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教育制度(王道俊 郭文安编)
![第五章 教育制度(王道俊 郭文安编)](https://img.taocdn.com/s3/m/49859a02482fb4daa48d4b05.png)
现代学制的类型
年龄 年级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十三 17 十二 16 十一 15 十 14 九 13 八 12 七 11 六 10 五 9 四 8 三 7 二 6 一 5 4 3
大
学
多 科 技 术 学 院
教 育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成 人 教 育
公
学 预 备 学 校
(一)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 观需要(物质基础)。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决定着不同 社会背景的学生享受教育的类型、程序和方式。统治阶级的 这些要求既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上,又体现在他们的教育 制度上,而且必须借助教育制度加以保障和实现。因此,政 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三)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 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 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 制度。 (四)人口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年龄结构等都影响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它是社 会的进一步大分化,特别是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 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特点,从 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西欧)、单轨学制(美 国)、分支型学制(苏联)。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 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 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 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 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 属前者,美国的学制属后者。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学制结构, 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分支 型学制,我国的现阶段学制也属于这一类型。
05第四章 教育制度(60)
![05第四章 教育制度(60)](https://img.taocdn.com/s3/m/114a872758fb770bf78a5502.png)
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双轨学制(西欧) 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单轨学制(美国)
(一)双轨学制
1.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 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 业学校。 2.后来的演变 一轨是文法中学、国立中学和文科中学 一轨是现代中学、市立中等学校和初级中学
(二)单轨学制 小学、中学、大学 美国 多种分段: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 很多国家采用,包括我国 原因在于它有利于逐级普及,对于普及初等教 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三)分支型学制 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学制。 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劳动学 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恢复了文科中学的某些 传统和职业教育的做法,单轨和双轨相结合。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 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 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是 “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 制。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重新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
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确立学习者 的主体地位;
改变教育管理,实现学习这受教育和学习的自律性。
终身教育的特点
以人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价值和选择; 以学习化社会为基础,突出“学习”的意义;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9defd619f18583d0496459e5.png)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四章教育学基础 教育制度
![第四章教育学基础 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76d24a33687e21af45a943.png)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提 出,终身教育是围绕着四种学习安排的,这四种学习 是将21世纪人生的知识支柱
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各种职业技能;学会
有效地应付变化不足的社会;学会参与创造未来; 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1)发现他人的多样性; (2)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双轨制的产生一方面保留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同时也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特殊利益有关,更为根 本的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存 在严重的分离有关,也就是说,与生产力低有关。
生产力水平不发达,因此对脑力劳动的质量要 求不高。可以说,双轨制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生产力 基础。
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劳动者 接受更多的教育,于是双轨制逐渐消亡。
(二)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 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当前,人类进入了知识经 济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型高科技产业必 将对教育的种类、科类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 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 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 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形 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即单轨制、双轨制 和分支型学制。
“自上而下”是指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 的预科阶段相下延伸,形成中等教育系统,与 初等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 “自下而上”是指原来的平民子弟的初等教 育系统向上延伸,与中等教育连接起来。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ddf37c77232f60ddcca1e7.png)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教育学原理——教育制度_图文
![教育学原理——教育制度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49c93103d8ce2f006623f6.png)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特点:
1. 客观性 2. 规范性 3. 历史性 4. 强制性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 客观条件。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政治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 教育公平已成为政治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者一定 的文化功能。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教育 的制度。
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大。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时期
产生条件
教育制度特点
原始时代 社会未分化
阶级社会
教育从社会生产、 生活中第一次分离
。 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五)职业学校
产生条件:现代生产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 而且还应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同时第一次世 界大战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代表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苏联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德国:1919年,决定对14—18岁青少年继续实施义务的 职业教育。
教育从社会生产、 现代 生活中第二次分离
未产生
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和年限规定,学校 类型少,层次简单
系统性和完善性: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 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学校规模上的群 众性和普及性;学校结构上的多种类型 和多种层次性。
当代
随社会的发展变化 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fa741243323968011c9235.png)
(二)学段学制变革:各个学段学制各有不同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普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 2.小学教育阶段:提早入学年龄,直接衔接初中。 3.初中教育阶段: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预备教育分流。 4.高中阶段:肩负“三重”任务(大学预备、高中文化 普及,职业教育),终归单轨学制。 5.职业教育:普遍得到加强,学段逐渐后移。 6.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层次多样,学校类型多样。 7.终身教育:各国普遍重视,渐次成为学制。(开放大 学、老年大学、业余大学)
双轨学制:18,19世纪的西欧,由古代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的 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都同 时得到了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 (包括中学预备班),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 习可升到大学以上; 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 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 职业教育)。,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 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 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1922年壬戌学制:中国现代教育改革重磅炸弹 1922年壬戌新学制为中国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的中小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当时蓬勃 发展的高等教育输送了优质生源,造就出一大批 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 宁、李政道,以及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钱 三强等。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6487669b6648d7c1c746b2.png)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
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所以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行政制度,主要涉及学校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学校内部管理的一些关系,如考试制度、教学制度、评估制度、奖励制度、升留级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最初的学校类型比较简单,各类学校之间没有复杂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才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学制又有向上下延伸和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学校的类型更加多样,它们的关系也更加复杂。
20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将原来两轨学校系统合为一轨,这是世界学制的革命性变化。
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来看,其主要表现有:1、幼儿教育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重视早期教育,为使幼儿教育迅速走向普及,许多国家已经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
与此相联系,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普遍有所提前,原来7岁的提前到6岁,6岁的提前到5岁;二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联系加强,甚至使幼儿教育的大班和小学的低年级结合起来。
如英国规定5—7岁儿童入幼儿学校,而幼儿学校又作为小学的一部分;法国从1970年起5岁儿童已经全部进入幼儿学校,把5—11岁的儿童划分为5—7岁,7—9岁和9—11岁三个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教育随着义务教育已经由小学发展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小学教育成为普及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起始阶段。
而由于学生身心成熟期的提前,教师水平和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儿童潜力的重新认识等原因,都促进了小学教育的变革。
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4bed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b.png)
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依据,学校全体师生必须遵守。
第三条学校章程内容包括学校的宗旨和任务、管理机构及职责、师生权责利、教学科研、外事协作、校务公开与监督等。
第四条学校章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必须合法合规。
第二章学校的宗旨和任务第五条学校的宗旨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学校的任务是依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学校的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七条学校设立行政领导机构和教学科研机构。
第八条行政领导机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
第九条教学科研机构负责教学科研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设计等。
第十条学校领导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护师生合法权益。
第四章师生权责利第十一条师生应当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十二条师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有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三条师生有权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五章教学科研第十四条学校倡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
第十五条学校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十六条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第六章外事协作第十七条学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与国内外学校、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提升教育水准。
第七章校务公开与监督第十九条学校进行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学校领导必须接受学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保证学校管理的公正公开。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一条学校章程的修改必须经过学校管理机构讨论通过,报教育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内容,希望全体师生遵守,共同努力,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之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之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dc1b91195f312b3069a50d.png)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思考题:1,我们为什么需要学制?学制对我们教育有哪些影响作用?2,中外的学制有哪些不同?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制度”(“SYSTEM”“INSTITUTION”)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教育制度(广义):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广义教育制度的两个基本内容:(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2)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个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制度(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4个内容:1,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2,学校办学制度。
3,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4,学校管理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二、我国的学校制度(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1,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年之久。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2,1922年,我国制定了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6年,中等教育阶段设初中和高中,各3年,总称为“六三三”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3,195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法制化建设不断增强,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a2afaa5f0e7cd185253674.png)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2)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注重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其代表 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斯克·韦伯,他们 的理论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把整个组织作为关注的焦点, 认为组织不只是人—机关系,而是一个更复 杂的社会关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
2、特点:1)重视学前教育;2)加强基础教育,逐步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工教育相互渗透与结 合;4)高等教育多样化与综合化;5)成人继续教育的迅速 发展;6)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重点)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 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 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学 校教育制度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 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是现代教育制 度的核心。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ß 教育行政是宏观层面的,立足于一个国家教育事 业的发展,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管理主体所进行 的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活动,体现着教育的 公益性和政府的强制性。
ß 学校管理则倾向于微观层面,立足于一个学校的 自主发展,以校长为管理主体进行学校范围内的 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活动,围绕着以校本, 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特色。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二)教育管理实践的产生和发 展
教育管理是伴随着教育活动而产生的,尤其是学 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出现以后,教育管理对教育资 源的配置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五章现代学制_图文
![第五章现代学制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070ee180eb6294dd886c42.png)
二、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
4.初级中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近100年的时间 里,又发生了以电气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每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八到九年。所延长的这 部分义务教育,尽管名称不同,事实上都是初中 教育。英国叫现代中学,法国叫市立中等学校, 德国叫初级中学。
二、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
6.高级中学 从20世纪中叶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 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时代。由于脑力劳 动者的人数和比例越来越大以及体力劳动者的 脑力劳动因素的日益增加,每个生产者必须具 有高中或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才能满足当前 和今后日益发展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要求。 因此,从20世纪中叶起,各发达国家的教 育都经历着一个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 高教育水平、普及完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大 发展的时期。
二、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
(一)现代学校的产生
现代学校的产生分为两条路线进行: 一条是自上而下发展的,是以最早的中世纪 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 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 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的系统。 另一条是自下而上发展的,是由小学到初中 (及职业学校),再到高中(及职业学校),并 上延至今天的短期大学。 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教育系统,后者是群众 性的现代教育系统。这就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在欧洲形成的所谓双轨学制。
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的一轨是下延性教育系统,以中世 纪发展起来的大学为起点,向下发展即为升大学 做准备的中等学校教育,其自上而下的结构是: 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 中学预备班)。这种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学校系 统旨在培养教会的僧侣和封建国家的官吏。 双轨学制的另一轨是上延性教育系统,从下 而上的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 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 ,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d07425f524ccbff021844e.png)
•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以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4)受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影响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案例链接
南京试行教师轮岗制——江南时报
思考:轮岗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轮岗制的现实推进困难在哪里?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2)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 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 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 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 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 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 、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 的表现作了纠正。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一)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 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 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 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 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 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 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 要的工人。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6fc66c8b307e87100f6966e.png)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稳步实现
“两个增长” 2.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3.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 4.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
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5.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二、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一)1951 年的学制: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
础,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地 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用的因素,对发展我国的 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1958 年的学制改革:虽然经过一系列的
努力,使教育水平有所回升,但“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使教育事业整体陷入瘫痪。
体,在较远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教学的一种 开放型教育形式。 4.自学考试:人们根据主观的需要,在自我计 划、自我制约下,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 的学习活动。
二、制度规定的教育体系构成
(一)我国现行教育的类别体系 ① 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② 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综合大学、专门学校、专科学校、研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 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6196af80eb6294dd886cf5.png)
2.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 欧洲中世纪:公元500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大致在古罗马帝国 灭亡(公元476年)到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之间的时期。 (1)教会学校 (2)世俗学校:宫廷学校、行业学校、城市学校 (3)大学的发展: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英国剑桥大 学、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开设文科、法科、医科、神科。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我国的学校制度(P206)
二、 我国的学校制度(P206)
时间 学制
基本内容
备注
《关于教 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 受“左”的影响
北宋四大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 商丘应天书院。
外国古代学校发展 1.古希腊时期的学校发展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 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 此各异。 (1)斯巴达教育:是国家控住的军事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英勇 的战士,教学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 (2)雅典教育:博雅教育,主要以私学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身 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
2.秦汉时期的学校发展 秦朝:以法为师,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举贤任能,设书馆经馆,学校教育 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官学时兴时废,私学艰难发展。 隋唐时期:学校发展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科举制度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 官学进一步发展,书院出现,重开自由讲学之风。蒙学得到发展 。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规章制度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ee16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c.png)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倡导现代教育理念,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三条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第四条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第五条学校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学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第六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软件,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第九条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化教学平台等方式,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条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设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倡导教师使用电子教案、教学软件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第十二条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电子作业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十三条学校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在线实习等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团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制定详细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和管理办法,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和操作。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学校网络和教学信息的安全,加强网络监控和防护,防范不法分子对学校网络的侵扰和攻击。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2ac47ee4afe04a1b071dee6.png)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一节 教育制度 第二节 教育法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学制的 掌握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类型,理解学制确立的依据; 类型,理解学制确立的依据; 了解我国现代学制演变的历史, 2、了解我国现代学制演变的历史,把握我国现行的学 制及其变革趋势; 制及其变革趋势; 了解我国教育法的法源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我国教育法的法源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我国的 教育法规体系,弄清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法规体系,弄清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4、认识教育制度与教育法规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两基”、 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两基”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两全” 两重” “两全”、“两重”。 调整教育机构。 (2)调整教育机构。 改革办学体制。 (3)改革办学体制。 改革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 (4)改革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5)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三、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是在清末由西方引进的。 我国现代学制是在清末由西方引进的。大致经历了从 引进到发展再到基本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再到基本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引进到发展再到基本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1902年的 壬寅学制” 年的“ (1)1902年的“壬寅学制” 1904年的 癸卯学制” 年的“ (2)1904年的“癸卯学制” 1912年的 壬子癸丑学制” 年的“ (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的 壬戌学制” 年的“ 六三三学制” (4)1922年的“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1951年的新学制 (5)1951年的新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二)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 小学、中学、大学。 特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 四四等多种分段。 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 1922年也采用了六三三学制。
三种类型学制制
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的特权阶 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发展悠久,底蕴深厚,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 学生可升学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学 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可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 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 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 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 种学校学费高昂,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学费或接 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 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四)高等教育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教育、科学、生 产一体化 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冲出“象牙 塔”,走向社会和实践,充分展示了这条道路的光明前景。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一)各级教育系统的形成
陈桂生认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各级学校是沿着两条相反 的路线发展的:一条是从高级学校向低级学校下延而发生 的系统即下延型学校系统;一条是从低级学校向高级学校 上升而发生的系统即上伸型学校系统。这是就学校系统而 言,非指单个学校的发生。 马键生指出,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加上诸多社会因素的 影响,导致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三)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 普通教育职业化是指在普通学校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这 种职业技术教育,不是以往按工种类别进行的职业技术教 育,而是在加强普通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在人生中占 据重要位置的职业生活做共同的基础性的准备。 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化是使职业技术教育从狭窄的、过于专 业化的职业预备教育转变为广泛的、基础性的职业技术教 育。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一)、各级教育系统的形成 (二)、各类教育系统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 (二)单轨学制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重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普及教育向两端延长 (三)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 (四)高等教育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教育、科 学、生产一体化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重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以后,幼儿教育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纷纷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幼儿教育事业。 尽管许多国家幼儿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但却重点发展了 入小学前一年的预备教育。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二)普及教育向两端延长 二战后,普及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端向下延伸到幼 儿教育阶段,另一端向高中后教育阶段发展。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各类教育系统的形成
各类教育系统的形成是指各类学校的逐步分化,即学校 与学校之间的明确分工的出现,也就是教育在类别上更加 多样化,在其横向上更加注意联系,从而使现代学校更为 丰富、清晰和系统。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 型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