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七星公园导游词.doc

合集下载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Guide words of Seven Star Park in Guangxi编订:JinTai College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广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2、篇章2: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3、篇章3: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4、篇章4: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2020年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文档七星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漓江支流小东江畔,距市中心1.5公里。

占地面积约134.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84%,是桂林市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景致最多最集中的综合性景区。

历史文化的精深博大在七星汇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在七星展现,堪称桂林山水与文化的缩影、桂林城市绿肺,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华景观的缩影。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桂林七星公园!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被誉为桂林城市公园之首的美丽风景区。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中心的七星路北侧,占地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囊括了七座海拔较高的山峰,与周围的山水环境浑然一体,是桂林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一、背景概述桂林七星公园建于公元1960年,是桂林政府为了丰富市民生活,推动旅游业发展而投资修建的。

该公园以七座山峰为背景,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宜人,是休闲游览、赏景游玩、文化学习、生态旅游的绝佳场所。

二、景点分布桂林七星公园的景点分布如下:1、七星岩:七星岩是七星公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它位于七星路中段,是一座石峰。

七星岩的特点是山石奇特、景色秀美、文化底蕴丰厚。

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来此留连,留下了不少佳句。

2、流芳桥:流芳桥是七星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横跨于漓江之上。

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蜿蜒曲折,飞檐翘角,迥然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

3、兴贤亭:兴贤亭坐落在岸边,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亭阁。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漫步小桥流水,观赏兰花、牡丹等盛开的花卉。

4、华岩寺:华岩寺位于公园北部,建于宋代。

寺内有一尊被称为“千手观音”的大佛,造型古朴,雅致高远。

5、琴潭:琴潭位于公园东侧,环境优美,风景迷人。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江边,观赏漓江两岸的美景。

6、福瑞洞:福瑞洞位于公园南部,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溶洞。

溶洞内有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各异,景色瑰丽。

7、星际广场:星际广场位于公园中央,是游客们休息、拍照的好去处。

广场中央有座喷水池,还有音乐喷泉表演。

三、参观须知1、开放时间: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

2、门票价格:成人门票40元/人(包含园内所有景点),儿童门票20元/人。

3、交通方式:游客可以乘坐桂林市内的公共汽车到达七星路站,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

4、禁止事项:游客在公园内不得大声喧哗、践踏花草、乱扔垃圾等违规行为。

五、总结桂林七星公园是一座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公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是游客们欣赏自然美景、感受人文气息的理想场所。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桂林七星公园,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是桂林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景致最多最集中的综合性公园。

它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的公园,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桥。

这座桥横跨灵剑溪,始建于宋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桥身上布满了精美的石刻和浮雕,展示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站在桥上,低头可见清澈见底的溪水,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沿着溪边的小径前行,不远处便是华夏之光广场。

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大型石雕壁画,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从四大发明到天文历法,从医学数学到农业水利,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七星岩。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下溶洞,洞内怪石嶙峋,钟乳石千姿百态。

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蛟龙出海,还有的像罗汉打坐,让人目不暇接。

在灯光的映照下,这些石头更是显得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之中。

从七星岩出来,我们来到了骆驼山。

这座山形似一匹伏地的单峰骆驼,形象逼真,令人称奇。

关于这座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天上的神驼为了帮助桂林人民战胜旱灾,私自下凡,却被玉帝惩罚永远留在了人间。

如今,骆驼山已成为了桂林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桂海碑林。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摩崖石刻,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碑林之一。

这些石刻字体各异,内容丰富,有的记录了历史事件,有的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公园的深处,还有一座栖霞寺。

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香火旺盛。

寺内建筑古朴典雅,钟声悠扬,让人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除了以上这些景点,七星公园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散步、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随意乱丢垃圾。

广西桂林七星导游词

广西桂林七星导游词

广西桂林七星导游词【篇一】七星岩,隋唐称栖霞洞,宋代称仙李岩、碧虚岩。

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东西贯通,入口在天玑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

它原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段古老地下河道,后来地壳变动,陆地抬升,将其悬挂至半空。

洞分3层:上层高于中层8-12米,残留的痕迹尚可辨认;下层距中层10-15米,是仍在发育的地下河道;现供游览的是中层。

中层长1100米(游程814米),最高27米,最宽50米,最窄仅容单人通过,面积1.75公顷,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全洞构成一条珠串状的地下长廊。

游览溶洞的途中,在激光、光导、多媒体等多项高新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欣赏到许多造型各异的景物,有古榕迎宾、边寨风光、群英聚会、银河鹊桥、石林幽境、孔雀开屏、蟠桃送客等40多处。

除了洞中的喀斯特地貌外,在洞内外有120余件石刻,有古今寻胜探奇的诗词游记,也有宋朝名人燕肃、李师中、范成大、方信孺,现代毛泽东、郭沫若等著名书法家的墨宝手迹。

【篇二】桂林七星(岩)景区位于桂林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占地面积约137.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84%,是桂林市历史至悠久、景致集中、适合家庭畅快游玩的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七星景区集山水观光、运动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是桂林山水与文化、运动与休闲的聚集地。

七星岩隋唐称栖霞洞,宋代称仙李岩、碧虚岩。

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东西贯通,入口在天玑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

它原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段古老地下河道,全洞构成一条珠串状的地下长廊。

七星岩(喀斯特地貌)因七星山而得名,原是一段古地下河道,后来地壳变动,陆地抬升,将其悬挂至半空,成为人间奇迹,至今已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

洞内雄奇深邃,钟乳石千姿百态,五彩绚丽,被视为栖息于烟霞之中的神仙洞府,早在五、六世纪就有了七星岩的文字记载,古时候也叫栖霞洞、仙李岩、碧虚岩。

岩洞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是顶穹残存的洞迹,下层是脚下仍在发育的地下河,供游客游览的是中层。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文档6篇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文档6篇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文档6篇Guide words of Seven Star Park in Guilin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广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2、篇章2: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3、篇章3: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4、篇章4: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5、篇章5: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6、篇章6: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七星公园,坐落在漓江东岸,因公园内有秀美神奇的七星山与七星岩景观而得名,现为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漓江东岸,整个公园面积137.4公顷,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钟乳、石笋。

石柱。

石幔……千姿百态、蔚为状观。

小东江经花桥顺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桥影相映成趣。

七星公园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

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七星岩就成为浏览胜地。

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

公园内摩崖碑碣有500多件,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花桥坐落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

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

桂林七星公园

桂林七星公园

桂林七星公园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茅山街道南端,是一座以山水风景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该公园濒临漓江,毗邻著名的象山景区和竹海荷花景区,是桂林旅游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公园内有七座山峰,以其独特的景观而得名。

这些山峰属于桂林山水中的典型景观,因其形状各异而得名七星。

据传七星山峰是七个仙女组成的仙女山,这也是公园的另一个别称。

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特色,如斗笠峰、鹰嘴峰、猴子峰等。

公园内设有很多景点,其中最有名的是八仙过海和顶天立地。

八仙过海是一条长260米的玻璃栈道,沿途可以欣赏到漓江的美景,是游客必来的地方。

顶天立地是一组高54米的双塔景点,塔上有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公园景色。

除了山峰和景点,公园内还有很多开放空间,供游客休息和野餐。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当地居民在公园内唱歌跳舞,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公园内还设有儿童乐园和运动场,是家庭和年轻人的好去处。

在走进公园的时候,许多游客都会被公园内的热情和美景吸引。

无论是山峰还是景点,还是整个公园的景致,都是桂林山水之美
的缩影。

公园内最好的景色是在日落时分,此时整个漓江变为橙
黄色,加上七星山峰的独特形态,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总之,桂林七星公园是体验桂林山水的一个绝佳地方。

这里可
以看到桂林典型的山峰、漓江的美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情趣。


论是游玩,休闲还是拍照都非常适合。

来桂林旅游的游客一定不
能错过这个美丽的公园。

游桂林七星公园

游桂林七星公园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旅游,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丽的七星公园。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因为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落在地上而得名。

进入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的汇合处,有一座青石砌成的四孔桥——花桥,桥下四个半圆的桥孔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个状如满月的玉盘,花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桥畔繁花似锦,令人赏心悦目。

经过花桥,就是以岩多洞奇著称的七星山了。

七星岩就位于七星山其中一座山峰的山腰处。

从隋、唐时代起,七星岩就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据说著名的游侠徐霞客就两次到访七星岩。

进入七星岩洞内,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变化多端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有老人看戏、五谷丰登、古榕迎宾、白兔守门、仙人晒网、巨石镇蛇、九龙戏水、银河鹊桥等许许多多瑰丽奇绝、妙趣横生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七星岩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洞穴画廊,给我们增添了无限遐想和美的享受,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洞天”。

沿着山中树木葱茏、鲜花盛开的林荫道一直前行,我们来到骆驼山脚下。

骆驼山因为酷似一匹伏地的单峰骆驼而得名。

它不仅形似,而且十分神似,真是大自然造就的杰作。

据说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还曾在这里发表了环保演说呢!七星公园山峰秀美、流水清澈、石林奇丽、洞穴幽深,荟集了山、江、洞、石精华,正是大自然这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以他巧妙的鬼斧神工,精心地为我们营造了这似幻似真的奇妙景观。

七星公园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也一定要来看看哦!。

关于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精选17篇)

关于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精选17篇)

关于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精选17篇)关于广西七星公园的篇1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

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

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

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

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

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

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

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

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

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

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

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

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

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

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

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

广西桂林七星公园介绍

广西桂林七星公园介绍

广西桂林七星公园介绍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漓江东岸,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普陀山是七星公园的主山,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

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山多溶洞,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状观。

小东江经花桥顺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桥影相映成趣。

七星公园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

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七星岩就成为浏览胜地。

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

摩崖碑碣有500多件,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景点信息地址:广西桂林市漓江东岸门票:公园门票:35元/人七星岩:30元/人。

交通:公园位于市中心的漓江东岸,是桂林市最大的公园,在市内乘坐11路公交车可到达。

乘6、10、11、13、14路车都能到达,也可以坐58路免费公交车或4A专线车美食:七星公园最有特色的小吃就是月牙楼的”姑子面”,是用清水将面煮熟再浇汤,汤是很讲究的,吃起来很鲜很爽口。

月牙楼是桂林名楼,座落在七星群山之中,繁林茂竹掩映,蝉鸣雀噪相伴,再加上具有园林特色的楼台错落有致,飞檐敞阁,古色古香,使月牙楼的自然环境更显优雅。

月牙楼是餐馆、宴会厅,又是观景楼。

楼内环境幽雅,一、二楼大厅能接待旅游团体就餐,二、三楼还有素宴包厢、国宴包厢等。

在登楼品尝桂林传统地方风味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华夏之光壁画、世纪宝鼎、普陀山、博望亭、普陀精舍、花桥等远山近景,美不胜收。

一代文学泰斗郭沫若先生1963年登月牙楼时感慨万分,当即赋诗赞道:“月牙楼是画廊楼,八面奇峰豁远眸。

毋怪楼中无一画,画图难及自然优。

”月牙楼餐饮以素食为主,是桂林最大的素食餐馆。

它的第一代主厨全是佛教界专职素食餐饮的师傅。

“月牙素面”为桂林老字号美食,长盛不衰。

近几年来,月牙楼又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素菜、素宴,如桂花香芋盒、八宝罗汉斋、江山石榴球、双冬烩面筋等名菜,做工精巧,造型独特,味道鲜美,清香飘逸。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8篇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8篇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8篇Guide words of Seven Star Park in Guilin编订:JinTai College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8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广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2、篇章2: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3、篇章3: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4、篇章4: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7、篇章7: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8、篇章8: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七星公园,坐落在漓江东岸,因公园内有秀美神奇的七星山与七星岩景观而得名,现为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文档七星公园位于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是桂林市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综合性公园。

七星景区由普陀山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与月牙山的玉衡、开阳、瑶光三峰组成。

北四峰象斗魁,南三峰象斗柄,七峰并峙,几乎在同一平面,排列布局犹如北斗七星,故而统称为七星山,景区也因此而得名。

景区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

主要景观有七星岩、花桥、普陀山、驼峰、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们的必游之地。

景区也蕴藏着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成为游览胜地。

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

摩崖碑碣有500多件,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此发表过演讲,现留有克林顿演讲台。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

关于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桂林七星公园。

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七星公园的迷人风光。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是桂林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景致最多最集中的综合性公园。

它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桥。

这座桥始建于宋代,原名嘉熙桥。

它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汇流处,桥孔与水中倒影相连,宛如满月,别具一番韵味。

站在桥上,清风拂面,眼前是潺潺的流水和两岸如画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道路前行,我们来到了华夏之光广场。

这里有一幅长 106 米、高 5 米的大型壁画《华夏之光》,它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

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创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壁画。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七星岩。

这是一处著名的溶洞景观,洞内石笋、石幔、石钟乳千姿百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七星岩早在一百多万年前就已形成,洞内的景观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神秘而美丽。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古榕迎宾”“白兔守仙草”“鳄鱼拜观音”等奇妙的景观,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

从七星岩出来,我们来到了骆驼山。

这座山酷似一匹伏地的单峰骆驼,形象逼真,十分有趣。

关于骆驼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匹骆驼是玉皇大帝派来帮助桂林百姓驮米驮盐的,后来因为留恋桂林的美景而不愿离去,最终化为了这座山峰。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桂海碑林。

这里保存着从唐代至清代的石刻2000 余件,是国内南方最大的碑林。

这些石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有《元佑党籍碑》《龙图梅公瘴说》等。

在公园的深处,还有一座栖霞寺。

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是桂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寺内建筑古朴典雅,香火旺盛。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会有众多信徒前来烧香祈福。

七星公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普陀山、月牙山、动物园等。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七星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漓江支流小东江畔,距市中心1.5公里。

占地面积约134.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84%,是桂林市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景致最多最集中的综合性景区。

历史文化的精深博大在七星汇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在七星展现,堪称桂林山水与文化的缩影、桂林城市绿肺,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华景观的缩影。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

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1 / 24以此而来。

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

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

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

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

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

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

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

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

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

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

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

介绍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介绍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介绍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介绍广西七星公园的导游词范文1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漓江东岸,整个公园面积公顷,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钟乳、石笋。

石柱。

石幔千姿百态、蔚为状观。

小东江经花桥顺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桥影相映成趣。

七星公园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

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七星岩就成为浏览胜地。

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

公园内摩崖碑碣有500多件,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花桥坐落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

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

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故更名花桥。

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

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米,由水、旱两段组成。

水桥宽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

旱桥宽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

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

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

七星岩古时称栖霞洞,在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眼洞内原来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由地下河形成的岩洞一般有两种地形;一是岩洞的侵蚀地形,如洞内的银河鹊桥景点,就是一个巨大的厅堂,宛如天空;二是岩洞的堆积地形,由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次生沉积物组成,具有各种形态,千奇百怪。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

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

第1 页/ 总共34 页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

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

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

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

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

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

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

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

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

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

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

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

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

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是研究古代水文第 2 页/ 总共34 页的重要资料。

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

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

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怎样写

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怎样写

桂林七星公园的导游词怎样写桂林七星公园导游词1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漓江东岸,整个公园面积137.4公顷,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钟乳、石笋。

石柱。

石幔……千姿百态、蔚为状观。

小东江经花桥顺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桥影相映成趣。

七星公园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

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七星岩就成为浏览胜地。

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

公园内摩崖碑碣有500多件,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花桥坐落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

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

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 故更名花桥。

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

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134.66米,由水、旱两段组成。

水桥宽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

旱桥宽5.3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

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

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

七星岩古时称栖霞洞,在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眼洞内原来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由地下河形成的岩洞一般有两种地形;一是“岩洞的侵蚀地形”,如洞内的“银河鹊桥”景点,就是一个巨大的厅堂,宛如天空;二是“岩洞的堆积地形”,由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次生沉积物组成,具有各种形态,千奇百怪。

今依民间习惯称呼,又据岩内明代桂林画家张文熙所题“第一洞天”之义,定名为“七星洞天” 。

七星公园内骆驼山即驼峰,在普陀山南麓,是地壳运动融蚀后的一块残石,原名酒壶山,因其形状像老式酒壶,山南刻有“壶山”二字。

广西桂林七星公园旅游讲解词

广西桂林七星公园旅游讲解词

广西桂林七星公园旅游讲解词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100余公顷,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公园内有“北
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
合性公园。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桥畔繁花似锦,小桥掩映
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故名花桥。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

因唐
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故名普陀山。

山西南麓有元风洞,数九寒天,外冒暖气;盛夏酷暑,凉风习习。

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浓郁,古木参天。

从山门拾级而上,蝉噪鸟鸣,林静山幽。

山腰有普陀精舍,飞檐门拱,琉璃朱饰,素负盛名。

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

普陀山有历代石
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单檐、8柱8角,混凝土结构,长宽各5.2米,高6.5米,面积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

摘星亭是
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立于亭上,可以旷观。

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市七星公园导游词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100余公顷,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

普陀月牙,一东一西,相互连属,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来。

山体面积51.5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

七星岩而外,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

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峥嵘。

驼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胜,苍劲挺拔,气度非凡。

更为珍贵的,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花桥东。

石挺拨矗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

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

石高约10米,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

北临灵剑江,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

东南茂树葱茏,浓荫簇拥。

石颠有小叶榕,亭亭如盖。

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

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桥畔繁花似锦,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岩洞长约1100米,宽处50米,最高处20米。

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

该岩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

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

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故名普陀山。

山西南麓有元风洞,数九寒天,外冒暖气;盛夏酷暑,凉风习习。

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浓郁,古木参天。

从山门拾级而上,蝉噪鸟鸣,林静山幽。

山腰有普陀精舍,飞檐门拱,琉璃朱饰,素负盛名。

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往右继续登山,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

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

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是仿亭式的建筑,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绿色琉璃瓦,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26.8平方米。

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单檐、8柱8角,混凝土结构,长宽各5.2米,高6.5米,面积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

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立于亭上,可以旷观。

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

1974年兴建,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故名护碑亭。

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

亭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30.6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简朴、典雅,不与名碑争胜,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

步入碑亭,欣赏书法艺术,浏览方志资料,兼得园林胜景之趣,实在是赏心的乐事。

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省城碑记》,现已他移。

文昌亭在普陀山半山腰,“超杜净境”右侧,名取文运昌盛之意,因处浓荫耸翠之间,又名“拥翠亭”,为重檐、尖顶8角亭。

原建于明,有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65年在原址新建。

高8米,长宽各5.7米,面积32.4平方米。

亭北邻小蓬莱,东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墙栏杆,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古称玄风洞,俗称劳动量荽岩。

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宽2~15米,深250米,面积1945平方米。

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形成空气对流,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洞内空气清新。

由于日照,山体热量的聚散,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

洞外温度,夏日最高达39℃,冬天最低-5℃。

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

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

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清改为“大贤庵”,现已无存。

三将军墓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

1944年11月,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

1946年,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

1982年重修,墓地呈葫芦形,宽16米,长20米,占地320平方米。

忆昔亭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1946年建。

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抚今忆昔,吸取血的教训,亦名纪忠亭。

高7.5米,宽5.3米,长4.2米,面积22.26平方米,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

原为普陀寺旧址,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重新修建,更名“普陀精舍”。

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

1层长17.3米,深12米,2层长度略小,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

正屋开敝,楼上四面开窗,上有观景厅。

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登楼观赏,城市风光、山林奇趣,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高9米,面积约150平方米,呈不等边多边形。

相传,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视为“瑞石”,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钱藏宫中。

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得悉产于普陀山,敕命建庆林观,并御书“庆林观”赐额。

普陀石林,林峰嶙峋,突兀峥嵘,最为奇美,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莱园林建筑。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精舍前,普陀石林左侧,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

为亭阁式长廊,红柱、坡顶、青瓦,长16米,宽6米,顶高6.5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

廊西有矮围墙,可凭栏眺望城东佳景。

山墙上有“小蓬莱”匾额,亭柱分悬著名教育家马君武联句:“城中佳境,常绕梦魂,叹半世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岭表旧都,屡经离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升平。

”博望亭在普陀山天玑峰半山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8柱、单檐、翘角、绿瓦、长方形仿古亭,宽约4米,长10余米,面积40平方米左右。

亭建于山脊,与米,深180米,面积2000平方米。

宋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曾布,性喜访奇,元丰二年(1079)发现并开发,辟为景点。

宋刘谊《曾公岩记》详载其事。

曾公岩是个迷人的山体地势配合,宜于近观远眺山前山后景物,俯仰顾盼,处处入画。

栖霞亭在普陀山四仙岩口。

始建于宋,名“簪带”,刘克庄《簪带亭》有“上列青林杪,凭栏尽桂州”之句·清代重建后易名“倚岚”,后改“碧虚亭”,毁于抗日战火。

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栖霞亭”。

1979年再新建,沿用“栖霞”之名。

亭有月门,又称“步月亭”。

亭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方亭、面积25平方米。

底层作售票处,上层为观景亭。

游人上下,若穿云步月,与碧虚阁对应。

渲染了“天上人间”的意境。

玄武洞在普陀山北半山腰,与白鹤洞相连。

洞口向西北,高5~6米,宽2~15米,深21米,面积230平方米。

洞呈喇叭形,前大后小。

洞中有全真观,为元代所建,明改名真武阁,后因避讳又改为玄武阁,洞亦更名玄武洞。

玄武客早废,抗战胜利后重盖,1989年拆除原格,重新修建。

一偏一正,分别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结构,飞角、单檐,高6.5米。

偏客南向,正阁西向,均有“玄武阁”匾额。

从偏阁登10数级石阶,达正阁,为8柱大厅,前可凭栏眺望普陀山麓秀色,后通白鹤洞,经四仙岩,达名闻遐迩的七星岩。

透过阁楼南窗,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水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其形象为龟或龟蛇相缠。

这座浮雕,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雕成青灰色的龟、淡红色的蛇的玄武形象。

龟,水母类,披甲,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鹤洞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间,与四仙岩、玄武洞相连。

洞高3~4米,宽6~7米,深23米,面积150平方米,呈圆管形。

洞壁石纹如白鹤飞翔,洞中一石柱,如鹤腿,故有白鹤洞之称。

白鹤洞是从普陀岩、玄武洞进入七星岩的必由之路,地势较高而曲折,且洞内幽暗,通过时自卑而高、由明转暗,再出敝亮的四仙岩,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神秘感。

四仙岩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与白鹤洞相接,高7.3米,宽4~13米,深32米,面积约270平方米,呈穹隆形,上圆下平,北连七星岩。

洞口开阔、敝亮,镌刻有摩崖作品多件,岩内有4个石笋,传说是日华、月华、星华与好事者开怀畅饮,给岩洞增加神奇色彩。

宋时,岩口建有“簪带亭”,早废。

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栖霞亭。

普陀岩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侧,高4~10米,宽6~9米,深15米,面积约120平方米。

普陀岩南北对穿,高敝通透,形如三角卷蓬。

地面为斜坡,有25级石阶,分3级坡降,中设花圃。

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虚楼,曾称碧虚洞,楼早废。

永泉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是一个像米臼一样的天然石穴,深约30厘米,里面有积水,即使在大旱之年,也永不枯竭,可能与地下水源相通,用以沏茶,清甜适口。

飞来石桂林名石,在普陀山西北的寿佛洞南侧,原听月亭故址旁,因石无根,传为飞来之石。

高6.4米,呈倒圆锥形,上大下小。

顶平,四周凹凸不平,上有“堪语”二字,为清人余心孺所刻。

朝云洞位于普陀山西半山腰,南有寿佛洞,宽敝若厅堂,洞口西向,高3~6米,宽3~4米,长45米,面积157平方米。

朝雾迷漫时,云凝洞口,故称朝云。

洞开拓于明代,太虚和尚修磴道,并于绝壁处建楼阁。

洞口有清诗刻两件。

碧虚阁在普陀山七星岩口,因阁中函碧虚亭而得名。

阁高7米,面积270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