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操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基本操作的实验报告

网络基本操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基本设备的连接方法;2. 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3. 了解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PC机、网线、Console线;2. 软件设备: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网络管理软件、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1. 网络设备连接;2. 交换机基本配置;3. 路由器基本配置;4. 故障排除。

四、实验步骤1. 网络设备连接(1)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至交换机;(2)将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至路由器;(3)将路由器通过网线连接至另一台PC机;(4)将Console线连接至交换机和路由器的Console口。

2. 交换机基本配置(1)进入交换机Console口,输入命令进入用户视图;(2)输入命令进入系统视图;(3)输入命令进入接口视图,配置交换机端口;(4)配置VLAN,设置端口所属VLAN;(5)配置端口链路类型(Access、Trunk、Hybrid);(6)配置端口安全策略;(7)配置STP(生成树);(8)保存配置。

3. 路由器基本配置(1)进入路由器Console口,输入命令进入用户视图;(2)输入命令进入系统视图;(3)配置接口IP地址;(4)配置默认路由;(5)配置静态路由;(6)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7)配置NAT(网络地址转换);(8)保存配置。

4. 故障排除(1)检查物理连接,确保网线连接正常;(2)检查设备配置,确认配置无误;(3)检查设备状态,查看接口状态和VLAN状态;(4)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5)查看设备日志,查找故障原因;(6)根据故障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设备连接成功,PC机之间可以互相ping通;2. 交换机基本配置完成,VLAN划分合理,端口链路类型配置正确;3. 路由器基本配置完成,接口IP地址配置正确,默认路由和静态路由配置无误;4. 故障排除过程中,通过检查物理连接、设备配置、设备状态等方法,成功解决了网络故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1 以太网组网实验及基本网络命令一、实验目的1.了解网络命令的基本功能2.掌握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3.掌握使用网络命令观察网络状态的方法二、实验环境1.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2.硬件环境:配置网卡的计算机,由IP路由器连接。

三、实验步骤1.安装TCP/IP。

2.手动配置TCP/IP参数。

3.使用ipconfig命令来测试TCP/IP是否安装成功。

4.使用ping命令来验证。

5.学习tracert、netstat、arp、net等命令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1.Ipconfig命令Ipconfig命令可以用来显示本机当前的TCP/IP配置信息。

这些信息一般用来验证TCP/IP 设置是否正确。

常用格式:(1)当使用Ipconfig是不带任何参数选项,那么它为每个已经配置好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值。

(2)Ipconfig/all。

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除了显示已配置TCP/IP信息外,还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以及主机名等信息。

(3)Ipconfig/release和Ipconfig/renew。

这是两个附加选项,只能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租用IP地址的计算机上起作用。

2. Ping命令Ping命令的格式如下: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k host-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Ping命令主要参数如下:∙-t:使当前主机不断地向目的主机发送数据,直到按Ctrl+C键中断。

∙-a: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发送count 指定的ECHO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

∙-l size: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它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安装网络操作系统,了解其安装过程和配置方法,以及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如下: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3. 网络操作系统:Ubuntu Server 20.04 LTS三、实验步骤1. 下载镜像文件在进行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之前,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下载相应的镜像文件。

本次实验选择的是Ubuntu Server 20.04 LTS版本的镜像文件。

2. 创建虚拟机使用VMware Workstation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按照向导的提示进行配置,包括虚拟机的名称、存储路径、操作系统类型等。

在配置操作系统类型时,选择Linux -> Ubuntu 64-bit。

3.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将下载好的镜像文件挂载到虚拟机上,并启动虚拟机。

在启动过程中,按照提示选择相应的语言、时区和键盘布局等设置。

然后,选择安装Ubuntu Server并按照向导进行安装。

4. 配置网络设置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进行网络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配置方式,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

完成网络配置后,系统会自动进行网络测试,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5. 安装必要的软件包安装完网络操作系统后,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包,以便后续的操作和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使用apt-get命令安装所需的软件包,例如:```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这里以安装openssh-server为例,该软件包可以实现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功能。

6. 进行系统配置在安装完必要的软件包后,可以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配置。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实验中二组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环境搭建和优化网络性能。

3. 理解网络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处理方法。

实验环境:
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测试仪器。

2. 软件工具: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工具、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步骤: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明确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包括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3. 在计算机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设备间可以通信。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连通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延迟等,并尝试进行优化。

6. 模拟网络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恢复操作。

实验结果:
1. 成功搭建了二组网环境,各设备间通信正常。

2. VLAN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的隔离效果符合预期。

3. 路由协议配置有效,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正确。

4. 网络性能测试显示,传输速率和延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了部分网络性能。

6. 故障模拟和恢复操作顺利,加深了对网络故障处理的理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二组网的搭建、配置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这将对我们
未来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大有裨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实验项目一安装Linux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了解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2、掌握Linux系统安装步骤3、了解Linux系统界面(二)要求:1、熟练掌握Linux系统安装2、熟悉Linux的系统界面二、实验时数:8 三、实验器材:计算机、虚拟机软件、Linux光盘实验原理:Linux系统安装是学会使用Linux系统的基础日期:第一周至第二周四、实验内容或步骤:(一)内容:Linux系统安装(二)步骤:1、新建一个虚拟机,选择安装系统类型Linux,选择安装目录;2、放入Linux第一张光盘;3、选择安装向导所用语言4、选择键盘类型5、选择鼠标类型6、选择安装类型,如“个人桌面”7、磁盘分区设置是关键的一步如果选“自动分区”后,点击“下一步” 8、引导装载程序配置9、设置网络,如果不清楚亦可以后进系统后再配置, 10、防火墙配置一般用途选“中级”就可以了11、选择系统默认语言选中“Chinese(P.R.of China)”简体中文 12、时区选“亚洲/上海” 13、设置根口令即root管理员密码 14、一个慢长的安装过程已经开始,15、第一张光盘中安装完成,插入第二张光盘,完成后再更换第三张光盘16、正确选择核对显卡型号 17正确选择核对显示器型号 18安装已完成,系统将重新启动,19输入帐号“root” 、密码进入系统图形界面了 20、观察和了解Linux系统界面。

五、注意事项:1、手动分区时,/SWAP最少为内存的2倍大小。

六、练习项目及思考题(讨论或习题):1、使用自动分区方式安装Linux系统。

2、使用手动分区方式安装Linux系统。

实验项目二 Linux系统文件和目录管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掌握Linux系统文件和目录管理方法(二)要求:1、熟练掌握Linux系统命令2、学会Linux系统管理方法二、实验时数:6 三、实验器材:计算机、虚拟机软件、Linux系统实验原理:Linux下文件和目录管理有:切换目录、查找对象、浏览对象、新建对象、移动对象、删除对象等。

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4

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4

实验一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题目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 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一、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1.“Ping”命令是在判断网络故障常用的命令,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

ping命令也可以输入ping/?来打开帮助。

2.ping+IP地址-t:表示将不间断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直到我们强迫其停止(ctrl+c)。

3.ping+IP地址-l +大小:定义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可以与-t一起使用。

4.ping+IP地址-n+次数:定义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的次数,默认为三次,也可与-t 一起使用。

5.ping+本机IP、网关、路由器、主页服务器等:向这些目标发送数据包,检测连通性。

6.其他用法可在ping/?中查看。

二、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1.打开运行并输入CMD后进入到命令提示符输入界面。

2.输入Ipconfig/?可以查看ipconfig命令帮助,如下图:3.输入ipconfig,点击回车,会显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和缺省网关值(当一个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数据包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数据包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网络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和配置方法,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一台支持网络操作系统安装的计算机2. 安装介质(光盘或者U盘)3. 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之前,需要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并确保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设备正常连接。

2. 启动计算机将安装介质插入计算机的光驱或者USB接口,并启动计算机。

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相应的按键(通常是F2、F10或者Delete键)进入BIOS设置。

3. BIOS设置在BIOS设置界面中,找到“Boot”或者“启动”选项,并将启动顺序设置为从光驱或者USB设备启动。

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

4. 安装过程计算机重新启动后,会自动进入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

按照界面上的提示,选择安装语言、时区和键盘布局等信息,并点击“下一步”。

5. 授权协议阅读并接受授权协议,然后点击“下一步”。

6. 磁盘分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磁盘分区方式。

可以选择将整个磁盘作为系统分区,也可以选择手动分区。

点击“下一步”继续。

7. 安装设置在安装设置界面中,可以选择安装的组件、安装路径等。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点击“下一步”。

8. 安装进程等待安装程序自动完成安装过程。

过程中可能需要重启计算机,请按照提示操作。

9. 网络配置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网络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连接到网络。

10. 完成安装完成网络配置后,点击“完成”按钮退出安装界面。

计算机将重新启动,进入已安装的网络操作系统。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并完成了网络配置。

计算机能够正常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进行基本的网络操作。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安装网络操作系统的过程,让我深入了解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制作网线实验报告

制作网线实验报告

制作网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网线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网线结构和连接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网线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线缆,其主要作用是传输数据信号。

网线通常由四对线芯组成,分别为蓝/蓝白、橙/橙白、绿/绿白、棕/棕白。

根据不同的需求,网线可以制作成直通线或交叉线。

直通线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而交叉线用于连接相同类型的设备,如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交换机和交换机。

三、实验材料。

1. 网线。

2. 网线压线钳。

3. 网线测试仪。

4. 网线接头。

5. 剥线钳。

6. 隔离剂。

7. 网线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将实验所需材料准备齐全,确保工作台面整洁。

2. 网线剥皮。

使用剥线钳将网线两端的外皮剥去约5厘米,露出内部的四对线芯。

3. 线芯排序。

将四对线芯按照标准顺序排列,即蓝/蓝白、橙/橙白、绿/绿白、棕/棕白。

4. 压线。

将线芯依次插入网线接头中,并使用网线压线钳将其固定在接头内部。

5. 测试。

使用网线测试仪对制作好的网线进行测试,确保连接质量良好。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制作网线时,要注意线芯的顺序和长度,确保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在使用压线钳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线芯造成损坏。

3. 在使用网线测试仪时,要按照仪器说明书正确操作,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根直通网线,并通过测试仪对其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网线连接良好,符合标准要求。

八、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网线的结构和制作原理,掌握了网线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九、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让我们对网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更加熟练地制作和使用网线,为网络连接提供更好的支持。

十、参考文献。

暂无。

十一、附录。

web实验报告

web实验报告

web实验报告Web实验报告概述Web实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实验方式,通过利用Web技术和在线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本文将探讨Web实验的定义、优势、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Web实验的定义Web实验是指利用Web技术和在线平台,通过虚拟环境模拟真实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的一种实验形式。

与传统实验相比,Web实验具有灵活性、可重复性和可远程访问等特点。

二、Web实验的优势1. 灵活性:Web实验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实验参数和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2. 可重复性:Web实验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都可以进行保存和复制,学生可以多次进行实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3. 可远程访问:Web实验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访问,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 安全性:Web实验可以避免传统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学生和实验设备的风险。

三、Web实验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Web实验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Web实验,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实验指导和评估,实现个性化教学。

2. 科研领域:Web实验在科研领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Web 实验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加快科研进程。

同时,Web实验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3. 工业领域:Web实验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Web实验,工程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备调试和故障排除,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成本。

四、Web实验的未来发展方向1. 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Web实验中,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实验指导和评估,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方法。

2.掌握驱动程序安装方法。

3.能够配置TCP/IP参数。

实验软件:1.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

序列号:BTQJ9-WC2XW-V83JW-BP7TH-WPQHM2.联想驱动光盘。

实验步聚:一、把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到D盘。

1.开机,自检,按F12,进入启动设备菜单,选择用哪个设备启动系统,有四个选项:Diskette Drive A: (软盘启动)IDE HDD: WDC WD800BD-08MRA1-(S) (硬盘启动)IDE CD:HL-DT-STDVD-ROM GDR8164B (光盘启动)PCI BEV:MBA v9.4.4 Slot 0400 (带远程启动芯片的网卡启动)本次实验用光盘安装系统,所以选择光盘启动,移动上下箭头到第三项IDE CD:2.先把Windows Server 2003光盘放入,然后回车。

这时屏幕上出现提示: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按任意键从光盘引导)回车,如果不回车,系统将从硬盘引导。

3.屏幕变蓝出现Windows Setup 开始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根据屏幕提示进行相应选择。

注意看屏幕最下面光带提示。

4.按回车键,选择安装系统。

按F8同意许可协议。

5.如果原来安装过系统,系统便可以检测出来,如果想重新安装,按ESC键。

6.按ESC键,进入分区屏幕。

7.用上下箭头把亮光带调为D盘,按D键删除,再按L键确认。

8.再把光带调到D盘,按C键分区,输入10000M,回车。

9.把光带调到第三个未分空间,按C键创建分区。

回车,把所有空间都分给它。

10.把光带调到D盘,回车。

(因为按要求把系统装在D盘,装哪个盘,就调到哪个盘)11.选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

ip网络实验报告

ip网络实验报告

ip网络实验报告IP网络实验报告引言:IP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之一,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IP网络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IP网络,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多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

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三、实验步骤1. IP地址的分配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器,我们可以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

在实验中,我们将路由器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然后,我们在每台计算机上配置DHCP客户端,使其自动获取IP地址。

通过这样的设置,每台计算机都能够获得一个唯一的IP地址。

2. 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表,以便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通过在路由器上使用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添加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器自动学习和更新的。

通过配置路由器,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 数据包的传输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包来测试IP网络的工作情况。

通过使用ping命令,我们可以向目标IP地址发送数据包,并观察是否能够成功收到回复。

这样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并找出潜在的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IP网络,并进行了数据包的传输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计算机之间无法互相通信。

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是由于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不正确导致的。

通过添加正确的路由规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实现了所有计算机之间的正常通信。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3(Vi编辑器)学生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3(Vi编辑器)学生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3 实验项目名称: Vi编辑器
学 号
姓 名
专业、班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Linux系统终端方式使用的编辑器vi;
2.学习vi的启动、存盘、文本输入、现有文件的打开;
3.学习使用vi编辑器建立、编辑、显示以及加工处理文本文件。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Redhat linux 9.0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进入和退出vi
<1>进入vi在系统提示符($)下输入命令vi和想要编辑(建立)的文件名(如example),便可进入vi。
#vi example
<2>退出vi
在命令方式下可有几种方法退出vi编辑器:
:wq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你编辑的文件中,退出编辑器,回到UNIX shell下。
main()
{
int i,sum=0;
for(i=0;i<=100;i++)
{ sum=sum+i; }
printf("\n1+2+3+...+99+100=%d\n",sum); }
[student@enjoy abc]$ gcc -o abc abc.c
[student@enjoy仅当作过修改时才将缓冲区内容写到文件上。
: x与: ZZ相同。
:q!强行退出vi。感叹号(!)告诉vi,无条件退出,丢弃缓冲区内容。这样,先前对该文件所做的修改或输入都被抛弃。
2.新建文件
<1>在LinuX提示符$之后,输入命令: vi myfile,然后按〈Enter〉键。

国开作业《计算机网络(本)》形考作业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参考(含答案)433精选全文

国开作业《计算机网络(本)》形考作业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参考(含答案)433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组建简单以太网》二、实验内容1、理解传输介质、网络拓扑、交换机等概念2、掌握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三、实验步骤1、准备物料:①. 两台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②. 若干RJ-45连接器(水晶头)③. 若干条长度为3米左右的双绞线④. 压线钳⑤. 测线器2、制作连接线:制作双绞线1. 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长度一般为13mm~15mm;2. 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3. 依据EIA/TIA568A与EIA/TIA568B标准中的顺序排好线序;4. 依据需要制作直连或者交叉电缆;5. 用压线钳的刀口剪齐线头;6. 把线平行地从后部插入RJ-45连接器;7. 用压线钳夹紧。

交叉电缆RJ-45连接器一端遵循568A,而另一端遵循568B标准。

即两个RJ-45连接器的连线交叉连接,A连接器的1,2对应B连接器的3,6而A连接器的3,6对应B连接器的1,2。

3、测试连通性打开简易电缆测试器的电源,将网络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端,主测试器指示灯从1至G逐个顺序闪亮,若接线不正常,将按下述情况显示:1. 有一根网线断路时,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端标识该网线的灯都不亮(若网线少于两根线联通时,则灯都不亮)。

2. 对于交叉线缆,主测试器指示灯从1至G逐个顺序闪亮的同时,远程测试端指示灯也将按照该网线实际交叉的位置逐个闪亮;3. 网线有两根短路时,主测试器显示不变,远程测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的灯都不亮。

4、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直接连接。

为计算机安装网络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设置A主机IP:B主机IP:子网:网关和DNS 皆为空(因为它们是同一个局域网)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在A主机上ping四、实验总结(用自己的话总结实验感受,不少于200字)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加理解传输介质和网络通信的概念,掌握了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以及计算机主机IP的设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关路由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关路由配置)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运行操作系统:Windows 7 SP1∙仿真网络平台:The Boson NetSim v5.31二,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机制∙掌握IP地址的规划方法∙掌握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掌握路由器及二/三层交换机的配置方法∙了解VLAN的划分原理∙掌握访问控制的配置方法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流程和说明)1.画网络拓扑图拓扑图一拓扑图二2.第一项试验---组网实验(1) 使用拓扑图一,进行IP地址规划a.将PC1~PC2设置在同一个子网192.168.0.0内PC上路由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配置方法如下C:>ipconfig /ip 192.168.0.2 255.255.255.0C:>ipconfig /dg 192.68.0.1按上边的方法为PC配置地址PC1: 192.168.0.2PC2: 192.168.0.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0.1将PC3~PC8设置在同一个子网192.168.1.0内PC3: 192.168.1.2PC4: 192.168.1.3PC5: 192.168.1.4PC6: 192.168.1.5PC7: 192.168.1.6PC8: 192.168.1.7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1.0配置路由器端口使两个子网内部的各PC机可以自由通信fa0/0 : 192.168.0.1/24fa0/1: 192.168.1.1/24实验结果:8个PC之间能自由通信,如下所示:(在PC1下) 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a0Invalid Command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3-UP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if)#int fa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3-UP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子网内部能通信:C:#ping 192.168.0.3Pinging 192.168.0.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0.3: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子网间能通信:C:#ping 192.168.1.5Pinging 192.168.1.5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5: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b.PC1~PC2置于192.168.0.0PC1: 192.168.0.2/24PC2: 192.168.0.3/24默认网关: 192.168.0.1PC3,PC5,PC7置于192.168.1.0PC3: 192.168.1.2/24PC5: 192.168.1.3/24PC7: 192.168.1.4/24默认网关: 192.168.1.1PC4,PC6,PC8置于192.168.2.0PC4: 192.168.2.2/24PC6: 192.168.2.3/24PC8: 192.168.2.4/24默认网关: 192.168.2.1为路由器配置端口地址fa0/0: 192.168.0.1/24fa0/1: 191.168.1.1/24实验结果:子网内部能通信,但子网间不能通信,如下所示(在PC1下)子网内部能通信C:#ping 192.168.0.3Pinging 192.168.0.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0.3: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子网间不能通信:C:#ping 192.168.2.3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3: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Pinging 192.168.2.3 with 32 bytes of data:3.第二项实验—路由配置实验(1) 使用拓扑图二(2) 配置PC的IP地址PC2 : 192.168.2.2PC3 : 192.168.3.2PC4 : 192.168.4.2(3) 配置路由器各端口的IP地址Router 1:fa0/0: 192.168.1.1/24s0: 127.0.1.1/24s1: 127.0.2.1/24Router 2:fa0/0: 192.168.2.1/24s0: 127.0.1.2/24s1: 127.0.3.1/24Router 3:fa0/0: 192.168.3.1/24s0: 127.0.2.2/24s1: 127.0.3.2/24s2: 127.0.4.1/24Router 4:fa0/0: 192.168.4.1/24s0: 127.0.4.2/24(4) 在3的基础上配置RIP协议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2.0Router(config-router)#Router 1 上子网:192.168.1.0 127.0.1.0 127.0.2.0Router 2 上子网:192.168.2.0 127.0.1.0 127.0.3.0Router 3 上子网:192.168.3.0 127.0.2.0 127.0.3.0 127.0.4.0 Router 4 上子网:192.168.4.0 127.0.4.0实验结果:4台PC之间能互相通信,如下所示:(在PC1上运行)ping通PC2Ping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ping通PC3C:#ping 192.168.3.2Pinging 192.168.3.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3.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ping通PC4C:#ping 192.168.4.2Pinging 192.168.4.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4.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5) 思考题:如果不设置时钟频率,路由器之间的端口连接没法no shutdown使其保持状态为UP(6) 在步骤3的基础上配置OSPF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1.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2.0 0.0.0.255 area 0各路由器上的子网信息同RIP协议实验结果:通步骤44.第三项试验--VLAN划分试验(1) 使用第一项试验b的结果(2) 配置交换机干道配置交换机2的干道SW2#config tSW2(config)#int fa0/1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2(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2(config)#int fa0/2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2(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2(config)#int fa0/3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2(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2(config-if)#exit配置交换机3的干道SW3#config texitSW3(config)#int fa0/1SW3(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3(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3(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3(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3(config-if)#exit配置交换机4的干道SW4#config tSW4(config)#int fa0/1SW4(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4(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4(config)#int fa0/2SW4(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4(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4(config-if)#exit(3) 建立VTP服务器与客户端在SW2建立VTP域并将SW2设为VTP ServerSW2(config)# vtp mode server //设置switch 2 为VTP serverSW2(config)# endSW2#vlan databaseSW2(vlan)# vtp domain Anyname //定义域名SW2(vlan)# endSW2# show vlan将SW3、SW4设为VTP ClientSW3(config)# vtp mode client //设置switch 3为VTP clientSW3(config)# endSW3#vlan databaseSW3(vlan)# vtp domain Anyname //定义域名,必须和前面一致SW3(vlan)# endSW3# show vlanSW4(config)# vtp mode client //设置switch 4为VTP clientSW4(config)# endSW4#vlan databaseSW4(vlan)# vtp domain Anyname //定义域名,必须和前面一致SW4(vlan)# endSW4# show vlan在VTP Server SW2上划分VLAN,划分结果通过VTP域被SW3、SW4学习到SW2# vlan databaseSW2(vlan)# vlan 10 name test10 //在server上创建vlan10SW2(vlan)# vlan 20 name test20 //在server上创建vlan20SW2(vlan)#endSW2#config tSW2(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2(config-if)# sw access vlan 10 //将端口fa0/4划到vlan 10 SW2(config-if)# int fa0/5SW2(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2(config-if)# sw access vlan 20 //将端口fa0/5划到vlan 20SW2(config-if)#endSW2#show vlanSW2#copy run startup(4) 在交换机上划分子网在SW3上划分VLANSW3#config tSW3(config)int fa0/4SW3(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3(config-if)sw access vlan 10SW3(config)int fa0/5SW3(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3(config-if)sw access vlan 20SW3(config-if)endSW3#show vlanSW3#copy run startup在SW4上划分VLANSW4#config tSW4(config)int fa0/4SW4(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4(config-if)sw access vlan 10SW4(config)int fa0/5SW4(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4(config-if)sw access vlan 20SW4(config-if)endSW4#show vlanSW4#copy run startup这时pc3、pc5、pc7可以互相ping通这时pc4、pc6、pc8可以互相ping通但不同VLAN之间不通(5) 配置路由器使得二个VLAN互通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int fa0/1Router(config-if)#no shutRouter(config-if)#int fa 0/1.1Router(config-if)#encap dot1q 1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int fa 0/1.2Router(config-if)#encap dot1q 2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endRouter#copy run startup这时2个VLAN之间可以ping通(6) 配置路由使得192.168.0.0子网可以和2个VLAN互通Router(config-if)#int fa0/0Router(config-if)#encap dot1q 1Router(config-if)#int fa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end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router)#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outer(config-router)#endRouter#copy run startup实验结果:8个PC间能互相PING通5.第四项实验---访问控制配置实验(1) 使用第二项实验步骤4的结果(2) 对路由器1进行访问控制配置,使得PC1无法访问其它PC,也不能被其它PC 访问在Router 1上配置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deny host 192.168.1.0 0.0.0.255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any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in实验结果PC1无法ping通其他PCC:#ping 192.168.2.2Ping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其它PC无法ping通PC1C:#ping 192.168.1.2Pinging 192.168.1.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3) 在步骤1的基础上,进行访问控制配置,使得PC1不能访问PC2,但能访问其他PC在Router 1上配置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deny 192.168.2.0 0.0.0.255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any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in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out实验结果:PC1无法ping通PC2C:#ping 192.168.2.2Ping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PC1能ping通其它PCC:#ping 192.168.3.2Pinging 192.168.3.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3.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PC2不能ping通PC1C:#ping 192.168.1.2Pinging 192.168.1.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其它PC能ping通PC1(PC3)C:#ping 192.168.1.2Pinging 192.168.1.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四,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在这次的仿真实验中,虽然是每个组员分别完成实验,但是我们组在老师允许的前提下,经过了详细的讨论,最终确定了方案。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于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训内容及过程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

根据实训指导书的步骤,我使用虚拟机软件创建了一个新的虚拟机,在虚拟机中安装并配置了操作系统。

第二步,我进行了实验操作系统的配置。

在实验操作系统中,我设置了网络连接、网络协议以及网络服务等相关配置,以确保实验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连接和通信。

第三步,我对实验操作系统进行了管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实验操作系统的基本管理命令和管理工具,如用户管理、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学习了网络安全和防护技术。

通过设置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我对实验操作系统进行了基本的安全防护设置,以保护网络安全。

三、实训成果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我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基本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系统使用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和请教老师等方式,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训还培养了我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实验室中,我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训任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总的来说,这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对于我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IP地址的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过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IP地址的作用和分类2. 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3. 理解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工具三、实验步骤1. 配置计算机IP地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打开控制面板,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选择本地连接,右键点击属性,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手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2. 配置路由器IP地址使用浏览器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进入网络设置,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 配置交换机IP地址同样使用浏览器登录交换机管理界面,进入网络设置,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4. 测试通信在配置完成后,进行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间的通信测试,确认能够相互通信和数据传输。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的IP地址,并进行了通信测试,实现了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IP地址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IP地址的理解和掌握了IP地址的配置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

在今后的网络管理和维护中,将更加熟练地进行IP地址的配置和网络设备的管理,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六、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深刻体会到了IP地址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配置和管理的复杂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管理能力,为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计算机网络IP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报告

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报告

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报告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关键。

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来指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本实验旨在探究静态路由配置的原理和实践操作,并验证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静态路由配置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静态路由的概念和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进行静态路由的配置;3. 验证静态路由配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以下硬件和软件环境:1. 路由器设备(型号:XXX);2. 计算机设备(型号:XXX);3. 操作系统:Windows 10;4. 路由器配置工具:XXX。

3. 实验步骤3.1 配置路由器首先,将计算机设备和路由器设备通过网线连接起来。

然后,打开路由器配置工具,登录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在管理界面中,找到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选项。

3.2 添加静态路由在路由表配置选项中,点击添加静态路由的按钮。

根据实验需求,填写目的网络地址和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点击确认按钮,完成静态路由的添加。

3.3 验证路由配置在计算机设备上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ping命令,测试与目的网络地址之间的连通性。

如果ping命令返回成功,则说明静态路由配置成功。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配置了静态路由,并验证了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添加静态路由,我们可以手动指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从而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静态路由配置的原理和方法。

静态路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路由方式,适用于小规模网络环境。

然而,静态路由需要手动配置,对网络管理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路由方式。

6.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对静态路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网课写实验报告

网课写实验报告

网课写实验报告引言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校不得不选择停课不停学的方式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许多学校和机构开始使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

本实验旨在探索并实践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效果,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实验目标1. 通过网络进行课堂教学;2. 探索网络教学的有效方法;3. 评估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和效果。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所需工具和材料- 一台个人电脑- 良好的网络连接- 远程授课平台软件步骤二:选择适当的远程授课平台软件在市场上有许多远程授课平台软件可供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用户反馈,我们选择了Zoom作为本次实验的远程授课平台软件。

Zoom具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多人视频会议、屏幕共享等功能,适合进行在线课程教学。

步骤三: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制定了周详的课程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步骤四:进行网络课堂教学1. 使用Zoom创建课堂,并发送课堂链接给学生;2. 准时开始上课,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3. 利用屏幕共享功能,介绍教学内容和展示教学素材;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5. 结束课堂后,提供课后作业和答疑服务。

步骤五:学生反馈和评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观察,收集学生对网络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馈,并对课程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与分析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不受地点的限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共享、文档共享等功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参与度。

学生反馈根据收集到的学生反馈和评价,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课堂教学方便、实用,能够更好地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提到了网络连接不稳定、音视频延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实验评估综合学生反馈和观察结果,本次实验的网络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网络课堂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操作系统实习报告班级:高计网10-2班姓名:赵振南实验1时间:2011-5-30上午地点:电子阅览室指导老师:李继东实验内容与要求:1、练习使用控制面版中的内容2、练习使用桌面属性3、练习使用任务栏和开始菜单4、理解什么是系统服务、硬件配置文件、用户配置文件,各有什么作用。

5、掌握如何安装打印机实验步骤: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是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一部分,可通过开始菜单访问。

它允许用户查看并操作基本的系统设置和控制,比如添加硬件,添加/删除软件,控制用户帐户,更改辅助功能选项,等等。

控制面板可通过Windows 95,Windows 98和Windows Me中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访问,或者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中的开始菜单直接访问。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运行命令“control”命令直接访问。

控制面板的内容有:辅助功能选项添加或删除程序显示属性Windows 防火墙、添加硬件向导、Internet 属性、区域和语言选项游戏控制器、Java 控制面板、鼠标属性、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网络连接、网络安装向导、用户帐户、ODBC 数据源管理器、电源选项属性、系统属性、电话和调制解调器选项、日期和时间属性Windows 安全中心、自动更新系统服务在Windows 2000/XP/2003系统中,服务是指执行指定系统功能的程序、例程或进程,以便支持其他程序,尤其是低层(接近硬件)程序。

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时,服务可以在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中发布,从而促进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和使用。

用户配置文件就是在用户登录时定义系统加载所需环境的设置和文件的集合。

它包括所有用户专用的配置设置,如程序项目、屏幕颜色、网络连接、打印机连接、鼠标设置及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当你第一次登录到一台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Windows 2000或Windows NT? Workstati--n的计算机上时,系统就会为你创建一个专用的配置文件。

所谓硬件配置文件,是指在启动计算机时告诉Windows应该启动哪些设备,以及使用每个设备中的哪些设置的一系列指令。

当用户第一次安装Windows时,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名为“Profile 1”的硬件配置文件,缺省设置下,在“Profile 1”硬件配置文件中启用了所有安装Windows时安装在这台计算机上的设备。

安装打印机:一般安装打印机都是很方便的,根据您使用的操作系统,您所购买的打印机是自带驱动,以方便您的安装:1、将安装光盘放入计算机光驱2、运行光盘内容setup.exe,但现在大多光盘是自动运行。

3、按安装提示,进一步安装。

4、然后,将打印机连接好计算机,并打开电源(估计你用的是不是XP系统)5、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是xp系统的话,系统会提示,发现新硬件,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现已掌握如何安装打印机理解什么是系统服务、硬件配置文件、用户配置文件实验2时间:2011-5-30下午地点:电子阅览室指导老师:李继东实验内容与要求:下载IIS安装与卸载IIS下载网站代码发布网站建立虚拟目录,发布子网实验步骤:安装IIS1.先在网上下载一个IIS6.0的文件,然后通过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向导来安装此组件,2.选择“开始”→“控制面板”命令,打开看“控制面板“窗口。

3.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图标,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

4.在左边列表中,单机“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打开“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

5.选择“组件”列表中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复选框。

6.单机“详细信息”按钮,打开“应用程序服务器”对话框。

7.选择“应用程序服务器的自组建”列表框中的“internet信息服务(IIS)”复选框,该组件包括了Web、FTP、SMTP、NNTP等可选组件。

8.单机“详细信息”按钮,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对话框,查看“internet信息服务的子组件”列表,选择要安装的所有可选组件。

9.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的子组件”列表中的“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返回上级对话框。

10.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开始安装IIS6.0,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组件。

11.在系统配置组件过程中,系统会提示用户插入光盘,才能继续安装,然后浏览自己在网上下载的IIS6.0文件,选择文件。

12IIS6.0的安装完成之后,系统提示“Windows组件向导”安装成功,单击“完成按钮,关闭“Windows 组件向导”。

发布网站1.web站点必须有一个主目录,我们可以自己先创建,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的主目录C:\inetpub\wwwroot。

选择“开始”→“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打开“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器”窗口,在窗口左侧的目录中显示了已安装的默认网站,根据需要也可以重新创建Web站点。

2.创建新的Web站点,右击“internet信息服务”中的“网站”,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出现级联菜单,包含两个“网站”选项,其中一个是使用“创建向导“来创建新网站,另外一个是通过导入已存在的Web站点的配置文件来创建网站。

3.单机第一个“网站”命令,打开“网站创建向导“对话框,帮助用户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新的网站。

4.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站描述对话框,输入对该网站的描述信息,帮助管理员识别5.WWW6.”,7.8.9.1、用2、使用SERVE-U等软件创建FTP服务器3、自己下载FTP客户端软件练习使用4、练习使用MMC,重点:组策略本地用户和组磁盘管理共享文件夹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性能日志和警报实验步骤:IIS做FTP服务器以及创建虚拟目录:1.通过任务栏的开始, 所有程序,管理工具,再其下找到信息服务(iis)管理器,打开管理器后会发现在最下方有一个ftp站点的选项,我们就是通过它来建立ftp服务器。

2. IIS上默认有个FTP站点,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站点删了,因为微软的FTP比较小气,由于不能建多个站点共用21端口,所以我们就通过建立虚拟目录来实现多个用户共用端口。

3.我们先为FTP服务器建立一个专门的用户组,桌面上,我的电脑右键点管理。

再点本地用户和组。

在组里面新建一个组,命名可以根据需求4. 默认的FTP站点目录路径是C:\Inetpub\ftproot 我们要给这个目录设置的权限,右键,属性,然后点选项卡里的安全,我们只需要给ftproot administrators 组所有权限ftp_user 切记是只给读取权限,除了这两个其他用户或组全删除,这步很重要,很容易出错。

,设置好后点确定5. 然后我们回到internet 信息服务器管理器的FTP站点上,在默认FTP站点上点右键,依次点击新建,虚拟目录.点下一步虚拟目录别名就是这个虚拟目录的名称,必须和你要设置的用户名一样。

填好再下一步。

6. 选择FTP站点内容的路径。

比如你要用往D:\webroot\phproot\wwwroot里传东西,那这里就选择D:\webroot\phproot\wwwroot选好再下一步7.把读取和写入权限选上,点下一步。

点完成.8. 接下来我们要为这个虚拟目录的文件夹给予权限我们要在本地用户和组用户里新建一个用户,是用于FTP登陆的.找到刚刚新建的用户,右键再点属性. 选项卡隶属于里有个users 组,我们称为危险的组,把它删掉吧9. 然后添加ftp_user组点确定后再点ftproot 属性下面的确定。

这样我们一个拥有FTP登陆权限的用户就建立成功了,还有最后一步就成功了10. 找到我们的FTP目录文件夹我们演示是用的D:\webroot\phproot\wwwroot这个文件夹邮件属性里的安全选项卡,把系统默认的用户都给删了只留administrators 如1-1 如果删不掉就点高级(如1-2)把允许父项的继承权限的勾去掉,提示你的时候点复制。

然后确定后你就可以删除用户了。

11.删除多余用户后我们再给他ftproot 这个用户的权限,并允许它完全控制。

然后点确定。

这步可以说是最后一步了,我们用FTP软件登陆测试一下IE里打开ftp://192.168.1.2 (我电脑IP是这个,你不一定跟着我填这个)帐号是ftproot 密码是111111 登陆成功能看到你FTP 文件夹里的文件就成功了。

下面介绍如何使用SERV-U的最新版本6来建立一个简单的FTP。

第一步:鼠标双击下载的SERV-U安装程序,进行安装。

第二步:由于默认情况下MCAFEE杀毒软件会把SERV-U列为病毒,所以软件安装时会给出提醒,如果本机安装了MCAFEE的话请将该杀毒软件关闭,防止他将SERV-U主程序误删除。

第三步:接下来是SERV-U的安装信息,和普通软件一样我们直接点“下一步”即可。

第四步:同意SERV-U的安装协议,点“下一步”继续。

第五步:设置SERV-U的安装目录,这是安装目录并不是FTP的发布目录,这点读者要懂得有效的区分。

我们通过“BROWSER”按钮修改了他的默认安装路径设置为G盘的相应目录.第六步:选择SERV-U安装组件,默认情况下四个组件都会被选择,依次为SERV-U主程序,SERV-U管理工具,帮助信息,在线帮助信息。

其实我们只选择前两个即可,后面的帮助信息没有多大的用处第七步:将SERV-U安装在“开始->程序中的SERV-U FTP SERVER”组件中第八步:完成全部SERV-U安装配置工作,“下一步”后开始安装文件到本地硬盘。

第九步:开始复制文件到安装目录。

第十步:安装完毕后还会出现SERV-U相关软件介绍的界面,提供了几个小工具例如FTP 客户端小程序,DNS解析小工具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下载使用。

第十一步:完成全部安装与配置工作,默认会将SERV-U的快捷方式添加到桌面并且启动SERV-U管理控制台。

第十二步:在管理控制台界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个选项,一般情况我们建立FTP站点都是对DOMAINS进行设置。

第十三步:在DOMAINS上点鼠标右键选择“NEW DOMAIN”。

第十四步:设置FTP服务器使用的IP地址,我们可以使用本机IP地址如10.91.30.45,或者通过下拉菜单选择“use any available ip address”来使用本机使用的任意IP地址,建议大家选择此项。

第十五步:为FTP服务器起一个名字,即设置DOMAIN NAME,我们起名为softer's ftp。

然后点“NEXT”按钮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