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09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09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为了有效防止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和事故,保障接种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异常反应的分类和处理、事故处理流程等方面介绍相关制度。
一、预防措施1.接种前评估:在接种前,应对接种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包括过敏史、疾病史、接种史等。
对于有过敏史或慢性疾病的接种者,应谨慎选择适宜的疫苗,并根据需要做好预防措施。
2.接种操作规范:接种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接种,包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正确选用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选择适合的注射部位等。
3.接种后观察:接种完疫苗后,应让接种者在接种机构留院观察一定时间,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做好及时处理准备。
4.接种后随访:对于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应及时进行随访跟踪,了解病情发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支持。
二、异常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可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分类。
1.轻度异常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冰敷、口服退烧药等,一般能够自愈。
2.中度异常反应:表现为全身性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
应立即停止接种,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等。
3.重度异常反应:包括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重症反应等。
应立即停止接种,紧急处理,及时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三、事故处理流程当接种发生事故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紧急处理:立即停止接种操作,保障接种者的生命安全。
在现场配备急救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2.报告记录:将事故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通报,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接种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
3.调查分析: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
4.救治和赔偿:对受伤接种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进行赔偿处理,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5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为防止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妥善处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依据____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____机构:1、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置小组:组长:赵增辉成员:金红、杨玲、王艳丽、辛君2、职责:依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控制措施,及时____和妥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二、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原则:1、晕厥:1.1保持安静、空气新鲜、平卧、松开衣扣、注意保暖。
1.2轻者给予热开水或糖水、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
1.3观察生命体征。
神志、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
1.4皮____射1。
1000肾上腺素。
1.5以上处置后未见好转,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
2、过敏性休克:2.1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放松衣扣、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2.2立即皮____射1:1000肾上腺素,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重复注射1:1000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等。
2.3速请医院急诊科会诊或立即送往医院急诊科救治。
3、____性癔症:3.1做好预防接种前宣传教育工作。
3.2及时疏散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正确疏导,消除恐慌心理,暗示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
3.3做好思想教育与沟通工作,防止少数人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闹事。
三、预防接种事故的处置原则:预防接种事故一般是由于疫苗的质量原因,或由于接种时的差错,或由于污染造成严重的个体或群体反应的事件。
接种事故的处置重在预防:加强接种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加强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安全接种制度,按照说明书和规程进行接种,正确掌握各种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接种事故一旦发生,首先应积极诊治病人,如实地向中心领导与有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保留与该事故中使用的有关物品、原始记录等证据,接受和配合单位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接受处理。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机体发⽣的损害并不⼀定都是由接种疫苗引起怕,有的确实与接种疫苗有关:有的则与接种疫苗并⽆关系,只是在时间上有关联;在机体损害的性质未明确前,这种情况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这个定义包括3个⽅⾯的内容:1、病例的发⽣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的;2、受种者机体产⽣⼀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的损害或⾏为异常;3、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怀疑病例的发⽣与预防接种有关。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类型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分,经过调查分析,按其发⽣原因分为以下5种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偶合症、事故、⼼因性反应、原因不明。
三、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受种者获得抗感染的免疫⼒。
但是,任何疫苗作为抗原,对⼈体来说,都是⼀种⼤分⼦的或异体物质,个别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在发⽣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产⽣⼀些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称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关,它包括⼀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
四、什么是预防接种的⼀般反应?在预防接种时或预防接种后发⽣的,由疫苗本⾝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过性⽣理功能障碍的反应,称为⼀般反应,它包括局部反应和全⾝反应两种。
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异。
⼀般反应的特点:反应程度局限在⼀定限度内,除个别⼈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般不会影响正常的⼯作、学习或⽣活。
反应过程是⼀过性的⽽不是持久性的,⼤多在2-3天即可恢复。
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后遗症。
⼀般反应,有⼈称为正常反应。
认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反应愈⼤,效果愈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接种异常反应,保护接种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标1. 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风险预警能力;2. 快速、准确判断接种异常反应情况;3. 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降低接种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
三、预防措施1. 在接种前,接种者和接种人员应充分了解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接种人员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和疫苗过敏史。
3. 接种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急救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能力。
4.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异常反应判断与处理流程1. 判定异常反应类型:- 轻型异常反应: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 中度异常反应: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紫癜、呕吐等症状。
- 重型异常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
2. 处理流程:(1)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保持冷静,停止接种。
(2) 对轻型异常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鼓励接种者休息,缓解症状。
- 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如有需要,可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症状。
(3) 对中度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确定接种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如存在过敏反应,立即注射抗组胺药物。
-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紧急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对重型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保持接种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呼吸正常。
- 如出现休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按需进行其他救治措施。
- 紧急送往医院,寻求专业救治。
五、记录与报告1. 记录:在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应及时记录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时间、异常反应症状及处理措施。
2. 报告:在处理完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改进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预案背景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在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感染等。
为有效应对预防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置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2. 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增强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
3. 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接种者发生过敏反应。
2. 接种部位出现感染。
3. 接种疫苗质量不合格。
4. 其他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异常情况(1)接种人员应密切关注接种者的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接种。
(2)接种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向接种人员报告。
2. 初步判断(1)接种人员根据接种者的症状,初步判断异常情况的原因。
(2)如初步判断为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止接种,将接种者转移至安全区域。
②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等。
③密切观察接种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 上报信息(1)接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异常情况。
(2)报告内容包括:接种者基本信息、异常情况描述、处置措施等。
4. 现场处置(1)接种人员应协助医生对接种者进行救治。
(2)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注射部位感染:进行局部消毒,给予抗生素治疗。
③其他情况: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5. 后期处理(1)对发生异常情况的接种者进行跟踪观察,了解病情变化。
(2)对接种点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五、应急处置注意事项1. 接种人员应熟悉本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流程。
2. 接种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能够对接种者进行初步救治。
疫苗接种反应处理制度
疫苗接种反应处理制度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接种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为了保障接种者的权益和健康,制定和完善疫苗接种反应处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疫苗接种反应的种类、处理原则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疫苗接种反应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另一种是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
对于局部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冷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对于全身反应,应及时监测体温、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以降低体温。
其次,疫苗接种反应处理的原则包括:第一,及时发现和记录接种者的不良反应。
医务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时间、接种疫苗等。
第二,分类评估接种反应的轻重程度。
根据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等进行评估,区分轻度、中度或重度反应,以确定处理的方法和紧急程度。
第三,个体化的处理方法。
根据接种者的健康状况、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就诊等。
为了规范疫苗接种反应处理工作,可以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
首先,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监测机制。
通过接种后随访等方式,对接种者的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其次,建立反应处理指导方案。
根据疫苗的不同类别和接种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指南,包括对不同症状的处理方法、使用药物的剂量和时机等。
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疫苗接种反应处理的认识和能力。
第三,建立反应处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对医务人员的处理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总结起来,疫苗接种反应处理制度的建设对于保护接种者的权益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监测机制、制定处理指导方案、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可以提高反应处理的效能和水平,为接种者提供更安全、贴心的健康服务。
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和研究工作加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疫苗接种反应处理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机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 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程序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2。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1.3。
2。
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1.3.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
3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271。
3.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家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调查诊断2.1核实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AEFI报告后,应核实AEFI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预防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查的准备工作2.2组织调查221除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结等)外的AFI均需调在2。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减少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维护接种对象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定义预防接种反应定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体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定义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和预防接种实施差错2个方面,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种者的健康损害,又可能增加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危险性。
三、发生的原因1. 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错)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3. 个体方面的因素(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4. 其他因素(接种时间、药物影响、其他,如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等)四、处理1. 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
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
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
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2. 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须知预防接种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儿童的监护人应当配合接种单位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为保护您孩子健康,请协助我们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首次办理预防接种证免交工本费。
2、《儿童预防接种证》是您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
国家规定,幼儿园、学校在办理儿童入园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希望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补办。
3、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凭证接种,每次接种应由医务人员作好记录并签名,避免发生错种、漏种和重种。
4、请自觉遵守接种场合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先后顺序安排。
儿童家长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疫苗前应主动、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尤其是发热、急性传染病、慢性严重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既往接种史、过敏史和家庭成员中有无癫痫病、脑病、惊厥、过敏等。
疫苗接种后有无反应?如有,请告诉是何种疫苗、主要症状、发生时间等。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具有免疫接种资格的接种单位(接种门诊、接种点)接种疫苗,并对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接种单位在接种疫苗时应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否则,可以拒绝接种,并有权向上级部门反映。
6、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无论是常住儿童(含计划外生育儿童)或流动儿童、暂住儿童都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应当补种。
2024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3篇)
2024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____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与目的自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加强了疫苗接种的力度。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疫苗接种事件,制定一份____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接种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证公众的安全。
二、事件划分1. 接种过敏事件接种过敏事件是指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包括轻微的过敏症状和严重的过敏反应。
2. 疫苗供应中断事件疫苗供应中断事件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疫苗供应暂时中断或无法按时供应的情况。
3. 接种器具污染事件接种器具污染事件是指在接种过程中,接种器具被污染或破损的情况。
4. 接种程序错误事件接种程序错误事件是指在接种过程中,因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接种程序不准确或出现错误的情况。
三、应急处置措施1. 接种过敏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人员要求:接种点应配备有专业的医疗人员,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过敏反应,包括轻微的过敏症状和严重的过敏反应。
- 药物储备:接种点要储备有抗过敏药物,能够及时给予患者抗过敏治疗。
- 应急预案:接种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过敏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流程、紧急求助流程等。
2. 疫苗供应中断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储备备用疫苗:各级疾控部门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备用疫苗,以备不时之需。
- 调配疫苗:在疫苗供应中断期间,各级疾控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调配疫苗,保证接种活动的正常进行。
- 信息发布:各级疾控部门要及时发布疫苗供应中断的信息,告知公众并提供相关的替代措施。
3. 接种器具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卫生标准:接种点要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接种器具的干净和无污染。
- 废弃物处理:接种点要正确处理废弃物,防止污染扩散。
- 事故报告:一旦发生接种器具污染事件,接种点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____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
为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仍然有可能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针对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反应事件,降低患者伤害和社会影响。
三、应急处置预案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在预防接种活动开始前,政府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医院和社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协调部门、信息部门、医疗救援部门、宣传部门等,确保各部门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
2. 建立预警机制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的网络,收集、分析和跟踪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事件,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3. 疫苗接种人员培训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医疗人员,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其熟悉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
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4. 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在预防接种活动中,相关单位应设立异地监测点,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监测点应立即向上级疾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向医疗救援部门求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5. 应急救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异常反应,应急救援部门应制定具体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
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道梗阻、休克等。
对于症状轻微的异常反应,应先停止接种,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患者送往指定的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接种反应及事故处理制度
预防接种反应及事故处理制度
一、接种人员要监测接种反应及事故并及时处理。
二、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除应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向县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病例的诊断,必须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确定。
四、在每一次大规模接种时,应注意收集接种后24~48小时内接种反应,如发热、局部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及时记录上报。
五、对于发生的预防接种偶合症,应及时向儿童家长说明,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并积极治疗。
六、对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应立即报道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应进行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予以处理。
七、病人家属对异常反应处理不服的,可申请上一级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断诊。
八、为避免和减少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时应对接种儿童进行必要的咨询、查体,严格掌握疫苗的禁忌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6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__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____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____。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须知预防接种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儿童的监护人应当配合接种单位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为保护您孩子健康,请协助我们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首次办理预防接种证免交工本费。
2、《儿童预防接种证》是您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
国家规定,幼儿园、学校在办理儿童入园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希望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补办。
3、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凭证接种,每次接种应由医务人员作好记录并签名,避免发生错种、漏种和重种。
4、请自觉遵守接种场合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先后顺序安排。
儿童家长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疫苗前应主动、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尤其是发热、急性传染病、慢性严重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既往接种史、过敏史和家庭成员中有无癫痫病、脑病、惊厥、过敏等。
疫苗接种后有无反应?如有,请告诉是何种疫苗、主要症状、发生时间等。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具有免疫接种资格的接种单位(接种门诊、接种点)接种疫苗,并对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接种单位在接种疫苗时应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否则,可以拒绝接种,并有权向上级部门反映。
6、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无论是常住儿童(含计划外生育儿童)或流动儿童、暂住儿童都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应当补种。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则为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发生,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的调查和处理控制原则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报告、处理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旨在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提高应急能力,促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的开展,避免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影响,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标签: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调查处理; 原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的预防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的预防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
虽然疫苗的发明和用于预防传染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干预策略用于预防接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全球免疫规划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预防接种策略的实施说明,疫苗和免疫规划项目的效益远远超过了接种疫苗带来的风险。
然而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这种关注如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会影响到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本文就如何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发生及发生反应后的调查处理原则作一概述。
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原因分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类:①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②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预防接种过程中或预防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③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预防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④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预防接种方案,而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⑤偶合症:受种者在预防接种时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预防接种后偶合发病。
综合.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2009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一、为及时快速抢救个别严重过敏反应病例,预防接种门诊应摆设应急治疗床和应急处理药品橱柜,备有接种反应的相应药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备置氧气瓶(袋)和吸氧设备。
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接种时务必注意态度和蔼、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接种对象的心因性反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时,应主动配合临床医生争分夺秒快速救治.三、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要详细登记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24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经调查认为属于接种范畴的,提请县级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鉴定.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
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
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档案,专人负责。
二、预防接种一般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旗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在2小时内报告。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旗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
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五、因预防接种导致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请求旗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接到处理请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移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规定执行。
七、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成人0.5~1.0ml,小儿0.01ml/kg/次,最大量0.33ml(1/3支)。
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九、晕厥处理原则: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
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5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正规医疗单位诊治。
十、在群体性接种进行过程中,如出现接种反应,应及时将患者与其他受接种者隔离,再进行对症处理,避免人为造成紧张气氛,防止群发性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