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2讲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二能量与动量2_3碰撞与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二能量与动量2_3碰撞与动

[答案] (1)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2)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 总动量保持不变. (3)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 量守恒. ②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 时,如碰撞、爆炸等现象中,系统的动量可看成近似守恒.
A.m t2gh+mg B.m t2gh-mg
m C.
tgh+mg
m D.
tgh-mg
[解析] 下降h阶段v2=2gh,得v= 2gh ,对此后至安全带 最大伸长过程应用动量定理,设竖直向下为正,-(F-mg)t=0 -mv,得F=m t2gh+mg,A正确.选A.
[答案] A
迁移二 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问题 2.(多选)(2017·河北名校联盟)如图所示,用高压水枪喷出 的强力水柱冲击右侧的煤层.设水柱直径为D,水流速度为v, 方向水平,水柱垂直煤层表面,水柱冲击煤层后水的速度为 零.高压水枪的质量为M,手持高压水枪操作,进入水枪的水 流速度可忽略不计,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Δm Δt
=ρv0S

(2)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水从喷口喷
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对于Δt时间内喷出的水,由
能量守恒得12(Δm)v2+(Δm)gh=12(Δm)v20④
在h高度处,Δt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 量变化量的大小Δp=(Δm)v⑤
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 FΔt=Δp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Mg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h=2vg20-2ρM2v220gS2 [答案] (1)ρv0S (2)2vg20-2ρM2v220gS2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2-1 功 功率 动能定理教案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2-1 功 功率 动能定理教案

(1)未拉 A 时,C 受到 B 作用力的大小 F; (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 μmin; (3)A 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 W. [思路点拨] 由圆柱 C 一开始受力平衡可得出力 F 的大 小.动摩擦因数最小时,B 受 C 压力的水平分力最大.拉力为变 力,可根据动能定理求解拉力做的功.
[解析] (1)C 受力平衡,有 2Fcos30°=mg
有12m1v2C=12m1v2D+m1g56R+56Rcosθ⑭ P 由 E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Ep-m1g(x+5R)sinθ-μm1g(x+5R)cosθ=12m1v2C⑮
联立⑦⑧⑬⑭⑮式得 m1=13m
[答案]
(1)2 gR
12 (2) 5 mgR
3 (3)5 5gR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包 括重力. ②对“总功”的两种理解 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W=W1+W2+…; 合外力的功:W=F 合 lcosθ(力均为恒力). ③对“位移和速度”的理解: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惯性参考 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④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动 能定理.


专题突破复习



能量与动量

第一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知识网络构建
结网建体 把脉考向
[知识建构]
[高考调研]
1.考查方向预测:①重力、摩擦 力、静电力和洛伦兹力的做功特 点和求解.②与功、功率相关的 分析与计算.③动能定理和动力 学方法的综合应用.④动能定理 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2.常用的思想方法:①化曲为直 的思想方法.②微元法.③合力 功的求法.④变力功的求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第一讲 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第一讲 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第一讲 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高考命题分析
命题 主线 之
价值 引领
高考命题研究
四年考向分析
1.科学本质、科学态度:选 取了定速巡航、篮球运动、 赛道滑雪及冰滑梯等素材, 考查考生在解决问题时所体 现的核心价值及学科核心素 养水平 2.社会责任:选取了福建 土楼、复兴号动车组、红军 长征等素材,培养学生的民 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 生的进取意识、振兴中华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
Δx2+Δx3+…)=Ff·2πR
第2轮 物理 (新高考)
返回导航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图例
方法
过程与结论
一个水平拉力 F 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 图像法 x0,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拉力所做的功,W=F20x0
平均 值法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由长度 x1 被继续拉至长度 x2 的过程中, 克服弹力做功 W=kx1+2 kx2·(x2-x1)
第2轮 物理 (新高考)
返回导航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2.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
第2轮 物理 (新高考)
返回导航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3.机车启动问题 (1)机车匀加速启动过程的最大速度 v1:此时机车的功率最大,由 F 牵- F 阻=ma 和 P=F 牵 v1 求得 v1=F阻+P ma。 (2)全程的最大速度 vm:此时 F 牵=F 阻,由 P=F 阻 vm 求得 vm=FP阻。
A.
12.5μgL 4
C. 2μgL
第2轮 物理 (新高考)
B. μgL
D.
12.5 μgL 2
返回导航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解析: 第 5 个物块进入 BC 后物块开始做减速运动,因此第 5 个物块刚到达 B 点时 1 号物块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此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F·4L-μmg(L +2L+3L+4L)=21×8mv2-0,得 v= 2μgL,C 正确。

2021届高三二轮物理复习讲义: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2021届高三二轮物理复习讲义: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核心要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速度和位移公式:v 2-v 20=2ax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 2。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

3.图象问题(1)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2)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4.超重和失重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当a 的方向竖直向上或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 的方向竖直向下或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

5.瞬时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时,应注意物体与物体间的弹力、绳的弹力和杆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备考策略】1.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关键流程2.解题关键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必要时要画运动情景示意图。

对于多运动过程问题,还要找准转折点,特别是转折点的速度。

3.常用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

(3)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反向研究问题,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必须领会的两种物理思想:逆向思维、极限思想。

2025届高三物理暑假培优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2025届高三物理暑假培优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2025届高三物理暑假培优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掌握并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处理物理问题。

2、掌握并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处理物理问题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v 2t =v 0+v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v 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x ∶∶x ∶∶…∶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例题1] (2024•佛山一模)为提高航母的效能,福建舰安装了电磁弹射器,舰载机在弹射器的助推下能获得30m/s 2~50m/s 2的加速度。

若某舰载机从静止开始弹射,匀加速运动150m 达到100m/s 的起飞速度,则该过程的时间为( )A .3.3sB .3.0sC .2.5sD .1.5s[例题2] (多选)(2022•庐阳区校级模拟)物理学中有一些经典实验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用简陋的器材反映了深刻的物理本质,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就揭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人教版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5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2/L T2+mg=mv2/L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2=mv2/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2/L可得v≥gL5代入mv02/2=mv2/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 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

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 N 1‘=mgcosα mgsinα-f 1’=ma ,得:f 1‘=m(gsinα-a) 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 1=N 1’,f 1=f 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 =mg +N 1cosα+f 1sinα=Mg +mgcos 2α+mgsin 2α-masinα =(M +m)g -masinαf =N 1sinα-f 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 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高三物理基础讲义 第二部分 - 副本

高三物理基础讲义 第二部分 - 副本

张建强 20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月
2
第五部分 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 ................................................................................................................4 5.1 电场 ............................................................................................................................................................ 5 5.1.1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 5 5.1.2 电场 ................................................................................................................................................. 7 5.1.3 电势、电势能和等势面 .................................................................................................................. 9 5.1.4 电容器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版2(粤冀渝湘)适用) 第1章 专题强化2 追及相遇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版2(粤冀渝湘)适用) 第1章 专题强化2 追及相遇问题

答案 64 m
图1
解析 当A、B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根据速度关系得:v1=v2-at1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此时,根据位移时间的关系得:xA1=v1t1 xB1=v2t1-12at12
Δxm=xB1+x0-xA1 代入数据解得:Δxm=64 m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答案 16 s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知:t=2 s时,Δx有最大值6 m 所以t=2 s时两车相距最远,为Δx=6 m. 解法三(图象法):自行车和汽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在相遇前,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两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所以有 t1=va1=63 s=2 s, Δx=v21t1=6×2 2 m=6 m.
例3 (多选)(2016·全国卷Ⅰ·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
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强化二 追及相遇问题
【目标要求】
1.掌握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会用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3.会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结合运动图象解决追及相遇的综合问题.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题型一 追及相遇问题 题型二 图象法在追及相遇问题中的应用 课时精练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方法一 图象法 利用v-t图象求解,先作出A、B两车的v-t图象, 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
则对A车有vA=v′=v0-2at 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t=3va0 经时间t两车的位移之差为原来两车间距离x,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v =v 0+v 2=v t 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位移中点速度:v x 2 =v 20+v 2t 2即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算术平方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32∶…∶n 2。

③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2g 。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二章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二章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过好双基关————回扣基础知识训练基础题目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F1、F2为分力,F为合力.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首到第二个矢量的尾的有向线段为合矢量.如图乙,F1、F2为分力,F为合力.二、力的分解1.遵循的原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2)三角形定则.2.分解方法(1)效果分解法.如图所示,物体重力G的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这两个分力与合力间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大小分别为G1=G sinθ,G2=G cosθ.(2)正交分解法.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速度、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如路程、速率等.研透命题点————细研考纲和真题分析突破命题点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 1-F 2|≤F 合≤F 1+F 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1)最大值: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1+F 2+F 3.(2)最小值: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的最小值为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大小之和.3.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互相垂直F =F 21+F 22tan θ=F 1F 2两力等大,夹角为θF =2F 1cos θ2F 与F 1夹角为θ2两力等大,夹角为120°合力与分力等大F ′与F 夹角为60°4.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若两个力F1、F2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到:F =F21+F22+2F1F2cosθtanα=F2sinθF1+F2cosθ【例1】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地面向右运动,那么物体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F N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是()A.水平向右B.向上偏右C.向下偏左D.竖直向下答案B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其受重力、支持力、拉力.若拉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在竖直方向,F N=mg+F sinθ,支持力F N与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之和F y=mg,方向向上,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 x=F cosθ,故合力F合=F2y+F2x=(mg)2+(F cosθ)2,方向向上偏右,故B正确.【变式1】(多选)5个共点力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F1=F2=F3=F4=F,且这四个力恰好构成一个正方形,F5是其对角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和F5的合力与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这5个共点力能合成大小为2F、相互垂直的两个力C.除F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2FD.这5个共点力的合力恰好为2F,方向与F1和F3的合力方向相同答案AD解析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这五个力的特点,F1和F3的合力与F5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F1和F5的合力与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正确;F2和F4的合力与F5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F1、F2、F3、F4恰好构成一个正方形,所以F5为2F,可得除F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22F,C错误;这5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等于2F,方向与F5相反,D正确,B错误.【例2】(多选)我国不少地方在节日期间有挂红灯笼的习俗,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灯笼用两根不等长的轻绳OA、OB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OA比OB长,O为结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OA、OB对O点的拉力分别为F A、F B,轻绳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则()A.F A小于F BB.F A、F B的合力大于mgC.调节悬点A的位置,可使F A、F B都大于mgD.换质量更大的灯笼,F B的增加量比F A的增加量大答案ACD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矢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A小于F B,F A、F B的合力等于mg,选项A正确,B错误;调节悬点A的位置,当∠AOB大于某一值时,则F A、F B都大于mg,选项C正确;换质量更大的灯笼,则重力mg增大,F B的增加量比F A的增加量大,选项D正确.【变式2】(2020·全国Ⅲ卷)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O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若α=70°,则β等于()A.45°B.55°C.60°D.70°答案B解析甲物体是拴牢在O点,且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则甲、乙绳的拉力大小相等,O点处于平衡状态,则左侧绳子拉力的方向在甲、乙绳子的角平分线上,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180°=2β+α,解得β=55°.1.效果分解法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思路图)2.正交分解法分解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F1、F2、F3、…作用,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向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x轴上的合力F x=F x1+F x2+F x3+…y轴上的合力F y=F y1+F y2+F y3+…合力大小F=F2x+F2y.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θ,则tanθ=F yF x【例3】如图所示,墙上有两个钉子a和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点,另的c点有一固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a端12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为()物和钩码的质量比m1m2A.5B.2C.5D.22答案C解析解法一(力的效果分解法):钩码的拉力F 等于钩码重力m 2g ,将F 沿ac 和bc 方向分解,两个分力分别为F a 、F b ,如图甲所示,其中F b =m 1g ,由几何关系可得cos θ=F F b =m 2g m 1g,又由几何关系得cos θ=l l 2+l22,联立解得m 1m 2=52.解法二(正交分解法):绳圈受到F a 、F b 、F 三个力作用,如图乙所示,将F b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得m 1g cos θ=m 2g ;由几何关系得cos θ=ll 2+l 22,联立解得m 1m 2=52.【变式3】如图所示,力F 1、F 2、F 3、F 4是同一平面内的共点力,其中F 1=20N ,F 2=20N,F 3=202N ,F 4=203N ,各力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求这四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202N 方向与F 3的方向一致解析以F2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将F1、F3、F4向两坐标轴上分解得N=10NF1x=F1cos60°=20×12N=103NF1y=F1sin60°=20×32N=20NF3x=F3cos45°=202×22N=-20NF3y=-F3sin45°=-202×22N=-30NF4x=-F4sin60°=-203×32N=-103NF4y=-F4cos60°=-203×12则x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F x=F1x+F2+F3x+F4x=20Ny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F y=F1y+F3y+F4y=-20N故四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F2x+F2y=202N,合力的方向与F3的方向一致.【变式4】(2021·广东卷)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耕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答案B解析以曲辕犁为例,把耕索的拉力F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F x=F sin θ,F y=F cosθ.因α<β,故F曲x<F直x,F曲y>F直y,选项A错误,B正确;耕索对犁的拉力与犁对耕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力大小相等,则选项C、D错误.故选B项.◆应用1斧头劈木柴类问题【例4】刀、斧、凿等切削工具的刃部叫做劈,如图是斧头劈木柴的示意图.劈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使用劈的时候,垂直劈背加一个力F,这个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劈的两个侧面推压木柴,把木柴劈开.设劈背的宽度为d,劈的侧面长为l,不计斧头的自身重力,则劈的侧面推压木柴的力约为()A .d lF B .l d F C .l 2d F D .d 2l F 答案B 解析斧头劈木柴时,设两侧面推压木柴的力分别为F 1、F 2且F 1=F 2,利用几何三角形与力的三角形相似有d F =l F 1,得推压木柴的力F 1=F 2=l dF ,所以B 正确,A 、C 、D 错误.◆应用2拖把拖地问题【例5】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有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答案(1)μsinθ-μcosθmg(2)λ解析(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的力推拖把.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根据平衡条件有F cosθ+mg=F N①F sinθ=F f②式中F N和F f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所以F f=μF N③联立①②③式得F=μsinθ-μcosθmg④(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F sin θ≤λF N⑤这时,①式仍成立.联立①⑤式得sinθ-λcosθ≤λmgF⑥λmg F 大于零,且当F无限大时λmgF为零,有sinθ-λcosθ≤0⑦使⑦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故临界角的正切为tanθ0=λ.【变式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于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逐渐增大斜面的倾角θ,直到θ等于某特定值φ时,物块达到“欲动未动”的临界状态,此时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物块总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答案tanθ≤μ解析θ等于某特定值φ时,物块受力平衡,则有F N-G cosφ=0,F fm-G sin φ=0.又F fm=μF N,解得μ=tanφ.显然,当θ≤φ即tanθ≤μ时,物块始终保持静止.。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2课 动量和能量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2课 动量和能量课件

链 接
设A、B碰撞后达到(dádào)的共同速度为v1,A、B、C三者
达到(dádào)的共同速度为v2,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
B的速度为v3,C的速度为v4.
第二十页,共42页。
K 考题 专项 训练
对 A、B,在 A 与 B 的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m)v1①
对 A、B、C,在压缩弹簧直至三者速度相等的过程中,由动量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物理 随堂讲义(jiǎngyì)•第一部分 专题复
习 专题二 功、能量与动量
第2课 动量和能量
第一页,共42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页,共42页。
J 考点 简析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一
种重要途径,是近几年高考的压轴题.从过去三年高考来看,本
知识以物体碰撞、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
解析 首先A与B发生碰撞,系统的动能损失一部分;C在
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加速,A、B在弹力的作用下减速,但A、
B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故弹簧被压缩,直到A、B和C的速
度相等,弹簧的压缩量达到(dádào)最大,此时弹簧的弹性
势能最大.此后,C继续加速,A、B减速,当弹簧第一次恢
栏 目
复原长时,C的速度达到(dádào)最大,A、B开始要分离.
2mv0+2mv1=4mv2② 得出:v2=34v0.
第十五页,共42页。
K 考题 专项 训练
(2) P1、P2、P 第一次等速,弹簧最大压缩量 x 最大,
由能量守恒得
μ·2mg(L+x)+
Ep=
12(2m)v
2 0
+21(2m)v1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课时 摩擦力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课时 摩擦力课件

3.反作用法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 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 定是运动的.
【例1】 指明物体A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①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如图(甲)所示; ②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而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 ③物体A放在车上,在刹车过程中,A相对于车厢静止,如图(丙)所示; ④物体A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丁)所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8~19页)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定 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两接触面有挤压,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是 分析静摩擦力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1.假设法
(1)
(2)
2.运动状态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判断,此方法关键是先确定物体的运动 状态(静止或加速),再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计算,确定静摩擦力存在与否及 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图中汽车启动时,放在车厢中的物体.只能是受到车厢向前的静摩擦 力作用才产生了加速度.
考点一:静摩擦力的特点
【例1】 (基础题)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解析:静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 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垂直(匀速转动的圆盘上相对静止的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 向心力),所以选项A、B错误,C正确.静摩擦力的大小介于0~fm之间,所以选项D错 误.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突破精品讲义 第二部分 能量专题1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突破精品讲义 第二部分 能量专题1

第二专题能量一、知识梳理(一)考点回顾1.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2.动量守恒定律 3.动量和能量的应用4.动量与动力学知识的应用 5.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6.动量守恒定律实验7.动量与能量知识框架:(二)动量和能量知识点1.动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能量能量是状态量,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数值的能量,能量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力学中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热学中功和热量是内能变化的量度。

(1)W合=△E k:包括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等各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2)W F=△E:除重力以外有其它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功能原理)注:①物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电势能不属于机械能②W F=0时,机械能守恒,通过重力做功实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③W G=-△E P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做功情况无关。

④W电=-△E P: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在只有重力、电场力做功的系统内,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电势能间发生相互转化,但总和保持不变。

注: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电能,电能再通过电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⑤W+Q=△E:物体内能的变化等于物体与外界之间功和热传递的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⑥mv02/2=hν-W: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和该金属的逸出功之差。

⑦△E=△mc2:在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即有能量释放出来。

(可以以粒子的动能、光子等形式向外释放)3.动量与能量的关系(1)动量与动能动量和能量都与物体的某一运动状态相对应,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但它们存在明显的不同:动量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p=mv;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E k=mv2/2两者的关系:p2=2mE k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但物体的动能一旦发生变化,则动量必发生变化.(2)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P=I,冲量I=Ft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E k=W,功W=Fs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3)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在研究某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通常不考虑地球的影响),且研究的都是某一物理过程.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系统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自主招生解题方法】高三物理:【自主招生解题方法】高三物理第2讲 临界问题

【自主招生解题方法】高三物理:【自主招生解题方法】高三物理第2讲 临界问题

第2讲临界问题临界问题是研究物理现象中临界状态相关的问题。

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

所谓临界状态就是物理现象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中间过程,临界状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瞬时性、突变性、关联性、极值性等。

临界状态往往隐藏着关键性的隐含条件(即临界条件),找出临界条件,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在物理解题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临界问题,题目中常常出现“刚好”、“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在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明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求准确把握题目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

求解临界问题常用方法有:极限法、假设法、数学分析法(包括解析法、几何分析法等)、图象法等。

、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要使”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

处理问题时,一般把物理问题(或过程)设想为临界状态,从而使隐藏着的条件暴露出来,达到求解的目的。

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解决办法是采用假设法,把物理过程按变化的方向作进一步的外推,从而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况。

数学分析法;是一种很理性的分析方式,把物理现象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工具加以推导,从而求出临界问题,用这种分析方法一定要注意理论分析与物理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切忌纯数学理论分析。

图象法: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反映到物理图象中,通过图象分析求出临界问题。

典例1: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2-1)。

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1(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掌握题型特点和常用实验方法,快速解答实验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题目多以常规实验题和迁移实验题的形式同时进行考查,主要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方法,考查实验原理在新环境下的变通运用,考查利用基本操作方法完成新的实验任务,即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考生在解答实验题过程中,常常因没有理解实验原理和没有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而丢失了大量的分数.1.力学实验考生常见的失分点(1)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中,小车与砂桶间质量的关系,怎样平衡摩擦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实验成功;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实验的原理是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要相同等.(2)在验证某一定律的过程中随意使用该定律,出现用结论验证结论的循环论证错误,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3)处理实验数据时单位忘记转换,对实验结果要求的有效数字容易忽略.比如在处理纸带时单位一般为厘米,计算速度或加速度时应先转化为米,题中结果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通常忘记.出现上述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实验原理没有理解,实验方法没有掌握,实验目的不明确,审题不细心等.2.电学实验考生常见的失分点(1)对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认识模糊,导致读数的有效数字错误.(2)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两种控制电路的原理把握不准,导致控制电路选用不当.(3)对实验测量电路、电学仪器的选用原则把握不准,导致电路、仪器选用错误.(4)对电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电阻的测量”的方法无明确的归类,导致思路混乱.(5)对于创新型实验设计平时缺乏对实验思想方法(如模拟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替代法等)进行归纳,在全新的实验情景下,找不到实验设计的原理,无法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受思维定势影响,缺乏对已掌握的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进行新情景下的迁移利用,缺乏创新意识.在电学实验中,例如用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某一用电器的I-U图线,都存在如何选择电学实验器材,如何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问题.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可以使实验顺利进行,也使得实验操作方便,实验误差较小.正确地选择仪器和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精确性”、“方便性”和“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要综合考虑,灵活运用.1.填空类实验题实验填空题分表述型填空题和表达式数值型填空题,若是表述型填空题,则要求表述要用物理语言,不要用生活中的语言,如不要将“平衡摩擦力过度”写成“平衡摩擦力过了”、“平衡摩擦力太狠了”等,语言回答要简明扼要,但回答的知识要全面,很多考生经常因为回答不全面、表述不准确而丢失了一定的分数.对于表达式数值型填空题,要求表达式应是最简型表达式,且书写格式与平时课本习惯一致,表达式后不要带单位,因为表达式中的字母符号都带有单位.很多考生因为书写的表达式不是最简表达式而失分.对于填写的数字,要求数字后面应有单位,若原题中已有单位,则填写的数字不再加单位,填写的数字和有效数字的位数与仪器的精度、题目的要求一致.例1某同学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甲乙图1(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若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2.00 cm,在6、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5、6计数点间的位移增加了(12.28-11.01) cm=1.27 cm<2.00 cm,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5=x 4+x 52T =(9.00+11.01)×10-22×0.1 m /s =1.00 m/s.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4=x 3+x 42T =(7.01+9.00)×10-22×0.1m /s =0.80 m/s.根据v 5=v 4+v 62,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6=2v 5-v 4=(2×1.00-0.80) m /s =1.20m/s.(3)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Δx =aT 2得 x 9-x 7=2a 1T 2 x 10-x 8=2a 2T 2故a =a 1+a 22=(x 9+x 10)-(x 8+x 7)2×2T2≈-2.00 m/s 2 物块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以及滑轮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f =ma ,即μ=ma -f mg ,因此用μ′=ag 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比μ的真实值偏大.答案 (1)6 7(或7 6) (2)1.00 1.20 (3)2.00 偏大点评 对于填空题中答案有效数字的要求,一要符合仪器的测量精度,二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填空题的得分只依据结果,而不依据计算过程,所以做题时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 作图类实验题作图题有图像题和实物连线题(1)对于图像题,要求作图要准确、清晰,要能确切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像求出某些未知物理量.从考生平时的测试答卷和高考答卷来看,出现的问题有:图像的坐标轴没有物理量符号、单位坐标轴没有刻度,不注意线性和非线性,对于线性的情况,数据点不能分布在直线上或直线的两侧,画曲线时不能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画成折线,考生没有养成画图的好习惯,不使用直尺、三角尺、圆规、铅笔等画图工具,该画的直线不直,细线不细,用圆珠笔画图修改时画得乱七八糟. (2)实物图连线的技巧实物图连线是一类考查学生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较为有效的题型,连线前一定要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按图连线,且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连线不能交叉;②必须把线接在接线柱上;③电流应从电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④变阻器应处在有效控制状态.在实际操作中,画电路图时,各元件的相对位置应尽量与实物图相吻合;连实物图时,应先串后并,先连控制电路后连测量电路.要特别注意变阻器的分压连接,把变阻器的全电阻、开关、电源连成干路,取变阻器的部分电阻与测量电路并联即可.例2(2012·福建·19(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2,其示数为________V.图2②然后,用电压表、电阻箱R、定值电阻R 0、开关S、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i)根据图3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甲乙图3(ii)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R,读出电压表相应示数U.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U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1R与1U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图4所示的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1U-1R图线.R(Ω)166.771.450.033.325.020.0 U(V)8.3 5.9 4.8 4.2 3.2 2.9 1R(×10-2Ω-1)0.60 1.40 2.00 3.00 4.00 5.001U(V-1)0.120.170.210.240.310.34图4(iii)从图线中可求得E =________ V . 解析 ①读出示数为:9.4 V . ②(i)连线如图所示.(ii)作图线如图所示(ii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U +U R (r +R 0),变形得1U =1E +r +R 0E ·1R ,从上式看出在1U -1R 图像中,纵轴的截距即为1E ,由图像得出截距为0.1,所以E =10.0 V(9.5 V ~11.1 V 内均正确). 答案 见解析点评 对于作图题,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明确各坐标轴的意义和单位,画出坐标轴的刻度,要注意坐标选择要恰当,使图像尽可能占满坐标纸,不要让图像偏向坐标纸的一侧或一个角落.本题中由于给出了坐标轴符号和刻度,所以画图还应注意:确定物理量之间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描点要准确、画线要细,有误差的点要分布在直线的两侧等. 3. 创新设计类实验题所谓设计型实验,就是题目要求考生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误差.解决设计型实验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实验原理.这就要求考生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坚持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的原则进行设计.(1)力学实验创新设计例3(2012·江苏·11)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 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图5(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在图6中作出s-h关系的图像.h/cm20.030.040.050.060.0s/cm19.528.539.048.056.5图6(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0 kg、M=0.50 kg.根据s-h图像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A释放后撞到滑轮是因为B对A做的功过多或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少,若要不撞滑轮则可减少B对A做的功或增大摩擦力做的功,方法有减小B的质量或减小h(B 下落的高度);增大A的质量或增大O到滑轮的距离;亦可增加细线长度,任选两法即可.(2)如图所示.(3)设A 到O 点时速度为v ,则PO 段有:v 2-0=2a 1h ,OQ 段有:0-v 2=2a 2s ,故s -h 图像的斜率k =s h =a 1a 2,由牛顿运动定律知:在PO 段:Mg -μmg =(M +m )a 1,得a 1=Mg -μmg M +m ,在OQ 段:μmg =ma 2,a 2=μg ,将a 1、a 2代入k =a 1a 2可得:μ=Mk (M +m )+m,由图像得出k =3740,代入上式可得μ=0.4.(4)因滑轮轴摩擦产生的效果相当于A 与桌面间摩擦力比实际的大,即导致μ的测量结果偏大.答案 (1)减小B 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A 的质量;降低B 的起始高度) (2)见解析图 (3)0.4 (4)偏大例4 有一额定电压为10 V 、额定功率在10 W ~15 W 之间的用电器,小李同学想测定它的额定功率.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以下实验器材供其选用: A .直流电源E 一个(电动势为15 V ,内阻不计) B .直流电压表V 一个(量程为0~3 V ,内阻为2 kΩ)C .直流电流表A 一个(双量程0~0.6 A ~3 A ,内阻约为20 Ω和4 Ω)D .滑动变阻器一个:R 阻(规格0~5 Ω、3.8 A)E .定值电阻三个:R 1=2 kΩ,R 2=4 kΩ,R 3=6 kΩF .单刀单掷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甲乙图7(1)小李同学研究以后发现,电压表量程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完成测量,他将电压表进行了改装:在电压表V上串联一个定值电阻,利用分压关系,以满足电表偏转的要求.在三个给定的定值电阻中应选用________.(标注出所用器材的符号)(2)改装后的电压表用表示,选好器材后,他设计了三个实验电路图,如图7甲所示.根据实验的要求,电路________较为合理.(3)若该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它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10 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至少应为10 V,假设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为10 V,则有U0R V=UR x+R V,解得R x=4.67 kΩ,所以应选用R3,此时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为12 V.(2)用电器的电阻值约为R=U2P=10 Ω.由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阻<R,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又因为R<R A,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所以电路B能较准确地完成该实验.(3)由题图乙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1.20 A,所以用电器的功率为P=UI=10×1.20 W=12 W答案(1)R3(2)B(3)121.纸带处理方法在力学实验中,涉及到纸带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纸带、处理数据是实验的关键点.(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v=xt,瞬时速度vt2=v=xt,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此段的平均速度.(2)加速度大小的测定①利用Δx=aT2求a.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同时注意逐差法的应用.②利用v-t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先求出几个点的速度,画出v-t图像,利用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求出斜率a=Δv/Δt.例5小明用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按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了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0、1、2、3、4、5、6是纸带上7个连续打点,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计数点1、2、3、4、5、6到计数点0的距离.下表是他根据实验得到的一组数据,其中Δh =h i -h 1,是其他高度与h 1之间的高度差;Δv 2=v 2i -v 21,是其他计数点速度与计数点1速度的平方差.图8Δh Δv 2h 2-h 1=9.6 mm v 22-v 21=0.183 (m/s)2h 3-h 1=23.0 mm v 23-v 21=0.442 (m/s)2 h 4-h 1=40.3 mm v 24-v 21=0.778 (m/s)2 h 5-h 1=____mmv 25-v 21=____(m/s)2(1)(2)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图丙中作出Δh -Δv 2图像. (3)由该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像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解析 (1)h 5-h 1=67.2 mm -5.8 mm =61.4 mm 重锤经过计数点1时的瞬时速度为 v 1=h 22T =15.4×10-32×0.02m /s =0.385 m/s重锤经过计数点5时的瞬时速度为v 5=h 6-h 42T =(92.3-46.1)×10-32×0.02m /s =1.155 m/s则v 25-v 21=1.1552(m /s)2-0.3852 (m/s)2=1.186 (m/s)2(3)根据实验原理mg ·Δh =12m ·Δv 2可知Δh ∝Δv 2,因此由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4)由实验的原理mg ·Δh =12m ·Δv 2可知图像的斜率为:k =Δh Δv 2=12g.为求直线的斜率可在直线上取两个距离较远的点,如(0.58,30.0×10-3)和(1.00,52.0×10-3),由数学知识得直线的斜率为k =(52.0-30.0)×10-31.00-0.58 s 2/m =0.052 s 2/m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2k =9.62 m/s 2.答案 (1)61.4 1.186 (2)如图所示 (3)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4)9.622. 用气垫导轨确定瞬时速度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中,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常使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设滑块上的挡光条的宽度为d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则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v =dΔt.例6 物理小组利用图9所示的气垫导轨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步骤如下:图9①将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 ②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 ;③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一刻度处,待砝码静止不动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④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Δt 1和Δt 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 ;⑤再次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同一刻度处,保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不变,改变砝码的个数,按实验步骤③、④重复实验5次;⑥计算出每次实验中滑块分别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⑦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 .次数 Δv 2=v 22-v 21/(m/s)2 砝码重力F /N10.7600.402 1.65 0.843 2.40 1.224 4.00 2.00 55.002.50(1)从图9中读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________.图10(2)表格中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了图10的Δv 2-F 图像,假设动能定理能得到验证,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 =________. 解析 (1)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70.30 cm -20.30 cm =50.00 cm(2)由图像知图线斜率k =Δv 2F =5.002.50=2.00,如果在本实验中动能定理得到验证,则有F ·s=12M ·Δv 2,那么M =2Fs Δv 2=2sk =0.5 kg. 答案 (1)50.00 cm (2)0.5 kg点评 本实验中利用光电门、拉力传感器替代了原实验中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小车的速度和合外力.拉力传感器的引入打破了平时实验中“要求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这一局限性. 3. 测量电阻的三种方法(1)伏安法:伏安法是根据欧姆定律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定R 的电压和电流,然后计算出电阻值R ,分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两种接法.(2)替代法: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精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可调的标准电阻(一般给定的仪器中要有电阻箱).替代法是用与被测量的某一物理性质等效,从而加以替代的方法.如图11所示,先把双刀双掷开关S 2扳到1,闭合S 1,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到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的示数I (最好为一整数).再把开关S 2板到2,调整电阻箱R 0,使得电流表指针仍指到示数I .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则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等于r .图11(3)比例法:如果有可以作为标准的已知电阻的电表,可以采用比例法测电表的电阻.用比例法测电表内阻时,两个电流表一般是并联(据并联分流原理),两个电压表一般是串联(据串联分压原理).例如,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如果有可以作为标准的已知电阻的电表,都可以使用比例法.采用比例法测电阻的依据是: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压表可显示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电流表可显示电阻中通过的电流,所以测电流表内阻应把两电流表并联,测电压表内阻应把两电压表串联,电路图分别如图12甲、乙所示.图12假设和为待测电表,根据分压原理或分流原理计算出和的内阻分别为r A2=I1 I2r A1,r V2=U2U1r V1.例7利用图13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内阻R V,R V约为8 kΩ,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图13a.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变阻器R1的滑片移到最右端,电阻箱的阻值调为零;b.合上S并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c.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d .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 ,即为电压表内阻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符合实验要求,但有两个变阻器和两个电阻箱可供选择: A .变阻器:最大阻值1 kΩ,额定电流1 A B .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额定电流2 A C .电阻箱:最大阻值9 999.9 Ω,额定电流1 A D .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 Ω,额定电流2 A (1)变阻器应选________;电阻箱应选________.(2)实验中存在着系统误差,设R V 的测量值为R 测,真实值为R 真,则R 测________R 真(选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此实验是利用的半偏法测定电压表的内阻,实验中要求电压表与R 串联后的电压与原来的电压相等(近似相等),所以要求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较小,另外,还需要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择电阻较小的,故选 B.而电阻箱的电阻应能调到与电压表的电阻相等,故选C.(2)由于串联了电阻箱,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并联部分的电压增大,电阻箱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电压U2,所以电阻箱的电阻大于电压表的电阻,测得结果偏大.答案 (1)B C (2)> 由满偏改为半偏时,并联部分电阻增大,分担的电压变大,即电阻箱两端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此时电阻箱电阻大于电压表内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4. 利用公式和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图像法作为重要的处理实验数据方法,在多个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利用直线图像的斜率和截距求解物理量.对于该类题目,我们做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利用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进行描点连线(有的题目已事先画好);然后根据物理规律列出与该图线对应的方程式;若题目不需要利用斜率和截距进行求解(题目没有给出斜率和截距的大小),可在直线图像中找出两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组成方程组进行求解.若题目给出了斜率和截距的大小,须将方程化简成y =kx +b 的形式求解. 例8 某课题研究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测定某型号手机所用锂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电动势约为4 V ,内阻在几欧到几十欧之间) A .电压表(量程6 V ,内阻约为6.0 kΩ) B .电流表(量程2 mA ,内阻约为50 Ω) C .电阻箱R (0~999.9 Ω) D .开关S 一只、导线若干(1)某同学从上述器材中选取了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用上述器材中的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画出实验电路图.(3)根据(2)中实验电路测得的8组U、R数据,已在1U-1R坐标系中描出了各点,如图14所示,请作出图像.根据图像求得E=________V,r=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4解析(1)将电流表、电阻箱串联在锂电池上,估测通过电路的最小电流大于2 mA.故该同学的设计不可行.(2)实验电路如图(3)根据1U-1R坐标中描出的各点,画出1U-1R的图像,如图.根据I=ER+r,U=E-Ir推出1U=1E+rE·1R由此可知图像的截距为电动势的倒数,斜率为内阻和电动势的比值,由此可得出E=3.6 V,r=9.9 Ω.答案 见解析5. 缺少电压表、电流表或量程不够的处理方法在电学实验中,有时实验器材中有两只电压表没有电流表,有时有两只电流表而没有电压表,遇到这类问题时可将电流表作为电压表用或将电压表作为电流表用,但要注意量程是否合适,必要时需进行改装,扩大量程.例9 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为20 Ω,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A .电流表A 1(量程150 mA ,内阻约为10 Ω)B .电流表A 2(量程20 mA ,内阻r 2=30 Ω)C .电压表V(量程15 V ,内阻约为3 000 Ω)D .定值电阻R 0=100 ΩE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5 Ω,额定电流为1.0 AF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为5 Ω,额定电流为0.5 AG .电源E ,电动势为4 V(内阻不计)H .电键S 及导线若干(1)为了使电表调节范围较大,测量准确,测量时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从所给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均用器材前对应的序号字母填写); (2)根据你选择的实验器材,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 x 的最佳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元件符号;(3)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R x =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于电源电动势为4 V ,电压表V 的量程为15 V ,达不到其量程的三分之一,故电压表不能使用;可用电流表A 2与定值电阻R 0串联扩大其电压量程,当作电压表与电流表A 1配合使用伏安法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由于改装的电压表内阻已知,故电流表用外接法,改装的电压表量程为20 mA ×130 Ω=2.6 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 Ω,无法起到限流作用,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考虑到干路最小电流约为ER =0.8 A ,故滑动变阻器只能选择R 1,经过估算当电流表A 1满偏时,电流表A 2也正好满偏,非常匹配,因此满足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要求.故器材选择ABDEGH. (2)如图所示(3)待测电阻R x =I 2(R 0+r 2)I 1-I 2,其中I 1、I 2分别为A 1和A 2表示数,R 0与r 2分别为定值电阻和A 2内阻的阻值.答案 (1)ABDEGH (2)见解析图 (3)I 2(R 0+r 2)I 1-I 2 I 1、I 2分别为A 1和A 2表示数,R 0与r 2分别为定值电阻和A 2内阻的阻值1. (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15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滑块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遮光板的宽度为d ,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图15(2)该学习小组在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后,经分析讨论,由于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很小,可用上述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此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d 22L ⎝⎛⎭⎫1t 22-1t 21 (2)滑块的质量M 和沙桶的质量m mgL =12(M +m )⎝⎛⎭⎫d t 22-12(M +m )⎝⎛⎭⎫d t 12解析 (1)由⎝⎛⎭⎫d t 22-⎝⎛⎭⎫d t 12=2aL ,得a =d 22L ⎝⎛⎭⎫1t 22-1t 21 (2)滑块和沙桶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为此还需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 和沙桶的质量m ,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mgL =12(M +m )⎝⎛⎭⎫d t 22-12(M +m )⎝⎛⎭⎫d t 12 2. 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现在要测量实际电流表G 1的内阻r 1.供选择的仪器如下:A .待测电流表(0~5 mA ,内阻约300 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