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结构。
2.能够背诵5首唐诗,5首宋词。
3.能够运用诗歌知识,创作出一首自己的诗歌。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唐诗、宋词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结构。
2.背诵经典的唐诗、宋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2.如何运用古诗词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方法1.借助诵读、解析和翻译三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唐诗宋词。
2.让学生背诵经典诗歌,锻炼记忆能力。
3.集体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唐诗选读知识点1.「静夜思」的诗歌结构2.「静夜思」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静夜思」。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静夜思」,发现其中的诗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诗歌的结构理解较好,但是对于深层含义掌握不够。
第二课:唐诗选读知识点1.「登鹳雀楼」的诗歌结构2.「登鹳雀楼」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登鹳雀楼」。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登鹳雀楼」,发现其中的诗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诗歌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均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三课:宋词选读知识点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歌结构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发现其中的词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词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词歌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均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四课:宋词选读知识点1.「卜算子·咏梅」的词歌结构2.「卜算子·咏梅」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卜算子·咏梅」。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分析并欣赏唐诗宋词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经典唐诗宋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唐诗选读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静夜思》杜甫《春望》2.2 宋词选读李清照《如梦令》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其艺术特点。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互动交流。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唐诗宋词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与解析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逐句解析教材中的唐诗宋词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4.3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唐诗宋词的美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文学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5.2 诗歌解析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唐诗宋词的解析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用于提供学习材料和参考。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唐诗宋词的作品和背景。
6.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诗歌网站、文学鉴赏博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doc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
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
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
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
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
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
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
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
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3、问题研讨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
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2. 学习并欣赏唐诗宋词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特点及选读:杜甫、李白的代表作品选读;2. 宋代词特点及选读: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品选读;3. 学习古文阅读技巧,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4. 学习并分析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杜甫的诗歌1. 导入- 通过播放杜甫的诗歌朗读录音,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 引入杜甫的生平背景和特点,为后续诗歌的学习做铺垫。
2. 杜甫的代表作欣赏- 选择杜甫的经典作品,如《月夜忆舍弟》、《登高》等;-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境描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义,提问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3. 唐代诗歌特点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然写实、情感真挚、意境丰富等;- 学生互动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第二课时:李白的诗歌1. 回顾杜甫的诗歌- 让学生展示对杜甫诗歌的理解,互相交流和解读;- 引导学生对比杜甫和李白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2. 李白的代表作欣赏- 选用李白的经典作品,如《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描绘、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唐诗的比较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杜甫和李白的诗歌创作,分析其异同之处;- 学生互动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第三课时:宋词的特点1. 导入- 通过播放苏轼的词曲音乐,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引入苏轼的生平背景和特点,为后续词曲的学习做铺垫。
2. 苏轼的代表作欣赏- 选择苏轼的经典作品,如《水调歌头》、《定风波》等;- 分析词曲中的意境描绘、音韵运用和词牌选用;- 引导学生理解词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3. 辛弃疾的代表作欣赏- 选用辛弃疾的经典作品,如《青玉案·元夕》、《琵琶行》等;- 分析词曲中的修辞手法、音韵运用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词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比较法: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唐诗宋词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举例说明唐诗的语言、意象、韵律等特点。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举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鉴赏经典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让学生欣赏、品味。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分析其文学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二章:唐诗的语言与意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理解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感受唐诗的美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语言的特点:韵律、对仗、用词等。
2. 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语言的特点及意象的创造与表达。
2. 鉴赏法:分析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
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
2. 分析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举例说明唐诗中的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鉴赏经典唐诗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语言与意象特点。
4.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唐诗语言的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2. 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意象的创造与表达,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三章:唐诗的韵律与对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韵律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初唐诗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词选读唐诗宋词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词选读唐诗宋词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词选读:唐诗宋词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巅峰之作,更是备受人们推崇与爱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理解与传承这些经典之作。
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时期被誉为“盛唐”和“近宋”,是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
唐代和宋代的文人墨客们以其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创作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这些古代诗词,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更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2. 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3. 能够欣赏、理解并正确朗读经典古代诗词;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唐诗选读:选择几首代表性的唐诗,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宋词选读:选择几首代表性的宋词,包括《青玉案·元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2. 教学方法:(1) 朗读与欣赏:教师朗读并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2) 分析与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诗词的结构、意象、用词和修辞手法等。
(3) 创作与演绎: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并进行朗诵和表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 引入古代诗词的话题,介绍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复习学生对诗词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及原因。
2. 主体部分:(1) 唐诗选读:1) 教师朗读《静夜思》。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描写对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跟读、理解与欣赏。
(2) 宋词选读:1) 教师朗读《青玉案·元夕》。
2) 引导学生分析词牌、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学生跟读、理解与欣赏。
3. 拓展探究:(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取一首喜欢的唐诗或宋词,进行朗读、分析和欣赏。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的兴起与繁荣1.1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唐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唐诗的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1)唐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唐诗的基本特点:韵律、格律、意象。
(3)著名唐诗《春晓》、《登鹳雀楼》等的欣赏与分析。
1.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唐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唐诗的艺术特色。
1.4 作业布置(1)背诵《春晓》、《登鹳雀楼》等唐诗。
(2)写一篇关于唐诗特点的短文。
二、《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二章:宋代词的崛起与盛行2.1 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宋代词的基本特点,如音律、意境、情感等。
(3)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宋词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1)宋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宋代词的基本特点:音律、意境、情感。
(3)著名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的欣赏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宋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词的基本特点,如音律、意境、情感等。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宋词的艺术特色。
2.4 作业布置(1)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宋词。
(2)写一篇关于宋代词特点的短文。
三、《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三章:唐诗与宋词的比较3.1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认识到两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分析唐诗与宋词在主题、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差异。
(3)提高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1)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2)唐诗与宋词在主题、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差异。
3.3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一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第一导入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第一导入1、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2、了解唐诗的发展状况,了解唐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成就设计:1、阐释选修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2、简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形式和学习方法3、观看大型文化纪录片《唐之韵》一、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1、生活需要诗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作为20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常常在冬日森林里一个开阔山谷的斜坡上,在海拔一千五百米高的一间六米宽、七米长的滑雪小屋里,静静地思考,而小屋的对面是疏疏落落点缀着的农舍、草地、牧场和林子。
他自己努力在寻找并创造着诗意的生活,并用哲学家悲天悯人的探索启迪世人去生活出生命的光彩。
确实,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
每个灵魂都是自由的、灵性的。
作为人,谁无烦扰,但千万别忘了在繁杂的生活中给自己的心灵一个空间,一点诗意的空隙!让受累的心灵放开:独享清风明月,静看云卷云舒,细品人情冷暖……纷扰的尘世,在欲望都市迷失自我;沉重的压力,在物质世界左奔右突……或许,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或许,你无法改变人生的轨迹,但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
不论生活有多苦,活人有多累,人生有多少烦恼,只要我们有一颗诗意的心,就会觉得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留恋,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辛劳的境地,人们应该多仰望头顶上那蕴含无限神性和诗意的灿烂的星空。
诗意是精神的,是一种无我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取决于一个人性灵的深度和广度,诗意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打开那一扇扇看得见风景的窗户吧,在你眼前敞开的是五月的阳光。
一个新的开始正在召唤!当我们的心绪融入清澈的河流、绿色的山峦、广袤的原野,还有野地里顺乎自己天性生存的野花,夕阳在平静的水面划下一轮金黄的弧线……这种和谐与永恒正给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块永恒的栖息地。
一直渴望能有一种诗意人生,诗样教育,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
渴望从审视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种平静的心境。
看看有诗意的生活多美。
宋词教案5篇
宋词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宋词教案5篇教案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一份成功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学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宋词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实施方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实施方案教案实施方案一、课程概述《唐诗宋词选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独特的诗词艺术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极具意义。
本课程将通过学习经典唐诗宋词,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社会、文化背景、文学特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美好品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时期文化背景,熟悉唐宋诗词的特点和创作风格;2、熟悉选定的唐宋诗词,掌握其诗意、艺术特色及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成分;3、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和欣赏名篇佳作,提升鉴赏能力;4、培养对大自然、生活和人性的审美情趣,丰富内心世界,明辨是非善恶,塑造道德品格;5、通过课堂上的诵读、鉴赏、创作等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
三、课程设置本课程共十二课时,以名家名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第一课:《登高》1、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品《登高》;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登高》,了解其诗意、艺术特色;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唐诗的语言特点,模仿写作。
第二课:《静夜思》1、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品《静夜思》;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静夜思》,了解其诗意、艺术特色;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唐诗的意境营造方法,模仿写作。
第三课:《登鹳雀楼》1、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品《登鹳雀楼》;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登鹳雀楼》,了解其诗意、艺术特色;3、指导学生运用唐诗的描绘方法,模仿写作。
第四课:《望庐山瀑布》1、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望庐山瀑布》,了解其诗意、艺术特色;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唐诗的意象表达方法,模仿写作。
第五课:《江雪》1、介绍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江雪》;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江雪》,了解其诗意、艺术特色;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唐诗的比喻手法,模仿写作。
第六课:《墨梅》1、介绍宋代诗人王冕及其代表作品《墨梅》;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墨梅》,了解其诗意、艺术特色;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宋词的意象描写方法,模仿写作。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第一章:唐诗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培养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唐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四、教学难点1. 唐诗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分类和代表诗人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新课:讲解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第二章:李白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第三章:杜甫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第四章:王维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掌握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王维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维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新课:讲解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第五章:白居易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白居易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居易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六、教学方法(续)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白居易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七章:孟浩然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孟浩然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浩然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孟浩然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八章:杜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牧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九章:李商隐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商隐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商隐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商隐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十章:苏轼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苏轼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苏轼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一章:辛弃疾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辛弃疾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弃疾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辛弃疾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二章:陆游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陆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陆游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陆游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三章:李清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清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清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四章:元稹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元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稹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元稹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五章:一、教学目标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激发继续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情二、教学内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探讨唐诗宋词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涵盖了从唐诗到宋词的十五个章节。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一、《唐诗选读:静夜思》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b.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c. 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a.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b.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a.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b. 唐诗文化背景的掌握。
4. 教学准备:a. 教师讲义:《静夜思》的译文和解析。
b.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5. 教学过程:a.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和唐诗的创作背景。
b.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
c. 字词解释: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d. 翻译和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和解析。
e. 分析意象和意境: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f.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g. 课堂练习:学生默写《静夜思》。
h.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 课后作业:a. 背诵《静夜思》。
b. 选择一首其他唐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唐诗选读:登鹳雀楼》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b.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c. 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a.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b.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a.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b. 唐诗文化背景的掌握。
4. 教学准备:a. 教师讲义:《登鹳雀楼》的译文和解析。
b.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5. 教学过程:a. 导入:简要介绍王之涣和唐诗的创作背景。
b.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c. 字词解释: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d. 翻译和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和解析。
e. 分析意象和意境: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f.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g. 课堂练习:学生默写《登鹳雀楼》。
h.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 课后作业:a. 背诵《登鹳雀楼》。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一、教案《登鹳雀楼》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
二、教案《静夜思》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静夜思》。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静夜思》。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教案《春晓》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春晓》。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春晓》。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春晓》。
四、教案《望庐山瀑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最新唐诗宋词选读优质教案及反思
最新唐诗宋词选读优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篇》和第七章《闲情逸致篇》,详细内容包括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饮酒》,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诗词中意象、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重点:学习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分析其韵律、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3. 例题讲解: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例,讲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篇》与《闲情逸致篇》2. 内容:王维《山居秋暝》:韵律、意象、意境陶渊明《饮酒》:情感表达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意境、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居秋暝》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意境。
比较《饮酒》和《青玉案·元夕》中的情感表达,谈谈你的体会。
2. 答案:《山居秋暝》中的意象有山、水、松、石等,意境宁静、空灵。
《饮酒》和《青玉案·元夕》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元宵佳节的喜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加强对诗词韵律、意境等方面的训练。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山水田园和闲情逸致主题的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饮酒》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唐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诗的定义、分类和代表人物,掌握唐诗的艺术特点,认识到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定义、分类和代表人物。
2. 掌握唐诗的艺术特点。
3. 认识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唐诗是指我国唐代(618-907年)的诗歌作品。
2. 唐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等)。
3. 唐诗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
4. 唐诗的艺术特点: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5. 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诗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定义、分类、代表人物和艺术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具体唐诗作品,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唐诗的定义、分类和代表人物。
3. 分析唐诗的艺术特点,举例说明。
4. 探讨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六、课后作业1. 背诵至少一首唐诗,下周课堂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写作。
3. 课堂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表达能力和情感把握。
八、板书设计唐诗定义:唐代的诗歌作品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排律等)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艺术特点: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地位:中华民族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九、教学资源1. 唐诗作品选集:用于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
2. 唐诗相关资料: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5份打包)[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将进酒.do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 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送友人.do 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月下独酌.doc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一、导入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O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 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 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 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二、文题解析《将进酒》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 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 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 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 首诗的呢?……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唐诗和宋词的文化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2.通过朗读、鉴赏和解析,使学生能够读懂唐诗和宋词,领悟词意和美感;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选取以下两篇唐诗和两首宋词:1.唐诗《静夜思》2.唐诗《春晓》3.宋词《浪淘沙》4.宋词《钗头凤·世情薄》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教师分别对每篇唐诗和宋词进行讲解和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词意和艺术表现方式;2.听读朗读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听读,感受唐诗和宋词的语言韵律和美感;3.鉴赏分析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唐诗和宋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唐诗和宋词的特点教师简要介绍唐诗和宋词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唐诗和宋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方式。
第二步:讲解和解析唐诗《静夜思》教师讲解唐诗《静夜思》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篇诗的词意和美感。
第三步:听读和朗读唐诗《春晓》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听读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第四步:讲解和解析宋词《浪淘沙》教师讲解宋词《浪淘沙》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首词的词意和美感。
第五步:讨论和分析宋词《钗头凤·世情薄》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这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和人间苦楚,以及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第六步:巩固和拓展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唐诗和宋词,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和听读情况;2.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3.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4.学生在课后阅读和写作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唐诗和宋词的认识更加深入,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诗歌吟诵会-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一诗歌吟诵会-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帮助学生掌握唐诗宋词诗歌欣赏和分析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唐诗宋词简介。
2.唐诗宋词选读。
3.唐诗宋词吟诵。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
1.引入(10分钟)
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
介绍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诗词的形式、语言风格等,然后通过选读诗词,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主题和情感。
3.诗词吟唱(40分钟)
让学生开始吟唱自己所选的唐诗宋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同时,老师要对学生的吟唱进行指导和评价,让学生逐步有所提高。
4.总结(10分钟)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本次诗歌吟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和表达唐诗宋词文化。
四、教学评价
1.课上评价:老师观察学生的诗歌吟唱表现,并进行指导和评价。
2.总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对唐诗宋词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总体评价。
五、教学反思
唐诗宋词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次诗歌吟唱活动使得学生们在了解和体验唐诗宋词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这一点是我们评价本次活动的重要标准。
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涉猎唐诗宋词文化,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初唐诗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如:(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长相思,望归难。
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
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
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
为什么说初唐诗是“风神初振”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
三、布置作业1、认真预习“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共5首)中的前四首。
2、请大家查阅有关作者资料。
第二课时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篇,虽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
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的同时,体悟诗人这种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由《登幽州台歌》导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参考《学习与评价》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
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
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
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
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
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三)朗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四)诗歌鉴赏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2、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
银烛――“夜”;离堂――“别”。
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离情别意。
4、具体分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
“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
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可以用下表来显示: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明月高树悠悠远道金樽绮筵长河晓天情感:相对无言时光催人悠悠离情离情缠绵难舍难分此会何年(五)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六)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风神初振”总结)附:徐陵的《长相思》长相思,望归难。
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
这就叫“风神初振”!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朗诵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二)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三)诗歌赏析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
晋陵,今江苏常州。
陆丞,姓陆的县丞。
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
《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②宦(huàn)游: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别。
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
⑥淑(shū)气:温暖的气候。
催黄鸟:催动黄莺鸣叫。
⑦晴光:晴朗的春光。
转绿萍:使萍草变绿。
萍:一种水草。
⑧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
⑨归思:回家的念头。
襟:衣服的前襟。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
“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
3、具体分析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
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
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
陆某原唱已不可知。
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
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
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
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
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
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