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生产工艺实验
尿素 生产工艺
![尿素 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70752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3.png)
尿素生产工艺
尿素是一种最常用的氮肥,也是农田中使用最广泛的肥料之一。
它是在压缩空气和氨的存在下制造的。
下面是尿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首先,通过空气分离装置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出来。
这样纯净的氮气就可以用作后续的制氨过程。
然后,在制氨装置中,将氮气与纯氢气经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反应,生成氨气。
这个反应通常使用铁-钼催化剂来加速反应
速度。
制氨反应可以分为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两个阶段,低温反应通常在200-300°C下进行,生成的氨气含量在15-20%;
而高温反应则在高温下进行,将氮气和未反应的氢气继续反应,使氨气的含量达到25-35%。
接下来,通过氨合成器将制得的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氨合成器中采用铁-钼催化剂,条件为200-220°C,压力为150-200 atm。
尿素反应生成的热量通过蒸汽汽化剂来排出。
尿素的反应方程式为:
2NH3 + CO2 → NH2CONH2 + H2O
尿素生成之后,需要通过冷却、脱水和干燥的过程来提高尿素的纯度。
这些过程通常通过旋转蒸发器、冷却器和离心机来完成。
最后,尿素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处理,以获得所需的颗粒大小
和均匀度。
粉碎过程通常使用球磨机或者研磨机来完成,而筛分则使用振动筛或者离心筛来分离不同颗粒大小的尿素。
总的来说,尿素的生产过程包括氨的制备、尿素的合成、尿素的精制和颗粒的粉碎筛分等步骤。
这些步骤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选择来实现高效的生产。
尿素的工艺流程不仅提高了氮肥的产量,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肥料生产原理工艺实习
![肥料生产原理工艺实习](https://img.taocdn.com/s3/m/257176e09b89680203d825ea.png)
化肥生产原理实习一,实习目的:1.参观有机肥料厂和化肥厂生产车间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相关生产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操作原理;2.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公司技术人员讲解。
2. 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肥料生产车间工作模式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化肥生产原理与技术实习报告三,实习时间地点: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山东寿光利丰化工有限公司寿光蔡伦中科有限公司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人员组成:史衍玺老师,李俊良老师,崔德杰老师,隋方功老师,刘树堂老师,杜志勇老师,何华老师,资环专业09级全体学生五,实习具体内容:校内实习(一)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是胶东半岛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前身为莱阳化肥厂,始建于1966年。
巨力化肥地处山东省莱阳市,位于火车站西一华里,莱阳市荆山路105号,东距烟台港、西距莱州港、南距青岛港、北距龙口港各100公里,陆海交通便利,并拥有进出口企业资格证,具有产品出口优势。
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生产厂区占地16.8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55人。
2001年9月成立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2008年9月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立阳煤集团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为巨力化肥做大做强煤化工和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造粒塔造粒:是将温度约140℃的尿素浓度达99.7%的高浓溶液(称尿素融体)送往几十米的高空,通过旋转的喷头的小孔喷洒出来,形成液滴自高空滴落,在下降过程中与自下而上的空气逆流直接接触,受到空气的冷却,融熔体得到凝固并冷却且将少量水分蒸发,待落到地面即成为温度60~70℃、粒度均匀的颗粒尿素产品。
肥料生产工艺与原理实习报告
![肥料生产工艺与原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ea0327dd36a32d73758159.png)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课程实习专业班级:资环专业09级4班姓名(学号):赵伟丽********实习时间:2012年4月23日——5月13日2012年 6月25日实习报告评阅意见一、实习目的《肥料生产原理与加工工艺》是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其主要目的:1.参观有机肥料厂和化肥厂生产车间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液体肥料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特点,了解相关的生产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操作原理,增加感性认识。
2.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课堂理论知识3.沸腾流化床包膜工艺应用与实践是鼓励大家根据试验的目的自行设计方案,自己确定实验参数,调整包膜材料的用量,自己制造包膜控释肥料,自己评价包膜控释肥料的性能,并对比讨论结果,以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习安排1、指导教师:杜志勇、史衍玺、刘树堂2、实习对象:全体09级资环专业学生3、实习时间:2012年4月23日——5月13日4、实习地点:1)室外实习:阳煤集团烟台巨力有限公司、寿光稻田镇利丰公司、寿光蔡伦中科、潍坊昌乐的“乐多收”公司等2)室内试验:转鼓法自制作物专用控释肥料三、实习内容1、莱阳巨力化工厂的尿素生产工艺(单质肥料):阳煤集团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是胶东半岛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前身为莱阳化肥厂,始建于1966年。
现装置能力年产氨醇15万吨,尿素16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能力10万吨/年),甲醇3万吨,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3万吨,为满足合成氨配套改造工程公司对尿素进行节能增产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尿素装置能力将达到25万吨/年,预计项目将于2012年6月建设完成。
该公司老板是山西煤矿老板,刚好将煤矿中废弃的煤渣运过来生产水煤气,作为生产尿素的原料,以最廉价的资本投入获得最好的效益,较其他化肥生产公司更具有竞争力!同时,煤矿与化肥工艺的有效结合减少了煤矿区的煤渣污染和浪费问题,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一)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一)](https://img.taocdn.com/s3/m/3ee1fd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0.png)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一)化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其生产工艺流程也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环节众多、流程复杂的生产过程。
本文将对化肥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原料准备化肥的主要原料是氮、磷、钾等元素化合物。
在生产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质量检验和筛选,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并保证产品的质量。
2. 混合化肥生产中需要将不同的原料混合在一起,以制成最终产品。
混合的过程涉及物料输送、称量和混合,需要保证各种原料的比例和混合效果。
3. 研磨化肥生产中的研磨过程是将大块原料破碎成细粉末,便于后续处理和加工。
研磨过程通常采用磨机或者碾压机进行。
4. 融化融化是将磷酸盐、硝酸盐等化合物在高温下熔化,这种熔融物可以作为混合肥料的基础。
融化过程通常在高温下进行,需要特殊设备进行处理。
5. 蒸发蒸发是将水分从化肥中蒸发出来,提高化肥的浓度。
蒸发过程通常采用蒸发器进行,需要对温度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6. 干燥干燥是将化肥从湿度较高的状态转化为干燥的状态,便于储存和运输。
干燥通常采用干燥机进行,需要控制干燥机的温度和湿度。
7. 包装包装是将干燥的化肥包装成适当的包装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方便储存和使用。
包装过程通常采用包装机进行,需要对包装机进行维护和保养。
8. 储存和运输化肥生产结束后,需要将产品储存和运输到各个市场上。
储存和运输做好保护工作,以防止化肥的吸潮和变质。
储存和运输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综上所述,化肥生产工艺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和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化肥生产的工艺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创新,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为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教案设计2
![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教案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1f01ae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1.png)
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教案设计2一、实验名称: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化学肥料生产的原理和流程;2、学习化学肥料制造的重要工艺参数;3、了解化学肥料中各种元素含量及其提高方法;4、体验实验室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设备和药品1、设备:发酵罐、攪拌器、过滤器、pH计、温度计、分析天平等。
2、药品:硝酸钙、磷酸二氢钠、氯化钾、硫酸、尿素等。
四、实验步骤1、原料配方:氮、磷、钾肥的生产的基本原料为尿素、磷酸二氢钠、硫酸、硝酸钙、氯化钾等,按配方比例称取。
2、材料预处理:载糖料通过研磨、分级、分离、清洗、浸泡等工艺处理后,使其成为能够支撑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料液,称量好各种物质并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
3、发酵过程:将尿素和磷酸二氢钠等适量化学品,加入预处理过的原料中,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反应温度一般在30-35℃之间,反应时间一般为30-40小时,实验进行过程需要控制好发酵罐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酸碱度。
4、菌种培养:按照所选菌株特点和需要的生长条件,采用液态培养、固态培养、批次培养、连续培养、发酵培养等多种方法,并对各个阶段合理地控制生长环境和调整菌群。
5、产品提取:待发酵结束后,通过滤、沉、浸、分离等分离方法,得到化肥产品,并获得含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及比率。
六、实验结果通过制造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元素含量的氮、磷、钾肥,而各种肥料的产出及其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的配方以及工艺参数合理搭配生产。
实验中还可以通过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及比率;细菌数量、质量及纯度,以及钙、镁、钠、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等。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尤其是制造过程中各种酸碱、有毒制品的慎重操作。
2.实验操作仅限于实验室,不得私自操作或复制。
3.在制造时应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管理好菌群,以保证生产质量。
肥料挤压工艺流程
![肥料挤压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ddef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1.png)
肥料挤压工艺流程
《肥料挤压工艺流程》
肥料挤压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肥料生产加工方法,通过挤压机将粉状或颗粒状的肥料原料压制成颗粒状的肥料产品。
这种工艺流程可以提高肥料的密度和稳定性,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成本,同时也更方便施用。
第一步是原料处理,将肥料原料经过粉碎或混合等工艺处理,使其成为适合挤压成颗粒状的状况。
一般来说,原料中混合了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
粘结剂的添加有助于提高颗粒的稳固性,使其不易破碎或散落。
而其他添加剂则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加入,比如控释剂、微生物菌剂等。
接下来是挤压成型,将经过处理的原料送入挤压机进行挤压成型。
挤压机内部有着特殊的挤压模具和压辊,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将原料经过挤压后形成颗粒状的肥料产品。
在这一环节中,操作者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情况进行操作,以确保颗粒的形状、尺寸和密度等参数达到标准。
最后是烘干和包装,将挤压成型的肥料颗粒送入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含水率。
烘干后的产品再经过筛分和包装,最终形成成品肥料产品,可以直接投入市场销售和使用。
在肥料挤压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挤压机的运转参数、原料的配比和工艺控制等关键环节,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
准。
同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肥料挤压工艺流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降低成本,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制造技术。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配方生产工艺检验方法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配方生产工艺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7959741711cc7931b71679.png)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清液型配方及生产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标准:NY1107-201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液体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大量元素含量g/L ≥500中量元含量g/L ≥10水不溶物含量g/L ≤50PH(1::250倍稀释)3.0 ~9.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大量元素含量g/L ≥500微量元含量g/L ≥2 ~30水不溶物含量
g/L≤50PH(1::250倍稀释)3.0 ~9.0
这里面主要是大量元素N、P、K元素的选择问题,氮元素主要选择以尿素为主要原料,物美价廉,溶解度大,磷和钾选择螯合态的磷酸氢二钾,螯合态的磷酸氢二钾的磷钾含量高,溶解度大,这是配置清液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大量元素的最佳选择,例如:配置N-P2O5-K2O为150-150-200为例:
原料:尿素(46.4%):323.3KG/m3
螯合态磷酸氢二钾(p2o5:40%,K2O:54%): 372.5KG/m3
水:614KG/ m3(左右)
操作方法:1、先加580KG的水,加热至40-50℃,搅拌,加入尿素,加热至30℃,或用手试不觉得冷,继续搅拌,加入螯合态磷酸氢二钾,搅拌至溶解,静止12小时,使其充分反应。
2、根据需要加入中量元素钙或镁,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或者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原料,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定容至1000L,分装即可。
检测: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密度一般较高,在1.3克/毫升以上;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PH值在8-9之间。
硫酸钾复合肥生产工艺
![硫酸钾复合肥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e8b41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0.png)
硫酸钾复合肥生产工艺
硫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主要用于供应作物的钾元素和硫元素需求。
以下是硫酸钾复合肥的生产工艺的简要过程。
1. 原料准备:硫酸钾复合肥的主要原料是硫酸钾和氮磷钾等复合肥原料。
硫酸钾可通过与硫酸和钾盐反应制得,氮磷钾则从硝酸铵和磷酸钾等化合物制备而来。
2. 配制混合料:根据所需的钾肥含量确定硫酸钾的比例,并将硫酸钾与氮磷钾等相应的比例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混合料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3. 粉碎混合料:将混合料经过粉碎设备进行研磨,确保颗粒粒度均匀,以便后续的造粒工艺。
4. 造粒:将粉碎后的混合料送入造粒机进行造粒。
造粒机通过将混合料与水或蒸汽混合后,在旋转的滚筒内形成颗粒。
造粒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润湿剂、粘结剂和添加剂,以促进颗粒的形成。
5. 干燥:通过旋转滚筒内热气流的作用,将湿颗粒中的水分蒸发,使颗粒达到所需的水分含量。
干燥后的颗粒可以进一步提高颗粒的密度和强度。
6. 筛分和包装:将干燥的颗粒通过振动筛进行筛分,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使产品粒度均匀。
然后将颗粒包装成合适的袋装,以便销售和运输。
以上是硫酸钾复合肥的生产工艺的简要过程。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生产设备的选择和维护、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整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复合肥生产工艺
![复合肥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952b57da26925c52cc5bfeb.png)
工业级磷酸一铵滤渣生产硫基复合肥
![工业级磷酸一铵滤渣生产硫基复合肥](https://img.taocdn.com/s3/m/a93090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1.png)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研究结论
本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工业级磷酸一 铵滤渣生产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工艺,该工艺 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为工业级 磷酸一铵滤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 方案。
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将工业级磷酸一铵滤渣用于生产 硫基复合肥,创新性地拓展了工业级磷酸一 铵滤渣的应用领域,提高了其附加值。同时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了高效率、低成 本的生产,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05
工业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 分析
工业应用前景及市场需求预测
农业领域
硫基复合肥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 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工业应用
硫基复合肥在工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在橡胶、医药、食品等行业作为添加剂或原料。市场需求相对较小 ,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目前,利用磷酸一铵滤渣生产 复合肥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工业级磷酸一铵滤渣生产硫基复合肥的最佳工艺条件,以 提高复合肥的肥效和降低生产成本。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磷酸一铵滤渣的组成和性质,开发出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复合肥 生产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虽然本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 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 解决。例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未完 全反应的原料,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以减少 浪费。此外,产品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 高,以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应 用。
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探索优化生产工艺,提高 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可以进一步研 究工业级磷酸一铵滤渣的其他应用领域,如 用于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为农业可 持续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此外,可以深入研 究硫基复合肥对土壤、作物的影响机制,为
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c74c3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5.png)
引言我国农作物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以往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出现过营养化,盐渍化等负面问题,同时长时间化肥的使用对农作物植株的品质和产量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生物有机肥料的开发使用有效的避免了化肥施加所带来的负面效果,生物有机肥料主要是通过使用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副产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副产物等物质作为生物发酵的基质,再通过添加使用合适的发酵菌种对其进行发酵熟化处理后生产中含有丰富微生物的有机肥料。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畜禽养殖生产中存在大量的粪便,以往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也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通过生物有机肥料的开发使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同时增加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下文将对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以及发酵菌种的选择等发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生物有机肥料的科学生产以及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1.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及存在的问题1.1生物有机肥料的堆肥发酵工艺堆肥发酵处理是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中一种常见的工艺方式,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发酵处理生物肥料中的有机物质,使有机物腐殖化、矿质化的一个熟化过程中,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生物有机肥料的基质内会生成大量营养物质以便于植物的吸收利用,同时生成大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化合物。
其中腐殖质的产生对于农作物种植中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堆肥发酵工艺使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的传统工艺,也是现阶段对于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效方式。
传统的堆肥发酵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是由于堆肥发酵处理的时间较长,对于生物有机肥料中基质的分解代谢速度较慢,生产周期的延长一定程度上也增加的肥料生产的经济成本。
同时堆肥发酵处理的方式会出现恶臭味,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阶段大部分堆肥发酵处理方式通常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容易受到气候天气的影响,同时堆肥过程中生产的氮元素会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导致氮元素的浪费。
菌体肥料生产的工艺流程
![菌体肥料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5618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5.png)
菌体肥料生产的工艺流程
菌体肥料生产的工艺流程:
① 菌种选择与扩培:选择适合的高效有益微生物菌株,通过实验室培养基进行菌种的活化与扩大培养,确保菌种活力与纯度。
② 原料准备:收集有机物料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蘑菇菌渣等,进行粉碎、调整含水率至适宜范围。
③ 混合配料:按一定比例将扩培好的菌种与有机物料均匀混合,可加入适量的填充料(如草炭、稻壳)和营养物质,调节C/N比,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④ 堆置发酵:将混合好的物料堆成条垛或使用发酵槽,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进行好氧发酵。
初期温度上升至50-60°C时,适时翻堆散热,促进物料腐熟均匀。
⑤ 温度监控:发酵过程中持续监测堆体温度,确保在适宜范围内进行微生物活动,一般经过7-15天,堆温下降,物料颜色变深,表示发酵基本完成。
⑥ 熟化处理:发酵完毕的物料需进一步熟化,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稳定有机质成分。
⑦ 粉碎与筛选:将发酵成熟的物料进行粉碎,去除大块杂质,通过筛分分级,得到粒度均匀的有机肥料半成品。
⑧ 菌剂复配(可选):根据需要,可在此阶段再次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剂,提高肥料的生物活性。
⑨ 造粒(可选):将筛选后的肥料半成品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便利性。
⑩ 干燥:无论是粉末还是颗粒状肥料,均需进行干燥处理,降低水分含量,便于储存和运输,通常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14%。
⑪ 筛分与包膜:干燥后的肥料进行再次筛分,去除过细或过大的颗粒,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膜处理,以提高肥料缓释性能。
⑫ 包装与检验:将成品肥料进行定量包装,同时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包括微生物活性、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确保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后出厂销售。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bd3bc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3.png)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是一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生产的过程。
掺混肥料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掺混肥料的生产工艺。
首先,需要准备好掺混肥料的原料。
原料一般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肥料,如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确定混合的比例。
接下来,将准备好的原料送入混合设备进行混合。
混合设备可以选择水平槽、旋转鼓型桶或立式混合器等。
混合设备内部配有搅拌器或混合器,可以将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在混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配位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配位肥料可以增强肥料的稳定性和效果,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满足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混合后的肥料还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例如干燥和筛分。
通过干燥可以降低肥料的水分含量,提高肥料的稳定性。
筛分可以去除肥料中的杂质和大颗粒,使肥料粒度均匀。
最后,将处理好的掺混肥料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可以选择编织袋、塑料袋或散装等形式。
储存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肥料的效果。
总的来说,掺混肥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混合、添加剂
处理、干燥筛分、包装储存等环节。
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肥料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生产安全和环保,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磷肥的生产工艺
![磷肥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e5764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4.png)
磷肥的生产工艺
磷肥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三元复合磷肥、复合磷肥和单一磷肥。
不同类型的磷肥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制造方法都包括以下步骤:
1. 磷矿石选矿:将磷矿石进行矿石浮选、磨矿和脱水等处理,以提取出磷酸盐矿物。
2. 酸化:将磷酸盐矿物加入强酸中(通常为硝酸或磷酸),使其水解为磷酸。
3. 沉淀:通过添加有机酸或氨水等沉淀剂,使溶解在溶液中的杂质沉淀下来并去除。
4. 过滤:将沉淀后的磷酸盐溶液进行过滤,以去除固体颗粒。
5. 浓缩:利用蒸汽浓缩或真空浓缩等方法,将磷酸盐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
6. 干燥:将浓缩的磷酸盐溶液进行喷雾干燥或滚筒干燥等处理,制成磷肥颗粒或粉末。
7. 包装:将干燥的磷肥进行自动或手动包装,输送到储存或出售的地方。
至于不同类型磷肥的生产工艺,可以参考以下描述:
1. 三元复合磷肥的生产工艺:将氨和磷酸加入一起进行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含氮、磷、钾三种中微量元素的磷肥,可以使作物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元素。
2. 复合磷肥的生产工艺:将磷酸盐、氮肥和钾肥混合在一起,通过特定的比例控制,生产出含有三种元素的复合肥料,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
3. 单一磷肥的生产工艺:单一磷肥主要指磷酸二氢铵、磷酸二铵、三聚磷酸钠等单一磷肥。
这种肥料的生产工艺与通常的磷肥生产工艺相似,只是在加入化学品时需要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材料。
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456f0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8.png)
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颗粒生物有机肥是一种以颗粒形式制成的有机肥料,它具有易于存储、运输和施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下面将介绍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准备颗粒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动植物残渣、农业废弃物、粪便等有机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处理和处理。
首先,将原料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然后,将粉碎后的原料进行堆肥处理,加入适量的水分和发酵剂,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最后,将堆肥后的原料进行筛选和除杂,去除杂质和不利于颗粒形成的物质。
二、发酵处理经过堆肥处理的原料,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首先,将原料进行堆放,形成一定的堆肥体积。
然后,通过控制堆肥堆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堆,增加氧气供应,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发酵速度。
通过发酵处理,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得以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料。
三、颗粒化处理发酵处理后的有机物质需要进行颗粒化处理。
颗粒化处理的目的是将有机物质制成颗粒状,方便存储、运输和施用。
颗粒化处理通常采用造粒机进行。
首先,将发酵后的有机物质进行研磨,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然后,将研磨后的有机物质与粘结剂进行混合,增加颗粒的稳定性;最后,将混合物通过造粒机进行压制和成型,形成颗粒状的有机肥料。
四、干燥处理颗粒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的目的是降低颗粒的水分含量,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储存性。
通常采用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
将颗粒化后的有机肥料放入干燥机中,通过热风的作用,将颗粒内部的水分蒸发掉,使颗粒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
干燥后的有机肥料可以长时间存储,不易变质。
五、包装和贮存干燥处理后的颗粒生物有机肥料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通常采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以防止水分和空气的进入。
包装后的有机肥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同时,应注意防潮防湿,防止有机肥料变质和失效。
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处理、颗粒化处理、干燥处理和包装贮存等步骤。
实验室制作磷酸一铵
![实验室制作磷酸一铵](https://img.taocdn.com/s3/m/6b9405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0.png)
实验室制作磷酸一铵磷酸一铵是一种常用的肥料,其化学式为NH4H2PO4,也可表示为NH4PO4∙H2O。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易溶于水。
磷酸一铵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吸湿性,可以作为植物所需的氮、磷肥料。
下面我们将介绍实验室制备磷酸一铵的步骤:实验材料:1.磷酸二氢钾(KH2PO4)2.氨水(NH3·H2O)3.蒸馏水4.试管5.显微镜6.空气加湿器(选项)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和氨水。
磷酸二氢钾的质量应该略多于氨水的质量。
2.将称取的磷酸二氢钾放入试管中。
3.缓慢滴加氨水到试管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试管内的溶液。
4.持续滴加氨水,直到溶液中停止生成氨气泡为止。
5.将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槽中,保持温度在40-50摄氏度,继续搅拌溶液。
6.保持试管中溶液的温度稳定40-50摄氏度,搅拌溶液直至溶液明显结晶,出现白色沉淀。
7.将试管取出,静置一段时间。
白色沉淀即为磷酸一铵。
8.将磷酸一铵的白色沉淀分离出来,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9.取出洗净的磷酸一铵,放置在干燥器中,用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的空气进行吹干。
确保磷酸一铵干燥完全。
10.使用显微镜对磷酸一铵的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应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在溶液制备过程中,氨气的释放会导致试管内压力升高,因此慢慢加入氨水是为了避免溶液溢出。
3.在试管中生成磷酸一铵晶体的温度范围应在40-50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晶体的形成。
4.在分离和冲洗磷酸一铵时,需要小心操作,以防止磷酸一铵的损失。
5.干燥器的温度不应超过60摄氏度,以免磷酸一铵受热过高分解。
以上就是实验室制作磷酸一铵的简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磷酸一铵作为肥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制备此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验的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磷酸一铵的制备原理,为农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肥料工艺技术论文
![肥料工艺技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c46c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d.png)
肥料工艺技术论文肥料工艺技术论文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因此,研究肥料工艺技术,提高肥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肥料工艺技术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生产工艺。
有机肥料是以动植物残体为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肥料的过程。
无机肥料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的肥料,例如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下面将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生产工艺为例进行论述。
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物料处理、发酵处理和粉碎制粒三个步骤。
物料处理是将原料进行击碎、除杂和配比的过程。
发酵处理是将原料送入发酵堆中进行发酵,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肥料。
发酵时间一般为20-30天,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45-70摄氏度)和湿度(一般为60-70%),以及喷水促进氧气供给。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物进行粉碎和制粒,然后经过干燥和包装,最终制成成品有机肥料。
无机肥料的生产工艺根据不同肥料有所差异。
以氮肥的生产工艺为例,氮肥有尿素、铵态氮肥和硝酸钾等多种类型。
尿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合成氨、合成尿素和精制尿素三个步骤。
合成氨是通过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氨气。
合成尿素是将合成的氨气与二氧化碳加压,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尿素。
最后,尿素经过精制处理、干燥和包装,制成成品尿素肥料。
肥料工艺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肥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展开。
在有机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物料的组成和配比,优化发酵堆中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提高有机物质的转化效率。
同时,可以加入特定的菌剂,促进发酵过程中对有机物质的降解。
在无机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加入催化剂,提高氮肥的合成效率和产量。
总之,肥料工艺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和应用肥料工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硫酸镁肥生产工艺
![硫酸镁肥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8e28b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b.png)
硫酸镁肥生产工艺
硫酸镁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在农业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下面介绍硫酸镁肥的生产工艺。
硫酸镁肥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结晶、干燥和包装等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硫酸镁肥的主要原料是镁矿石和硫酸。
镁矿石主要是菱镁矿,经过矿石破碎、磨粉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符合要求的镁矿石粉末。
硫酸可以通过硫矿石的氧化和反应得到。
同时,还需要准备少量的助剂,如抗结块剂、增溶剂等。
接下来是反应步骤,首先在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并控制好温度和气压,使得反应器内的硫酸处于较低的浓度和弱酸性环境。
然后,慢慢加入镁矿石粉末,搅拌均匀,使其与硫酸充分反应。
反应时,需要控制好反应速度,以避免过热和溢出。
反应完成后,得到的产物是硫酸镁溶液。
为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需要进行结晶处理。
结晶是在恰当的温度和风速下进行的,以尽可能去除水分和杂质,同时使结晶得到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干燥处理。
结晶完成后,得到硫酸镁颗粒。
接下来是干燥步骤,将硫酸镁颗粒放置在特定的干燥设备中,利用热风将颗粒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达到合适的含水率,便于包装和储存。
干燥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以免过热导致硫酸镁肥质量下降。
最后是包装步骤,干燥后的硫酸镁肥通过流水线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分装成不同规格的袋装或散装产品,便于销售和使用。
总结一下,硫酸镁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结晶、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和进行适当的结晶和干燥处理,可以得到质量优良、颗粒均匀的硫酸镁肥产品。
这个工艺流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指导书编著:杜志勇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8 年3月 2目录实验一颗粒肥料粒径分布的测定 (3)实验二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的测定 (6)实验三圆盘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8)实验四转鼓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10)实验五挤压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12)实验六沸腾流化床包膜工艺设计与实践 (14)实验七作物专用控释肥的生产与肥效评价 (16)实验一颗粒肥料粒径分布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普通颗粒肥料的粒径分布特征2. 掌握颗粒肥料粒径分级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会制作粒径分布图对肥料粒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二、实验原理颗粒肥料(granular fertilizers)是按预定平均粒径制成的固体肥料。
颗粒肥料可以降低肥料的吸湿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便于施用。
并且一些水溶性磷肥经制成颗粒肥料后,可减少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但是,在颗粒肥料的制作过程中,因为选用生产工艺的不同,使所得肥料存在一定的粒径分布。
本试验是通过组合塔筛的方法对普通颗粒肥料进行筛分,称量不同粒级的肥料质量,计算粒径分布,并制作粒径分布图。
三、仪器设备试验筛(GB 6003 R40/3 系列):孔径为1.00,2.00,2.80,3.35,4.75,5.60mm 的筛子,附盖和底盘;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振筛机等。
四、实验材料圆盘造粒制取的球状颗粒肥料,挤压造粒经抛光整形制取的颗粒肥料。
五、操作步骤1. 将筛子按孔径大小(球状为4.75,2.80,2.00,1.00mm,条状为5.60,3.35,2.00mm孔径筛),依次叠好;2. 称取经多次缩分的球状或条状试样约1000g,精确到0.5g,分别置于4.75 或5.60mm 筛子上,盖上筛盖,置于振荡机上,夹紧筛盖,振荡5 min或进行人工筛分。
3. 球状试样:称量未通过4.75mm 孔径筛子上及底盘上的试样,精确到0.5g,夹在筛孔中的试样作不通过此筛。
保留2.00~2.80mm筛子间试样,以备测定颗粒平均抗压碎力用。
4. 条状试样:称量未通过5.60mm 孔径筛子上及通过2.00mm 孔径筛的4试样,精确到0.5g,夹在筛孔中的试样作不通过此筛。
保留 3.35~5.60mm筛子间试样,以备测定颗粒平均抗压碎力用。
六、结果计算1. 粒度计算粒度(x5),以1.00~4.75mm或 2.00~5.60mm试样质量占整个试样质量的百分率,以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m1─未通过4.75 或 5.60mm 孔径筛和通过 1.00 或2.00mm 孔径筛的试样质量,g;m─试样的质量,g。
2. 粒径分布图的绘制粒径分布图(grain diameter distribution map)是指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以颗粒的质量(或表面积)表示时,称为质量分布(或表面积分布)。
粒径分布图的绘制是将筛分获得的肥料称重量输入Excel表格,通过制图模块,制作类似频数分布图的肥料质量分布直方图。
如图1 所示:同时绘制两种不同生产工艺制作的颗粒肥料的粒径分布图,并进行比较分5析,找出两种肥料工艺生产肥料粒径分布的差异。
七、注意事项测定时,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0%。
八、思考题根据实验中测定的粒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讨论颗粒肥料生产中为适应机械施肥的需求应该选用怎样的粒径分布?实验二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指标对肥料物性品质的影响2. 掌握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测定的一般步骤和技术要点二、实验原理颗粒肥料因为选用的造粒工艺不同,以及造粒过程中添加的粘结剂和调理剂的差异,常常使肥料颗粒的机械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且机械强度小的肥料在运输施用的过程中(尤其机械施肥过程中)极易发生颗粒崩裂,而失去颗粒的物性,影响肥料的施用。
本实验测定颗粒肥料的硬度和脆碎度两个物性指标来表征其机械强度。
其中,颗粒硬度采用挤压破碎的方法,记录破碎时的临界压力;脆碎度的测量采用脆碎度检查仪,设定一定的转速,使颗粒在一定时间内不停抛动,同时可在颗粒中添加钢球,模拟运输过程中对肥料的作用,根据粉末的质量和放进去颗粒的总质量的比值得到脆碎度。
三、仪器设备颗粒强度测定仪:量程0~50 或0~100N;脆碎度检测仪(FT-2000A);电子天平(感量0.01g),试验筛(规格同实验一);摄子。
四、实验材料实验一操作中筛出的2.00~2.80mm的颗粒肥料。
包括圆盘造粒和挤压造粒两种生产工艺生产的肥料。
五、操作步骤颗粒硬度的测定:1.任意选取处于2.00~2.80mm孔径筛间30 颗球状试样,用颗粒强度测定仪逐个测定颗粒的抗压碎力(F)。
掺合肥料按不同物质各取10 颗进行测定。
2.任意选取处于3.35~5.60mm 孔径筛间、长径比约1~1.5、直径相同、长度相近完整的30颗条状试样,用颗粒强度测定仪逐个测定颗粒侧向抗压碎力(F)。
颗粒脆碎度的测定:1、接通电源:在仪器背面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
72、打开左右轮鼓端盖;握住端盖金属手柄,向内轻按并顺时针旋转,即可打开端盖。
3、将选出并称重(m1)好的被检肥料放入轮鼓,装上轮鼓端盖;握住金属手柄,将手柄轴向轴孔内按入,逆时针旋转,关闭端盖。
4、按动“复零启动”按键,仪器开始工作,并自动计数,待轮鼓转动100转时,自动停机报警。
5、打开端盖,取出肥料,用2.00mm 试验筛筛出破碎物,用电子天平测量筛上物的重量(m2)检查测试结果(端盖手柄顺时针旋转后,可连同轮鼓从仪器上一同退出)。
6、若需继续测试,则重复2~5 步骤即可。
7、如当日不再测试,则请关闭仪器背面“电源”开关。
并退出轮鼓,清洗或用软布擦净轮鼓内外,保持仪器清洁。
六、结果计算颗粒平均抗压碎力(x6),以牛顿(N)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Fi─每个颗粒试样的抗压碎力,N。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颗粒脆碎度(X7),以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m1—实验前加入肥料重量,g;m2—试验结束筛分后筛上肥料重量,g;(m1-m2)—试验中破碎的肥料重量,g。
七、注意事项1. 测定时,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0%。
2. 硬度测定时须缓缓增加压力,听到提示音后应该立即停止加压,以免用力过猛损坏仪器。
3. 脆碎度测定过程中应该保持仪器放在水平清洁的工作台上,而且必须使用三眼插座,确保接地良好。
轮鼓旋转时,切勿打开轮鼓端盖。
当轮鼓退下洗净或擦净后,安装轮鼓时,注意左右轮鼓不得对换。
8实验三圆盘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圆盘造粒工艺可生产的肥料类型2. 掌握圆盘造粒工艺的技术要点3. 学会圆盘造粒工艺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团粒法造粒是将粉末状的干质混合料加水或通入蒸汽,或添加具有高分散度微粒的黏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等粘结物料,借助肥料盐类的液相使其粘聚,再借助外力使粘聚的颗粒运动,相互间的挤压、滚动使其紧密成型。
然后经干燥、过筛、粒径合格产品经过冷却,涂上调理剂,防止结块,定量,装袋。
圆盘造粒是团粒法造粒最典型的工艺过程。
圆盘造粒的工艺特点:成球率高,颗粒圆整均匀,操作直观,维修方便,投资省,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效益高。
三、仪器设备圆盘造粒机(圆盘直径1000mm);台秤(量程5000g);粉碎机;空气压缩机;烘箱;组合试验筛一套。
四、实验材料尿素1000g,过磷酸钙1000g,硫酸钾1000g,高岭土1000g,水,自制粘结剂50g。
五、操作步骤1. 先将生产原料尿素用粉碎机粉碎,过2mm筛,备用。
2.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配方设计(本实验选用均衡型养分配方15-15-15),并结合原料含水量进行物料配比计算,得到三种物料的实物质量尿素为m1,过磷酸钙为m2,硫酸钾为m3,以及添加料高岭土的重量m4。
并用台秤称取生产1000克均衡型复混肥所需的各种物料重量。
3. 将称重后的原料直接倒入塑料桶进行预混,分取一半物料倒入圆盘,调节转速,进行混合,1min后,开动空气压缩机,打开喷嘴开关,将预先配制好的粘结剂均匀的喷晒在滚动的物料上。
注意调节粘结剂的喷洒速9度,并用栅板不停搅拌物料,使其滚动成粒。
4. 待粉状物料成球,出现粒径大小不等的颗粒时,用组合筛进行筛分,选出粒径在2.00-2.80mm 的颗粒,筛下物直接倒入圆盘,继续造粒;筛上物经手工破碎后,倒入圆盘;同时将剩余的预混物料分次加入圆盘中,调节物料干湿程度,以便提高造粒效率。
5. 待筛出颗粒达到生产需求量时,停止造粒,所剩物料留给下一组同学使用,最后一组同学将圆盘物料倾出,做好圆盘清洁工作。
6. 将筛出的合格颗粒物料放入烘箱,60℃烘干。
六、注意事项1. 整个实验过程保持实验室空气畅通,需要打开排气扇,做完实验室关闭。
2. 圆盘造粒机的倾角是预先调节好的,不经老师允许,请不要私自调节,以免造粒效率降低。
3. 造粒后剩余的物料应该从圆盘中倾出,并妥善保存,同时清理圆盘中残留的肥渣,用湿布擦净,打开热风加热装置烘干圆盘内壁,防止锈蚀。
七、思考题1. 如何有效的提高圆盘造粒的成粒效率?2. 利用圆盘造粒机进行包膜控释肥料的生产,例如用磷矿粉包裹尿素来生产缓释包膜尿素,应该如何进行工艺改进?实验四转鼓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鼓造粒工艺可生产的肥料类型及其特点2. 掌握转鼓造粒工艺的技术要点3. 学会转鼓造粒工艺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转鼓造粒机主要由转鼓、前大托轮、后大托轮、大齿轮、减速箱、电机等组成,内部由造粒区、下料区、蒸汽喷管、环形挡圈、抛光区等构成。
工作时,粉状原料及返料由进料口加入后,旋转的筒体带动物料层向上转动,至一定高度时,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物料沿弧形轨道下落,使物料完成造粒时所需要的滚动运动。
筒体内部通入蒸汽或水喷洒在滚动的料层上,使物料团聚成粒。
造粒时要保持一定的返料率。
物料在造粒区成粒,然后越过环形挡料圈进入抛光区。
在抛光区,粒子经过陈化、抛光,细粒长大后, 从转鼓出口下料到陈化皮带上,由陈化皮带送至干燥机。
该造粒设备类似多组圆盘造粒机的叠合,提高了造粒效率。
三、仪器设备转鼓造粒机(实验室自制专利产品),磅秤,铁铲,空气压缩机。
四、实验材料小颗粒尿素200kg,脲酶抑制剂(HQ)2kg,硝化抑制剂(DCD)2kg,滑石粉50kg。
五、操作步骤1. 称取小颗粒尿素50kg,从转鼓进料口直接投入,开动转鼓,使小颗粒尿素在转鼓中不停翻滚,形成从转鼓中线的肥料料幕。
2. 打开加热装置,加热转鼓,通入热风(蒸汽),使肥料预热。
同时,加热尿素熔炉,加热至115~125℃,维持温度相对稳定,并向小颗粒尿素中添加极少量的水(尿素:水为100:7),使肥粒熔化。
3. 打开喷浆(液)阀门,启动空气压缩机,以一定压力(预先设定)加压,使预先熔化的小颗粒尿素液体在空压下喷涂到肥料料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