时WCDMA 网络应用广泛、终端丰富,联通3G网络网络带宽宽于其他3G网络带宽,理论上行带宽为5.76Mbps,下行带宽为14.4Mbps。

中国联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引入iPhone手机的通信商,联通目前主推iPhone 3GS业务,同时还兼顾联想LePhone的签约业务,再加上之前与Nokia等国内外著名厂商的合作,联通的市场营销基本做到了终端的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

2、中国电信3G业务中国电信在2008收回CDMA业务以来,在CDMA业务方面加大了投资,逐步完善CDMA网络,电信自收回CDMA业务以来开始提供CDMA2000的商用化,由于自费相对合理,网络相对稳定和产品的多样性成功占领市场,成为国内3G用户最多的通信提供商。

在与电信相关技术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电信3G网络还在不断完善,电信正在通过增加基站和技术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3G服务。

中国电信也存在移动终端不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电信表示:关于新机的引进正在洽谈中,电信希望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更多移动终端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活动简辑1、联通公司访谈记录时间:2010年7月12日9点地点:联通公司会议室人员:联通3G业务负责人杨鑫小姐首先杨小姐给我们介绍了联通在3G业务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政策: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WCDMA用户数已达2.62亿,占到全球总体GSM技术体系网络用户数的7.75%,仍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第三代(3G)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脉络回顾及启示

我国第三代(3G)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脉络回顾及启示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通信产业——从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看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傅晓明前言本文以国际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产业趋势展望为背景,从我国发展移动通信产业的历史经验教训着手,分析了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真正实现民族通信产业的振兴和崛起,就必须大力倡导创新性研究,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全IP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以新3G技术为突破点打破国际通信业巨头的垄断,实现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国际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崭新的21世纪,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代表之一的移动通信产业也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引来新的技术变革,第三代移动通信(一般称为3G)时代就是这样到来了。

在展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诱人前景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历史。

现在所说的现代公众的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试验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底特律,无线接收机被安装在移动警车中接收控制台发来的单向消息。

从总的技术发展趋势看,移动通信技术也遵循了很多专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先是在一些军用和警用等专门部门使用,然后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转而向民用变化。

20世纪30年代初,移动发射机开始出现,第一部双向移动通信系统投入使用。

从1947 年美国Bell电话公司提出了蜂窝概念之后20年,即70年代,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才接受通信业界的建议开始制定标准和研制系统的工作,直接导致了早期蜂窝移动电话的诞生,第一代最大的特征是采用模拟方式,通过频分多址技术(FDMA)实现。

而现代所至的公众移动通信技术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正式推出的,1982年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创立GSM机构,确认频段分别为450/800/900MHz的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即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大砖头手机”,研究对比多达8种候选制式。

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

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

$%&’(%)*
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
软件无线电
! "#$%&#’(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概 述
$% &’(%)* 标 准 是 由 中 国 信 息 产 业 部 电 信 科 学 技 术研究院( 和 德 国 西 门 子 公 司 合 作 开 发 的 。 !""" (*$$ ) 年 + 月 + 日, 在国际电信联盟( 会议上, 由信息产业 ,$- ) 部 代 表 我 国 向 ,$- 提 交 的 $% &’(%)* 标 准 , 被 ,$- 正 式采纳, 成 为 国 际 承 认 的 #. 系 例 标 准 之 一 。 $%&’(%)*
)% *+$%’( 具 有 中 国 的 知 识 产 权 , 并 已 被 0)1 及 全 球 首 次 )%*+$%’( #233 所 采 纳 。 !""" 年 5 月 .. 日 ,
通话演示在大唐电信集团成功举行, 表明我国在发展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历史 性 重 大 突 破 。目 前 , )%*+$%’( 系 统 的 软 硬 件 开 发 工 作 已 基 本 完 成 。随 着 系 统 中 软 硬 件 的 逐 步 加 载 , )%*+$%’( 系 统将陆续实现数据、 多媒体图像等高速数据传输功能。 预 计 具 有 第 三 代 移 动 通 信 功 能 的 )%*+$%’( 商 用 基 站 系 统 将 于 !""! 年 上 半 年 提 供 , 人类通信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 系 统 可 以 利 用 天 线 阵 列 和 同 步 码 分 多 址 技 术 中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第二代通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通讯市场的发展要求我国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也就是td-scdma,td-scdma标准提出以后其研发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学者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历史和发展现状,针对td-scdma、3g 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揭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td-scdma 第三代移动用心技术融合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320 -011. td-scdma技术简介td-scdma是中国为了适应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潮流而提出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这一技术才用的是时分双工模式,在该通信标准当中大量的应用了智能天线、同步cdma技术、动态信道分配技术、接力切换等先进的通信技术,该通信标准具有高频谱利用率、成本低、可适用于快速发展的不对称业务等比较显著的特点。

对于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就在全国选取了八个城市进行了td-scdma网的试点建设工作,在奥运会期间对这几个城市的td-scdma网进行了试运行,但是效果确实差强人意。

主要表现在在通讯治疗差、高掉话率等方面。

虽然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效,但这并不代表td-scdma标准的失败,任何一个新的通讯标准的实施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尽管试运行期间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相比第二代通信标准,td-scdma还是在数据传输、通话便捷性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从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还是在全国所有二级城市开展td-scdma网络建设。

2.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探讨2.13g与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之间的互补融合3g与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同为td-scdma标准当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实现td-scdma网络建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二者在功能上有一些重叠,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冲突,发展3g技术必然会影响到bluetooth、wlan、wimax等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的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尤肖虎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尤肖虎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尤肖虎1曹淑敏2李建东311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21信息产业部传输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453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西安710071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已提交I T U 的十种第三代移动通信IM T-2000空中接口提案的主要技术特点,及两种主流提案WCDMA 和cdma2000的主要区别;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特征及未来可能的网络过渡形式;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可能涉及的主要核心技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移动通信;IM T -2000A Perspective of the Th ird G eneration Mobile Commun ications SystemYOU Xiao -hu 1,CAO Shu -min 2,LI Jian -dong 3(11S outhe ast Univ .Nanjing 210096,China ;21Reaearch Institute o f Tr ansmissionn Tech.,M II ,Beij ing 100045,China ;31Xidian Univ ersity ,X i c an 710071,China)Abstract: A co 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thir d generation (3G)mobile communication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 he 10proposals for the 3G IM T-2000r 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RT T ),which w ere submitted to IT U ,are described with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leading technologies WCDM A and CDM A2000.T he main 3G inherent features and possible network evolution architectur es ar e discussed,and the key techniques that would be involved in the 3G system are addressed.Key words : M obile communication;IM T -2000一、引 言1997年以来,国内外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研究逐渐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按照IT U 的既定时间表,1999年3月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 T -2000R T T 关键参数的选定,1999年底完成包括上层协议在内的完整的无线接口标准制定工作,2000年底完成核心网全部标准的制定工作.由于移动通信在未来的信息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及制造商均不遗余力,积极参与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定及其科研开发工作,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日本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最积极的倡导者,他们急切希望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的推出,以改变日本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所处的不利局面,并希望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中能实际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以爱立信和诺基亚为代表的欧洲移动通信厂商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 SM 的研究、生产与制造中占尽了先机,获取了极为丰厚的市场回报.他们希望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制抵御来自北美IS -95CDM A (Code Division M ultiple A ccess)技术的强劲挑战,并保持他们在移动通信方面的领先地位.按照他们的研究计划,将于2002年前后推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商用化产品.北美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方面一开始就处于被迫应战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IS -95CDM A 系统尚处于投资阶段,在短期时间内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会影响到IS -95CDMA 系统的市场回报.但由于北美在CDMA 移动通信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实际运营经验,因而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推出了能与IS -95CDM A 系统兼容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cdma2000.他们拟采取平稳过渡的方针,先行推出能与IS -95CDMA 兼容的cdma2000-1x 系统,使系统容量达到原有IS -95CDMA 的两倍,并能提供64kbps 至144kbps 的移动多媒体和Internet 业务.来自CDG (CDM A Development Group)的消息表明,他们计划在18个月内推出最高速率达144kbps 的移动Inter net 业务.我国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始于1997年.1997年6月国家八六三通信技术主题在安徽黄山发起了首次规模较大的有关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厂商均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1997年7月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评估协调组(ChEG)成立.1998年国家八六三通信技术主题又与邮电部第三代移动通信评估协调组(ChEG )联合在香山召开了规模更为庞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研讨会.这两次会议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研究.1998年6月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院向I T U 提交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建议标准T D -SCDM A,9月ChEG 完成了对其它国家有关提案的评估(重点针对欧洲WCDM A 和北美cdma2000)报告,并提交IT U.1998年11月,国家第三代移动收稿日期:1999-05-04;修订日期:1999-08-19;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69725001)资助课题第11A 期1999年11月电 子 学 报ACT A ELECTRONICA SINICA Vol.27 No.11ANov. 1999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重大项目启动,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2000年12月之前,通过自主科研开发拥有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建立具有第三代移动通信基本特征的实验系统,为制定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体制标准提出建议[5].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活动[1,2]11提交ITU的十种备选方案及其特点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 U的地面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RT T)共有10种,见表1.其中F DD方式8种,T DD方式5种.这十项技术中,欧洲提出的W-CD-MA、北美提出的cdma2000和U WC-136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而宽带CDM A技术将是主流.(1)W-CDM A(序号1-5)与欧洲W-CDM A类似的提案共有五个.以欧洲ET SI U T RA F DD、日本AR IB W-CDM A为代表,同时还有韩国T T A CDM AÒ、美国T1WCDMA/N A和T IA T R46的WI MS W-CDM A.这五种提案基本参数类似.其中美国T1提交的WCDMA/NA和美国T IA T R46提交的W IM S已经融合成一个标准,称为W P-CDM A,即宽带分组CDM A技术.表1十种IM T-2000地面无线传输技术提案序号提交技术双工方式应用环境提交者1J:W-CDM A FDD、TDD所有环境日本:ARIB2ET SI-UT RA-UM T S FDD、TDD所有环境欧洲:ETS I3W IM S W-CDM A FDD所有环境美国:T IA4W CDM A/NA FDD所有环境美国:T1P15Global CDM AÒFDD所有环境韩国:TT A6TD-S CDM A T DD所有环境中国:CAT T7cdma2000FDD、TDD所有环境美国:T IA8Global CDM AÑFDD所有环境韩国:TT A9UW C-136FDD所有环境美国:T IA10EP-DECT T DD 室内、室外到室内欧洲:ETS IDECT计划(2)cdma2000(序号7-8)提出与北美cdma2000类似提案的有两种,包括美国T IA T R45和韩国的T T A.这类提案是由北美IS-95标准发展而来的.(3)U WC-136(序号9)这是一种纯T DM A技术.在北美IS-136T DM A(D-AM PS)技术的基础上提交的.由于IS-136T DM A是北美第二代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其用户规模与IS-95相当,所以UW C-136将被IS-136的运营者继续采用.我国提交的T D-SCDM A(序号6)技术,有可能与其他五种T DD方式进行融合,特别是与欧洲的U T RA T DD方式,即T D-CDM A技术比较相似,融合的可能性最大.EP-DECT(序号10),即欧洲数字无绳通信系统DECT,它由于使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频谱的原因而提交,一般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十种候选技术看,有8种为CDM A技术,也就是说宽带CDM A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其中W-CD-M A和cdma2000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21W-CDMA和cdma2000的主要区别及融合情况W-CDMA为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 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双方正在进一步融合. cdma2000是基于窄带I S-95CDM A技术的宽带CDM A技术.这两类宽带CDM A技术采用的基本技术和关键技术,如功率控制、软切换等是很类似的,性能上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别.表2列出了两种宽带CDM A技术的主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区别是:码片速率(Chip Rate):由于北美的cdma2000业务需使用目前P CS频段,因而特别强调与IS-95的后向兼容性,其码片速率必须是窄带系统的1倍或3倍,即112288M cps或31686M cps.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坚持只能在5MHz的带宽上采用316864M cps的码片速率.而W-CDM 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片速率为41096M cps.欧洲以改为316864会降低容量为由,一直不愿作出妥协.经过IT U和运营者融合组织(OHG)的多方面努力,终于在1999年5月份将FDDCDMA-DS,即W-CDM A和cdma2000的直接序列方式的码片速率统一为3184M cps.基站同步方式:cdma2000仍沿用IS-95系统所采用的方式,即采用GPS使基站之间严格同步.W-CDM A则采用异步方式.虽然日本也提出了同步方式作为可选项,但仍采用异步方式的3步捕捉同步的方式,只是省略了第3步.其同步的含义和cdma2000的同步方式相差甚远.同时Q ualcomm也在寻找不用G PS的同步方式,试图解决人们对使用G PS而受控于美国的担心.同样,今年5月份FDD CDMA-DS的同步方式已统一采用W-CDM A的同步/异步方式.F DD CDM A-M C则仍采用原有的同步方式.导频信道方式:cdma2000仍沿用IS-95系统所采用的方式,即采用公共导频方式.W-CDM A则采用专用导频符号,与业务数据流时分复用.1999年5月份,F DD CDM A-DS的导频方式统一为:公共导频采用连续导频方式,专用导频采用非连续导频方式.表2两种宽带CDM A技术的主要区别W CDM A cdma-2000最小带宽5M Hz1125M Hz整数倍采用技术类型单载波的宽带直接序列扩频DS多载波(M C)和直接扩频(DS)两种码片速率41096M cps112288整数倍基站间同步异步(不需GPS)同步(需GPS)下行信道导频采用导频符号,与业务数据流时分复用(TM)采用独立的连续导频,业务码道共用(CM)帧长10ms20ms话音编码固定速率可变速率功率控制速度1600800我国提交的T D-SCDM A方案与欧洲W-CDM A的T DD 方案(即T D-CDMA)一直在积极探讨融合成一种方案的可能性.而且已经与T D-CDMA技术主要的支持者西门子公司在标准融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W-CDM A的主要支持者Erisson、Nokia、AR IB、NT T DoCoM o、松下等3G PP的主要参与者也在积极与我国探讨T D-SCDM A与T D-CDM A、W-CD-M A T DD技术融合问题.在I T U的积极推动下,经过1999年4电子学报1999年年初在北京举行的三次T DD 融合会议,T D -SCDM A 与3G PP T DD 的融合工作取得部分进展,已初步确定把T D -SCDM A 所采用的低码片速率作为3GPP T DD 的一个选项,T D -SCD -M A 所涉及的其它几个关键技术(如上行同步、接力切换、智能天线等)也已基本被3GPP T DD 所接受.但是,要达到完全的融合尚需进一步的努力.目前我国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参加3GP P 有关T DD 方面的讨论,提交相应的文稿,积极推动融合进程.31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的主要走向尽管IT U 仍在尽最大努力寻求标准的统一,但如图1所示的以欧美为代表的两种发展路线,将直接影响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走向.事实上,目前已经存在的两大区域性标准化组织3GP P 和3GPP2,将有可能确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最终格局.其中3GPP 是由欧洲ET SI 发起的,日本A RIB 、T T C 、韩国T T A 和美国T 1参加的第三代伙伴计划.目的是制定以G SM M AP 为核心网、U T RA (FDD:W -CDM A ,T DD:T D -CD -M A)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P P2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 SI 发起的,日本A RIB 、T T C 、韩国T T A 参加的另一个第三代伙伴计划.目的是制定以IS -41为核心网、cd -ma2000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 S )也于1999年5月底正式加入了两个3GP P,积极参与其标准化工作.图1 核心网与无线接口的对应关系IT U T G8/1于1999年3月8日至19日在巴西召开了第16次会议.此次会议完成并通过了IM T-2000无线接口关键参数(IM T .RK EY )的选定,从而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格局.巴西会议将IM T -2000无线接口技术被分成CDM A 和T DM A 两大类,CDMA 又进一步分为F DD 直接序列扩频,即FDD CDM A -DS(含W -CDM A 和cdma2000)、FDD 多载波,即FDD CDM A -M C (cdma2000)和T D D (含中国的T D -SCDMA 、欧洲的T D -CDM A 、日本的W -CDM A T DD 方式及cdma2000T DD 方式)三种形式.T DM A 也分成了类似的三种形式.而CDM A FDD 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和CDM A T DD 方式是融合的两个主要领域.1999年5月31日到6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I T U T G8/1第17次会议完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IM 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简称RSPC 建议)框架的制定,并进一步推动了CDM A 技术的融合.这次会议为I T U 在1999年10月份的芬兰会议上完成RSPC 建议最终文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会议完成的无线接口规范框架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引用3GPP 和其他地区标准化组织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约占70%;另一部分是对每一个空中接口最主要和最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标准的主要参数、基本技术、主要性能和关键技术等,约占20%;第三部分是对所有IT M -2000空中接口的宏观描述,这部分约占10%.这一框架的构成表明以I T U 为主导的、与3GP P 、3GPP2和地区标准化组织共同承担的IM T -2000无线接口标准制定工作的格局已很清晰.IT U 从1985年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概念以来,一直在领导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和标准的融合工作.随着标准截止日期和商用化时间的临近,区域标准化组织,特别是跨区域的标准化组织3G PP 和3GPP2在每个接口的具体标准化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标准化工作.IT U 和这些组织共同完成IM T -2000标准制定是必然的趋势,也是I T U 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由于IT U 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规范I M T -2000的制定工作将于1999年10月份结束,IT U 如何继续进行在此之后的标准研究与技术改进工作也成为T G 8/1北京会议的重要议题.会议认为,在完成第一个版本的第三代标准之后,还要继续进行增强型的IM T-2000标准化研究,并对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和技术不断更新.对IM T -2000后续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也应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新的研究课题将在1999年11月举行的IT U -R 第8研究组会议上进行讨论.41标准融合的最新进展(1)F DD 方面 1999年5月国际运营者融合组(OHG)在多伦多会议上就CDMA F DD 技术融合达成了重要协议,在融合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协议主要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将两种宽带CDM A 直接序列扩频方式的三个主要参数统一起来,即:¹直扩系统码片速率采用3184M cps;º下行导频方式,公共导频采用连续导频,即CDM ;专用导频采用非连续导频,即T DM ;»同步方式,采用W -CDM A 的异步/同步方式.另外,此协议还将CDMA FDD 多载波方式和CDMA F DD 直接序列扩频的高层协议统一起来,以支持基于GSM 的核心网和基于AN SI -41的核心网.1999年7月份,两个3GPP 均明确表示支持OHG 的融合建议和IT U 的结论.(2)TD D 方面 中国一直是T DD 技术融合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并继续积极推进CDM A T DD 技术的融合.在1999年4月份北京举行的第三次T DD 融合会议上,3GP P 的一些主要成员原则上同意将T D -SCDM A 的低码片速率(113542M cps)作为3GPP T DD 的一个选项,另外将T D -SCD -M A 的几个关键技术,如智能天线、上行同步、接力切换(baton hando ver)等,纳入3GPP T DD 标准中加以考虑.我国也在1999年6月初举行的3G PP 会议上,将有关上述内容的详细文稿提交会议进行讨论.但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3GPP T DD 技术与我国T D -SCDM A 技术的完全融合,尚需大量的协调工作.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体系结构及其基本特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建立在IT U IM T -2000建议基础上且工作在2GHz 频段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预期在2000年之后投入商用.5第11A 期尤肖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1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基本特征[1]第三代移动通信区别于现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特点概括为:Ó全球普及和全球无缝漫游的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一般为区域或国家标准,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覆盖和使用的系统.它将使用共同的频段(尽管WPC分配给IM T-2000使用的频段为1885-2025M Hz,2110-2200M Hz,但在美国,部分频段已用于P CS.目前的230M Hz 频段只是IM T-2000计划频谱的一小部分,IT U即将完成扩展频谱的规划)及全球统一标准.Ó具有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I nternet业务的能力: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随着发展一般也仅能提供100kb/s~200kb/s的数据业务,G SM 演进到最高阶段的速率能力为384kb/s.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业务能力将比第二代有明显的改进.它应能支持话音分组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应能根据需要,提供所需带宽.IT U规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最低要求中,必须满足以下三种环境的要求,即: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144kb/s;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最高速率达384kb/s;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 b/s.Ó便于过渡、演进: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引入时,第二代网络已具有相当规模,所以第三代的网络一定要能在第二代网络的基础上逐渐灵活演进而成,并应与固定网兼容.Ó高频谱效率.Ó高服务质量.Ó低成本.Ó高保密性.图2IM T-2000功能模型及接口2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1,6~8]IM T-2000系统构成见图2,它主要有四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即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 N)、移动台(M T)和用户识别模块(U IM)组成.分别对应于GSM系统的交换子系统(S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 S)和SIM卡.另外IT U 定义了4个标准接口,即:#网络与网络接口(NN I):由于IT U在网络部分采用了/家族概念0,因而此接口是指不同家族成员之间的标准接口,是保证互通和漫游的关键接口.#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RAN)CN),对应于G SM系统的A接口.#无线接口(U NI)#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台之间的接口(U IM-M T)图3示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分层结构,其中:Ó物理层:它由一系列下行物理信道和上行物理信道组成.Ó链路层:它由媒体接收控制(M AC)子层和链路接入控制(LAC)子层组成:MA C子层根据L AC子层不同业务实体的要求对物理层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并负责提供LA C子层业务实体所需的QoS级别.LAC子层负责与物理层相对独立的链路管理与控制,并负责提供M AC子层所不能提供的更高级别的QoS控制,这种控制可以通过ARQ等方式来实现,以满足来自更高层业务实体的传输可靠性.Ó高层:它集OSI模型中的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达层和应用层为一体.高层实体主要负责各种业务的呼叫信令处理,话音业务(包括电路类型和分组类型)和数据业务(包括I P业务,电路和分组数据,短消息等)的控制与处理等.已提交I T U-R的十种IM T-2000备选提案对物理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给出了链路层的框架描述.限于篇幅,不可能在此一一介绍,感兴趣的读者从IT U的网站[1]下载所有的提案.目前IT U-T的两个工作组Q.1701和Q.1711正致力于IM T-2000的高层协议及网络接口方面的制定工作.其中Q11701工作组的目标是明确IM T-2000的家族概念,确定关于IM T-2000的业务及网络能力、实现途径、接口关系等方面的框架结构.而Q.1711工作组的目标是确定IM T-2000网络及终端的功能,给出I MT-2000的一般性功能模型,把一般性功能模型映射成网络参考模型,确定全球漫游所需的网络互联需求,给出开发U IM-M T接口,无线接口,RA N-CM接口及CN-CN接口的高层信令需求等.目前高层网络的演进形态及其发展趋势尚不十分明确,但从Q.1711目前给出的网络参考模型可以看出,基于第二代核心网络GSM/M A P和I S-41的过渡方法将在IM T-2000高层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图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分层结构图4GS M/WCDM A网络演进形态图4给出了一种可能的GSM/WCDM A网络演进形态,它建立在已有的GSM/M AP和正在发展中的GSM通用分组6电子学报1999年无线业务(GP RS)网的基础上.对于IM T -2000所需的基本话音业务及速率较高的电路型数据业务,由传统的G SM MSC/VL R 支撑;对于分组型数据业务则由G PRS 网关支持节点(GSN)所支撑.为了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通信所需的越区软切换,基站控制器之间还需增加GSM 系统所不具备的RA N -RA N 接口.对于HLR/A C 功能则可借用第二代系统已有设备.图5给出了一种可能的IS -95/cdma2000网络演进形态,它建立在已有IS -41核心网及正在完善之中的IS -634A RA N -CN 接口标准上.由于北美在制定与IS -41相关的核心网络标准I S -634A 、I S -707时,已考虑到分组数据的应用,因而可通过对现有核心网络的改造,完善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需的并发多业务的支撑.图5 IS -95/cdm a2000网络演进形态四、第三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11初始同步与Rake 多径分集接收技术[1,6]CDM A 通信系统接收机的初始同步包括PN 码同步,符号同步、帧同步和扰码同步等.cdma2000系统采用与I S )95系统相类似的初始同步技术,即通过对导频信道的捕获建立PN 码同步和符号同步,通过同步(Sync)信道的接收建立帧同步和扰码同步.WCDM A 系统的初始同步则需要通过/三步捕获法0进行,即通过对基本同步信道的捕获建立P N 码同步和符号同步,通过对辅助同步信道的不同扩频码的非相干接收,确定扰码组号等,最后通过对可能的扰码进行穷举搜索,建立扰码同步.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电波环境下进行的,如何克服电波传播所造成的多径衰落现象是移动通信的另一基本问题.在CDM A 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带宽较宽,因而在时间上可以分辨出较细微的多径信号.对分辨出的多径信号分别进行加权调整,使合成之后的信号得以增强,从而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多径衰落信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技术称为Rake 多径分集接收技术.为实现相干形式的Rake 接收,需发送未经调制的导频(Pilot)信号,以使接收端能在确知已发数据的条件下估计多径信号的相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干方式的最大信噪比合并.WCDMA 系统采用用户专用的导频信号,而cdma2000下行链路采用公用导频信号,用户专用的导频信号仅作为备选方案用于使用智能天线的系统,上行信道则采用用户专用的导频信道.Rake 多径分集技术的另外一种极为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宏分集及越区软切换技术.当移动台处于越区切换状态时,参与越区切换的基站向该移动台发送相同的信息,移动台则把来自不同基站的多径信号进行分集合并,从而改善移动台处于越区切换时的接收信号质量,并保持越区切换时的数据不丢失,这种技术称为宏分集和越区软切换.WCDMA 系统和cdma2000系统均支持宏分集和越区软切换功能.21高效信道编译码技术[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另外一项核心技术是信道编译码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案中(包括WCDM A 和cd -ma2000等),除采用与I S -95CDM A 系统相类似的卷积编码技术和交织技术之外,还建议采用T urbo 编码技术及RS -卷积级联码技术.T urbo 编码器采用两个并行相连的系统递归卷积编码器,并辅之以一个交织器.两个卷积编码器的输出经并串转换以及凿孔(Puncture)操作后输出.相应地,T urbo 解码器由首尾相接、中间由交织器和解交织器隔离的两个以迭代方式工作的软判输出卷积解码器构成.虽然目前尚未得到严格的T urbo 编码理论性能分析结果,但从计算机仿真结果看,在交织器长度大于1000、软判输出卷积解码采用标准的最大后验概率(MA P)算法的条件下,其性能比约束长度为9的卷积码提高1至215dB.目前T ur bo 码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交织长度的限制,无法用于速率较低、时延要求较高的数据(包括语音)传输;2)基于M AP 的软输出解码算法所需计算量和存储量较大,而基于软输出V iterbi 的算法所需迭代次数往往难以保证;3)T urbo 编码在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S 编码是一种多进制编码技术,适合于存在突发错误的通信系统.RS 解码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由RS 码和卷积码构成的级联码在性能上与传统的卷积码相比较提高不多,故在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可能性不大.31智能天线技术[10]从本质上来说,智能天线技术是雷达系统自适应天线阵在通信系统中的新应用.由于其体积及计算复杂性的限制,目前仅适应于在基站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天线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对来自移动台发射的多径电波方向进行到达角(DOA)估计,并进行空间滤波,抑制其它移动台的干扰.二是对基站发送信号进行波束形成,使基站发送信号能够沿着移动电波的到达方向发送回移动台,从而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它移动台的干扰.智能天线技术用于T DD 方式的CDMA 系统是比较合适的,能够起到在较大程度上抑制多用户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的作用.其困难在于由于存在多径效应,每个天线均需一个Rake 接收机,从而使基带处理单元复杂度明显提高.41多用户检测技术[11]在传统的CDM A 接收机中,各个用户的接收是相互独立进行的.在多径衰落环境下,由于各个用户之间所用的扩频码通常难以保持正交,因而造成多个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限制系统容量的提高.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使用多用7第11A 期尤肖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RRU
RRU RRU
RRU
RRU
建网快速灵活,降低建网和运维费用
产品实地图片
2021/1/20
Page29
目录
移动通信3G、4G标准 现代移动通信基站结构
有关基本问题介绍 LTE的特点
30
关于多址和双工技术
多址技术
MS3
基站 MS1
MS2
MS4
无线接入的技术基础-多址接入
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 )是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分配给不同的 用户使用
OFDMA:即正交频分多址,英文全称: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是把 无线频谱按时隙划分,若干个时隙组成一帧
码分多址(CDMA):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是使 用扩展频谱技术的一种多址技术
3G 标准
TD-SCDMA
核心网络:基于MAP
CDMA技术是3G的主流技术
IMT-2000 的目标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 高效的频谱效率 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 易于2G系统演进过渡 提供多媒体业务 环境移动目标
车速环境:144kbps 步行环境:384kbps 室内环境:2048kbps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 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 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 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作者:赵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29期[摘要]:随着我国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第二代通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通讯市场的发展要求我国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也就是TD-SCDMA,TD-SCDMA标准提出以后其研发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学者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历史和发展现状,针对TD-SCDMA、3G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揭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TD-SCDMA 第三代移动用心技术融合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320 -011. TD-SCDMA技术简介TD-SCDMA是中国为了适应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潮流而提出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这一技术才用的是时分双工模式,在该通信标准当中大量的应用了智能天线、同步CDMA技术、动态信道分配技术、接力切换等先进的通信技术,该通信标准具有高频谱利用率、成本低、可适用于快速发展的不对称业务等比较显著的特点。

对于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就在全国选取了八个城市进行了TD-SCDMA网的试点建设工作,在奥运会期间对这几个城市的TD-SCDMA网进行了试运行,但是效果确实差强人意。

主要表现在在通讯治疗差、高掉话率等方面。

虽然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效,但这并不代表TD-SCDMA标准的失败,任何一个新的通讯标准的实施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尽管试运行期间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相比第二代通信标准,TD-SCDMA 还是在数据传输、通话便捷性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从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还是在全国所有二级城市开展TD-SCDMA网络建设。

2. 第三代移动通讯发展趋势探讨2.13G与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之间的互补融合3G与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同为TD-SCDMA标准当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实现TD-SCDMA网络建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二者在功能上有一些重叠,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冲突,发展3G技术必然会影响到Bluetooth、WLAN、WiMax等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的发展。

谈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谈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谈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 电信业必将成为21 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3G 发展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

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即1G,是the first genera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有多种制式。

我国主要采用TACS,其传输速率为 2.4kbps,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如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盗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

所以,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O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产物已经完成了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

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

在GSM Phase2+ 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 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 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未来的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未来的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未来的发展(作者:无线通信标准组IMT-2000工作组组长孙立新)随着1999年11月ITU-RTG8/1赫尔辛基会议的结束,国际第三代无线标准格局基本形成,意味着第三代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在业务和性能方面,第三代移动通信比现有的GSM和窄带CDMA都有很大提高,可以给用户提供高达2M速率的数据服务,包括上互联网,进行移动可视电话会议,更可实现真正的全球漫游。

目前绝大部分运营者和制造商看好FDD工作方式的W-CDMA系统和cdma2000系统,并将其作为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首选方案。

下面分别针对无线和网络两个方面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对第三代移动通信进行简要描述。

核心网及其向未来全IP网的演进从核心网来看,W-CDMA的核心网是基于GSM-MAP的,而cdma2000的核心网是基于ANSI41的。

GSM系统可以通过引入GPRS最终平滑过渡到W-CDMA。

IS95CDMA运营者可以平滑升级到cdma2000。

虽然在运营者融合组织的提议下,两个无线接入网从原理上讲都可以与两个核心网互联。

也就是说,现在的GSM运营者也可使用cdma2000的无线设备接入核心网,但这种应用在全球将是少量的,这也将给设备制造商增加开发难度、成本和时间,从而增加运营者的运营成本及维护难度。

因此使用W-CDMA系统对中国GSM运营者来说意味着较少的成本和投资,而目前IS95运营者一般情况下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主要沿着cdma2000这条路发展。

目前,无论是3GPP还是3GPP2,都在对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全IP网络及如何向全IP网络演进的步骤进行讨论。

目前,移动IP网的结构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采用分布式结构,所有的网络单元平等的通过IP传输和IP信令连接起来,如果采用这种方式,IP核心网与原网络的互通将通过关口局把IP传输及其承载的IP信令转换为7号信令和它所承载的高层移动应用信令——IS-41或GSM-MAP。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现状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内容提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现状与未来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 WCDMA网络的结构与演进
第一部分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现状与 未来
第一部分
概述
国内外3G频段 3G主流技术标准 国内外3G研发现状 3G主流技术的商用情况
1 概述
移动通信是一种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或移动 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它具有快速、便捷、可靠、不 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第二代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90年代
第三代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1世纪
AMPS TACS NMT C450 NAMTS
技术
模 驱动 数






DAMPS IS-95 GSM
PDC
业务 语 驱动 音
多 媒


务 技术 业
驱动 务
CDMA2000 WCDMA
•FDMA •话音
•TDMA •话言和低速数据
11月2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台TD- SCDMA3G商用手机在重庆研制成功。
基于TD-SCDMA LCR标准的商用基站产品预计2004年 左右提供, LCR标准的商用终端预计2005年左右提供。
目前从事系统产品开发的厂家较少。大唐和西门子两 家研发NODE B,华为和北电准备参与RNC。参加TDSCDMA产业联盟的其它厂家还没有进行产品开发。
采用 GSM/GPRS 核心网单无独线载引波入最支H大持SD速数PA率 2Mbp1sxEV-DV
电路域 ANSI-41
引 分 最入组 大I域 速u 接率m口o1b5i3le.I6PKbps 最商大用速版率本22M0b0p0s年底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单位代码:005_分类号:TN__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前景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毕业时间:二〇一〇年六 _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前景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目标,是使全球范围内的任何用户所使用的小型廉价移动台实现从陆地到海洋到卫星的全球立体通信联网,保证全球漫游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与任何人进行通信,并能提供具有有线电话的语音质量,提供智能网业务,多媒体、分组无线电、娱乐及众多的宽带非话业务。

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以及有可能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五项新兴技术。

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3G;标准;技术;发展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status and prospectsAbstract: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oal is to make users worldwide are using any small, inexpensive mobile station from a land to ocean to the global three-dimension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 ensure global roaming users anywhere, at any time with anyone communication, and can provide a wired telephone voice quality, providing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 multimedia, packet radio, broadband entertainment and numerous non-voice busines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three major air interface standards - WCDMA, CDMA2000 and TD-SCDMA, and may apply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the five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words:3G; standar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目录1、引言 (1)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3、3G的技术特点 (2)3.1智能天线技术 (3)3.2W AP技术 (3)3.3快速无线IP技术 (4)3.4软件无线电技术 (4)3.5多载波技术 (5)3.6多用户检测技术 (5)4、3G目前的市场状况 (5)5、3G的市场应用 (7)5.1I NTERNET接入业务 (7)5.2短消息业务平台 (7)5.3多媒体业务 (7)5.4智能业务 (8)5.5定位业务 (8)6、结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1 引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而且越来越不满足现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关键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关键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关键技术.txt男人的话就像老太太的牙齿,有多少是真的?!问:你喜欢我哪一点?答: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凭啥我就要工作经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关键技术作者:南京邮电学院郑宝玉丁家昕)引言个人通信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实现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信息交换。

实现个人通信的通信网络叫个人通信网,实现个人通信的业务服务叫个人通信服务。

个人通信服务不仅提供终端的移动性,而且提供个人的移动性,将传统的"通信至终端"转变为"通信至个人",每个用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唯一号码,即全球一人一号,网络能按用户意愿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各类宽带业务。

可见个人通信的实现将使人类彻底摆脱现有通信网的束缚,达到无约束自由通信的最高境界。

无线接入是实现个人通信的必要条件,也是技术难点。

无线个人通信系统是一个立体的通信网络,天上有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地上有各种大小的蜂窝系统覆盖。

它主要包括: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寻呼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无绳通信系统等。

在这些系统中,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因其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而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类系统,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地研究与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正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八十年代初开始商用的以模拟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九十年代人们普遍使用的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而被命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的以智能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与前两代系统相比,3G系统有更大的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更高的频带利用率,这些特点使得它能为高速和低速移动用户提供话音、数据、会议电视及多媒体等多种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IMT-20001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MT-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质量;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用的频谱为
885MHz~2025MHz,2110MHz~2200MHz(共230MHz)1980MHz~2010MHz,2170MHz~2200MHz(限于卫星使用)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

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三种方案的特点(1)W-CDMA系统由于欧洲的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CoMo公司(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CoMo公司正在同爱立信、Mo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1998年完成样机,1999年进行商业试验。

W-CDMA 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4~256)的直接扩频;载波扩频速率:4.096Mchip/s;每载波带宽:5MHz(可扩展为10MHz/20MHz);载波速率:16kbit/s~256kbit/s 帧长度:10ms;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0.625ms;调制方式:QPSK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1.6kbit/s)W-CDMA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RAKE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分成16个时隙(time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0.625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1”或全“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W-CDMA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IS-95不同,W-CDMA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GPS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

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

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

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

采用2~3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W-CDMA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SIR(信噪比)的开环+闭环的功率控制方式,在业务信道帧中插入功率控制比特,插入速率1.6kbit/s,比IS-95的功控速率增加一倍,可以跟踪一般的快衰落过程。

(2)CdmaOne系统CdmaOne是
Lucent、Motorola、Nortel、Qualcomm和三星联合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从IS-95和IS-41的标准发展而来,因此它与AMPS、DAMPS和IS-95均有较好的兼容性。

同时,又由于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其能完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FPLMTS的要求,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载波带宽:5MHz(可扩展为10/20MHz)扩频方式:采取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扩频速率:3.6864Mchip/s;扩频码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帧长度:20ms;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1.25ms;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功率控制:开环+闭环方式(功控速率800bit/s)。

CdmaOne扇区内采用连续导频信道广播,能提供独立于传输速率的功控、定时和相位纠正,能以较小的复杂度提供基站的快速捕获和邻近基站的快速搜索。

与IS-95相同的短码结构加上Walsh函数使信道之间正交,高速(800bit/s)前向链路功控使前向链路平均发射功率最小化。

调制方式采取多载波方式和直扩方式。

这两种方式有相同的信息传送率和实现复杂度。

多载波CDMA链路在5MHz带宽内有3个1.25MHzCDMA载波,10MHz带宽则有10个1.25MHz载波。

多载波CDMA前向链路信号与IS-95前向链路信号正交,编码后的信息符号同时在多个CDMA载波上传送,由此带来的频域分集等效于将信号扩展到整个带宽。

导频信号在IS-95与多载波业务信道重叠时可以共享,在相同的频段允许前向链路容量在IS-95和宽带用户之间动态共享,继续支持低成本/低功耗的IS-95手机用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直接扩频链路扩频速率为3.6864Mchip/s,采用256位的Walsh码。

Walsh码的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在信道速率为9.6kbit/s或者14.4kbit/s时采用256位Walsh码;快速移动的用户可限制Walsh码长大于等于16位;用户在无线信道情况较好时,可采用4位的Walsh码以实现最高的数据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