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哲学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
体现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雷默是国际著名的音乐教育理论家,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这些观点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在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即《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也融合了雷默的哲学观点。本文将以《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为基础,探讨《音乐课程标准》中这些观点的体现。
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他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音乐是培养整个人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从音乐中感知美、表达美、欣赏美的能力。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目的的哲学观点。
雷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性。他认为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通过创造性活动来表现自己,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学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标准明确要求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标准中规定,学生应当通过参与音乐创作、演奏、表演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中创造性和表现性的哲学观点。
雷默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哲学观点。
关于音乐教育三种观点的介绍
关于音乐教育三种观点的介绍
摘要: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音乐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音乐教育理
论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
20世纪中叶,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几十年里,实践音
乐教育哲学批判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同时也逐渐发展,而在“后现代音乐
教育哲学”的思潮下,一种新的偏向功能音乐教育的理论也逐渐起源。本
文就简单论述这三种音乐教育哲学各自的观点以及它们的异同。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教育后现代音乐教育发展实用主义音乐教育哲
学一、审美音乐教育1、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的建立在西方的哲
学历史上,有着诸如康德、卡西尔等哲学家对于审美教育以及艺术哲学就
有一定的偏向,“审美音乐教育”的观点成为了雷默教授建立审美音乐教
育哲学范式的哲学理论基础。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大发展,社会
矛盾凸显。在音乐教育领域,一些学者表达不满并认为:我们要建立一种
新的哲学形式,它必须是充分的、全面的,来统一整个音乐教育专业。随后,一场审美教育运动展开,这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的建立奠定坚实
的社会基础和学术理论支撑。1970年,贝内特·雷默教授的《音乐教
育的哲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审美音乐教学哲学体系的初步建立,书中提
倡的,正是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雷默教授认为美国音乐
教育中,对社会价值的关注远远大于关注它的内在意义,为了改变关于目
标重要性的观点,必须以音乐审美价值的本质作为前提,音乐教育者才能
与被教育者分享审美价值。2、审美音乐教育的内涵在历史上,形式
主义、参照主义、表现主义等哲学流派认为,分享人类的经验可以通过分
哲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石读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
二、音乐的文化性
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还强调对音乐文化性的。音乐不仅是艺术形式,也是文 化的载体,它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人的思想情感等多元化的内涵。在 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通过音 乐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此外,对音乐文化性的还能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音乐教育的基石
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音乐教育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2、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情感、认知、技能和价 值观等多个方面。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精神和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音乐教育的目标
音乐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具体 而言,音乐教育旨在帮助学生:
1、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乐理、视唱、听音等; 2、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
3、激发音乐创作潜能,让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4、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音乐表演和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对于音乐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观念强调 音乐教育应具备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同时音乐的艺术性、文化性和社会性。 在实践中,这种观念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全面的行动指南。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是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涵养他们的音乐人格。审美哲学的基础理论是认识论和美学的结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的研究涉及到音乐的本质、价值、理解、欣赏和评价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音乐素养,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和品味。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理论主要包括多元化的意见,其中包括表现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等观点。表现主义哲学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表现出情感和思想,而不是其本身的艺术结构和形式,因此音乐教育中的重心应该放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形式主义是强调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美感,而不是内容和情感,这种哲学主要处理音乐作品优美的形式结构,鉴赏学生应该进一步学习对与音乐作品的形式组织进行把握。主观主义则认为音乐欣赏是一种主观感受,那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反应和体验。客观主义理论认为美的意义是事物本身内在的美,而不是主观感受,这种的音乐欣赏应是基于艺术形式和音乐作品内在的逻辑和精神体验,教育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理性和思辨能力,从音乐本身出发,掌握音乐欣赏的规律。
不管是哪种审美哲学,都与音乐教育的实践有很大的关系。有关的理论研究应该结合音乐教育的目标,体现出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特色,合理分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能够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进而感受音乐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而在真正实践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和情感,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和态度,为学生的音乐人格着重打造基础。在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己去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教育哲学读后感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教育哲学读后感过去,我虽读过一些音乐理论但没有如此深刻的感触。第一,雷默的
不断进取精神。坚持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不断的跟踪、消化,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他对音乐教育的理论探索中。第二,雷默对不同观点
的包容态度。面对音乐教育界内部外部的质疑,受到的一个又一个理认思
潮的冲击和挑战,雷默并不是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对持与他不同观点
的学者,雷默没有粗暴地批评或一味自我辩护,而是心平气和地从不同角
度加以分析,将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提出
一种求同存异的融合主义立场,主张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将不同观点的合
理部分融合起来。第三,雷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真心去探究不
同民族文化的灵魂,从内心认知”国于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
传播。第四,雷默的严谨治学的学风。书中加入了其领域的研究成果,如
心理学、神经学。在自己深入研究后本着融合主义的态度对其进行引述、
分析而运用不同观点时,不是将这些观观点简单化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的极端状态,而是辛辛苦苦地把这些思想异同仔细区分出来。
另外,我读完此书后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
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
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
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初中音乐课程大量安排了艺术欣赏
内容,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
音乐教育的哲学
音乐教育的哲学
一、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哲学是对音乐教育本质和价值的研究,是对一切音乐教育和教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各类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音乐哲学是教育哲学的一个分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音乐教育哲学观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和社会生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产背景就会有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这些哲学观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有不同的理解,对实践中的音乐教育目标有不同的指向。学校音乐教师了解音乐教育哲学观,有助于建立自身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和信仰,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音乐教育哲学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实用主义是音乐教育哲学的基础,但这时候的主要倡导者还不是音乐教育工,而是一些思想家或社会领袖,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审美论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占据了统治地位;20世纪80年代,为了响应社会的需求,实用主义哲学在音乐教育领域重新抬头,出现了音乐教育功能主义哲学;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音乐教育哲学的“实践范式”,针对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范式提出批判j目前对我国音乐教育影响较大且争议较多的,主要集中于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和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
二、几种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一)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
20世纪50年代末,贝内特·雷默等美国音乐教育理论家提出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观念,其中以贝内特·雷默及其著作《音
乐教育的哲学》为代表。其主要观点:1.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在一切与艺术交互作用的教学中,都应当谋求审美意义”。贝内特·雷默认为:“尽管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性功能,但对全人类来说,它的音乐的或艺术的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禀赋。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实际上,在贝内特·雷默看来,这种“反应能力”是一种对音乐本体的“审美感知力”,它是音乐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目标,而且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将审美教育看作音乐教育的本质。2.音乐教育的价值。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感觉教育。贝内特·雷默认为:“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达到包含在事物的艺术品质中的感觉体验。因此,可以把艺术教育视为感觉教育。”“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同所有人文艺术学科教育最深刻的价值一样: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这里,“感觉”一词不仅指情感,这里的“感觉”是取其最广义的含义,它意味着所有可以被感觉到的事物,可以是生理反应引起的诸如痛苦或安逸,激动或镇静,也可以是最复杂的情感或理智,甚至关于人生平和安宁的感觉色调;可以说,人类的所有行动和思想,都充满了感觉,即人的主体意识。人类的感觉是丰富的、动态的、有机的,每个人对同一样事物又有不同的感受,任何规定性的情境描述都不可能穷尽对感觉的捕捉和表达,而音乐就是以一种与感觉相吻合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节拍的疏密、高潮或低谷、停顿或延缓,各种终止式等都与人的感觉形式在逻辑上惊人地类似。在这些音响材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生长与衰弱、冲突与了结、流动与静止、紧张与缓和、激动与平静,甚至还有难以名状的心灵微妙的颤动,这些就是感觉的形式,这些感觉是博大的,涵盖了一切生命的体验。可以说,音乐就是对人类感觉的调性模拟。由此可见,音乐的意义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
体现
《音乐教育的哲学》是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Bennett Reimer)的经典之作,他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观点和理论。而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雷默的影响,特别是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雷默哲学观点的体现。本文将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出发,探讨其在中国《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提出了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他强调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社交和身体的健康发展。这一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表达和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全面地发展身心灵。
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积极参与的、探究性的。他提出音乐教育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而应该是一种积极参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应该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这一观点也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得到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多种方式来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技能。
探讨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
探讨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
1 音乐教育哲学学科发展概况
音乐教育哲学隶属于教育学,它是教育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它的存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并对音乐教育的,特别是器乐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
当前,在音乐教育哲学学科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主要分为五种,其主要内容包括:
(1)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Bennett Reimer提出。他认为: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
(2)以实践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David J.Elliott 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音乐学科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艺术科学,其发展关键在于实践。
(3)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我国的王耀华先生提出。他主张,音乐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
(4)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项观点由美国学者保罗·哈克提出。他承认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并指出,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
(5)以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所提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的与文化整合的哲学。
这五种音乐教育哲学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2 音乐教育哲学对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性作用
(1)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加强实践性功能。
器乐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表演的实践活动;二是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器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需要重视与表演相关的舞台实践活动,也应重视与教育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
国内音乐教育哲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虽然国内有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师,但整体上教师的素质仍存在较大的差 异,有些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有效地传授音乐技能和知 识。
教师培训与进修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音乐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体系尚不完善,许多教师缺乏持续的专 业发展和提升机会,这制约了音乐教育的进步。
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占主导
媒体传播
社会音乐教育应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力量,如广播、电视 、网络等,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音乐知识和文化。
家庭音乐教育
家庭音乐氛围
家庭音乐教育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如经常播放优美的 音乐、参加家庭音乐活动等,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家长参与
家庭音乐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共同学习乐器等,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校音乐教育应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示范演 奏、小组讨论、音乐表演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社会音乐教育
社区音乐活动
社会音乐教育应积极开展社区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 节、音乐比赛等,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交流。
公共音乐机构
公共音乐机构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音乐厅 、交响乐团、民间乐团等,应积极开展各类音乐教育和普 及活动。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书中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哲
学性质、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使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全面
的理解。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教育的哲学性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哲
学性质,它能够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唤起人们的共鸣。音乐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熏陶。
其次,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个人非常赞同的。作者指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这些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育的方法。作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表现力和鉴赏力,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全面接触音乐,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和
表现力。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综上所述,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音乐的哲学
性质、目标和方法,我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更加坚定了我将来从事音乐
教育工作的决心。我相信,通过音乐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艺术素养和人文精
神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
想述评
一、本文概述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这篇文章旨在对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评价。贝内特·雷默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的理念对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首先概述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他如何看待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以及他如何理解音乐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和分析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其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本文还将对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评价和反思,探讨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和影响,以期能够为未来的音乐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概述
贝内特·雷默,作为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与哲学家,他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坚信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审美教育,一种人文精神的传
递。
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他对于音乐教育的全面理解。他认为,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力。他强调,音乐教育应该超越单纯的技巧训练,注重学生对音乐内在美的感知和理解,以及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能力。
雷默还提出了“音乐作为人类行为”的观点。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表达。音乐教育应该关注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音乐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素养,它不只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心静思深
的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自我,并开发个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思维。现代审美教育认为,音乐可以促进学生在其社会经历中辨别,唤醒,传播和传递其审美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影响自身的审美情感,理解和实践审美文化。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文明中的丰富体现,从古到今一直被公认是一项重要的人文
教育内容。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它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唤醒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在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活动中产生更多的深层思考和思想自由。
另外,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思维和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学
习优异性,而且可以促进 personality 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艺
术修养,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成功的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艺术的技能,这样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喜悦与愉悦感受,这也是音乐教育最好的体现,这是一种综合性发展的艺术审美教育。
因而,音乐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那就是能够唤醒个性、调动
情感,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审美情操以及激发对古今文化的学习热情。高校作为社会公共教育责任的重要持有者,正积极开展音乐教育的活动,构建一种良性的社会文化经历,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培育新一代文明的大学生。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摘要】
音乐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感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新音乐教育哲学突出了
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参与和体验。本文分
析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音乐实践的意义,并探讨了新音乐教育哲学
的特点。对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新音乐教育模式的
探讨。通过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音乐教育哲学的创新
和启示,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展
望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和借鉴。
【关键词】
音乐教育,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重要性,意义,特点,
现状,模式探讨,总结,展望,启示。
1. 引言
1.1 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实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参与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
创造力。新音乐教育哲学强调对学生音乐实践的重视,倡导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
音乐实践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启发,从而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背景
过去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只注重对音乐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而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强调了音乐实践的意义,即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新音乐教育哲学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得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得以重新审视和创新。
本文将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思想,以期为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通过对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新音乐教育模式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教育的方向和重点,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音乐教育哲学则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认为音乐是审美,是实践,是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是具有社会功能。笔者认为,中学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续,同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唯一不同的是授课对象由在校学生变成了在职中学教师。因此,音乐教育哲学是中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中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应坚持注重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注重西方多元文化与国内民族文化相
结合、注重中学音乐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
(一)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
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它是从音乐本体的角度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这位美国音乐审美教育哲学观的重要人物,分别于1970年、1989年和2003年出版了三个版本《音乐教育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其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不仅成为美国音乐教育哲学的主流,而且深深影响了美国乃至北美的音乐教育实践。雷默认为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绝对表现主义最有利于维持音乐的审美经验、审美意义以及审美价值。艺术的经验必须是审美的经验。它“在最深层的意义上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联”,所以“如果艺术的经验对人的生命有意义,那么,这种经验必须是审美的。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体验。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实践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音乐教育哲学致力于重新审视音乐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并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本文将从新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实践意义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一、新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新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启发式教育、个性化教学和终身学习等观念。启发式教育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这意味着学生应该有机会通过创作、即兴演奏和表演等方式来体验音乐,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个性化教学强调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教育应该根据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音乐之路。终身学习观念认为音乐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课堂,而是要贯穿整个人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
这些哲学观念共同构成了新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它们强调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能够融会贯通,自信自主地生活和工作。
二、音乐实践的意义
音乐实践在新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作音乐、即兴演奏和合作表演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和挑战,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音乐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需要团队合作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合唱、管弦乐队和室内乐等活动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声音,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音乐实践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情感、树立自信心,促进情商和智商的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受益终身。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教育学家、音乐学家罗伯特·贝林德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作者以哲学的思辨方式探讨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展示了他对音乐教育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震撼。通过作者娴熟的叙述和理论推导,我对音乐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者首先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技巧和知识。他强调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生活、追求真理。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反思我在音乐教育中是否过于注重技术和功利,是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理解。
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作者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他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获得了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受过的机械式训练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培养我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反而压抑了我的表达欲望。我深感作者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方法有
其可取之处,我希望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多地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对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通过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从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同时,音乐还可以成为人们减轻压力、愉悦心情的良药,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对音乐的多重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音乐教育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许欣叶
几种不同观点和对融合的建议:基于体验的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哲学
目录C
O
N
T
E
N
T
S
02
04
06
08
立场
•音乐体验是“内在”(人们创造和分享的实际音乐和“描述” (我们作为有连带关系的个体从邪种音乐中所感悟的)的混合。
•音乐体验是多尺度的。在其核心,将它与其他体验区分开来的是它对声音的利用,以只有声音能做到的方式“制造特殊”。
•
• 要获得这种特殊性.人们必须创造并分享它;也就是切身进行音乐体验。
•说明音乐教育的目的的一个方式,是说它的存在是为了音乐体验,以其所有的各种表现,尽可能广泛.尽可能按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深刻。
02
我们往往就是“为了它本来的那个样子”欣赏它.但是那个样子是什么?
形式主义者并不否认,许多艺术作品包含着对作品以外的参照。但是他们坚持认为,所有这样的参照,都与艺术作品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据极端形式主义者认为,对形式关系的沉思所提供的那种独特、专门、深奥的体验,很少有人能够享受到。
04
音乐,追根溯源,就是一种人的活动——大卫艾略特
音乐的要旨,或者价值,或者实质,在于它的行。因此,当我们走近音乐的时候,我们应当关注行的方面——音乐家的行动,把它作为首要的兴趣。而当我们教音乐的时候,我们也应当这样做;注重帮助人们按音乐家的行为方式行事,因为那些行,那些“实践",才是音乐的价值所在。认为音乐并不单纯是一个产品或物体的合
成。
06
08
依靠对一种根本性行为倾向的承认,我认为,这种倾向就在不相同的表现,它可以导致人们的人工制品和活动,而无须表达出来的“审美”动机,也可以导致最高度自觉的当代艺术创作。
在任何可以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中,关键的方面是创造它的人.无论那个人想的是什么,感觉的是什么,或者相信的是什么这个人都会把这一切吸纳到所用的材料中,吸纳到它们的模样、它们的声音、它们对互相作用的力量错综复杂而有意义的体现中,使得结果的体验特殊,或者有重大意义,这是那种体现的一个作用。
每一个艺术体验无论创造还是分享,都是只有艺术可以完成的方式。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