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细胞呼吸 学案(适用全国)
2019最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一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学案(含解析)

C:CO2――→有机物第一阶段丙酮酸第二阶段CO2H:H2O――→[H]――→(CH2O)一、二阶段[H]第三阶段H2OO:H2O――→O2第三阶段H2O第二阶段CO2――→有机物色素酶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李仕才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及能量转化(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各种元素的去向暗反应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第有氧呼吸――→――→光反应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及去路分析①光合作用中ATP的来源及去路来源:光反应——类囊体薄膜上;去路:暗反应——叶绿体基质中。
②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和去路ATP合成:a、b、c都产生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TP分解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项目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来源过程场所光H2O――→[H]+O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酶C6H12O6――→2丙酮酸+4[H];2丙酮酸+酶6H2O――→6CO2+20[H]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去路过程场所[H]、ATPC3――→(CH2O)叶绿体基质酶24[H]+6O2――→12H2O线粒体内膜例1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丙酮酸C.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D.影响图1、2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照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的关系及判定(1)植物“三率”间的内在关系①呼吸速率:植物非绿色组织(如苹果果肉细胞)或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组织的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
②净光合速率:植物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叶面积所吸收的CO2量或释放的O2量。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细胞呼吸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二、学情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导入新课(2min)由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记忆探究实验的相关结果;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①回顾细胞呼吸的概念。
②上节课的探究实验得知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学习新课(36min)1、有氧呼吸(17min)(1)让学生快速阅读P93~94有氧呼吸部分。
(2min)(2)教师做出下列总结:(4min)①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与。
②作为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还需要有酶的参与。
(提示:本章第一节内容)③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问:从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ppt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标示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说明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3)播放ppt及Flash动画展示并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7min)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脱下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细胞呼吸复习学案(打印)1

创建时间:2014-1-7 【基础知识必须熟练背诵】1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复习学案一、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在 氧的 参与下,通过 多种酶 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 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出 C02 和 H 20 ,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生成 许多 ATP 的过程。
无氧呼吸:指活细胞在 无氧的 条件下,通过 酶 的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为 不彻底的 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少量ATP 的过程。
2.本质:分解 有机物,释放 能量 ,合成ATP 的过程。
(一)有氧呼吸1.过程:(1)第一阶段: C 6H 12O 6 → 丙酮酸 + [H] + 少量能量 场所: 细胞质基质(2)第二阶段: 丙酮酸+ H 2O → CO 2 + [H]+ 少量能量 场所:线粒体 基质(3)第三阶段: [H] + O 2 → H 2O + 大量能量 场所:线粒体 内膜2.总反应式: 。
3.【相关小结】①有氧呼吸葡萄糖参与反应在第 一 阶段,H 2O 参与反应在第 二 阶段,O 2参与反应在第 三 阶段②有氧呼吸CO 2的生成在第 二 阶段,H 2O 的生成在第 三 阶段③有氧呼吸中H 2O 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H 2O 中的氧全部来自于 O 2 。
④有氧呼吸各阶段产生的能量都是大部分以 热能 形式散失,少量用于合成ATP.⑤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哪里?( 线粒体内膜 、 线粒体基质 、 和 细胞质基质。
)二)无氧呼吸1.场所:始终在 细胞质基质 中进行。
2.过程.第一阶段: C 6H 12O 6→ C 3H 4O 3(丙酮酸)+〔H 〕+少量能量; C 2H 5OH +CO 2乳酸(C 3H 6O 3)3.总反应式: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为: 。
(如:酵母菌,多数植物细胞 。
) ②转化成乳酸反应式为: 。
(如:乳酸菌、人和动物细胞 、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等少数植物。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6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6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自主梳理·再夯基础1. (2022·江苏高考仿真模拟调研)人体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下图表示发生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的部分化学反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安静时,人体主要通过①②过程供能B. 过程①发生在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基质中C. 过程②发生在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D.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所需能量来源于①②③过程2. (2022·南京、盐城一模)种子库在适当的低温下保存植物的种子。
入库保存前需对种子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 ℃的冷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入库前干燥处理主要是除去大量的结合水B. 冷库中-18 ℃的低温会造成种子细胞中呼吸酶变性失活C. 密封包装袋中需要充入充足的氧气,以维持种子的活性D. 建立种子库可以保存濒危生物的种子,保护生物多样性3. (2022·盐城时杨中学学情检测)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
(2) 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 (2022·常州期末)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
二轮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学案1

第二讲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p16】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________,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根据前者混浊程度或后者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检测酒精的产生使用________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_______。
3.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4.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主要场所是________,线粒体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5.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概括地分为________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6.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
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底物也是葡萄糖,全过程概括地分为______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是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
7.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8.绿叶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4种,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________;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4种色素都能溶解在________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9.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4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但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
二轮复习专题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学案

专题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课前——明考向·串知识由课标·明考向课标要求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和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2.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考查方向2.以曲线分析题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3.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考查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串知识·夯基础主干知识易错清零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有__②⑤⑦⑧__①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②A 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③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H2O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④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⑤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⑥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⑦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的A TP。
⑧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⑨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的合成停止。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_②③⑨__①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②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③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蓝藻细胞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⑤光合作用产生的[H]进入线粒体中参与H2O的生成。
⑥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⑦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⑧被还原的C5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3。
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3.下列关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有__①②⑤⑥⑦⑨__①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固定速率。
②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3含量会升高。
③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4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学案

4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考向预测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频度很高。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它们的影响因素、速率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物质检测、相关计算、实验分析。
2.在题型方面,非选择题和选择题都有,但非选择题较为突出;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文字题、图标题的形式呈现。
多数情况下,高考的四道非选择题有一道出在本专题且常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综合考查,多数题目通过文字、坐标图或表格给出一定的信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
3.2018年的考纲无变化,备考时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各类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要作为重点复习,还要重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重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考点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内在关系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例1.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
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恒定在上述_______℃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mg。
【解题思路】(1)从图中分析可知,无光处理1 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 mg/h,光照处理1 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X+Y代表净光合速率、Y+2X代表实际光合速率。
(2)在如图所示实验中,要使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则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而X代表呼吸速率,Y+X代表净光合速率,则要求Y最大时,即温度14℃。
若只是持续给予10小时光照,则该温度下,每小时的净光合速率:Y+X=3+2=5mg,因此该植物叶片增重5×10-2×10=30 mg。
【答案】(1)X Y+2X(2)14 30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的计算技巧(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各量关系的分析方法①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两个:细胞呼吸产生的,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的(若是沉水植物,则是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的)。
高中生物二轮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专题复习学案

高中生物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专题复习学案2、2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新课标)【考纲点击】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3、细胞呼吸。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核心要点突破】一、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1、外界条件改变对、、[H]和ATP含量的影响改变条件[H]和ATP不变停止光照增加下降减少增大适宜光照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停止供应减少增加增加增大供应增加减少减少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内部因素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与植物叶片的叶龄、叶面积指数也有关。
(2)外部因素因素原理图像应用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及[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欲使植物生长,必须是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通过轮作。
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生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OA段)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1)大田中增加空气流动,以增大二氧化碳浓度;(2)温室中可增施有机肥,以增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制约暗反应)(1)大田中适时播种;(2)温室中,增加昼夜温差,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必需矿质元素可通过所参与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化合物对光合作用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如钾离子可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合理施肥促进叶面积增大,提高酶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施用有机肥,微生物分解后既可补充二氧化碳又可提供各种矿质元素【典例1】(xx四川高考T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光强(mmol光子/m2s)00、10、20、30、40、50、60、70、80、9龙眼光能利用率(%)--2、302、202、001、801、601、501、401、301、20净光合速率(μmol CO2 / m2s)-0、602、505、106、557、457、908、208、508、508、50芒果光能利用率(%)--1、201、050、900、850、800、750、700、650、60净光合速率(μmol CO2 / m2s)-2、101、103、705、406、507、257、607、607、607、60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C、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浓度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发酵、呼吸作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现象;(2)运用图像、模型等辅助工具,形象地展示细胞呼吸过程;(3)分析细胞呼吸的生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情和兴趣;(2)认识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呼吸作用、发酵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作用;(2)讲解: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ATP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需氧、完全氧化、产生CO2和H2O;(2)无氧呼吸:厌氧、不完全氧化、产生酒精或乳酸。
3.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1)有氧呼吸: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CO2和H2O;(2)无氧呼吸: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酒精和CO2或乳酸。
4. 细胞呼吸的应用(1)发酵: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应用于酿酒、发酵面包等;(2)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通过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现象;2. 模型法: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细胞呼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细胞呼吸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过程和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酵母菌发酵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发酵装置等;3. 模型或图解:细胞呼吸过程模型、酵母菌发酵过程图解等;4.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展示细胞呼吸过程和相关实例。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自查学案

专题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一、核心概念的实质1.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2.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
二、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1.快速填出Ⅰ~Ⅶ代表的物质名称:ⅠNADPHⅡO2ⅢCO2Ⅳ葡萄糖ⅤNADHⅥO2ⅦCO22.快速填出①~③代表的过程及发生场所: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三、无氧呼吸1.第一阶段:(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葡萄糖→丙酮酸、ATP、[H]。
(3)能量变化:稳定化学能→热能、活跃的化学能。
2.第二阶段:(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丙酮酸+[H]→酒精+CO2(乳酸)。
四、两大代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1.细胞呼吸:O2浓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等。
2.光合作用:光照、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等。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有②③④。
①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葡萄糖→丙酮酸→CO2的物质转化过程中,都会产生ATP。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
④对于人和动物而言,有CO2生成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
⑤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经停止无氧呼吸。
⑥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①④⑥。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②类胡萝卜素可在红光区吸收大量光能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③黑暗条件下,只能完成化学能→热能的转化。
④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H]直接还原。
⑤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⑥用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放射性会出现在C3和C5中。
⑦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②⑤。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舟山中学顾敏舟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方式,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纽带,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再现、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的安排中重点突出从宏观到微观、简单到复杂、基础到拓展、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置陷阱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印象等教学措施。
二、教学分析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
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而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步分解。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步释放。
并在逐步释放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 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维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
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即是细胞呼吸(例如枢纽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细胞呼吸的概念(c 理解)(2)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3)细胞呼吸的意义(c 理解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2)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难点:(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2)细胞呼吸的意义五、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教学案练习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教学案练习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频度很高。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过程,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
2.从命题的题型来看,非选择题和选择题都有,但非选择题较为突出。
多数情况下,高考的四道非选择题有一道出在本专题。
多数题目通过文字、坐标图或表格给出一定的信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
3.备考时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各类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要作为重点复习,还要重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重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知识网络】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图:(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①物质变化:C :CO 2――――→暗反应有机物――→呼吸Ⅰ丙酮酸―――→呼吸ⅡCO 2H :H 2O ―――→光反应[H] ――――→暗反应 (CH 2O)――――――→呼吸Ⅰ、Ⅱ[H]―――→呼吸ⅢH 2OO :H 2O ―――→光反应O 2―――→呼吸ⅢH 2O②能量变化:光能―――→光反应ATP ――――→暗反应 (CH 2O)――――→呼吸作用⎩⎪⎨⎪⎧ ATP 热能―→各项生命活动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去向分析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利用典型装置测定光合、呼吸速率(如下图)(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①NaHCO 3溶液的作用:玻璃瓶中的NaHCO 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 2浓度的恒定,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②植物光合速率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水滴右移。
单位时间内水滴右移的体积即是净光合速率。
③条件:整个装置必须在光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呼吸速率的测定(如上图):①上图同样可以用于呼吸速率的测定,但要把NaHCO 3溶液换成NaOH 溶液,吸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专题0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教学案)-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9届全国高考生物复习建议(1)、立足课本,巩固双基纵观高考各种题型,不管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实验题还是综合题,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创新题,虽然试题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试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
高考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
(2)、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的教学工作落实到课堂复习中。
知识结构就是将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罗列起来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知识结构的内容可以是一节一章,也可以几节几章。
知识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框框、大括号形、表格或图解,也可以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运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主干知识形成网络,使动态的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鲜活起来。
(3)、突出主干,贴近新课程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能够从这些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变化的研究,往往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新课程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进行难题、经典题的演练,再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
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模块的知识组合,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把传统的好题与新题结合,把兄弟学校的信息题改造或摘录,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解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落点。
教师要适时传授各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方法,寻找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频度很高。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过程,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教学案

专题0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频度很高。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过程,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
2.从命题的题型来看,非选择题和选择题都有,但非选择题较为突出。
多数情况下,高考的四道非选择题有一道出在本专题。
多数题目通过文字、坐标图或表格给出一定的信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
3.备考时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各类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要作为重点复习,还要重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重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知识网络】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图:(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①物质变化:C :CO 2――――→暗反应有机物――→呼吸Ⅰ丙酮酸―――→呼吸ⅡCO 2H :H 2O ―――→光反应[H] ――――→暗反应 (CH 2O)――――――→呼吸Ⅰ、Ⅱ[H]―――→呼吸ⅢH 2OO :H 2O ―――→光反应O 2―――→呼吸ⅢH 2O②能量变化:光能―――→光反应ATP ――――→暗反应 (CH 2O)――――→呼吸作用⎩⎪⎨⎪⎧ ATP 热能―→各项生命活动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去向分析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利用典型装置测定光合、呼吸速率(如下图)(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①NaHCO 3溶液的作用:玻璃瓶中的NaHCO 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 2浓度的恒定,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②植物光合速率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水滴右移。
单位时间内水滴右移的体积即是净光合速率。
③条件:整个装置必须在光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呼吸速率的测定(如上图):①上图同样可以用于呼吸速率的测定,但要把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吸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学案

专题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H 核心判断exinpanduan(1)高等生物都进行有氧呼吸,低等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
(×)(2)各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3)细胞呼吸的结果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4)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5)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 、[H]和CO 2后,可完成暗反应。
(√)(6)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 5/C 3的比值,停止供应CO 2后比停止前高。
(√)(7)无氧呼吸不需要O 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8)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9)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
(×)(10)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有氧呼吸时。
(×)(11)无氧呼吸能产生ATP ,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12)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13)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14)人体细胞内O 2/CO 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15)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16)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17)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18)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光反应强度会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19)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出4种叶绿体色素。
(√)(20)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21)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22)提取叶绿素时,加入少许CaCO 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23)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氧呼吸(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2)填写下列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2.无氧呼吸(1)完善无氧呼吸的过程阶段 具体过程发生场所第一阶段C 6H 12O 6―→酶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少量ATP)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C 3H 4O 3+4[H] ―→酶2C 2H 5OH(酒精)+2CO 2 或者2C 3H 4O 3+4[H] ―→酶2C 3H 6O 3(乳酸)(2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 6H 12O 6―→酶2C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3.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曲线分析①在最适温度时,呼吸强度最大。
②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速率下降。
③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
(3)应用①低温下储存蔬菜和水果。
②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提高产量。
4.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曲线分析①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O2浓度<10%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③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④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
(3)应用①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有氧呼吸。
②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③低氧仓储粮食、水果和蔬菜。
5.C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2)曲线(3)应用: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含水量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2)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3)应用①粮食在收仓前要进行晾晒处理。
②干种子萌发前进行浸泡处理。
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1、2两试管的变化甲组变混浊快无变化乙组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4)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考向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死亡C.若吸收O2与释放CO2的量不同,可能是呼吸底物中含有非糖物质D.若吸收O2与释放CO2的量不同,说明细胞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参考答案】C吸和无氧呼吸,也可能是呼吸底物中含有非糖物质,D错误。
易错警示有关细胞呼吸的6个易错点(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物最大的区别是无氧呼吸没有水生成,并且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5)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6)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因为其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B.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C.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答案】D【解析】①代表细胞质基质,②代表线粒体基质,A项错误;仅有③过程产生大量ATP,B项错误;③代表线粒体内膜,与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甲代表丙酮酸,乙代表[H],D项正确。
学·科网考向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与相关计算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此时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参考答案】B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可以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规律总结“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1)“一看”反应物和产物(2)“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释放量⇒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3)“三看”反应场所4.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0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
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不只进行无氧呼吸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C.当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呼吸各阶段都能产生[H]和ATP【答案】B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2y=6、6x+2y=15,解得y=3、x=1.5,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2/3,C 错误;a、b、c、d不同氧浓度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不能产生[H],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H]和ATP,D错误。
考向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5.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C.50 h后,30 ℃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项错误;50 h 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项错误。
学*科网技法提炼1.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的应用注意点(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水、升温、高氧等措施,若需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
(2)储存蔬菜和水果的条件并不是无氧环境。
蔬菜、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种子储存时应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储存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2.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注意点注意坐标曲线题中左、右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及其单位,注意它们的区别,做到“读轴而能识变量”;其次注意横坐标的含义及对曲线走向的意义,做到“看线而能理关系”;再者领会曲线上的特殊点的含义(如最值、交点、折点、起止点等),做到“抓点而能求突破”。
6.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B.乙图中曲线I表示有氧呼吸,曲线Ⅱ表示无氧呼吸C.甲图BC段产生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酶的活性降低D.曲线Ⅱ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呼吸酶数量的限制【答案】B【解析】从甲图看出,B点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A正确;乙图中曲线I随着氧气浓度增加,呼吸速率逐渐下降,为无氧呼吸,曲线II随着氧气浓度增加,呼吸速率逐渐上升,为有氧呼吸,B错误;甲图BC段产生的原因是温度超过了酶的最适温度,导致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由于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有氧呼吸速率最终趋于饱和,D正确。
考向四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7.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时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完全吸收,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B.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混浊后又澄清了,说明实验不成功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E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D.D瓶封口后应立即接通E瓶,防止D瓶中的培养液被分解完【参考答案】A一段时间,等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消耗完瓶中的氧气后再接通E瓶,D项错误。
方法技巧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见下表):实验现象结论装置1液滴装置2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8.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假设底物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A.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说明消耗氧气,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不消耗氧气,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项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说明消耗氧气,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消耗的氧气少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项正确;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