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三者的内在联系及实施建议》
《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国能安全[2014]317号
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工作责任体系,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条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第四条国家能源局是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履行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授权,负责具体实施本辖区电力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依法履行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职责,主要内容为:(一)组织落实国家关于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并与电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相衔接;(二)组织制定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三)组织制定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信息通报、应急处置、事件调查与处理、工控设备安全性检测、专业人员管理、容灾备份、安全审计、信任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及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四)组织制定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督促、指导电力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组织或参加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与处理;(五)组织建立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评价与考核机制,督促电力企业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经费、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建设等工作;(六)组织开展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考核等工作;(七)组织开展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技术研发工作;(八)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的其它事项。
第三章电力企业职责第六条电力企业是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等级保护二级测评整改建议
等级保护二级测评整改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等级保护二级测评整改建议的经验。
首先我觉得啊,你得把安全管理制度这一块重视起来。
我之前碰到过一个项目,他们安全管理制度那叫一个乱,好多制度都是多年前的,根本不符合现在的要求。
就好比你还拿石器时代的工具干现代的工业活,根本不搭嘛。
你得重新梳理,像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这些制度都得完善。
网络安全这块也不能忽视。
我感觉防火墙规则设置是很多人容易犯错的地方。
曾经有个情况,他们的防火墙跟形同虚设似的。
为啥呢?就是规则设置错了,一些该禁止的访问没禁止。
就像你家大门,应该把坏人拦在外面,结果你把规则弄反了,坏人随便进。
这时候你就得重新评估访问需求,严格设置规则。
在数据备份方面,我也有些看法。
我碰到一个企业,数据备份做得一塌糊涂,只在一台服务器上备份,而且备份周期特别长。
这要是服务器出个啥问题,数据就全没了,简直就是在悬崖边走钢丝啊。
所以我觉得最好是有异地备份,而且备份周期要缩短。
比如说一天备份一次或者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更频繁都行。
哦对了还有主机安全方面。
有些安全策略在主机上根本就没启用。
这有点像你买了个超级安全的锁,但是你从来就没锁过。
要启动像密码策略啊这些基本的安全策略,限制登录尝试次数啥的。
我知道我说的这些可能也不全面。
毕竟不同的系统环境、企业需求都会有差异。
有些企业的技术团队可能比较弱,这时候我觉得找专业的安全外包公司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们更有经验,能帮你比较快地完成整改。
我觉得可以参考《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这个标准,这就像是我们整改的一个地图,照着路线图走才不会迷路。
虽然等级保护二级测评整改麻烦了些,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整好的。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来,最后肯定能搭出一个牢固的堡垒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的。
另外,日志审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有的公司,服务器日志乱七八糟,啥有用信息都找不到。
这就好比侦探破案没有线索。
你得规范日志的格式和存储,这样万一有安全事件,还能回溯嘛。
等级保护风险评价
等级保护风险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三者的内在联系及实施建议赵瑞颖前言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1出台后,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系统安全测评(或称系统安全评估,简称安全测评)都是当前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这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出发,分析了三者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并作了基本判断。
本文还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简称SDLC),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从发起实施主体的角度给出了三者在SDLC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一、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A、等级保护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等等级响应、处置。
这里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系统或者网络;信息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储、传输、处理的数字化信息。
工作背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999年公安部组织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即: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GB17859中的分级是一种技术的分级,即对系统客观上具备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
2002年7月18日,公安部在GB17859的基础上,又发布实施五个GA新标准,分别是:GA/T 387-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 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90-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 391-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刚接触安全测试这项工作的时候,对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三者之间的联系很不清楚,常常会弄混淆。
幸得有这样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三者的概念区别以及联系,澄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好文章不敢独享,特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A、等级保护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等等级响应、处置。
这里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系统或者网络;信息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储、传输、处理的数字化信息。
工作背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999年公安部组织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即: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GB17859中的分级是一种技术的分级,即对系统客观上具备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
2002年7月18日,公安部在GB17859的基础上,又发布实施五个GA新标准,分别是:GA/T 387-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 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90-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 391-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风险评估及等级保护
风险评估及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及等级保护一、引言风险评估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预测和避免潜在的风险,从而保护企业或组织的利益。
本文将对风险评估及等级保护进行探讨。
二、风险评估的定义与内容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评价和预测,确定潜在风险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的过程。
其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四个环节。
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或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确定潜在风险的来源和类型。
2. 风险分析:对所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3. 风险评价: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减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风险评估可以利用多种方法与工具进行,其中常用的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1. 定性评估:通过对风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高低,进而根据其等级进行优先排序。
2. 定量评估:通过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可能影响的大小,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计算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此外,风险评估中常用的工具有风险矩阵、事件树、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等方法。
四、等级保护的意义与内容等级保护是指根据风险的等级,通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企业或组织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应对和防范。
其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或组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等级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1. 风险防范:通过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2. 事故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 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预防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等风险。
等保测评 安全评估
等保测评安全评估
等保测评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的一种方法。
等保测评主要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通过等保测评可以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风险,为系统的安全防护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
等保测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建立评估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估的目标、范围和标准,明确需要评估的安全要求和关注的重点。
2. 收集信息资料:收集与系统安全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系统架构、网络拓扑、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等。
3. 风险分析和安全测试:通过分析系统中的风险,进行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4. 安全评估报告:综合评估结果,编写安全评估报告,包括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漏洞报告和改进建议等。
5. 安全改进措施:根据评估报告的建议,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改进措施,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等保测评,可以有效评估和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帮助组织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性。
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估的联系
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估的联系
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都是评估和分析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和安全相关问题的过程,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联系:
1. 目的相似: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的主要目的都是评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以便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2. 评估方法类似: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的方法都包括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报告和跟踪。
3. 影响范围一致: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都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影响范围,包括人员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
4. 互为支撑: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相互支撑。
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安全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安全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确定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5. 管理措施一致: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和提高安全性。
无论是针对已知风险还是潜在风险,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对人员和财产的伤害。
总之,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是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的概念。
通过对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出
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提高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分别是什么意思?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分别是什么意思?初接触网络安全的时候,很多人总会将“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混淆在一起,甚至认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作用和意义,那么你知道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有何关系吗?小编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讲解一下。
等级保护等级保护是指对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进行响应、处置。
等级保护的核心是对信息系统特别是对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分等级、按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监督。
国家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运用法律和技术规范逐级加强监管力度。
突出重点,保障重要信息资源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量化评判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
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有何关系?①等级保护是指导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管理制度,而风险评估、系统测评则是在等级保护制度下,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价的两种特定的、有所区分但又有所联系的不同的研究、分析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等级保护要高于风险评估和系统测评。
②等级保护的前提是对系统定级,系统定级根据系统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三大性来确定,即是明确各种信息类型-确定每种信息类型的安全类别-确定系统的安全类别三个步骤进行系统最终的定级。
等级保护中的系统分类分级的思想和风险评估中对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分级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等级保护的级别是从系统的业务需求或CIA特性出发,定义系统应具备的安全保障业务等级,而风险评估中最终风险的等级则是综合考虑了信息的重要性、系统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运行现状后的综合评估结果,也就是说,在风险评估中,CIA价值高的信息资产不一定风险等级就高。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等保测评之间的关系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评估过程。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评估过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具有不同的安全保护能力,一方面通过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选用与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来实现;另一方面分布在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不同的安全控制,通过连接、交互、依赖、协调、协同等相互关联关系,共同作用于信息系统的安全功能,使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功能与信息系统的结构以及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在安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还要包括系统整体测评。
等级保护测评实施方案
等级保护测评实施方案1. 引言等级保护测评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验证特定系统或网络的安全性的方法。
它通过评估系统的安全等级,确定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弱点,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措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实施等级保护测评的方案,以帮助组织保护其信息系统和网络免受潜在威胁的影响。
2. 测评目标等级保护测评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系统或网络的安全性,确定其安全等级,并为组织提供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建议。
具体目标包括:•评估系统或网络的安全架构、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确定系统或网络可能存在的威胁和弱点,并评估其对组织运行的影响;•为组织提供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建议和措施,帮助其加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
3. 测评方法等级保护测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3.1 收集信息首先,需要收集有关系统或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或网络的架构图和拓扑结构;•安全策略、安全控制措施和流程等相关文档;•系统或网络的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报告等。
3.2 分析评估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系统或网络进行全面的安全分析和评估。
主要包括:•评估系统或网络的安全架构和设计,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漏洞;•分析系统或网络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针对系统或网络的重要组件和功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可能的威胁和攻击路径;•对系统或网络进行安全性能测试,检查其抵御安全攻击的能力。
3.3 确定安全等级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系统或网络的安全等级。
等级保护通常分为不同级别,如低、中、高等。
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可以自定义安全等级划分标准。
一般来说,安全等级的划分应考虑到系统或网络的重要性、敏感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风险。
3.4 提供安全建议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或网络,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措施。
具体包括:•建议加强系统或网络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提供网络安全设备和防护机制的选择指南;•建议改进系统或网络的安全配置和强化措施;•提供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置的建议。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与安全测评三者之间的区别
等级爱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三者之间的区不与联系刚接触安全测试这项工作的时候,对等级爱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三者之间的联系专门不清晰,常常会弄混淆。
幸得有如此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三者的概念区不以及联系,澄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好文章不敢独享,特在此和大伙儿一起分享。
一、三者的差不多概念和工作背景A、等级爱护差不多概念:信息安全等级爱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爱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治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等等级响应、处置。
那个地点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系统或者网络;信息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储、传输、处理的数字化信息。
工作背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爱护条例》2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爱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爱护的具体方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999年公安部组织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爱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爱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即:第一级:用户自主爱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爱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爱护级;第四级:结构化爱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爱护级。
GB17859中的分级是一种技术的分级,即对系统客观上具备的安全爱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
2002年7月18日,公安部在GB17859的基础上,又公布实施五个GA新标准,分不是:GA/T 387-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爱护网络技术要求》、GA 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爱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爱护数据库治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90-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爱护通用技术要求》、GA 391-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爱护治理要求》。
等级保护风险评价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三者的内在联系及实施建议赵瑞颖前言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1出台后,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系统安全测评(或称系统安全评估,简称安全测评)都是当前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这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出发,分析了三者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并作了基本判断。
本文还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简称SDLC),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从发起实施主体的角度给出了三者在SDLC 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一、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A、等级保护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等等级响应、处置。
这里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系统或者网络;信息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储、传输、处理的数字化信息。
工作背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999年公安部组织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即: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GB17859中的分级是一种技术的分级,即对系统客观上具备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
2002年7月18日,公安部在GB17859的基础上,又发布实施五个GA新标准,分别是:GA/T 387-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 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90-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 391-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关于对等保工作的建议
关于对等保工作的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等保工作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等保工作的目标是保护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预防和阻止各种网络攻击。
在开展对等保工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完善的对等保制度和管理体系。
对等保工作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对等保工作机构和团队,确保对等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对等保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对等保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安全工具和技术进行对等保工作。
3.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漏洞分析。
对等保工作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找出系统的安全弱点和漏洞,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对策,加强对系统的防护和监控。
4.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对等保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和规程、安全标准和规范、安全审计和监控等,确保对等保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5.加强对等保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对等保工作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安全技术,提高对等保工作的效能和能力,及时应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
6.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对等保工作需要与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7.加强对等保事件的处置和应急响应。
对等保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对等保事件处置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
8.加强对等保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对等保工作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对等保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9.加强对等保宣传和教育工作。
对等保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增强大家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10.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对等保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等保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等级保护标准总体框架
中办发[2003]27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中保委发[2004]7号 国保发[2005]16号 终 端 安 全 技 术 要 求 分 BMB20-2007 BMB22-2007 级 保 护 方 案 设 计 指 南 BMB17-2006
公通字[2004]66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公通字[2006]43号《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管理办法》 数 操 通 网 服 等 基 测 实 务 作 络 据 用 本 级 评 施 库 系 安 基 器 准 划 要 指 全 安 安 统 础 求 则 分 南 全 全 安 安 技 准 术 全 全 技 技 则 术 术 技 技 要 术 术 求 要 要 求 求 要 要 求 求 定 级 指 南
等保测评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 流程不同
等保测评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 流程不同
等保测评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 流程不同
等保测评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 流程不同
等保测评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 流程不同
等保测评与风险评估的区别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等保是标准或体系,风险评 估是一种针对性的手段。
物理安全 10 8 6 应用安全 4 2 0 网络安全 应用安全
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构架
某级系统 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
安 物 网 理 安 全 全 全 安 安 全 全 构 络 机 用 安 安 理 机 制 度 主 应 据 数 管 理 全 管 全
安 人 员 安 全 管
系 统 建 运 设 管 理 理 理 管 维 统
系
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 风险评估是以安全建设为出发点,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改 变传统的以技术驱动为导向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及详细安 全方案制定,通过对用户关心的重要资产的分级、安全威 胁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分析、对系统物理环境、硬件设 备、网络平台、基础系统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运行措施等等方面的安全脆弱性的分析,并通过对已有安 全控制措施的确认,借助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推断出 用户关心的重要资产当前的安全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严重 级别制定风险处置计划,确定下一步的安全需求方向。
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的关系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IT技术论坛52 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10月下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的关系倪培利 邵静青岛速科评测实验室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最基础的制度是信息安全保护和风险评估之间的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制度。
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制度所达到的目标是将保护信息安全的工作统一起来,提升我国建设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
在保护信息安全的时候充分调动社会所有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将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保护信息和维护信息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关系现代化建设中,诸多方面已经逐渐的与电子信息技术相融合,在社会发展中,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在金融证券行业积极推动网上银行建设和网上证券交易,商务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有效的信息数据支持。
如今,信息更是作为战略资源,为企业决策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的概念1.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概念信息系统所承担的功能是实现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主要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保护。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采用分等级管理,能够将安全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做好分级响应和分级处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之中发挥着基础性管理作用,对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其核心的内容是将信息的安全进行划分等级,按照规定的标准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方案。
在进行信息安全划分等级的时候,需要依据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的基本条例,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划分成五个等级。
第一级是用户自主保护等级;第二级是审计系统保护等级;第三级是安全标记保护等级;第四级是结构化保护等级,第五级是访问验证保护等级[1]。
1.2 风险评估的概念评估风险的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指标低可能会出现的损失和影响提前判断,将安全隐患进行预防。
等级保护_风险评估_安全测评三者的内在关系及实施建议_赵瑞颖
。
证是 对 信息系统 的技 术 类 管 理 类和 运 行 类安全 控 制所 进行 的综 合评 估 决 策 用 来授权 一 个信 息系统 投入 运 行
,
“
、
”,
认可 则是
。 。
“
由管 理层 作 出的
”
。
认 证 以标准 和 测评 的结 果 作 为 依据
,
我 国 的系统 认证 虽 然起步
国家 认监 委等 8 部
, , 、
、
,
,
。
,
,
,
,
。
,
,
、
、
称 C 认 特性 ) 等三性损失的最 大值来确 定
,
即 明 确各 种信息类 型
。
“
一确定 系统的 安全 类别
. 2 2
”
三 个 步骤 进 行 系 统 最终 的 定级
—
。
确定每 种信息类型 的安全 类别 一
等级保护 与系 统测评 的关系
:
基本 判断 系统安全测评及行 政认 可是安全 等级 保护的落脚点 认 可 的依据多 数是系统安全测评 的结果
、
强伟 d保要 强调的是
。
:
6 号文 中的分级 主 要是从 信息和信 息系统 的业 务重 要 性及 遭受破 坏后的影 响 出发的 是 系统从应用需求
,
出发 必 须纳入 的 安全业 务等级
1 2
.
而非 G B
17 8 5 9
中定义 的系统 客观上 已具 备的安全技 术能 力等级
。
根据 前述
,
,
目前 我国主管部 门安 全
,
主 管部 门根据 系 统测评 结果 判断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的区别!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的区别!无论是学习网络安全还是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凡是接触安全行业的人,往往都听说过“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等关键词。
但是,有很多朋友肯定还没有搞懂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三者的概念介绍等级保护是指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按其重要程度及实际安全需求进行分等级保护,对网络和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网络和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等级响应、处置。
它是保障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
等级保护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自主保护级)、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者之后,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讲,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的潜在威胁、弱点、造成的影响等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安全事件在综合作用下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从而组织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
安全测评按照严格的程序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能力的综合测试评估活动,由正规、检验技术丰富且被政府授权资格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查,帮助系统运行单位分析单位目前的安全运行状况、排查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
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级保护:它是我国信息保障建设体系中的一个最基础的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安全测评:两者都属于等级保护制度下对信息、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评价,只不过两种方式在区别中又有所联系。
从某种程度来讲,等级保护在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之上。
一旦系统定级并分类分级后,不论是风险评估还是安全测评,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当作是等级保护制度之下的评估和测评;操作时只需要在原有的操作程序、方法基础上加入特定的制度要求就可以了。
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
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敏感数据和信息资产免受潜在威胁,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的概念、目标和实施步骤,以及其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旨在根据信息的安全风险级别,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定制化、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
该方案依据等级保护体系,结合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实施防御措施、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确保信息资产在所有等级中的安全性。
二、目标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敏感数据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漏、篡改和破坏。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机制,该方案能够有效应对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安全漏洞。
三、实施步骤1. 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首先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全面分析和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程度,将信息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为每个等级确定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2.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通过进行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和威胁的认识,并加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3. 安全控制和防御措施:根据等级要求和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适合的安全控制和防御措施。
包括物理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措施、访问控制措施、数据加密措施等。
同时,建立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4. 安全审计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评估安全控制和防御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持信息系统的持续安全。
五、重要性等级保护安全解决方案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非常重要。
它能够帮助保护敏感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漏,降低信息资产被破坏或篡改的风险。
此外,该方案还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减少内部人为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三者的内在联系及实施建议赵瑞颖前言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1出台后,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系统安全测评(或称系统安全评估,简称安全测评)都是当前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这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出发,分析了三者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并作了基本判断。
本文还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简称SDLC),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从发起实施主体的角度给出了三者在SDLC 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一、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背景A、等级保护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等等级响应、处置。
这里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系统或者网络;信息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储、传输、处理的数字化信息。
工作背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999年公安部组织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即: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GB17859中的分级是一种技术的分级,即对系统客观上具备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
2002年7月18日,公安部在GB17859的基础上,又发布实施五个GA新标准,分别是:GA/T 387-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 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 389-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390-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 391-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这些标准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系列标准的一部分。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3(简称66号文)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五级,即:第一级:自主保护级;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特别强调的是:66号文中的分级主要是从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业务重要性及遭受破坏后的影响出发的,是系统从应用需求出发必须纳入的安全业务等级,而不是GB17859中定义的系统已具备的安全技术等级。
B、风险评估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参照风险评估标准和管理规范,对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潜在威胁、薄弱环节、已采取的防护措施等进行分析,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
工作背景:风险评估不是一个新概念,金融、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都有风险及风险评估需求的存在。
当风险评估应用于IT领域时,就是对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
国内这几年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较快,具体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风险评估也从早期简单的漏洞扫描、人工审计、渗透性测试这种类型的纯技术操作,逐渐过渡到目前普遍采用BS7799、OCTA VE、NIST SP800-26、NIST SP800-30、AS/NZS4360、SSE-CMM等方法,充分体现以资产为出发点、以威胁为触发、以技术/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的脆弱性为诱因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合方法及操作模型。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4年组织完成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及《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标准草案的制定,并在其中规定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风险判断准则,对规范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做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信办正组织在全国北京、上海、黑龙江、云南等省市及税务、银行、电力等行业领域作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探讨对上述两个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草案的理解修订及相关管理问题的研究,预计2005年9月份前完成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有关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C、系统安全测评基本概念:由具备检验技术能力和政府授权资格的权威机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相关技术规范,按照严格程序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的科学公正的综合测试评估活动,以帮助系统运行单位分析系统当前的安全运行状况、查找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供安全改进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
工作背景:在我国,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是较早并较有影响的开展有关系统安全测评认证的机构。
这里强调一下测评和认证的区别:测评如前述定义,认证则是对测评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和质量管理要求所作的确认,认证以标准和测评的结果作为依据。
在美国,系统认证的结果通常作为主管部门对新建系统投入运行前的安全审批或已建系统安全动态监管(即系统认可)的依据。
根据美国FISMA6及NIST SP800-37的规定,系统认证是“对信息系统的技术类、管理类和运行类安全控制所进行的综合评估”,认可则是“由管理层作出的决策,用来授权一个信息系统投入运行”。
我国的系统认证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认证周期、建设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系统认证数量还非常少。
特别是国家认监委成立后,强调了信息安全要“一个统一认证出口”的要求。
国家认监委等8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的通知》4(简称57号文)中已明确规定了对信息安全产品进行“统一标准、技术规范与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认证目录;统一认证标志;统一收费标准”的“四统一”的认证要求。
在国家认监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认证相关具体意见尚未出台前,多数情况下,系统安全测评的结果可直接作为主管部门对系统安全认可的依据。
典型例子如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在相关职能部门授权下,已完成了对上海市100余家重要信息系统、涉密信息系统、区县以上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工作,并为市信息委、市国家保密局、市卫生局等信息化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决策依据。
二、三者的相互内在联系和区别A、三者关系的基本判断基本判断:等级保护是指导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管理制度,风险评估、系统测评都是在等级保护制度下,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种特定的、有所区分但又有所联系的的不同研究、分析方法。
等级保护是指导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建设的基础管理原则,是围绕信息安全保障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对信息安全分等级、按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监督。
风险评估、系统测评则只是针对信息安全评价方面两种有所区分但又有所联系的的不同研究、分析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等级保护要高于风险评估和系统测评。
当系统定级原则确定并根据该原则将系统分类分级后,那风险评估、系统测评都可以理解为在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制度下的系统测评,操作时只需在原有风险评估、系统测评方法、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加入特定等级的特殊要求就是了。
打个比方:如果说等级保护是指导信息安全建设的宪法,则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则是针对系统安全性评估或合格判定方面的专项法律。
至于66号文中提及的等级保护制度中的其他建设内容,如等级化安全保障体系设计、等级化安全产品选用、等级化安全事件处理响应,由于和安全评估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本文不再展开讨论。
B、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的关系基本判断:风险评估是等级保护(不同等级不同安全需求)的出发点。
风险评估中的风险等级和等级保护中的系统定级均充分考虑到信息资产CIA特性的高低,但风险评估中的风险等级加入了对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的确认因素,也就是说,等级保护中高级别的信息系统不一定就有高级别的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技术驱动为导向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及详细安全方案制定,以成本-效益平衡的原则,通过对用户关心的重要资产(如信息、硬件、软件、文档、代码、服务、设备、企业形象等)的分级、安全威胁(如人为威胁、自然威胁等)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分析、对系统物理环境、硬件设备、网络平台、基础系统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运行措施等方面的安全脆弱性(或称薄弱环节)分析,并通过对已有安全控制措施的确认,借助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推断出用户关心的重要资产当前的安全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严重级别制定风险处理计划,确定下一步的安全需求方向。
等级保护的前提是对系统定级,根据FIPS199,系统定级根据系统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简称CIA特性)等三性损失的最大值来确定,即“明确各种信息类型――确定每种信息类型的安全类别――确定系统的安全类别”三个步骤进行系统最终的定级。
将信息系统安全类别(简称SC)表示为一个与CIA特性的潜在影响相关的三重函数,一般模式是:SC= {(保密性,影响),(完整性,影响),(可用性,影响)}。
等级保护中的系统分类分级的思想和风险评估中对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分级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等级保护的级别是从系统的业务需求或CIA特性出发,定义系统应具备的安全保障业务等级,而风险评估中最终风险的等级则是综合考虑了信息的重要性、系统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运行现状后的综合评估结果,也就是说,在风险评估中,CIA价值高的信息资产不一定风险等级就高。
在确定系统安全等级级别后,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实施等级保护、等级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和参考。
C、等级保护与系统测评的关系基本判断:系统安全测评及行政认可是安全等级保护的落脚点。
根据NIST SP800-37,认证过程偏重于对系统安全性的评估,认可过程则属于管理机关的行为,是指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判断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残余风险是否可接受。
根据前述,在我国,目前主管部门安全认可的依据多数是系统安全测评的结果。
主管部门根据系统测评结果判断,如果残余风险可以接受,则允许系统投入运行或继续运行,否则信息系统便没有达到特定安全等级的安全要求。
没有最终的主管认可过程,等级保护无法落到实处。
从这个意义上讲,进行等级保护建设、实施风险管理过程后的系统安全测评及行政认可是等级保护的落脚点。
D、风险评估与系统测评的关系基本判断:风险评估与系统测评分别是针对系统生命周期建设不同阶段存在的安全风险的相近判断方法。
对同一个生命周期的系统,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起点,系统测评是安全建设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