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01章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与软件鲁棒性评估

软件工程与软件鲁棒性评估

需求分类
需求验证
对需求进行分类,便于管理和 分析
验证需求是否满足用户期望和 系统功能
需求文档编写
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
详细描述用户需求的规格和要求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定义系统功能和性能等具体要求
总结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 合理的需求获取、分析和文档编写,可以确保软件 项目顺利进行并最终成功交付。在实际项目中,需 求分析通常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需要和相关利 益相关者充分沟通和确认,以避免后期的问题和风
重要手段,需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
● 05
第五章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需求和预期性 能的过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一个 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发现和修复软件 中的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 不断的测试,可以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用户
满意度。
测试类型
单元测试
含义
单元测试
测试框架
使用JUnit、 Mockito等框架进
行单元测试
Mock对象
覆盖率
用于模拟依赖对象, 解决单元测试过程
中的依赖问题
衡量测试用例覆盖 代码的百分比,提
高代码质量
软件设计与编码总结
设计模式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适合的设计模式
单元测试重要性
编码规范遵循
单元测试是保证软 件质量的关键步骤
严格遵守编码规范, 提高代码质量和可
读性
持续优化改进
不断优化设计和编 码,提高软件的性
能和可维护性
软件设计与编码的重要性
软件设计与编码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良 好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规 范的编码可以减少bug产生,提高软件质量。设计 模式、编码规范和单元测试是保证软件工程质量的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设计与集成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设计与集成

未来趋势
结语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挑战 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趋势
系统设计与集成的重要性 提升系统设计水平
发展方向
持续学习和实践 为软件工程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设计与集成是软件开发中 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理解系统设计原则、 掌握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关注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为软
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适配器模式。
工厂模式
隐藏对象创建细 节
符合开闭原则
降低耦合度
对象解耦,易维护
通过工厂类创建 对象
提高灵活性
适用于复杂对象 创建
提高了系统的扩展 性
单例模式
确保一个类只有 一个实访问点
简化调用方式
适用于线程池、 缓存、日志等场

共享资源
观察者模式
一对多依赖 主题通知观察者 松耦合
总结
系统设计模式在软件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提高代码质 量。掌握设计模式可以让系统更具扩展性、
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 05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系统设计与集成的重要性
系统设计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决定了软件系统的 质量和稳定性。系统集成是实现信息共享和流通
通信和数据传输
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异步通信
实现异步通信和消息传递
服务总线技术
系统集成的重要性
提高互操作性
不同系统之间更好 地协同工作
降低风险
减少系统集成错误 的可能性
提高效率
优化信息流通,节 省时间成本
● 04
第4章 系统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是在软件设计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 方案。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工厂模式、单例模式、

软件工程与软件效能评估

软件工程与软件效能评估
动态分析
通过执行软件代码来评估其性能和行为
模拟测试
通过模拟用户行为来评估软件的可用性
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是指用于支持软件效能评估过程的软件和 系统。静态分析工具可帮助检测代码bug,动态分 析工具用于性能优化,负载测试工具可模拟用户使 用情况,用户体验测试工具可帮助评估用户满意度。
● 03
第3章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工程成熟度模型的安全级别标准
OWASP安全认证
开放式Web应用安全项目的认证
总结
软件安全评估是保障软件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通 过综合应用安全评估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安 全漏洞和提高软件安全性。同时,遵循各种安全标 准和认证要求,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 体系。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软件工程与软件效能评估
制作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 录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第2章 软件效能评估简介 第3章 软件质量管理 第4章 软件性能优化 第5章 软件安全评估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 可度量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其重 要性在于能够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质 量和可维护性,帮助开发人员和团队更好地 管理项目并达到项目目标。软件工程的目标 包括提高软件的生产率、改善软件的质量和
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 用户数
JMeter、LoadRunner、 Gatling
优化方法
代码优化
减少冗余代码、优化算法、提高性能
数据库优化
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内存优化
网络优化
减少网络请求、优化数据传输、使用CDN加速
优化实践

01--软件工程与建模

01--软件工程与建模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软件工程概述 1.2 建模的目的
1.1 软件工程概述
1.1.1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 1.1.2 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 1.1.3 现代软件工程
1.1.1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 研制成功。 50年代,软件诞生。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软件危机” 出现。 1968年,“软件工程” 概念的提出。
1.1.3 现代软件工程
最初的软件开发只考虑人的因素。 传统的软件工程过分强调物的因素。 现代软件工程重视人跟物的关系。
1.2 建模的目的
1.2.1 建模的重要性 1.2.2 建模四原则 1.2.3 面向对象建模
1.2.1 建模的重要性
建模的使用是软件Βιβλιοθήκη 功的一个基本因素。 模型的实质:对现实的简化。 建模的目标 : 便于展现系统。 允许指定系统的结构或行为。 提供构造系统的模板。 记录决策。
① ② ③ ④
1.2.2 建模四原则
① 选择建立什么样的模型对如何发现和解决 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 每个模型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③ 最好的模型总是能够切合实际。 ④ 孤立的模型是不完整的。任何好的系统都 是由一些几乎独立的模型拼凑出来的。
1.2.3 面向对象建模
两种最常用的建模方法:基于算法的和面 向对象的。 随着需求的变化和系统的增长,运用基于 算法的建模方法建立起来的系统很难维护。 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中,主要的模块是 对象或者类。
1.1.2 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
① ② ③ ④ ⑤ 软件开发分为五个阶段: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Capture)阶段 系统分析与设计(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阶段 系统实现(Implementation)阶段 测试(Testing)阶段 维护(Maintenance)阶段

软件工程第01章

软件工程第01章

教学目的:1. 了解软件、软件危机等概念2. 掌握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教学重点: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教学难点: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第一章软件与软件工程1.1 软件(Software)1.1.1 软件与软件的组成程序设计语言三种类型: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依赖于机器,面向机器2.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3.面向问题语言:独立于机器,非过程式语言(4GL)文档(document)—一种数据媒体和其上所记录的数据。

文档记录软件开发活动和阶段成果,具有永久性,可供人或机器阅读。

文档可用于专业人员和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交流;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运行阶段的维护。

1. 软件的特点软件是逻辑产品,硬件是物理产品。

特点:(1)软件开发更依赖于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智力、人员的组织、合作和管理。

软件开发、设计几乎都是从头开始,成本和进度很难估计。

(2)软件存在潜伏错误,硬件错误一般能排除。

(3)软件开发成功后,只需对原版进行复制。

(4)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复杂:1)纠错性维护—改正运行期间发现的潜伏错误;2)完善性维护—提高或完善软件的性能;3)适应性维护—修改软件,以适应软硬件环境的变化;4)预防性维护—改进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5)软件不会磨损和老化。

2. 软件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软件开发处于个体化生产状态。

在这一阶段中,软件还没有系统化的开发方法。

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时空效率上。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

软件开发已进入了作坊式生产方式,即出现了“软件车间”。

软件开发开始形成产品。

到20世纪60年代末,“软件危机”变得十分严重。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软件开发进入了产业化生产,即出现了众多大型的“软件公司”。

在这一阶段,软件开发开始采用了“工程”的方法,软件产品急剧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维护与更新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维护与更新
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迭代更新软件功能 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持续集成与部署
版本控制与追踪
安全漏洞修复
自动化测试与部署流程 快速发布更新版本
确保软件稳定性
管理代码变更历史 追踪问题解决过程
保证版本一致性
定期安全评估与修复 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预防恶意攻击
软件维护与更新挑战
版本兼容性
安全漏洞防范
维护成本控制
团队协作与沟通
确保新功能不影响 旧版本
预防和及时处理安 全漏洞
有效管理维护成本
团队协作和沟通效 率
谢谢观看!
应性
根据新技术和市场 需求进行的软件功
能和性能更新
软件维护与更新
软件维护与更新是软件工程中关键的一环, 通过持续改进和更新软件系统,确保软件始 终满足用户需求并保持高质量。维护与更新 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功能更新、性能优 化、安全修复等,是软件生命周期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
软件维护与更新实践
敏捷开发模式
修 复 软 件 缺 陷 和 漏 提高软件性能和安全


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提高软障率
提升系统稳定性
软件维护与更新的类型
预防性维护
纠错性维护
自适应维护
完善性更新
在软件交付之前进 行的维护工作,以
确保软件质量
修复软件缺陷和漏 洞,保障软件正常
运行
根据用户反馈和环 境变化进行的维护 工作,提高软件适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维护与更新
制作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 录
第1章 软件维护与更新简介
●01
第1章 软件维护与更新简介
什么是软件维护与更新
改进软件系统
提高软件性能

软件工程实践指南

软件工程实践指南
概念
01
设计模式是针对常见的设计问题提出的可重复利用的解决方案。
类型
02
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等。
应用
03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解决设计问题,提高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结构化设计
原理
结构化设计是通过 将系统分解为模块, 确定模块之间的接 口和关系来实测试
语句、分支、路径覆盖等测试
利用工具和脚本 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减少人力成本、加快测试进度
提高软件质量
01
确保系统符合需求
验证系统正确性
02
发现系统中的错误、缺陷
保证系统可靠性
03
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件测试目标
总结
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测试方法 可以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并提高软件的可靠性。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和自动化测试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保
什么是软件需求?
软件需求是用户对软件系统的期望和要求的描述,是软件 开发的基础。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用户 需求、系统需求等。需求分析可以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数
据流分析等方法。
需求获取
方法
需求可以通过访谈 用户、观察工作流 程、分析文档等方
式获取。
难点
需求获取过程中常 见的困难包括需求 不明确、需求冲突、
结尾
软件质量保障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不断优 化和改进,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各种 质量保障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软件开发和维
护中的风险,值得开发团队深入研究和实践。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软件工程实践的价值
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理念,有助于 构建灵活、可维护的系统。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 只负责一个功能,开放关闭原则要求对扩展开放,对 修改关闭,里式替换原则要求子类能够替换父类,依 赖倒置原则要求依赖抽象而不是具体,接口隔离原则 要求接口要小而专,合成复用原则要求尽量使用组合
析和评估,制定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团队管理与沟通
团队建设
包括团队组建、角 色分配等
有效沟通
沟通是团队成功的 关键,需要及时、 清晰地传达信息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的有 效协作和信息共享
变更控制
识别变更需求 评估变更影响 制定变更计划
变更管理
变更评估
评估变更的必要性 评估变更的风险 评估变更的资源需求
区块链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去中 心化的特性,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区块链 技术不仅能确保项目数据的完整性,还能提升项目管
理效率。
感谢观看
在本章节中,我们回顾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 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感 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 联系我们。祝您在软件工程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
变更实施
根据变更计划执行变更 监控变更进度 验证变更结果
质量标准的制定
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质量问题的处理
及时发现并解决软件质量问题
质量保证措施
采取措施确保项目交付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管理
总结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项目计划、 团队管理、变更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只 有严格执行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才能
软件质量保证
质量标准
制定质量标准
质量评估

软件工程PPT课件(1)

软件工程PPT课件(1)

25人 140人 350人
©Copyright 1998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01 - 06/30/98 - MKT
SNGZY
软 件 工 程
第一节
软件危机
软件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内涵

返回本章
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

返 回 上一页

继续下一页
速及深入普及的速度
COLLABORATION ©Copyright 1998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01 - 06/30/98 - MKT
SNGZY
软 件 工 程
第一节
01 - 06/30/98 - MKT
SNGZY
软 件 工 程
第一节
软件危机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期(60年代中期以前)
个体化的软件环境
软件规模小,编写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同一个人,
返回本章
除程序清单外,无其它文档资料。
返 回 上一页
计算机系统发展的第2代(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软件作坊”
软件危机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软件本身的特点
抽象性:逻辑实体,可记录,但看不到 可复制性:与开发成本相比,复制成本很低 无机械磨损、老化问题 受硬件制约 未完全摆脱手工工艺 开发费用高

软件工程与软件资源利用率评估

软件工程与软件资源利用率评估
网络带宽等。
方法
常见的软件资源利 用率评估方法包括 性能测试、负载测 试和压力测试等。
重要性
通过评估软件资源 利用率,可以发现 系统中的瓶颈和性 能瓶颈,从而优化 系统性能,提高资
源利用率。
软件资源利用率评估工具
监控工具
如Zabbix、 Prometheus等, 用于实时监控系统
资源利用率。
分析工具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
收集、分析用户需 求
编码
根据设计实现代码
设计
确定软件架构和功 能
测试
验证软件功能和质 量
软件工程方法比较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强调系统的层次结构 便于理解和维护
面 向 对 象 分 析 与 设 敏捷开发 计
将系统看作对象的集合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迭代开发
原型开发
快速构建原型 验证需求
评估内存资源占用 情况
硬盘空间利用率
查看存储空间使用 情况
评估方法
基准测试
通过对系统的基准 性能进行测试评估
压力测试
测试系统在极限条 件下的稳定性
负载测试
模拟系统在不同负 载下的表现
可靠性测试
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代码优化
优化算法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减少资源消耗
优化策略
数据库优化
索引优化 查询性能优化
缓存优化
如New Relic、 AppDynamics等, 用于分析系统性能 瓶颈、优化建议。
性能测试工具
如JMeter、 LoadRunner等, 用于模拟用户操作、 验证系统性能。
软件资源利用率优化实践
软件资源利用率优化是指通过调整软件 系统的参数、优化代码实现、资源动态 调度等手段,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性 能。优化实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缓存优化 等方面。

软件工程与项目开发培训材料

软件工程与项目开发培训材料

感谢观看
THANKS
用户培训
对用户进行培训 以熟悉软件操作
敏捷开发实践
Scrum
以迭代、循环的方式进行 软件开发
XP
极限编程,强调团队合作 和快速反馈
Lean
Kanban
通过精益方法最大化价值, 最小化浪费
通过可视化管理工作流程, 实现工作有效推进
软件配置管理
01 配置项管理
管理软件项目中的所有配置项
02 版本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顺序式开发流程
迭代开发
循序渐进迭代
喷泉模型
迭代式软件开发 模型
敏捷开发
快速响应变化
软件需求分析
01 需求获取
详细了解用户需求
02 需求分析
深入分析需求内容
03 需求规约
明确需求规范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原则
模块化 高内聚低耦合 信息隐藏
结构化设计
顺序、选择、循环 模块化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
封装、继承、多态 类与对象设计
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工厂模式 观察者模式
总结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如何以规范化、可度量化的 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从需求分析到设计 再到实现,软件工程贯穿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旨 在提高质量和效率。
● 02
第2章 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 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包括项目的范围定 义、WBS工作分解 结构、项目进度计划 以及项目风险管理。 确保项目计划的合理 性和实施性能有效地 指导项目的进行。
● 06
第6章 实例分析
实例一:在线购 物系统
在线购物系统是一种 电子商务平台,通过 互联网提供商品或服 务的购买渠道。在需 求分析阶段,需要明 确定义用户需求和功 能需求;在系统设计 阶段,需要设计系统 的整体架构和交互流 程;编码开发阶段是 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 的代码;而测试与部 署阶段则是验证系统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集成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集成
满足用户对即时数据的需求
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挖掘数据 潜在价值 为系统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

高效的数据存储方式,确保数 据安全性
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总结
软件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从服 务导向架构到大数据技术,每种技术都在推动软 件领域的发展。通过这些技术,软件系统可以实 现更好的集成、部署和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
如Git、SVN
缺陷跟踪系统
如Jira、Bugzilla
软件工程工具
软件工程原则
分而治之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 成简单的子问题
逐步求精
通过迭代过程逐步 完善软件系统
模块化
将软件划分为独立 的模块以便开发和
维护
持续验证
不断验证软件系统 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操 作和规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 部署等环节。这些方法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可以更好地实现软件系统集成。
第四章 软件系统集成的关 键技术
●04
服务导向架构(SOA)
服务导向架构(SOA)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 通过定义、发布、发现和使用服务来实现不 同系统的集成。这种架构利用面向服务的理 念来开发、部署、管理和使用软件,为软件
系统集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微服务架构
独立性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 立开发、部署和扩

灵活性
方便系统的维护和 更新
松耦合
实现系统的松耦合 和高内聚
快速部署
通过云服务,可以快速部署软件系统
可扩展性
方便系统的扩展和管理
云计算
大数据技术
数据分析
实时处理
机器学习

01-第一章-软件工程绪论-软件工程教案-海南大学(共15章)

01-第一章-软件工程绪论-软件工程教案-海南大学(共15章)

5. 项目经理岗位能力规定
年龄范围: 28岁以上 学历要求:本科以上或专科并有 计算机相关技术证书 专业要求: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工作经历要求:1.有项目经理经历两年以上 2.同时有日本工作经验一年以上 3.通过公司内部试用期 日语水平:1.日语一级 2.熟悉各种计算机开发语言
录 用 员 工 条 件
中国向印度学习——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中国目前外包业务与市场分析
中国目前80%的外包业务来自日、韩等亚洲国家 印度的外包业务主要来自于美国 中国和印度的不同(文化、语言、软件工程意识)
软件工程教育的定位
我国软件工程的专业教育与软件人才的链之 间的关系可描述为如下图:
架构设计师 产品经理 研究生教育 项目管理者 系统分析师 系统设计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 程序员 本科教育 大专教育 中专教育
工作经历要求:1.有从事软件编程一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历 2.通过公司内部试用期 录 用 员 工 条 件 日语水平:1.相当三级 2.或者有4级证书 3.能理解日语仕样书,熟悉日语开发环境达一年 技术水平:1.熟悉运用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 2.熟悉运用VC、C++或Java编程 3.能带一个实习生 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2.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品质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岗 位 工 作 描 述 1.能按时按质完成软件项目中的编码工作 2.能完成详细设计的任务 3.能完成综合测试任务 4.能协助公司独立担当带好新手的任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8:编码与调试
16
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 软件与理论、信息与计算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 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软件设计与开发以及各 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本科培 养目标——软件系统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 的必备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 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 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对提升 同学们的能力、素质、道德修养、团队精神等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软件工程与软件错误修复

软件工程与软件错误修复

●02
第2章 软件错误修复概述
什么是软件错误修复
软件错误的定义
软件错误修复的挑战 软件错误修复的意义
软件错误是指在软 件开发或运行过程 中出现的不符合预
期的行为或结果
挑战包括快速定位 问题、准确分析原 因、有效修复漏洞

软件错误修复可以 提高软件质量,增 强用户体验,保障
系统稳定性
软件错误修复的过程
总结:掌握软件工程及错误修复的关键要点
软件工程核心概念
01
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错误修复有效方法
02
定位错误、分析问题、调试代码、测试修复
软件开发质量提升
03
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代码审查、质量监控
人工智能应用
智能化错误检测 智能化代码优化 智能化测试工具
展望:未来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测试趋势
持续集成的优势和 挑战
持续集成的工具和实 践
减少错误、快速交付 整合团队、提高质量
Jenkins Travis CI
持续测试
总结
软件错误修复策略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回归测试、 A/B测试、用户反馈和持续集成等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软件 中的问题,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05
第五章 案例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 计
敏捷开发方法
基于对象的思维方式 提高代码重用性
降低开发成本
迭代开发过程 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
软件工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的复杂 性不断增加,工程化方法开始应用于软件开发中。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速发展,软件工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和应用。在当今社会,软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软件工 程的重要性也变得愈发突出。

软件工程习题解答

软件工程习题解答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一、填空题⑴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A)、(B)、及(C)的完整集合。

其中,(A)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B)是使程序员能够正确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C)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

①软件②程序③代码④硬件⑤文档⑥外设⑦数据⑧图表⑵ 开发软件时,对于提高软件开发人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是(A)。

软件工程中描述软件生存周期的瀑布类型一般包括计划、(B)、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几个阶段。

其中,设计阶段在管理上可以依次分成(C)和(D)两个步骤。

A:① 程序开发环境②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③ 开发程序人员数量④ 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B:① 需求分析②需求调查③可行性分析④问题定义C、D:① 方案设计② 代码设计③ 概要设计④ 数据设计⑤ 运行设计⑥ 详细设计⑦ 故障处理设计⑧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⑶ 有人将软件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称为程序设计的“原始时期”。

这时既没有(A),也没有(B),程序员只能用机器指令编写程序。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称为“基本软件期”。

出现了(A),并逐渐普及。

随着(B)的发展,编译技术也有较大的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称为“程序设计方法时代”。

这一时期,与硬件价格下降相反,软件开发费用急剧上升。

人们提出了(C)和(D)等程序设计方法,设法降低软件的开发费用。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称为“软件工程”时期。

软件开发技术不再仅仅是程序设计技术,而是包括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

如(E)、(F)、编码、单元测试、综合测试、(G)及其整体有关的各种管理技术。

A、B、C、D:① 汇编语言② 操作系统③ 虚拟存储器概念④ 高级语言⑤ 结构化程序设计⑥ 数据库概念⑦ 固件⑧ 模块化程序设计E、F、G:① 使用和维护② 兼容性的确认③ 完整性的确认④ 设计⑤ 需求定义⑥ 图像处理二、简答题⑴ 软件工程过程有哪几种基本活动,试加以说明。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重构与重用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重构与重用

框架重用
组件重用
定义应用程序的整体结构 提供基本功能模块
降低开发难度
独立的可重用部件 提供特定功能
提高开发效率
重用挑战
软件重用面临的挑战包括组织文化、维护成 本、知识管理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 需要建立适合的文化氛围,有效管理维护成
本,并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
总结
软件重用的重要性
提高开发效率、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
团队C的重构经验
利用重构技术提高代码质量,减少bug数量,提升用户体验。
总结
重构与重用是软件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重构策略和重用策略,可以提高软 件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加速开发效率,降 低成本。在实践中,开发团队应该不断总结经 验,学习成功案例,不断优化和改进软件开发
过程中的重构与重用实践。
Confluence
团队协作文档工具
JIRA
敏捷项目管理工具
总结
软件重构与重用的工具支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利用代码重构 工具、组件库管理工具、文档生成工具以及团 队协作工具,开发团队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减 少重复开发,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从而更好地
实现软件重构与重用的目标。
能性。
参考文献
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
Code Complete: A Practical
Handbook of Software
Construction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06
LOGO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软件工程中的迭代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迭代开发方法

迭代开发流程
需求收集
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和期望
设计
制定软件架构和功能设计
测试
检测和修复软件缺陷
实施
编码和实现设计方案
迭代开发工具
01
02
03
04
需求管理工具
自动化测试工具
版本控制工具
用于跟踪和管理项目需求
提高软件质量和效率
协调团队开发和代码管理
结尾
迭代开发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持 续的迭代和改进,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软 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05
第五章 水平和垂直开发方法
水平开发方法
水平开发是一种迭代开发方法,强调不同技术领域之 间的协同合作,以提高软件整体性能和质量。其核心 理念是跨技术领域合作、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水平 开发能够整合不同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 软件系统的一体化性能和用户体验。有利于减少技术 壁垒、加速项目进程、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
软件工程中的迭代开发方法
制作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 录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第2章 迭代开发方法概述 第3章 敏捷开发方法 第4章 精益开发方法 第5章 水平和垂直开发方法
第6章 迭代开发实践与总结
●01
第一章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指将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化的方法应 用于软件的开发、维护和运行的过程。软件工程的目 标是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软件工程 包括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到设计、 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流程图
展示流程中的每个步骤
精益看板
帮助团队追踪工作进度
泳道图
协助识别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精益开发实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80% 硬 件 60% 软件开发
40%
20% 1955年 1970年 软件维护
1985年
图1-1-1 软件、硬件成本变化趋势
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用户对软件需求的描述不精确。 2)软件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有偏差,这将导致 软件产品与用户的需求不一致。 3)缺乏处理大型软件项目的经验。开发大型软件项目 需要组织众多人员共同完成。一般来说,多数管理 人员缺乏大型软件的开发经验,而多数软件开发人 员又缺乏大型软件项目的管理经验,致使各类人员 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准确、容易产生误解。
重。这促使计算机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缓解软
件危机的方法。他们提出了“软件工程”的
概念,即用现代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进
行软件的开发、管理、维护和更新。于是, 开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1.2 软件工程的概念
1.2.1 软件工程的定义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原西德召开计算机科学 会议,由Fritz Bauer首次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第1讲 教学题目:第1章 概述 教学目的:1. 掌握软件及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软件工程的特点 3. 了解软件工程的分类及面临的危机 4. 了解软件开发周期 5. 了解软件工程的目标体系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 教学难点: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 作 业:看书
名词解释
6)可重用性(reusability),是指软部件可以在多种 场合使用的程度。 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关模块可构 成一个软部件。软部件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注释、正 确的编码和较高的时空效率。可将各种软部件按照某 种规则放在软部件库中供开发人员选用。 广义地讲,可重用性还应包括应用项目、规格说 明、设计、概念和方法等等的重用。一般来说,重用 的层次越高,带来的效益越大。 可重用性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5)软件不会磨损和老化。
2. 软件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软件开发处于 个体化生产状态。在这一阶段中,软件 还没有系统化的开发方法。目标主要集 中在如何提高时空效率上。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软 件开发已进入了作坊式生产方式,即出 现了“软件车间”。软件开发开始形成 产 品。到20世纪60年代末,“软件危机” 变 得十分严重。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软件产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逻
辑产品。因此,软件开发小组的工作 进展情况可见性差,难于评价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进行评价与管理,应根据 软件开发的总目标和完成期限,尽量 明确地规定软件开发小组的责任和产 品标准,从而使所得到的结果能清楚 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少而精

决不能随意改变需求,只能依靠科学的产品控制 技术来顺应用户提出的改变需求的要求。为了保 持软件各个配臵成分的一致性,必须实行严格的 产品控制。其中主要是实行基准配臵管理(又称 为变动控制),即凡是修改软件的建议,尤其是 涉及基本配臵的修改建议,都必须按规程进行严 格的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实施。 这里的“基准配臵”是指经过阶段评审后的软件 配臵成分,即各阶段产生的文档或程序代码等。
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4)开发大型软件易产生疏漏和错误。 5)缺乏有力的方法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开发工 具的支持。软件开发过多地依靠程序员的
“技巧”,从而加剧了软件产品的个性化。
6)面对日益增长的软件需求,人们显得力不
从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供求矛盾将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3.缓解软件危机的途径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软件危机已相当严
1.软件危机的表现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文档资料不全或不 合格,必将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带来许多难以想 象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特别是软件维护成本迅速增加,已经占据软硬件总成 本的40%~75%,如图1-1-1所示。 7)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跟不上软件需求。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遵循上述六条基本原理,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软 件的工程化生产。但是,软件工程不能停留在 已有的技术水平上,应积极主动地采纳或创造 新的软件技术,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工 作量、进度、成本等数据,并进行出错类型和 问题报告的统计。这些数据既可用来评估新的 软件技术的效果,又可用来指明应优先进行研 究的软件工具和技术。
2. 软件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 期。软件开发进入了产业化生产,即出 现了众多大型的“软件公司”。在这一 阶 段,软件开发开始采用了“工程”的方 法 软件产品急剧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 提高。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这是一个 软件产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软件工程 大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采用面向对象 的技术和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
采用通用的运行支持环境和尽量通用的程序设计语 言的标准部分可提高可移植性。而应将依赖于计算 机系统的低级(物理)特征部分相对独立、集中起 来。可移植性支持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适应性。
1.2.3 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
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 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 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 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满 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名词解释
1)可修改性(modifiability),允许对软件系统进行
修改而不增加其复杂性。它支持软件调试与维护。
第一章 软件与软件工程
1.1 软件 1.2 软件工程的概念
1.3 软件生存周期
1.4 软件开发模式 1.5 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及环境
1.1 软件(Software)
1.1.1 软件与软件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 程、规则及任何与之有关的文档和数据。 ∴软件 程序及有关数据—机器可执行;
名词解释
7)可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软件在不同的系 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
选择广为流行的软硬件支持环境、采用广为流行的 程序设计语言编码、采用标准的术语和格式书写文 档可增强软件产品的可适应性。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是指软件从一个计算机 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上去的难易程度。
软件工程中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软件开发的质量、 进度、成本等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包括计 划跟踪与控制、成本估算、人员的组织、质量 保证、配臵管理等
1.2.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著名的软件工程专家B. W. Boehm于1983 年综合了软件工程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并 总结了开发软件的经验,提出了软件工 程的7条基本原理。这7条原理被认为是 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的原理的 最小集合,又是相互独立、缺一不可、 相当完备的最小集合。下面就简单介绍 软件工程的这7条原理:

软件开发小组人员素质和数量是影响软件质量 和开发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素质高的 人员与素质低的人员相比,开发效率可能高几 倍至几十倍、而且所开发的软件中的错误也要 少得多。另外,开发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因 为随着人数的增加,人员之间交流情况、讨论 问题的通信开销将急剧增加,这不但不能提高 生产率,反而由于误解等原因可能增加出错的 概率。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据统计,在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中,编 码阶段之前的错误约占63%,而编码错 误仅占37%。另外,错误发现并改正得 越晚,所花费的代价越高。坚持在每个 阶段结束前进行严格的评审,就可以尽 早发现错误,从而可以最小的代价改正 错误。因此,这是一条必须坚持的重要 原理。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2)有效性(efficiency),指软件系统的时间和空间 效率。这是一个应当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 3)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 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一 个重要目标。
名词解释
4)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指系统具有清晰 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 控制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 和重用。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是指软件产品交付 使用后,在实现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等属性、 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工作的难易程度。由于软件的 维护费用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占主要的比重,因 此,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支持软件的可维护性。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实践表明,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技术既 可以提高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效率,又可 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多年来,人们一直 致力于研究新的“程序设计技术”。比 如,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结构程序设 计技术;后来又发展出各种结构分析 (SA)和结构设计(SD)技术;之后又 出现了面向对象分析(OOA)和面向对 象设计(OOD)技术等等。
软件工程——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的原则与方法
开发、维护计算机软件的有关技术
和管理方法。
软件工程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称软件工 程的三要素。
1.2.1 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中的各种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 技术手段,它们支持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 软件工程使用的软件工具能够自动或半自动地 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和文档的生成。
1.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这条基本原理是应该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成 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 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对软件开发与维护工 作进行管理。应该制定的计划有项目概要计 划、里程碑计划、项目控制计划、产品控制 计划、验证计划和运行维护计划等。各级管 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对软件开发和维 护工作进行管理。据统计,不成功的软件项 目中,有一半左右是由于计划不周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