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囊动物概述.
被囊动物概述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二、 分类 海樽纲的主要分类依据为:囊壁厚度、 形状,肌带的宽度、数目和排列方式。 可分为3个目: 磷海樽目(Pyrosomida) 全肌目(Cyclomyaria) 半肌目(Desmomyri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四)发光现象 许多浮游被囊动物具有发光能力。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如火体虫是由许多发光个体组成的群体, 各个个体间歇地发光,使群体象一个发 亮的火球,因此称为火体虫。
很多纽鳃樽也具有发光能力,但其发光 器的位置在不同生活阶段是不同的。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二)内部构造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1. 肌肉 在海樽纲动物的被 囊内面,肌肉纤维组 成8条环状的肌带。 肌肉的收缩可使水从 出水孔排出,使动物 向前运动。
2. 消化系统 由口、咽、食道、 胃、肠、肛门等器官 构成。口位于身体前 端,咽占据了身体的 前半部,有称鳃腔。 内柱位于鳃腔的腹面, 是一个可分泌粘液的 纤毛沟。肛门开口于 排泄腔(又称围鳃腔 --peribranchial cavity)。
4. 生殖系统
有尾类为雄性先熟的 雌雄同体动物。生殖 腺占据躯体的后半部。 左右各有1个肾形的 精巢,其背面均有1 个生殖孔开口于体外。 卵巢单个,位于精巢 之间。
二. 有尾纲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1. 躯体和尾部的大小比例及其 形态 2. 有无口腺及口腺的形态、位 置 3. 内柱的形态 4. 鳃孔的位置 5. 胃的大小、形态
被囊动物3
*被囊也叫甲壳,由纤维
素组成,它由血管供养的 活体组织构成,在被膜内 是肌质的体壁,它控制 着 的开放和关闭 咽腔和围鳃腔。
典型的被囊动物,被囊上 有两个开口,或称虹吸管。 携带食物与氧的水经鳃裂 迚入体内,过滤后经围鳃 口排出
*住屋:(起保护作用,是滤食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有尾类的住屋是经常更换的, 旧的住屋膨胀,便分泌出新 的住屋。
当过滤器被堵塞时,住屋
便被抛弃,成为海洋腐殖质 的重要组成成分。
*成体呈囊状货圆桶状。 *成体以鳃裂迚行呼吸。 *成体没有感觉器官和状
神经系统,而具有开管 式的循环系统。
*
*
*多数为雌雄同体,以两性生殖、出芽的繁 殖和发育方式各不相同。
体发育成卵生体或者无性生 殖形式,依次产生另一代生 殖个体世代。
被囊动物可分为三个纲 一、有尾纲 二、海樽纲
三、海鞘纲
有尾纲
是一类小型、透明的浮游被囊动物。由于发育不 经过变态,成体还保留着幼虫的尾部和形态。因 此,又称为幼形纲。
外部形态
有尾类的身体可分为躯体和尾部两部分。躯体一般呈圆锥形,前 段较小,后端向背腹方向扩大。躯体腹面延伸为细长的尾部。 有尾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由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胶质构成的“住 屋”。
*
*被囊动物是一类低
等脊索动物,属于 尾索动物门。除海 鞘纲营底栖生活外, 有尾纲和海樽纲都 是海洋里营浮游生 活的。
/html/ 2016/kuaixun_0612/5924525.html
*
*除有尾纲外,成体一般没有脊索的结构,但在幼体,其尾部
海樽纲中分有三个目 1、磷海樽目
2、全肌目 3、半肌目
*
脊椎动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脊椎动物学名词解释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
它是位于脊索动物消化管背侧,神经管腹侧的一条纵贯身体前后、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由许多内部富含液泡的细胞组成,外面围有两层结缔组织鞘(脊索鞘)。
低等类群终身存在,而高等类群只出现于胚胎期,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
被囊:动物体外的被囊由外套膜分泌而来,具有保护功能,与出芽生殖有关。
动物界中具有被囊的动物仅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索的背方,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咽鳃裂:咽鳃裂是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
是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
内柱(咽下沟):是原索动物咽部内壁腹侧中央的一条纵沟,故也称咽下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腺细胞分泌的粘液可以将随水流进入咽的食物颗粒结成食物团,纤毛细胞的纤毛可将食物团驱向围咽环,故与摄取食物有关。
它与甲状腺属同源器官。
背板(咽上沟):又称咽上沟。
是原索动物咽壁背侧的一条膜状纵褶,仍与食物摄取有关。
逆行变态:动物一般的变态是器官结构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而海鞘的变态则与一般变态恰恰相反,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器官,如脊索,背神经管等,形态结构变得比幼体更为简单,生活方式也由自由生活变为固着生活,我们把海鞘这种独特的变态方式称作逆行变态。
门静脉:某段静脉两端都有毛细血管,则这段静脉称为门静脉,如:肝门静脉。
鱼:以鳃呼吸,以鳍游泳的有鳞片的低等的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
开放式循环:血液循环过程中要经过血窦而非完全在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称开放式循环。
封闭式循环:血液完全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称封闭式循环。
轮器:文昌鱼缘膜边缘由纤毛上皮组成的伸向前方的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轮器。
轮器可以搅动水流,使流水成为旋涡,以聚集食物。
鳃笼:七鳃鳗等圆口纲动物支持鳃囊的一系列软骨,由9 对垂直排列的弯曲的软骨和 4 对纵走的长杆状软骨互相连接而成,因似笼形,故称鳃笼。
毛颚动物与被囊动物
2. 侧鳍
在躯干部和尾部两侧有 1-2 对侧鳍。鳍内有微 细的鳍条(fin ray),鳍条的分布状况因种而 异。
具有 2 对侧鳍的毛颚类,其前侧鳍位于躯部, 而后侧鳍则跨躯部和尾部。 只有1对侧鳍的种类,则位于尾部或跨于躯部和 尾部。 侧鳍内无肌纤维,不是游泳器官,而是平衡器官。
第二节 生物学与经济意义
一. 生物学 (一)分布 毛颚动物的平面分布于温度和盐度有关,有狭温种、 广温种、沿岸种和外海种等。 毛颚动物的垂直分布较明显,根据分布的水层,可分 为大洋性表层种、中层种和深层种。 有些毛颚动物的分布与水团和海流密切相关,可作为 水团或海流的指示种。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箭虫属
翼箭虫属
橇虫属
箭虫属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翼箭虫属
橇虫属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八 毛 颚 动 物
属于后口动物(deutostoma):
• 在胚胎发育过程 中,口发生于原 口相对的一端, 体腔是从原肠背 部两侧生出一个 肠腔囊 (enterocoelic pouches)形成 的。
第一节 基本形态 一.外部形态
毛颚动物身体细长, 较透明,有侧鳍和 尾鳍。身体被横隔 膜(transverse septum)分隔为头 部、躯干和尾部。
第三节 分类
毛颚动物是一个分类地位尚待确定的小门,仅 一个纲,箭虫纲(Sagitotidea),2个科。现 存种类全部是箭虫科(Sagittidae)的种类, 根据体形、颚刺数目、齿数、纤毛冠形态、侧 鳍等特征,可分为9个属约70种。
被囊动物
纽鳃樽的滤食主要是借助体壁肌带的收缩,使吸入的水 流通过它们的过滤系统。在大多数种类,动物从水流中经 过过滤收集的颗粒饵料,由身体后端的内柱不断地分泌粘 液形成圆锥形“食物条”,吞入口中。一般认为,它们对 饵料颗粒缺乏选择能力,从小于1µm到大于l mm以上的颗 粒都能被滤食。 每个纽鳃樽的清滤率超过过100 mL/min。它比典型的 沿岸桡足类的清滤率约大103倍(Harbison & Gilmer, 1976)。 考虑到纽鳃樽的高的生长率和短的世代时间,这类动物对 其分布水域中的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 从而,对海洋渔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 常见种类
磷海樽类有群浮游生活。 群体常里圆筒形,休内有1长柱 形的空腔。仅一端(底部)开口, 群体长度从1cm至2 m以上。形 如海鞘的个体排列在群体的胶 质壁内,每个个体(图6-4B)有1 个宽大、几占身体全部的鳃囊, 具有很多鳃裂(多于20个)。鳃孔 (或口)向外开口,而向内为泄殖 腔(cloaca)。在鳃囊的前端两侧 具有发光路官,能发出强烈的 光,故又称火体虫类。火体 虫 为雌性先熟的雌雄向体。没有 幼体期。本目只有l科l属。既火 体虫科(Pyrosomatidae),火体虫 属P. peron (图6-4)。它是典型的 热带种类。我国东海、南海均 有分布,但其种名尚待鉴定。
第六章 被囊动物
Tunicata
被囊动物(Tunicata)是一类低等脊索动物(Chordata), 属于尾索动物门(Urochorda)。除海鞘纲(Ascidiacea)营底 栖生活外,有尾纲和海樽纲都是在海洋里浮游生活的。 被囊类动物的一般特征如下: (1) 除有尾纲以外,成体一般没有脊索的结构, 但在幼体,其尾部却有脊索存在。所以,这类动物也称 为尾素动物。 (2) 成体呈囊状或圆桶状,被一由其皮肤分泌的 、近似植物纤维质的被襄(tunica)所包围。因而,也称为 被囊动物。 (3) 成体以鳃裂进行呼吸。 (4) 成体没有感觉器官利管状神经系统,而具有 开管式的脂环系统。 (5) 多数为雌雄同体,以两性生殖、出芽生殖等 方法进行繁殖。
被囊名词解释动物学
被囊名词解释动物学
被囊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袋鼠、树懒、袋熊等被囊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被囊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哺乳动物,它们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会在母体体内形成一个袋状的结构,被囊动物的幼崽在出生后会在这个袋中继续生长和发育。
被囊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护和满足幼崽的生存需求。
被囊动物的一个典型代表是袋鼠。
它们的袋被固定在前肢和腹部之间,母袋鼠的乳头也位于袋内。
幼鼠在出生后会通过母鼠的乳头进入袋内继续生长,直到能够独立生活。
被囊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目前已知的被囊动物约有330多个物种。
被囊动物分为两大类:真兽亚纲和伪兽亚纲。
真兽亚纲中包括了袋鼠、树袋熊、袋熊等动物,而伪兽亚纲则包括了毛鼻袋鼠和昆士兰袋鼠等。
除了分类学的研究外,被囊动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也是被囊动物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袋鼠的消化系统适应了它们以纤维丰富的食物为主食的生活习性。
袋鼠的胃袋有多个区域,能够有效地消化纤维素,并通过反刍的方式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
此外,被囊动物的行为学也是被囊动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袋鼠的群体行为、求
偶行为和育儿行为等都是被囊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热点。
例如,袋鼠的交配行为常常表现为雄性之间的争斗,雌性则选择优秀的雄性进行交配。
总而言之,被囊动物学作为动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被囊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被囊动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特殊的动物群体。
【备考总结】浮游生物学总
一、各大类藻的形态结构区分1、硅藻门:具硅质细胞壁,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没有鞭毛,细胞表面有多种多样的突出物,运动种类具有壳缝。
2、甲藻门:细胞有背腹之分,前后端具有角状突起,具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纵裂类细胞壁由左右两片组成,横裂类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大多数具有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具有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具有特殊的换甲藻素、新甲藻素和甲藻黄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或油滴。
3、蓝藻门: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无鞭毛,具有假空胞,除颤藻目外其它的蓝藻都有异形胞,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蓝藻淀粉。
多数能分泌胶质,包于藻体外。
4、金藻门: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的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具有2条鞭毛,色素含有金藻素,藻体成金黄色或棕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
5、黄藻门:细胞壁由“U”形或“H”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运动细胞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长鞭毛为短鞭毛的4~6倍。
藻体成黄绿色或黄褐色,有1个至多个色素体,贮藏物质为油滴和白糖素。
6、绿藻门:色素体是绿藻细胞中最显著的细胞器,一般具有1或多个蛋白核,细胞内有液泡,大多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在鞭毛着生基部一般都有2个生毛体和伸缩泡。
大多具1个细胞核,少数多核。
7、隐藻门:大部分种类没有纤维素细胞壁,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前部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有背腹之分,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纵沟或口沟两侧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2条鞭毛,略等长,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有蛋白核。
8、裸藻门: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膜,有色素种细胞前端一侧有一眼点,少数种类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大多数种类具1条鞭毛,有贮存物质为副淀粉粒。
二、主要藻类的分类1、硅藻: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壳面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对称,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羽纹硅藻纲Pennatae:壳面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纹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
被囊名词解释动物学
被囊名词解释动物学
标题:囊名词解释动物学(创建与此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
正文:
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分类、结构、行为、生态和进化的学科。
在动物学中,囊名词是指动物的外部结构特征,如:
1. 触手:触手是哺乳动物和其他一些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结构,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在需要时进行交互。
2. 胼足:胼足是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鸟类所具有的一种结构,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来移动。
3. 毛发:毛发是哺乳动物和其他一些有机体表面的一种结构,可以保暖、保护皮肤和减少摩擦。
4. 羽毛:羽毛是鸟类所具有的一种结构,可以保护羽毛免受寒冷、风和其他自然环境的影响。
5. 皮革:皮革是许多动物所具有的一种结构,可以用于保护、装饰和交通工具等方面。
除了以上列举的囊名词,动物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囊名词,如:
1. 器官:器官是指动物体内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2. 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器官和组织组成的整体,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3. 组织:组织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细胞和分子组成的结构,如皮肤、肌肉等。
4. 细胞:细胞是指动物体内具有生命活动的最小单元,如神经元、肌肉细胞
等。
囊名词是动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行为。
同时,囊名词也是许多其他学科中的概念,如生物学、医学和生态学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奇特的海鞘
奇特的海鞘作者:马寿成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第07期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鞘,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海鞘的形态、生活方式、分布范围、生活史以及进化地位均有其独特之处,同时,它还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形似植物的海鞘海鞘常常附着在岩石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植物,这是因为它的体表被一层无生命的含有纤维素的套膜所包裹,身体藏在被囊里面。
这个套膜既可作为海鞘的保护装置,又可使身体硬化,维持身体形状,这是在动物界中唯一在肌体外被类似植物纤维素包裹的动物,因此,海鞘又被称为被囊动物。
当人们在海滨采集附着生物时,不小心触动海鞘,立刻可见从它的出水孔射出一股水流,这便是动物的标志。
海鞘属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现记录全世界约有海鞘2000多种,广泛分布于所有海域,包括海冰覆盖的南极。
南极冬季是超过-40℃严寒的冰雪世界,冰下海水温度却有-1.8℃,所以,在多岩石的海底仍有海鞘的踪影。
我国海域已经记录了66种海鞘。
其中,渤海5种,黄海21种,东海24种,南海53种。
我国柄瘤海鞘在北方海域占优势,在渤海数量很大,每平方米有8100个;皱瘤海鞘则在南方海域占优势,在南海每平方米有2225个;玻璃海鞘和乳突海鞘在全国沿海都有分布。
绝大多数海鞘习惯固着生活,至少成体是如此,也有少数种类为自由生活类型。
海鞘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像茄子,有的似附着在岩石上的花朵,有的在被囊外长出许多小的皱瘤。
海鞘的个头大小不一,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超过30厘米。
它们有独居、群居和共居三种类型。
独居或群居的个体各有自己的被囊,而共居个体则共有一个被囊。
有趣的是,有些共居海鞘中,每一个个体虽有它自己的进水管孔,但出水管孔却为这一共居体所共有。
共居海鞘的这种构造极大地节省了空间,因此,海鞘被认为是一位很好的设计师。
大多数被囊动物都是滤食性。
与头索类文昌鱼一样,海鞘的食物是滤食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在8000米以下深海,海鞘就成了独一无二的捕食者,它扩张的进水管变成了一个陷阱,时常有一些动物会自动落入陷阱而成为它的食物。
脊索动物-名词解释
脊索动物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羊膜,所以合称羊膜动物。
•无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即除了爬行纲、鸟纲与哺乳纲的其他脊椎动物。
只可在水中产卵。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使身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脊索鞘分内外两层,纤维且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椎:脊索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
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髓。
•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背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的尾部有脊索及神经管.•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咽鳃裂:低等脊椎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孔列,直接开口于体表或心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陆栖高等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被囊类: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所以称为尾索动物或被囊动物。
•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没有形成脑,称无头类。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亚门合称原索动物。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形成明显的头部,有集中的脑,称有头类。
•无颌类:圆口纲无上下颌,故又叫无颌类。
•有颌类:鱼纲心及更高级的四足类都出现有颌,合称有颌类。
•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超过背神经管的最前方。
•脊椎动物: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
脊索动物简介
脊索动物简介•相关推荐脊索动物简介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动物吧,不知道大家对动物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脊索动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
动物背侧有一条脊索,分为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
它们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体表常有被囊(tunic),故又称被囊动物。
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
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本亚门主要的纲有:1、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2、海鞘纲(Ascidiacea)3、樽海鞘纲(Thaliacea)二、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
代表动物: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Craniata)。
本亚门分以下几个纲:1、圆口纲(Cyclostomata)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verte-brae)并存。
又名无颌类(Agnatha)。
2、鱼纲(Pisces)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
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Tetrapoda)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Gnathostomata)。
3、两栖纲(Amphibia)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运动。
【2019年整理】动物学思考题答案复习题11
第一章到第三章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及其主要特征。
①三大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次要特征是:肛后尾、心脏(总是在消化管的腹面、闭管式)、内骨骼。
②三大主要特征:1、脊索:脊索不分节,脊柱分节。
来源于原肠背壁。
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
脊索鞘内外两层,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索和脊柱都能随身体发育而生长。
2、背神经管:由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
3、咽鳃裂:低等脊椎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次要特征:1、肛后尾。
2、心脏,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闭管式。
3、内骨骼:骨骼系统属于生活的内骨骼,而不象无脊椎动物有死的外骨骼。
可分为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头索纲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
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2、试论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①一般认为脊索动物可能起源于环节动物或者棘皮动物。
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被称为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
哺乳类(2.3亿年前)鸟类(1.8亿年前)↑(兽齿类)爬行类(假鳄类)↑•两栖类(坚头类,爬行类的祖先)↑•鱼类(古总鳍鱼)•↑•原始有颌类(鱼类的祖先)•↑原始有头类→无颌类(甲胄类)•↑•原始无头类(假设脊索动物的祖先)→头索动物、尾索动物•↑•脊索动物的进化②1、环节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贾坤同被囊动物》课件
2 体长变化
袋鼠科动物的体长随着成 长而发生显著变化,从幼 年时期的小大小增长到成 年时期的巨大体型。
3 前肢特化
袋鼠科动物的前肢特化为 抓取和抱着食物提供了便 利。
被囊动物的分类
袋鼠亚科
包括袋鼠、袋熊等种类,是袋 鼠科动物最为典型的代表。
沙袋鼠亚科
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对水分 的需求较低。
树袋熊亚科
《贾坤同被囊动物》PPT 课件
贾坤是一位专家,他在这个领域非常有经验和知识。他想分享关于袋鼠科动 物的知识,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有趣的话题。
贾坤
贾坤是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致力于研究袋鼠科动物。他的专业知识和热爱 使他成为袋鼠科动物领域的权威。
被囊动物特点
1 独特的骨盆结构
袋鼠科动物具有特殊的骨 盆结构,使它们能够以跳 跃的方式移动。
袋鼠科动物采用袋内孵化的 方式繁殖后代。
胎生
袋鼠科动物中有部分物种采 用胎生方式繁殖。
繁殖周期
袋鼠科动物的繁殖周期相对 较短,可迅速增加其种群数 量。
与袋鼠的关系
袋鼠是袋鼠科动物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人们对袋鼠的喜爱与其可爱的外貌 和独特的跳跃方式有关。
结语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对袋鼠科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贾坤希望大家能够 进一步探索袋鼠科动物的奥秘,并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以树上生活为特点,树袋熊是 唯一一种在树上生活的袋鼠科 动物。
被囊动物的生活习性
1
群居生活
2
袋鼠科动物通常以群体方式生活,并采
用一定的社交行为。
3
夜行性
袋鼠科动物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白天 会躲在树穴、岩洞或高草丛中休息。
草食性
袋鼠科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吃草、叶 子和水果。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
常见浮游生物整理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
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
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裸腹溞、剑水蚤(Cyclops)、臂尾轮虫等种类一般形式优势种群。
有些种类,如梨形四膜虫、大型溞等在毒性毒理试验中用来作为实验动物。
现在,小编汇总了一些常见的浮游动物,可能分类上有疏漏,还请指出。
桡足类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
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
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
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
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
雌性腹部常带卵囊。
变态发育。
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枝角类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
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
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
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海鞘科(Fritillaridae): 褶海鞘属(Fritillaria) 透明褶海鞘(Fritillaria pellucida)。 分科的主要依据:躯体、尾部和内柱的形态以及躯体与尾 部的大小比例等。
二、海樽纲
海樽纲(Thaliacea)是一类具有永久性透 明胶质囊的浮游被囊动物,常栖息于热带海 样表层。其发育过程为间接发育,生活史较 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包括芽生 体(blastozooid)、蝌蚪幼虫(tadpole)和 无性个体(oozooid)。
代表种: 磷海樽目火体虫科(Pyrosomatidae) 火体虫属(Pyrosoma);
海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全肌目海樽科(Doliolidae) 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 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 半肌目纽鳃樽科(Salpidae) 佛环纽鳃樽(Cyclosalpa floridana) 梭形纽鳃樽(Salpa fusiformis) 萨利纽鳃樽(Thalia democratica)。
6. 生殖腺的形态
7. 尾部有无亚索细胞 (subchordal cells),其 排列状况如何 8. 有无帽(hood)--背面的 膜状附属物
(二)主要种类
有尾纲只有有尾目,可分为2个科: 住囊虫科(Oikopleuridae): 住囊虫属(Oikopleura) 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 长尾住囊虫(Oikopleura longicauda)
(四)发光现象 许多浮游被囊动物具有发光能力。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如火体虫是由许多发光个体组成的群体, 各个个体间歇地发光,使群体象一个发 亮的火球,因此称为火体虫。
很多纽鳃樽也具有发光能力,但其发光 器的位置在不同生活阶段是不同的。
被囊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布
被囊动物的分布很广,但在不同的海区, 由于环境差异,其种类组成和数量也有较大 的变化。在热带海区,海樽纲的种类较多, 有时数量也较大,是热带浮游动物的主要组 成之一。它们常被暖流带到高纬度海区,在 高纬度海区可存活一段时间,但不能繁殖。 因此,这类动物可作为暖流的良好指示生物,
(一)、有尾纲
有尾纲(Appendicularia,Copelata) 是一类小型、透明的浮游被囊动物。 由于发育不经过变态,成体还保留着 幼虫的尾部和形态。因此,又称为幼 形纲(Larvace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一、基本形态
(一)外部形态 有尾类的身体可分为躯体 和尾部两部分。躯体一般 呈圆锥形,前端较小,后 端向背腹方向扩大。躯体 腹面延伸为细长的尾部。 有尾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4. 生殖系统
有尾类为雄性先熟的 雌雄同体动物。生殖 腺占据躯体的后半部。 左右各有1个肾形的 精巢,其背面均有1 个生殖孔开口于体外。 卵巢单个,位于精巢 之间。
二. 有尾纲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1. 躯体和尾部的大小比例及其 形态 2. 有无口腺及口腺的形态、位 置 3. 内柱的形态 4. 鳃孔的位置 5. 胃的大小、形态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 —般,纽海樽、火体虫和海樽是外海浮游 动物群落的成员; • 而住囊虫则常是沿岸海区的浮游动物优势 种之一。例如,异体住囊虫可作为沿 岸流 的指尔种。
(二)食性 被囊动物是滤食性动物,其被囊 或“住屋”不仅起保护作用,也是一 个重要的滤食器官。纽鳃樽的滤食主 要是借助体壁肌肉的收缩,使吸入的 水流通过它们的过滤系统。
由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胶 质构成的“住屋” (house)。
“住屋”一般 3小时更新一次。在更新之前, 有尾类先用尾部破坏“住屋”壁,形成小 孔,从这些小孔逸出,1小时后重新分泌形 成一个新的“住屋”。
(二)内部构造
1.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咽、 食道、胃、肠、肛门 等器官组成。口位于 身体前端,咽宽大, 具有鳃囊,鳃囊有 3 个开口,食道内有发 达的纤毛。肛门开口 于躯体腹面、尾部基 部的前方。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三)生殖和发育 被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因种而异。 有尾纲为直接发育,不经过变态。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樽纲的生活史较 复杂,有世代交替 现象。但火体虫和 纽鳃樽的发育是直 接发育,不经过幼 虫期。
其中,纽鳃樽科有世代交替现象,有性世代称 为“复体”(aggregate form),无性世代称为 “单体”(solitary form),其主要区别如下: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特征 单体 复体 生殖腺 无 有 卵或胚胎 无 有 芽茎 通常有 通常无 肌带 多 少
被囊动物概述
被囊动物
被囊动物(Tunicata)是一 类低等脊索动物(Chordata), 属于尾索动物门 (Urochord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被囊动物具有如下特征:
1. 除有尾纲外,成体一般没有脊索,但幼体的尾部 有脊索。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尾索动物。 2. 成体呈囊状或圆桶状,被一个由皮肤分泌的、近 似植物纤维质的被囊所包围。因此,又称为被囊 动物。 3. 成体以鳃进行呼吸。 4. 成体没有感觉器官,具有开放式循环系统。 5. 多为雌雄同体,以两性生殖、出芽生殖等方法进 行生殖。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 3.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内柱后端与食道开口之间,由 围心囊皱褶而形成。血液循环是通过空隙 来完成的。
4. 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位于咽 的背面,身体背缘 中部。从脑神经节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一、 基本形态 (一)外部形态 海樽身体透明,呈酒桶 形,体表有硬化的、薄的 被囊。
两端开口,前端为入水孔, 具有12片围口叶,后端为 出水孔,又称排泄孔 (atrial opening),具有 10片围泄殖孔叶。围口叶 和围泄殖孔叶均含有大量 的感觉细胞。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二、 分类 海樽纲的主要分类依据为:囊壁厚度、 形状,肌带的宽度、数目和排列方式。 可分为3个目: 磷海樽目(Pyrosomida) 全肌目(Cyclomyaria) 半肌目(Desmomyri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2.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胃的 腹面,透明。住 囊虫无血管,各 个器官之间的空 隙是含有血液的 血腔。血液循环 在血腔内完成。
3. 神经系统 住囊虫有2个神经节- -脑神经节和尾神经节。 脑神经节位于躯体前端, 咽的背面。其左侧有1个 平衡囊。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二)内部构造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1. 肌肉 在海樽纲动物的被 囊内面,肌肉纤维组 成8条环状的肌带。 肌肉的收缩可使水从 出水孔排出,使动物 向前运动。
2. 消化系统 由口、咽、食道、 胃、肠、肛门等器官 构成。口位于身体前 端,咽占据了身体的 前半部,有称鳃腔。 内柱位于鳃腔的腹面, 是一个可分泌粘液的 纤毛沟。肛门开口于 排泄腔(又称围鳃腔 --peribranchial cavity)。
发出 2 对主要神经,
1 对分布于口缘,另 1 对分布于围鳃腔两 侧。
5. 生殖系统 海樽纲为雌性先熟 的雌雄同体 (protogynous hermaphrodite)。 卵巢近球形,位于肠 的转弯处,精巢细长, 位于消化道上方并延 伸至内柱。两性的生 殖管一起开口于围鳃 腔腹面。无性个体与 有性个体具有较大的 形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