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第2章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段正路
2014年
1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重点: 1,原子的核式结构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
2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央一 个很小的体积内,称为原子核。原子中的电子在核的周围 绕核运动。
2.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α粒子被静止核的库仑场散射的角度θ由下式决定
• Z:质子数 • A: 质量数
C4 0
20
a
原子核的角动量
P 核 LnSnLpSp
P核 I(I1)h
原子核的磁矩
I g
I(I1) he 2M
38
原子核的统计性:A为奇数的原子核属于费米子;A为偶 数的原子核属于玻色子。
原子核的结合能
E [Z m p (A Z )m n m 核 ]C 2 或 E [Z m H (A Z )m n m 原 子 ]C 2
r rr 总角动量 JLS JLS,LS 1 ,......,LS
L LS耦合下的原子态符号表示:
2S 1
s=0,单重态
J s=1,三重态
能级排布规则
洪特定则 朗德间隔定则
17
j-j 耦合
rjrj21 rrll12srsr12 rr r Jj1j2
j1 l1 s 1 ,l1 s 1 1 ,....,l1 s 1 j2 l2 s 2 ,l2 s 2 1 ,....,l2 s 2 Jj1j2,j1j2 1 ,....,j1j2
% 1R (m 12n 1 2)Tm Tn
R — 里德堡常数;T(m) —光谱项。
光谱线系 m = 1,n = 2、3、4…,赖曼系(紫外) m = 2,n = 3、4、5…,巴尔末系(可见光) m = 3,n = 4、5、6…,帕邢系(红外) m = 4,n = 5、6、7…,布喇开系(远红外)

原子物理学第2章原子的量子态全解

原子物理学第2章原子的量子态全解

的温度升高时,单色辐射能量密度
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0 1 2 3 4 λ(µm) 绝对黑体辐射能量密度按波长分布(实验)曲线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4
物体辐射总能量按波长分布决定于温度.
800K
1000K
1200K
固体在温度升高时颜色的变化
矛盾二:经典的光强和时间决定光电流大小;而光电效应中只有 在光的频率大于红限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矛盾三:经典的驰豫时间(or:响应时间)较长 (若光强很小,电 子需较长时间吸收足够能量才能逸出),而光电效应不超过10-9s.
实验表明:光强为1μW/m2的光照射到钠靶上即有光电流产生, 这相当于500W的光源照在6.3km处的钠靶.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10
“在目前业已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物理学家似乎只要 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然而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 远处,还飘着两朵令人不安的愁云.”
——《19世纪笼罩在热和光的动力论上的阴影》 1900年4月27日于不列颠皇家科学院
1)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子
单色光
I
e
Is
A
V
遏止电压
光强较强 光强较弱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Ua o
U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15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16
2)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呈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强度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2-1 铯的逸出功为1.9eV ,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1.5eV 的光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光照射? 解:(1) ∵ E =hν-W 当hν=W 时,ν为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阈频率),即ν =W /h =1.9×1.6×10-19/6.626×10-34 =4.59×1014 ∵ hc /λ=w λ=hc /w =6.54×10-7(m) (2) ∵ mv 2/2=h ν-W∴ 1.5= h ν-1.9 ν=3.4/h λ=c /ν=hc /3.4(m)=3.65×10-7m 2-2 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及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的速度;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3)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激发能量及由第一激发态退激到基态所放光子的波长.n eeπε Z n a∴H: r 1H =0.053×12/1nm=0.053nm r 2 H =0.053×22/1=0.212nmV 1H =2.19 ×106×1/1=2.19 ×106(m/s) V 2H =2.19 ×106×1/2=1.095 ×106(m/s)∴He+: r 1He+=0.053×12/2nm=0.0265nm r 2He+=0.053×22/2=0.106nmV 1 He+=2.19 ×106×2/1=4.38 ×106(m/s) V 2 He+=2.19 ×106×2/2=2.19 ×106(m/s)Li ++: r 1 Li++=0.053×12/3nm=0.0181nm r 2 Li++=0.053×22/3=0.071nmV 1 Li++=2.19 ×106×3/1=6.57 ×106(m/s) V 2 Li++=2.19 ×106×3/2=3.28 ×106(m/s)(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 基态时n =1H: E 1H =-13.6eVHe+: E 1He+=-13.6×Z 2=-13.6×22=-54.4eV Li ++: E 1Li+=-13.6×Z 22(3) 由里德伯公式 =Z 2×13.6×3/4=10.2Z 2注意H 、He+、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第二章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一、填空题1. 静止的电子与He 核结合成一个He +离子,这过程中发射的光子波长为 nm 。

2. 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欲使氢原子激发,电子的动能至少为 eV 。

3. 三次电离铍(Z =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 ,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为 。

4. 广义巴尔末公式)11(1~22nm R −==λν,式中:ν~是 ,当m=1时,公式描述的是氢原子的 ,对于该线系,n 的取值范围是n= 。

5. 某类氢离子的巴尔末系和赖曼系主线的波长差等于133.7nm ,则该类氢离子的原子序数为Z= 。

6. 处于第一激发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

7.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用 碰撞原子,测定了使原子激发的“激发电势”,从而证实了原子内部能量是 。

8. 二次电离的锂离子Li ++的第一玻尔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为: , , 和 。

9. 玻尔原子理论的三条基本假设是 , , 。

10. 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的第一玻尔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为 , , 和 。

11. 按玻尔理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的稳定状态,其中能量最低的定态称为 ,高于 的态称为 。

12. 氢原子基态能量E 1= eV ,玻尔轨道半径r 1= nm 。

13. 氢原子从能量为-0.85eV 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为-3.4eV 状态时,所发射的光子能量是 eV,它是电子从n= 能级到n= 的能级的跃迁。

14.写出普朗克常数h= ,玻尔半径20024πεa me ==的量纲是 ,里德伯常数()24222024πme R πεh c∞=的量纲是 。

15.用能量为12.7eV 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时,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能出现 条光谱线(不考虑自旋)。

二、选择题1. 当氦离子至少处于如下温度时,其巴耳末系才会在吸收谱中有相当的份量(当T =300K 时,k B T ≈1/40eV )A. 103K ;B. 105K ;C. 107K ;D. 109K 。

原子物理课件cap2

原子物理课件cap2
第一节何等的
黑体辐射
困难。然而,历史很快作出了判断,1922年,
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奖。
光电效应
光 谱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一)光谱 •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在可见区或在可见区外)的波 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 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光谱仪 光谱仪:能将混合光按不同波长成分展开成光谱的仪 器。 光谱仪的组成:光源、分光器、记录仪,若装有照相 设备,则称为摄谱仪。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第一节:背景知识 例如,用光强为 1 / m 2 的光照到钠金属表 面,根据经典理论的推算,至少要 107 秒(约 合120多天)的时间来积聚能量,才会有光电 子产生;事实上,只要ν >ν 0 ,就立即有光电 子产生,可见理论与实验产生了严重的偏离. 此外,按照经典理论,决定电子能量的是光 强,而不是频率.但实验事实却是:
光电效应
光 谱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第一节:背景知识 早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个观察 到用紫光照射的尖端放电特别容易发生,这实 际上是光电效应导致的.由于当时还没有电子 的概念,所以对其机制不是很清楚. 直到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才注意 到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上时,有大量 电子从表面逸出,人们称之为光电效应。光 电效应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对一定金属有一个临界频率v0 ,当ν <ν 时,无论光强多大,无电子产生;
黑体辐射实验
前者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后,后者导致了量 子论的诞生。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第二章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第二章
非弹性碰撞:原子碰撞后原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改变但 能量发生变化
碰撞截面:描述原子碰撞概率的物理量 碰撞频率:描述原子碰撞次数的物理量
弹性碰撞:碰撞后粒子动能和动量守恒
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粒子动能和动量不守恒
弹性碰撞的特点:碰撞前后粒子的动量、 动能、速度、方向均不变
非弹性碰撞的特点:碰撞前后粒子的动量、 动能、速度、方向均发生变化
核聚变: 两个原子 核结合成 一个新的 原子核释 放出大量 能量
核裂变: 一个原子 核分裂成 两个或更 多的原子 核释放出 能量
粒子加速 器:利用 电磁场加 速粒子研 究高能物 理现象
宇宙射线: 来自宇宙 的高能粒 子研究宇 宙起源和 演化
原子激发态:原子从低能 级跃迁到高能级释放能量
高能物理:研究高能粒子 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原子发射光谱法:通过测 量原子发射光谱来测定元 素的种类和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法:通过测 量原子荧光光谱来测定元 素的种类和含量
原子质谱法:通过测量原 子质谱来测定元素的种类 和含量
原子光谱实验技术的应用: 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 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原理:利用高能粒子与原子核的碰撞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设备:加速器、探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等 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粒子源、调整加速器参数、进行碰撞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应用领域:核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等
,
PRT TWO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内部结构的科学 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 研究原子的性质、结构和相互作用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 一对于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具有重 要意义。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玻尔氢原子理论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玻尔氢原子理论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1.选择题:(1)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的能级,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A.n-1 B .n(n-1)/2 C .n(n+1)/2 D .n(2)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线系限波长分别为:A.R/4 和R/9B.R 和R/4C.4/R 和9/RD.1/R 和4/R(3)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A.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4)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A.13.6V和10.2V; B –13.6V和-10.2V;C.13.6V和3.4V;D. –13.6V和-3.4V(5)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a的数值是:A.5.2910⨯m B.0.529×10-10m C. 5.29×10-10-12m D.529×10-12m(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出H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A.13.6B.12.09C.10.2D.3.4(8)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按照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线?A.1B.6C.4D.3(9)氢原子光谱由莱曼、巴耳末、帕邢、布喇开系…组成.为获得红外波段原子发射光谱,则轰击基态氢原子的最小动能为:A .0.66 eV B.12.09eV C.10.2eVD.12.57eV(10)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A.1/10倍B.1/100倍 C .1/137倍D.1/237倍(11)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的结构的“正电子素”那么该“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应为:A.3R/8 B.3∞R/4 C.8/3∞R D.4/3∞R∞(12)象μ-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通过物质时,有些在核附近的轨道上将被俘获而形成μ-原子,那么μ-原子基态轨道半径与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之比为(μ-子的质量为m=206m e)A.1/206B.1/(206)2C.206D.2062(13)电子偶素是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的原子,基态电离能量为:A.-3.4eVB.+3.4eVC.+6.8eVD.-6.8eV(14)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 e+的第一轨道半径是:A.2a B. 40a C. 0a/2 D.a/4(15)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 e+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A.0.53⨯10-10mB.1.06⨯10-10mC.2.12⨯10-10mD.0.26⨯10-10m(16)假设氦原子(Z=2)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为单位至少需提供的能量为:A.54.4 B.-54.4 C.13.6 D.3.4(17)在H e +离子中基态电子的结合能是:A.27.2eVB.54.4eVC.19.77eVD.24.17eV(18)夫—赫实验的结果表明:A 电子自旋的存在;B 原子能量量子化C 原子具有磁性;D 原子角动量量子化(19)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能量为12.09eV 的光子激发后,其轨道半径增为原来的A .4倍 B.3倍 C.9倍 D.16倍 2.计算题:1 用能量为12.5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解:把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n=2,3,4……等能级上去所需要的能量是:)111(22nhcR E H -= 其中6.13=H hcR 电子伏特2.10)211(6.1321=-⨯=E 电子伏特1.12)311(6.1322=-⨯=E 电子伏特8.12)411(6.1323=-⨯=E 电子伏特其中21E E 和小于12.5电子伏特,3E 大于12.5电子伏特。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2020/9/30
21
实验装置示意图
单色光照射到作为正极的 金属板表面,引起光电子 的逸出。
在另一端加上负电压(减速势)V,它的大小是电子能量的直接
量度。如果从正极发射出来的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eV
eV0
1 2
m
vm2
1 2
m
vm2
,那么当
时,就没有一个电子能够到达负极,于是电流i为零。V0被称为遏
止电压。 2020/9/30
1 n2
),n
4,5, 6,
(4)布喇开系(红外):
1 RH ( 42
1 n2
),n
5, 6, 7,
(5)普丰特系(红外):
RH
(
1 52
1 ),n n2
6, 7,8,
2020/9/30
38
3、里德伯公式 (1889年)
1 RH ( m2
1 n2
)
m=1,2,3……; 对每个m, n=m+1,m+2,m+3……构成谱线系
2020/9/30
5பைடு நூலகம்
从理论上分析,黑体腔壁可认为是由大量作谐振动的 谐振子(作谐振动的电偶极矩)组成
振动的固有频率可从(0-∞)连续分布,谐振子通过发 射与吸收电磁波,与腔中辐射场不断交换能量。
(2) 基尔霍夫定律 1859年
黑体辐射达平衡时,辐射能量密度E(v,T)随v的变化曲线 只与黑体的T有关,而与空腔的形状及组成材料无关。
2020/9/30
8
维恩 (Wilhelm Wien 德国人 1864-1928)
2020/9/30
热辐射定律的发现 1911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 律是测量高温、遥感和红外追踪等 技术的物理基础。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_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_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第六章:X射线第一章习题1、2解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2)(3)作运算:(2)×sinθ±(3)×cosθ,得(4)(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若记,可将(6)式改写为(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则 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θ=0若 sinθ=0, 则θ=0(极小)(8)(2)若cos(θ+2φ)=0 ,则θ=90º-2φ(9)将(9)式代入(7)式,有由此可得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动能为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和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04kg/m3依:注意到: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氢原子光谱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氢原子光谱
n2
激发态(excited state) 电子轨道
巴耳末系 帕邢系
n 3
பைடு நூலகம்
赖曼系
2
能级(energy level)
1
n
1
2
3
4
En R Tn 2 n hc
hcR En 2 n
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光谱可以作如下的解释: 氢原子在正常状态时,它的能级最小,电子 位于最小的轨道,当原子吸收或放出一定的 能量时,电子就会在不同的能级间跃迁,多 余的能量便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从而形 成氢原子光谱。
e Ze
Ze2 F 4π 0 r 2
e2 Ze2
2
n2 Z c rn a1 vn n 1, 2, 3, Z n Z 2 hcR 1 Z 2e2 En 2 2n 4π 0 a1 n2

En2 En1 hc
1 1 1 1 Z R 2 2 R 2 2 n1 Z n2 Z n1 n2
2 2 e 4 RA 2 3 (4 0 ) h c
2 2 me 4 M M R 2 3 (4 0 ) h c M m M m
(3)
我们看到,当原子核质量M→∞时, RA=R∞=109737.31cm-1。在一般情况下,可以 通过(3)式来计算里德伯常数。
里德伯常数随原子核质量变化的情况曾被 用来证实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还可以测 定原子量、电子的核质比、质子的质量和电 子的质量之比等。 起初有人从原子质量的测定问题估计有质量 是2个单位的中氢。 1932年,尤雷在实验中发现,所摄液氢赖 曼系的头四条谱线都是双线,双线之间波长 差的测量值与通过里德伯常数 R 计算出的双 线波长差非常相近,从而确定了氘的存在。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完整答案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完整答案

2
(2)
t, 60º t
图 1.1
Word 资料
.
把(2)式代入(1)式,得:
dn n
Nt (
1 40
)2 (Mzev22 )2
d sin 4
……(3)
2
式中立体角元 d ds/ L2 ,t t' / sin 600 2t' / 3, 200
N 为原子密度。 Nt' 为单位面上的原子数, Nt' / m Ag (AAg / N )0 1 ,其中是单位
下式决定:
1 Mv2 2

2Ze 2
/ 4
R0
3.78 1016 焦耳

2.36 103电子伏特
由此可见,具有106 电子伏特能量的粒子能够很容易的穿过铅原子球。粒子在到达原子
表面和原子内部时,所受原子中正电荷的排斥力不同,它们分别为:
F 2Ze 2 / 4 R0 2和F 2Ze 2r/ 4 R 30。可见,原子表面处粒子所受的斥力最大,越
解:散射角在 d 之间的粒子数 dn与入射到箔上的总粒子数 n 的比是:
d n N td n
其中单位体积中的金原子数: N / mAu N0 / AAu
而散射角大于 900 的粒子数为: dn' dn nNt d 2
dn ' 所以有: n
1.5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在散射角很小( 15)时与理论值差得较远,时什么原
因?
答:粒子散射的理论值是在“一次散射“的假定下得出的。而 粒子通过金属箔,经过
Word 资料
.
好多原子核的附近,实际上经过多次散射。至于实际观察到较小的 角,那是多次小角散射 合成的结果。既然都是小角散射,哪一个也不能忽略,一次散射的理论就不适用。所以, 粒

原子物理学 课后答案 全

原子物理学 课后答案 全

原子物理学课后答案全原子物理学课后答案全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刘富义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1.1若卢瑟福散射用的?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放射的,其动能为'求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rm的表达式,得:rmin7.68?106电子伏特。

000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z?79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150所对应的对准距离b多小?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2ze21()(1)240mvsin219479(1.601019)21910(1)6197.68?10?1.60?10sin75ctg获得:240kmv2b40b1.3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222zeze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电荷而质量就是质子的两倍,就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替代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3.02?10?14米ze2ctg?79?(1.60?1019)2ctg150180?。

当入射粒子的动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522b3.97?10?126?194??0k?(4??8.85?10)?(7.68?10?10)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米2式中k??12mv是?粒子的功能。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1.2已知散射角为?的?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1ze22mv?kp?,故存有:24??0rminrm2ze21?()(1?),何况上题?粒子与2?4??0mvsin21rminze2?4??0kp9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rm多大?79?(1.60?10?19)2?13?9?10??1.14?10米6?1910?1.60?101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刘富义由上式窥见:rmin与入射光粒子的质量毫无关系,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14?10?13米。

1.4钋放射治疗的一种?粒子的速度为1.597?107米/秒,负面横向入射光于厚度为10?7米、密度为1.932?104公斤/米3的金箔。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3.3)--第二章补充内容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3.3)--第二章补充内容


4





1 2
mo
(c)2 n2
1
1 4

n

2


能量整体下
对椭圆轨道相对论修正 : 轨道的进动使得在 n 相同 nf 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能量略有差别。索末菲按相对论
力学原理推得:

� 12


E

mc2

mc2
� �1 � � �
轨道运动频率。
今天,推广至:任何一种新理论,不论它的 特性和细节,当把它应用到普遍性较小的理 论适用的情况时,必定可化为与它相应的、 已牢固确定的旧理论!
2. 玻尔理论成就
• 第一次把光谱的实验事实纳入一个理论体 系中
• 提出了动态的原子结构轮廓;提出了经 典理论有的不适用于原子内部
• 提出了微观体系特有的量子规律,如 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频率条 件等,启发了原子物理向前发展的途 径。
提出对应原理:在主量子数 n- 〉 的
极限条件下,量子规律趋向经典规律, 得到一致的结果。
例:氢原子理论结果符合对应原理的要求
两能级差: DE

Rhc[
1 n2

1 m2
]
n很大,时 Dn n m << n
DE

2RhcDn n3
nᅲ ᅲ
ᅲ0
能级趋于连续,量子 化特性消失。
还如:n 时,原子辐射频率趋于经典电子
1
v2 c2
物体动能:


T

m0c 2



1
1
1
v c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 ϕθαsin sin 0v m V M e -'= (3)作运算:(2)×sin θ±(3)×cos θ,(4)(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θϕμϕθμ222s i n s i n )(s i n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2)若cos(θ+2φ)=0 ,则 θ=90º-2φ (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02)(90sin sin sin +=-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 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1.0 μm ,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 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 (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888×104kg/m3依θa 2sin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 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 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

与RH(理论值)=109737.31cm-1相比,理论值偏
大?
(后来发现与原子核质量有关.)
♣先前假定M>>m,(M~∞)→所以认为原子核不动,电 子绕核旋转;实际M并非无限大,故核与电子是作双 体运动.而解双体运动的方法是将其分解为质心运动 与相对运动两部分:
★两体问题:
M&r&2 F12 F21 (1’)
4 0r 3
♣由上式可知,随着电子轨道r逐渐减小 时,电子运动园频率ω将逐渐增大,导致 光发射频率连续增大,故氢原子光谱应 为连续谱.
三、波尔氢原子模型:
1、波尔假设:
(a) 定态假设:电子处于某些能量状态 时是稳定的,不发生辐射,这些状态称原子的 定态.
(b) 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 另一种定态时,将发射电磁波,其频率为:
109737.31cm1
♣同时可知光谱项为:
T (m)

RH
1 m2

Em hc
,
T (n)

RH
(1 n2
)

En hc
♣由上式又可得:
Em hcRH m2 , En hcRH n2
♣结果: RH的理论值: RH的实验值:
RH=109737.31Cm-1 RH=109677.58cm-1
hvm,n En Em
·由上式可知:
v%
1
m ,n

vm ,n c

1 hc
(En
Em )
♣将能量公式(★★)代入上式,即得:
2 2me4 1 1
v% (40 )2 h3c n2 m2
♣与经验公式(a)相比较,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物体发出的是红外光 炽热物体发出的是可见光 高温物体发出的是紫外光
一个200W的白炽灯 亮、刺眼
二、Planck的能量量子假说
单色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面向前
方半球发出的波长在 附近单位波
长间隔内的电磁波的能量M()。
总辐射本领:各种波长辐射的总和。 总辐出本领只是物体温度的函数。
连续光谱
Na
H
线状光谱
Hg
Cu
钠的吸收光谱 太阳光谱
二、氢原子光谱
1853年瑞典人 埃格斯特朗 (A.J.Angstrom) 测得氢可见光光谱
6562.8Å 红 4861.3Å 蓝 4340.5Å 紫

H
H H
巴尔末线系的前4条谱线
1、Balmer公式
到1885年,已观察到氢的14条光谱线(可见光区)
物理学晴朗天空中 的一朵乌云!
维恩公式 (1896年) 试验曲线

Wilhelm Wien 德国 1864-1928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Lord Rayleigh 英国 1842-1919 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二、Planck的能量量子假说
5、普朗克“孤注一掷”的努 力
1). 黑体辐射公式 1900.10.19, 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 上提出一个拼凑出来的黑体辐射公式
钢水
低温物体发出的是红外光, 炽热物体发出的是可见光, 高温物体发出的是紫外光。
运动时人体各 部分温度分布
头部各部分温度不同,它们的 热辐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 通过热象仪转换成可见光图像。
红外夜视图
二、Planck的能量量子假说
2. 对热辐射的初步认识
(1) 任何物体任何温度均存在热辐射; (2) 热辐射谱是连续谱; 直觉: (3) 热辐射谱与温度有关: 温度 发射的能量 电磁波的短波成分 一个20W的白炽灯 昏黄色
爱因斯坦的评价:
1918年4月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爱科学 是为了满足智力上的快感;有的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 目的。而普朗克热爱科学是为了得到现象世界那些普 遍的基本规律, … …他成了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 念造福于世界的人。”
二战后,德国科学界遭受重创,普朗克临危受命, 领导了德国科学事业的重建和复兴:Max Planck学会
Lord Kelven(W.Thomson):
物理学已经被认为是完成了,下一代物理学家可做的事情 看来已经不多了。 在物理学平静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了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第一朵乌云:Michelson-Morley实验——否定以太的存在
第二朵乌云:黑体辐射实验——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
两场暴雨——物理学的革命:
“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找到一个理论根据!”
1900.12.14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 了论文“关于正常谱中能量分布的理论”
量子力学 的生日
腔 壁 上 的 原 子
基本物理思想:
• 辐射黑体中的分子和原子可看做线性 谐振子; • 振动时辐射或吸收能量时,
能 电 量 磁 波
谐振子能量的变化是 hv 的整数倍.
三、Einstein光量子假说
1、光电效应现象
光特别是紫外光照射到 金属表面时,有电子从金属 表面逸出的现象。所逸出的
电子称为光电子,所形成的
电流称为光电流。
三、Einstein光量子假说
2、光电效应的经典解释遇到的困难
矛盾一:经典理论认为,光电流的大小由光强决定; 而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流与光强无关。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Bohr理论
内容:
1、能量量子假说、光量子假说 2、Bohr氢原子理论
3、实验验证之一:光谱
4、实验验证之二: F-K实验 5、对应原理、Bohr理论的意义和困难
重点:Bohr模型及其对氢原子的解释、对应原理
§6、能量量子假说与光量子假说
开尔文勋爵
(J.J.Thomso 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经典统计力学n)
§2.2 氢原子光谱
一、光谱知识
1、光谱与光谱仪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在可见区与否)的波长成分和强 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光谱仪:能将混合光按不同波长成分展成光谱的仪器。
不同波长的光线会聚在屏上的不同位臵,因此谱线的位臵 就严格地与波长的长短相对应。
Planck的能量量子假说:启示
普朗克成功的根源:大胆突破与创新,提出与经典物理 相矛盾的量子化概念
物理思想的革命: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不同,物理量的 数值不一定连续变化,这就是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性 普朗克一直为量子化假设感到遗 憾,为推翻自己的理论 奋斗了10年:量子论是一个经典理论无法取代的学说 二战后,德国科学界遭受重创,普朗克临危受命,领导 了德国科学事业的重建和复兴:Max Planck学会
第一朵乌云——相对论;第二朵乌云——量子力学
二、Planck的“孤注一掷”——能量量子假 说
1、热辐射
由于分子热运动导致物体辐射电磁波, 温度不同时,辐射的波长分布不同。 例如:铁块温度升高,则从看不出 发光到发出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的光。 这种与温度有关的辐射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热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过程。
二、Planck的能量量子假说
黑体是由带电的线性谐振子所组成,这些谐振子
的能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些 分立值是最小能量 0 的整数倍,即 0 , 20、 3 0 …… 称为谐振子的能级。频率为的谐振子的最小 能量 0 =hν 称为能量子。黑体在辐射和吸收能量时是以能量
7、后话
经典物理概念在人们心中有着十分深刻的烙印
普朗克一直为量子化假设感到遗 憾: 提出这一假设是一个绝望的行动。 要不惜任何代价找到一个(符合经典概念的)理论解释 他提出量子概念用了6年,试图找到经典解释奋斗了 10年。 人们从普朗克假设的成功得到了启发,也从 他十年 努力的失败中受到了教益,从反面认识到量 子化假设是一个经典理论无法取代的崭新学说。
瑞利金斯公式 1900年瑞利和金斯利用经典力学与统计物 理导 出:
E ( ) C3T
4
这个公式在长波方面与实验符合很好, 但短波方面与实验差别较大,在 λ0 时引起发散,称为“紫外灾难”。
由经典理论导出的 MB(T)~ 公式与实验结果不符!
MB “紫外灾难”
瑞利 — 金斯公式 (1900年)
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1)“紫外灾难”,经典理论得出的瑞利-金斯公式, 在高频部分趋无穷。
(2)“以太漂移”,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表明,不存 在以太。
目前两大困惑:“夸克禁闭”和“对称性破缺” (1990年代提 法)
目前两大困惑:“暗物质”和“暗能量”
一、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
1923—Nobel-P 频率为 的单色光其一颗的能量为 =h ,这一 颗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Photon。
应用光量子假说,Einstein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三、Einstein光量子假说
4、启示
光电效应难题的解决又是与普朗克常数 h 相联系的, 它又一次出现在经典概念发生困难的地方。 这不是偶然的:在经典概念发生困难的“微观领域”, 常数 h 一定会发挥重大作用。 量子假说提出后虽然受到包括Planck本人的“非难”, 但年轻的Einstein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离经叛道” 的胆略和勇气,接受、捍卫并发展了量子假说,取得了 成功,成为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1923—Nobel-P
“紫外灾难”-经典物理有难
经典物理的困难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19世纪末许多物理学 家试图用经典物理学理论导出一个与实验曲线符合的解 析函数式,但他们都失败了。以下两个最为典型:
维恩公式
1896年维恩从热力学理论出发导出
E ( ) C1 e
5

C2 T
这个公式在短波方面与实验一致, 但长波方面与实验差别较大。
2πh M (T ) 2 h / kT c e 1
3
h 6.55 10
34
J s
M.Planck 德国人 1858-1947
普朗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物理学家鲁本斯(Rubens)把它同最新的实验结果 比较,发现它在全波段与实验结果惊人地符合。
2).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子的形式进行的。 1900年12月14日,在柏林德国物理学的一次会 议上报告了他的成果,这一天被定为量子论的生日。
二、Planck的能量量子假说 6、启发
普朗克量子假设解决了经典物理在热辐射实验规律 上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成功的根源在于大胆地提 出与经典物理相矛盾的量子化概念。 这是物理思想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人们开始认 识到与宏观世界不同,在微观世界,物理量的数值不一 定连续变化,这就是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性。 。 其次,普朗克常数 h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观领 域中许多重要理论的建立都与它有关。
3. 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1) 维恩位移定律: 峰值波长 m 与温度 T 成反比
10 MB (10-7 W / m2 · m)
6000K
m T b
b = 2.897756×10-3 m· K
维恩获得 1911年诺 贝尔物理 学奖。
可见光
5
5000K
2) 斯特藩 - 玻耳兹曼定律

M B (T ) T
Planck在德国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威望!
7、后话
正因为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与经典物理的概念是如此不 同,因此五年之内无人问津!
1905年,爱因斯坦对它作了发展。提出光量子假说, 用 E=h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那么,为什么看不出经典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