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研究书目
鉴赏必看的四本古玉老知识书籍
鉴赏必看的四本古玉老知识书籍书籍作为人类记录文化,传承知识,保存历史的重要媒介,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的功能,成为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识。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玩收藏,玩古玉,一套合适的书必不可少,这里开门文话社为广大藏友推荐四本古玉老知识,此书是七八十年代全国玉器培训班的内部书籍,市面很难买到。
这四本书中有两本大有来头,是为张永昌先生所作。
张永昌先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专家、苏州文物商店研究馆员,被公认为我国玉器鉴定第一人的国宝级专家。
张永昌先生对我国古玉鉴定界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先将商周、春秋和战国的玉器区分开来,又将唐至明代玉器的模糊概念逐一澄清,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使我国文博界的古玉鉴定学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进入正题来看看社长推荐的四本老知识一、《古玉浅说》苏州文物商店 1978年本书为文物市场开放之前,古玉鉴定专家张永昌先生为培养文物商店收购人员而编写的内部鉴定玉器教材,满篇实践经验,与坊间普通鉴定书迥然不同,是古玉鉴定的秘籍。
二、《古玉鉴定——璧人鹿龙》北京文物局1983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玉器鉴定班的讲稿,专门讲述了鉴定古代(壁人鹿龙)的实践经验。
张永昌先生作为一代大师,他把自己的毕生所学编撰成书,这两本就是其中之二,书籍的内容写得实际、系统、通俗,论述语言朴实,文字简洁明了,关于玉器都讲在点子上,不卖关子(俗话说:留一手),言谈开门见山,抓着特征讲,并画上插图示意,更为贴切。
玉器收藏爱好者值得去学习去研究。
另外两本书是古玉实践的参考资料。
七八十年代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和各地文博单位缺少人手,缺少对古代器物有足够认知的工作人员,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文物系统积极开展培训班,这两本书就是当时培训班的学习资料。
三、《古玉讲义》《古玉讲义》是玉器小组(众多专家)在1972年全体整理,在全国文物商店内部培训职工的参考资料,内容详实,弥足珍贵,与坊间流通本内容绝然不同。
【栩恒检测】关于玉的书籍
关于玉的书籍关于玉的书籍四部关于玉的书,历史上出版的并不多。
虽然玉文化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但我们对玉的研究却非常弱。
从宋代到清代,配有图的关于玉的书,大概只有四部。
第一部是北宋年间出版的吕大临的《考古图》。
《考古图》我讲过多次,它共有十卷,其中有一卷专门谈玉器。
这一卷里的玉器是谁的收藏呢?宋代画家李公麟。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图》,原来是个手卷,到了明代以后被刊印成书。
手卷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极特殊的装裱方式,也是一种欣赏字画的方式。
它是一个长轴,打开一点一点看。
过去文人将它铺在黄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赏,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过这样一部书,特别有意思。
这部书叫《古玉图谱》,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认是一部假书。
作者声称书里收录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玉器。
出版这部假书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写了序,并出钱把这部书刊行了。
我们知道,盛世一定要修典,乾隆时期编纂的最重要的典籍就是《四库全书》。
当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他也看到这部书了。
但纪晓岚多牛啊,翻了三页,就把这书给扔出来了,定为伪作,书里的玉器都是假的。
这《古玉图谱》就未能被收入《四库全书》。
那么,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到了民国以后又被人重新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
当时大家也分不清楚真假,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出版了。
不仅重新出版,还配了彩图。
晚清的印刷业开始发达,可以配彩图了,于是把这部伪书配了彩图又出了一遍,害人不浅。
第四部书非常重要,叫《古玉图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学者吴大,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
《古玉图考》在玉器研究界影响最大,书里有大量考证。
我们讲过,乾隆皇帝不知道玉琮是什么,管它叫“头”。
结果吴大考证出来了,这种玉器不叫头,叫玉琮。
还有玉斧,斧状的玉器,在吴大以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过去很多书上都叫“药铲子”。
中药铺里也有很多工具嘛,人们就认为它是药铲子。
玉器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4.周南泉主编.玉器.上:新石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5.周南泉主编.玉器.中:唐代至明代.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6.张广文主编.玉器.下:清代.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7.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8.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9.贾峨主编.中国玉器全集.3:春秋·战国.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10.芦兆荫主编.中国玉器全集.4:秦·汉—南北朝.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11.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5:隋·唐-明.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12.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6:清.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13.赵永魁,孙风民编著.玉器鉴赏与评估.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14.陈咸益著.玉雕技法.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15.廖宗廷等编著.中国玉石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6.余平,李家珍主编.翡翠及商贸知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617.李劲松,赵松龄主编.宝玉石大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8.昭明,利群编著.古代玉器.北京:中国书店,199919.赵汝珍编述.古玩指南.北京:中国书店,199320.吕新彪编著.宝石款式设计与加工工艺.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1.张广文著.古玉鉴识.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2.赵永魁等著.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古玉收藏十大经典参考书籍【42层有更新】
古玉收藏十大经典参考书籍【42层有更新】古玉收藏书籍众多,与朋友讨论,兼个人认识,列十大经典参考书籍如下:一、《古玉精英》,《古玉掇英》,中华书局唯一一部以私人藏品而成为古玉收藏教科书的经典书籍,虽然不一定尽善尽美,然而,在收藏家普遍自信而不信他人,从而使得馆藏品书籍独秀天下的时候,该书使有理想的收藏家看到了收藏文化的希望。
收藏收藏二、《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该书自从出版以后,就几乎成为了鉴定人员和高仿人员的教科书。
收藏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该书拥有华丽的编著团队,在古玉类书籍中堪称翘楚,这也可称为古方先生最大的学术成就。
稍显不足的是该书以地域分册,但不同地域出土的玉器不同年代数量差异显著,因此,每册读完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倘若该书每册收录了当地各个时代的出土典型玉器,则玉器分布的不平衡清晰可见。
收藏四、《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古玉器的词典类工具书,内容简洁而全面,并可作为入门类阅读。
收藏五、《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故宫博物院玉器藏品图录,这些玉器并无明确的出土记录,在故宫藏玉排除现仿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进行断代归纳,这对于民间藏品断代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收藏六、《明代玉器》,紫禁城出版社明代玉器在玉器发展史上非常独特,经常与清代玉器一起以“明清件”闻名于世,然而,其与清代玉器差异相当大,明代玉器与唐宋元玉器的联系之紧密更甚于与清代玉器的联系,该书是关于明代玉器的专门论述,尤其明代玉器与前代玉器风格的联系,更是值得称赞,也是其独特视点。
收藏七、《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这是一本小书,却被张明华先生以宽阔的视野概括得精致怡人,在古玉大块头书籍中宛若小家碧玉般婷婷玉立。
收藏八、《玉器时代,美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玉器》,科学出版社流失到国外的史前玉器大集合,这些玉器因为失去了出土的确切证据而对使其断代尤其值得关注。
古玉研究书目
古玉研究数目古方主編,《中國出土古玉器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玉器》,臺北,錦繡出版社,1994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文物出版社、光復書局,《中國考古文物之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趙朝洪,《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科學出版社,2004吳棠海,《認識古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4趙永魁,《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趙美,《滇國玉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12。
許曉東著,《遼代玉器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3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上中下)》,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黃宣佩主編,《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浙江省文物局編,《良渚古玉》,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陽古玉擷英》,文物出版社,2005楊伯達主編,《玉緣-德安堂藏玉》,文物出版社,200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淩家灘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張明華著,《中國古玉發現與研究10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上海博物館編,《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上海博物館,2002 張正明.邵學海主編,《長江流域古代美術-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傳熹年著,《古玉綴英》,香港中華書局,1995天津市藝博館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兩木、文物出版社,1993震旦美術館,《古玉選粹1-震旦藝術博物館》,震旦文教基金會,2003林巳奈夫著&楊美莉譯,《中國古玉研究》,藝術圖書,1997薑濤.王龍正.喬斌著,《三門峽虢國女貴族墓出土玉器精粹》,眾志出版社,2002 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眾志美術出版社,2004鄧淑蘋著,《群玉別藏》,故宮博物院,1995鄧淑蘋著,《群玉別藏續集》,故宮博物院,1999呂丹烈,《南越王墓與南越王國》,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1990。
关于玉器的书
关于玉器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玉器的书籍推荐:
1. 《中国古代玉器大全》:此书由著名玉器专家撰写,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历史、工艺、分类等内容,并配以精美的图片,非常适合玉器爱好者和收藏家阅读。
2. 《中国玉石文化与艺术》: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玉石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全面解读了玉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玉器图片和相关的鉴赏知识。
3. 《玉器鉴赏与鉴定》: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玉器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从外观、质地、纹饰等方面分析玉器的真伪和价值。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入门指南。
4. 《玉石的世界》:此书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玉石文化和玉石艺术,不仅介绍了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玉石文化。
对于想要了解全球玉石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5. 《古代玉器欣赏与鉴定》: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种类、纹饰和工艺特点,并提供了详细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适合想要深入了解古代玉器的读者阅读。
请注意,以上推荐的书籍仅供参考,具体选择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决定。
玉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文学、历史著作
2、玉与《红楼梦》
在中国历史上,《红楼梦》是另一部著名的与玉关系密切的著作。作者曹雪芹举家食粥,十年辛苦,泪尽而逝,方哭成《红楼梦》此书,洋洋百万多言。此书原名《石头记》,即从一小小的石头“通灵宝玉”的出土写起,到此石头的失踪而结束,全书借此全面否定了自古被尊为天地之主宰、天地之精的玉器理论观念,全面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并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因此,无论是红学的爱好者,还是古玉文化的爱好者,都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深入进行一番研究,以进一步深刻理解《红楼梦》这一宏篇巨著的价值和写作的艺术手法。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结合的理解,对玉与《红楼梦》的关系提出几点看法,目的是抛玉引玉,以便引出广大鉴赏者更多的精辟见解。
北静王路祭秦可卿,指名要见宝玉,声言“久欲一见为快”,直至见了,连称名不虚传。后来还特意仿造了一件膺品供贾宝玉玩耍,这无疑是代表了一班王公大臣对玉的崇拜心理。
持褒玉态度的人们,主要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人物,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这些人的命运和封建王朝的命运连在一起。
而持贬玉态度的人也大有人在,连贾宝玉本人也包括在内,他曾骂到:“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我已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等等。
曹雪芹借用天地造化的说教来塑造人物形象,又用畿伟的手法来预示情节,借一块通灵宝玉,让吉祥的玉石来象征主人公的温柔富贵。但到最后,却又用完全相反的结局来说明其纯属无稽,它既不能保住贾府世袭的荣华,也不能保住封建王朝的百年筵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玉文化中关于玉石起源的理论,创作了一个从顽石到宝玉再到顽石的梦幻,使之贯穿于全书的情节之中,实际上是对传统玉论的彻底批判和无情嘲讽。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品,它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因此,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开始学习和关注玉器鉴定。
然而,玉器鉴定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鉴定经验。
因此,通过阅读图书,了解玉器鉴定知识是提高个人鉴定能力、保障收藏质量的必经之路。
下面,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好的玉器鉴定书籍,供您参考。
一、《中国玉器鉴别图典》《中国玉器鉴别图典》是一本专业性非常强的鉴定书籍。
它是由中国玉器协会编撰,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别方法、鉴别技巧以及鉴别流程。
此书中的图片是非常有价值的,上面都是真品玉器的图像,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可以促进玉器爱好者的鉴别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避免被假冒伪劣的玉器所欺骗。
二、《考古学玉器鉴定与鉴赏》此书是由董荣水编写的,主要介绍了考古学玉器的鉴定方法和鉴赏技巧。
它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入门书籍。
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全面,除了介绍玉器种类,还介绍了玉器的发掘、保存、鉴定和保养等知识,非常有实用价值。
三、《玉器鉴定技巧》此书是由余万里编写的,主要介绍了玉器鉴定的技巧和玉品等级评定标志。
对于新手来说,此书非常实用,它详细介绍了玉器的种类,鉴别方法以及鉴别要点。
此外,此书还分别介绍了各种不同玉器的鉴别技巧,如器物、佛像、玉髓、玉杯等,非常具有实用性。
四、《玉器品种与鉴定》这本书是由沈培安所编写的,它所介绍的玉器品种和鉴定方法非常全面,能够满足玉器爱好者对不同品种玉器鉴定的需求。
此书的排版十分清晰,翻阅非常方便,是一本便于带着前往收藏品市场进行鉴定的实用性图书。
在玉器收藏的道路上,光靠一些经验性的鉴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一些实用的玉器鉴定图书,不断的积累鉴定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鉴别玉器的能力。
因此,以上推荐的四本玉器鉴定图书,均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玉器爱好者购买并认真阅读,从而更好的开展玉器收藏工作。
古玉收藏该读哪些书
古玉收藏该读哪些书前不久,在京参加了《古玉蕴含的华夏文明与低估的市场价值》专题研讨会。
会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东瑞先生发言说:“当今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读物,开卷未必有益,甚至是有害的。
”对此我颇有同感。
这里凭个人多年研究古玉和近年从事古玉鉴定的工作实践,向同好们叙叙个人的读书心得。
当今无论国有书店还是市肆摊商,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出版物琳琅满目,但若究其编著者,既有文博单位的科研专家,又有民间组织或收藏家、店老板。
因其水平和目的不一,所写内容也参差不齐。
对古玉收藏与爱好者来说,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著作。
有关古玉源流、器形类比与地域分布类图书对于古玉收藏与爱好者来说,熟悉掌握中国古玉的源流、器形变化与分布地域乃是基础。
但这一方面一定要以经科学发掘出土或国家文博单位入藏的传承有绪的标本为准。
这方面的类书以《玉器辞典》、《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玉器卷》及新近出版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较为优秀。
《玉器辞典》由台北故宫博物院那志良教授编著,台湾雯雯出版社1982年出版。
本书分上下册。
上册是辞典的正文,体例与一般辞书大致相同,可以通过古玉的名称或据其外观形态查到较为详细的文字资料。
下册是古玉图版,编号总计3500号,其中绝大部分为有明确出处的考古发掘品,小部分为文博单位或私人藏品。
所收资料大多可信,但由于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限于当时研究认识水平,致使一些古玉的年代不甚确切,如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多定为商周之器。
尽管如此,本书仍不失为古玉入门者的优秀教科书。
《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玉器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杨伯达、周南泉研究员任正副主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
本书精选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333件玉器,全部彩色精印,并配以文字说明。
其中绝大部分为近年考古单位的发掘品,小部分为文博单位的传世品。
该书图版由专业人员拍摄,形态准确清晰,玉器的质感和出土浸蚀的痕迹均真切表现出来。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第1卷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Chinese Jades in TraditionalCollections古 方/主编Gu Fang1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春秋·战国Neolithic Period·Shang DynastyWestern Zhou·Spring and Autumn Period·Warring States Period北 京中国古代玉器以其历史悠久,质地温润,色泽晶莹,功能广泛,技艺精湛而闻名遐尔,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被誉称“玉器之邦”。
因此,一千年来,来围绕关于古玉鉴赏的话题一直常谈不休,谁在玉器的辨伪上能当之无愧地成为玉中的“标准器”?几千年前的玉器在古代社会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史前社会主要用于祭祀神灵(六器)、标志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六瑞)以及用于死后的殓葬(殓尸玉)(参见《周礼注疏·大宗伯》《周礼注疏·典瑞》)。
在这三项活动中美玉的因素发挥着主体的功能。
佩戴用玉器(佩)一定具有美的成份,同时又与祭祀神灵、标志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密切相联。
可以说远古的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玉和玉器。
从这一角度来说,玉、玉器实为文化、理念的载体,又是古代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因而中国玉文化、玉观念、玉器工艺及其艺术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繁荣,成为华夏文明的代表性器物。
这些都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逐渐得到证实。
1928年殷墟遗址的发掘,中国的考古学正式步入正轨,殷墟发掘出土无以数计的古代遗址和墓葬,出土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玉器。
到今天,中国的考古工作已走过了81年的艰难历程,出土的玉器从简概朴拙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刚劲凝重的夏商玉器、流畅剔透的两周玉器、厚重有力的两汉玉器,也有新异典丽的唐代玉器、灵秀简劲的两宋玉器、敦厚别致的辽金元玉器,还有简练圆熟的明代玉器和繁缛富丽的清代玉器,基本展现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全貌。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填空:1、玉器研究内容:名称、时代、形制、纹饰、制作工艺、功能、文化史中的意义。
2、史前考古断代理论及方法:地层学、类型学、其他科技手段、考古分期。
3、无纪念文字断代:字体、字形、音韵、词汇、地名、官名。
4、东北玉器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老哈河流域5、兴隆洼文化遗址主要有:查海、白音长汗、盆瓦窑6、东北地区文化序列: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源头。
7、马家浜文化遗址:马家浜遗址、吴家浜遗址、罗家角遗址8、环太湖地区玉器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9、齐家文化玉器遗址:武威皇娘娘台、青海喇家遗址、天水师赵村10、玉器自然呈色可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11、新石器时代主要玉器文化分布:西辽河流域、太湖地区12、二里头文化玉器种类:生产工具、礼仪器、装饰品、日用器13、商代三大制玉中心:河南二里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14、商代后期玉器兽面纹:牛面纹、虎面纹、饕餮纹15、西周玉器分早晚两期,分界线在穆王时期。
16、西周丧葬玉:琀玉、握玉、玉瞑目17、春秋时期玉器的主要纹饰是:虺纹、卷云纹、勾连云纹18、汉代出土玉器的主要遗址:河北满城1号墓、涟水三里墩、苏州狮子山19、汉代玉器根据器型和用途可分为:⑴礼仪用玉;⑵装饰品(随身装饰物;实用品);⑶浮雕与圆雕的美术品;⑷葬玉(玉琀、玉握、玉塞、玉衣)。
20、五种砣具及用法: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
21、制玉工具:砣机、砣具、解玉砂22、清光绪时李澄渊作《玉作图》将古玉制作分十一道工序:以石攻玉;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搯膛;上花;打钻;镂空;打眼;清底上光。
23、《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玉器文献
1、古代玉器,昭明,利群编著,北京:中国书店,1999,261页,¥15.00,K876.84/62、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102页,¥108,K 878.05/L W Y3、清代玉器,龚德才编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128页,CNY200.00(全套),K876.82/24、王树森玉器设计,徐锋, 安震泽编著,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150页,¥18.00 TS932.1/15、殷墟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册,¥15,K 876.82/S K Y6、玉器,张明华撰,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6页,¥28.00,K 876.84/Z M H7、文物鉴赏丛录.玉器.二,刘东瑞,刘浩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237页,¥18,K87-51/1/(2-2)8、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30,215,53页,¥350,J121/2/(13)9、玉器.中:唐代至明代,周南泉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9,290页,¥2970.00(全套),K876.82/1/(2)10、玉器.上:新石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周南泉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7,283页,¥2970.00(全套),K876.82/1/(1)11、玉器.下:清代,张广文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8,292页,¥2970.00(全套),K876.82/1/(3)12、玉器:[中英文本],刘云辉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13页,CNY8.00,K876.82/313、玉器鉴赏与评估,赵永魁,孙风民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343页,CNY98.00,TS933.5/214、玉器纵横,徐龙国编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103页,CNY23.00,K876.84/915、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312页,¥340.00,J 323/Y Q B/ (1)16、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5,319页,¥340.00,J 323/Y Q ,B/ (2)17、中国玉器全集.6:清。
通贯古今传世佳作[权威资料]
通贯古今传世佳作作为广东省精品文化工程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玉器通史》12卷本,于2014年9月由深圳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套书由陆建芳主编,按照时代顺序和古代玉器的自身发展阶段,分为“新石器时代北方卷”“新石器时代南方卷”“夏商卷”“周代卷”“战国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上)(下)”。
撰写《中国玉器通史》的主编和各卷作者当中,有考古部门长期实践在第一线的领队;有文博单位从事古玉研究的研究馆员;也有古玉研究方面有抱负、有实力的中青年才俊、学者。
在他们的辛勤耕耘和出版社编审和装帧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600余万字的学术著作,终于“七年磨一剑”初步告成并隆重面世。
我早些时候,阅读过12卷中提前完成的几卷书稿,正式出版以后又浏览了后续的几卷,深感兴奋和震撼。
这套书的特点鲜明,可圈可点以及亮点很多,试述如下:1.通贯古今,以考古发掘资料和历代玉器为依托,参照史学的叙事方法,构建中国第一部玉器通史。
在二十余年前,我参加了《中国玉器全集・原始社会卷》的部分编纂工作。
之后,古玉研究学者又出版了多部不同题材的全集、图录、大系、通论和论丛,他们在弘扬中国传统玉文化、美术鉴赏、传播普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纵然如此,社会各界仍殷切期望出版一部总括全面的玉器发展通史,而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该套书不负众望。
它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8000余年中国玉器发展的一个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玉器、玉文化研究的一次升华。
每卷对各自历史时段的玉器进行深度解析,特别是在过去研究薄弱的环节或从未开发的层面,做出了详尽的补充和前所未有的揭示。
某些章节提出了耳目一新的理论和创见,非常难能可贵。
毫无疑问,该套书全面系统、涵盖面广,既填补了一些学术研究的空白;又具有开创性、学术性和权威性,堪称为中国玉器研究的传世佳作。
2.内容翔实,选用文物精准,组织篇章结构严密得当,资料搜集全面,可谓近乎极致。
玉器鉴定专家:古方
玉器鉴定专家:古方
古方
古方,男,1962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
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研究馆藏玉器。
目前就职于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玉器的考古学研究,主要成果有《天地之灵—中国古玉漫谈》、《中国古代文物典玉器》,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要著作:
《天地之灵——中国古玉漫谈》(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冰清玉洁——中国古代玉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
《古玉之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盛世玉润――北京奥运与中国玉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
《古方讲古玉》(金城出版社,2009年)
《海派玉雕大师精品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我们还缺什么样的玉器书?
我们还缺什么样的玉器书?作者:张宏明来源:《新阅读》2020年第04期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新的财富积累,人的精神需求,促进了乡愁回顾,增强了文明理念。
亲近传统文化,远离粗鄙野蛮,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建设。
这其中,玉器的研究和玉器书籍的出版,是中国文化遗产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贡献。
众所周知,1949—1978年,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虽然在个别区域个别部类有一些成功例子,田野考古也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如商代妇好墓、明定陵发掘,例子不少。
因时代关系,三十年出版的玉器学术成果与图书,极其少见。
所可列举者,不过夏鼐先生对商代玉器的研究,河北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涉及玉器)寥寥几文几书而已,与今天的文以万数,书以千计相比,实在是距离悬殊。
现就目前的出版图书试做以下分析。
玉器书的分类及特点玉器图书大体包括五种类型:工具书,图录类,著作类,论文集,科普类。
其中图录类的成果与影响最大,当然也夹杂了不少伪书伪作;工具书不多,权重不大;著作与论文类学术含量最重;科普读物不少,水平与方面见仁见智。
这是我对中国过去四十年出版玉器图书的分类与总体评价,分类上或有交叉,评价上或有偏颇,然而大体上公允客观,我还是非常自信的。
下面按照我的分类,逐类介绍其内容,点评其优劣,涉及史学评论与图书评论两大领域,或有语言不当、评价欠妥之处,尚请语及诸公原谅。
大部头、重量级工具书尚未出现,数量较少且技术含量一般。
影响较大的有四部书籍:索引性质的是北大赵超洪教授主编《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辞典性质是古方主编《中国古玉图典》和薛贵笙主编的《中国玉器赏鉴》;行业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玉器卷》。
后两种书,也可放在图录类。
考虑到与图片的有图无文不同,更具有综合鉴赏介绍与标准选择,因此置此。
相类似的,上博张尉主编的《新见古玉真赏》或可引入,放在著作类亦无不可。
图录类玉器书数量最多,其本身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类:综合巨册,单一发现,区域合成。
中国传世古玉辨伪的文献考察(六)
中国传世古玉辨伪的文献考察(六)第四章、清古玉辨伪――文献的考察清代古玉辨伪的文著计有:谷应泰《博物要览》、乾隆帝御制文《玉杯记》及其多篇御制诗、陈性《玉纪》、唐荣柞《玉说》。
它们分别反映了清初、中晚及晚期伪古玉的情况及辨伪的侧重点。
现将上述文著作重点的解释,以供参考。
一、《博物要览》――清初文玩鉴考综著作者谷应泰,生卒年不详,丰润人,宁赓虞,顺治进士,官浙江提学佥事。
性哺博览,工文章,后益肆力经史,有《明史纪事本末》《筑益堂记》。
该书作者姓氏之上冠以“国初”,估计其书成于康熙初年,付梓时间较迟,有光绪七年广汉锓版,另有无出版年月的一种,所见共两种版本。
本书十二卷,二十三类,卷七为《志玉》,包括玉所产地、玉各种颜色、玉材、看石中玉法、玉色高下、玉器名目、辨新旧玉器颜色工作、看玉器法及古奇玉等九目,其主要材料似来自《新增格古要论》和《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论古玉器》两书有关部分,在目次、文字上作了一定的调整,尚有数处补益。
现遴选其重要者略作说明:1 《玉书》此书首见于曹丕《与钟大理书》,云“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脂、黑譬纯漆、赤似鸡冠、黄侔蒸栗’”,共录十八字。
而《博物要览》引《玉书》:“玉有山元(按:玄字,避康熙帝玄烨讳。
)、水苍之文,山产玉而木润,水产玉而流芳,藏于璞,而文采露于外”。
可知《玉书》至康熙年间尚存世,谷应泰尚可见到,此后不久便失传。
今靠《博物要览》又增添二十九字。
《礼记?玉藻》:“天子晋埏,方正于天下也”。
郑玄注:“《相玉书》;‘埏玉六寸,明自?荨?”。
说明东汉尚有《相玉书》传世。
2 首次揭示清初已有人工染玉之法已如前述,高濂记录吴中玉工,以杂色劣质玉如式琢成汉宋螭块钩环,伪乱古制,每得高值。
他还认为土锈尸侵似难伪造,在伪沁制造方面尚缺乏警惕,注意得很不足。
然谷应泰立《辨新旧玉器颜色工作》一目,明确地指出:“南中良工伪造古玉器法”有二,一是“以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器物”,显然这是引自高濂《论古玉器》,仅在文字上稍作变动,并无补充。
这本书带你揭秘中华文明史,《高古玉鉴赏》书籍,文物爱好者必读,收藏家的挚爱读物
这本书带你揭秘中华文明史,《高古玉鉴赏》书籍,文物爱好
者必读,收藏家的挚爱读物
玉者,石之美也。
玉不琢不成器,玉乃自然之造化,工乃人文之精华,工玉结合,谓之玉器。
八千年浩瀚历史,九万里广阔天地,华夏子孙,千秋万代,无不与玉息息相关。
本书以高古玉为载体,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殿堂,以古代玉雕艺术珍品,传播中国艺术与文化奉献大众的信念为社会使命感,为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曾云锋先生的《高古玉鉴赏》是一部高古玉辨析的重要典籍。
堪称中国玉界圭臬之作,是中国至今为止,在高古玉器研究界和美学界不可多得的推崇之作。
这本书对中国高古玉的由来、发现、工艺、用途、鉴伪、赏析诸方面做了详实的著述。
这部玉书在某些方面尚有完善之、补析之必要。
尽管如此,并不影响其在中国古玉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站在巨人和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是我们的责任。
介绍中国古代纹样的书 -回复
介绍中国古代纹样的书-回复
以下是一些介绍中国古代纹样的书籍:
1.《中国纹样史》:作者是陈绶祥,该书详细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中国纹样发展历程,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纹样,如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人物纹等。
2.《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纹样》:作者是禚振西,该书以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解析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的各种纹样,包括青铜器纹样、陶瓷纹样、纺织品纹样、漆器纹样等。
3.《中国传统纹样图鉴》:作者是遆高亮,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纹样图案,包括云雷纹、回纹、莲花纹、龙纹、凤纹等,并对每种纹样的起源、演变和象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4.《中国纹饰艺术》:作者是侴智勇,该书从艺术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纹饰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涵盖了古代建筑、家具、服饰、饰品、书画等各种载体上的纹饰艺术。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纹样的重要参考文献,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能是玉器图录的标杆!拥有此书就能拥有当晋侯的体验!“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精品玉器展”开展!
可能是玉器图录的标杆!拥有此书就能拥有当晋侯的体验!“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精品玉器展”开展!龙首带宝瓶角龙麟龙尾商代遗玉龙纹玉圆牌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63:124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带獠牙人面超细发丝爪形人手利爪人足西周人首神兽纹玉戈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63:60现藏山西博物院左侧龙首互相缠绕的龙尾右侧龙首玛瑙管西周二联璜玉组佩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1:122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人像正面双层冠帽后石家河文化遗玉玉神人面山西曲沃羊舌晋侯墓地M1:88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玉文化,万年悠长。
至少自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玉、崇玉,经过夏商周,绵延至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皆为世人所钟爱。
正如孔子《论语· 八佾》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如您开篇所见,无论色泽、造型,还是纹饰、内涵,山西曲沃北赵、羊舌晋侯墓地及绛县横水墓地等出土的西周玉器都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极为丰富的意!在文化、礼仪层面,西周玉器是礼制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工艺、艺术层面,它更展现出高贵、典雅、细腻,历经千万年的永恒之美!北赵西周晋侯墓地的出土玉器,因其种类繁多、装饰华美,被学界公认为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之玉器群体。
西周玉玦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31:95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西周玉下颌托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63:40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是不是都已经被来自山西的晋国玉器所吸引?重磅好消息:12月6日“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开展!170余件/组以晋国精品玉器为主的超级重磅玉器大展亮相杭州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这是一场由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教授策划、四家文博机构联手,倾力推出的西周玉器饕餮盛宴!四家文博机构分别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院展览分为玉之美与礼之玉两大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1996.
古方主編,《中國出土古玉全集》,上海,科學出版社,2005.10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玉器》,臺北,錦繡出版社,1994
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文物出版社、光復書局,《中國考古文物之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趙朝洪,《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科學出版社,2004
吳棠海,《認識古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4
趙永魁,《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
趙美,《滇國玉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12。
許曉東著,《遼代玉器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3
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上中下)》,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黃宣佩主編,《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浙江省文物局編,《良渚古玉》,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陽古玉擷英》,文物出版社,2005
楊伯達主編,《玉緣-德安堂藏玉》,文物出版社,200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淩家灘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
張明華著,《中國古玉發現與研究10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上海博物館,2002
張正明.邵學海主編,《長江流域古代美術-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傳熹年著,《古玉綴英》,香港中華書局,1995
天津市藝博館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兩木、文物出版社,1993
震旦美術館,《古玉選粹1-震旦藝術博物館》,震旦文教基金會,2003
林巳奈夫著&楊美莉譯,《中國古玉研究》,藝術圖書,1997
薑濤.王龍正.喬斌著,《三門峽虢國女貴族墓出土玉器精粹》,眾志出版社,2002
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眾志美術出版社,2004
鄧淑蘋著,《群玉別藏》,故宮博物院,1995
鄧淑蘋著,《群玉別藏續集》,故宮博物院,1999
呂丹烈,《南越王墓與南越王國》,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1990。
那志良,《謙謙君子-玉器的欣賞與鑒定》,臺北,書泉出版社,1992。
張廣文,《玉器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
俞美霞,《戰國玉器研究》,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4年。
楊伯達,〈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古玉考》,徐氏藝術基金會,1992年。
吳棠海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四》,1995年10月。
劉良佑,《古玉精萃》,尚美出版社,1992
論文
楊伯達,《傳世古玉辨偽與鑒考》,紫禁城出版社,2002
楊伯達主編,《出土玉器鑒定與研究(P)》,紫禁城出版社,2001
楊伯達主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續編》,紫禁城出版社,2004
楊建芳著,《中國古玉研究論文集》,眾志美術出版社,2001
鄭建,《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古玉研究》,考古學集刊.3,1983年
聞廣,《中國古玉研究的新進展》《中國寶玉石》第4期,1991年
吳棠海,《揭開古人論玉的神秘感》《中華文物學會》1991年刊
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之研究>,《故宮文物》,臺北,第12卷第9期,1994。
聞廣,<中國古玉地質考古學研究>,《考古》,第11期,1991。
聞廣,《古玉的受沁》,《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總134期
楊伯達,《傳世古玉辨偽綜論》,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4期。
錢憲和,《古玉之礦物學研究》,《東亞玉器二》香港: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1998年
吳棠海,《古玉的製作工藝與鑒賞》,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0年5月。
殷志強,〈中國古代四種特殊的琢玉技法〉,《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2001
蔡慶良:〈試論製作工藝在玉器研究中的應用〉,《古代文明》第二卷,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3年
吳棠海,《中國文物學會1991年刊》,中華文物學會,1991
鄧淑蘋,〈百年來古玉的回顧與展望〉,《考古與歷史文化》,正中書局,1989
尤仁德,《玉趣-中國古玉謎題破釋》,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南越王墓玉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求知雅集、兩木出版社,1991。
錢憲和、譚立平主編,《中國古玉鑒》,臺北,地球出版社,1998。
錢憲和客座主編,《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Ⅰ》,第32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質科學系,2001。
六.中文論文:
隆堯縣文物保管所,<河北隆堯縣出土刻花貼金玉片>,《文物》,第4期,1992。
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之研究>,《故宮文物》,臺北,第12卷第9期,1994。
楊建芳,<戰國兩漢的越式璧>,《故宮文物》,臺北,第9卷第7期,1991。
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掘隊,<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發掘簡報>,《文物》,第8期,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